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31 楊子菡老師偕任林基金會導覽高齡電影..
2023.08.31 楊子菡老師偕任林基金會導覽高齡電影
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關注高齡社群,與耶魯心靈工作坊、任林基金會共同合作辦理電影讀書會,於8月31日在社科院807會議室辦理「超難搞先生」電影讀書會,共吸引了41位社區長者參加。由於本片由湯姆漢克斯飾演主角奧託,影片主題以男性為主,因此也吸引不少高齡男性來現場,這也是與過去多數高齡活動以女性為多而有所不同。本片透過演員精湛的演技,經歷喪偶的失落、困在回憶中無法前進,但後來卻在學習愛與被愛、需要與被需要的過程中,重新找到生命中的美好。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也因此喪偶與獨居將是許多高齡者容易面臨的議題,本片在此時更具意義。
USR計畫主持人曾敏傑教授表示,自五月教育部審查通過「前瞻超高齡的大學3E行動計畫」之後,即開始與在地高齡社群積極互動,也因此發現了北大特區內許多活躍的高齡社群,包含京都愛樂、劍橋讀書會、耶魯心靈工作坊、佳醫失智症合唱團;加上原來已經緊密合作的橘子讀書會、食物森林、健康書庫、及今年甫成立的北大愛輪群組等,都見證了超高齡化的趨勢下,高齡社群獨具的功能與意義,因此將持續媒合資源來育成與支持在地的高齡社群。這些社群與政府推動的老人據點有明顯差異,例如內聚性高,有共同興趣,組織性與學習動力都很強,透過活動建立友誼、共同學習、相互成長,也是計畫優先需要支持與合作的對象。例如這次的電影讀書會,就看到好學的長者們,不但不缺席還會邀請新朋友,第一次參加的丘大姊即表示,進入校園就像回到學生時代般有青春活力,她也相當珍惜北大的資源,有機會還要再來參加。
「耶魯心靈工作坊」是由財政系楊子菡教授所發起,多年來邀請任林基金會梁美霞老師擔任帶領志工,透過觀看電影觸發自己生命經驗,並討論分享思考高齡的新價值,至今已屆四年。後來透過社區長者牽線而認識社科院USR計畫,因此便在計畫大力邀請下,來到臺北大學試辦,沒想到北大特區的長者,對於看電影非常有興趣,出席人數超過預期許多。特別是與高齡相關的議題,對於長者來說可以有共鳴與體會,顯見電影讀書會在北大相當有吸引力,未來希望能持續邀約更多喜愛看電影的朋友們,共同學習、共同成長。
「超難搞先生」由湯姆漢克斯主演,飾演憤世嫉俗又脾氣暴躁的喪妻鰥夫-奧託,他人生的目的在於批評和糾正他可憐的鄰居們。但當一個年輕的外籍家庭搬入他的社區後,身懷六甲的瑪莉莎跟孩子們的熱情與友誼,卻改變了奧託的人生。劇中奧託於愛妻索尼亞過世後,他失去人生的意義,以很多方式試圖自殺,不管是上吊、臥軌、開槍自戕等,但總是被鄰居的造訪打斷。但也在每次的自殺未遂以及與鄰居互動中,他開始了解人生是從愛與被愛、需要與被需要中得到滿足的。雖然結局是奧託心臟病發在家平靜地離開,但瑪莉莎幫他辦了一場溫馨的喪禮,只邀請認同奧多在世時有價值的好朋友參加,完成他的遺願。
觀影後由梁美霞老師請大家思考幾個問題,例如「奧託真的是壞人嗎?」、「你身邊有這樣的親友嗎?」張碧麗大姊首先回應,雖然奧託外表是一個尖酸刻薄脾氣不好的人,但看到他與朋友的互動中,他是一個熱心、待人真誠、中規中矩、重感情與原則,並不是壞人,因為他很重感情,朋友有難的時候都會挺身而出,所以要看到這個優點,才會知道如何跟這一類的人相處。
施立勇大哥也分享,他是工科的背景,非常理解主角身為理工男,思考邏輯都比較直,他覺得湯姆漢克斯演得很到位,不爽就是不爽,無法接受任何的模糊空間。他看到電影中美國的剷雪文化,想到自己以前在美國居住期間,鄰居如果發現長輩好幾天沒剷雪,就可能是生病或是出事了,就會前去關心;另外也對劇中建商與居民之間的抗爭心有戚戚焉,他在北大社區住了17年,體會很多建商與管委會之間的衝突過程,因此他從奧託的演出中看到自己生活的影子,也心有所感。
最後由楊子菡老師做總結,她看到奧託寬恕與放下的過程,從他的家庭背景可以發現他父母很早就過世了,因此妻子是他唯一的親人,原來夫妻過著幸福的生活,卻在一次的車禍中從天堂掉到地獄,妻子流產並半身不遂,從此他的人生開始滿懷憤怒與悲傷的生活。但堅強的太太對他說,我知道你很憤怒很悲傷,但我們還是要繼續活下去。當太太過世後,他不停地尋死想去找他妻子,而且要走也要很體貼,不希望自己的離開造成別人的困擾。因為他很重感情,所以他無法看到別人需要時卻不伸出援手,也因此將他的憤世嫉俗轉化成幫助別人後,他重新找到生命的意義。當他願意打開心扉接納別人,也把自己的憤怒說出來,看到他抱著瑪莉莎生的小嬰兒,放在他親手做給未出世孩子的嬰兒床時,他的生命就被療癒了。雖然最後他走了,但他都安排好所有的後事。生命有它的軌道,不是我們自己可以決定的,當他完成他的任務時,他就平平安安地離開了。
社科院USR計畫關注高齡議題,並將持續支持高齡社群成立與運作,目前健康書庫即是為關心健康的長者而推動,也歡迎喜歡讀書與分享的長者加入書庫行列,九月開學後將辦理更多精采的活動,歡迎加入http://pse.is/57wxhu,一起創造高齡友善的大學城。
日期:
2023.08.28顏榕老師推動「高齡防詐騙」宣導..
2023.08.28顏榕老師推動「高齡防詐騙」宣導
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在三鶯地區深耕6年,服務對象也從「高齡、障礙、婦幼、原民」逐步聚焦為「高齡與社區」,尤其結合社科院甫成立的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更將面對超高齡化的因應當成主軸,也發展出一系列「學老」的方案與平台,幫助長者落實健康老化與活躍老化。在2018年更與法學院攜手合作,在前院長杜怡靜教授的指導之下,發展從法律觀點投入高齡服務,包含講座、電影賞析、法律諮詢、高齡與法宣傳影片等,希望透過各種活動及影片,幫助高齡者更瞭解老化過程中的法律權益,後續更由顏榕老師逐漸接手推動。
顏榕老師過去在參與USR計畫的過程中,也開始接觸高齡的議題,透過對日本社會發展的觀察以及身邊的案例,留意到高齡者與失智者的法律權益與程序正義,這些過去被忽略的問題,都將在超高齡化社會到來後日漸增加,也引發她提出「弱勢犯罪者與檢察官之起訴裁量權」的計畫案,並於110年獲得國科會的補助。此外,面對高齡詐騙的增加,顏榕老師也在2020年與2022年,製作了兩部與高齡詐騙議題相關的影片,期望能提升高齡者防詐騙的意識。今年則與南山人壽合作執行高齡詐騙的計畫,透過詐騙案件相關統計的整理,以及訪談處理高齡詐騙案件之實務工作者,進而提供南山人壽改版「高年級生保險箱」之相關建議文本。
顏榕老師認為,我國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以高齡者為目標之犯罪也將隨之增加,高齡詐騙、高齡金融剝削,已成為深刻的社會問題。根據警政署的統計數據,2018年詐欺案件中,65歲以上的受害人數達2,990人,2019年為3,385人,2020年是3,614人,而2021年人數更來到3,724人;顯見高齡詐騙有逐年增長的情形。並且值得注意的是,若與五年前相比,增加幅度已高達近200%。
為避免犯罪擴大,除警政署積極偵辦、宣導之外,金管會也推動保險業對高齡消費者強化保護措施,而除了相關主管機關推動有關政策外,南山人壽也積極響應友善高齡、公平待客之相關措施,因此編訂了:高齡防詐騙手冊--高年級生保險箱,並舉辦「防詐練武功」偏鄉講座,宣導防止高齡詐騙之觀念。
顏榕老師與南山人壽合作編製「高年級生防身術」宣導手冊,作為防詐騙計畫之主要成果,手冊以三步驟教導高齡者如何避免詐騙,在第一步驟「知己知彼,見招拆招」中,列出高齡詐騙最常見的三種方式,即模仿親友、投資詐騙、假冒檢警、網路購物等;在第二步驟「攔截,抗敵有三不」中,提醒高齡者切勿輕信電話另一端的言語,不隨意加入他人好友、投資群組、購物社團等,也勿輕信他人話語去操作ATM等;第三步驟「反制!中招不必慌」,則教導長者若遇到疑似詐騙,可撥打165反詐騙專線,並至警局報案,透過偵查以避免擴大損失。
伴隨超高齡社會的到來,高齡詐騙的問題已經與日俱增,尤其北大特區內住有許多退休人士與高齡者,更是國內高齡詐騙的熱點地區。要徹底防範高齡詐騙必須從源頭推動,讓每位高齡者都能認識、瞭解詐騙集團的手法與話術,才能有效避免高齡詐騙的猖獗,並且保護高齡者的財產安全。未來在社科院USR計畫推動「學老」的過程中,也將進一步將高齡防詐騙列為議題,以提升北大社區高齡者的防詐騙意識。
日期:
2023.08.02 北大師生與土城醫院促進輪椅族體適能..
2023.08.02 北大師生與土城醫院促進輪椅族體適能
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關心在地超高齡族群,與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及台灣鳶山社會實踐協會合作,於成功辦理六次森林音樂會療癒高齡輪椅族之後,再次獲得在地企業尖點科技公司的支持,進一步結合土城醫院及北大USR學生自學方案,自七月中起至8月19日,將辦理六週的「輪椅體適能」訓練活動,於每週六早上9:00-10:00,在商學院後方廣場辦理,目前已有10組輪椅族及家屬加入,參與人數近30位。
本次活動邀請社工所校友林恬安社工師擔任教練,為輪椅長者設計並帶領6次的課程,同時也獲得西園醫院前復健科主任韋翔醫師的專業指導,另在土城醫院社工師周政仁課長的協助之下,土城醫院的醫護站也將加入現場服務,媒合該院護理人員提供長者健檢(血壓、血糖)的服務,如果有異常數值也會後續安排追蹤,再次讓在地的大學、師生、企業、醫院協力合作,共創高齡友善的臺北大學城。
社工系劉素芬老師為了解輪椅長者的功能及情緒反應,也在第一次活動中施作前測,包含ICOPE(長者功能評估量表),以及協助長者、家屬、以及外籍看護填寫GDS(憂鬱量表)。在前測中也發現,輪椅族長輩在ICOPE異常項目中,平均都有4項異常;另外在GDS量表中,9位長輩中也有2位有中或重度情緒困擾,家屬6位中也有1為有中度情緒困擾;至於外籍看護的分數則大致都良好。未來在六週體適能完成之後,也規劃將再做一次後測,了解USR方案介入後,在身心功能上是否有所改變。
本次主持輪椅體適能的林恬安社工師,也是社工所碩士班的校友,並且還在國北護健康大學的長照專班進修,在設計活動上,希望針對長者的認知與運動做出促進。從第一週的活動相見歡,教練會設計團隊遊戲,會出題讓長輩算數,例如5隻腳3隻手,讓長輩動腦,也鍛鍊手腳的肌力依照數字指令抬起來。隨著課程也漸漸增加難度,第二週開始設計大型賓果賽,分兩隊進行趣味競賽,雖不強調分數高低,但也讓長輩們玩得很開心。到第三週時,設計競賽讓長輩用腳傳套圈圈,為了有更好的表現,也讓長輩思考要如何才能贏的策略,例如黃大哥就會脫鞋讓速度加快;並且也設計數字密碼,由教練提供每一組數字,長輩聽到就要依數字拉彈力繩,並由下一組知道數字繼續往下傳,看哪一組傳得最快,這樣的結合認知與運動遊戲,讓每位長輩都玩得很盡興。
社工系一年級王芮安同學,也在過程中擔任助教,她對長輩相當溫柔親切,很受長輩的喜歡。芮安表示之前比較少接觸這類的長輩,因為與同學一同申請了USR的高齡自學方案,在指導老師劉素芬的鼓勵下,便來輪椅體適能擔任助教志工,在過程中她看到這些長輩雖然手腳沒力,卻可以很努力的達到老師的要求,而她的角色就是幫助長輩們表現得更好,她也發現長輩們喜歡活潑快樂的感覺,就有一位李大哥在第三次活動時,開始會笑了,讓她自己也開心了起來,這樣的感受都是在一般課堂上沒有的。
高齡輪椅族平均年齡約83歲,其中有三組是北大教職員與家屬,特別感謝校友中心張永森組長,邀請印尼看護Anny推張媽媽參與USR的活動,雖然張媽媽90歲高齡,但非常熱心參與USR,從森林音樂會到輪椅體適能都不錯過。第二次體適能課程時,教練特別設計了超大賓果賽,張媽媽一聽到比賽就充滿鬥志,很認真努力地達到目標,為團隊加分。而張媽媽的外籍看護的中文程度很好,每次活動施測時,都可以協助中印文的翻譯,讓活動可以順利地收集看護及輪椅者的資訊。Anny也用手機製作了一支影片,為輪椅體適能活動留下紀錄,讓計畫團隊相當感動。
參與本活動的輪椅族長者,大多為中風、帕金森氏症、以及肌無力等因素而坐輪椅,計畫團隊為使長者及家屬可以更安心地運動,也特別邀請土城醫院醫護站加入,為長輩第一時間提供醫療協助和保障,土城醫院也主動為長輩量測血壓、血糖等健檢服務及醫療諮詢,嘉惠輪椅族群,未來到8月19日止,土城醫院也都會陪伴輪族椅一起活動,讓醫院也可以和大學一起合作有意義的在地社會服務。
日期:
2023.07.27 韋翔醫師引領長者探索健康飲食..
2023.07.27 韋翔醫師引領長者探索健康飲食
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為回應超高齡社會的到來,自2022年7月開辦閱讀健康書庫以來,積極鼓勵長者閱讀、摘記、分享、以及實作,在生活中養成健康的好習慣,今年並規畫辦理6次健康讀書會,於7月12日在社科院八樓,由西園醫院前復健科主任韋翔醫師帶領下,辦理了第二次讀書分享會,主題為「飲食與健康」。現場共有16位社區長者參與,分享了《益生菌酵素》、《腸養好菌活到100歲》、《胃食道逆流》、《90%女人都會忽略的恐怖疾病》、《吃出好心情》等健康與營養的書籍。飲食營養類書籍是健康書庫中借閱的大宗項目,也因為大家天天都要吃,更關心如何吃得健康,因此一直是高齡長者非常關心的課題。
韋翔醫師開場介紹他從化工轉到醫學的過程,是因為父親有肺氣腫的問題,看了很多醫生都治不好,因此韋翔醫師決定自己來研究醫學知識,進而考上了陽明醫學院,在修習藥理學後,在家中增加氧氣及蒸氣設備,並讓父親改藥後,肺氣腫的問題就改善了,甚至父親還可以出國旅遊。韋醫師所從事的復健科很類似家醫科,都要有能力處理一般家庭所有的病症,他也鼓勵長者有病要看醫生,因為藥物經過實驗是用於改善病情,只是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在飲食上可以有些調整,而他也很推薦益生菌、蜂蜜等食物,對腸道很有幫助。
張小蓮大姐分享《益生菌酵素》,由於張大姐有遺傳性膽固醇高的問題,此書有提到益生菌可調節小腸黏膜的免疫反應,因此有降膽固醇的功能。另外施淑梨大姊也順勢介紹《腸養好菌活到100歲》,補充益生菌的使用。韋醫師進而補充人體內有好菌、壞菌、以及伺機菌(中間菌),也就是當我們補充好菌時(如乳酸菌、比菲德氏菌等),可以讓伺機菌往好的方向走,讓腸道可增加好菌。另外酵素食物如泡菜,盡量不要買市售的,最好是吃自己做的,比較安全衛生。另也建議多吃燕麥、魚油,有助降低膽固醇。
林秀妹大姊則分享《胃食道逆流》一書,由於林大姐長年有此困擾,在書中說明此病況起因為胃蛋白酶沖刷,要降低胃蛋白酶的活化。也有其他長輩紛紛表示也有相同困擾,因此韋翔醫師說明,胃在消化食物時,分泌的胃酸,在腸道會與胰臟分泌的胰液中和,如果胃酸過多就會溢出賁門逆流,造成胃食道逆流,睡前不吃東西可減少胃酸分泌,早上空腹時也可吃些制酸劑。多吃鹼性食物中和胃酸,用餐要定時定量,也不要自行斷藥,另外也推薦綠藻片有助於胃酸減少。
韓萍大姊分享《90%女人會忽略的恐怖疾病》,提到念珠菌應如何以飲食來抑制,書中有提及各種食物,並推薦發酵蔬菜、奶克菲爾菌、生蘋果醋等。也有在座的長輩問到健康食品百百種,但一定要花大錢才能買到健康嗎?韋翔醫生表示,健康食品是輔助性質,也會配合不同人的體質去做調整,健康的生活要靠飲食均衡及運動來維持。也有人問到50歲以上,一定需要補充那些健康食品,韋醫生也建議,一定要補充益生菌、魚油(或多吃魚)、如果有骨質疏鬆的問題,也要補充D3、鈣、鎂等。
溫碧麗大姊則是挑選了一本《吃出好心情》,分享大腦喜歡的食物,包含葉酸、Omega3等12種營養素,大腦就像一畝田需要透過飲食耕種與施肥,選擇優質豐富的食物有助大腦有效率管理情緒,書中也提供了六週的食譜。溫大姊也表示在實踐上,要多選擇新鮮、多種顏色的蔬果,也想嘗試泡菜炒飯及蕎麥鬆餅。韋醫師也補充,目前醫學已經有很多報告都提到腸腦之間的腸腦軸(迷走神經)的關係,改善腸道也能改善自閉症、帕金森氏症等,因此讓腸胃好也有助於心理健康與大腦運作。
最後韋醫師也提醒大家,要多吃新鮮的原型食物,並且均衡飲食,各種食物都要吃,最好每天都吃20-30種食物。張碧麗大姊也很認同醫師所說每天要吃20-30種食物,並且分享她每天早餐的食材內容,包含鳳梨、葡萄、堅果、珊瑚草等20多種打成精力湯來飲用。另外簡淑貞大姊則分享自己從年輕時就開始運動,到退休後身體都很健康,也不用吃任何的健康食品,印證了運動有助健康的維持。
最後大家與韋醫師合影,期待下次8月9日的讀書會,主題為「用藥與就醫」,報名請洽02-86741111轉67224。另外健康書庫開放時間為每週三四早上9:30-11:30,社科院811室,歡迎社區長者踴躍來借書閱讀,透過閱讀與團體的支持,一起健康老化。
日期:
2023.07.19 樂齡社區11期,邁向學老新境界..
2023.07.19 樂齡社區11期,邁向學老新境界
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今年度成立「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帶動樂齡社區報也將更專注於超高齡的趨勢。本期回顧了上半年重要的活動,包含「北大玩具節6.0」與北大高中特刊、健康學老工作坊線上公開、尖點贊助巡迴書庫圓滿落幕、青銀共居關懷榮家、高齡電影導覽「去看小洋蔥媽媽」、石賡執行長「李白的別樣人生」、及鳶山協會「長者運動指南」培力課程等,重現計畫上半年豐富的活動內容。
『北大玩具節』今年邁向第六屆,每年結合北大師生、玩具圖書館、以及在地夥伴,利用二手玩具設計遊戲攤位,不只減少垃圾量,也讓二手玩具為兒童與長者創造美好時光;今年也增加懷舊專區、陀螺達人秀、以及土城社福卡拉OK車,讓祖孫三代一起同樂,創造全齡共融的臺北大學城。今年4月中於行政大樓前廣場辦理,雖是風雨生信心,現場參與者也達501位居民師生。許多每年參加的家長表示,因為下雨人比較少,反而可以玩得更盡興。今年度加入北大高中自主學習16位同學,主持人曾敏傑教授也鼓勵高中生從服務中拓展視野;北大高中施雅慧校長也認同透過探究、實作、體驗、反思的學習歷程,提供學生進行生涯探索的機會,認識社工系及性向的探索,也期待這種合作模式能持續下去,一起開創在地就學的好品牌。
等候多時的《健康學老工作坊》,是由USR計畫邀請傑出校友丁桐源,將五場演講剪輯後上傳youtube頻道,將北歐式健走及丁桐源先生成功老化的經驗,可以嘉惠全台長者。丁桐源先生今年86歲,出身金融界,前福邦証券董事長、萬通銀行常董兼總經理,也是北大第二屆傑出校友,是日行萬步已繞地球三圈半的「台灣健走先生」。他道出中老年人的三大憂慮:失智症、肌少症、跌倒骨折,而「北歐式健走」是非常適合高齡者的運動,可以代謝大腦有毒的β類澱粉蛋白預防失智、也可以產生腦內啡抑制癌細胞、強化心臟肌力、增加骨質密度及紓解壓力等不勝枚舉。更詳細的資訊,都可以上《健康學老工作坊》網路影片收看。
尖點科技公司贊助本計畫推動「閱讀健康書庫」巡展,今年5月於尖點公司圓滿落幕,去年9月起,巡展足跡遍及北大特區八個場次,包括六場大型社區、一場養老院、與一場企業。總借閱量達228本,心得卡回收45張,募得書籍達178本。期間透過書展與社區互動,得到許多良性的回應,不只是拓展了USR計畫的在地性,也進而認識了劍橋讀書會、耶魯社區心靈工作坊、京都愛樂社團,更促成聚集長者共同辦理書摘分享會,可以說是以「書」會社區,也帶出更多大學城在地高齡者的能量。 走完社區巡展後,尖點公司為關注員工健康,以及讓同仁了解這項USR 與CSR的在地合作,也贊助本計畫購買約百餘本最新健康書籍,帶入公司讓員工也可以閱讀,展期下來也有43本的借閱量,讓員工可以增進健康知識,也認同公司的公益行動,讓臺北大學城因大學與企業的合作更健康、更有活力。
臺北榮譽國民之家(以下簡稱台北榮家),在疫情稍緩後,再度與社科院USR攜手合作,四月份榮家劉化宇主任率同仁拜訪USR計畫團隊,及邀請五月初來訪,因此團隊邀請青銀共唱自學方案的學生,公行系許丞毅、褚宏品,及北大高中教務主任朱肇維隨行,前往台北榮家參觀,適逢新北市托老互照志工協會為長者辦理歌唱大賽,兩位同學也獻唱一首「月亮代表我的心」,並參觀家史館、養護堂、悠活區(青銀共居),與長輩度過歡樂的時光。另外台北榮家也歡迎對長輩有愛心的同學,只要願意擔任短期志工(男性優先),提供每月20小時的志工服務,就能免費住宿,意者請洽社科院USR計畫。
辛法春老師及橘子讀書會合作拍攝《獨食》影片之後,鑒於超高齡社會的到來,長者的失智、失能問題也將不單單是家庭的問題,將逐漸成為社會上無法忽視的課題,因此辦理《去看小洋蔥媽媽》電影欣賞會,這是一部描寫失智症家庭的電影,是原作岡野雄一的親身經歷,影片中講述63歲的兒子面對自己的母親失智,所面臨的日常生活的變化。雖然失智症是不可逆的疾病,但家人暖心的陪伴,對失智症患者而言也極為重要。透過影片也引發成員們分享自身生命故事,辛老師鼓勵成員們勇於分享,並引述哈佛大學快樂的研究成果,告訴大家勇於表達自我心聲及經驗對自身的益處。「一起學老」!辛老師同時肯定了橘子讀書會的價值及意義,最後勉勵大家勇於面對過往的經驗,並強調了生命的覺察及反思「不要糊裡糊塗的老!」。並邀請大家回到學生時代、共同在暑假時一起來露營,藉此回到過去,探索生命。
今年透過耶魯社區賴素卿主委、翁士元顧問牽線,得以結識美國加州石氏基金會前執行長石賡,辦理「向傳奇人物學老」系列課程,首場次以「李白的別樣人生」為題,現場達48位在地社區長者出席聆聽。石賡首先介紹李白的生平,李白父親是絲路上經商致富的商賈,因此可遊歷四方遍交好友,有「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豪情。但其官場之路十分艱辛,因祖先曾為犯人,李白出身便與科舉絕緣,也註定不順遂的仕途人生。因他飽讀詩書、精通劍術,在鬱鬱不得志的期間,也寫下無數經典之作,如《少年行》一詩譜出當年官二代們流連風花雪月之景,而《將進酒》亦被現代音樂家改編成搖滾樂,透過搖滾樂的曲風,吐出李白不得志的怨氣-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在石賡先生收集豐富的史料之下,搭配上精心製作的影像資料,導覽李白人生旅途。現場長者也回應「能參與盛會是有福的人,文學、美術、音樂等藝文活動,均能活化頭腦豐富生活內涵,讓我們老得慢、活得好、病得輕。」研究中心未來也將規劃更多「向傳奇人物學老」系列課程,讓專家帶路,進入古人的一生,也領悟人生的智慧。
鳶山協會辦理「長者常見疾病的運動指南」線上課程,聚集新北市30個高齡友善據點,超過百位人員線上收看。講師為「全越運動Xports(北大運動中心)」陶衍勳教練,以「長者常見疾病的運動指南」介紹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骨質疏鬆、帕金森氏症等常見高齡疾病,及運動應注意的事項。因長者的肌力流失最快,所以可鼓勵長者先嘗試肌力訓練。而帕金森氏症比較特別的是,使用的藥物會有4-6小時的藥效,若藥效剛消退時,患者會容易出現突然「斷電」的反應,在此階段進行運動是相對危險的,需要留意患者用藥狀況。並帶領大家模擬帕金森氏症駝背的動作限制,建議帶領該族群運動時,可以多針對核心及步態的穩定進行訓練。另外中風屬於嚴重心血管疾病,在運動過程中要避免憋氣;若是單側癱瘓的中風患者,可多運用「左病右治」原則進行運動訓練。本次課後滿意度高達4.7分(滿分5分),也滿心期待下次的培力課程。
日期:
2023.07.17 六週體適能訓練關懷高齡輪椅族..
2023.07.17 六週體適能訓練關懷高齡輪椅族
北大社科院USR計畫為創造高齡友善的臺北大學城,在尖點科技公司發揮企業社會責任精神的贊助之下,結合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與台灣鳶山社會實踐協會,共同為在地輪椅族長者辦理六週的「輪椅族體適能」課程,邀請北大社工所畢業校友林恬安擔任訓練講師,並且在西園醫院前復健科主任韋翔醫師的現場指導下,於7月15日首次登場,共有7組輪椅長者及家屬報名參加,年齡分布70-90歲之間不等。參加的長者大部分因腿部肌力較弱,希望可以透過運動,讓自己提升生活品質,也擴大社交圈,透過一連串的活動設計,最終希望為這群高齡輪族育成為穩定的支持團體,以便未來長期相互支持。
社科院USR計畫今年二月推動成立了「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同時刻正辦理教育部「前瞻超高齡的大學3E行動計畫」,持續關注北大在地的超高齡族群,尤其多年來見證輪椅族逐年增加的對象,亟思於北大校園內發展服務輪椅族的創新方案。為了與輪椅族群建立接觸和發展信任關係,計畫先於五~六月間辦理了6場「森林音樂會」,並以餐盒友善接待輪椅族、家屬以及外籍看護,有效凝聚了家屬們的共識。計畫主持人曾敏傑教授也趁此條件成熟之際,接續爭取到在地企業尖點公司的贊助,透過合作「輪椅族體適能」課程,擬長期發展支持性方案,讓這群被忽略的輪椅長者可以有群體的歸屬感,也降低照顧者的負荷,當時參加過森林音樂會的長者中,更有8組報名了體適能課程,讓音樂活動可以繼續延展成健康促進活動。
六次體適能課程教練為本校社工所畢業的校友林恬安,目前擔任臺北市私立晉安老人長期照顧中心的社工師,並具有高齡體適能教練證書,長期擔任高齡據點肌力訓練講師。活動中設計出六次有趣、又可以在家自己鍛鍊的運動課程,讓輪椅長者可以在遊戲中開心運動。而USR計畫也鼓勵本校學生提出與超高齡有關的自學方案,「輪椅族體適能」也引發了社工系一年級邱宇暄等五位同學的興趣,發展出「『輪』到你來DIY」的自學方案,由社工系劉素芬老師指導,希望以藝術輔療的方式,讓輪椅長者透過創作以獲得自信,並且在成果展中發展為募款活動,以回饋社區或學校,展現輪椅族的自助助人精神。為了更了解輪椅族的需求與樣態,組長邱宇暄與王芮安兩位同學主動擔任志工,成為講師的助教協助長輩運動;當天首場也邀請韋翔醫師至現場指導,讓輪椅族及家屬可以更安心、安全地運動。
為了瞭解輪椅族參與本活動的效益,計畫協同主持人社工系劉素芬老師也特別安排ICOPE(長者功能評估量表)及GDS(憂鬱量表),為現場參與輪椅長者、家屬、外籍看護測試,並在六次課程後,以GDS作為後測,了解體適能的介入對於輪椅族及照顧者,在情緒上是否有所改變。輪椅族家屬蕭小姐表示,媽媽平常會去日照活動,但假日在家裡就很沒有精神,因為之前參與過森林音樂會,認識北大社科院USR的團隊,因此接著報名體適能,媽媽出來走走精神好多了,人也開心不少,原來蕭媽媽坐輪椅過來,上完課還可以推輪椅慢慢走回去,氣色也變好了。韋翔醫師也表示,輪椅族久坐常會造成破皮或褥瘡,筋骨也比較硬,但訓練下肢肌力有助輪椅族站立,能夠多站就要多站,減少久坐的壓力。
日期:
2023.07.14 培力長者志工研習手工皂製作..
2023.07.14 培力長者志工研習手工皂製作
今年度社科院USR計畫將因應「超高齡」作為計畫核心議題,針對5個人口群(學生、長者、據點、跨校、社會),運用3種方法(創建、服務、培力)加以推動,因此共有15個介面需要以方案加以落實推動,其中的2S3E構面,即以長者為對象、並以培力為目的,主要在「促使長者增進學習、健康與權益意識以避免失智失能」。在7月11日(週二)藉定期舉辦食物森林志工會議之便,由辛法春老師規劃辦理了志工研習活動,邀請新加入食物森林的成員束蓮芳大姊,帶領20位長者用食物森林的作物─芳香萬壽菊,來製作手工香皂,也培養長者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並相互交流種植的心得。
計畫團隊發現2014年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心理學家Denise Park的研究,得知若長者能跳脫舒適圈,積極去學習新的知識或技術、或是教導別人,對於記憶能力的強化將極有助益,記憶力的進步是停留在舒適圈中學習者的6倍之多。因此計畫團隊比起一般只是服務長者,更期待看到長者能從中學習、提升自我,甚至以行動回饋社群與社區,而不是只被動的接受服務。
辛法春老師所帶領的食物森林,正是長者不斷學習的最佳場域,大家學習不同植物的特性、種植方法、與經營之道,都能讓長者不斷的學習,而新成員的加入也讓舊成員能擔任導師,帶領新成員熟悉食物森林。辛老師提到「食物森林不只種植也在種人,考驗大家應變能力,思考能力,規劃處理能力,訓練大家發現問題、面對問題、解决問題之能力。」例如幾年來依照天氣狀況與植物所需,如何排班澆水幫助作物成長,都是一件不小的挑戰。而在面對蔓蔓雜草,辛老師也購買了割草機供長者使用,但有些長者看到割草機便敬而遠之,不願嘗試,卻也有長者使用的十分上手,辛老師也特別讚賞78歲的青福姊,年事雖高卻還非常靈活運用頭腦去面對問題、解决問題,正是眾人學習的楷模。
束蓮芳大姊本身就喜歡製作手工香皂,因此受辛老師邀請於7月11日擔任老師,教導長者們製做手工香皂,手工香皂製作需使用到氫氧化鈉,因此開始前蓮芳大姊很仔細地跟大家說明流程以及注意事項,並認真的一步一步引導長者完成各個步驟。
氫氧化鈉溶解步驟由較具經驗的蓮芳大姊完成之後,立勇大哥則擔任蓮芳大姊的助手,協助在製作皂液時需不停地攪拌,此一步驟也讓各位長者輪流參與,每個人輪流攪拌直至皂液變得跟美乃滋一樣濃稠後,將皂液倒入模具之中,放置兩天後再將半固態的香皂切割成12等份,並靜置1個月就可以使用了。
完成到置入模具之後,聽到蓮芳大姊說還要1個月才能使用,眾人意外也難掩失望之情,大家都十分期待能夠立刻使用自己製作的香皂,但無論如何,能夠善用食物森林的作物產出可用的香皂,參與製作手工皂的長者們都十分興奮,過程中大家展現對於學習新事物的熱情,每個人都十分投入。而蓮芳大姊事後也表示,希望未來有機會再辦理手工香皂的工作坊時,本次參與的學員也能擔任種子老師,協助教導其他人製作。
為達到培力的目的,這學年USR計畫針對長者更強調主動性、積極性、學習性、組織性與回饋性,包括閱讀健康方案更強調說出來與大家分享知識,以及將健康知識落實成為生活中的習慣;同時橘子讀書會長者也十分認同「大學城」的理念,主動鼓勵大家捐款,希望未來能捐建一座公共座椅來回饋臺北大學。而這幾年來計畫團隊也見證到長者社群的重要,這些自動自發吸引相同學習興趣的長者群體,例如讀書會、音樂團體、運動團體、表演團體等,透過更組織性的運作,以及更具學習性的學習,再加上適當的社區表演和參與,對自己、對別人、對社區都帶來莫大的助益,USR計畫也會在這個方向上,繼續聯結、育成、媒合、和合作,讓大家透過學習和參與,真正落實健康老化的目標。
日期:
2023.07.13 蔡怡玟老師帶領同學創發校園街道設計..
2023.07.13 蔡怡玟老師帶領同學創發校園街道設計
本學期社科院USR計畫結合通識中心蔡怡玟老師的「文化、景觀與地理」課程,透過蔡老師融合對校園及三峽地區文化景觀的思考,於6月16日下午一時,帶領十八位修課同學進行期末成果發表-「三峽地區(含北大校園)街道家俱的設計與發想」。本次成果發表,主要結合同學們期中對校園與三峽地區所思考「塗鴉牆」的規劃,再結合期末街道家俱的設計,使得期中/期末成為一系列的演練,並藉由各組的研發成果報告進行報告,並和師生分享學習成果。
首先第一組以校園內的心湖周遭為基地核心,範圍亦包括了社科院左後方的圓環。所提出「塗鴉牆」的規劃,主要是運用夜光顏料,於校園內創發塗鴉牆的創作,可以讓觀者在「白天」與「黑夜」有截然不同的體驗。至於,「街道家具」之設計,則呼應期中「塗鴉牆」的心湖與星空之主題,在思考實用性質之下,設計規劃星星、月亮以及流水造型之座椅,讓使用者在北大校園無論是在白天與夜晚,都可以徜徉在銀河的星空裡。此外,在作品設計理念中,同學們也以現代詩之創作,敘述作品所設計之元素、符號所代表之校園文化景觀意涵。
第二組的同學,則以塗鴉藝術之於校園景觀的重要性為始,並以國內大專院校的案例作為參考,說明街道家具之於一地景觀/環境營造之公共性與重要性。本組所擇選的校園塗鴉牆之基地,位於圖書館前方的長形空地,期末街道家具之基地則位於學校正門處的候車亭,以及三峽老街旁的三峽河沿岸。此一系列作品,橫跨臺北大學至三峽老街,主要思考意象為連接三峽地區的傳統(舊街區)與新街區(北大特區),讓三峽地區的特色藉由在(新街區)的校園塗鴉牆(構圖元素有櫻花、老鷹、山脈、金牛角,分別代表著希望、力量、生命力,以及豐收等象徵),來傳遞傳統與創新的共融與發展。同時,在街道家俱的設計中,本組也思考以金牛角麵包造型之椅子、客家土樓式的候車亭、櫻花校園指示牌等,來代表三峽的文化景觀意涵。
第三組的同學,則是在校園內以童話故事「傑克與魔豆」為發想初端來設計校園塗鴉構想,再進行街道家具的延伸思考。所思考的基地範圍以在校園內的公政大道為主。同時,公政大道在圖書館前地勢較低,於此故事塗鴉從此一地勢較低的人孔蓋為始,順著大道的延伸,魔豆的蔓藤也不斷延伸攀高,直到圖書館及資訊中心的天橋下的牆面為止。本組同學從校園內地勢高低落差的觀察,啟發「人在山窮水盡處,可能所出現的機會和不斷力爭上游的過程」,再以童話故事「傑克與魔豆」為主題,來進行整學期的作品設計主軸,最後期末的街道家具設計規劃,則配合故事的主軸,搭配藤蔓路燈、乳牛長椅、母雞長椅、豎琴垃圾桶等配置,為原先校園中單調的柏油路以及水泥牆增添了不少童趣以及人性化的思考,同時也為整個校園增添了活力,並朝向為在地居民設計規劃一個具童趣式的校園。
最後,本學期「文化、景觀與地理」的課程,就在同學們相互激盪思考如何豐富這一承載生活、成長與學習的園地中,以思考的、創意的、懷舊的、創新的與童趣的方式,結束了這一學期的快樂學習與合作分享。
日期:
2023.07.05 桃園NPO與婦女培力團參訪青銀共學..
2023.07.05 桃園NPO與婦女培力團參訪青銀共學
2023年6月30日(週五)下午二時,社科院USR與鳶山實踐協會合辦一場桃園在地NPO與婦女培力團參訪活動,邀請桃園市政府社會局、社團法人桃園市濟世功德協進會、桃園市樂活銀髮族協會、社團法人台灣大心社會福利協會、志浩慈善基金會、蕙心媽媽社等單位蒞校交流。會中由USR計畫共同主持人劉素芬教授分享計畫執行經驗,以及分享青銀共學的推動經驗,而鳶山實踐協會專員鄭力慈和劉慧敏,也分享了協會在高齡服務的創新方案。
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歷經六年時間,一路從種子型計畫、萌芽型計畫、發展到深耕型計畫。今年「前瞻超高齡的大學3E行動計畫: Establishment、Engagement、and Empowerment」也在5S3E的架構下進行,透過3E「創建、服務、培力」三種工作方法,為5S「學生、長者、據點、跨校、社會」五個對象設計出了36項方案,並由19位老師和3位USR計畫助理一同執行。服務對象也從萌芽型計畫的「臺北大學城與世代共融」,進入到深耕型計畫的「超高齡」議題。
六年前開始,團隊透過辦理大學城系列節慶活動、在地論壇與校園友善接待等活動,促進社區與臺北大學的互動交流。為了讓計畫能深耕在地、持續為社區帶來效益,USR計畫也在2019年育成了「台灣鳶山社會實踐協會」,透過協會與新北市社會局的合作,讓大學連結在地社區據點,建立以大學基地的高齡服務網絡,目前已串聯出三峽、鶯歌、樹林、土城約45個社區老人據點,約可間接觸及4000位社區長者。
劉素芬教授也分享USR的方案如何連結課程,例如近期辦理的《超高齡自學行動方案》,鼓勵學生可以自發地組成自學團體、也可以與社區長者共組隊,找到共同興趣的議題進行活動或共學,並向USR提案來獲得補助經費。如此能夠讓學生有機會「走出」課堂進入到社區;也讓社區長者能夠「走入」大學共學互動。對學生而言,有機會與長輩一同在教室學習,不僅能夠讓學生認識到不一樣的長輩樣貌,而學生看到長輩熱衷學習的樣子,也能夠激發自己學習的動力。
此外,過去課程中也辦理過《真人圖書館》,讓學生蒐集長者生命故事、發揮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來呈現長者故事。讓學生透過參與長輩的生活方式蒐集故事,並思考能夠運用什麼媒材來呈現。學期末的成果發表時,學生的表現驚艷社區,有人創作出長輩生命故事繪本、有人編舞了一段舞蹈、也有人精心製作數位影片呈現長輩的一生。人的生命故事就像一本書,透過系統地整理,讓長者有機會分享自己的人生閱歷,傳承給下一代年輕人。
接著由鳶山社會實踐協會的專員分享經驗,劉專員說協會承接新北市社會局社區照護關懷據點(土城、三峽、鶯歌、樹林)的培力與輔導。其中一次帶領學生實習時,讓學生進入社區據點、為長輩設計活動,例如《製作長輩的GoogleMyMap》是以《社區GIS資源地圖》的概念,先帶領長輩認識社區重要的地點圖標,透過拜訪里長認識社區、透過大富翁遊戲蒐集不同長者在社區中食衣住行的經驗。這些圖標可能是長輩自己精心蒐集的美食、平常生活固定採買的途徑,或是日常中的生活記憶,例如帶小孩買菜、帶孫子賞火車、或是晚上在社區據點上課的路線。活動引導長輩說出地方記憶,最後由實習生製作地圖、在圖標備註欄寫下長輩對這些地點的記憶、製作出一條條不同長者的《GoogleMyMap》,讓每位長者自己的生活經驗可以地圖化。
參訪交流結束前,劉素芬教授帶領大家來到「食物森林」聆聽高齡志工的導覽介紹。長者食物森林原先是校園裡堆置雜物的閒置場地,後來由USR子計畫辛法春老師爭取使用後,邀請學生與在地長者一起重新整理和管理,最後成為一塊可以種植蔬果的綠地。經過學生與社區長者的悉心照顧後,園圃裡的蔬菜和花草都長成飽滿健康,目前輪班照顧園圃的長者與學生約有40位,這些人一起在校園落實「青銀共學、世代共融」的理念。
因應台灣社會將於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社會科學院也整合教學、實踐、推廣、與研究資源,於今年二月正式設立「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持續推動高齡與社區議題,完善大學社會責任。劉素芬教授說:「今天有難得的機會,讓大家踏出原來的單位,透過參訪交流的機會,大家才能見面培養三分情。六年來USR計畫透過高齡倡議與推廣,期待透過方案的執行來服務高齡長者,今年將更積極地將這些在地經驗發散出去,讓社會大眾都能對老化議題更認識、更瞭解,也讓社會達到青銀共融。」
日期:
2023.07.04 高齡產學座談會引領學生迎向就業..
2023.07.04 高齡產學座談會引領學生迎向就業
社科院USR計畫以因應「超高齡」作為計畫的核心議題,思考在超高齡社會下,大學能夠扮演何種角色?又能帶給學生、長者、據點、外校、以及社會何種幫助及影響?並規劃以3種方法(創建、服務、培力)結合5個人口群(學生、長者、據點、跨校、社會),交織出15個項目,透過36項子計畫作為解決方案,其中在學生的部分,並以創建、服務、培力作為方法,期待引領學生迎向高齡產業,以運用專業服務高齡者。
2023年6月29日,在USR計畫共同主持人劉素芬老師的規劃與主持之下,社科院USR與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共同舉辦了「高齡產學交流座談會」,產業端邀請和鄰居家護理所邱青萸執行長,以及從事居家照顧服務的劉家豪負責人前來分享,另有11位學生(8位在學學生,以及3位畢業生)參與座談,交流對於高齡產業和高齡人力需求的觀察和想法。
座談會一開始劉家豪負責人以及邱青萸執行長,分別介紹所任職的單位及提供的服務內容,同時也分享到現階段臺灣社會面對超高齡會遇到哪些挑戰,以及長照產業的人力需求問題。劉負責人提到,長照服務是跨專業團隊合作的取向,時常需要和護理師及照服員共同工作,社工系畢業的學生在面對案主及家屬時,經常會碰到家屬詢問疾病相關的問題,因此鼓勵學生們可利用在學期間,多了解疾病治療的病程、人體構造等,未來與家屬對答時,方能展現專業的一面,也能取得家屬的信任。
邱執行長則提到目前臺灣的高齡產業(以居家服務為例)成長速度遠大於高齡人口成長的速度,組織要在長照產業存活下來,必須做到更高品質的服務,以及取得民眾的信任。邱執行長以和鄰所服務的個案為例,指出罹患慢性病個案中有47%存在共病的現象,例如同時有高血壓和糖尿病,而這些慢性病通常是頑固性的,容易增加長輩失能或臥床的風險,因此照顧不能忘記生活和醫療,三者皆是息息相關的。
接下來由學生端分別自我介紹,以及分享對於高齡產業的接觸經驗和觀察,多數與會學生皆有高齡機構實習或接觸經驗,並且考慮未來從事高齡相關工作。學生們的自我介紹結束後,接著進行問答的QA階段。由於時間有限,為了讓QA更有效率,劉老師事先蒐集學生對於高齡產業的好奇與疑問,並代表學生們提問。
學生們對於高齡產業的提問也非常踴躍,兩位講者也知無不言,坦誠分享許多業界現況及經營者的想法。例如有學生問道:「經營者如何兼顧長照產業的社會責任與營業收入的平衡?」。邱執行長回應在長照領域中思考如何賺錢的同時,更應該瞭解自己的工作使命,更重要的是「回饋社會」,若過度強調賺錢,不僅很難調適自己的心情,也難以堅持在高齡產業工作。由於現今長照機構數量眾多,部分機構難免抱著賺錢而非服務長者的心態而來,為了避免劣幣驅逐良幣的效應,組織就必須在品質和服務等層面贏過只重視營利的機構,才能提升高齡產業整體的素質。劉負責人則表示自己的單位會將營利再度投入到員工訓練當中,以提升員工在職場上的專業能力,讓人才更願意留下。兩位講者的說法也獲得劉老師的認同,強調在工作之中一定要保有願景,才能在高齡產業中歷久彌新。
此外,學生也很關心高齡產業中需要甚麼特質的人才?兩位講者皆表示高齡照顧領域最重要的是團隊合作的能力,因為工作者必須具備「合作、溝通」的特質,更重視「品德、溫度、信任、正向解決問題」的面向。邱執行長特別強調最害怕遇到自認為很專業的工作者,因為所提供的照顧應落實在生活之中,一旦你自以為很專業,放不下專業的包袱,便無法站在服務接受者的角度為他們思考,反而做不好服務。
最後兩位講師對於未來長照產業面臨的挑戰也分別提出看法,劉負責人認為政府政策對於高齡產業影響甚鉅,需持續關注,另外也抛出如何以商業角度切入高齡產業的概念給予在座學生思考。邱執行長回顧自己一路以來的經驗,認為未來長照產業最需要的就是團隊和人才,鼓勵學生未來工作一定要記得團隊,不要忽略團隊,再三強調「最終你能走到哪裡, 就要看你的團隊合作和動能」,同時鼓勵學生在未來的職場中,千萬不要排斥新事物,要積極學習,並在自己的主要專業中,整合其他專業的能力,以維持自己的競爭力。
會後,學生們對於本次活動反應皆十分肯定和熱烈,許多人向劉老師表達未來一定要續辦的期許。與會的王同學寫道「兩位業界人士共同帶來的是不同於師長、同儕或大眾的觀點,平時真的很少能獨自接觸業界上層,也難得知其對於人力資源的篩選標準,豪不客套地說,這種座談會對於將來要走社工的同學有非常大的幫助,今天唯一的缺憾就是時間的不足,心中真的仍有許多想法希望拿出來討論,即使待在北大的時間不多,我也希望之後能參與類似會談,畢竟現階段學界及業界的正式和非正式交流還是太少。」辜同學則寫道「我覺得今天聽完學長的分享看到了一個勇敢追夢的成功例子,本來覺得創業是很難的事,還以為是那種已經畢業10幾年的大學長,結果其實也才差我們五歲而已,真的是世上沒有做不到的事,只有想不想做」。
劉素芬老師最後表示本次交流座談會只是一個開始,透過大家集思廣義的交流,共同探討學生、學校和業界三方對於高齡產業和人才媒合的想法,同時也期許未來能持續連結社科院的高齡照顧學分學程和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發展出具有在地脈絡的產學合作模式。社科院USR計畫今年也特別著重培力學生為超高齡到來進行就業準備,因此已經推出學生自主學習的提案辦法,同時也在規劃為學生辦理高齡服務的培訓與認證,這次的產學座談媒合高齡產業主管為學生開講,都是希望促使學生更有準備的投入高齡產業,為自己的就業與高齡需求的解決,尋找大學的媒介與角色,以善盡大學社會責任。
日期:
2023.07.03 朱全斌學老講堂談「人生需要酒肉朋友」..
2023.07.03 朱全斌學老講堂談「人生需要酒肉朋友」
社科院USR計畫於今年開始將「超高齡社會」作為團隊的核心議題,團隊也開始思考,在超高齡社會下大學能夠扮演何種角色?在不斷的探索下,團隊以3種方法(創建、服務、培力)針對5個人口群(學生、長者、據點、跨校、社會),交織出15個介面,並且結合課程與社團推出36項方案,期許能在大學中發展因應超高齡社會的工作模式。
超高齡社會中,許多人第一個聯想到的便是長照產業、失智失能等,但這往往是一項對超高齡的誤解,將超高齡等同是長照的病弱老人,殊不知高齡人口中約有九成都是健康跟亞健康的長者,這部分長者的社會力旺盛、學習力強。因此計畫團隊思考如何讓長者維持身心健康,以避免其失能失智為目標,因此規劃以「學老」為重點,發展多元學習方案,期盼讓長者能夠健康老化。
2023年6月29日下午,社科院USR計畫與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合辦,推出今年第一場學老講堂「人生需要酒肉朋友」,並邀請朱全斌教授前來分享,透過朱教授分享如何面對老化的經驗,帶給在場長者不一樣的人生思考。本次講座的主題來自朱教授的著作《人生需要酒肉朋友》,朱教授先提到書名中的酒肉朋友並非過去我們所認知的酒肉朋友,而是人生需要朋友,而與朋友的相處也需要酒肉作伴,因此才以此命名。
朱教授分享剛開始為出書命名時,曾與母親討論書名,當時自己深怕母親會聽到書名而責備他,但母親聽完後卻覺得書名很好,也認同到了這把年紀的時候,本來就應該要讓自己過得開心更重要。朱教授突然發覺,母親對自己的管教也與時俱進,而不是以當年孩提時期的管教方式約束已經邁向老年的自己。
因此朱教授認為,在不同的時間背景,對待旁人的心境也要跟著轉變,而不能從一而終,都用同樣的方式在對待周邊的人。朱教授在撰寫這本書時,其實是在梳理自己的人生,發現許多記憶都與吃有關,因此朱教授認為「食物是承載著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比起品嘗食物的美味,更需要細細品味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和回憶。
朱教授提道,自己和外公的農曆生日是同一天,家中成員在慶祝生日的時候,通常都會吃上一碗壽麵,但因為自己和外公生日同一天,因此母親會燉一鍋雞湯,一隻雞腿會給外公,而另一隻雞腿會給與外公同天生日的自己,因為外公自己也意外在小時候得到殊榮。
朱教授分享道,母親是職業婦女,下班後都會為了家人而準備一桌豐盛的飯菜,早上也會一大早起床為家人準備早餐,自己童年時貪睡,都不吃早餐就出門,現在回想起來,感覺自己真的十分不孝。朱教授回憶道,有一次也因為貪睡,誤了時辰,起床後急急忙忙的往外跑,深怕上學遲到,桌上的早餐更是一動未動,走了一段路之後,看到父親在後面跑過來,拿出母親準備的便當,避免自己中午沒飯吃的困境。朱教授說道,回憶這段往事都能感受到父母對自己滿滿的愛。
朱教授提道,自己的妻子韓良露是一個十分熱愛吃的人,經常會和他去吃許多美食,妻子曾經說過「人生最大的快樂,是一個人吃飯、讀著一本書。」在兩人相處了30多年來,有一天妻子對他說「人生最大的快樂,是和你一起吃飯。」朱教授感受到這句話隱藏著妻子滿滿的愛。
在朱教授妻子離世前曾叮囑過他「你要有一起吃飯的人。」然而在妻子離開後的幾個月裡,對食物的味道失去興致,也不再去餐廳用餐,直至生日時一位與自己和妻子十分熟識的學生邀自己外出吃飯慶生,沒想到自此之後,許多親朋好友紛紛主動邀他聚餐,在大家的熱情激勵下,逐漸恢復對食物的興致。
聽完朱教授的演說,張大姊也分享道「自己過去在過端午節的時候會感到十分難過,因為以前過節時母親都會準備五角粽子,而臺灣常見的粽子是三角的,十分特別,而現在母親不在了,每到端午都會想到已逝的母親。朱教授的書中提到回想是一種養分,自己才的釋懷,不再逢年過節感到悲傷。」
許大姊也分享道「童年時,時常會有賣冰的叭噗車前來賣冰,小時候不懂事,哥哥曾經騙她集滿10支竹籤可以換一支冰棒,於是自己在集滿10支的時候去找叭噗車的老闆換冰。老闆跟她說平常是不能換的,但妳很有勇氣,就破例給她換一支冰。這也成為自己難忘的回憶。」
電影擺渡人中「能夠坐在一起吃火鍋,都是同一個世界的人,其實吃什麼無所謂,身邊坐誰才是重要的。」這句經典的台詞正好能與朱教授的講座主題相呼應。回想過往,一起吃飯的人有家人、同學、同事、伴侶,而人生到了遲暮之年,更該珍惜能一起吃飯的人,無論過往有甚麼摩擦或誤會都能解開,也不會成為遺憾。
社科院USR專注長者面對老化的需求,也看到「學老」是一件重要的課題,繼上月介紹李白和蘇東坡的五場演講,開始向傳奇人物學老,這一場則是透過朱教授引述生活中最常見、但也最容易被忽略的議題-吃飯,讓我們從餐盤中看到身邊與誰吃飯的重要,真的我們都需要酒肉和朋友。今天加上有施淑梨、周阿清、張小蓮、與許惠美四位長者一起與談和分享,也讓今天的內容更加豐富。
日期:
2023.06.30 協力佳醫基金會服務校園輪椅長者..
2023.06.30 協力佳醫基金會服務校園輪椅長者
由社科院USR計畫及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所主辦,連續六週的「森林音樂會」最後一場於6月27日溫馨落幕,感謝京都愛樂社團與北大管樂團的接力演出,為社區中的高齡輪椅族帶來六週的音樂體驗與驚奇。在最後一場的音樂會中,佳醫健康基金會並提供公益服務,為活動現場的長者免費保養輪椅及進行消毒清潔,現場共計有17組輪椅長者獲得這項服務,也是6場次音樂會下來輪椅族參與人數最多的一次。
六週的音樂會下來,也為大學的在地實踐帶來新的進展,因為透過在校園內固定時間的演出,也聚集鄰近更多的輪椅長輩結伴前來,慢慢也就在生活中養成走進校園看表演的慣性,因此參與長者的黏著度相當高。計畫主持人曾敏傑教授表示,森林音樂會不只邀請輪椅族,也帶出了照顧者家屬以及外籍看護,一個活動有三種人受益,長者看表演、家屬之間交換照顧心得,外籍看護也可以融入社區。而為了友善接待以及體恤大家照顧的辛苦,主辦單位也以餐盒招待參與的輪椅族及家屬,希望大家更加歡樂。在地輪椅長者的家屬甄慧萍也表示,謝謝京都愛樂團帶給北大輪椅族的歡樂時光,也感謝主辦單位照顧我們老人家的心意,有你們真好。
本次輪椅的公益保養及消毒,要特別感謝佳醫健康基金會的贊助,在五月中佳醫健康基金會蘇秀鑾董事長及王敏真社工主任,特地參訪社科院USR計畫,由主持人曾敏傑教授介紹執行中的USR計畫,更了解彼此可以協力的方向,而森林音樂會因為關懷輪椅族,也獲得佳醫基金會的認同,因此促成在最後一次森林音樂會中由基金會贊助輪椅保養服務。
在過去USR計畫的調查中也發現,輪椅族對於輪椅保養一事非常的陌生,通常是壞掉了才去維修,平日較無保養的概念。透過本次活動也順道衛教,說明定期的保養消毒,可以延長輪椅的使用壽命,也對於照顧者的使用更加省力順手。現場並由基金會的吳泰儒高級專員提醒輪椅長者,在移位時可以使用移位帶,這樣對照顧者來說可以更加省力,並兼顧長者的安全性,此外挑選輪椅也要講究合身,才能避免姿勢錯誤長期傷害自己健康。一位輪椅族照顧者周大姐表示,保養輪椅之後,輪椅便更好推,以及煞車更安全,非常感謝主辦單位的用心。
六次的音樂會結束後,社區長者仍意猶未盡。計畫團隊在這幾週的觀察中,發現北大社區的輪椅族,普遍有無聊(行動不便在家無聊)、無神(失智缺乏外在刺激)、無力(肌無力無法走遠)的現象,坐輪椅的原因多半是高齡肌無力、中風、失智等原因。對於輪椅族群下一階段的支持,即將在7月中,以「輪椅體適能」六次課程,邀請輪椅族及家屬、看護們再度進入北大校園,透過專業高齡體適能老師,來為輪椅族設計增加腿部肌肉的活動。目前回應熱烈,如家中有65歲以上輪椅族,經醫師評估合適者,可與計畫團隊聯繫,十個名額目前僅剩一位名額,有意願者請儘速連結報名https://pse.is/4zwd6w。這項即將開辦的「輪椅族體適能」六次課程,將讓輪椅族與家屬繼續走出來,透過建立支持團體以及透過運動,來提升自信與促進社交功能。
日期:
2023.06.28 北大管樂團接力「樂」輪友..
2023.06.28 北大管樂團接力「樂」輪友
非常受輪椅族歡迎的「森林音樂會」自5月23日開辦以來,已連續辦理六場,這是由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及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與在地樂齡京都愛樂社團及北大管樂團共同所主辦,期間已陸續聯結出近20組輪椅族及家屬參與,而且重複參與度非常高,也顯現社區中被長期忽視的輪椅族家庭需求,的確需要被社會看見與重視。在6月20日的第五場次中,輪到由北大管樂團擔綱演出,為因應輪椅族行動便利,以及考量梅雨季節氣候不穩之故,場地自文院梁苑亭改至行政大樓前,面對北大中央校園的綠意盎然,更加別開生面。當日也由北大管樂團的兩組同學輪流上場演出,再次吸引近七十位輪椅族與照顧者參加,也讓社科院USR的愛輪族支持團體育成計畫再邁進一步。
社工系教授劉素芬,也是社科院USR計畫的共同主持人,為了進一步了解輪椅族在音樂會後情緒與社交的改變,也在6月20、27日兩個場次,與計畫團隊共同訪談參與的長者,並得到許多有意義的回饋。例如有一位男性長輩即表示很喜歡大學生的演出,因為他的兒孫都不在身邊,能在北大看到學生就像看到孫子一樣,感覺很活潑很有生命力。也有一位家屬表示,因母親患失智症,高齡無力行走而坐輪椅,在家中刺激不多反應也越來越慢,得知有此音樂會,帶母親來聽音樂會後,更會隨著音樂打拍子,也遇到許多其他照顧者,可以交換更多的照顧資源,也是一個新的收穫,因為感受到被支持,也願意每次都來參加。
北大管樂團副社長林政勳,今年就讀應外系一年級,負責吹奏小號。他表示本次的演出,是為了服務輪椅族群而舉辦,是一場非常有意義的活動,因為輪椅族群平時出門不便,而北大特區大多數的輪椅族群都是年長者,對於他們而言,要走出戶外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而森林音樂會舉辦在北大校園,相當於是在長者們的「家門口」,對他們的便利性非常的高,對學生們而言其實也是在自己熟悉的環境,所以他感到校內表演的安排是蠻不錯的。身為銅管五重奏的一員,他們精心挑選了幾首「經典歌曲」,對長者們都耳熟能詳,甚至能夠喚醒他們某些年輕時候的回憶。林同學也試想當過了耳順之年,還能夠聽見新一輩的年輕人演奏自己熟悉的音樂,想必也會是非常美妙的事情,更希望社區長輩也願意多關注我們樂團的動態,讓我們更有動力帶來更高品質的演出!
新年度社長游杰翰,目前就讀法律系一年級,負責吹奏薩克斯風。他表示這次活動除了嘗試以平常較少接觸的重奏形式演出外,也讓輪椅族有機會能夠走出戶外,一同欣賞樂團所演出的旋律。重奏的演出形式非常考驗成員之間的默契與技術,非常具有挑戰性,我們以宮崎駿動畫配樂為選曲主題,雖然旋律耳熟能詳,然後其中有許多高難度的技術需要克服,再加上首次於戶外演出,與室內演奏的感受完全不同,這些演出細節都是我們日後可以持續努力的方向。很開心當天有收到一些觀眾的好評回饋,也期待未來能繼續在北大推廣音樂,我們也將持續努力提升演出品質。
多次音樂會下來,計畫團隊對於輪椅族的樣貌,也在回收的16份調查中發現,女性占56%,男性佔44%;年齡區間,以71-80歲占比最高達38%,其次為91-100歲占25%,再次為81-90歲占13%;來北大的頻率,每週五次以上最高(44%),其次為3-5次(30%),接下來為1次以下(25%);來北大校園的時間,以早上9-12點最高(35%),其次為下午4-7點(25%),其餘為早上6-9點及下午1-4點,均為(20%);問到多久保養一次輪椅,僅有1位半年保養一次,其餘為故障才維修,可見輪椅族群普遍不了解輪椅需要保養。
也因此計畫主持人曾敏傑教授特別媒合佳醫基金會,於6月27日最後一次的森林音樂會中,提供輪椅長者保養及消毒服務,也有助於大家輪椅使用上更順暢並且延長使用壽命,目前也有17組輪椅族登記來接受公益維護。期待最後一次的森林音樂會,可以開啟更多未來的可能性,讓輪椅族可以持續走出家庭。
日期:
2023.06.21 青銀共唱以歌曲跨越世代..
2023.06.21 青銀共唱以歌曲跨越世代
社科院USR計畫與校內「北大囍勒社」合作,為創造高齡友善的臺北大學城,在北大校園內進行青銀共唱試辦計畫。計畫為期一週,借用社工系團體教室,共進行三次青銀共唱活動。在活動過程中學生與長輩,以音樂為媒介,分享代表自己青春的歌曲,並交流彼此的青春故事,成功拉近學生與社區長輩的距離,也使得超高齡USR計畫往青銀共融的目標再邁一步。計畫主持人曾敏傑教授也在第一次青銀試唱中,與長輩和同學們開唱蔡琴的「最後一夜」,以合唱團的和聲相應,揭開了青銀共融的序幕。
此計畫的提案人,同時是北大囍勒社副社長盧薏安表示,目前學生與長輩間普遍都有隔閡,更有甚者偏見、不理解等狀況層出不窮,這些狀況都不利於社區與大學間友好關係的建立。也因此,社團希望藉由這個計畫,讓最平易近人的音樂,成為社區與大學友善的橋樑,促進彼此了解的同時,也讓社區的長輩親近年輕一輩的同學,更讓同學可以從長輩身上學習到珍貴的生命經驗與生活態度。
首次的主題為「青春那件事」,一位參與活動的陳女士點播了歌曲「初戀女」,並分享自己與初戀邂逅的浪漫故事。陳女士表示,儘管故事的結局不盡人意,但是過程中的酸甜苦楚,卻成為激發自己奮發的推進器。同學們在聽完故事後也分享,雖然最後結局不那麼美好很可惜,但可以從中聽到與我們不同年代、不同背景、不同方式的戀愛,非常可貴。
此外,另外一位高齡九十餘歲的紀伯伯分享自己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故事,對於紀伯伯而言,他的青春是在戰火中度過,雖然生活艱苦,但一家人相互照顧與依賴,卻也一起挺了過來。紀伯伯以「故鄉的雲」一歌總結了他的青春,「人生或許不那麼順心,但是每當聽到這首歌,就會讓他想起故鄉,想起那段在戰火中一家人避難的日子。」紀伯伯的分享讓在場的人聽得如癡如醉,也使人不禁發出感嘆,慶幸自己沒有經歷過戰爭,是最幸福的一代。
同學們也向長輩展現自己的音樂與歌聲,參加活動的賴同學向在場的人分享屬於自己青春的歌。「高中的時候,全班一起改編《行星》的歌詞送給老師,在畢業旅行時也一起合唱這首歌,因此這歌對我而言就是高中時候的回憶。」長輩們在聽完歌曲後說道,「以往總是聽不懂年輕人的歌,都不知道在唱什麼,但卻也很願意接觸年輕人的文化。」
青銀共唱計畫目前仍是實驗階段,卻已獲得相當豐碩的成果。長輩們紛紛表示與年輕人和大學生相處,自己也能變年輕,期待本項方案有一天能夠擴大實現與舉辦,增加自己與年輕人互動的機會。而同學們也說明,透過與長輩的互動,改變了以往的觀念,發現原來長輩的故事也很精彩,經典的歌曲也相當好聽,年齡與世代固然是一種分類,卻不該成為阻礙彼此交流的藩籬。未來青銀共唱計畫也將持續推動,為促成青銀共融的理念而努力。
日期:
2023.06.19 森林音樂會地點改至行政大樓前廣場..
2023.06.19 森林音樂會地點改至行政大樓前廣場
夏日傍晚的行政大樓前,社科院USR將辦理「森林音樂會」,歡迎來校園散步的社區居民、長輩、輪椅族群一起享受,讓大自然與音樂療癒您的身心靈。活動免費,自由入場。
日期:
2023.06.17 韋翔醫師帶領長者閱讀「越」健康..
2023.06.17 韋翔醫師帶領長者閱讀「越」健康
為因應超高齡化時代的到來,以及秉持推動大學城的精神,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結合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繼2022年7月『閱讀健康書庫』開幕後,藏書已增至800本,並累積有67位社區讀者及收錄書摘106則。今年度深耕型計畫開展後,配合研究中心的成立,主持人曾敏傑教授特別邀請前萬華西園醫院復健科主任醫師韋翔,於今年度為社區長者主持六次的主題讀書會,以小團體的方式進行深入互動式的指導,以落實健康老化的目標。首場於6月14日(週三)下午在社科院舉行,主題為「運動及健康」,現場有17位社區長者參與,並對於運動的疑惑尋求韋翔醫師的建議。
「在將來的時代,人類的壽命變得越來越長,動輒八九十歲,百餘歲也不在少數。因此我們要為健康做準備,並且當自己的醫生。」計畫主持人曾敏傑教授首先為到場的長輩說明健康書庫的意義。「養成閱讀的習慣,吸收好的知識,並且寫書摘,把書的重點寫下來。」同時揭示了四個ING的健康書庫實踐過程:包括第一步reading,學習書中的知識;第二步writing,將書中的知識整理成書摘;第三步sharing,說出來與大家分享知識;第四部doing,把書中的健康知識實踐於日常生活中。遵行這項方案四步驟的程序,不僅能獲取知識,更能運用大腦、練習表達與協調,維持身心健康與提升自我參與。
第一位分享者王令舒女士,向大家分享書籍《每天走30分鐘不生病》。王女士首先就書中的內容進行摘錄,以重點條列的方式與大家分享。最後也分享自己的實踐方式。包括自己根據書中的指示挑選走路鞋,並且也正在學習北歐式健走,尤其王女士曾經聽過丁桐源董事長演講,因此對於北歐式健走更有心得。「體會步行的快樂就能養成習慣,因此我每天都要步行,下雨也要在家裡做。」分享的尾聲,王女士引《康健雜誌》的內容勉勵在座的同學,「蘇東坡在遇到挫折,仍每天堅持走十里路,他以此走過人生的低谷。」因此希望大家跟她一同步行,維持身體的健康。
第二位分享書籍為《這樣走90%的疾病能預防》,由書摘分享會許惠美分享。許女士首先分享自己看書的動機是因為小朋友要帶我們去日本自由行,自然會需要走很多的路,因此選擇這本書進行閱讀。她分享到走路不僅可以改善糖尿病、高血壓與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亦能避免與解決失智症、憂鬱症、失眠症等問題,對於身心而言,都是很好的運動方式。韋醫師也贊同道:「走路是很好的運動,而且簡單可行。走路因為可以減脂,很多病都跟體脂有關,例如女性乳癌、男性前列腺癌都與其有關,故確實可以預防癌症。」
接著由張金治分享書籍《乳酸》,張女士向大家強調,以往大眾對於乳酸的印象,往往僅停留在它是運動後的身體代謝產物,會讓身體酸痛。但其實乳酸的未來展望很有潛力,未來或許可以作為可被人體吸收的縫線等等,應用層面相當廣泛。她也向同學強調持續運動的重要性,「運動能提高身體機能,延緩老化,因此不能不運動!」韋醫師補充說明:乳酸本身是中間產物,可以再轉換成葡萄糖或其他的代謝物。並非是什麼不好的東西,但太多身體也會不舒服。」
書摘分享會的最後由《神奇的內核心呼吸》作結,本書的作者由醫師與瑜伽老師共同完成。分享者說道:「呼吸是調節身體跟心的橋樑,呼吸好了身心都會變健康。」呼吸並非小事,呼吸一旦沒有處理好,情緒也會受影響,甚至會影響許多慢性病,諸如失眠、焦慮、胃食道逆流等,很多都跟自律神經有關。而透過內核心呼吸,可以加強身體許多肌群,進而有很好的呼吸品質,解決自律神經的許多癥結。分享者也說道:「走路是很好的運動,但不能太輕鬆,可以搭配簡單的內核心呼吸法,加強自己的骨盆底肌群與橫隔膜的作用。」綜合幾位分享者的閱讀摘記,也讓人記起過去丁桐源董事長在健康學老中所提倡的健走行禪功法,正是結合了健走和內核心呼吸呀!
韋醫師也提醒大家「六十幾歲容易骨質疏鬆,七十幾歲容易跌倒。」北歐式健走有許多好處,不只外出曬太陽增加鈣質,也可手腳並用鍛鍊肌力;如果走路以外有餘力,可以透過慢跑讓心跳大於100,如果累了就緩下來,繼續走路,等心跳回到100以下後,再恢復正常生活。醫師也強調,運動還是可以增加一點強度,如果伏地挺身無法做到,不妨嘗試扶牆做挺身的方式,訓練手部的肌肉。
閱讀健康書庫透過書摘分享會,將每本書籍的知識,內化成長輩心中的健康心法,並且擴大影響力,讓書摘分享會的成員可以學習到其他同學的經驗。在此過程中,韋醫師也透過自身的專業,解釋了許多實用的知識與技巧,讓各位長輩可以了解到更廣泛的健康知識,同時讀、寫、說、做四項並行,融入生活效益更大。
目前已規劃在2023年舉辦六場書摘分享會,後續還有「健康與飲食」(7/12)、「用藥與就醫」(8/9)、「人體與器官」(9/13)、「大腦不失智」(10/11)、「骨骼與關節」(12/13)等主題,期盼透過健康書庫的推動及每月一次的分享會,提升長輩預防疾病的意識,邁向成功老化,也讓北大成為友善高齡的大學。如欲加入健康讀書會,可於書庫開放時間辦理借閱證(每週三四早上09:30~11:30,社科院811會議室),並捐出一本五年內健康書籍,即可享讀800本豐富健康藏書,藉由合作社的精神,共同建構屬於社區的健康書庫。
日期:
2023.06.15 重啟北大與遠雄八大社區的連結..
2023.06.15 重啟北大與遠雄八大社區的連結
社科院USR計畫為促進大學與社區的連結,在大學耶魯社區賴素卿主委的促成之下,邀請遠雄八大社區的主委與物業經理共18人,於6月14日(週三)上午,在社科院辦理了「大學責任與社區經營座談會」,由賴素卿主委與計畫主持人曾敏傑教授共同主持。會中參與的遠雄八大社區包括了遠雄耶魯賴素卿主委、大學劍橋胡大元主委、大學風呂許振卿主委、遠雄哈佛徐欣華主委、遠雄碧蓮天何信良主委、翡冷翠李玉書主委、大學京都林長生主委、及紫京城陳怜利副主委等人。這也是因疫情中斷之後,首次重啟八大社區的主委會議,更利用這個機會,由曾敏傑教授回顧了六年來與遠雄八大社區的活動紀實,讓新任的主委們可以延續過去大學與社區的合作。
會議的上半場,由曾敏傑教授分享國際知名大學,為因應超高齡社會的到來,逐步轉型成全齡大學的案例,例如美國加州史丹佛大學即將於2025年朝向全齡大學發展,也呼應美國高齡學學會的主張,讓高齡者也能夠進入大學學習,並透過青銀共學促進年齡友善的社會,以消彌世代間的隔閡。鑒於高齡化勢不可擋,個人、家庭、社區、大學、社會與國家,都需要及早因應,因此社科院USR計畫便思考在高齡化的必然下,「大學如何回應超高齡社會的到來?」、「在超高齡社會下大學與社區該如何改變?」,並透過USR計畫提出一系列的實驗性解決方案,並獲得教育部的補助。
此外,為推動臺北大學城的理念,社科院USR過去也執行一系列的大型活動,如北大玩具節、聖誕點燈音樂會、北大管樂節、音樂友善接待等活動,都讓社區居民與校園的關係更加友善。也藉由各式活動,創造了北大師生與在地居民間的共同回憶,不只塑造在地居民對臺北大學城的認同,也讓校內學生更加認識在地,進而達成北大與社區間相互融合的理念。
會中翡冷翠社區的李玉書主委也提問到:「過去活動的參與者年齡以兒童為多數,高齡者相對較少,未來可以如何提高長者的參與,同時讓資訊的管道可以更加暢通」。曾教授也回覆說:「大學和社區之間資訊的流通一直有些障礙,大規模的活動也較難掌握參與的人數,而小型的活動,多數是透過計畫內的Line群組來宣傳,而大型的活動則主要透過三個約500人的在地群組來宣傳,包括我是三峽人、北大特區互聯網、與享想社群等。」由於遠雄八大都是大型社區,每一個建案都是七、八百戶以上,因此如果未來能夠結合八大社區的網絡,效果一定更佳,也能加深加速大學與社區的互動。
中場休息的時間,則是邀請社區主委一起參訪「閱讀健康書庫」,書庫內的藏書都是經過審慎挑選,內容涵蓋醫學、養生、營養、心靈等多元類型,且皆為近三年內出版的新書,目前藏書已達800本。並鼓勵借閱的長輩透過讀書、寫書摘、說出分享,以及身體力行,不只在讀書會中有交流和學習,更能在生活中養成習慣而獲得自我健康。
下半場由大學耶魯社區的賴素卿主委分享社區經營的要點,賴主委認為:「家庭有愛,社會才會有愛;社區透過營造,社會就會更祥和」,並勉勵大家在北大社區共度第三人生。賴主委提到,之前在公車上與一名長者聊天時得知兩人都來自於三峽時,彼此格外親近、相談甚歡,但長者得知賴主委住在北大「特」區時,便展現若干的敵意,提到都是因為外地人,導致三峽的房價水漲船高,讓原本的三峽人都無力負擔。因此賴主委也提到,北大特區的居民若以此自豪,可能無法與其他社區的人和睦共處,最好是自稱為北大「社」區,因為北大社區涵蓋了舊城區及新城區,這樣才能展現出臺北大學城「社區共融」的意象。
在座談會最後,則是由 USR兩位助理做方案介紹,包括執行兩年多的Switch健康方案,以及去年甫推動的健康書庫在地巡迴方案等。健康老化對個人、家庭、社會皆十分重要,因此未來擬繼續與八大社區繼續合作執行,特別是若能邀請到社區中獨居的、或是高齡的長者,讓他們能優先享受方案,以維持身心健康,將特別具有意義。而社科院USR計畫共同主持人劉素芬教授則分享,USR計畫執行過程中,發現大學需要社區的資源,社區也需要學校的資源,兩者相互合作便可以創造更多能量,讓高齡和中高齡的居民以及大學生可以從中受益。
會後大學風呂以及遠雄哈佛也對USR計畫所執行的Switch方案甚感興趣,也希望能將Switch方案帶入社區執行。大學風呂的社區經理也提到,因為自己的外婆在世時也經歷需要照護的階段,因此她個人十分認同長者關懷照護和相關活動,期待未來能與計畫團隊有更深入的合作。2017年開始,USR計畫便主動聯繫遠雄八大社區,並且開展持續性的合作,中間雖因疫情有所中斷,透過這次的座談會,不僅連結八大社區之間,也重新連結北大與社區之間的合作,透過多向的溝通,也重新凝聚臺北大學城的社區意識。
日期:
2023.06.08 偕鳶山協會以「共生社區」培力老人據點..
2023.06.08 偕鳶山協會以「共生社區」培力老人據點
社科院USR計畫與台灣鳶山社會實踐協會持續合作,今年又加入甫成立的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繼續扮演新北市社會局與在地老人據點的窗口,針對三峽、鶯歌、土城、及樹林四區約50個在地老人據點為對象,同時廣邀新北市他區據點夥伴,一同透過培力活動來壯大據點組織。112年6月6日下午2至5點於土城區公所七樓大禮堂,辦理了「共生社區工作坊」,邀請新北市社區培力育成中心的黃珮玲主任,以及永和區民權社區發展協會的邱秀蘭理事長,分別以共生社區概念與經驗分享,作為主題來培力老人據點。本次課程也吸引近50位在地據點夥伴熱情參與,期待藉由課程激發據點未來創新服務的能力。
上半場中,黃珮玲主任先以衛福部所提出因應超高齡社會對策方案(112-115年)中,先介紹營造共生社區的指標及目的,包含建立高齡者在社區中的平等互惠關係、社區或社會責任的倡議與提升、營造高齡者自主自立生活的社區環境、提升高齡者的家庭與社區連結、鼓勵高齡者積極參與社會活動。而日本佛子園理事長雄谷良成認為共生社區,可定義為「不同群體的人,無論殘疾和年齡大小,都以混雜的方式進行互動,因此每個人都可以發揮作用、充滿活力,社區也充滿活力。這是一個共生的社區。」
黃主任提到共生社區的概念可以分為兩層次,分別為個人層次與組織層次,在個人層次方面應秉持著社區中沒有哪一個人永遠是受助者,其有時是助人者,滿足他人的需要,也可以安心的接受照顧,讓需要被滿足的概念。接著,黃主任便以石頭湯的故事舉例說明,旅人為社區中的組織,村民即為社區的居民,而食材則代表著社區的特色以及居民的優勢能力,透過共同工作的成果、滋養村民的養分,以及建立信任關係的平台,彼此串連後就宛如一鍋石頭湯。在組織層面而言,若是使用共生社區概念作為照顧的模式,則需要透過在地組織連結在地資源,發展在地服務來解決在地民眾的需求。
下半場則邀請到永和民權社區發展協會邱秀蘭理事長,來分享如何在社區中實踐共生社區的概念。邱理事長分享到民權社區是透過力行「多世代、多機能、互助網絡」滾動式福利化的服務方法,從0歲到100歲都會是社區的服務對象。接著並以實際案例分享組織內部所進行的各項方案,包括定期的志工會議與培訓、嬰幼兒喘息服務、身心據點小站、長者靈性照顧等。除此之外,社區也積極建立各項資源間的網絡,如同共生社區中的概念所提及「不同群體的人,都可以發揮作用、充滿活力」。因為看見社區的需求,所以尋找方法解決問題、突破困難,這正是邱理事長所要傳達給夥伴們的信念。
最後,在黃主任的帶領下,讓各組進行對話與討論,據點中有什麼資源是可以共享的,並從空間、設備、服務、志工才能、長者與居民的才能與社區資源等各面向去發想;同時也可以思考這些資源可以共享給誰、以及如何共享,而這些討論也都可以做為日後據點實踐的目標與方向。
透過課後問卷,我們也了解參與者對於此次課程的感受與收穫。學員的回饋包括有「學習社區與長者相互共生連結,長者也可利用他們以前的長處,加以運用讓長者覺得自己是還有有用的人,爾後應改變方向,讓長者善加用他們長處」、「因應未來的中老年社會,未雨綢繆,開始學習,打好基礎,造福自己和社區伙伴,真的幸福!」、「老師的舉例很實用,感受很深刻,理事長的分享很受用且感人。」、「深刻感受共生的重要與共生的必要性」、「資源共享,讓長者發揮所長」。
針對在地老人據點發展的培力,今年度將持續透過以創新概念作為課程主軸,增進據點第一線人員知能,同時促進在地據點開創未來服務的多元性。今年起在臺北大學已經串連起USR計畫、高齡與社區中心,加上鳶山協會,將促使大學、NPO、政府與據點,可以更加協力合作,面對超高齡社會的到來。
日期:
2023.06.05 曾家達教授主持PID失智服務訓練..
2023.06.05 曾家達教授主持PID失智服務訓練
社科院USR計畫今年著重超高齡議題,針對學生朝向高齡服務進行訓練與培力,於5月27日結合社工系游以安老師「遊戲治療」課程,由游老師邀請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社工學院曾家達教授,蒞校為修課同學進行一天PID失智症服務訓練。由曾教授講授知行易徑(SSLD)的理論背景,以及基於知行易徑發展出的易徑玩樂(PID)服務模式,讓學生能學習實務工作方面的技巧。同時也邀請曾華莉社工督導、游翼慈社工師作為助理講師,分享他們運用易徑玩樂在臺灣長者服務領域的實踐經驗。
工作坊開始時曾教授先請同學自我介紹,並分享對於工作坊有什麼學習期待等,這樣可以透過了解同學的興趣,再彈性調整課程內容。有同學提到想學習如何與不同年齡層的孩子互動、減緩失智症長者的退化,也有同學想藉由工作坊了解如何用普通、簡易的素材,來創造出好玩又有趣的遊戲。另外也有同學提及想透過工作坊,做為未來服務時的支撐,並希望將這套助人模式帶回工作場域,實際應用在長者身上。而曾華莉社工督導也分享自己學習易徑玩樂(PID)的助人模式後,顛覆了對於玩具的概念與想法,並鼓勵同學今天就放鬆心情學習。
關於遊戲設計的理論,曾教授以歐洲哲學家海德格(Heidegger)對於存在與時間的探討,引發同學思考時間概念在實務應用的影響,並說明為何會在短時間內玩很多個遊戲,這個背後的原因就是要顛覆過往的時間經驗,以及時間單元對遊戲設計的重要性。之後曾教授介紹「知行易徑(SSLD)」理論的緣起,也說明該理論的三組核心概念「需境特量N3C」、「生活世界六領域6D(6 Domains)」,以及「整全與超越HT」(Holistic, Transcendental),並讓同學們實際演練。此外曾教授也拋出許多情境題讓同學思考,同時透過演練讓同學更了解SSLD與PID的運用。
下午的工作坊中,曾教授講到世界已進入了後專業時代,讓同學重新思考所謂「專業介入」,認為在課堂、教科書上學習到的,與現實中工作所遇到的挑戰,可能存在著極大的落差,因此曾教授希望同學能轉換思維,重新去看待專業和實務,認為「沒有實務,其他都是虛的」。接下來曾教授講述了易徑玩樂(PID)的研發歷程,與其實施時的實務原則,包括神經可塑性的概念以及在遊戲死亡前把它殺掉,即每個遊戲環節只分配8-10分鐘,藉此維持參與者高度的投入和專注。
最後曾教授匯集同學們一天的學習回饋與問題,鼓勵大家分享各自的經驗與想法。例如有同學想了解更多在實務上的操作與經驗分享,曾華莉社工督導以自身經驗為例,說明PID模式顛覆團體工作一個活動50分鐘的概念與設計模式,且由於PID的節奏迅速,在實務上長者可能會想再繼續,但工作人員就會直接收掉,並接續下一個遊戲。此外需要視長者的狀況臨機應變,並做彈性調整,如長者可能玩不起來時要改變玩法,或者採取備案改玩其他遊戲。另外有同學提問該如何將遊戲串連起來,剛好游翼慈社工師也有類似的經驗,她講述之前曾帶過一群奶奶們玩遊戲,當時與奶奶們說今天要來「辦桌」,剛好奶奶們對「總鋪師」、「水腳(台語,辦桌中總鋪師身旁的幫手,由於工作時常會碰到水所以用「水腳」稱呼他們)」已經有了概念,就用辦桌的方式將遊戲串連起來了。
在一天的工作坊結束後,同學們對於知行易徑(SSLD)與易徑玩樂(PID)服務模式都有了更多的認識,或許在最初接觸時都稍顯陌生,但經過一天的培訓,對於知行易徑(SSLD)與易徑玩樂(PID)的操作,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而這些知識不只可以應用於實習和工作中,也可以融入生活當中,豐富日常的思維。
日期:
2023.05.31 校友與耶魯社區捐置校園座椅..
2023.05.31 校友與耶魯社區捐置校園座椅
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自2017年以來,長期深耕在地,致力推動臺北大學與北大社區的共融,經過多年的耕耘,「臺北大學城」的社區意識也逐漸受到重視,為了促進校園與社區的共好與共享,在2020年起推動「校園公共座椅建置」方案,由前北大光榮扶輪社鍾子康社長邀集歷任社長,首次合捐兩座造型美觀的戶外公共座椅,並陸續獲得經濟系與社工系校友丁桐源、楊鴻銘、何俊明、陳力瑜四人捐贈,供師生與居民使用。這項校園公共座椅建置計畫,近日再次獲得校友與在地社區的支持,計由芝加哥臺北大學校友會(2座)、何俊明學長(1座)、與遠雄耶魯社區(1座)捐贈共四座公共座椅予本校,並於5月25日順利施作於圖書館右側走道,繼續嘉惠師生。
芝加哥臺北大學校友會的捐贈係由經濟系傑出校友楊鴻銘促成,楊學長個人已經於2021年捐贈一座,覺得不僅美觀實用,更能拉近社區與大學的距離,因此再次促成芝加哥臺北大學校友會共襄盛舉,並在座椅上留下文字紀念-「感恩臺北大學各級師長的教誨和培育暨珍惜同學與社區相聚的緣分!祝大家順心安康。 美國中西部芝加哥臺北大學校友會理事長楊鴻銘暨全體校友」。
經濟系傑出校友何俊明學長本已捐贈一座,此次更在傑出校友丁桐源學長的促成下,再次捐贈一座,何學長也在座椅上留下一段感謝文:「感恩母親何葉緞女士之養育,北大師長之教誨,及上海商業儲蓄銀行之培育。希望北大師生及社區居民,在忙碌之餘,能在此享受一下短暫、舒適的優閒時光。」
大學耶魯社區是遠雄八大建案中最鄰近本校的社區,長期以來十分支持本校的在地實踐活動,歷年來合作過的項目包括有USR看板展、友善接待、青銀共唱、與講座等。新任管委會主委賴素卿十分認同大學城的理念,上任後即聯結USR計畫至管委會提案報告,並且獲得委員們積極支持,也促成在地社區以具體行動支持學校,尤具意義。為紀錄北大與社區互惠共榮的友好關係,耶魯社區也留下一段感謝文於座椅上-「感謝臺北大學積極營造臺北大學城,本社區居民受惠良多,特捐贈公共座椅一座,願與臺北大學互惠共榮!遠雄耶魯社區全體住戶敬贈」。賴素卿主委並且率管委會委員與居民,到捐贈座椅前試座留念。
透過校友與社區捐贈公共座椅,聯結了大學與校友和社區居民的情感,期盼未來能夠看到更多座椅的捐贈,大家一起推動「臺北大學城」,讓臺北大學可以繁榮在地,也讓在地可以貢獻大學。
本項方案所設計的公共座椅十分美觀精緻,考量戶外長期擺置,因此係以不銹鋼製造,以防止風雨的鏽蝕,同時再以氟碳烤漆,強化保固能力,古銅色的座椅配上圖書館灰色的樓牆,更顯穩重大器。經由這次座椅的捐贈,目前圖書館右側走道的八座嶄新座椅,已取代了腐朽的木製座椅,更增添了校園的美感與實用,未來民眾或校友若有意繼捐贈同款系列座椅,歡迎和社科院USR計畫聯繫(rex93825@gm.ntpu.edu.tw)。
日期:
2023.05.29 《超高齡自學行動方案》開跑..
2023.05.29 《超高齡自學行動方案》開跑
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為了鼓勵學生積極想像2025年以後,我國在進入超高齡社會之際,所面臨個人、家庭、社區、學校、與社會相關議題,鼓勵本校同學於正規課程之外,自組學習團隊研提計畫並付諸行動。透過小組協力、設定議題、主動學習、推動服務、貢獻高齡,並可統整課程所學與在地場域關係,以自學團體在行動中養成未來因應超高齡所需之知能,或投入有助於高齡者面對老化之相關服務。
社科院USR計畫主持人暨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主任曾敏傑教授,於2023年5月23日中午12點,透過社工系大一導生聚會的時間,向社工系32位大一學生介紹這項嶄新的《超高齡自學行動方案》,期待透過USR計畫多年在地實踐的經驗,以及教師的支持,讓學生能從實做中學習、了解高齡議題,提前培養未來超高齡社會所需之能力。
首先,曾老師以「北大管樂團」與USR計畫合作的歷程作為開場,在2018年以前北大管樂團的定位只是一個普通大學的社團,雙方在因緣巧合之下,展開第一次的合作,由USR提供師資訓練費用,厚植學生的實力,管樂團則須在年底提供一場公益演出,於是促成在2018年舉辦了第一屆北大管樂節,這項方案也延續至今,也已經成為北大管樂團的傳統。
透過與USR計畫的合作,管樂團在2019年獲得教育部評鑑優等,更在2023年獲得教育部評選為全國大學社團特優,讓北大管樂團成為全國知名的學生社團。2023年5月13日,北大管樂團也受邀到罕見疾病基金會位於關西的罕見家園,以優美的樂曲帶給病友難忘的假日。當天現場也播放三峽首曲《鳶之彩》演奏影片給在場學生欣賞,鼓勵大家,個人需要設定目標、自我挑戰,就如同北大管設定目標,並在指揮老師的指導之下,持續一年一年精進,就展現輝煌的成果,個人如此、小組如此、社團也是如此。
接著,曾教授向學生們介紹《超高齡自學行動方案》的意義與重要性,也期望透過USR計畫的支持,讓學生能針對自己的興趣,以及觀察,發想出各式不同的方案,厚植學生在超高齡社會中的能力,以及透過團隊協力,發展出課堂以外的學習目標與自我成長。
本次徵件的計劃類型可分三類,第一類為學習型,鼓勵學生針對高齡社會相關主題與知能進行自學、辦理講座、舉辦培訓等;第二為服務型,鼓勵學生針對高齡需求推動在地服務、活動帶領、科技促進、或支持團體等;第三類為協力型,鼓勵學生組成青銀團隊進行世代交流、共同學習、社區服務、或在地實踐等。
說明會中也向學生介紹2020年補助4組學生自學團隊的執行過程,其中第一組是電資院碩博士生執行長者平衡感測裝置方案;第二組為經濟與社會系學生執行網頁設計,也協助社科院USR計畫建立網誌並沿用至今;第三組為社工系學生執行青銀夢想家,透過世代互動化解青銀間的年齡歧視;第四組為社工系碩士與學士生執行PID長者失智照護,也發現這項新的照護方式於實務上具有成效。
聽完介紹之後,老師也請學生發表感想,一位學生分享到「這項方案非常有意義,而且USR願意提供經費讓學生發展,這項機會很難得,非常值得大家嘗試看看。」大一學生中也有一位正是北大管樂團的成員,雖然去年北大管樂節以及今年桂花音樂節沒有上台演出,但也期待未來的學生可以加入傳統、精采表現。
經過一小時的介紹之後,學生們也十分熱情投入《超高齡自學行動方案》,已有8組29人正在開始討論組隊,其中更有15人已經加入USR計畫所成立的「小鳶隊」,並曾參與過2022年萬聖節活動與2023年玩具節活動,顯見學生們對於服務仍抱有極高的熱誠,也十分期待本方案可以激勵學生自學,並以自學行動進行在地實踐,既養成個人能力,也善盡社會責任。
日期:
2023.05.29 石賡執行長三談學老蘇東坡..
2023.05.29 石賡執行長三談學老蘇東坡
社科院USR計畫及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辦理「向傳奇人物學老」系列講座,邀請美國石氏基金會前執行長石賡,先以兩場介紹了李白的別樣人生,並於5月24日再完成以一代文豪蘇東坡,分別為「少年學霸」、「宦海浮沉」、及「回首紅塵」的三次講座,三談蘇東坡共計約125人次參加。透過石執行長簡易有趣的圖說介紹蘇東坡的一生,從年輕時意氣風發、中年官場的起伏功過,再到人生的雅俗通透、隨遇而安,現場參與的社區民眾多有文史底蘊,本就喜歡蘇軾的詩詞,但聽了石執行長介紹東坡居士坎坷的一生,才更了解其偉大經典的詩詞,都是在貶抑流放的痛苦環境所創作出來的。很長輩年輕時未必深諳蘇軾詩詞的背景,但經過歲月的洗禮,以及在講師的解說下,更從作品中看到蘇軾的獨特,以人生熬煉創作出雋永的詩詞,也刻劃了生命過盡千帆的心境-也無風雨也無晴。
「少年學霸」場次於5月15日在圖書館2F思巢辦理,石執行長先從蘇東坡所處的時代背景開始介紹,包含宋詞的起源以及不同風格的詞及各大名家,並帶領大家回顧朗誦蘇東坡的名作如秋聲賦、赤壁賦、琵琶行、老殘遊記之明湖居聽說書等,都是歷代最具音樂性的詩文。接著統計蘇東坡的創作與政論文章數,從中可見蘇東坡創作的「詞」數量,相較於全部的創作是極少的,並開始帶領參與者們回顧蘇東坡的一生,包含宋代科舉制度及蘇東坡的應考經驗。接著藉林語堂之評述襯托出蘇東坡的文學風格與個人成就,其在詩詞文章書法繪畫皆精通,與弟弟一同中進士後突接母親耗訊,自22歲守孝至25歲;也在北宋最高等級的制科考試一戰封神,成為當時的頂級網紅、國民女婿,亦在官場政治中嶄露頭角,當過通判、知州、翰林學士、主考官、太子師以及三部尚書,堪稱少年學霸。
「宦海浮沉」場次,亦於5月17日圖書館辦理,接續上次介紹蘇東坡考運亨通,25歲起,在官場政治中嶄露頭角,在朝廷與地方都歷練完整,開始進入了蘇東坡大起大落的一生。蘇軾擔任通判後在密州、徐州、湖州、知州任上,他目睹了新法執行過程中的諸多流弊,心中也充斥著對變法派新進們輕率的不滿,多次上書皇帝,陳說利害,未蒙採納。北宋元豐二年,蘇軾由徐州移知湖州,進《湖州謝上表》,稱:「知其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 被變法派李定等人以為「生事」是針對熙寧變法,「新進」則針對因變法而被擢用的官員,並搬出蘇軾以前所寫「託事以諷」的詩文,群起攻擊陷害。神宗批示後,蘇軾下御史台獄,二十日即遭受審問,逼迫蘇軾對語涉譏諷的詩文作出交代。經過蘇轍、王安石等重要人物的勸諫搭救,最終出獄但貶為黃州團練副使。雖然官路坎坷,蘇東坡也化悲憤為美食,有名的東坡肉,也是在黃州不得志時創作出來的名菜。最後,老師特別提及蘇東坡對熱愛豬肉的趣事作為結尾。
第三場「回首紅塵」於5月24日於社科院807舉辦,由社工系劉素芬教授引言,鼓勵長者以蘇東坡的人生經歷看待生命中的難處,很多年輕時看不懂的詩詞,到老的時候突然懂了,也是一種人生的智慧。接續上次的主題,蘇東坡在監獄待了三個多月後,在黃州藉詩作卜算子抒發自己的心情-小舟從此逝 江海寄餘生,在人生低潮之際,蘇東坡也透過佛教得以超脫凡世的不順遂,企圖從中得到安慰與解脫。接著介紹蘇軾的名作《寒食帖》與《念奴嬌-赤壁懷古》創作背景,寒食帖在咸豐1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險遭焚燬,旋為民間馮展雲所得。後《寒食帖》為廣東人馮氏收藏,不幸遭遇火災,馮氏緊急撲救,在手卷下端留下了黑色火灼痕跡。1950年底,《寒食帖》由王世杰自日本阿部次郎家購得,1981年,王世杰在臺北市病逝。據蔣復璁說,王雪公生前曾有意將《寒食帖》捐獻故宮博物院,其後又有日本人來高價收買《寒食帖》,王氏後人顧及雪公理念,不忍國寶再次流出。1987年,由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以專案專款收購《寒食帖》。
現場的長輩對於蘇東坡的愛情生活相當好奇,蘇東坡的詩詞創作中可以發現他的官宦生涯後期內心是孤獨的,但愛情方面卻相當得意,他畢生有三段重要的愛情。第一任妻子王弗,十六歲嫁給十九的蘇軾,婚後二人恩愛甜蜜,十一年後因病逝世。蘇軾寫過一首感人肺腑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悼念亡妻。其後和王閏之成婚,是元配王弗的堂妹,其性格小鳥依人,全心全意支持東坡。第三任為王朝雲,是蘇軾的侍妾。朝雲本是歌妓,深通音律。蘇軾三十八歲時,贖了十二歲的朝雲,後收為侍妾。朝雲陪伴了蘇軾許多流離歲月,朝雲死後,東坡也都寫下不少感人的作品。
現場的林芳梅大姊表示,透過老師的分享才知道文學跟政治大有關係,如果把蘇東坡放到現代,這麼有才能應該可以選總統了。老師透過蘇東坡的故事啟發我們智慧,現代人就是要多接受這些文藝薰陶,心靈與文學的激盪,生命的魂魄感動很多人的心性與靈魂。另一位理工背景的大哥分享,到老才發現文學是很深刻的,從蘇東坡面對一生的顛沛流離,學到要活在當下。社區居民洪聖惠也表示,透過老師的介紹,之前李白是走到哪裡喝(酒)到哪裡;而蘇東坡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裡吃飽,被貶到哪裡就吃到哪裡,化悲憤為美食的精神力是很強的,感謝老師將蘇東坡變得如此立體有趣,自己未來也會持續關注更多文學。
前國安局副局長張光遠將軍也說,自己也是理工背景,原本擔心下午時間演講會打瞌睡,但老師準備的內容之豐富讓他完全投入其中,受益良多。耶魯主委賴素卿則自備了一張卡片,讓大家簽名感謝老師的教導。現場大家也表達未來還想要聽莊子、白居易等古人,盼望石賡執行長十月自美國返台後,繼續帶領社區長者向傳奇人物學老。社科院USR計畫過去曾經舉辦過學老系列與健康學老系列,這次在石執行長的帶領之下,更以傳奇人物李白和蘇東坡為師,從他們的別樣人生中啟發自我,著實令人大開眼界。
日期:
2023.05.29 食物森林工作日—青銀共耕..
2023.05.29 食物森林工作日—青銀共耕
食物森林成立已近4年,感謝學校撥借人文學院前廢棄的池塘,成立第一個在校園的食物森林,它是結合飲食文化課程修課同學與社區長者的一塊教學實驗農地,每學期約維持有80至90人,大家在課堂中學習食農的在地食材、風土飲食、永續經營的理念,課後並相約一起至食物森林,相互協力做厚土培養與花草植物的栽種。
食物森林中的志工年齡層跨越三個世代,正是世代對話、青銀共學的最佳平台。每當年輕同學或社區長者分享完新的創意,教室裡響起如雷的掌聲,發自内心的世代間的認同、鼓勵,令人動容,而這也是歷史系辛法春老師推動的初衷,更是與社科院USR計畫推動青銀共學的理想。
5月23日食物森林集結了30位學生以及20位長者,大家共同進行厚土培育活動,辛法春老師將學生分成油漆、採收、割草與種植4組,每組配一名長者組長以及長者指導員。辛老師表示,這些學生並沒有動用課程強制參加,而是採取事前自願報名的方式,竟然有30位學生自願參加,是歷年最多的一次。
負責帶領6位女同學做養護工作的周阿清組長説:「平時同學們都在教室內學習,很少有機會參與室外油漆,雖然都沒有油漆經驗,還是認真專注地把工作櫃裏裏外外仔細的漆一遍,揮汗淋漓地完成艱鉅的任務,值得嘉許。六位年青學子表現特優,在短短時間裡完成任務,感謝同學們的熱烈參與。」
割草組的莊進陸大姊表示:「有5位長者和5位年輕同學們,一起輪流學習使用機器和鐮刀、鏟子,揮汗賣力施作,終於完成一半,其間泰山老師也體驗割草機的操作。因為割草面積很大,機器電能耗盡,只能下次繼續完成。感謝同學們、伙伴們不辭辛勞全力以赴的參與活動,希望勞動後四肢酸痛已緩解,也得到好眠。」
收成組的楊嬡莉大姊表示:「食物森林的理念是我們不只是耕種,不只是種植物而是種人,人與自然、人與土地、人與人之間連結互動。看著學生坐在草地上,認真摘菜的樣子,好可愛!這麼清純這麼認真,專注~的神情,觸動我心深處。這不就在種人,人與自然、人與土地、人與人之間連結互動。」
本次的食物森林工作日活動,有許多學生熱情參與,也彰顯食物森林在校園也逐漸受到學生的喜愛與重視,讓更多喜歡食物森林以及認同青銀共學理念的學生,逐漸加入到食物森林的行列中。5月23日的栽種活動中青銀協力,一同栽種、一同分享收成、一同修缮維護,在歡笑的汗水中完成。
日期:
2023.05.25 鳶之彩在地巡迴 北大國小熱鬧落幕..
2023.05.25 鳶之彩在地巡迴 北大國小熱鬧落幕
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於去年第五屆北大管樂節中,推動創作出三峽在地管樂曲《鳶之彩》,感謝人可教育基金會今年的贊助支持,讓指揮老師鄒佳宏開始五場在地的校園巡迴,從臺北大學通識課開始,一路進入了北大高中、明德高中、安溪國中,並在5月11日進入最終場的北大國小。在地系統業者大豐電視也聞訊特來採訪,北大管樂團更有三位同學前來與指揮老師演出四重奏,現場聚集超過200位師生共同觀賞,聽到現場管樂的演奏,都感到震撼及印象深刻,為五場校園宣導畫下完美的休止符,也期待未來可以繼續前進三峽在地其他學校進行推廣。大豐電視報導連結。
由於北大國小對象年齡層較低,鄒老師用簡單、活潑、互動問答的方式,跟小學生互動。鄒老師表示他常常去國外表演時,發現國外的演奏家對於自己的家鄉曲目,都非常的了解及自豪,啟發他想要為在地創作樂曲,因為工作的關係認識了作曲家卓綺柔,並用了三個月時間來創作曲目,因為三峽在地民謠都沒有被保存,只找到日據時期的三角湧進行曲,他們感到很可惜,但創作出《鳶之彩》後,就能以音樂的形式保留在歷史中,真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接下來也用圖像的方式,讓孩子們從鳶之彩的海報中,找出那些元素,學生們很踴躍地發表意見,有看到原住民、看到日本警察、也看到漢人,指揮老師就順勢帶入了三峽的歷史背景,並且以三個大段落「衝突」、「大學城」、「大鳶」來介紹曲目。
北大管樂團同學游杰翰,現就讀法律系三年級,這次被指揮老師徵召來北大國小演出,看到孩子們熱切的眼神,回想到高中跟著學校的樂團到國小報佳音的經驗,當時他是指揮,演出到一個段落的時候轉身請小朋友一起拍手,那種氣氛很好玩。而北大國小場地與台下小朋友的距離更近,更直接感受到孩子們的熱情,對表演者而言,很享受這種觀眾具有強烈回饋感的場合。
北大國小訓育組長傅明奭表示,北大國小位於三峽新舊街區的交界,因此學生一半來自北大特區,一半來自舊街區,因此族群融合的《鳶之彩》在北大國小有特別的意義。校方採自願制參與,馬上就有七個班級主動報名,演藝廳座無虛席,現場師生約200位共同聆賞《鳶之彩》。四年級班導陳皓昀表示,要帶孩子認識鄉土,就要打開孩子的五感,而《鳶之彩》就是用聽覺認識鄉土,所以一定要帶全班來認識這首歌。三年級同學林則佐年紀雖小,但對於樂曲的感受力非常強,他表示聽到這首歌,就像坐時光機回到了爺爺奶奶的時代,他也很想讓家中的長輩聽這首歌,一起走過三峽的歲月。
北大國小相當重視音樂活動,校內也設有管樂團,校內也有演藝廳及平台鋼琴,有助於指揮老師在講解樂曲時,以鋼琴演奏的方式,讓學生更進入音樂情境。當管樂團游杰翰等三位同學演出時,小朋友們都聚精會神地聆聽,也有小朋友很認真聽課,請鄒老師把學習單上的空格,再複習一次。鄒佳宏老師也鼓勵孩子,聽完鳶之彩,要把腦中想到的畫面,不設限的畫出來,因為創意是天馬行空,沒有標準答案的。北大國小學生的學習單也相當精采,四年級簡于皓聽完鳶之彩後,感受到臺灣人的勇氣,並且想像出當時戰爭的場景。另一位張宥靚同學覺得像在看穿越劇的感覺,隨著音樂穿梭古今,並畫下自己最熟悉的三峽老街。
本場次為人可教育基金會今年度贊助校園宣導的最後一場,在北大國小順利完成,讓北大管樂團不只是表演,而是能夠以音樂傳遞歷史文化,讓更多在地學子透過音樂認識鄉土,更用音樂促進族群融合,以善盡大學社會責任。
日期:
2023.05.25 北大首創輪椅派對-森林音樂會..
2023.05.25 北大首創輪椅派對-森林音樂會
國立臺北大學今年獲得教育部同意,於社科院正式成立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高齡中心成立之後即結合社科院USR計畫,推動了五場系列演講「向傳奇人物學老系列-李白與蘇東坡」。5月23日(二)下午五時更結合京都愛樂社團、食物森林、及北大管樂團,將舉辦連續五週定時定點的「森林音樂會」,在夏日的傍晚,提供來北大休閒散步的居民、長者、以及輪椅族朋友一個休憩舒壓的空間。當天吸引了約百位民眾參與,包括了輪椅及家屬共11組,大部分也都是高齡行動不便的長者,由家屬與外勞協助進場之後,首先在京都社區前主委邱水旺先生的主持之下,即由京都愛樂-在地的薩克斯風團體,持續不斷場的表演了老歌「外婆的澎湖灣」、「媽媽請妳也保重」、「一支小雨傘」等,現場並由熱情舞團帶領長輩跟家屬、外勞歡欣共舞,呈現難得的和融畫面,令人動容。
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主任曾敏傑教授表示,面對超高齡社會的到來,明顯感受到北大校園內的輪椅族群日益增加,很多輪椅族群都是由家屬或是外勞推到北大校園內,繞心湖一圈後即返家。而輪椅族群行動不便,要出門社交也相當困難,因此多年來,一直想要發展方案來協助這群被忽略的群體,並且讓臺北大學的在地實踐也可以涵蓋他們的需要。去年搭配社工系劉素芬老師舉辦第三屆老大人音樂節之便,即首次邀請輪椅族朋友和家人為貴賓,欣賞演出之後深受肯定。今年社科院USR獲得教育部深耕型USR的補助,終於可以挹注資源來照護這群弱勢的輪椅族長者。這場輪椅派對的音樂會只是一個開端,我們要鼓勵家人和照顧者積極的把輪椅族帶出來聽音樂、看舞蹈、相聊天。
森林音樂會也因「食物森林」而起,「食物森林」緣起於美國西雅圖,目前是位於人文學院後方的一個大型花圃,在歷史系辛法春老師與青銀志工們的耕耘之下,透過通識中心「飲食文化」等課程,結合修課學生與社區長者共學,也共同照顧這片原來廢棄的水池,而每週二下午下課後,食物森林的長輩們也會在現場整理花圃。這次特別結合食物森林的環境及青銀世代,也讓音樂會在工作日中與青銀志工同樂,在現場整理園地的學生們,也與現場的民眾與長者,用自然的森林與優美的音樂療癒身心。
京都愛樂是北大特區在地的薩克斯風團體,是由一群有活力的退休族群組成,團長林漢明表示,樂團從京都社區開始招募及團練,集合愛好音樂的鄰居一起玩音樂,為了鼓勵夫妻退休後培養共同興趣,先生吹薩克斯風,太太跳Zumba,夫唱婦隨增進家庭和樂。主唱林祖成年輕時代曾經是職業歌手,早年與台灣知名歌星陳淑樺合唱過,目前樂團所有演奏的歌曲,都是經由他重新改編成薩克斯風的譜。這幾次到北大公益演出,他也改編了可以與民眾合唱的譜,讓樂團可以跟現場民眾同樂,而現場的鼓勵與尖叫聲,就是給樂團的最大打賞。USR團隊看到表演團體開心、輪椅長輩高興、照顧家屬也喘息,這麼好的活動,連鄰近的龍埔國小管樂團家長也來觀摩,希望未來也有機會帶小朋友來這裡表演及公益服務。
輪椅者家屬蕭小姐表示,得知北大有辦理「森林音樂會」,並友善接待輪椅長者及家屬,還為長輩準備餐盒,心中非常感激,因為輪椅長輩行動不便,在家裡非常無聊,來到森林音樂會,大家都這麼歡迎他們,不只長輩開心、家屬喘息、連照顧長輩的外勞都一起聞樂起舞,這麼好的活動,一定每場都要來。現場有一位熱心的郭小姐,得知有此活動,更找了三組輪椅長輩來現場,由於這三組長輩都是外勞常常推來北大散步,因此便相招一起參加。
後續USR計畫還將為輪椅族朋友舉辦體適能的緩和運動,透過辦理肌力訓練課程、公益輪椅維修等,一步一步發展出輪椅支持團體,也希望有意願的志工聯繫我們,大家一起「前瞻」超高齡化下輪椅者的需求,合作推動讓臺北大學成為年齡友善、關懷高齡的大學城。
日期:
2023.05.19 越齡茶話-何溪泉董事長分享人生..
2023.05.19 越齡茶話-何溪泉董事長分享人生
多年前,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曾與中嘉新聞合作銀髮節目「不老時光機」,當時參與的學生驚訝的發現,長者遠比他們想像的還要健康、活潑,翻轉了他們過去對長者的刻板印象,也促成USR團隊開始朝向「青銀共學,世代共融」的方向前進,尤其是面對超高齡化社會的到來,也陸續推出了青銀共學、青銀共餐、青銀共遊、青銀共耕等方案,並於2021年推出「越齡茶話」方案。
推動「越齡茶話」方案之目的,主要是考量學生不僅徬徨於未來的職場生活,在求學過程中也易感疑惑,不清楚自己未來的方向,對於職場的能力需求更是一無所知;相對的長者具有多年的求學、成長、與職場經歷,若能傾囊相授,將可以協助學生找尋未來的方向,並且在求學中預作準備,透過小團體一問一答的方式,讓學生將自己的疑惑提出,並由長者為學生釋疑。過去也已辦理過兩場「越齡茶話」,如邀請福邦證券丁桐源董事長以及新店高中郭清榮校長,藉由兩位長者的寶貴人生經驗,為學生未來指點迷津。
受新冠疫情影響,睽違2年無法辦理的越齡茶話,也在疫情趨緩之際,再次推出。在2023年5月16日(二)下午,一場跨越年齡藩籬的對話在人可教育基金會展開,由計畫主持人曾敏傑教授帶領社工所研究生,以及畢業的學生與助理等共8名,拜會生才實業及人可教育基金會何溪泉董事長,透過彼此的對話,話題觸及企業的經營、基金會的運作、扶輪社的發展、大學社會責任、大學與社區、以及高齡服務等內容,不僅是經驗與理論的互動,也激盪青銀之間的想法,何董事長並且就在地居民的觀點,給予USR計畫很多的啟發。
在活動一開始,何董事長分享目前人可教育基金會正在進行的方案,基金會目前正在支持一隻非洲鼓樂隊,是由一群已經退休的長者組成的音樂團體,正從一般的玩樂型組織,進行組織整合與擴大,預計在今年7月到鶯歌進行公演。這樣的高齡社群團體,內聚力高、自發性強、學習力旺盛,可以穿越大型社區高樓的藩籬,也正是USR所欲育成和支持的方向,可謂不謀而合。
曾敏傑老師也表示「USR計畫與人可教育基金會也有很深的淵源,從鳶山社會實踐協會的創立到社區關係的引薦,以及基金會贊助身障樂團來校演出,再到三峽首曲《鳶之彩》的在地推廣,都有何董事長與人可基金會的支持。此外,何董事長也一直想要促成北大心湖周邊蝴蝶的復育。」何董事長基於自己推動建案的專業,也十分關心建案釋放空間作為公益用途,目前基金會鄰近北大的二樓空間,剛好裝潢完成,也準備提供給兒童和高齡來做公益使用。
何董事長表示他認為服務就是生活,是社會進化的必要階段,也因此他把建築業當成服務業在經營。何董並提出他對大學城的想像:「完整的北大,不是只有校園,還有居住與觀光等功能,這些領域都可以與社區進行結合。」「一直以來,學校與社會幾乎屬於不同世界,當中一直有相當程度的隔閡存在,相當可惜。」也因此,何董事長不斷在思考,該如何促進校園與社區的連結,並與USR合作,讓人可教育基金會也得以發揮最大的能量與功能,他很歡迎大家都可以來基金會聊聊,有好的構想和提案,他也都很願意來合作。
老年化的趨勢是台灣必然面對的問題,何董事長有感於生命的無常與易逝,因此表示:「台灣目前在政策層面跟其他先進國家(如日本、美國等)仍有很大的落差,自己有的經驗與資源,卻也還沒做好傳承。」因此也期待透過USR計畫,可以把自身的經驗與資源帶給同學。
何董事長對於老齡化社會具有很深刻地見解,也很清楚大學與社會的資源尚未獲得很好的利用,因而說道:「個人的心力很有限,因此對基金會而言,怎麼與專業者協力,並讓更多的成員加入培力的角色,將組織的資源做最好的發揮,是他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何董也以企業經營者的角度出發,提到組織的運作問題,「行動是很難的一件事,如何抵抗組織的慣性是不簡單的事。」他並且分享到「以利潤的角度而言,許多的事情幾乎不可行。」但做有意義的事情所帶來對社會的正面效益才是重點。因此他也希望未來可以擴大基金會的網絡,讓更多人加入其中。
何董並以身邊實際經驗為例子,講述一位朋友從啦啦隊做起,從做中學,漸漸掌握許多經營與管理的技巧,並且廣泛培養自身的興趣,後來則以瑜珈教學為自身的志業,也有了相當好的成績。何董藉此鼓勵在場的學生:不必害怕嘗試,應該要廣泛的探尋自己的興趣,並且培養社會需要的專業技巧,如此方能在社會中立足。「社會事並不那麼困難,重要的在自信。」何董也鼓勵道:「在網路時代中,知識隨手可得,並不那麼重要。更重要的是要有自信與勇氣,來面對社會的挑戰。」
人可文教基金也在推動在地組織的育成,提供公益空間給其他單位使用。目前空間的利用主要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做為親子互動與課程之用,另外一部分則是做為高齡服務。活動的舉辦不但能夠提供在地服務,以更能促進空間的活化與利用,並且建立社區共識,也協助組織育成。
越齡茶話在熱絡的討論中劃下句點,何董對社區、高齡與環境的關心,提供很多具有建設性的建議,讓在場的學生獲益很多。透過此次拜會在地成功企業與基金會的領導者,重新凝聚社區觀點並規劃未來可能的合作,讓大學與社區可以共融發展,也帶領學生思考大學、社區、企業、基金會不同的屬性,以及可能的合作,也是一項課堂之外彌足珍貴的學習經驗。疫情已過,越齡茶話也將持續邀請更多的長者,與學生們進行世代間真摯的交流。
日期:
2023.04.26 石賡執行長談「李白的別樣人生」..
2023.04.26 石賡執行長談「李白的別樣人生」
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與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合作,於4月20日下午在USR Hub辦理今年第一場「Orange Ted系列講座」,邀請美國加州石氏基金會前執行長石賡蒞校,以「李白的別樣人生」為題,辦理一場面向社區長者的講座。即使當日大雨滂沱,現場仍有48位長者出席聆聽,演講結束之後,並由長者們分組進行討論,相互表達今日聽講的心得與收獲,讓學習更具成效。
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於本學期正式成立,由社科院USR計畫主持人曾敏傑教授擔任第一屆中心主任,研究中心將以超高齡為主軸,整合北大教師之研究資源,結合過往USR既有之高齡服務方案,以推廣促進長者身心健康,並落實健康老化、活躍老化、終身學習為目的。本次演講也是研究中心成立之後,首次舉辦之活動,並與歷史系辛法春老師推動的橘子讀書會合作,從長者之角度設計主題,讓長者外出參與講座並相互分享,也避免長者久居家宅導致憂鬱、生病,並且鼓勵社交有助於維持腦部健康。
石賡先生首先介紹李白的生平,提到李白出生於碎葉城(即今日之吉爾吉斯一帶),並提到李白其實是一位華僑,而非正統的漢人。李白的官場之路十分艱辛,尤其其祖先曾為犯人,而當時的社會背景,犯人後代可以從事農、工、商等,但不能科舉應試,因此李白自出身便與科舉絕緣,而一心求官有志青雲的李白,也註定不順遂的仕途人生。
過去在課本上認識號稱詩仙的李白,是一個鬱鬱不得志的文人,然而現實的李白卻是一個飽讀詩書,且精通劍術的俠客。尤其是李白父親是絲路上經商致富的商賈,因此以現代人眼光來說,李白更是富二代,因此能夠在家人支持下,遊歷四方、遍交好友,也才能有「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豪情。在他24歲離川闖蕩之後,便再也沒有回四川老家青蓮鎮了,而青蓮鎮至今仍每年以節慶紀念李白。
李白沿著長江開啟了2年半的旅途,期間寫下諸多膾炙人口的詩,如在揚州書寫《靜夜思》,這首人人朗朗上口的唐詩,也正是當時養病興起之思鄉情懷。石賡先生也分享當年他離家至美國留學時也曾遭遇病痛,特別能理解《靜夜思》所欲表達的含意。
在旅途結束後,李白始終不曾忘卻從官之志向,當時李白有位好友元丹丘,便透過安排結交玉真公主,以此方法來長安求官,唐時社會許多想要求官的文人都會隱居在終南山上,而李白在終南山上待了無數日子,因公主雲遊未返,都不曾盼到公主引薦,於是李白便黯然離去,出發前往洛陽尋求其他求官的機會。
在鬱鬱不得志的期間,李白也寫下無數經典之作,如《下鐘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少年行》、《將進酒》等,《少年行》一詩譜出當年官二代們流連風花雪月之景,而《將進酒》亦被現代音樂家改編成搖滾樂,透過搖滾樂的曲風,吐出李白不得志的怨氣-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在石賡先生收集豐富的史料之下,搭配上精心製作的影像資料,兩小時的時間過得特別快,只能帶著長輩導覽李白人生旅途的一半,因此在演講結束前,石賡先生也提到,若未來眾人還有興趣了解,他會再度回來帶大家走完李白的人生。而石賡先生對於蘇東坡、杜甫、白居易等文人歷史也十分熟稔,未來也將帶大家一窺史上這些文人的人生際遇。
石執行長精彩的演講,果然換來長輩們在分組中連聲的喝采與期待。
「總以為李白一生不得志,早早就酒後撈月而魂歸天國。聽聞石賡先生闡述李白的生平事蹟才得知這位家喻戶曉的詩人『劍術』也是一絕,李白是跟斐旻習劍,李白的詩歌、斐旻的劍舞、張旭的草書堪稱唐代三絕。」;「從石執行長的演講中,我們看到了李白的浪漫,俠情,豪邁,自由,率真。執行長藉一首一首的詩詞説明李白喜緃横術,擊劍爲任俠,輕財重施…,謝謝石執行長有深度的演講,令我們回味無窮!」。
「我們年少時能讀到古人詩詞,也參與盛會是有福的人。文學、美術、音樂等藝文活動,均能活化頭腦豐富生活內涵,讓我們老得慢、活得好、病得輕。」;「石執行長也特別將李白最重要作品之一"將進酒"用國台語歌唱方式表達。影片放映出來,更加深了我們對這首七言古詩的印象。大家一致認為演講對比精彩,生動活潑。」;「大家分享時,發言踴躍,言而不盡。是一塲,讓我們能重新認識李白,回顧歷史文化…,大家一致認為:此次講座每人都受益良多,希望在不久的未來,能有下一場的文化響宴。」
日期:
2023.04.25 北大社科院「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正式設立..
2023.04.25 北大社科院「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正式設立
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為善盡大學社會責任,以及因應我國超高齡社會將於2025年到來,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推動,日前正式獲得教育部同意,於本校社會科學學院設立院級研究中心-「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將繼續結合大學社會責任的政策任務,針對高齡與社區議題整合教學、實踐、推廣、與研究資源,繼續為超高齡社會的挑戰進行努力。
「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的設置規劃,首先在2021年12月由社科院院務會議通過,並於2022年5月通過本校研究中心設置暨管理委員會的審議,同年10月校務發展會議通過該項規劃,而11月也獲得校務會議通過,最終教育部於2023年3月8日來文正式核備通過。該中心並將由USR計畫主持人,也是社會工作系的曾敏傑教授擔任首屆主任。
社科院自2017年6月起開始執行種子型的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USR計畫),當時服務的對象為「高齡、身障、婦幼、原民」,並於2020 年起進階為萌芽型USR計畫,主題開始聚焦在「青銀共學與臺北大學城」,運用教育部USR計畫經費投入高齡服務與社區實踐。期間,社科院另執行教育部社會科學前瞻人才培育計畫(UFO計畫),開始探討「社會科學」在高齡領域所能著力之處。
教育部UFO計畫強調以2030 年的社會發展為目標,思考現階段社科教育可以如何做前瞻性的變革,當時社科院即以超高齡的到來進行設想,認知到社會科學可以著重在延緩老化,透過增加高齡者健康餘命,以維持高品質、有尊嚴之老年生活,並讓多數健康與亞健康的長者避免失能、失智、罹癌,並且可以結合終身教育和高齡教育,讓青銀世代一起共學共融。尤其是美國高齡學學會在2019年起,亦倡議高等教育機構應正視高齡化所帶來的契機,發展青銀共學及年齡友善大學,另外美國高教指標性機構-史丹福大學,更將於2025年朝向全齡大學發展,都更堅定應朝向超高齡社會的到來進行因應。
此外,在執行USR計畫之初,計畫團隊便已考量到USR計畫屬於政策階段性任務,這項強調人才培育和在地實踐結合的成果,惟有內化成為組織內的常態單位,方能將實踐結合教學與研究,因此於2019年推動成立社區性「台灣鳶山社會實踐協會」之後,即於2021年開始推動於校內設置「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
未來「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的內涵將可分為研究、服務及推廣,研究面包括高齡化政策、在地老化、健康老化、安樂善終等研究;服務面將延續USR中的大學城系列節慶、校園友善接待、高齡服務方案等;而推廣面則將推動青銀共學、世代協力、高齡教育、與終身教育等。
研究中心目前也獲得「台灣超現代公民行動聯盟」承諾育成3年,每年預計捐贈100萬元經費,而研究中心也將成為校內高齡跨領域之平台,除社科院師資外,也將邀請各院相關師資加入,讓校內高齡與社區研究的師資可以長期互動交流,並且逐漸開展出研究。
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成立之後,已於4月20日下午舉辦第一場社區推廣活動,邀請美國加州石氏基金會前執行長石賡先生,於本校USR Hub為約60名社區高齡長者介紹「李白的別樣人生」,並於演講結束後讓長者進行討論,透過學習與表達,活用大腦以增進高齡者健康。
日期:
2023.04.24 社科院USR計畫與台北榮家實驗青銀共居方案..
2023.04.24 社科院USR計畫與台北榮家實驗青銀共居方案
社科院USR計畫於2017年推動之初,即與臺北榮譽國民之家(以下簡稱台北榮家)多次合作,從巡迴活動展、音樂講座、到兩次的友善接待等,雖因疫情干擾而中斷,但在疫情解除之後,主任劉化宇於4月18日上午,率輔導組長王傳宗及志工協會理事長關錚等一行五人,拜訪社科院USR計畫。尤其聽聞學校甫成立「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也期望榮家與台北大學能繼續合作,朝向實驗性的推動青銀共居,未來榮家將提供兩間套房,讓北大學生也能與長者共居,促進青銀互動,目前規劃先以社工系男同學優先,待住宿辦法確定後,即可開始施行。
台北榮家是韓戰結束的活歷史真見證,在韓戰期間被俘虜直到1954年才遣返台灣的反共義士,當時受到非常熱烈的歡迎,也把他們抵台的1月23日訂為「自由日」,並且在三峽蓋了全台面積最大的榮民之家-忠義山莊,安頓這些榮民。為幫助學生連結這項歷史,USR團隊也規劃五月中將參訪榮家文史館、安養堂、養護堂等設施,也希望能了解榮民伯伯的居住現況,推動進一步的合作。
目前台北榮家還有500多位長輩,平均年齡83歲,超過百歲人瑞者有18位,也因此每年過世的長者將近100位。計畫主持人曾敏傑有感而發,也討論到臨終關懷的方式,王傳宗組長表示,在榮家有專業的養護人員,對於即將臨終的長者,會輪流值班陪伴,而養護員剛開始也對於臨終的處置十分陌生,一直到後來,也都能安排家屬、親友來道謝道愛道歉道別,讓長者安心地離開,也讓家屬沒有遺憾。榮家王組長也表示在榮家內,會由臺北榮總的醫療團隊評估,依據病人自主權利法,讓病人可以決定是否要侵入性治療或是自然離世。
由於台北榮家位處山區,雖然群山環繞遠離塵囂適合安養晚年,然而疫情阻斷了對外的資源,讓王傳宗組長感到這些長輩每年都關在家裡,也會很無聊,特別是刺激減少,失智症人數也越來越多,因此疫情解封後,馬上積極向外建立連結。而志工協會關錚理事長表示,因為每週三早上均會帶領一批志工至榮家,與長輩一起唱卡拉OK。而恰好USR志工團也有一批北大學生,因為跟著USR服務長輩多時,也起心動念想組織社團,透過唱歌來認識長輩的人生故事,後續也將於五月中一起參觀榮家,也期許未來榮家有青銀共唱、青銀共居的機會。
榮家目前規劃釋出兩間套房,歡迎北大學生入住,因為榮家高齡服務的需要,目前以社工系男同學為優先,先實驗一個小型的模式,未來再視世代間的互動來調整。對於榮家這項青銀共居方案有興趣的同學,歡迎至社科院USR計畫進一步了解內容。
日期:
2023.04.15 北大玩具節6.0 全齡登場..
2023.04.15 北大玩具節6.0 全齡登場
每年北大特區家庭最期盼的『北大玩具節』今年邁向第六屆,由國立臺北大學社科院大學社會責任計畫(以下簡稱USR)、台灣玩具圖書館協會主辦,於4月15日週六上午,於臺北大學三峽校區辦理。北大玩具節每年結合北大師生、玩具圖書館、以及在地夥伴,利用二手玩具設計遊戲攤位,不只減少垃圾量,也讓二手玩具為兒童與長者創造美好時光;今年也增加懷舊專區、陀螺達人秀、以及土城社福卡拉OK車,讓祖孫三代一起同樂,創造全齡共融的臺北大學城。北大吉祥物大北也現身與大家合影,一起歡度玩具節。現場土城社福的卡拉OK歡唱車,也吸引不少長輩歡唱。今年雖是風雨生信心,現場也湧進了165位大人、204位小朋友、132位現場工作人員及北大師生,共計參與者達501位共度玩具節。
北大社科院USR計畫今年度正式成立「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將延續USR計畫的資源與精神,聯結教學、研究、以及社區服務,而北大特區的兒童與高齡者就佔了近半數,因此今年度北大玩具節除了保有兒童的遊戲攤位外,也增加了高齡者的服務,讓內容更為豐富。臺北大學USR計畫主持人曾敏傑教授表示,北大玩具節是「大學城節慶」系列活動之一,也是每年第一場的節慶,辦理節慶是為了與社區連結,北大特區與臺北大學在地理上的接近性,計畫目的就是希望可以讓大學資源公共化,透過玩具節集結了校內師生的資源、也與在地學校包括北大高中、桃子腳國中小合作攤位。玩具圖書館執行長張維庭本身也是社工所碩士班的學生,這六年來與社工系「遊戲治療」課程合作,讓學生認識二手玩具的力量,不但是減少垃圾量,也將玩具的生命可以延續服務更多需要的族群,透過玩具節的攤位設計,也讓學生意識到資源回收的重要性,以及學習服務兒童與高齡族群。
臺北大學副校長陳達新表示,臺北大學推動SDGs,透過「北大玩具節」有助達成北大特區「健康與福祉」、「永續城鄉」以及「多元夥伴關係」的發展目標,因此校方相當重視也全力支持。透過各式遊戲攤位,讓祖孫互動,增進家庭關係健康;而二手玩具的回收再利用,不只減少垃圾,也透過師生的創意設計出的攤位,成為大學與在地民眾互動的橋樑。六年來與在地夥伴的合作也越來越多元,公私部門都參與其中,包含土城社福中心、伊甸基金會、恩主公醫院、樂芙協會,今年也增加了在地學校的合作,讓攤位更為豐富,在地性也更強。
許多參與六屆的家長表示,孩子們每年都期盼玩具節,不管颳風下雨都要來玩,雖然今年雨勢較大,但不減大家的玩興,不用排很長的隊伍,也能玩得更久更盡興。 今年也有更多社福單位的行動車加入玩具節的行列,包含玩具圖書館的行動玩具車、伊甸早療專車、以及土城社福銀髮歡唱車,除了社工系「遊戲治療」課程學生每年的參與外,今年加入了北大高中自主學習約20位學生設四個遊戲攤位,以及桃子腳國中小的樂高拆解區等;也有一位法律系的研究生擔任了六年的志工,在雨中服務大家。這些熱情的夥伴們,讓玩具節不只是節慶,而是一個結合在地的平台,並與在地民眾友善連結,讓大學資源公共化,凝聚臺北大學城的社區意識。
日期:
2023.03.07 大學城報轉型為「樂齡社區報」..
2023.03.07 大學城報轉型為「樂齡社區報」
社科院USR計畫為推動台北大學城的社區意識,於2020年創刊「大學城報」後,至今已發行九期,今年三月將進入一個新的里程碑,為因應超高齡社會將於2025的到來,以及推動成立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USR計畫將朝向專注於「高齡」與「社區」議題,因此大學城報在第十期將正式轉型成為「樂齡社區報」,持續成為大學與社區的橋樑,將紀錄校園與社區之間的互動成果。本期內容包含「北大管樂團特別報導」、「老大人音樂會」、「Switch健康工作坊徵文優選」以及「《樂齡動腦.共老共好》專書發行」等內容。
本期頭版為「北大管樂節5.0《鳶之彩》磅礡登場」,除了介紹第五屆北大管樂節的精彩內容外,也在第二版介紹《鳶之彩》作曲者的創作理念。《鳶之彩》創作來自北大管樂團指揮鄒佳宏的提議,在社科院USR計畫主持人曾敏傑爭取之下,獲得台灣鳶山社會實踐協會張志光常務理事贊助,終能委託創作家卓綺柔編曲,為三峽在地留下一首獨具歷史人文、穿越時空的代表樂曲,以音樂彰顯在地的歷史變遷,並突顯臺北大學城的社區意識。而指揮鄒佳宏也特地錄製了導聆影片,讓聽眾可以更快地進入鳶之彩的創作情境。為了讓更多在地的孩子透過音樂認識家鄉,USR計畫團隊也積極聯繫在地學校,即將進入校園推廣,讓三峽的孩子知道,一首最能代表三峽的音樂曲目已經誕生。目前已規劃鄒佳宏老師於3-4月間,巡迴進入北大高中、明德高中、安溪國中、北大國小等,為師生介紹此曲,讓更多的孩子能以在三峽成長為榮。
每年聖誕節北大美麗的燈海已成為在地的特色,而北大校門口的聖誕樹,從北大校門口開始閃亮,並延展到整個北大特區,相互照映出臺北大學城的美麗聖誕風景。今年雖然不像過去有足夠的資源支持布置聖誕樹,但感謝前光榮扶輪社鍾子康社長與吳文良社友的堅定支持,我們仍然克服困難,設法維持這項點燈的傳統。本屆點燈活動雖然在寒風刺雨下進行,但阻擋不了社區民眾和學生的熱情,北大管樂團也依照傳統吹奏聖誕曲目及老歌,讓現場長輩感受到聖誕氣氛;尤其並且今年也設計了青銀交換卡片,讓北大學生與長輩透過卡片互相祝福。
為呼應超高齡化的趨勢,第三屆老大人音樂節,由社工系劉素芬老師帶領「藝術輔療與高齡社會服務」修課學生擔任志工,並與在地長者樂團演出,本期也收錄精彩照片與報導,以及學生的心得分享。另外極受到社區長輩歡迎的「Switch健康工作坊」在完成為期七週的活動後,經向長輩們徵稿並選出前四名,透過長者的回饋,讓計畫團隊可以更了解長者在過程中的身心變化,並且可以持續修正服務內容。
本期封底特別介紹《樂齡動腦.共老共好》一書,此為USR計畫於2023年發行之新書,本書內容收錄了許多據點豐富有趣的高齡方案,並有圖解與方案步驟講解,是新北市社會局、鳶山社會實踐協會、與USR計畫的三方合作成果,可以成為學生設計高齡方案的參考,並且也將透過新北市社會局發送至全市的高齡據點,做為據點未來辦理高齡活動的推廣。
社科院 USR助理 施冰冰 分機67222
日期:
2023.02.23 張進益執行長等談「桃園少年之家」..
2023.02.23 張進益執行長等談「桃園少年之家」
社科院USR計畫第83場的三鶯樹論壇,在2023年2月22日下午三點,由社工系魏希聖教授邀請到「財團法人基督教更生團契桃園市私立少年之家」張進益執行長、洪君縈執行秘書及吳柏凱生活輔導組長蒞臨本校,與同學分享少年之家的工作服務內容。並以「過來人」的身份描述自身的轉變,最後成為助人工作者的歷程與心情點滴,最後談及少年之家的展望,使同學們更了解「桃園市私立少年之家」從非行少年到飛行少年間的經歷與助人服務工作的開展。
桃園市私立少年之家成立於民國90年,起初由張進益夫妻兩人憑著自身過來人的經歷及一股簡單的信念,用愛及陪伴幫助這群被社會漠視的「非行少年」,努力將他們從危險邊緣拉回正軌,復原他們對人生的期望,讓他們重拾歡笑與盼望,這個「家」從最初的12位孩子拓展設立安置部門,收容非行、失親、失依少年,並於民國100年承接桃園市政府高關懷處遇方案。
此外,觀察離院少年及後追少年的發展與需求,隨著社會發展及時代變遷,青少年雖普遍教育程度提高,但實際自立生活適應能力卻明顯不足,實需培養自立能力,因此本家自105年起與勞動部合作「大改藝能社會企業營運」培力就業計畫,改善青少年就業困難,並培養高關懷少年學習專業技能與培養興趣。
張進益執行長一開場就點出,目前臺灣面臨少子化,但青少年犯罪數目卻居高不下,對比民國86年32萬出生人口,青少年犯罪人數約4萬人,但現今僅12萬出生人口,青少年犯罪人數卻仍有4萬8千多人,這是值得省思的問題,但這也並非單是臺灣的問題,在國際上更是如此,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國家彼此間缺乏實務研討,這亦是張執行長近年致力之處,走訪各個國家進行參訪,期許增進實務工作間的交流。
洪君縈執行秘書表示少年之家分為安置部、高關懷部及培力部,少年之家十分清楚這群少年缺乏的不僅是穩定的生活,更需要生活自理能力、社會連結力、財務控管力、專技培育力等的培育,因此從家務清潔、日常用品採買、烹調烹飪、理財控管、租屋及買屋課程、興趣培養等各式活動及課程學習,為少年日後的自立生活做準備。而高關懷部承接桃園市逆境兒少及家庭支持服務方案,著重司法矯治後追,常因缺乏聯繫資訊及行蹤不明等狀況,致難施展後追服務,故後續改變服務方式,提早半年進入感化學校與少年建立關係,與此同時進行家長親職服務,讓少年與父母親互相瞭解彼此,交納及包容,進而促成親子關係。
吳柏凱生活輔導組長簡述自己幼年因為父母關係不睦離異,由祖母扶養,卻成為長輩向父親討錢的手段,後續雖由父親照顧,但父親為愛出走,時間長達2個月,留下國二的他,還因欠款房租遭房東趕走,因此流浪街頭,輾轉各處,也因此開啟非行少年之路;幸好社會局與少年之家將他接住,陪伴他、鼓勵他,直至今日吳組長秉持著用生命改變生命,用經歷陪伴同樣脆弱的孩子們,再次回到少年之家。
演講結束後,有同學回應及反饋少年之家,不管是思考模式、處理問題方式,孩子的視角與父母、學校老師、社工的成人角度是全然不同的,也是助人服務中很難突破的關卡,然而就算少年結束服務多年,仍願意與少年之家保持聯繫,並思考如何回饋社會,這是很不容易的,也是過人之處,令現場社工系的學生感受到少年之「家」是一間充滿愛、溫暖和歡笑的家,而這些「飛行少年」不約而同在這裡,得以重新尋回勇氣和自信,並展翅飛翔!
日期:
2023.02.23 丁桐源86歲健步如飛的祕籍--《健康學老工作坊》完全公..
2023.02.23 丁桐源86歲健步如飛的祕籍--《健康學老工作坊》完全公開
高齡化趨勢下要達到「健康老化」的目標,免於疾病、失智、失能、臥床並非難事,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及台灣鳶山社會實踐協會共同合作,將《健康學老工作坊》演講精華影片上傳USR頻道,嘉惠全台長者,透過網路隨時隨地學習健康資訊。並於2023年2月23日假臺北大學USR HUB辦理發表會,邀請原講者丁桐源先生分享《保「密」防跌的良方-善用北歐式健走杖》,當天有48位社區長者熱烈參與,首日上線已破百人點閱,歡迎各界轉發,讓更多長者透過影片,快速建立知識架構,並以運動實踐。《健康學老工作坊》影片網址請上https://tinyurl.com/2n4vusth。
社科院USR計畫在推動健康書庫過程中,很多社區長輩因為眼力與理解力已大不如前,要閱讀相當不容易,但是可以透過聽看影片來學習,本次推動《健康學老工作坊》的影片,也是因應長者的學習的需求,透過Youtube影片,可以隨時隨地吸收健康新知。本次將演講剪輯成精華版五集,每集30分鐘,主題包括「Part1 健康老化,活躍老年」、「Part2 今日不養生,明日仰醫生」、「Part3 預防失智殺手」、「Part4 綜效強力健走」、「Part5健康老化花路米」等,將丁桐源健康老化的實踐方式,完整上線公益收聽,盼望讓全台高齡者,也能實現「健康老化、活耀老年」的璀璨人生。(文末附上所有影片連結)
丁桐源出身金融界,前福邦証券董事長、萬通銀行常董兼總經理,也是北大第二屆暨北港中學第一屆傑出校友,今年86歲,是日行萬步已繞地球三圈半的「台灣健走先生」。他分享14歲開始作單雙槓等運動。1956年上大學時期,有過3年為了省錢,每天步行往返12公里,後來改為30分鐘慢跑5公里。因醫學知識警訊,跑步運動較易傷膝關節,43歲時再開啓健走運動的人生迄今。在繁忙高壓的金融界職涯中,他也是靠著運動對抗壓力,他看到許多金融界的高層晚年病痛纏身,再多的錢也買不到健康,因此勉勵大家,只要用對方法,持之以恆,一定可以達到「健康老化」不生病的願望。
丁桐源指出2021年官方數據,台灣平均壽命已達81.3歲,但健康餘命只有72.8歲,也就是平均8.5年都受病痛折磨,而失智症罹病年齡更達9.5年。所以長命百歲卻是生病臥床,不見得好事,應該要「健康百歲」。他也道出中老年人的三大憂慮:失智症、肌少症、跌倒骨折。台灣每年因為跌倒引發的死亡人數約有2萬人,是亞洲之冠。所以為了不讓這三大憂慮摧毀晚年的生活品質,「北歐式健走」是非常適合高齡者的運動,因為健走好處非常多,可以代謝大腦有毒的β類澱粉蛋白預防失智、也可以產生腦內啡抑制癌細胞、強化心臟肌力、增加骨質密度及紓解壓力等不勝枚舉。他這幾十年走下來,骨質密度都高過正常值,現場也示範健走杖使用的方式,更詳細的資訊,都可以上《健康學老工作坊》網路影片收看。
USR計畫主持人曾敏傑表示兩年前辦理《健康學老工作坊》五場講座時,場場爆滿,他感到超高齡的大勢所趨,因此費時一年將影片剪輯、多次校稿上傳USR計畫頻道,目的即希望有更多台灣的高齡者能更便利習得健康資訊。他也感嘆自己雖比丁董小20多歲,但健檢報告的數字還比不上這位86歲的長者,因此也跟著健走了五年,不只腰桿更挺更直,還長高0.5公分,曾敏傑也鼓勵在座的長者多多運動、多多閱讀。現場最年長的學員李悅音女士今年92歲,對於丁桐源活力又中氣十足的聲音非常有印象。李悅音去年開始使用健走杖,最高紀錄曾一次走完5公里,也盼望有更多實用的健走杖實作練習,如上下坡等。她對於長壽的盼望跟丁桐源一樣,就是把握當下,每一天都要感恩。而過去上過《學老工作坊》的長者,王青福、羅灣娜及施淑梨也常常一起健走養生,甚至北大特區都可以常常看到長者拿著健走杖走路健身,可見這幾年推廣有成。本次活動另也頒發2022年度「Switch體驗活動徵文比賽」、以及「健康書庫借閱暨書摘比賽」獎項,讓臺北大學善盡社會責任,創造友善高齡社區的臺北大學城。
《健康學老工作坊》五集影片網址---
Part1 健康老化,活躍老年
https://tinyurl.com/2n4vusth
Part2 今日不養生,明日仰賴醫生
https://tinyurl.com/2epe953s
Part3 預防失智殺手
https://tinyurl.com/2f4ua6yw
Part4 綜效強力健走
https://tinyurl.com/2k7vygnx
Part5健康老化花路米
https://tinyurl.com/2oycqnft
社科院 USR 專案助理 施冰冰 分機67222
日期:
2023.02.20 北大玩具節邁向「全齡」服務..
2023.02.20 北大玩具節邁向「全齡」服務
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多年來經營北大玩具節,是在地兒童最為期待的節慶活動,但是因應超高齡社會的到來,過去兩年也嘗試發展出針對高齡者的Switch科技遊戲體驗,逐漸成為全齡的親子活動,並且擴展為在地組織的協力平台。今年玩具節不僅新增桃子腳國中小與北大高中的參與,2月18日新北市社會局土城社福中心陳柏年主任與兩位督導、以及伊甸三峽中心早療組長劉芷伶與兩位社工等,共同拜訪社科院USR計畫,確定今年將整合大學、官方、與民間團體資源,齊心為北大玩具節帶來更豐富的內容,並且讓兒童、家長、與長者都能體驗玩具節帶來的改變。
今年預計於4月15日(六)上午辦理第六屆玩具節,除了新北市玩具銀行的行動玩具車之外,伊甸基金會的兒童早療專車、新北市志願服務協會的長照專車、以及土城社福中心的服務車也將進入會場,讓今年玩具節別開生面開闢行動服務專區,讓更多親子認識這些行動服務,也讓玩具節更具全齡性與公益性。
USR計畫主持人曾敏傑教授也向來訪貴賓,介紹五年來USR計畫與社工專業、大學資源、政府政策、以及教育部USR的關聯,尤其是整合資源在地紮根,有助於「臺北大學城」共榮共好。而規劃中的「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未來更將針對高齡與社區議題持續發展,其中大學城節慶活動便是與社區連結的平台,尤其是北大玩具節越來越受歡迎,也吸引更多單位一同加入。
新北市社會局土城社福中心主任陳柏年表示,社福中心雖然是官方的單位,但不只關注安置、失能與長照工作上,也更積極地朝向預防、延緩、以及健康促進,因此社會局未來也將開辦「獨居老人服務中心」回應超高齡的需要。而土城社福中心服務對象今年除了長者之外,還有兒少服務重點在兒少網路安全的議題上,也希望結合玩具節設攤推廣預防工作,並且將開入行動服務車加入服務行列,讓玩具節內容更多元,也讓親子了解網路安全議題,並預防網路危機。
伊甸基金會三峽中心早療組組長劉芷伶表示,今年是第一次加入玩具節的行列,由於三峽在地早療資源不多,因此希望透過玩具節外展,讓早療篩檢可以擴大服務,並且也將早療專車進駐玩具節,透過遊戲攤位吸引親子,而在遊戲中也能和家長觀察兒童發展程度,如果家長有進一步需要,也可以提供早療諮詢與資源。
USR計畫在推動的過程中,也一直在社區服務與研究教學上,不斷地尋找平衡及定位,大學的角色還是著重在研究與教學,但在政策推動與社區公益上,若能夠與民間團體合作,也有助於大學展現對於在地的價值與貢獻。例如今年的玩具節仍將結合社工系的課程,提供學生展現教學成果,同時也連結了北大高中生的學習歷程規劃,如今又進一步結合政府單位與在地組織,預計以30個攤位服務在地全齡家庭,不僅擴大了服務對象,也讓大學成為在地協力的重要平台,參與各單位都相當期待。
社科院 USR 專任助理 施冰冰 分機67222
日期:
2023.02.14 教育電台專訪「玩具節」串接大學與高中..
2023.02.14 教育電台專訪「玩具節」串接大學與高中
二月初剛辦理完北大玩具節-在地志工培訓課程,得到許多回響,教育電台節目「教育行動家」即邀請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北大高中教務主任朱肇維,以及參與培訓的學生劉鎧綸,於2月14日至教育電台節目中專訪。主持人李大華是資深媒體人,長期深度參與教育趨勢,在得知臺北大學USR計畫與在地高中合作,不只訓練學生服務社區,也為學生創造一個學習歷程的平台,他對此相當有興趣,特別邀請與聽眾分享。也再次在節目中宣傳4月15日即將舉辦的北大玩具節活動,建議家長們提早到,讓孩子們玩得盡興,活動詳情可密切注意北大官網。
主持人跟來賓寒暄後,想要先了解北大玩具節的由來,社科院USR計畫專案助理施冰冰表示,北大玩具節隨著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計畫開展,主持人為社工系教授曾敏傑,起心動念是希望透過計畫創造一個臺北大學城的意識,而系列節慶便是非常好的平台與媒介,因此盤點了學校的資源,結合社工系游以安老師的遊戲治療課程,以及玩具圖書館執行長張維庭的二手玩具資源,於是就於2018年開始推動「北大玩具節」,讓修課學生、校內志工、以及在地社福單位共同於每年春末,在校園內擺設遊戲攤位,邀請鄰近親子居民共襄盛舉。
玩具節從第一屆400多人,到去年已經有1500位親子的參與,深感到攤位不足,為了擴大在地參與,加上北大高中教務主任朱肇維非常積極,希望為北大高中的學生打造一個獨一無二的學習歷程,因此今年辦理了工作坊培訓,讓參與多年的社工系學生擔任隊輔,指導高中生從零開始,三天內設計出一個攤位,也邀請安親班小朋友來試玩,讓高中生實戰演練。這三天觀察到北大高中的學生態度非常認真,從理論的學習、小組討論、玩具銀行協助分類、製作道具等,超乎隊輔們想像,學得又快又好,也很欣慰即將有一批生力軍加入。
接下來主持人李大華問到北大高中為何如此積極與大學端合作,教務主任朱肇維表示,由於北大高中有承接教育部「在地就學大聯盟」計畫,旨在鼓勵在地學校的合作,而北大高中隔壁就是臺北大學,校長施雅慧也很期待高中端能多與大學端合作,也有助於學生認識大學科系。而志工不能沒有經過訓練就上場,應該要先認識理念與目標、經過練習,才能充分發揮志工的意義與價值。而北大玩具節是很適合的舞台,讓高中生練習,但重要的更是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收穫可以很完整的創造出學習歷程,同時「克服問題」的過程,也是新課綱素養導向的重要精神。經過三天培訓,看到隊輔們專業嚴謹的態度,讓學生可以很快進入狀況,相信北大高中的學生在北大玩具節可以有很好的表現。
主持人接著問到今年高二的學生劉鎧綸,培訓這幾天最開心的事情是甚麼?劉鎧綸表示,這個過程當中他最難忘的,就是跟小組之間的討論,由於他本身是理工組,對於遊戲設計也很有興趣,在設計攤位的過程中,每個人都非常有想法跟創意,但要如何能將想法收斂成一個可行的遊戲,讓每個人都可以被尊重,這個過程是很棒的學習。還有遊戲過程中會發生的狀況,例如小車車掉到地上壞掉怎麼辦?是不是要有防撞保護措施?或是要多準備一些備用車?如果排隊太長,要怎麼分工來疏導人流? 他也感謝社工系專業隊輔適時提供建議,讓他們可以更流暢地完成他們的「煞氣的噗噗」。當然讓小朋友試玩後,還是有許多要調整的地方,例如要增加困難度,增加障礙物等,這個克服問題的過程,真的就是很好的學習歷程。
訪談最後,主持人李大華也不忘推廣北大玩具節,是一個親子同樂的活動,更重要的是背後有一群學生可以學習服務別人、提升自我,讓節慶不只是一場歡樂,而能帶出臺北大學的社會責任,以及北大高中生豐富的學習歷程,共創出臺北大學城的共好意識。
社科院 USR 專任助理 施冰冰 分機67222
日期:
2023.02.01-03 聯結北大高中辦理玩具節志工培訓..
2023.02.01-03 聯結北大高中辦理玩具節志工培訓
國立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所辦理的北大玩具節,今年即將進入第六屆,鑒於每年參與人數節節高升,為擴大在地參與,今年特別與北大高中合作辦理「北大玩具節-志工培訓工作坊」,於2023年2月1至3日在三峽校區,以三天時間結合社工系學生,帶領高中生認識遊戲及兒童發展理論,進而設計活動發想攤位服務在地社區。第一天先把USR的理念與遊戲課程濃縮精華給學生,第二天則是參觀「玩具銀行」,由行銷總監丁歆怡介紹玩具圖書館的使命與工作;第三天特別邀請北大鄰近的安親班20位中低年級學生,試行服務以驗收培訓成果,讓北大高中的學生志工從理論到實務有更完整的學習歷程,為今年四月份即將登場的北大玩具節做準備。
合作單位北大高中施雅慧校長表示,透過新北市在地就學大聯盟計畫,讓高中及大學端攜手合作,透過社區服務開啟學生對於社工的想像與視野。近幾年北大高中積極與大學合作,希望透過課程營隊講座等方式,豐富學生的學習歷程,也能進行大學科系的試探,進而協助學生選擇大學進路。施校長很感謝這項活動合作,以及社科院USR計畫的支持,讓高中可以深化與大學的關係。教務主任朱肇維也表示,願意參加的同學都是在寒假願意投資自己,非常值得鼓勵,透過三天完整的訓練即時做,對於未來的學習歷程也非常有幫助。
培訓中先由曾敏傑教授介紹USR計畫的發展,過去台北大學跟北大特區較少互動,但教育部USR計畫卻促進了台北大學與社區的關係,北大玩具節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節慶;由於北大特區老人與小孩的比例相當高,六年前就開始推動北大玩具節的計畫,看到服務對象的需要,整合方法、資源、經費、人力逐漸開展。玩具節中每個小組要設計攤位,有了大學生的參與,大學為社區服務,社區也對大學有認同,形成良性的互動。今年能加上高中的合作,一方面拓展高中生的視野,更要建立學習歷程培養出利人利己的志願服務精神。
三天的課程中,由社工系學生陳力瑜、游翼慈、鄭力慈、劉慧敏四位在北大玩具節參與多年的學生,設計出紮實的課程,讓學生從零開始到能夠設計出一個遊戲攤位。從兒童發展理論,讓高中生了解兒童遊戲的需要,以及引導兒童的方式,要溫和、有原則、開放。在活動設計說明中,由隊輔們帶領學生思考要設計的遊戲關卡,並且提醒學生設計遊戲要留意的事項。接下來進入設計及實作、互相試玩提供建議,並邀請安親班小朋友到現場實際演練。
營隊期間也帶領學生驅車前往玩具銀行,由玩具銀行的總監丁歆怡為大家介紹玩具銀行的使命與工作,也邀請同學協助玩具分類體驗,將成山的捐贈玩具,去蕪存菁裝箱,再將不要的玩具拆解分類。也介紹玩具可以像圖書一樣,分類成美感、認知、懷舊、社會文化、大動作等等類別。同學看到玩具都非常興奮,想到小時候玩的以及知名的動漫明星,同學們精心挑選了許多玩具,希望能讓參與的小朋友有收獲的學習。大家齊心合力搬運一整間屋子多的回收玩具、分類整理、裝箱打包,並挑選玩具節當天要使用的道具等,整個過程讓同學們相當難忘。
最後一天學生帶著在玩具銀行挑選的玩具,製作道具後,早上也讓學生彼此互玩,團隊設計了各式狀況題,並邀請北大高中老師演出奧客讓學生應對,例如控制狂家長、害羞內向的孩子、大孩子很雞婆下指導棋、小朋友插隊、不想參加只想蓋章的投機孩子等。讓學生震撼教育後,隊輔們也給予回饋建議,讓學生下一次做得更好。下午邀請在地安親班小朋友參加,孩子們都非常期待參與這個在地的盛會,能參加試玩也非常興奮,高中生設計了四個攤位「去吧!皮卡丘」、「歡樂對對碰」、「卍X煞氣的噗噗X卍」、「越南大作戰」,每個攤位分簡易及困難兩種程度的遊戲,也能更符合參與者的需要。參加的學生從小一到小五不等,因為有了真實的測試後,高中志工也感到很有成就感。
場地恢復後,團隊們也有一個感性時間,除了給予觀察回饋之外,北大高中的老師也製作了一支三分鐘影片,讓學生回顧也分享感言,第三組同學劉鎧綸表示,第一天聽到曾敏傑教授介紹USR計畫的大目標與大方向,讓他了解所做的這些工作是很有意義的事情,要成就一個臺北大學城要有很長遠的計劃的。第四組代表吳姵妤同學也表示看到小朋友來的時候,覺得他們很可愛。第二組因為設計的遊戲規模比較大,需要很多紙箱跟球,採買的時候才發現金額不足,廖昱凱分享,去玩具銀行選玩具的時候,挑到需要的玩具才省下不少費用。下午真實跟孩子們互動時,才發現孩子很聰明,也有自己的想法,因為有上過兒童理論,因此知道要尊重孩子的想法,也能實際學以致用。
最後在隊輔們頒發證書後,結束三天熱鬧豐富的營會,接下來北大玩具節將於四月中登場,北大高中的孩子們,就看你們的表現囉。
日期:
2023.01.12 《樂齡動腦.共老共好》專書發行..
2023.01.12 《樂齡動腦.共老共好》專書發行
國立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第九本專書《樂齡動腦.共老共好-高齡團體活動手冊》於2023年1月發行,由於我國即將於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各社區老人據點因應高齡議題日益迫切,為進一步培力在地各據點辦理高齡活動之能力,同時交流各方辦理高齡活動之經驗,於是在台灣鳶山社會實踐協會的積極聯繫之下,促成新北市社會局、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及鳶山協會三方合作,結合新北市社會局《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方案電子書》之內容,與北大社科院USR計畫所辦理的高齡活動成果,合併出版為《樂齡動腦 共老共好-高齡團體活動手冊》,並且收錄為「國立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系列叢書之九」,期望透過本活動手冊的出版與流通,強化各據點未來辦理高齡活動之能力。
新北市政府社會局為社區照顧關懷據點之地方主管,職司發展社區照顧關懷據點之責,長期以來鳶山協會也與社會局合作,培力三鶯土樹約45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而社科院USR計畫則為教育部獎助大學善盡社會責任之計畫單位,三方皆長期關注在地高齡議題與據點發展。《樂齡動腦 共老共好-高齡團體活動手冊》的順利出版,要感謝三方單位的相互合作與資源分享,將社區據點的精采方案設計與USR高齡成果合併出版流通,以作為未來各社區據點的活動推展參考。
此書共367頁,可做為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的創意錦囊,提供所有想帶領高齡團體活動的夥伴們,一個個實用又容易上手的方案活動。方案分為兩大類型-靜態與動態類,並依照活動內容分為七大主題。靜態類分別有繪畫創作、手作DIY、腦力激盪與佳節慶祝四項主題;動態類則有健康促進、樂器節奏、樂齡節奏三項主題。讓方案設計者能夠依照參與者的類型、人數與特性,挑選適合的方案活動。
在每項方案活動中,我們將活動目的、時長、所需器材與道具詳細列舉,同時也將活動前的準備,舉凡空間的安排、音樂的挑選等一併納入,目的是希望讓帶領者能夠有完整的前置作業準備,促使活動進行得更加順利。而主題活動則以步驟方式逐項列舉,讓帶領者能依循著開場、主題活動與結尾進行實作。最後透過活動照片的呈現,不只讓活動內容的說明更加生動,也協助帶領者揣摩與演練活動實際帶領方式。
國立臺北大學社科院目前執行中的萌芽型USR計畫,除推動「臺北大學城」之外,也著力如何協助長者健康老化、在地老化以及活躍老化,並與鳶山協會合作舉辦了一系列的高齡活動。這些報導分別收錄在「高齡演講」、「高齡活動」及「高齡據點培力」三大主題當中,其中也有兩項創新方案「青銀Switch科技遊戲」與「USR閱讀健康書庫」,希望也能為在地高齡服務注入新的創意。期望透過本手冊的出版與流通,能促進各界的高齡服務,共同迎接超高齡社會的到來。
社科院 USR 專案助理 施冰冰 分機67222
日期:
2023.01.05 社工概論園遊會 青銀互動樂融融..
2023.01.05 社工概論園遊會 青銀互動樂融融
社科院USR、台灣鳶山社會實踐協會與社工系劉素芬老師合作,於2022年1月5日辦理『社工概論』期末成果發表園遊會,共有66位大一學生參與,擺設11個NGO介紹攤位,並且邀請參與『銀青學伴、一人一半』方案的據點,鶯歌區致安關懷據點20位長者,到現場同樂。也因為有這些熱情長者的參與,讓此組學生的攤位獲得最高分數,銀青之間的互動良好可見一般。
社工系劉素芬老師表示,每年大一社工概論都會辦理期末園遊會,鼓勵學生去參訪有興趣的NGO,深入了解其運作的方式,面臨的挑戰及未來的發展。這次學生也發揮自己的創意,現場關懷的議題有高齡據點、失智症、動物輔療、醫療社工、兒童安置、原住民、身心障礙、戒毒、庇護工場等。每組學生都發揮創意,努力介紹給在場來賓,並且透過遊戲進行有獎徵答,讓學生作中玩,玩中學,不只深化學習,也能讓課程與社工實務有初步的聯結。
由於社科院USR正在推動成立「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希望未來透過這個研究中心,帶領北大師生積極投入高齡議題,本次活動社工系學生在高齡議題相關的展出機構有「台灣失智症協會」、「益智長期照顧關懷據點」、「致安關懷據點」等;許多學生一開始沒有特別對高齡有興趣,但透過課程與長輩互動後,發現長輩其實沒有想像中這麼難相處,相較其他服務對象來說,長者是較為溫和及友善的,未來也不排斥進入高齡服務的領域。
介紹動物輔療的「相癒心理諮商所」是一個新興的諮商方式,透過人與動物的互動,改善案主的身心疾病,例如憂鬱症、兒童注意力缺失症、社交障礙等;透過動物作為媒介,讓案主學習照顧、訓練狗兒,重新看見自己的能力,而人與狗兒們都能學習愛與被愛,在彼此身上找到力量。而恰好另一組介紹的『益智長期照顧關懷據點』的長者也有此輔療課程,因此未來在高齡服務上,動物輔療也將成為新興的工作方法。
也有小組是關懷在地的「三鶯部落自救會」、「北大學勤小作所」、「恩主公醫院」的組別,三鶯部落組設計了大富翁遊戲,介紹三鶯部落原住民目前面臨土地租約即將到期,必須要自救讓他們可以繼續居住下去;「學勤小作所」組直接讓社區長者體驗小作所的手作品,將工序拆解後,一步一步完成產品;「恩主公醫院」組介紹醫院社工的工作內容,由於醫療社工要對於就醫者背後的社會問題(如加暴、性侵等)有了解,因此要有偵探的精神找到線索,才能更加了解醫療社工的運作方式。
園遊會最後由劉素芬老師揭曉最受歡迎的攤位,除了致安據點的長輩大力支持的組別外,另有「相癒心理諮商所」、「恩主公醫院社工室」、「台灣失智症協會」等,都是人氣很旺的攤位。社工系劉素芬老師最後也鼓勵學生,透過採訪機構,成為會思考判斷的人,不要只看網路的片面資訊,而透過園遊會深化學生的學習,未來也可以成為職涯探索上的參考。
社科院 施冰冰 67222
日期:
2023.06.17 「李梅樹紀念館專業實習」成果發表會..
2023.06.17 「李梅樹紀念館專業實習」成果發表會
日期:
2023.06.17 三峽綠茶季系列以茶入食加場活動,「手作幸福嫩仙草及青柑..
2023.06.17 三峽綠茶季系列以茶入食加場活動,「手作幸福嫩仙草及青柑綠奶漂浮」
日期:
2023.06.16 「臺灣礦業文化路徑專業導覽人員培訓課程」(三峽場)活動..
2023.06.16 「臺灣礦業文化路徑專業導覽人員培訓課程」(三峽場)活動紀實
日期:
2023.06.12 「王世慶先生紀念紀錄片」開鏡儀式..
2023.06.12 「王世慶先生紀念紀錄片」開鏡儀式
日期:
2023.06.06 《漢學研究通訊》「國立臺北大學海山學研究中心簡介」出刊..
2023.06.06 《漢學研究通訊》「國立臺北大學海山學研究中心簡介」出刊
《漢學研究通訊》第166期已於日前出刊,本期刊有「國立臺北大學海山學研究中心簡介」,內容包含中心的成立緣起、業務推展、教研資源、發展願景,以及今後各項學術及USR工作規劃等。歡迎關心海山地方學之知識建構及如何據此進行社會實踐的好朋友們,下載閱覽指教。
日期:
2023.05.11 「茶金歲月—感官盲測茶體驗」活動紀實..
2023.05.11 「茶金歲月—感官盲測茶體驗」活動紀實
日期:
2023.05.11 「新北市樹林區山佳國民小學」師生來訪紀實..
2023.05.11 「新北市樹林區山佳國民小學」師生來訪紀實
日期:
2023.05.06 「Tea Paring茶食尋味之旅--享受美味人生」活..
2023.05.06 「Tea Paring茶食尋味之旅--享受美味人生」活動紀實
日期:
2023.04.22 2023綠茶季系列活動紀實Part1..
2023.04.22 2023綠茶季系列活動紀實Part1
海山學中心2023綠茶季系列活動紀實Part1第一、二場次
在4月14日(五)晚間,海山學研究中心假本校USR HUB,辦理「三峽綠茶季」系列活動「茶席品茗—滿漢全席尋杯茶」,力邀「三峽茗茶祥興行」李秀峯老闆娘擔任講師,教導學員們如何設計具有個人風格的茶席,為自己,也為同桌伙伴泡一壺好茶。
「三峽茗茶祥興行」已經傳承六代,連續四年以自產自銷的碧螺春綠茶、蜜香紅茶及白茶,遠赴比利時參加由國際風味暨品質評鑑所(ITQI)頒佈,被譽為米其林權威的「頂級美味大獎(Superior Taste Award )」評鑑,獲得蜜香紅茶三星、碧螺春二星的殊榮。近年來,亦辦理多場茶葉品評、茶葉相關體驗活動,致力於推廣三峽茶文化。
活動一開始,秀峯老闆娘首先介紹一套完整的茶席需具備的茶器及喝茶禮儀,接著介紹三峽特有的碧螺春綠茶、蜜香紅茶及白茶,還有讓這三種茶好喝所需的比例、溫度及時間等秘訣。之後,老闆娘拿出各式桌巾及茶器,讓各組學員自己設計獨一無二,具有個人風格的茶席。緊接著,教大家如何作為茶師,為自己的組員泡上一壺好喝的茶。
喝茶有所謂的SOP嗎?泡出好喝的茶是否有一定的規則?秀峯老闆娘告訴我們,精心布置一桌茶席,招待至親好友品茶,不僅讓喝茶增加了儀式感,也讓終日忙碌的生活,獲得療癒及放鬆。但茶的濃淡則在於個人,將喝茶的步調融入自己的生活節奏當中,喝了舒服就是好!
透過這場活動,學員們學會了如何布置茶席,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品茶節奏,邀請好友上座奉為上賓,共同感受茶香的韻味,在舒適宜人的週末夜晚,找回生活中簡單的美好。
在4月22日(六)下午,中心辦理以茶入食系列活動第二場次,邀請三峽統一茗茶顏伯松老闆及黃馨儀老闆娘蒞臨臺北大學,教導學員們製作甜蜜蜜的碧螺春雪Q餅。
統一茗茶位於九鬮,由顏家人自1896年創立至今,已經超過百年歷史,不但主張「顏選好茶、品質嚴選」的製茶理念,更擅長茶的創意運用,開發許多以碧螺春綠茶及蜜香紅茶為口味的茶食甜點,相當受到消費者喜愛。
活動之前,先由中心安排的學生侍茶師,招呼學員們享用統一茗茶提供的香片、碧螺春及白茶等特色茶品,一邊聆聽伯松老闆介紹品牌創業故事。馨儀闆娘接著介紹碧螺春雪Q餅的作法,如何使用工具及準備材料等。重頭戲當然就是讓學員們自己操作,從準備材料開始,到炒奶油、攪拌棉花糖、倒入小餅乾及蔓越莓,還有最難的壓模、脫模及成形。闆娘毫不藏私地傾囊相授,告訴大家讓雪Q餅更好吃的秘訣。
製作碧螺春雪Q餅有固定的標準嗎?馨儀闆娘說,雪Q餅並沒有嚴格的材料限制,不管是麗茲餅乾、飛機餅、方塊酥,甚至是家中小朋友吃不完的餅乾等,都可以拿來充分利用,碧螺春茶粉的濃度,也可以自己決定,做出專屬自己獨一無二的雪Q餅。
週六午後的臺北大學校園,陽光充足卻不炙熱,學員們製作屬於自己的甜點,一邊享受統一茗茶提供的好茶,與好友、姊妹、家人及同學一起共享甜蜜時光,輕鬆變身甜點達人。
若還沒有體驗過「以茶入食」食農推廣系列活動,目前還有場次可以報名喔!趕緊手刀報名!
日期:
2023.03.19 繽紛Green Party 2023三峽綠茶季熱鬧登場..
2023.03.19 繽紛Green Party 2023三峽綠茶季熱鬧登場
國立臺北大學長期深耕三峽,致力於鏈結產、官、學與在地社群,成為在地產業活化與創生的平臺。自2021年起,海山學研究中心與在地社群攜手為臺灣打造全新的生活品牌——「三峽綠茶季」,實踐大學社會責任,與社區一同展現共好之力,「三峽綠茶季」至今已邁入第三個年頭。
海山學研究中心結合新北市政府農業局、北大特區、新北市立北大高級中學、三鶯社區大學、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三峽區農會、三峽區公所、李梅樹紀念館、三角湧文化協進會、永續三峽環境文化工作室、三鶯樹兒童友善家長社群,以及在地茶農及商家等產、官、學及民間組織,於2023年3月18、19日舉辦為期二日的「2023三峽綠茶季」。
今年度綠茶季主題是「繽紛Green Party」,以三峽綠茶產業出發,結合野餐派對、舞臺表演、市集展售、教育推廣,在地夥伴的一一響應、一一支持,共匯集多達78個攤位。不只有11家的在地茶行,亦邀請特色店家於活動期間供應多種創意茶食、茶飲及特色商品。還有李梅樹文化、數位走讀活動、茶席體驗、藍染體驗,以及茶食、茶飲等「以茶入食」的創意體驗。主辦單位海山學研究中心亦推出「特調青柑綠奶」,於活動會場限量發送,讓參與民眾一嚐碧螺春綠茶粉碰上優質鮮乳的清香風味。此外,本中心團隊耗費近兩年時間,實地走訪在地17家茶行,深入三峽老街、橫溪、白雞及溪南等四大茶區,完成《三峽茶鄉觀光護照》,一共準備五百本於綠茶季現場發送,甫開幕即索取一空,民眾反應十分熱烈。
現場除了在地社群及本校學生社團帶來的精彩演出外,更為人注目的莫過於三峽國寶茶師黃文雄率領弟子戴文祥、周玉成、范添貴、黃耀寬、蕭勝泉、江進仕、周子耀、周玉書、翁銘志、陳宣和等人,表演手工揉捻製作手壓龍井茶,是三峽在地難得一見的傳家技藝。手壓龍井茶為今年綠茶季的期間限定商品,於製作完成之後提供現場民眾預購,讓民眾得以品嚐龍井茶的渾厚滋味。不只如此,三鶯樹兒童友善家長社群專為兒童設計的「大茶包走水路」闖關遊戲,以及碧螺春乳酪杯製作驗,讓孩童藉由遊戲和手作,透過親身體會認識三峽在地文史。在春分時節臺北大學萬坪綠地的校園中,民眾與三五親友野餐及品茗,聆聽在地的精彩故事,度過悠閒愜意的週末午後。
國立臺北大學為全國第一座以「大學城」理念進行整體規劃設計的大學,與社區關係緊密。透過產官學合作,以及文化創意的加值,發掘傳統產業的更多可能。後續將透過「海山地區在地實踐」系列課程,加深本校師生與在地傳統產業的鏈結,持續進入茶區訪問製茶職人,製作紀錄片及播客(Podcast)等,日後亦將開發多條茶鄉觀光路線,以多元方式呈現三峽茶產業的不同面貌。今日的三峽茶產業,極具文化觀光及生態旅遊的潛力,已成為三峽生活共同體永續發展的核心價值。
若對綠茶季還感到意猶未盡,還有「以茶入食」食農推廣系列活動可以報名喔!
日期:
2023.03.04 Open Data Day Taiwan 2023..
2023.03.04 Open Data Day Taiwan 2023
一年一度的 Open Data Day (開放資料日)又到了,全球各地都會在這邊舉辦與開放資料有關的當地活動,展現各地方的開放資料成果以及應用,並且推廣開放資料的各種概念。
今年我們以「環境資料」作為主軸,用開放資料的概念串連了國內外數個不同的單位,從文史、災防以及 GIS 以及資料處理等多元面向,與我們分享資料可以如何應用在我們的生活之中,更重要的是我們又能如何將我們觀察到的周遭環境資料,回饋到目前的開放資料之中。
本次活動除了有講座分享以外,還有帶大家自己實作的工作坊。總共邀集了數個國內外講者,總共 6 場講座帶你了解什麼是開放資料,並且應該如何應用;兩天的下午則是 OpenStreetMap 與 Wikidata 工作坊,聽了這麼多應用與創新的可能性,下午就由講師帶你手把手一起做。
無論你是剛入坑的新手或是沒聽過 Wikidata 與OpenStreetMap 的社群老手,只要你希望能對台灣開放資料盡一份心力或是也想了解台灣的河川資料的朋友,就歡迎你來參加 Open Data Day Taiwan 2023 與大家一起擁抱開放資料!
活動名稱:Open Data Day Taiwan 2023
時間:2023年3月3日-2023年3月4日
地點:國立臺北大學三峽校區公共事務學院119會議廳
備註:本次活動提供公務人員研習時數,如有需要者請在報名時勾選相應選項。
報名連結:
https://wikidatatw.kktix.cc/events/oddtw2023
臉書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WikidataTW/?ref=page_internal
主辦單位: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
臺灣維基數據社群 Wikidata Taiwan
開放街圖臺灣社群 OpenStreetMap Taiwan
協辦單位:
東海大學生態與環境研究中心
國立政治大學原住民族研究中心 (ALCD)
國立成功大學開放知識社
kinateveteveljan a venecik ta wiki a pinayuanan 維基媒體排灣用戶組
島島阿學
MoWiki 定期編輯聚會
贊助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維基媒體協會 Wikimedia Taiwan
日期:
2023.07.23 臺北大學商學院USR計畫團隊在2023亞太永續博覽會展..
2023.07.23 臺北大學商學院USR計畫團隊在2023亞太永續博覽會展現「負碳商業模式」響應國家淨零目標
2023亞太永續博覽會於7/21-23在台北世貿中心盛大舉行,匯聚了來自中央、地方政府、企業、大學、NGO等多個單位,共同傳達永續理念和作為,推動跨域對話,並攜手邁向淨零未來。以「Towards a Net Zero Future」為主題,呼應了國家2050淨零目標與路徑,並區分7大展區,生動展示國家永續目標與公私部門具體執行情形。
本次博覽會中,臺北大學商學院USR計畫團隊李堅明老師所研發的負碳商業模式成為了本次參展的亮點之一。近年來一直積極推動「低碳經濟生活圈」,並以「負碳商品」與「建立個人碳資產」引領民眾走向永續發展的未來。這項參展計畫不僅響應了國家淨零目標,更讓民眾深入了解透過低碳生活模式可展現公民力量,引導民眾更積極參與淨零目標的實現。
臺北大學商學院USR計畫團隊於活動現場,展示了各種負碳商品,並以寓教於樂的方式與民眾互動,將碳足跡、碳資產等概念融入活動中,只要成功建立個人碳帳戶,參觀者當場即可獲贈一項負碳商品。這個互動式活動吸引了大批民眾駐足,反應熱烈,選擇負碳商品不僅能累積點數享受優惠,更能改變業者生產製造,激勵民眾願意成為淨零目標的實踐者。三天展期內,成功建立150個個人碳帳戶,彰顯出民眾對於淨零發展的積極關注與參與。
日期:
2023.07.17 國立臺北大學商學院USR計畫團隊與恩主公醫院合作推動「..
2023.07.17 國立臺北大學商學院USR計畫團隊與恩主公醫院合作推動「優化恩主公醫院永續策略及低碳管理績效」
國立臺北大學商學院USR計畫團隊於112年7月17日拜訪恩主公醫院,雙方積極共同推動「優化恩主公醫院永續策略及低碳管理績效」而努力。
本次合作案由臺北大學商學院陳宥杉院長率領本院USR計畫團隊陳澤義所長、詹場主任、戴敏育組長、羅偉元助理教授、王偉弘助理教授及計畫研究夥伴與恩主公醫院黃信彰院長、李俊慶副院長、黃駿豐主任、游小美主任、陳盈達主任、王清尚專員等同仁一同會談。
為達成優化恩主公醫院永續策略及低碳管理績效,本院USR計畫團隊將提供恩主公醫院相關輔導諮詢服務;並將定期為該院舉辦工作坊或邀請專家演講,使恩主公醫院內部組織成員了解永續的概念,凝聚內部團隊共識,以利達成恩主公醫院計畫於2024年出具永續報告書並完成第三方驗證之目標,並優化恩主公醫院永續策略及提升低碳管理績效。
日期:
2023.05.19 低碳社區領導人座談會..
2023.05.19 低碳社區領導人座談會
日期:
2022.11.15 帶領劍橋長者進入史克里亞賓的鋼琴世界..
2022.11.15 帶領劍橋長者進入史克里亞賓的鋼琴世界
配合通識中心林子晴老師於11月15日,安排台北藝術大學范姜毅教授來校演出,社科院USR計畫為關心在地社區,以音樂豐富長者心靈,也邀請北大鄰近的劍橋社區讀書會12位長輩,一起與修課學生58位,共同欣賞范姜毅副教授演奏史克里亞賓的鋼琴世界。今年也是史克里亞賓冥誕150歲,共同體驗史克里亞賓音樂裡的神秘風情。
范姜毅教授13歲時移居德國留學,旅居16年間,在聞名世界的德國國立和諾約音樂學院取得最高藝術文憑。一開始他先介紹史克里亞賓(1872~1975)是俄國作曲家,是神祕主義者,也是無調性音樂的先驅。早期受到蕭邦啟發而狂喜,之後自稱自己是史克里亞賓的最大支持者。本次演出曲目有三大段,首先是史克里亞賓的「寫給左手演奏的前奏曲與夜曲」,因為史克里亞賓天生的手比較小,但他不服輸的個性,在一次跟朋友的琴藝競賽中,過度練習造成右手受傷,從此就刻意避開右手比較技巧的段落,因此在演奏時發現左手的技巧性更強,也成為他的代表性作品。在美國演出時,大家就說史克里亞賓擁有「蕭邦的左手」。
另外也演奏「馬厝卡即興曲」,將俄國民謠的跳動感呈現出來,在他的即興樂曲上沒有表情或力度上的指示,就是希望演奏者可以有更多創意的表現。「朝向火焰」這部詩曲一開始呈現出史克里亞賓的哲學思考,並且他的作品開始有感官連結的特性,他試圖將音樂呈現出色彩。並且營造飛蛾撲火的氣氛,用音形呈現出翅膀拍動的感受,最後衝向火焰。接下來范姜毅老師也演奏兩首蕭邦的創作「C小調夜曲,作品48之1」、「第三號敘事曲,作品47」。蕭邦在夜曲的音形中,以規律重複的旋律,如同送葬進行曲般,寧靜低沉地前進。敘事曲的特色,一開始的鋪陳都慢慢地帶領聽眾進入音樂的情境,節奏如同訴說一個故事般,有時停歇休息,在交代故事的時代背景及氛圍。
臺北大學USR友善接待之目的,在於以精采豐富的音樂講座連結社區,因為在國外文獻中(註),發現音樂可以舒緩壓力、減低焦慮,也有實驗發現音樂有助產生催產素,可以增進社會認同、人際互信、依附行為,而在壓力來臨時,這些情感聯結可以減低焦慮與恐懼;從這個角度看來,音樂就像是陪伴在旁的親友,給予無形的支持。
本次劍橋社區長輩非常熱情參與這次活動,范姜毅老師也非常得長輩緣,與長輩都熱情地互動。其中有一位陳瑞西大姐,退休後以藝文豐富她的生活,她聽完范姜教授精湛的演出,興起一個辦小型演奏會的願望。另一位趙文瑜大姐,還錄下范姜老師投入的演奏影片,要帶回去給正在學習彈琴的小孫子看,觀摩大師的風範及演奏技巧。讀書會會長陳美芳大姐也邀請北大學生到劍橋演奏廳來表演,讓大學跟社區有更好的互動。現場演奏連結https://tinyurl.com/298boj5q
(註解: Chanda, M.L. & Levitin, D.J. (2013) The neurochemistry of music.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17, 179-193.)
日期:
2022.11.22 青銀共賞南管戲的輕歌曼舞..
2022.11.22 青銀共賞南管戲的輕歌曼舞
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善盡大學社會責任,與通識中心林子晴老師合作,邀請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學系林吳素霞教授及黃瑤慧教授,率領5位系上學生蒞臨北大公院119演出,並邀請北大食物森林志工群、大學京都社團共計26位長輩,與60位北大師生共同體驗南管戲的傳統文化之美。林吳素霞已被文化部列為重要傳統表演藝術-南管戲曲保存者,本次能邀請到國寶級的演出,讓學生及社區長輩都感動不已。
林吳素霞教授一開始從南管戲的起源介紹,它是發展自福建泉州的小梨園,是我國傳統古老劇種之一,所謂小梨園是指由6-14歲的童伶所扮演。南管音樂重視咬字、撩拍、行腔轉韻、唱腔流麗典雅,身段嚴謹細膩,其基本手勢有: 佛掌、劍指、玉蘭手、觀音指、歡喜指等。林吳素霞老師邊示範,也帶著現場觀眾一起比劃,大家都覺得新鮮有趣。
在演出的身段上『舉手到目眉、分手到肚臍、指手對鼻尖、拱手到下頦』,每一動作皆呈「三節手」的弧度,眼隨手動,由出手的指尖或平視顧盼,肢體帶有「傀儡戲」的模式,雖看起來有些生硬,卻顯出唱、唸都必須與科步配合得宜,配合「三步進、三步退、三步到台前」的動作過程,將每個動作交代清楚,達到無聲不動,有歌必舞的精湛技藝,是集歌、舞、劇為一體的中華民族古典歌劇。
林吳素霞老師也介紹南管的樂器,當天帶來的有琵琶、三絃、品簫、響盞(小銅鑼)、鮫叫(叫鑼)、南鼓等。林老師也特別介紹南鼓在演奏時,要用腳壓住鼓面,呈現出高低起伏的節奏,這也讓觀眾感到非常特別。接下來也帶來一段《郭華買胭脂》的演出,這是給初學者的曲目,一生一旦就可以演出。故事情節是宋代的民間故事,郭華是河南人,因上京赴試,寄宿柳員外處,閒遊街坊巧遇胭脂鋪母女,郭華見其女王月英貌美,欲買胭脂藉機相近,兩情相悅的故事。社區長者看到學生們可以演出這麼傳統的戲劇,都感到不可思議,也很感動能有年輕人可以將這麼古老的戲劇傳承下去。
演出完畢後,食物森林志工陳素英表示,看到林吳素霞老師為傳統戲曲的努力,以及傳承給年輕人的工作真的很艱辛,特別南管是一個已經快要失傳的技藝,市場也非常小,卻還有一群人願意努力把這個歷史文物保存下來,也激動地流下眼淚,抓住林吳素霞老師的手,鼓勵她們要堅持下去。另外志工郭清榮也是新店高中退休的校長,即表示從教育的角度來看,大學來做南管的推廣真的很重要,如果學校都不做,就沒有人做了;另外他看到學南管戲的女孩子們都很有氣質,如果年輕人都來學南管戲,一定可以增加更多文化氣息。
有一位修課學生表示高中參加國樂社,曾經幫歌仔戲伴奏過,也有學長在學南管,聽完這場演出與過去的經歷產生共鳴。另外也有學生看完《郭華買胭脂》,其中各種古老的樂器演奏起來,兩位演員的步伐和動作跟著音樂停頓、踏步、抬手,整個表演非常完整優雅。真心感謝林吳素霞老師能夠帶領著著學生們,持續保存台灣古典歌劇且傳承給下一代。
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至今已推動34場友善接待,已接待了969位社區居民、弱勢團體、高齡長者等。本場次雖是今年度最後一場,未來將結合高齡與社區議題,期盼推動更精彩的演出與合作,讓大學城透過音樂講座,可以緊密聯結師生與居民。
前場演員:
郭華(生):大四蔡竣堯、王月英(旦):碩四劉冠伶
後場樂師:
南鼓:林吳素霞教授、琵琶:碩四劉憶靜、品簫:碩三何宜蓁、鑼拍:大四洪立馨、大廣絃:黃瑤慧教授
日期:
2022.10.07 低碳生活再深化 首家負碳社區商店開張..
2022.10.07 低碳生活再深化 首家負碳社區商店開張
歷經將近三年推廣實驗,臺北大學團隊與全家便利超商合作設立「負碳商店」十月正式進軍三峽北大特區。即日起不只臺北大學師生,所有社區民眾都可以就近在住家附近購買負碳商品、累積個人碳權,共同從日常消費中善盡個人社會責任。
在臺北大學學生社團、極樂鼓坊的震撼鼓聲中,首家社區負碳商店「三峽大學店」7日上午開張。校長李承嘉感謝全家便利超商長期支持並參與學校提出的計畫,協助廠商與消費者在生產到消費中間的歷程中,搭建友善的通路平臺,這次更一舉進軍社區,帶動北大特區成為全臺的低碳社區,確實是善盡企業社會責任的領頭羊。
李承嘉提到,極端氣候帶來的各項環境衝擊,已經讓所有人都深刻感受到減碳的急迫性。臺北大學目前已經在校內心湖周邊設置五座電動車充電樁,鼓勵駕駛人逐步調適新的生活模式,也期待社區民眾響應,都能盡量選擇負碳商品,督促更多廠商願意投入低碳生產。
一手推進負碳商業模式,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教授李堅明欣慰,經過這些年來的努力,愈來愈多人明白,減碳不只是企業責任,民眾自身也能促進淨零轉型的重要力量。
全家便利商店北二區第三營業Team部長曹瑜寧則很興奮宣布,過去兩年以來,臺北大學校內的北苑和心湖店累積已經中和了五百多公斤碳排放量,如今再拓展進入社區,相信將有更亮眼的成果。全家超商一直致力打造公平的產銷生態圈,促進責任生產消費,推動包括友善時光、循環杯和無包裝商品,也期待負碳專區深入社區店面後,能帶動更多民眾和廠商提高低碳消費的意識與行動。
帶著里民共同見證開幕,龍學里長周秀鳳興奮全國首家社區負碳商店就落腳龍學里,稱讚臺北大學不僅帶動社區發展,還引導社區民眾共同實踐低碳生活,承諾願意與學校站在一起,促進學校和社區都能在2040年達到淨零目標。北大特區策進會前理事長鄭坤華也說,全家便利超商在北大特區內密度很高,結合臺北大學師生進入社區推動低碳生活理念,兩大龍頭聯手,策進會也願意共同出力,提升特區住戶生活福祉。
「淨零永續已經不是要不要的選擇,而是必須要的事了!」三鶯社區大學校長黃榮護表示,近年來減碳、低碳已經成為日常用語,肯定臺北大學團隊不光只是倡議,更實際進入社區設立許多基地。而看到三鶯地區的行動,萬華社區大學校長余宗澤也專程到場觀摩,期待不久的將來也能複製到萬華地區,呼籲更多民眾共同以行動守護生活家園,因為「面對氣候變遷,我們沒有人能是局外人!」
根據團隊統計,兩年來在臺北大學校園內推動負碳生活理念至今,累積註冊會員人數已經將近1500人,預料走入社區後將會再大幅成長。除了三峽大學店以外,接下來包括三峽國寧店、觀成店、學勝店都將在十月底前陸續設置負碳專區,打造三峽北大特區成為全國負碳生活特區先驅。
日期:
2022.10.11 《郭德堡變奏曲》社區長者驚嘆神妙..
2022.10.11 《郭德堡變奏曲》社區長者驚嘆神妙
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在疫情中關懷社區長者,結合「通識月」10月11日上午的藝文活動,在林子晴老師邀請師範大學音樂系陳漢金副教授,來校分享「變幻 ÷ 統合= 出神入化- 巴赫的《郭德堡變奏曲》」的音樂講座中,安排「大學劍橋」與「大學京都」等社區的長者14位,以及清福養老院10位長者上線,與65位同學在公院119共同聆賞巴赫偉大《郭德堡變奏曲》的創作源起與對於後世的影響,也以音樂講座豐富長者心靈。
一聽到巴赫,有些人會想到音樂之父,18世紀著名的詠嘆調創作起源,而郭德堡是他的學生,創作了《郭德堡變奏曲》是在巴赫1750年過世之後,幾乎被遺忘,只有甚少的行家才瞭解他的非凡。尤其到1954-1981年之間,顧爾德(Glenn Gould)的四項錄音,才逐漸將他炒熱起來,成為無人不知的經典名作。
這首變奏曲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當時俄國駐薩克森大使凱瑟林格(H. C. von Kerserlingk, 1696-1764),委託巴赫創作一部大鍵琴音樂,而郭德堡當時服務俄國大使,在大使晚間失眠的時候演奏,期盼他聽完之後能夠安然入睡而緩解失眠症。但後來有些專家指出應該是謠傳,此曲的創作應是1741年,因為巴赫的學生郭德堡1742年才開始為凱瑟琳格工作,郭德堡當時才14-15歲,或許未能彈奏此曲。(郭德堡J. G. Goldberg, 1727-1756)
當郭德堡創作此變奏曲時,書名頁上的文字『鍵琴練習曲,具有一首詠唱調(aria),以及多段變奏,為雙層大鍵琴,為音樂愛好者而做,使他們的心靈得到憩息。而『詠唱調』(Aria)是一建構在32小節的低音旋律上,具有「薩拉邦德舞樂」徐緩、高雅韻律的音樂。此低音旋律將是全曲30段變奏的根據,所以被稱為「頑固低音」(Basso ostinato; ground bass),是源自義大利的「魯傑羅舞曲」(Ruggiero)一再反覆的低音。
陳漢金老師解說變奏曲以主題做出許多變化,使得「本尊」具有許多「分身」,使得整首樂曲「在變化中受到統一的規範」,體現了巴洛克時期的神學與哲學思想。陳金漢老師也提到當時重要的哲學家「萊布尼茨」的《單子論》,探討當時的神學觀,是相信有一個宇宙中的神秘力量。基督教從神到神的造物『聖言』成為世人創作依循的典範、法則。因此「頑固低音」的主題,前八小節與路德教派的聖詠(Choral)《我從天上降臨到塵世》的首句類似。
此變奏曲中也暗藏數學密碼,陳漢金老師表示此詠唱調源自三個國家的音樂風格,包含義大利的三重奏鳴曲、法國的薩拉邦德舞曲,有細緻高雅的法式裝飾音;以及德國的嚴謹、豐富的對位手法、和聲、轉調。而《郭德堡變奏曲》詠唱調中的密碼,3/4拍子的兩個數子,3意味完美,是三位一體的象徵;4,意味著不完美,象徵塵世人間。經由此解說後,因為邀請的社區長輩中有不少是基督徒,王玉芳大姊因為孩子在學法國號,也稍微涉獵音樂的領域,聽聞巴赫的創作理念是在鬼斧神工模仿上帝的音樂,但最偉大的還是神。邱水旺大哥在社區組薩克斯風樂團,感受到巴赫在許多天文、建築等對稱均衡的概念放在音樂中,也非常驚嘆上帝的創造。
參與的同學們表示此講座詳細解說了巴赫的郭德堡變奏曲,從一開始的歷史介紹以及一些背景,包括當時巴赫在音樂界的地位,從剛開始的不被大眾主流所接受到後來流傳世人的過程。後面分段介紹了這首郭德堡變奏曲,從剛開始的抒情調到後面的變奏部分,都是十分令人驚艷以及值得玩味,同時也比較了其他變奏曲與這首的區別,尤其是一直出現的頑固低音也是當時音樂的一大特色,成為『卡農』的前身。
另有修課同學表示這首曲子當初是要給大鍵琴使用的,所以也在課堂上欣賞曲目時對於大鍵琴的外型以及音色更加了解,其中又以與現在普遍鋼琴相反的配色設計最為印象深刻;最後,透過這首曲子讓大家對巴赫有更多的敬佩,一段簡單的旋律竟然可以變化出這麼多旋律,確實像是演講題目所說的「出神入化」。《郭德堡變奏曲》觀賞網址: https://tinyurl.com/2qwp9bcr。
社科院 USR專案助理 施冰冰 分機67222
日期:
2022.04.28 以非洲音樂友善接待土城據點長者..
2022.04.28 以非洲音樂友善接待土城據點長者
社科院USR與鳶山社會實踐協會持續合作,關心在地據點長輩在疫情中的身心健康,於4月28日(四)舉辦第27場次的友善接待活動,邀請新北市社區兩個照顧據點-『土城區新希望教會-清水站、土城站』,帶領土城站14位長輩參與通識月的藝文活動,並與萬榮講堂現場60位師生,一起體驗來自非洲的部落音樂,而因疫情無法現場參與的清水站長者,則透過直播讓據點10位長輩一同觀賞。本次友善接待結合通識中心林子晴老師的『世界音樂及多元文化』課程,邀請臺灣第一支以世界音樂演奏為主題的鼓魯擊樂團,辦理『探索部落的節奏-非洲音樂』表演,讓長輩雖因疫情無法出國,也能在台灣體驗異國風情。
日期:
2022.01.20 「北大食物森林」歡欣採割..
2022.01.20 「北大食物森林」歡欣採割
2022年1月20日,正是「北大食物森林」週年半之際,辛法春與顧力仁老師特別與食物森林的夥伴們,一起在文學院旁舉辦了香蕉收成儀式,這株香蕉樹自2021年初便待在食物森林,一路看著眾人辛勤的勞動、揮灑著青春的汗水,在眾人悉心的照料下,集眾人的關愛串成飽滿的香蕉。當日在收成的過程中,眾人歡天喜地的搶著與香蕉合影,眾人臉上喜悅的歡笑聲,也讓人誤以為北大校園內有諾大的喜事呀!
北大食物森林誕生於2020年6月16日,至今已邁入第二年了,食物森林也從原本的三畦小苗圃,開發到6畦小苗圃,也有愈來愈多夥伴加入食物森林的大家庭,食物森林不僅是食農教育、生態教育的基地,更是學習合作、分享的場域。下學期辛老師也規畫讓課程學生發想與地方小農聯結的企劃案,培養學生與社會接軌的能力和眼界,也讓學生與食物森林的長輩們合作,透過長輩豐富的社會經驗,與學生分組共學,共同推動有意義的青銀小農企劃合作。
USR計畫於2021年12月也出版了《食物森林報》第二期,記錄了夥伴們過去一年的心路歷程和參與心得,更與《大學城報》第六期一起寄送到在地的社區管委會,讓在地民眾更加了解大學與社區的互動,同時也號召更多人參與USR計畫,讓「臺北大學城」成為國內名實其符的大學城。下一串北大香蕉,等待您一起歡欣採割喲!
日期:
2021.12.30 藝術輔療與高齡社會服務成果發表..
2021.12.30 藝術輔療與高齡社會服務成果發表
社科院USR計畫致力於推動台北大學城與青銀共融的實踐,本學期結合由社工系劉素芬老師與通識中心林子晴老師合開的藝術輔療與高齡社會服務共授課程,期待同學們透過課程因應高齡化社會的到來,學習運用多元的藝術輔療方式來服務高齡者,並透過學習與實作的方式,促進學生與高齡者相互交流與共融,從中增進世代間相互學習和成長。於110年12月30日上午,在社科院203教室舉辦了期末成果發表,計邀請了19位北大社區長者參與六組同學們精心準備的輔療性藝術活動。
在藝術輔療與高齡社會服務的課程中,除了講授高齡者的知識之外,也邀請藝術治療呂冠廷老師、音樂治療廖尹君老師、以及戲劇治療柳冠竹老師擔任講座,期末並由各組同學分組設計、執行三次輔療性的藝術活動,由三位業師專門指導。課程學生包括了23名社工系與15名通識中心的同學,系所則涵蓋金融、企管、歷史系、財政系、電機系等,學生的組成十分多元,也符合跨域學習、跨科系學生的學習目標。
在長者的分享中,可以聽見大家對於活動感到驚艷,也感動於學生的細心與活動,感謝老師細心的培育學生,聽見長者對於高齡專業服務人才培育的期待以及需求。的確,面對高齡化社會的到來,社科院USR計畫一直在探索高等教育應該有的回應,近年來校內更有辛法春、林子晴與劉素芬老師等嘗試在正規學制中推動青銀共學,也對於終身學習、高齡教育、和世代關係帶來正面的成效,希望未來校園內還有更多類似的課程與方案,讓大學在面對高齡化之下善盡社會責任。
日期:
2021.12.25 強化推動低碳生活 負碳商店心湖店開張..
2021.12.25 強化推動低碳生活 負碳商店心湖店開張
持續耕耘推動低碳生活理念,繼兩年前全球首家負碳超商落腳校園後,臺北大學25日再與全家便利超商合作,宣布新開幕的心湖店負碳專區正式揭幕。臺北大學與全家超商都期待,透過持續拓點推廣,不但帶動消費者明智消費、響應低碳環保生活行為,更能促進廠商改善製程管理,全面打造兼顧環境發展與生活品質的低碳永續商業。
氣候因應、淨零碳排成為全球最受重視的議題,然而除了政府與大企業政策作為外,個人生活行為模式,更是由下而上全面改變現況的關鍵。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李堅明教授團隊結合學術研究與全家超商合作,推動負碳商店實驗,鼓吹消費者從日常生活消費行為開始實踐低碳生活,兩年來累積超過千位會員開設個人碳帳戶,整體計畫獲得「2021台灣永續行動獎」,更引起各界重視關注。
經濟部商業司長蘇文玲提到,許多產品製造過程都會產生碳排,但消費是促進減少碳排的關鍵。她肯定整項計畫從校園出發,不但培養學生從在校期間就養成習慣,知道「你的每個消費,都會對地球帶來影響」,也能教育到校消費的社區居民為了後代子孫努力。她坦言現階段商店專區的商品項目還很有限,但商業司將會積極輔導廠商,目標未來能有更多選擇,進而讓低碳消費更普及。
「地球升溫問題嚴重,但人們不可能回歸石器時代生活!」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董事長許添財呼應,人類發展、能源使用排放許多碳,商研院的責任就是協助減輕資源成本、發展商業模式,其中像是臺北大學推動的負碳消費就是很好的解方。新北市環保局副局長朱益君也提到,以往思索減少碳排往往從環境管理面著手,然而從產品生命週期來看,還需要借助消費端改變產品結構,「這是走在時代潮流前面的因應之道!」
大力協助企業辦公室、服務場所2030與2050年達成淨零排放的理想,前環保署長、現任台灣淨零排放協會秘書長沈世宏坦言,以目前情勢看來,各國都面臨很大的挑戰。然而他向消費者喊話,認為消費者才是引領企業落實減碳行動的驅動力,盼望將來不只臺北大學內的兩家負碳超商,全國各超商都是負碳商店,號召全民一起參與碳中和與淨零排放行動。
對此,全家便利超商協理王瑞峯回應,兩年前全家加入這項實驗,儘管商品品項有限,但看見臺北大學師生和社區民眾熱烈支持,累積豐厚的成果,如今再開設第二家分店,同時增加更多負碳商品,希望能有更亮眼的成績,進而能推動到其他地方。他也向所有消費者推薦,除了負碳商品,全家還持續辦理友善食光減少剩食等永續專案,都歡迎大家支持。
「這不光是全校的重點,也是全球的重點!」校長李承嘉表示,臺北大學近年將「永續」列為學校發展重點,積極盤點校內碳排放等現況,目標暫定2040年達到碳中和。期盼從負碳商店開始,不只提供師生在校園內更有意義的消費選擇,更能擴散社區街坊鄰居共同參與,「一起參與這項全民運動!」
宣導氣候緊急情勢與低碳生活的意義,負碳商店開幕典禮同時,研究團隊也結合USR計畫舉辦社區推廣講座,由李堅明教授透過淺顯易懂的圖文和有獎問答互動活動,向社區居民介紹當前地球環境危機與個人社會責任概念,並由不動系顧嘉安老師團隊助理張家瑄說明防災社區要素和避難要訣,與社區共同建立低碳永續生活家園。
帶領社區成員共同參與負碳商店開幕並獻舞獻戲同歡,北大特區聯合策進會理事長黃庭嘉感謝臺北大學團隊長期走入社區,帶動地方共生共榮。她說,居民們過去對低碳生活理念較為陌生,但經過逐次推廣,理解原來明智消費也能善盡個人責任,承諾策進會成員不但個人響應,還要成為志工,與學校共同推廣永續行動。
日期:
2021.12.19 北大管樂節—聲歷其境..
2021.12.19 北大管樂節—聲歷其境
2021北大管樂節———聲歷其境
【你分享,我抽獎】
時間:12/19(日)14:45入場 15:00開始
地點:台北大學三峽校區社科院前廣場(雨備:公院119)
當天到場前50名可獲得免費阿默餐盒,前200名可獲得阿默蛋糕折價券
抽獎方式:
1. 按讚此篇貼文及管樂團粉專
2. 分享
3. 在留言區留言並標註兩個人
例:「@花花 @小美 管樂節揪伴,聖誕不孤單」
‼️一人一次抽獎資格,重複留言無效
‼️12/15 23:59截止
‼️獲獎者限管樂節當天至服務台領取獎品
獎品:
阿默蛋糕贊助 阿默餅乾 共3盒(市價$300/盒)
糖匠秝果贊助 50元折價券 共16張
三木藝術贊助 紅包袋 共5份(可選擇音符款、鋼琴款)
主辦單位:社科院USR計畫、北大管樂團
協辦單位:學生事務處 課外活動指導組
贊助單位:
阿默蛋糕 https://www.facebook.com/amobeta151/
糖匠秝果 https://www.facebook.com/LICO1313/
三木藝術 https://www.facebook.com/somemusicdesign/
聯絡人:施文芳助理
聯絡電話:02-8674-1111#67227
日期:
2021.12.18 北大濃情 聖誕直播..
2021.12.18 北大濃情 聖誕直播
疫波波的衝擊 擋不了我們的熱情!!!
大家好 我們是台北大學金融系的師生 在農業合作課程與小農合作~
除了幫助台灣在地小農宣傳產品
更希望帶給疫情時代下的各位無汙染、高品質的農產品
這次的活動採直播方式進行
只要動動你的手指就能把好物變到你眼前!
直播日期:12/18(六)
直播時間與連結:
Part 1 下午15:00-16:00---
15:00-15:30 韋許農場 : https://reurl.cc/NZvLr9
15:00-15:40 高家繡球花 : https://reurl.cc/DZzLZj
15:00-16:00
小棲蘭森林農場 : https://reurl.cc/NZvLZ9
筍友部落 : https://reurl.cc/95eL5d
戴記茶坊 : https://reurl.cc/ZjKqrW
仁和鮑魚 : https://reurl.cc/bnQako
畦遊季有機農場 : https://reurl.cc/95eLOd
蜂樺蜂蜜 : https://reurl.cc/YjgRv0
寧靜海香草園 : https://reurl.cc/Q6rO1q
豪米好菜 : https://reurl.cc/V5AQDy
靖食栽植物工廠 : https://reurl.cc/NZvLRp
Part 2 下午16:00-18:00---
16:00-17:00
昌輝養蜂場 : https://reurl.cc/vgY4Wo
桃樂絲森林 : https://reurl.cc/gzVpMX
三寶爸養蜂場 : https://reurl.cc/43Kvp2
17:00-17:30 錦川食堂 : https://reurl.cc/Rb5EOr
17:00-18:00 秦佳園有機農場 : https://reurl.cc/82EL5X
支持在地小農!
不怕你不買 只怕你不看!
聯絡人:王凱瑩助理
聯絡電話:66496
日期:
2021.10.29 第三屆低碳校園工讀生招募..
2021.10.29 第三屆低碳校園工讀生招募
-
招募名額:10名
-
參加資格:國立臺北大學在學學生
-
待遇:每小時200元
-
時間:110年10月29日(五)上午10點正至11點
-
地點:公院531教室
聯絡人:洪悅容助理
聯絡電話:67344
日期:
2021.10.14 永續校園與韌性都市林-探討生物多樣性..
2021.10.14 永續校園與韌性都市林-探討生物多樣性
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環境生態服務社於日前舉辦「永續校園與韌性都市林」生態關懷講座,邀請林業試驗所研究人員及相關專家,為大家說明環境生態維護的重要觀念。除課堂解說之外,並實際到校園內觀察環境生態,共同體驗、了解生態維護和保育的重要。
這場講座除學生之外,也包含本校總務處職員,以及關心環境生態的校外人士。首先由林試所森林保護組研究員葛兆年,就都市林生態功能來作說明。葛兆年指出,都市林(Urban Forest)是國際城市發展的重要指標,都市林是指在都市範圍內與市民生活有關的所有植物與樹木的區域,包含市郊森林、市區公園、綠地和行道樹。都市林具有多重效益,包括減少二氧化碳、增加雨水截流、淨化空氣品質、調節都市溫度,並增加生物多樣性。都市林的管理需要結合當地氣候、環境、都市發展與規劃、人口數量及民眾知能等條件,才能發展出適合當地都市林經營管理的準則。
談到韌性都市與綠資源,葛兆年認為韌性都市的目標,在於將城市放回生態服務的架構內,並且將過去零星配置的行道樹、休閒公園及建築綠化等,用生態角度重新規劃與設計,以植物的角度思考都市的樣貌,這樣可以使都市綠資源能與地景、災防與健康進行整合。這是一個涉及到多學科的議題,包括農業、生態、建築、都市設計、水保與環境教育等層面,塑造永續韌性的未來都會風貌。
此外,關於都市林的植栽特性與養護,林試所育林組副研究員馬復京特別說明,面對高溫、缺水和空汙環境,都市林有助改善熱島效應,臺灣都會區應該增加整體綠覆率。「適地、適種、適人」馬復京用一句精簡的話,來概括都市林建造的基本原則,一般所謂的適地適種常常被簡化為「選擇正確樹種」,但更應該被理解為「視植栽地的環境條件,來選擇可適應當地條件的樹種」才對。
馬復京強調,都市林的建造,主要是為了符合人的需求,不要對都市林植栽有不切實際的期待。一般人喜愛樹木,希望它們快速生長,可以遮陽、防颱、觀賞、誘鳥誘蝶,希望養護成本低,又可以在空間狹小的地方種出高大強健的植栽。但是樹木、植栽就是生命,各有其生長需求,也各有其開花結果的種種特性,千萬不可有「要叫馬兒跑,又叫馬兒不吃草」的觀念。
由於都市林也自成生態體系,林試所森林保護組技佐陳一銘,特別說明都市複層林的生態考量,鳥類、哺乳類、爬蟲類、兩棲類、昆蟲都是生態體系的物種,但目前臺灣植被景觀單一化,有過度使用和管理不易的缺點,例如揚塵、炎熱等,影響生態體系。陳一銘提出各種改善作法,包括對現有樹群進行林下改良,例如種植耐陰性樹種。先形成都市林結構,增加生態服務與抗逆境的能力。接下來,營造、配置灌叢,讓景觀可以多樣化,也同時提供動物棲地。
「落葉也是很好的自然資源,但堆積落葉會讓民眾誤解怠於清理環境。」陳一銘表示,用圍籬圈出落葉層,圍籬範圍內,可以讓林下草本生長,改良劣化的土壤。此外,導入長草經營概念,可以讓提供地棲動物生息,也能抑制小黑蚊。
講座最後,由新中和社區大學講師陳超仁說明原生植物保育及生態校園營造。陳超仁首先為大家說明原生生物的重要性,他引用英國科學家洛夫拉克觀點,指出地球的存在和穩定,主要是靠所有生物共同發揮生態機制,維持地球「恆定性」的責任。此外,陳超仁也談到生物多樣性公約,公約的目標,在於保育全球生物多樣性、永續利用生物資源,以及使用生物基因資源所產生利益的公平分享。
此外,陳超仁表示,生態校園的願景,在於營造一個對生物友善的校園空間、提供一個人與生物熟悉的環境,以及創造一個人與生物共容的空間。「校園就是生態園」,因此尊重自然、強調環境主體性,並且去營造生物多樣性的環境,形塑一個生態校園的樣貌。
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王之佑於會後總結指出,因為有生物多樣性,才能維持都市林韌性,維持韌性,才能面對各種外來衝擊。藉由調整物種組成,來維持生態服務。我們可以預先針對日後氣候演變,參考專家意見,事先規劃所需的生態環境,為未來的環境變遷,未雨綢繆,作好超前部署。
日期:
2020.06.13 北大幸福畢典市集..
2020.06.13 北大幸福畢典市集
在後疫情時代慶畢典~
在青青草地上野餐、漫步小小市集挖掘小萌物、和親朋好友一起吃美食喝冷飲~
支持在地小農,採用三鶯地區小農們的產品
我們有新鮮的雞蛋製成的美味、有機蔬菜烹調出的美食、鮮美營養份極高的鱘龍魚排
還有炎炎夏日不能缺少的清涼的蜂蜜水及濃濃茶香飲~
除了三峽區農會農特產品販售區,還有讓身心淨化療育的多肉植栽~
不僅是放在家裡或是辦公室的裝飾,只要你的用心,她就會一直美給你看
都是畢業典禮別具意義的禮物
6️月1️3️日相揪來臺北大學
記得攜帶【口罩】一起來逛北大幸福畢典市集
活動時間:2020年6月13日(六)上午10點至下午3點
活動地點:國立臺北大學法商大道
主辦單位:商學院合作經濟暨非營利事業研究中心
協辦單位:大學社會責任辦公室、海山學研究中心
聯絡人:藍麗琪
聯絡電話:分機66496
日期:
2023.01.09-13 贈物網活動-你的廢物 我的好物..
2023.01.09-13 贈物網活動-你的廢物 我的好物
臺北大學與GC贈物網合作,推出臺北大學GC共享圈APP,建立專屬臺北大學師生及教職員的校園免費物資共享社群平臺。
永續城邦社與USR辦公室和學生事務處住宿輔導組合作,於1月9日至13日中午,在學生宿舍皓月樓舉行「贈物網-你的廢物 我的好物」活動,將物資循環產生環保減碳效益、打造校內共享環境、落實校園永續,
歡迎同學們到現場實際了解,交換好物,並多多使用「GC共享圈」App,養成愛惜可用物資的好習慣~~
日期:
2022.12.12 說話藝術的快狠準暨永續交流..
2022.12.12 說話藝術的快狠準暨永續交流
什麼提案,什麼舞台
從來沒站上過啊我該怎麼辦
別怕!
這禮拜的社課就是為此而開
為什麼有人說話就是可以特別動聽?
為什麼有人不管說什麼都可以很好笑?
為什麼有人說話起來就是特別有邏輯?
社課邀請到XCHOOL與TJA表達暨思維學校的共同創辦人,子朋!
來帶大家做公眾演講力增能課程
讓你在短短兩個小時內
掌握說話藝術的快、狠、準
一場好的提案不只看內容
也看你的舞台魅力
如何一開口就收服全場觀眾
日期:
2022.11.25 北聯大總務工作經驗交流會..
2022.11.25 北聯大總務工作經驗交流會
日期:
2022.10.22 北聯大111年寒暑假服務隊聯合成果分享會..
2022.10.22 北聯大111年寒暑假服務隊聯合成果分享會
秉持著全人教育理念,鼓勵學生服務社會回饋人群,用行動感恩社會投注大學教育豐富之資源,透過服務社會擔負應盡之社會責任,北聯大系統四校學生社團為實踐社會參與及服務之理念,每年寒暑假期間皆積極投入國內外偏鄉地區服務,每年四校服務隊皆會齊聚一起,透過聯合分享會的形式相互觀摩學習。
睽違三年之久,今年度由本校課外活動指導組主辦『北聯大系統寒暑假服務隊聯合分享會』,本次活動於10月22日下午一點在本校行政大樓USR HUB舉辦,除學務長胡中宜蒞臨幫同學加油打氣外,另有臺北科技大學課外活動指導組劉礎豪組長、集美好攝團何奕宏指導老師、臺北醫學大學宋亞杰老師皆撥冗出席。活動共有45位師生與會,並由本校基層文化服務社、臺灣海洋大學英文查經暨敬拜讚美社、臺北醫學大學山地社會醫療服務團、臺北科技大學橘社嚕啦啦、臺北科技大學集美好攝團等5個學生社團分享,由各社團分享辦理營隊過程中獲得的心得、成長與困境。
綜合各隊提出的困境,常見共通之處為因為疫情影響找不到服務學校,邊境行動協會李瑞珠老師提供各隊回饋並進行分組討論。在活動中瑞珠老師提出服務隊可進一步思考的問題,如小朋友是唯一的選擇嗎?現在偏鄉或山上原住民國小已經不見得資源不足了,是否需調整服務策略嘗試與微型社福機構合作?比如攝影社團或許可以跟服務弱勢青少年組織合作,讓少年有機會接觸不一樣的喜好與培養專長?;並請同學進一步思考是否能結合當地夥伴資源、服務後是否有可能延續服務成效,期待能透過服務後的反思討論突破服務隊的舒適圈並擴大服務視野。
除了服務隊分享與反思回饋外,本次活動也安排專題演講「如何將SDGs融入社團活動與營隊設計」,透過中華康輔教育推廣協會蘇暐仁老師深入淺出的說明及活動,讓同學認識SDGs及討論如何應用在活動設計中,在場同學皆積極參與。
透過各服務隊精心整理及製作的投影片,分享辦理營隊過程中所遭遇的困難、解決辦法及出隊所獲得的感動點滴,並透過分組討論進一步思考服務目的及方案設計,與會同學均收穫滿滿,度過一個充實的下午。
課外活動指導組吳瑋渝#66213
日期:
2022.10.20 亞東醫院復健科林慶宗醫師 分享【養肌囤骨-如何預防骨質..
2022.09.27 台北大學GC共享圈說明會 學生宿舍反應熱烈..
2022.09.27 台北大學GC共享圈說明會 學生宿舍反應熱烈
臺北大學與GC贈物網合作,推出臺北大學GC共享圈APP,建立專屬臺北大學師生及教職員的校園免費物資共享社群平臺。
USR辦公室與學生事務處住宿輔導組,於9月27日中午在學生宿舍皓月樓舉行「台北大學GC共享圈說明會」,將物資循環產生環保減碳效益、打造校內共享環境、落實校園永續、營造良善人際互動等概念向學生說明,全場反應相當熱烈!現場並展示可供免費拿取的物品,同學們使用【GC共享圈APP】的免費贈物管道,多數原本閒置的物資當場即被有需求的同學們拿取,創造極大物資循環的環保效益!
住宿輔導組麗芳組長分享,每個學期末學生搬離宿舍之際,皆會留下龐大的物品,其中大多數仍可繼續使用、同學卻無力搬走,將這些可用的物資當作垃圾丟棄,非常可惜。麗芳組長呼籲同學們,善用【GC共享圈APP】,將好物繼續流傳下去,分享給有需要的人,讓你我更開心、地球更輕鬆!
日期:
2022.09.20 推廣GC贈物網 免費拿好禮 一起讓地球更美好..
2022.09.20 推廣GC贈物網 免費拿好禮 一起讓地球更美好
台北大學與GC贈物網合作,推動【GC共享圈】!
將於9/27(二) 中午12:20
在宿舍皓月樓一樓舉辦說明會
現在報名者,將獲贈全家禮物卡 $100 元
推廣好物交流、循環共享觀念!每天來點SDG,讓地球更好~~
日期:
2022.08.12 商院團隊獲TSAA獎勵..
2022.08.12 商院團隊獲TSAA獎勵
2022 TSAA台灣永續行動獎12日頒獎,商學院企業永續團隊長期以學術研究為本,首創SEED評鑑架構,協助建構多檔永續指數,同時推動人才培育與國際連結,獲得評審肯定,頒發SDG8(就業與經濟成長)銅獎榮譽。
「TSAA台灣永續行動獎」由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主辦,今年共有136個單位、247件方案參賽,最終選拔出200件績優方案。
埋首企業永續研究15年,近年終於看見企業永續議題受到各界高度重視,商學院長陳宥杉感謝TSAA的肯定,提到商學院長期致力於企業永續的教學、研發與推廣,初衷就是希望種下一顆善的種子,讓企業永續的影響力可以擴散至校園以外,正向影響我國資本市場與企業,承諾團隊未來會持續努力,帶領臺灣企業永續轉型,並與國際趨勢接軌。
隨著全球氣候變遷加速,企業永續相關議題近年持續受到關注,其中金融投資扮演重要的引領角色。整合校內外跨域專家學者智慧,統整國內外企業永續趨勢與研究成果,商學院團隊研發「SEED」架構,建構「台灣永續評鑑」,透過公正客觀的評鑑流程,評比國內上市櫃公司永續表現,再依據不同指標研擬編製多項指數。
全球變遷與永續科學研究中心、兼商學院企業永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池祥麟解釋,台灣永續評鑑SEED架構包括:社會(Social; S)、經濟(Economic; E)、環境(Environmental; E)和揭露(Disclosure; D)四大構面,涵蓋ESG(環境、社會、治理)各層面重要指標。除了評鑑面向完整,整體永續評鑑對象包括所有出具永續報告書的上市櫃公司,高涵蓋率與學術機構之公正客觀都是評鑑獲各界信任的主因。
日期:
2022.08.12 2022亞太永續行動博覽會 臺北大學參展秀實績..
2022.08.12 2022亞太永續行動博覽會 臺北大學參展秀實績
亞太永續行動博覽會由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主辦,邀請各政府機關、企業、金融、大學、社會企業和非政府組織共同陳列永續作為。其中大學區共有22校參展,分別展示各校永續教育特色方案,讓社會看見大學致力推展永續的努力軌跡。
永續發展委員會說明,以今年永續月主題「鳶飛同行 永續共好」出發,臺北大學攤位設計延續永續月主視覺,展示內容則主打去年和今年參與「TSAA台灣永續行動獎」獲獎的四項方案。
這四項方案包括:「環抱海山 深耕三峽 文化資產活化創新生」,由海山學研究中心和人文學院攜手,以三峽老街區為主要實踐場域,擴及海山區域,結合教學研究,串聯田野調查與數位典藏,與地區高中攜手規劃「認識海山」校本課程,亦與產業共探文化傳承與現代商業經營新貌。
社會科學學院USR計畫主導「青銀共學 世代共融大學城」,則透過課程與學生自學活動,連結在地長者服務團體,實際邀請長者進入課堂,和青年學子共同學習,以促進世代共融,進而延伸成立跨學院「高齡社區照顧微學程」。
另外,由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李堅明教授團隊推動「產學攜手打造附碳商業模式 實踐低碳生活」,從文獻研究出發,建構負碳商品與個人碳交易資訊系統,與全家便利商店產學合作,推出「My Carbon Asset在全家」實驗計畫,結合會員積點,引導消費者從隨手消費中累積碳資產。此次也將在博覽會攤位復刻商店,帶領參觀者實際體驗聰明消費流程。
至於「學術為本 播企業ESG善種」則是商學院企業永續研究團隊累積15年的研究成果,首度進軍博覽會場,期待促進更多社會大眾認識「SEED」評鑑架構和永續指數,期盼種下更多「善」的種子,引領資本市場發揮ESG正面影響力,也號召更多投資人行動響應。
日期:
2022.08.04、11 好物交換同好會..
2022.08.04、11 好物交換同好會
臺北大學與GC贈物網合作,推出臺北大學GC共享圈APP,建立專屬臺北大學師生及教職員的校園免費物資共享社群平臺。
USR辦公室於8月4日、11日中午在USR Hub共享空間舉行「台北大學GC共享圈說明會」,將物資循環產生環保減碳效益、打造校內共享環境、落實校園永續、營造良善人際互動等概念向與會者說明,全場反應相當熱烈!現場並展示可供免費拿取的物品,大家使用【GC共享圈APP】的免費贈物管道,多數原本閒置的物資當場即被有需求的教職員拿取,創造極大物資循環的環保效益!
日期:
2022.07.21 北聯大系統舉辦教學實踐研究及USR交流會..
2022.07.21 北聯大系統舉辦教學實踐研究及USR交流會
臺北聯合大學系統21日於臺灣海洋大學舉辦成果交流會,會上臺北大學、臺北科技大學、臺灣海洋大學及臺北醫學大學四校近百位教育人員齊聚,共同探討「教學實踐研究計畫」與「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USR)」兩項重要的國家計畫成果。
「大學社會責任計畫成果交流會」由臺北聯合大學系統執行者分享相關經驗,期盼從多方面角度認識各大學在社會中影響貢獻,打造合作共創的永續模式。臺北大學USR辦公室執行長陳澤義於會上報告本校2020年至2021年各計劃的執行狀況,包括社會科學院的「臺北大學城社會實踐萌芽計畫:邁向共學、共融與公共化」及「社區藝術營造與實踐計畫」、校級「海山學研究中心」和文學院的「環抱海山 ‧ 深耕三峽 北大文化城的創生與活化」及「三鶯城市文化的調研與新詮」、商學院「三鶯地區食農教育與產業轉型網路平臺」、公共事務學院「低碳排放與氣候韌性社區營造與實踐計畫」。展現臺北大學於社會責任實踐上的具體成果。
主辦此次活動的海大說明,此次成果交流會除顯現「重理念,也重實踐」的教學風貌外,也持續為大學參與做為區域社會發展動能的模式,樹立多元且富含新創思維的良好典範。而透過深化大專校院社會責任實踐及創新教學的方式,不僅讓大學的專業能量可以轉移到地方,進而解決在地的各項重要問題,而專案執行的過程也成為學生實地學習、實踐所學理念的最佳場域。
日期:
2022.06.29 全國大學首創 北大推出免費物資共享平臺..
2022.06.29 全國大學首創 北大推出免費物資共享平臺
臺北大學與GC贈物網合作,推出臺北大學共享圈APP,建立專屬臺北大學師生及教職員的校園免費物資共享社群平臺。於29日說明會上,邀集校內師長及職員,說明循環共享圈的概念和加入方式。主責推廣的大學社會責任(USR)辦公室特別說明,藉由物資循環產生環保減碳效益,可打造校內共享環境。而此次合作更可落實校園永續,營造良善人際互動,是全臺大專校院創舉。
GC贈物網始於2009年,經過數年發展,目前已是全臺最大線上物資交流網站,並獲得2019年WITSA世界永續發展傑出獎。除了是臺北市政府社會局指定的公益捐物平臺,同時也是環保署官方推薦的物資循環再利用平臺。「這一切要從一個貓籠開始講起。」共同創辦人林慧洵說明,當初因為收養棄貓,需要一個貓籠,後來獲得網友無償贈送價值7200元的貓籠,讓她和伙伴們從此催生成立一個贈物平臺的構想,共同建立免費物資分享網站,將手邊閒置用品,提供到平臺上作為「禮物」,讓下一個有需要的人使用。
今年4月,USR辦公室與GC贈物網簽約,共同推動循環共享圈,建置專屬校內教職員工生使用的臺北大學共享圈APP,由贈物網負責營運,USR辦公室負責校園推廣,透過資源分享的方式,減少物資浪費。臺北大學也成為全臺第一所和贈物平臺合作,以大規模循環共享方式促進環保減碳的大學。
「全世界都在響應2050淨零碳排,從循環經濟、資源回收再利用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主任秘書黃啟瑞特別讚許贈物網的年輕創辦者們,透過APP的使用,把手邊不需要的東西,讓有緣人可以繼續利用。經過這樣一個良性循環,對於環境的影響很大。「就從臺北大學出發!」他期望每個人都能多利用共享圈APP,相互交換物資。而他也當場捐出一份相本,提供給需要的人。
作為校內贈物媒介的臺北大學共享圈APP,可將個人不再使用的物品資料傳輸於平臺上,同時可以無償取得需要的物品。APP內也可以設定關鍵字,快速找出個人需要的品項。此外,也能從中得知公益團體的需求,捐出相應物資。為能有效展現贈物成果,APP提供北大共享圈的減碳數據、成功分享次數和數量、公益捐贈次數和數量等永續行動效益。
USR辦公室認為,臺北大學共享圈的推動,符合五項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包括SDG10減少不平等、SDG11永續城市和社區、SDG12負責任消費和生產、SDG13氣候行動、SDG17促進目標實現的夥伴關係等。並呼籲「用分享代替囤積和丟棄」、「以延用取代購買」,共同為校園永續發展盡一份心力。
日期:
2022.05.19 化社會責任為業績 王仁宗領企業轉型創商機..
2022.05.19 化社會責任為業績 王仁宗領企業轉型創商機
引領學弟妹從思考創業階段就重視ESG,由通識中心、校友中心和創新創業中心合作開設「創新創業大講堂」課程,19日邀請企管系碩士班校友、新光紡織協理王仁宗分享帶領自身企業投身ESG的經驗和歷程,強調實踐環境永續固然要付出成本,但在落實社會責任同時,也能帶來商機。
校友總會理事長林錫埼也以自身經營企業經驗提醒在校生,因應全世界對ESG的要求愈趨嚴格,所有產業都面臨挑戰,然而挑戰也能帶來機會,鼓勵同學們現在開始就要多關注相關議題,進而掌握未來市場。
任職新光集團卅年,王仁宗一路看著公司見證時代轉變。他提到,傳統紡織業不僅染整等製程消耗許多能源,汙染排放問題也屢受詬病,加上製造出來的成品,最後大多成為廢棄物,於是團隊十年前就開始醞釀,研發回收舊衣再製原料,期待創造衣服能夠無限循環。
不光只是回收布料再製,王仁宗分析,一件衣服上還包括鈕扣、拉鍊、車縫線、裡襯等輔料,因為分屬不同材質,回收時如何分門別類再製,實務上不容易處理。為了達成百分之百零廢棄、零汙染的理想,研發團隊花了很多力氣,至今較細的拉鍊和拉頭都還面臨技術瓶頸,然而「沒有辦法100分,至少也還是持續堅持至少要80分、90分一路前進。」
歷經多年努力,如今公司所打造的環保無限循環服飾,無論在To B(團體市場)、To C(個人零售市場)都逐漸打出名號,其中特別是公司制服等團服客戶方面,受到各行各業日漸重視ESG的帶動,今年還沒過半,年營業額已經增加40%,提前達成年度設定目標;而個人零售市場方面,雖然剛起步不久,但配合其他行銷手法,也慢慢拓展出一定知名度。
「我打從心裡覺得很有意義」,回顧一路帶領部門轉型的歷程,王仁宗說,一件衣服從原料生產到銷售,不光只有技術更新,中間牽涉許多跨部門溝通,甚至還有集團內跨公司整合問題,確實面臨重重難關,然而他認為,這些努力不只能為環保盡一份心力,更可能創造商機。還好集團董事長非常支持,願意親自和上、下游溝通,更實際投入資金和人力,終於逐漸看到成果。
只是再好的商品和理念,最終還是要面臨市場考驗。以團體制服來說,王仁宗提到,儘管企業主本身大多認同循環再生理念,但業務部門第一線面對採購窗口,光是價格問題就是門檻。對此,他教育同事們傳遞「天下沒有白吃午餐」的觀念,但也同時協助客戶塑造重視企業責任的形象。至於個人零售市場,則優化回收程序再強化品牌理念,和快時尚拉出區隔。
對於有心創業的學生,除了自身大企業的經驗,王仁宗也引企管系創業團隊「二拾衫」例證,期許同學們只要有心,都能找到成功機會。在他看來,他們看見大量閒置衣物,因而宣導循環經濟理念,並設計衣物處理流程,加上名人推薦代言等行銷方式,創造品牌的影響效益,「能有這樣的創意和執行力,我覺得很難得。」
「全世界各行各業一直都在往這個方向(環保)努力,我們公司也在轉型中。誰能最快跨入,排解其中執行上的問題,就能掌握最大的話語權和商機。」
呼應王仁宗的觀察,林錫埼認為,基於站在友善地球永續發展的立場上,各企業一定要落實節能減碳,而且不光是企業界,全世界全人類也都責無旁貸,呼籲同學們從自身生活做起,進而影響周遭家人,共同愛護地球,讓地球能夠永續發展。
日期:
2022.05.07 因應ESG 商院:企業須栽培人才永續學習..
2022.05.07 因應ESG 商院:企業須栽培人才永續學習
永續、ESG成為當今全球企業最火紅的焦點,回應各企業的需求,商學院與《遠見》4-5月間合辦「ESG企業領袖講堂」。7日結業典禮上,商學院教師群一致呼籲各企業,永續經營的關鍵就是「人才」,積極延攬優秀人才之外,更要栽培員工持續精進、給予更多支持,自然能看見成效。
而在人才之外,面對日益新增的各種ESG(環境、社會與治理)議題和規範標準,主任秘書、金融系教授黃啟瑞則提醒各企業,「『碳盤查』一定是第一步,還沒做的一定要加快腳步!」
受到歐盟CBAM(碳邊境調整機制)即將上路、以及後續我國碳費等相關規範影響,「碳排放」成為許多外銷產業近來共同的焦慮。全球變遷與永續科學研究中心、以及商學院企業永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池祥麟鼓勵大型企業要擔負輔導供應商的責任,而中小企業也可以參考同業和領先公司,透過觀摩找出合適自己公司的應變之道。
商學院長陳宥杉建議,大型公司相關數據蒐集最好建立數位化管理,將各種數據放上雲端,配合人工智慧(AI)、大數據分析,進而追求最適化,將能源消耗減到最小。而對於資源較少的中小企業,黃啟瑞則提議,最簡單可以從工業局提供、免費的碳盤查計算機,從核心本業出發計算,再逐步優化調整。
不單是碳盤查等環境面向挑戰,因應國內外各種永續或ESG評比單位、以及政府和投資人不斷推陳出新的各種要求,各行各業普遍面臨「永續人才缺」。對此,企管系教授古永嘉表示,從學校教育端,商學院除了持續深耕ESG研究,各課程中也會不斷教育學生ESG知能,但他同時提點各企業主,具備好的經營理念、維繫良好企業形象,自然能吸引好的人才加入,加上具競爭力的待遇福利、管理制度,更是留才的重點,「不要太小氣!」
由上而下宣示公司重視永續的決心,愈來愈多企業由董事長或總經理直接帶頭衝刺,並設置「永續長」職位,但許多永續長不具相關背景,面對各項新制也覺得忐忑不安。陳宥杉鼓勵各永續長們,「有心就可以!」隨著永續議題愈來愈熱門,相關課程資源也愈來愈多,無論投入永續領域的年資多久,都必須與時俱進、持續學習。
黃啟瑞則向各公司經營高層喊話,期待除了設立「永續長」,更能設立專責組織,作為永續長們的後盾,同時不要奢望一步到位。特別是身兼其他工作的兼職永續長,更要提供更多時間和空間,讓永續長和組織能從各方面廣泛學習,假以時日自然就能帶領企業在永續發展上發光發熱。
而在企業本身努力之外,黃啟瑞還呼籲政府,除了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工業局各項工具和課程之外,還可以推出更多具體的輔導措施,協助企業踏上永續之路。陳宥杉更憂心,目前上市上櫃大企業都已經逐步跟上腳步,但中小企業確實還比較弱,仰賴更多資源支援,但也會是很大的商機。
累積長期投入企業永續研究的能量,商學院近年積極以學術服務社會,包括與臺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共同培訓「永續管理師」、定期發表臺灣永續投資調查報告,並發行永續相關指數。此次應《遠見》邀請合辦「ESG企業領袖講堂」,共吸引近70位各行各業永續管理階層與基層執行人員受訓。
歷經連續兩個周末、融合學術和實務的密集課程,中鼎集團永續長何麗嫺肯定,四天的課程完整又豐富,國票金控獨董陳淑娟也讚許,課程內容精彩且實用,除了獲益良多,更帶來許多啟發。國防部組長張志煒則體認,要「以共好為出發點,前瞻未來面臨的困境,放遠未來發展趨勢、精準並落實計畫執行ESG。」
日期:
2022.04.29 從觀念到實踐 商院ESG講堂與企業同行..
2022.04.29 從觀念到實踐 商院ESG講堂與企業同行
從企業社會責任(CSR)到ESG(環境、社會與治理),企業永續觀念與實踐,已經成為當今全世界最不可擋的趨勢。回應各企業ESG治理實踐的需求,商學院與遠見雜誌共同合辦「ESG企業領袖講堂」,29日起在臺北校區開課,共同探索ESG最新發展方向,協助各企業掌握方向前行。
活動聚集當今國內產官學界最著名的ESG領域20位講師,分別從國際淨零趨勢、國內公司治理、綠色金融發展等大環境面,進入各企業內部實質推動永續各項作為的策略與方法,引領各企業領袖更熟悉ESG理論與實際,吸引70位學員報名,其中不乏許多上市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和第一線永續業務人員進修。
看見各企業領袖踴躍參與論壇,臺北大學校長李承嘉提到,臺北大學商學院很早就開始耕耘企業永續研究,更結合外部力量,建立臺灣永續價值、友善環境等指數,而校務治理層面上,去年也率先與臺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簽署大學發展倡議書,宣示校園碳中和與使用再生能源目標。感謝遠見提供合作機會,期待透過課程開啟企業學員們ESG創新思維和作為。
遠見雜誌創辦人高希均也肯定,臺灣是學習型的社會,出現任何新的觀念、名詞或政策,無論學術界和企業界都能很快反應。不過在他看來,追求永續發展的關鍵起點就是「實」,而「和」更是現代社會的重要目標,鼓勵所有企業學員都能掌握重要核心。
「淨零時代來得又快又急,而且時間馬上就到了,先做先贏,不做的話,將來困難會很多。」一路推動永續理念,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觀察,這幾年受到CBAM等國際趨勢影響,現在產業間普遍充滿「碳焦慮」,儘管眼前包括碳費或相關法規都還沒有確立,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淨零或氣候變遷已經不只是災害層面,更關乎每個人的生存,必須及早轉型調適。
從資本市場來看企業所面臨的永續議題,臺灣證券交易所總經理簡立忠則提到,交易所會密切關注國際產業趨勢動態,建構資本市場ESG生態系,其中在企業方面,必須以永續發展為前提,持續提升公司治理品質並積極創新,而證交所平台則將更強化相關資訊透明度,提供市場投資和決策參考。
國家發展委員會三月底公告我國減碳路徑,各界看法不一,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回應,從原來控制升溫2度C到現在要縮減為1.5度C,的確非常不容易,尤其「社會轉型」更是關鍵,相信年底提出12項關鍵策略後,未來可以更精確往前走。對他來說,淨零的確像是不可能的任務,但所有的創造都從想像力而來,邀請大家一起走新路,迎接未來卅年世代工程。
「不要因為金管會推動才執行,要為人類發展而做!」受國家規範影響,近年各企業爭相投入資源推動永續工作,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黃天牧語重心長,期許所有企業在法規遵循之外,更應抬高格局和層級。「擁抱永續價值,才是提高股東、利害關係人、投資人向心力,以及公司競爭力的不二法門。」
商學院長陳宥杉舉家用洗衣機使用率為例,家家戶戶幾乎都會購買洗衣機,但每天使用比例卻很低,從使用效能和共享經濟的角度來看,全社區共同設立洗衣店,或許能節省更多資源並發揮最大效益。然而社區共用洗衣機牽涉整體觀念改變,推動企業永續更是龐大的觀念調整運動,鼓勵各企業領袖從自身重塑思想,並堅持行動響應才能落實推動。
ESG企業領袖講堂安排兩個週末、共四天課程,觀念趨勢分享以外,課程主題還包括ESG本益比成長、數位ESG概況、ESG財務揭露和會計準則、溫室氣體盤查、碳風險管理、碳中和產品開發、社會影響力評估等。
日期:
2022.04.25 鏈結永續夥伴 臺北大學促跨校治理交流同行..
2022.04.25 鏈結永續夥伴 臺北大學促跨校治理交流同行
鏈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善盡大學社會責任已經成為當今國際教育界共同努力的方向。積極與國內各標竿學校相互學習、同時增進臺北聯合大學系統合作交流,臺北大學25日舉辦「永續大學治理交流分享會」,與各校共商永續大學發展路徑,會中也初步與各夥伴學校達成共識,期待從互相了解出發,一同思考更多跨校合作課程和推動計畫,善盡大學責任,開創臺灣社會永續的未來。
繼去年獲得臺灣永續典範大學獎,今年再一舉領先全國各校,摘下美國STARS永續大學指標評比金質標章,清華大學永續辦公室執行長林福仁細數清大一路推動永續發展之路,一開始只有少數參與,但逐漸透過課程與研究標註、盤點,再舉辦校內永續發展週,藉由各種不斷「擾動」的作法,終於逐步深化到師生的學習與生活。加上設立校級「永續長」和各單位的「永續長」,定期開會檢視,讓「永續」從即興走向常態。
回顧申請STARS標章歷程,林福仁坦言,因為整個指標系統內容細瑣,填報和溝通的過程經常讓人陷入是否要繼續堅持的掙扎,但如今回頭發現真的是很好的校內溝通歷程,經過不斷調整,最終拿到金質標章,也讓大家都看到付出的價值。他強調,藉由真實檢視,目標要讓大家看到「永續不是在蛋糕上面撒上糖粉,糖粉吃完以後,蛋糕就回到原位」,更重要應該要落實在每天日常生活中,無論學術研究、社會實踐等各層面,都要融入永續,是大學運作的常規。
從2016年起就定錨SDGs為學校與世界溝通的語言,成功大學近年無論在國內或國際的永續表現都很亮眼。研發長林財富提到,成大的做法主要由上而下,不只列入校務發展中長程目標,更有意識地聚焦相關學科計畫,進而運用成果引導國家政策,發展世界級的產學合作,以發揮大學影響力。而在學生教育上,則藉由課程和相關資源引導,帶領學生能更認識自己所處的環境。
以通識課程「踏溯臺南」為例,就是著眼學生從各地來到臺南求學,因而統合各學院和在地社區和產業資源,不斷優化課程運作,培養學生不只認識臺南,同時促進大學與社區互惠。運作至今累積29條路線,超過一萬五千位學生修課,更衍生了一家文資公司,就是教育創新與社會責任的具體成果。而在研究與國際合作方面,成大則打造線上平台,統整校內各中心和期刊發表能量,無論學生或教師都能更快透過網路認識連結,進而建立合作關係。
教學研究與社會責任實踐以外,在國際追求「淨零排放」的趨勢下,各大學在環境永續面也都面臨許多考驗。中原大學榮譽教授林聖忠引美國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為例,介紹校園碳定價相關作法,臺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教授李堅明則提醒,「淨零承諾」已經成為全球普世價值和大學新標竿,大學淨零確實是不容易的任務,建議綜合自然為本解方、提升自然碳匯生產力,善用行為科學推力,同時攜手校友企業,才可能達成理想。
標竿學校經驗學習之外,肩負臺北聯合大學系統輪值學校,臺北大學也藉由交流會匯聚北科大、北醫和海大等北聯大夥伴學校,分別分享各自落實永續的作為,進而研議合作促進永續發展的機會。
臺北科技大學圖資長胡憲倫認為,臺北聯大各校的專長特色互補,如果能合作共提大型計畫,可以開啟臺灣大學新的合作模式,帶出更好的效果。臺灣海洋大學馬祖行政處長張文哲更具體建議,因為北聯大四校位於北北基地區,可以就以北北基地區為基地,檢視區域所面臨的議題,進而統合各校強項,攜手解決所在區域的困境。像是北科以科技見長,臺北大具備文法商治理專業,加上海大的生態和北醫的公衛,可以協助城市區域更健全永續發展。
張文哲進一步提到,儘管北聯大學生將來畢業後不見得會留在學校所在的區域,但經過實際進入地方場域的真實行動教學,將來回到各自故鄉,相信都能發揮所長協助所在地區,「培養出來的學生是整個臺灣的孩子,可以遍地開花。」
臺北醫學大學永續發展辦公室執行長簡伶朱也同意,四校的專長各不相同,攜手合作解決社會問題,正是大學很重要的責任。對她而言,永續發展的意義就是讓所有人都能「活下去」,因為具備永續的精神和做法,更能夠「走得長、走得遠。」
「『永續』就是要一直延續下去」,聆聽各校的經驗與發展特色,臺北大學校長李承嘉肯定無論是標竿學校或北聯大各校,各自在過往基礎上累積的許多智慧,都值得繼續傳承並推廣。尤其北聯大各校過去已經奠定很好的跨校合作基礎,未來無論永續研究、社會責任或跨校永續學程規劃執行,期待從交流分享會為起點,發展出更具體的執行方案和亮點計畫,並形成北聯大系統特色。「讓下一代了解永續和永續行動的重要性,並開創出一條新路。」
增進師生永續發展知能,發展永續教育特色,臺北大學去年起訂每年4-5月為「永續月」,透過各項多元活動,發揮臺北大學在永續教育上的責任。回應各大學與社會關心永續人士對大學永續治理的重視,「永續大學治理交流分享會」採實體與線上同步方式舉行,吸引線上線下約200人報名與會,還有小學老師專程到場參與,期待從大學還能向下延伸各級教育,發揮更大的永續影響力。
日期:
2022.03.19 峽午茶.野餐趣 北大三峽綠茶季千人響應..
2022.03.19 峽午茶.野餐趣 北大三峽綠茶季千人響應
今年度為期兩個月的三峽綠茶季活動,由臺北大學與新北市政府農業局攜手舉辦,融合三峽碧螺春、藍染及鶯歌陶瓷等元素,邀集北大社區、北大高中、三鶯社大、客家文化園區、三峽區農會、三峽區公所、鶯歌陶瓷博物館等在地組織。19、20連續2日在臺北大學心湖旁舉辦野餐派對及碧綠市集,現場齊聚超過千人參加,悠閒地野餐品茶逛市集。除此之外,多場「茶鄉輕旅行」吸引民眾熱烈報名,共邀大家春日走讀遊三峽。
校長李承嘉出席「三峽綠茶季-峽午茶.野餐趣」開幕式,與新北市長侯友宜、北大高中校長施雅慧及三峽區農會理事長蘇俊龍攜手封茶祈福,象徵茶文化與在地特色產業結合及傳承。李承嘉說明,這次活動的舉辦,主要與地方社區、團體結合,希望透過學校和在地的雙邊合作,行銷三鶯地區的茶產業。期待以後綠茶季,成為臺北大學每年定期的盛大活動。
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本次綠茶季與臺北大學合作,並號召在地茶農、商家、學校及社團等共同規劃,產官學攜手促成三峽特色產業串連,讓社區居民認識地方產業,感受三峽濃厚人文藝術氣息,而學生也走出校園踏入茶園,看到在地特色、獨特魅力及工作機會,產生留鄉甚至移居契機。新北市將持續協助地方產業鏈發展,並提供各項行政資源,促進學校與在地團隊合作,協助青年留鄉或移居創業工作。
辦理此次活動的海山學研究中心說明,除野餐派對外,此次活動特別邀請許多在地特色店家設立碧綠市集,由茶農販售三峽特色好茶-碧螺春、蜜香紅茶及白茶,以及各類美味茶點,包括碧螺春磅蛋糕、瑪德蓮、蜜香可可布朗尼及碧螺春冰淇淋等,讓民眾發掘三峽的在地美食與特色茶產品。除餐點外,現場也設有手作體驗、闖關遊戲等活動,並邀請三鶯社區大學、樹林社區大學、北大吉他社、北大管樂社、北大熱音社,提供各項精彩表演節目,為整場活動增添許多趣味性。
有別於野餐派對及碧綠市集的茶飲文化,主辦單位更推出九場「茶鄉輕旅行」,引領民眾深度體驗三峽茶產業,未來擬結合海山學研究中心規劃的三峽茶鄉觀光護照,以走讀方式感受三峽濃厚人文及在地茶農職人精神。
近年來,臺北大學持續深耕三峽,作為校級研究單位的海山學研究中心,積極結合在地茶農、學校機關及文史團體等,推廣在地特色茶產業,讓綠茶季成為三峽別具一格的文化盛宴,成為大學融入在地、實踐社會責任的具體示範。
日期:
2021.12.24 永續創新國際學院專業化教室正式啟用..
2021.12.24 永續創新國際學院專業化教室正式啟用
因應永續創新國際學院全英語學程的授課需求,並提升臺北大學因應國際化專業教學設備,本校國際學院於日前建置完成討論空間(Discussion Space)和創新教室(Innovation Classroom)兩間專業化教室,並於23日舉行開幕儀式。新教室的啟用,有助於學生於課堂上共同腦力激盪、創新思考。
討論空間位於社科院一樓,將會議空間規劃為「問題導向教室」(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提供參與式學習的場域,學生於課堂上研討問題,共同激發創意。國際學院表示,這些桌子可以摺疊變形,除了於伸展後拼成會議桌之外,收攏後也可分別擺開,進行小組討論。牆壁上可用白板筆手寫,方便同學進行系統化歸納思考。此外,牆壁上配有電腦,連接筆電後可將簡報資料顯示於電視上,方便小組成員觀看。教室燈光可以變換白黃兩色,以便調和光線。
創新教室位於社科院五樓,有別於一般教室設置,場景布置採以輕鬆、明亮的風格,讓國際學院學生在此相互交換想法、引導創新思考、提升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
李承嘉校長於致詞時表示,國際化是未來學校發展的重心,目前國際學院學生有43位,學校也積極聘任外籍老師,盼望有更多外籍學生來臺北大學就學,也期望未來10年內,國際學院學生可以增加到10倍。「臺北大學是全臺灣唯一成功的大學城,期望北大社區一起來接待國際生,校方並積極尋求資源,增加國際生的獎助學金。」讓臺北大學特定區在日後能成為一個國際大學城。
身兼國際學院院長的吳泰熙副校長指出,未來幾年,學校會致力強化國際化,國際學院已準備向教育部申請設立兩個大學部學位學程,一年可多招收70位學生。而他也希望本校院際之間能增加交流,共同開授英文課程。「期望國際學院的學生也能到其他六個學院修課,透過其他學院開設的英語課程,增加和本地學生的交流,進而融入臺灣社會。」此外,國際學院仍將繼續補足國際師資、加開線上交換課程。
吳泰熙副校長英文致詞時亦期勉在場的國際學院學生,隨著未來國際學院增設學士學位學程,師生人數與日俱增,國際學院是一個大家庭,所有人就像一家人,共同擁有快樂美好的回憶。在臺北大學就學期間,同學們也儘量到其他學院修課,增加互動。
日期:
2021.12.21 永續月移師臺北校區 展覽市集走讀永續..
2021.12.21 永續月移師臺北校區 展覽市集走讀永續
擴大更多師生對臺北大學永續研究與教育的理解,永續月臺北校區活動20-24日在臺北教學大樓登場,永續發展委員會呼籲臺北校區師生踴躍參觀,進而投入促進臺北大學永續發展行動行列。
增進師生永續發展知能,發展永續教育特色,臺北大學今年訂4-5月為「永續月」,透過各項多元活動,引領師生與社區居民關注地球永續發展議題及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其中臺北校區活動原定五月中旬舉行,無奈開展前夕疫情升級,校園全面改採遠距教學,相關活動只能暫時喊卡,幸而年底疫情舒緩,因而重新開張。
祕書室介紹,這次在臺北校區登場的「NTPU X SDGs永續教學研究成果展」,主要統整臺北大學近年在永續教學和研究方面的表現。教學方面,運用課程查詢系統,以「永續」相關關鍵字為依據,盤點所有與永續相關的課程,透過互動翻閱設計,既能一窺臺北大學永續教學全貌,也能從中了解各課程的用心與努力。
而研究方面,則從近年各項永續相關計畫中,精選17項研究成果,以海報展覽方式,引領師生看見臺北大學在永續發展研究與社會行動上的努力痕跡。
而在永續教學研究之外,同時間也搭配臺北校區學生會舉辦耶誕市集,透過多元的市集攤位,反思人類生活與永續發展的關聯。特別像是二手物資運用、周遭生命關懷等,都是日常中常見的永續議題;而歲末年終節慶狂歡之際,藉由永續思考,也鼓勵師生能看見其他需要的角落,深思世代共好的永續理想。
邀請更多師生積極參與,活動還推出現場互動好康,只要填寫回饋問卷,即可兌換限量臺北大學專屬永續好禮。祕書室透露,考量臺北校區師生課間時間有限,問卷題目刻意設計較精簡,參觀展覽後,輕鬆不到一分鐘即可填答完成,歡迎師生們踴躍把握機會填答兌獎。
日期:
2021.12.15 2021世界綠色大學排名 臺北大學世界271名..
2021.12.15 2021世界綠色大學排名 臺北大學世界271名
由印尼大學(University of Indonesia)主辦2021世界綠色大學排名(UI GreenMetric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1)14日晚間揭曉,臺北大學首度獲邀參與,在總計80國956所參與學校中,得到世界271名、臺灣21名。校長李承嘉表示,臺北大學將持續在過往基礎上,打造生態與智慧管理校園,朝永續大學前進。
「世界綠色大學」評比主要以環境保護與永續發展為評估指標,評比項目包含基礎設施(Setting and Infrastructure)、能源與氣候變遷(Energy and Climate Change)、廢棄物處理(Waste)、水資源(Water)、交通運輸(Transportation)、永續教育與研究(Education and Research)等。
2021世界綠色大學排名第一的是荷蘭瓦荷寧罕大學(Wageningen University & Research);亞洲第一名為印尼大學;臺灣第一名則為屏東科技大學。
進一步分析臺北大學各項評比項目表現,相較於其他校區廣大、甚至擁有森林的學校,臺北大學在基礎設施和交通運輸項目得分較低,但在水資源與永續教育研究方面,得分分居全球100名和180名。
響應國際間對永續發展理念與行動的重視,臺北大學近年積極推動各項永續作為,成立永續發展委員會、舉辦永續月活動、投注資源鼓勵永續特色研究,同時定期出版永續報告,與利害關係人溝通。進一步展現促進校務永續的決心,永續發展委員會目前也正委託全球變遷與永續科學研究中心執行永續發展與策略推動計畫,提出整體永續大學治理、環境和社會面向建議,據以帶動臺北大學成為引領社會的永續大學。
而以綠色大學評比著重的環境層面表現來說,繼2020年永續報告初步盤點各校區範疇一與範疇二溫室氣體排放情形後,永續發展委員會與經費分配會議更已通過,支持自2022年起導入外部資源,藉由完整溫室氣體盤查基礎工程,進而擬定更完整的淨零排放路徑藍圖,以達成最晚於2050年前完成碳中和的承諾。
回顧臺北大學今年各項國內外永續評比表現,永續發展委員會表示,對於臺北大學而言,各項外部成績都僅是學校推動永續發展的參考,無論現況分數如何,臺北大學都將堅定理念,持續發揮教育正面影響力。同時預告,隨著2021年進入尾聲,新年度永續報告編製與各項相關教育工作都將陸續開展,歡迎師生與所有關心臺北大學發展的各利害關係人持續行動參與。
日期:
2021.12.12 臺北大學聖誕點燈 點出佳節熱鬧氣氛..
2021.12.12 臺北大學聖誕點燈 點出佳節熱鬧氣氛
臺北大學於12日在校門口舉辦年度耶誕點燈儀式,在眾人的歡呼聲中點亮耶誕樹,讓臺北大學增添了許多歡樂氣氛。此外,新北市政府景觀處也於當日在北大社區舉辦「2021-2022新北植光Chill」活動,共同為今年北大社區的耶誕節慶揭開序幕。
點燈儀式於晚上5點舉行,在校長李承嘉、國際扶輪3490地區總監黃文龍、北大光榮扶輪社社長張敏傑共同主持下,啟用閃閃發亮的耶誕樹。稍晚於臺北大學正門口學勤路綠廊道內,由「新北植光Chill」承辦單位朱銘美術館,規劃綠廊道點燈及踩街活動。首先由「晤出團故事王國」劇團搭配「奇幻繪本燈廊道」的城市街景,進行生動趣味的互動演出。最後於臺北大學中央草坪內,帶來紙風車劇團「紙風車的魔法書」表演,一系列活動吸引眾多北大社區居民攜家帶眷前來參加。
校長李承嘉首先代表臺北大學歡迎各界共同辦理耶誕點燈及管樂節活動,這項活動已經慢慢形成臺北大學和北大社區的一個傳統,期待這個傳統繼續下去,結合更多在地居民的力量,讓臺北大學特定區成為一個光榮的特定區。
負責舉辦此次耶誕點燈活動的臺北大學社科院社會責任(USR)計畫團隊表示,臺北大學耶誕點燈活動,首先在2018年由北大光榮扶輪社捐贈9公尺高的聖誕樹設置於臺北大學正門,當夜幕低垂,閃亮的聖誕樹與遠雄社區相呼應,打造出獨一無二的北大耶誕城。聖誕點燈、北大管樂節也因此成為「臺北大學城」的年度盛事。今年耶誕點燈及北大管樂節,主辦單位除臺北大學之外,並包含北大光榮、樹林、鶯歌、樹林芳園、大漢溪、日盛、和平、國際網路、新北世界等九大扶輪社,另外台灣鳶山社會實踐協會、龍恩里、龍學里、南園里、柑園里以及北大管樂團等,也協助參與此次活動。
計畫團隊並指出,「臺北大學城」是臺北大學USR計畫推動的核心,放諸全臺,只有三峽的臺北大學與現代化住宅區緊緊相依,讓學校與周遭社區成為臺灣名符其實的「大學城」。4年來,USR團隊已辦理18場在地節慶活動,創造出許多膾炙人口的特色慶典,累計參與人數已超過11,000人次。大學城節慶是「社區」與「臺北大學」的盛事,既創造了在地傳統,也讓生活在「臺北大學城」的師生與居民有了共同的生活記憶。
除了點燈儀式之外,另於12月19日下午3點在社科院一樓廣場舉辦北大管樂節,演出聖誕樂曲,邀請民眾前來共度佳節。
日期:
2021.12.11 USR Online EXPO 正式上線..
2021.12.11 USR Online EXPO 正式上線
2021 USR Online EXPO 正式上線,網站留言抽 iPhone 13 Pro
--> https://bit.ly/30eOslC
93 所大專院校、204 件 USR 計畫
精彩互動遊戲 X 豐碩成果地圖
iPhone 13 Pro、Switch 等豐富獎品等你來抽!
USR Online EXPO 展出各個計畫在社會實踐上的豐碩成果
提供長期耕耘的夥伴們一個發光發熱的舞台
想更了解 USR 計畫在做些什麼?
想看自己的學校、同學是否有參與 USR 計畫?
千萬別錯過今年的線上展,趕快到活動網站看看吧!
更多 #抽獎活動 資訊,歡迎到臉書貼文留言處查看
https://bit.ly/3EA2iht
聯絡人:陳晉榮助理
聯絡電話:66033
日期:
2021.12.04 實踐社會責任 「USR HUB」揭牌..
2021.12.04 實踐社會責任 「USR HUB」揭牌
為展現大學對社會責任的實踐,臺北大學設立校級「USR Hub」社會責任實踐基地,作為學校與社區資源整合與共享的平臺。未來將致力於在地創生與人才培育,促進社區與大學共榮發展,讓實踐基地成為履行大學社會責任的奠基石。
臺北大學為落實社會責任政策,於106年成立USR推動委員會,108年設置校級「大學社會責任辦公室」,指定學術副校長兼任辦公室主任。另於109年將USR推動政策列入中長程校務發展計畫目標,並決議增設USR實踐基地「USR Hub」。完工後的基地面積,室內空間576平方公尺,戶外空間800平方公尺,總面積為1,377 平方公尺,合計約417坪,可容納80人至100人。
「實踐基地的設立,除了作為USR辦公室之外,並包括師生與校外公、私部門人士進行社會責任實踐議題的討論、研究、發表及講座之用。」校長李承嘉說明,未來基地將定期舉辦焦點座談與實地交流活動,瞭解與協助解決推動USR所遭遇的瓶頸。此外,不定期以議題為導向,持續辦理跨校共學交流,激勵師生踴躍參與USR課程與相關活動。整體來說,基地的功能,即在於社會責任實踐與業務推動交流,以及作為人才培育的平臺。
依據臺北大學USR計畫整體發展藍圖,並配合教育部高等教育深耕計畫,海山地區的深入鏈結為目前的重要項目。計畫項目包括社會科學院「臺北大學城」、「青銀共學」、「社區藝術營造與實踐計畫」;校級「海山學研究中心」海山地區文化導覽培力、文資調查記錄與產業創生;人文學院與海山學研究中心「三鶯城市文化的調研與新詮」;商學院「三鶯地區食農教育與產業轉型網路平臺」;公共事務學院「低碳排放與氣候韌性社區營造與實踐計畫」。
在今年執行亮點方面,舉辦一系列大學城系列節慶,邀請社區民眾進入校園同樂,並發行大學與社區交流的「大學城報」。而青銀共學部分,包括全臺首創大學「食物森林」、「健康學老工作坊2.0」,世代對話的「越齡茶話」。海山學部分,包括「李梅樹紀念館文化導覽實習」、「大溪河階走讀」、「三峽輕旅行」、出版「海山大觀」地方學教材,以及規劃三峽茶產業觀光護照。此外,成立「北大特區低碳樂活促進會」、舉辦社區音樂會或藝術文化活動、撰寫在地店屋生命史,以及建構北大地區食農教育基礎認知及在地青農及小農的農產品行銷等,皆為臺北大學今年執行USR計畫各項具體成果。
除舉辦揭牌儀式之外,並同時舉行成果發表會,展出各項活動成果,也分別探討大學與社區永續關係、低碳生活與藝術專題、新北在地農業創新與創生,以及文化導覽培力及地方創生等各項USR議題。由學者專家及工作團隊,一同和與會人員進行深度座談及交流。
日期:
2021.12.06 國立臺北大學110年度「鏈結海山‧永續大學城」USR成..
2021.12.06 國立臺北大學110年度「鏈結海山‧永續大學城」USR成果發表會
為貫徹教育部推動大學社會責任政策,國立臺北大學藉由辦理成果發表會,作為各大學USR經驗分享及學習交流之平台。
【國立臺北大學110年度「鏈結海山‧永續大學城」USR成果發表會】
活動時間:110年12月6日〈星期一〉上午10時至下午4時
活動地點:行政大樓地下一樓USR HUB實體基地
【活動流程】
10:00 - 10:20 | 開幕式
10:20 - 11:20 | 大學與社區的永續關係–臺北大學城
11:20 - 11:30 | 茶敘、社群交流
11:30 - 12:20 | 社區營造與環境永續
12:20 - 13:40 | 午餐暨USR計畫成果展覽
13:40 - 14:40 | 文化導覽培力與地方創生
14:40 - 14:50 | 茶敘、社群交流
14:50 - 15:50 | 新北在地農業之創新與創生
15:50 - 16:00 | 綜合座談
【主辦單位】
國立臺北大學USR辦公室
【協辦單位】
社會科學學院、海山學研究中心、人文學院、通識教育中心、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合作經濟暨非營利事業研究中心
【聯絡窗口】
賴曉琪組長:02-8674-1111 #66701
董手山行政助理:02-8674-1111 #66032
陳晉榮助理:02-8674-1111 #66033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scUAmrWvGWTZuYzt5
聯絡人:陳晉榮助理
聯絡電話:66033
日期:
2021.11.30 鳶颺:110年高教深耕計畫期末成果海報展..
2021.11.30 鳶颺:110年高教深耕計畫期末成果海報展
教務處近日於三峽校區行政大樓舉辦「鳶颺:110年高教深耕計畫期末成果海報展」,以海報陳列方式,逐一羅列110年高教深耕計畫執行成果。內容包括「主冊」(整體發展計畫) 26個分項計畫、「附錄」(提升高教公共性:完善就學協助機制)、「附冊」(USR計畫),以及臺北大學推動大學社會責任實踐基地(USR Hub)成效。
高等教育深耕計畫為107年至111年五年期教育部補助計畫,本校計畫總目標為「鏈結海山‧鳶颺亞太:ACTS點亮典範大學城」。「鏈結海山」主要在於緊密連結在地發展;「鳶颺亞太」則放眼於廣擴國際交流,深化與亞太地區知名大學交流與合作。A代表臺北大學師生落實計畫行動力(Action),C代表致力於地方發展責任、國家責任及國際貢獻的強力連結(Connection),T及S則分別代表校園精神「追求真理(Truth)、服務人群(Service)」。
除總目標外,整體計畫另區分為四大發展目標,包含 「目標一:落實教學創新及提升教學品質」、「目標二:發展學校特色」、「目標三:提升高教公共性」及「目標四:善盡社會責任」。為執行四大目標,每一目標另列出發展主軸。目標一主軸為「厚植學生關鍵基礎能力、跨域素養、國際觀」、「創新教學與精進課程的永續發展」、「無縫接軌的就業競爭力與軟實力」。目標二主軸包括「政經優質人才培育、強化特色跨域研究與智庫角色」、「海山環抱:典範大學城的建構」、「特色結盟、鳶飛亞太、放眼世界」。目標三部分,則以「建立公開透明公共化機制」、「完善就學協助機制、有效促進社會流動」、「從進修教育到開放式大學」作為主軸。目標四主軸為「形塑在地社會實踐永續推動平臺」。此次展出方式,每個分項計畫以一張海報單獨呈現,除說明計畫理念與目標之外,並彙整重要質化與量化資料來展現執行成果。
高教深耕計畫辦公室表示,此次展出除宣傳今年度高教深耕計畫執行成果外,並期望廣納教職員工生意見,作為滾動式修正計畫書及執行計畫時參考。除海報展覽外,相關成果另以影片方式呈現。辦公室並指出,未來將持續努力申請更多經費,以推動教與學的永續進步,活用教學研究能量來深耕在地、連結國際、實踐社會責任、展現公共性,並建構典範大學城的辦學特色。
日期:
2021.10.13 2021台灣永續行動獎頒獎 臺北大學奪三獎..
2021.10.13 2021台灣永續行動獎頒獎 臺北大學奪三獎
由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主辦「2021台灣永續行動獎」13日頒獎,臺北大學共有三項方案獲獎。校長李承嘉肯定各方案執行單位的努力,期許能帶動更多跨領域師生團隊投入永續行動,從自身專業出發,共同響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建設永續校園與社會。
這三項獲獎方案包括「環抱海山 深耕三峽 文化資產活化創新生」、「青銀共學 世代共融大學城」、以及「產學攜手打造負碳商業模式 實踐低碳生活」,分別獲得SDG11(永續城市)銀獎、SDG4(教育品質)銅獎與SDG12(責任消費與生產)銅獎。
「環抱海山 深耕三峽 文化資產活化創新生」由海山學研究中心與人文學院團隊規劃,計畫以三峽老街區為主要實踐場域,擴及海山地區等區域景點,結合教學研究與服務行動,並與在地文史工作者、各級學校、機關團體和產業界攜手,為傳統文化資產再創風華,以協助紓解區域內地方文化資源保存困境和贏運難題。
特別的是,團隊除了從自身的研究專長出發,積極與地方文史工作者密切合作,共同深入社區,透過各樣活動與課程,帶動地方民眾認識家園,配合108課綱上路,還攜手地區高中共同發展「認識海山」校本課程,同時引入數位加值應用手法,促進跨世代共同思索傳統文化傳承與現代商業經營共存的可能。
不同於「環抱海山」團隊著重三峽老街區,社會科學學院USR計畫主導的「青銀共學 世代共融大學城」則聚焦北大特區新城鎮。經過調查研究,了解區域內人口面貌與需求,盤點校內資源,再設計課程與學生自學活動,增進青銀互動機會,培養學生人文關懷精神,同時減緩臺灣社會年齡歧視與世代問題。
團隊強調,不同於一般人對於「長者」等於殘弱的印象,北大特區的長者普遍身心狀況良好,在被照顧和陪伴之外,還有許多可奉獻之處,因而規劃三門「青銀共學」課程,實際邀請長者進入課堂,以不同角色和年輕學生共同學習。經過一年實際實驗成效分析,發現青銀共學課程的學生對長者的態度普遍較過去更正向,甚至更認真學習,長者們也欣喜自己更理解年輕世代,覺得自己更年輕了。
至於環境永續面向方案,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教授李堅明團隊研議的「產學攜手打造負碳商業模式 實踐低碳生活」,則具體回應了「碳中和」這個當今全世界最火熱的議題。整體計畫從文獻研究著手,建構負碳商品與個人碳交易資訊系統,更實際與全家便利商店產學合作,結合會員積點活動,引導消費者從隨手消費中累積碳資產。
至於實際成效方面,研究團隊比較商店2019年底開張後與前一年同期銷售成績,平均每週增加逾一成銷售量,訪談實際參與的消費者也顯示,超過六成願意因為負碳商品而改變消費選擇。目前超商業者持續與團隊合作,希望藉由更長期實驗成果,促進更多廠商看見並重視碳排放問題,進而能推廣到其他店鋪與通路,引領更多企業與消費者從小額消費響應低碳消費生活。
為鼓勵邁向永續發展,強化資訊透明,進而全面提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台灣企業永續學院今年首度舉辦「台灣永續行動獎」,展現企業與大學、醫院或非營利單位的永續成果,目標樹立永續典範,鼓勵更多企業和單位共創永續新猷。總計吸引138單位225件方案參賽,其中大學部分,共有25校48件方案獲選。
日期:
2020.09.18 北聯大系統-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跨校交流..
2020.09.18 北聯大系統-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跨校交流
北聯大系統-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跨校交流
活動時間:109年9月18日(五)09:00-16:20
活動地點: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綜合大樓前棟四樓誠樸廳
報名網址:http://event.tmu.edu.tw/actnews/signup.php?Sn=3930
聯絡人:陳助理
聯絡電話:66040
日期:
2022.12.09 新北國際學術研討會 開拓城市新視野..
2022.12.09 新北國際學術研討會 開拓城市新視野
為深化新北地方學,新北市立圖書館特別與國立臺北大學海山學研究中心、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於12月9日、10日兩天合作舉辦學術研討會,邀請了包括日本、韓國、香港、臺灣等近40位國內外相關領域代表性的專家學者與會,透過學界的專業討論,深入了解新北轄區並建構地方特色,同時與世界知識連結。
新北市文化局副局長于玟今(9)日出席由新北市立圖書館與國立臺北大學海山學研究中心、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共同舉辦的「王世慶先生與臺灣文獻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中表示,歷史是人類生活經驗的累積,新北市立圖書館除珍藏有全臺保存最完整的日治時期行政文件「臺北州檔案」,更持續與各界合作對話,讓這些珍貴的史料,能更廣泛地被使用,同時累積能量,透過新視角深化地方學的多元面向。
于玟副局長說,1928年出生於板橋下溪洲的臺灣歷史學界國寶級學者王世慶先生,一生貢獻於臺灣歷史學研究及文獻整理與編纂,更是開拓地方知識學的重量級學者,新北市文化局2012年曾為其出版口述歷史專書,介紹其人生經歷與學術成就,新北市重要的在地慶典如三峽綠茶季、樹林紅麴文化節等,皆是在王世慶先生的研究基礎之上才得以發展。
他同時將新北市的文化及宗教信仰形成知識脈絡,除了讓在地的傳統文化風貌得以保存,更透過學術及對土地的關懷,以在地觀點打響國際名聲,現今臺灣及日本學界諸多重要學者,皆曾受教於王世慶先生,或者受其著作影響而在專業領域上有所成就。
國立臺北大學校長李承嘉表示,王世慶先生長期關注土地與流域的水文經濟,透過研究提供未來城市規劃的藍圖,正是新北市從在地化走向國際化的重要借鏡。此次研討會兩天議程,共有6個場次,3場專題演講及20篇學術論文,特別邀集包括香港學者蔡志祥教授、日本學者松金公正教授、宮崎聖子教授、鈴木哲造老師;韓國學者鄭椙元教授、李在燮教授。
另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吳文星教授、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何義麟所長與戴寶村教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張鴻銘館長、國立故宮博物院吳密察院長、輔仁大學歷史學系許毓良教授、國立東華大學歷史學系陳鴻圖教授、以及中央大學歷史學研究所李力庸教授等國內外地方學的學界專家,除探討王世慶先生人生歷程與臺灣史相關研究貢獻,同時也針對日治時期臺灣研究、總督府的統治政策、土地拓墾與地方社會、大臺北區域研究、戰後臺灣產業的發展等議題進行探究,以延伸新北地方學研究發展的可能性與深化地方學發展。
日期:
2022.09.20 將山林融入都市 新北市北大特區周六馬路上長樹屋..
2022.09.20 將山林融入都市 新北市北大特區周六馬路上長樹屋
111年9月24日(六)下午13:00-17:00
新北市北大特區本周六舉辦瘋北大兒童上街趣活動,今年主題為將山林帶回都市,本周六將在特區內大義路中的分隔島上搭建高達三層樓的樹屋,營造森林木屑步道、大型陶土地景及客運公車瘋狂彩繪等16個遊戲主題區。
瘋北大兒童上街趣活動,將於本周六下午1點登場,在新北市三峽、樹林交界北大特區大義路中央分隔島上搭建3層樓高樹屋,活動並加上人文緊密連結4特色,分別為台北大學海山學研究中心的大茶包走水路、李梅樹紀念館的[梅樹阿公陪你玩藝術、學次方創學團的協辦店家實境遊戲、新旺集瓷的大型在地陶土地景創作。
日期:
2022.09.16 與陶藝大師有約 陶藝經典影展在新北陶博館..
2022.09.16 與陶藝大師有約 陶藝經典影展在新北陶博館
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與國立台北大學海山學研究中心攜手合作「陶藝經典影展」將於9月17日揭開序幕。由北大主任洪健榮、9位學生與影展團隊歷經2年,關注三鶯文創的發展內涵,進而籌劃、拍攝,完成6部記錄陶藝大師王惠民、曾財萬、吳明儀、蘇正立、陳木泉、賴唐鴉生平故事及創作歷程的影片,伴隨三鶯地區近一甲子的歷史時光,至10月30日每天在陶博館1樓陶藝舞台播放。歡迎有興趣的民眾前來觀賞,進入陶師們的藝術天地、汲取人生的養分,感受人文與藝術交融的多重面貌。
陶博館長張啟文表示,陶博館與新北市美術館攜手打造品牌活動「鶯式生活」,四大藝文生活提案內容豐富多元。「秋日走讀」、「手感生活」已於日前開放民眾報名。這一波推出「自由體驗」推薦藝文質感店家,可由民眾自由擇選安排行程。此外,首度推出「陶藝經典影展」,透過影像述說6位陶藝大師動人的製陶人生故事,可感受到陶藝大師們在做陶之路所秉持的熱忱與堅持。
文化局長龔雅雯表示,北大海山學研究中心長期探掘地方故事,推廣海山地區研究以及文化保存,自成立以來持續與許多學術單位、地方文史團體合作。此次與陶博館合作「陶藝經典影展」,招募台北大學伍子謙、黎梓祈、吳崧任、蔡博晏、陳曄、賴宥廷、陳升強、彭舜群、石宜君等多位學生,在教授洪健榮、林士鉉及導演彭啟原、攝影師葉治君指導下,透過盤點文史資料,聽取專家學者演講、訪談在地陶師、工藝家,勾勒陶瓷產業發展史的面貌。指導團隊悉心培育,從討論腳本到拍攝,期間歷經二次新冠疫情高峰,製作期延長,即使部份成員已畢業,仍不減大家熱情地為三鶯在地陶藝師們留下珍貴且深具意義的影像紀錄。
與陶藝大師有約 陶藝經典影展在新北陶博館
日期:
2022.06.29 全國大學首創 北大推出免費物資共享平臺..
2022.06.29 全國大學首創 北大推出免費物資共享平臺
GC贈物網始於2009年,經過數年發展,目前已是全臺最大線上物資交流網站,並獲得2019年WITSA世界永續發展傑出獎。除了是臺北市政府社會局指定的公益捐物平臺,同時也是環保署官方推薦的物資循環再利用平臺。
臺北大學與GC贈物網合作,推出臺北大學共享圈APP,建立專屬臺北大學師生及教職員的校園免費物資共享社群平臺。於29日說明會上,邀集校內師長及職員,說明循環共享圈的概念和加入方式。主責推廣的大學社會責任(USR)辦公室特別說明,藉由物資循環產生環保減碳效益,可打造校內共享環境。而此次合作更可落實校園永續,營造良善人際互動,是全臺大專校院創舉。
全國大學首創 北大推出免費物資共享平臺
日期:
2022.03.11 迎接春季暖陽 三峽北大下周舉辦綠茶季..
2022.03.11 迎接春季暖陽 三峽北大下周舉辦綠茶季
近來台灣地區陽光普照,假日全家大小紛紛出籠享受美好陽光,新北市農業局與國立台北大學合作,號召三峽在地組織、學校及社區,於下周舉辦「三峽綠茶季」,3月19及20日綠茶野餐派對報名即送野餐墊等,邀請民眾周末野餐品綠茶。
三峽綠茶季自3月19日起,以野餐派對、展售市集、茶園走讀小旅行及紀錄片影展等系列活動,串聯三峽碧螺春、藍染及鶯歌陶瓷元素,推廣三峽春日之美。綠茶野餐派對訂於3月19及20日於台北大學校園草皮舉辦,當日除了野餐派對外,亦有碧綠市集、大地闖關遊戲、社團表演等。
台北大學校長李承嘉表示,台北大學創立以來就與社區密切連結,老師帶著學生走入社區,連結在地產業和社團,推動地方產業發展,參與的學生也從中獲得成就感,學校與社區共同創造雙贏。
農業局自2019年起以農業為基礎推動地方創生,與在地團隊合作地方特色產業鏈,跨域導入設計及業界資源,並集結大專院校成立農業創生大學聯盟,以團體戰形式邀集大學青年前進產地,協助農業創生團隊發展事業及產業。
為持續推動三峽農業創生,農業局整合碧螺春、大菁藍染及在地藝術等元素,並與國立台北大學合作辦理「三峽綠茶季」,串聯地方特色產業,亦號召在地組織、學校及社區加入,促進在地深耕,將三峽打造成宜居城市。
新北市農業局長李玟表示,凡綠茶野餐派對19日前200組及20日前100組報名,且單組人數滿4人,當日報到後即可獲得限量野餐墊,現300組已報名額滿,因民眾反應踴躍,3月13日加開20日100組名額。
迎接春季暖陽 三峽北大下周舉辦綠茶季
日期:
2022.02.16 【臺北大學X遠見】ESG企業領袖講堂:國內ESG評鑑先..
2022.02.16 【臺北大學X遠見】ESG企業領袖講堂:國內ESG評鑑先行者的首度跨界合作
全球進入「後COP26時代」,企業落實ESG、追求低碳永續的目標已在眼前。然而到底該如何開始,已成為企業的集體焦慮。繼去年11月《遠見》攜手台灣大學管理學院高階管理教育中心(SEED)推出「ESG企業領袖講堂」後,今年4月,《遠見》將再度攜手國內在ESG研究與實務領域具領先地位的國立臺北大學,推出「ESG 從觀念到實踐」的企業領袖講堂。
【臺北大學X遠見】ESG企業領袖講堂:國內ESG評鑑先行者的首度跨界合作
日期:
2021.12.15 2021世界綠色大學排名 臺北大學世界271名..
2021.12.13 北大社區傳統盛事台北大學聖誕點燈點出佳節熱鬧氣氛..
2021.012.06 台北大學設社會責任實踐基地 將致力在地創生..
2021.012.06 台北大學設社會責任實踐基地 將致力在地創生
台北大學設立校級 USR Hub 社會責任實踐基地,於今天正式揭牌,未來將致力於在地創生與人才培育,促進社區與大學共榮發展。
台北大學今天新聞稿指出,為落實大學社會責任,學校於 2017 年成立 USR (大學社會責任)推動委員會, 108 年設置校級「大學社會責任辦公室」, 2020 年更將 USR 推動政策列入校務中長程計畫目標,並決議增設 USR 實踐基地 USR Hub 。
台北大學 USR Hub 社會責任實踐基地今天正式揭牌,台北大學校長李承嘉表示, USR 實踐基地的設立,除了作為 USR 辦公室,也提供師生與校外公私部門人士進行社會責任實踐議題的討論、研究、發表及講座使用。
李承嘉提到,未來基地也會定期舉辦焦點座談與實地交流活動,瞭解與協助解決推動 USR 遭遇的瓶頸;同時不定期以議題為導向,持續辦理跨校共學交流,激勵師生踴躍參與 USR 課程與相關活動,讓基地成為社會責任實踐、業務推動交流、人才培育的平台。
台北大學校方指出,為落實 USR 精神,今年發行大學與社區交流的「大學城報」,更推動「健康學老工作坊2.0」等活動來促進青銀共學,同時還出版「海山大觀」地方學教材、規劃三峽茶產業觀光護照、撰寫在地店屋生命史等,在執行 USR 計畫上展現亮眼成果。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台北大學設社會責任實踐基地 將致力在地創生
日期:
2021.11.12 農業創生大學聯盟 相揪來「下一站,新北農創站」..
2021.11.12 農業創生大學聯盟 相揪來「下一站,新北農創站」
新北市政府11月12日辦理「下一站,新北農創站」農業創生成果展暨展售市集活動,同時侯市長頒發給8所大學USR計畫協助農業創生成果感謝狀。本校為受獎之一,由學術副校長蔡龍保出席受獎。
日期:
2021.10.13 2021台灣永續行動獎頒獎 臺北大學奪三獎..
2021.10.13 2021台灣永續行動獎頒獎 臺北大學奪三獎
由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主辦「2021台灣永續行動獎」13日頒獎,臺北大學共有三項方案獲獎。校長李承嘉肯定各方案執行單位的努力,期許能帶動更多跨領域師生團隊投入永續行動,從自身專業出發,共同響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建設永續校園與社會。
這三項獲獎方案包括「環抱海山 深耕三峽 文化資產活化創新生」、「青銀共學 世代共融大學城」、以及「產學攜手打造負碳商業模式 實踐低碳生活」,分別獲得SDG11(永續城市)銀獎、SDG4(教育品質)銅獎與SDG12(責任消費與生產)銅獎。
「環抱海山 深耕三峽 文化資產活化創新生」由海山學研究中心與人文學院團隊規劃,計畫以三峽老街區為主要實踐場域,擴及海山地區等區域景點,結合教學研究與服務行動,並與在地文史工作者、各級學校、機關團體和產業界攜手,為傳統文化資產再創風華,以協助紓解區域內地方文化資源保存困境和贏運難題。
特別的是,團隊除了從自身的研究專長出發,積極與地方文史工作者密切合作,共同深入社區,透過各樣活動與課程,帶動地方民眾認識家園,配合108課綱上路,還攜手地區高中共同發展「認識海山」校本課程,同時引入數位加值應用手法,促進跨世代共同思索傳統文化傳承與現代商業經營共存的可能。
不同於「環抱海山」團隊著重三峽老街區,社會科學學院USR計畫主導的「青銀共學 世代共融大學城」則聚焦北大特區新城鎮。經過調查研究,了解區域內人口面貌與需求,盤點校內資源,再設計課程與學生自學活動,增進青銀互動機會,培養學生人文關懷精神,同時減緩臺灣社會年齡歧視與世代問題。
團隊強調,不同於一般人對於「長者」等於殘弱的印象,北大特區的長者普遍身心狀況良好,在被照顧和陪伴之外,還有許多可奉獻之處,因而規劃三門「青銀共學」課程,實際邀請長者進入課堂,以不同角色和年輕學生共同學習。經過一年實際實驗成效分析,發現青銀共學課程的學生對長者的態度普遍較過去更正向,甚至更認真學習,長者們也欣喜自己更理解年輕世代,覺得自己更年輕了。
至於環境永續面向方案,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教授李堅明團隊研議的「產學攜手打造負碳商業模式 實踐低碳生活」,則具體回應了「碳中和」這個當今全世界最火熱的議題。整體計畫從文獻研究著手,建構負碳商品與個人碳交易資訊系統,更實際與全家便利商店產學合作,結合會員積點活動,引導消費者從隨手消費中累積碳資產。
至於實際成效方面,研究團隊比較商店2019年底開張後與前一年同期銷售成績,平均每週增加逾一成銷售量,訪談實際參與的消費者也顯示,超過六成願意因為負碳商品而改變消費選擇。目前超商業者持續與團隊合作,希望藉由更長期實驗成果,促進更多廠商看見並重視碳排放問題,進而能推廣到其他店鋪與通路,引領更多企業與消費者從小額消費響應低碳消費生活。
為鼓勵邁向永續發展,強化資訊透明,進而全面提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台灣企業永續學院今年首度舉辦「台灣永續行動獎」,展現企業與大學、醫院或非營利單位的永續成果,目標樹立永續典範,鼓勵更多企業和單位共創永續新猷。總計吸引138單位225件方案參賽,其中大學部分,共有25校48件方案獲選。
日期:
2018.10.15 台北大學與中嘉集團產學合作 建立青銀交流世代共融..
2018.10.15 台北大學與中嘉集團產學合作 建立青銀交流世代共融
國立臺北大學社會科學學院與中嘉集團旗下「新視波」與「家和」兩家有線電視公司,為了重現銀髮族價值,特別企劃了銀髮族綜藝實境秀節目「不老時光機」,希望藉著節目體驗遊戲,讓長者的心情充份展現,重新省視自己的人生歷程。11日在臺北大學舉辦社區首映會,包括國立臺北大學校長李承嘉、國立臺北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曾敏傑、國立臺北大學歷史系老師辛法春、國立臺北大學社工系劉素芬教授、新北市新聞局局長張其強、三峽區公所區長陳健民、新視波及家和有線電視公司董事長陳煥鵬以及多位地方民代士紳都出席觀影,同時也邀請香柏樹關懷據點、USR橘子讀書會長者和社工系學生上百人一同欣賞,連結學校和地方媒體資源,促成產學合作,共創青銀交流。
台北大學與中嘉集團產學合作 建立青銀交流世代共融
日期:
2018.05.24 北大「老大人音樂節」 聽音樂享按摩..
2018.05.24 北大「老大人音樂節」 聽音樂享按摩
國立台北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將於26日傍晚首度舉辦「老大人,音樂節」活動,現場除了音樂表演、還安排老人福利諮詢與按摩服務,透過音樂節出發,連結學校和在地組織資源。
「老大人,音樂節」在三峽校區行政大樓前廣場舉行,邀請桃園市大園區「竹圍社會發展協會」的長者們表演和太鼓、十二釵歌舞與藝陣,以及來自社區、今年一月甫創團的「伯拉奇管弦樂團」、今年獲得全國學生音樂比賽特優成績的台大學管樂團,陪伴長者和照顧者沉浸悠揚樂聲。
此外,鼓勵行動不便鮮少出門的長者走入人群,現場準備30組公益服務,提供給65歲以上、使用輪椅、或是需要使用輔具的高齡老人,服務內容包括專屬按摩服務與精緻餐點,落實大學社會責任,打造屬於全年齡層的大學城。
日期:
國立臺北大學USR計畫與新北市市政府及大學/高中/國中/國小連結合作之活動列表(109-111年)
編號 |
時間 |
連結單位 |
項目 |
1 |
111年6月24-25日 |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市立臺北教育大學、國立成功大學、國立東華大學及東海大學 |
大眾史學工作坊暨紀錄片交流會 |
2 |
111年6月24-25日 |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市立臺北教育大學、國立成功大學、國立東華大學及東海大學 |
大眾史學工作坊暨紀錄片交流會 |
3 |
109-111年 |
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 |
「淡水河流域藝文人物誌紀錄片」6部鶯歌陶藝師紀錄片 |
4 |
110年3月27日至111年8月1日 |
新北市三峽區三峽國小(社科院) |
《學前融合教育在三峽》講座 |
5 |
110年11月22日 |
新北市立樹林高中(社科院) |
《樹林高中的原住民教育》講座 |
6 |
110年11月19、26日、12月3日 |
臺北大學永續創新國際學院、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合作 |
茶鄉‧茶香小旅行 |
7 |
110年11月1-2日 |
新北市立圖書館、蔣渭水文化基金會、大同社區大學 |
臺灣文化協會百週年紀念」國際學術研討會 |
8 |
110年8月24日 |
新北市政府農業局、三峽區公所、5%Design Action 社會設計平臺 |
三峽在地創生茶產業線上論壇 |
9 |
110年8月18日、12月10日 |
新北市立樹林高中歷史科雷秀慧老師、新北市立北大高中歷史科教師兼圖書館朱肇維主任、新北市立板橋高中張肇祥老師、新北市立海山高中地理科王淑娟老師、楊素珠老師、新北市三峽區成福國小謝基煌教導主任、新北市立三峽國中數學科楊友銘老師、設備組長鄭玉惠老師與地理科吳鳳姝老師等教師 |
《認識海山》編纂諮詢會議 |
10 |
110年5月 |
李梅樹紀念館、大同社區大學 |
清梅杏緬—記憶中的劉清港醫師 |
11 |
110年4月29日至6月24日 |
臺北大學圖書館、三角湧文化協進會 |
花漾藍染─藝術創作展 |
12 |
110年4月17日 |
新北市立北大高中 |
三峽綠茶季:新春封茶雅集 |
13 |
109年12月29日 |
新北市三峽區成福國小(社科院) |
食物森林參訪、辦理紀錄片黑熊來了公播 |
14 |
109年12月17日 |
國立臺北大學民俗藝術與文化資產研究所碩士、三峽區秀川里里長李楷瑞 |
海山地區的無形文化資產:以三峽長福巖清水祖師聖誕祭及三角湧「迎尪公」為例 |
15 |
109年12月3日 |
永續三峽環境文化工作室負責人林炯任、新北市立樹林高中歷史科教師雷秀慧 |
海山地區田調經驗與文史地圖的繪製 |
16 |
109年11月26日 |
國立臺北大學民俗藝術與文化資產研究所碩士、三峽區秀川里里長李楷瑞 |
宰樞廟如何登陸為有形文化資產 |
17 |
109年11月12日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文化資源學院林承緯院長 |
民俗學與文化資產 |
18 |
109年10月30-31日 |
新北市立圖書館 |
「臺北州建州百年紀念」國際學術研討會 |
19 |
109年10月17日 |
新北市立北大高中、海山文史導覽團隊志工、三鶯社區大學及Papago團隊、新莊社區大學協助培訓、走讀新莊 |
2020大三鶯走路節——賞遊新莊海山頭 |
20 |
109年9月 |
李梅樹紀念館、臺北大學圖書館 |
三峽梅樹月——繁花盛開 |
21 |
109年6月19日 |
新北市立北大高中、新北市立樹林高中、桃園市立武陵中學、國立基隆女子中學、基隆市立暖暖高中 |
海與山的對話:第一屆地方學論壇 |
22 |
109年5月13日 |
新北市立北大高中(社科院) |
《青少年學生的社區關懷:公民行動方案分享》講座 |
總機:02-8674-1111 分機68033 Email:natashalin@gm.ntpu.edu.tw |
國立臺北大學 海山學研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