3月6日 海山輕旅行-從三峽連結國際 讓過客成為峽客
活動紀實
第一廊帶:三峽的山水
第二廊帶:老街區的人文景觀與故事
第三廊帶:臺北大學文化城
用6小時輕鬆走過120年的臺灣
三峽的山水
往山上尋幽境
一早從國立臺北大學圖書館出發,前往行修宮的路途。我們經過三峽在地的茶行、藝術村,順道介紹沿路在地的茶園以及白雞的風水。
一進入行修宮的領域,風水寶地的氛圍就感染了學長姐,有如世外桃源般的景觀與靜謐,迅速的讓眾人的心洗滌清淨。
白雞風水,請見連結:https://reurl.cc/3N6R50
白雞行修宮商圈
寺廟下方的商圈販賣許多農特產,黃薑、蘿蔔、蒜頭等,還有白雞特產的滷豆乾,也讓大家無法克制強烈的購物慾。
在導覽老師的解說中,大家才瞭解原來這個地方與臺北市行天宮有密切的關係,形制上近乎相同。即使是住在三峽已久的學長姐,許多仍然是初訪行修宮。
忠義與反共義士們
虔誠的向忠義的關公合掌行禮後,我們路上又走進位於白雞山的忠義山莊,聽了許多反共抗俄、追求自由的反共義士的故事。
1949年因為政治因素遷徙,而住在 #忠義山莊 的見證歷史的時代英雄們。也正因為這裡淵源夠久,近期一直都是乏人問津,至今仍保存三十、四十年前的風貌。
失傳的在地美味忠義刈包/三峽黑豬肉/碧螺春
中午的餐點是「忠義刈包」是為了輕旅行特制研發的產品,「忠義」來自於三峽在地行修宮及恩主公的宗教精神,都是「忠義」的象徵。
刈包利用外皮融入黑糖,象徵桃園三結義裡的黑臉張飛,滷肉選用三峽在地黑豬肉,輕旅故名思義讓校友帶著輕食,繼續輕鬆、愉快的6小時旅行。
老街區的人文景觀與故事
峽客老街掏沙
三峽不只是有老靈魂,還蘊含著時代的變遷與人物的精氣神,等待著過客自己淘出三峽的「黃金」。
遊覽車停泊在安溪國小旁後,待眾人用餐完後,一邊悉心聆聽導覽老師述說的三峽故事。
東方藝術殿堂
自天降下甘霖,在雨中漫步別有滋味的我們走入有東方藝術殿堂之稱的長福巖,它更為人所知的是三峽祖師廟。
廟宇不只是祭祀的功能,更多的是廟宇透過藝術壁畫、雕刻,都在靜靜的用著啞謎在等待解謎的的人,找到自己的答案,悟自己的道。
反觀自照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我們也在旁見證 李梅樹 窮畢生之力,將廟宇化作為東方藝術殿堂的精神。
一路上我們走入三峽老街區,學長姐邊走邊聊,感受每個巷道中不同的故事。在雨中的三峽沒有那麼多的人潮,卻也多了幾分幽靜。繞進 元春中藥行 待了一陣後,便在 三峽國小 的樹蔭中留下照留影紀念。
臺北大學文化城
時間是下午2點30分,搭上車子離開老街,回到母校臺北大學。
雖然滂沱的雨勢沒有停下的趨勢,但學長姐們回到母校的歸心似箭,在北大創業家實習的學生們帶領下,重新認識的母校。
最後走到臺北大學資訊大樓下的廣場,優雅小提琴演奏家麥教授以悠揚的琴聲歡迎北大的學長姐們,注目凝神坐在階梯上,享受中手中的咖啡、點心,欣賞國寶級的樂聲。
最後在琴聲中劃下今日旅程的終點。
#國立臺北大學
#海山學研究中心
#北大創業家
#臺北大學新北市校友總會
日期:
附件:附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