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 Aug 16 2024/08/11 2024年第三屆亞太永續博覽會 臺北大學展現永續承諾
2024/08/11 2024年第三屆亞太永續博覽會 臺北大學展現永續承諾
2024年第三屆亞太永續博覽會於8月8日至10日在台北世貿盛大開幕。本屆博覽會以「潮 ‧ 永續」為主題,集結中央及地方政府單位、企業、教育機構、NGO組織及國際單位,共同引領淨零排放、低碳城市、循環經濟、永續時尚、永續人才、永續行動、永續國際等七大潮流趨勢,力求在提升經濟價值的同時,邀請公眾成為永續的造浪者,共同翻轉世界。
臺北大學近年來積極推動大學社會責任(USR),於博覽會展示「社會永續」、「人文永續」、「環境永續」三大主題。透過參展,學校向民眾介紹了三個USR計畫如何推動社區與學校之間的共好與共榮,並鼓勵主動發揮個人社會責任,將永續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同時,臺北大學與臺北醫學大學、臺北科技大學和臺灣海洋大學攜手聯展,四校共同以「臺北聯合大學」的身份呈現各自獨具特色的永續成果,進一步強化北聯大在永續領域的影響力。四校聯合攤位更榮獲綠色設計獎「佳作獎」殊榮。
活動開幕當天,李承嘉校長、池祥麟財務暨永續發展副校長、永續辦公室洪健榮執行長、商學院USR陳澤義執行長、資工系林道通特聘教授,親臨北大攤位,展現本校對於大學永續發展及社會責任的重視,同時也參觀北聯大四校攤位,與四校長官互動及交流,促進北聯大系統更密切的連結。
除了展覽攤位外,主辦單位也規劃一系列的活動,其中於8月10日的永續沙龍,邀請到本校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李堅明教授分享「臺北大學2040碳中和行動計畫」。他詳細介紹學校在實現淨零排放方面的三大策略組合——科技創新、碳匯技術以及行為轉型,並呼籲每個人都應該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李教授鼓勵民眾以明智的消費行為支持全球淨零排放的目標,強調這不僅僅是政府和企業的責任,更是每一位公民的共同使命。
臺北大學的展區吸引了大批民眾駐足。學校介紹了《學老誌》、負碳商品及綠茶季系列等活動,並以寓教於樂的方式與民眾互動。民眾只要聆聽攤位介紹,就可以獲得一顆扭蛋,透過獎勵機制吸引了眾多參觀者,場面熱鬧非凡,反應熱烈。此次博覽會的參展,彰顯臺北大學在永續發展領域的積極作為與承諾,為未來的永續教育與實踐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
聯絡人:永續辦公室 林佳靜 專任助理
聯絡電話:#68033
刊登時間:2024-08-16 10:23:19
-
2024 Jul 11 【社科院】2024 07/11 青銀共融 探尋情緒出口
【社科院】2024 07/11 青銀共融 探尋情緒出口
社科院USR計畫與鳶山社會實踐協會攜手合作,持續推動友善接待活動,在美國石氏基金會(The Dynamic Foundation)的支持下,本(7)月5日結合橘子讀書會與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邀請新北市社會局土城社會福利服務中心(以下稱土城社福)的「青銀探險隊-找尋情緒出口」營隊活動,前往北大校園的食物森林實作體驗,學習以大自然及園藝元素協助情緒紓壓,並由知名情緒管理講師丁介陶為營隊的兒少授課,探索與思考多元正向抒發情緒方法,總計22位兒少與13位長輩志工共融共學,一起度過歡快輕鬆的夏日時光。
本屆土城社福的青銀探險隊由社工督導洪婉嫃與社工林靖斌領隊,提到辦理「青銀探險隊-找尋情緒出口」的初衷,他們表示前青春期及青春期階段的兒少處於身心快速變化的階段,加上3C社會來臨,面臨社交媒體與網路使用、學校、同儕、家庭關係等多方面衍生的情緒壓力,如果未能有效學習情緒因應技巧,將影響整體的身心健康發展。於此,土城社福盤點在地資源,並與社科院USR計畫等合作,期待透過擁有豐沛情緒因應歷練的長輩帶領兒少進行活動,讓他們藉由共學多元的情緒抒發方式,進而維持身心健康。
來到北大校園的第一站是「食物森林」,USR子計畫辛法春老師與營隊成員提到此構想源自美國西雅圖,並在2020年6月邀請丘建賢、林盈樺老師帶領社區長者與同學一起動手打造,目標在為城市生態增添豐富性外,更為臺北大學城創造一個可休憩、勞動、聊天、覓食的交流場域。食物森林極為特別的還有厚土種植法,為了今天的活動,辛法春也預先請長輩到校區收集枯樹枝、乾草與落葉,並回收紙箱及搜集商家的生廚餘、果皮、咖啡渣、茶葉渣等素材,「盡量以在地為主,可增加土壤的豐富性及共生互利的原則,讓閒置資源變成肥沃的腐植質,既環保又可垃圾減量。」辛法春介紹說。
收集完成後,接著是將瓦楞紙撕成碎片(10公分)浸泡於水桶,使其變軟待用,枯木枝切成小段,乾草成堆,生廚餘則用菜刀切2到3公分大小,較易分解,並且將粗大枯樹段或石頭,做厚土場地的圍邊, 場地大小以雙手操作方便為原則;營隊的孩童除了透過解說理解食物森林的意義,也跟隨長輩的指導實際體驗厚土流程,感受親手鋪上有機肥的療癒感,栽種活動中更是彼此協力,一同栽種、一同收成、一同修缮維護,在歡笑與汗水中完成任務。
結束戶外的食物森林體驗之後,課程來到人文學院801教室,辛法春邀請到珍珠家園協會理事、宇宙光關輔中心特約講師丁介陶以「我的情緒會轉彎」為題,引導大家學習辨識個人情緒,深入探索個人的情緒控制台,馴服情緒的精靈。在丁介陶趣味活潑的帶動下,每個人都要透過紙筆描繪出專屬自己的「情緒手搖飲」,並要填入成分,例如失落、羞愧、孤獨、緊張、勇敢、自信、焦慮、茫然、愉快、興奮等等不同的情緒形容詞,最重要的是,每組還要推派成員上台分享,說明手搖飲的特別之處,而那些「添加物」又是如何發生的!
「我的手搖飲有25%憤怒,因為早上妹妹一直哭讓我覺得很煩!」「昨天爺爺給了我100元當零用錢,所以我這杯的成分全部都是開心!」孩子透過發言暢談自己遇到生活上的各種狀況而產生的情緒,不只是直接釋放了壓力,更透過丁介陶現場的引導與提問,讓他們逐步認識如何情緒控制,進而駕馭。社工林靖斌也在活動後表示,這個營隊的企畫構想就是期待透過情緒教育活動設計,促進與增加兒少辨識情緒能力,很感謝USR計畫的辛法春老師與橘子讀書會的用心安排。
到了中午用餐時段,則是驚喜不斷,先有橘子讀書會的成員獻上美味的手作冰淇淋當作甜點,美國石氏基金會(The Dynamic Foundation)則是贊助青銀探險隊的所有兒少與長輩享用一份豐盛的Pizza套餐,到了餐後營隊要離開臺北大學校園時,長輩更是與USR計畫共同準備了脆笛酥點心、筆記本與不織布環保提袋當作伴手禮,孩子也歡欣鼓舞並表示感謝之意,為這次青銀共融的情緒紓壓活動畫下美好的句點。
聯絡人:社科院USR計畫助理 廖智賢
聯絡電話:分機67227
刊登時間:2024-07-11 14:24:43
-
2024 Jul 11 【社科院】2024 07/11 高齡共學電影《逆轉人生》
【社科院】2024 07/11 高齡共學電影《逆轉人生》
因應臺灣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國立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持續與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合作推動「高齡社群方案」,鼓勵退休後的銀髮族進入北大校園參與共學活動;「高齡電影讀書會」便是攜手耶魯心靈工作坊的創新方案之一,由任林教育基金會梁美霞老師和財政系楊子菡老師共同主持,透過電影共賞,讓長輩深度認識電影劇情,並透過討論交流觀點與看法,促進長輩學習並拓展社交活動。6月27日下午欣賞的《逆轉人生》,就有近30位高齡長輩熱情參與,尤其感謝美國石氏基金會(The Dynamic Foundation)的贊助,支持USR計畫在今年得以挑選更多元的高齡影片,
《逆轉人生》為2011年上映的法國片,主角菲利普是家財萬貫的富翁,意外在一次跳傘導致終生癱瘓,只好雇用看護來幫他打點生活,而他萬中選一的看護人選,竟是來自郊區又有前科的黑人混混,然而樂觀、熱情又幽默的德里斯,不因雇主的個性而妥協,兩個背景相差極大的人,因為這樣的人生巧合,迥異的靈魂相互碰撞、融合與交會,最後卻互相圓滿了彼此的人生。
電影播畢後,梁美霞老師進一步引導成員發言,談談電影中的兩位主角有哪些特質,或者比較喜歡哪位角色,甚至觸及各面向的延伸思考等。有長輩分享最感動的情節是德里斯幫菲利普說出秘密,同時因他自身是護理人員,有不少接觸與主角一樣脊椎受損患者的經驗,因意外而改變一生軌跡,也有非常正向的病患,雖然傷後的生活難以自理,但每天起床仍虔誠祈禱、努力生活,讓他深受感動。
另一位長輩則提到,這部電影中的主角有著不同的人格特質,互動的情節非常有意思,故事中讓他最有感觸的一句台詞就是——沒有手就沒有巧克力,意即沒有健康就沒有生活、更何況是娛樂;此外,他獲得的另一個啟發是人生要務實,「是什麼命,就老老實實做,務實接受自己的生活、健康狀態,該做什麼就做什麼,照顧好自己,別讓兒孫擔心。」他分享說。
楊子菡老師則從配樂來解析這個電影的用心安排,菲利普富有卻因意外受傷,是不快樂的人,初出場時配樂是緩慢悲傷的古典樂曲,狄斯則是投了履歷卻乏人問津,甫出場就是剛出獄,面試只是為了取得就業補助,同樣也是對未來沒希望的人;這樣的兩個人卻共同開啟了冒險之旅,而電影常常會有古典及流行音樂的轉換和融合,象徵著生命的兩極,越來越靠近,是貫穿全片的靈魂所在。
此外,楊子菡老師也提到兩位主角都面對了自己生活中的恐懼,並學習接受挑戰,或許並非改變了什麼,而是透過與對方的接觸,看見對方的需求及覺察自己內在的過程,喚醒了沉睡的生命力;梁美霞老師也回應說,覺察內在很重要,她認為「高齡電影讀書會」在場的大家都很愛自己,才願意走出家門一起共聚欣賞電影,取悅自己,也就是關心自己。
上半年度的高齡電影讀書會在《逆轉人生》電影的分享中告一段落,本學期合計舉辦了五場電影欣賞會,相關的報導也可參考如下。
【1月】電影學老討論「美味情書」https://bit.ly/3uhn8T0
【2月】高齡共學《生命中的美好缺憾》https://bit.ly/3wCl4FZ
【3月】高齡電影共學《金盞花大酒店》https://pse.is/5rmsm2
【4月】高齡共學電影「夢想越野隊」https://usrsocntpu.pse.is/5w7mmr
【5月】高齡共賞《姊妹》討論種族議題https://bit.ly/3V5KGDE
再次感謝梁美霞與楊子菡老師的帶領,而下半年的片單老師們也已精心選定,包括《102歲破紀錄》《青春啦啦隊》《繼承人生》等多部好片。下一場活動將於7月25日(四)13:30至16:30於臺北大學圖書館6樓辦理,欣賞的是《金盞花大酒店2》,故事描述一群退休長者在金盞花大酒店展開了新的生活,原本幻想來到養老度假天堂,實際上卻是一棟簡陋不堪的老房子…,延續著第一集的餘韻,有著更多智慧金句與笑料,歡迎有興趣的社區長輩和同學報名參加!
聯絡人:社科院USR計畫助理 鍾佩芳
聯絡電話:分機67222
刊登時間:2024-07-11 14:22:41
-
2024 Jul 11 【社科院】2024 07/11 自學方案「銀齡安全守護者」成果豐碩
【社科院】2024 07/11 自學方案「銀齡安全守護者」成果豐碩
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鼓勵於正規課程外,學生自組學習團隊研提有關高齡議題之計畫並付諸行動。「銀齡安全守護者:防詐行動計畫」是一項專門針對長者安全問題的倡議,主要聚焦於防範詐騙行為。隨著台灣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預計2025年65歲以上人口將占總人口的20%,而詐騙問題也愈發嚴重,2023年詐騙總金額達到新台幣88億,此計劃旨在提高長者對詐騙的警覺性,識別和避免詐騙行為,並通過教育和宣傳活動促進年輕人關注長者的安全問題。更多「銀齡安全守護者」的學生自學方案心得分享,歡迎點擊收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5dMm7obM1c
「銀齡安全守護者」團隊共有4名成員,分別是犯罪學研究所一年級顧天成、簡伯融、林瑋旻與梁寓婷,並由犯罪學研究所黃蘭瑛老師指導;學生團隊表示提交計劃書的過程中,最初提案較簡要,後來再對計劃書進行精修,出乎意料的是,USR計劃的自學方案規定並不如他們想像得嚴格、保守,「實際上給予了我們很大的自由度,因為計畫符合高齡主題並產出成果,於是他們就願意讓我們自由發揮,相信這是USR計劃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也讓我們提出自己的想法並勇於實踐。」團隊成員說。
活動準備,提升問題解決力
在準備5月17〜18日的北大好好市集宣傳活動的過程中,「銀齡安全守護者」遭遇了不少意料之外的挑戰。首先是印刷材料的問題,因為成員非擁有設計科系的背景,完稿後才發現電腦上設計的PDF檔與實際印刷出來的尺寸不相符,這讓他們必須重新調整和校準。其次是所選用的紙張太硬,無法進行摺疊,最後,印刷出來的顏色和質感與預期不符,這讓他們在視覺效果上感到失望。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團隊迫切聯繫了三家不同的廠商,分別尋求解決方案,在有限的時間內迅速作出反應和調整,確保活動的順利進行。
在美宣設計方面,團隊還面臨了另一個重要的挑戰:如何真實且生動地呈現詐騙案例的情境,這不僅需要仔細挑選和設計案例,還需要進行大量的前期調查和準備工作。成員提到:「我們必須確保每個情境都具有說服力和教育性,以避免呈現出不真實或不生動的情況。這讓我們體會到,在實際操作中,要有效呈現這些案例是多麼具有挑戰性和耗時。」縱使面對這些挑戰,他們最終仍成功克服,這次經驗不僅提升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加深了對準備工作和細節注意的重視。
市集宣導,滾動式修正策略
在宣傳策略方面,他們起初面臨市集攤位的布置和宣傳話術的挑戰,但隨著經驗的累積,成功優化了宣傳方式,在市集攤位設計中進行了改進,「我們體會到行銷技巧在傳遞資訊中的重要性。原以為只要有好的內容和充足的熱情就能吸引人群,但實際操作過程中發現,行銷技巧是宣導活動更為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吸引目光才是行銷的第一步。」成員表示。因為在市集中,單純的口頭宣傳很難吸引匆忙的行人;於是利用精美的宣傳贈品作為噱頭,將贈品擺放在攤位的最前面,當路人停下來觀看贈品時,就有機會向他們介紹反詐騙的資訊,兩天總計有31位民眾成為「學老誌」官方LINE帳號好友,成績豐碩。
他們也在與宣傳對象互動中反省,要將單向宣傳轉變為雙向互動,這種改變不僅更有效地吸引了參與者,還提高了他們對活動內容的理解和接受度,像是宣傳活動中揭示了詐騙形式的多樣性,從假包裹到虛假費用通知,這些手法老年人造成了深遠的影響;例如,有位長者在電話中轉帳給詐騙者,最終因餘額不足而逃過一劫,這些案例不僅讓他們感受到詐騙的現實威脅,也體現了防詐活動持續之意義。成員分享說:「我們對詐騙信息的廣泛和深入程度感到震驚,這反映了這個議題在台灣社會中的普遍性和嚴重性。」
社區宣導 禮品準備要用心
5月30日「銀齡安全守護者」則是與文山二局的周洛安警官一起前往三峽區介壽里進行防詐社區宣導,活動共有多達102位民眾參與,過程中他們發現長者對於現代科技的適應能力有限,特別是掃描QR code,不熟悉或無法完整地掌握這項技術,這就需要在設計宣傳材料和指導手冊時更加細緻考慮到他們的需求,以確保信息的有效傳達和參與度的提升。
禮品分發也成為了一個關鍵問題,未來在進行類似活動時,需要更加大膽評估參與預期,並提前準備足夠量和多樣化的禮品,以應對可能出現的高於預期的參與情況。禮品的選擇也應該因應長者的實際需求和生活狀況進行選擇,如帆布袋、雨傘等,相對於時尚或科技產品,這些禮品更能夠符合長者的生活實際需求,要更加貼近他們的生活情境和實際需求。
團隊心得 自學方案的收穫
這次的反詐騙宣導活動讓他們深刻體會到,推廣反詐騙資訊並非單靠理論和宣傳品就能達成,因為面對的是一群有不同背景、經歷和科技使用習慣的長者,在宣導過程中,還需要持續改進自身的溝通技巧,與長者互動時,不僅要用簡單明瞭的語言解釋詐騙手法,還需要通過實際案例讓他們更直觀地理解詐騙的危害。舉例來說,未來可以設計一些模擬的詐騙情境,讓長者親身體驗並學習如何辨別和應對詐騙。
「銀齡安全守護者」的自學方案面對種種挑戰,活動時間緊、任務重,但還是獲得了相當水準的成果,這也要歸功於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在每一次的活動中,彼此互相的督促和提醒,讓計畫得以順利推進。「每個成員在團隊中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共同面對挑戰,解決問題,最終成功地完成了宣導活動。我們每一個人都學到了寶貴的經驗。」團隊成員總結說。這些自學方案的特殊經驗,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和技能,也讓他們更加明白了互相支持和協作的重要性,清楚擁有合作精神才是成功的基石與關鍵。
聯絡人:社科院USR計畫助理 廖智賢
聯絡電話:分機67222
刊登時間:2024-07-11 14:19:23
-
2024 Jul 11 【社科院】2024 07/10 SWITCH樂齡遊戲4.0圓滿結束
【社科院】2024 07/10 SWITCH樂齡遊戲4.0圓滿結束
國立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持續研發創新方案來服務在地長者,Switch科技遊戲即為其中之一,最早於2021年11月試辦,並透過大學生的指導,成功促進青銀協力、世代共融。今年6月6日至7月4日,在美國石氏基金會(The Dynamic Foundation)的贊助下,結合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與鳶山社會實踐協會,將活動場域擴展至伊甸三峽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辦理為期5周的樂齡科技工作坊SWITCH(4.0),總計共有長輩79人次、學生13人次熱情參與,透過遊戲的感官刺激,促進大腦與四肢的靈活與協調,有效達到世代交流與青銀共融的目標。
本次Switch樂齡科技工作坊為期5週,每次課程2小時,依照據點對長輩的身體功能狀況加以分組,合計共有79人次的參與。工作坊共挑選5款遊戲讓長輩遊玩,如《Fittness Boxing》《健身環大冒險》《Just Dance》《Sports》《世界遊戲大全51》等;由於長輩在遊玩Switch時需要高度專注與反應,經過觀察發現,有不少長輩前幾次無法跟上節奏,或者難以掌握時機點,但是長輩並未氣餒,顯示具有挑戰性的體驗,吸引他們樂於嘗試與學習。
在青銀共玩的過程中,學生也感受到長輩的活力與學習熱忱,而長輩也很樂於與學生一起遊玩。此外,長輩在遊戲過程中也會互相鼓勵、分享遊玩心得,幫助別人更快上手,這也讓大家更願意前來參與。根據工作坊的問卷調查(14份),長輩對於活動的滿意度達到79%(11人),普通為21%(3人),未來如果再舉辦,有意願再參加的比例高達93%(13人),最讓人意外的是,14位長輩中,有多達11位表示有與親朋好友交流參加SWITCH遊戲的收穫與心得,於此,可以發現長輩對於學習新事物是充滿興趣,心態更是正面積極。
伊甸三峽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社工林依蓁提到,很榮幸邀請到社科院USR計畫與鳶山協會來到據點帶領Switch樂齡科技工作坊,一開始其實不只長輩困惑要怎麼玩,社工也很好奇要如何引導長輩遊玩,經過USR計畫成員與台北大學學生在現場「手把手」的教學下,她觀察到長輩慢慢了解如何操作後,整體狀況就漸入佳境,而且越來越有自信心,更加投入在享受遊戲的樂趣中。甚至大家從一開始的眉頭深鎖,再到後來的眉開眼笑,明顯看出,長輩透過陪伴及教學,是可以接受並使用時下的3C產品,透過Switch科技遊戲的完整方案,讓長輩了解活動是沒有年齡限制的,只要用心參與,樣樣都是健康促進的好活動。
社科院USR計畫持續研發長者的服務方案,依照過往累積3年的豐富經驗,SWITCH樂齡科技工作坊不但可讓長輩促進與大學生的青銀互動交流,而且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運動,也可以養成多運動、多動腦的良好生活習慣,還能增加社交的機會,樂於分享自己所學的新事物,對維持健康生活非常有幫助。本次工作坊預計2024年下半年度將再與鳶山協會攜手,持續開發更多外部資源,將此活動推廣到不同的在地社區據點,一齊透過遊玩Switch讓長輩在不同的刺激下,維持大腦與四肢的靈活,也感受科技遊戲「學老」的幸福感。
聯絡人:社科院USR計畫助理 廖智賢
聯絡電話:分機67222
刊登時間:2024-07-11 14:15:49
-
2024 Jul 11 【社科院】2024 07/08 攜手富邦人壽共推高齡防詐
【社科院】2024 07/08 攜手富邦人壽共推高齡防詐
臺北大學高齡中心、社科院USR計畫、與富邦人壽共同關心在地高齡,7月2日於臺北大學USR HUB合辦「高齡防詐講座」暨畫鐘失智檢測體驗活動,邀請法務部調查局新北市處張元舉組長分享,現場共計有40位社區長者與北大師生共同參與。高齡中心曾敏傑教授表示,有鑑於高齡詐騙越來越嚴重,不只高齡會被詐騙,學生也涉世未深容易受騙,因此邀請張元舉組長來校介紹各種詐騙手法,以減少詐騙事件發生,也告知身邊親友如何預防詐騙。橘子讀書會辛法春老師也分享自己的父親曾被詐騙錢財,甚至聽聞連繳水費都可以被詐騙,因此結合USR計畫合作,加入電資院林道通老師的畫鐘失智測試,大家合力協助在地長者預防詐騙。
「有些人出現在你生命中,就是為了告訴你真好騙」張元舉組長以網路上流傳的這句話開場,並舉手遊「天堂」為例,青少年很多人很喜歡在線上遊戲裡練功,以及收集寶物讓自己的角色更厲害,因此當遊戲卡關時,就會想要花錢買寶物。他舉自己為例,在他高中時就曾經跟網友買寶物,沒想到付錢後對方不見了,他 後來發現寶物竟是假的,沒有應該有的「功力」,這是他第一次被騙的經驗。就算我們平常都很小心,但總是會遇到特殊狀況,好幾個特殊狀況加在一起,我們就會分心讓詐騙集團得逞,因此網路上兩階段的帳號驗證,雖然很麻煩,但在關鍵時刻就可以救了我們,張組長再次提醒大家。
草根影響力基金會曾於112年4月委託TVBS調查「政府打擊詐騙」,了解台灣民眾對詐騙的認知,發現高達七成的民眾覺得台灣詐騙非常高,四成民眾經常遇到詐騙,51%的民眾擔心自己會被詐騙,對於政府打擊詐騙的滿意度,53%是相當不滿意的。八成以上民眾對台灣現有法律表達詐騙刑責太輕,民眾近九成希望要加重法律刑責。另在112年5月ETtoday民調雲「台灣成為詐騙之島,您對詐騙知多少大調查」中,發現詐騙形式以電話、簡訊、通訊軟體詐騙最多,接下來也有釣魚網站、社群媒體、紙本信等形式;詐騙內容前三名:投資詐騙(57%)、網購詐騙(46.1%)、電信詐騙(41.8%)等(見附圖);受詐騙損失金額以1000~5000元最高(42.%),100001以上次之(20.7%);而民眾發現被詐騙時的處理方式,以自認理虧(42.8%)最高,向警方求助(39.7)次之。張組長分析,詐騙金額在5千元以內,因為金額不高很多民眾就不了了之;而10萬以上通常是掌握人心的貪念,也讓學員了解詐騙集團盛行的原因。
接下來也介紹常見的詐騙手法「電話詐騙」、「社交工程詐騙」、以及最近新興的AI「深偽詐騙」,並提供防範對策---
電話詐騙
冒充親友
詐騙方式:詐騙者冒充受害者的親友,聲稱遇到緊急情況需要借錢,誘使受害者轉帳。
防範對策:接到類似電話時,應先通過其他渠道核實親友的真實情況,不要輕易轉帳。
虛假投資
詐騙方式:詐騙者通過虛假的投資計劃,承諾高額回報,誘使受害者投入資金,最終捲款潛逃。
防範對策:對於過於優厚的投資回報應保持懷疑,投資前應仔細核實項目合法性,選擇正規的投資管道。
假借公務人員
詐騙方式:詐騙者假扮警察、檢察官或其他公務人員,聲稱受害者涉及案件需要協助調查,誘使受害者提供個人資料或轉帳。
防範對策:公務人員不會通過電話要求個人資料或轉帳,接到此類電話應保持警惕,並向相關單位核實。
社交工程詐騙
假冒名人或公眾人物
詐騙方式:詐騙者假冒名人或公眾人物,在社交媒體上進行互動,誘使受害者進行金錢交易或提供個人資訊。
防範對策:不輕信來自不明來源的社交媒體消息,核實對方身份,避免與不明人士進行金錢交易。
愛情詐騙
詐騙方式:詐騙者通過交友網站或應用程式與受害者建立情感關係,之後以各種理由要求借錢或轉帳。
防範對策:對於網上認識的朋友應保持警惕,不輕易透露個人信息或進行金錢交易。
深偽詐騙
語音模仿
詐騙方式:利用受害者熟悉的人物(如家庭成員、朋友或上司)的語音來進行電話詐騙。詐騙者可以模仿這些人的聲音,請求匯款或提供敏感信息。
防範對策:對任何看似不尋常或未經預期的通話或錄音保持警覺,特別是涉及資金轉移或敏感信息透露的請求。
影像欺詐
詐騙方式:創建假的影片訊息,看起來像是來自高信譽的公眾人物,例如名人或政治人物,或利用熟悉的人物進行視訊詐騙,用於散布虛假信息或詐騙金錢。
防範對策:獲取可疑通訊時,通過獨立的管道驗證發送者的身份,例如直接撥打已知的電話號碼或使用官方聯絡方式。
現場許多長者聽完講座,也心有戚戚焉,施立勇大哥表示,自己一定安裝防毒軟體,並且不再使用FB,因為使用FB就是在透露自己的個資與行蹤;趙文瑜大姊也曾經因為在FB上分享旅遊照片,被詐騙集團盯上,說是親友要借錢;也有長輩有接到詐騙電話被威脅的經驗。總結以上詐騙集團推陳出新之手法,張元舉組長再次提醒學員,面對詐騙的自保之道如下---
謹慎處理個人資訊
不隨意在網絡上透露個人身份、銀行賬號、密碼等敏感資訊。
在填寫表單或註冊帳號時,確保網站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慎重應對陌生來電和訊息
接到陌生來電或訊息時,保持警惕,對要求提供個人資訊或轉帳的請求應特別注意。如果對方聲稱是公務人員,應要求其提供詳細信息並進行核實。
多管道核實
對於來自陌生人的請求,應通過多種方式進行核實,例如聯繫親友或相關機構。
在網路交友或購物時,仔細查看對方的評價和歷史記錄,避免輕信陌生人。
確認官方聯繫方式
遇到自稱是銀行或其他機構的來電或訊息,應通過官方網站或客服電話進行確認。
不要輕信非官方的聯絡方式。
避免點擊不明連結
對於來自不明來源的電子郵件或訊息中的連結,應謹慎點擊,避免進入釣魚網站。
在輸入個人資訊前,檢查網站的網址是否正確,確認其安全性
使用安全的支付方式
進行線上交易時,選擇可信賴的支付平台,避免使用不明支付工具。
對於大額交易,應通過正式管道進行,不要輕信對方提供的個人帳戶。
張元舉組長表示,政府目前在《新世紀打擊詐欺策略行動綱領1.5版》中,也開始跨部門共同防詐,包含「識詐」教育宣導、「堵詐」電信網路面、「阻詐」贓款流向面、「懲詐」偵查打擊面。另在112年5月30日經立法院三讀通過,修訂「刑法」、「人口販運防制法」、「個人資料保護法」、「洗錢防制法」、「證券投資信託及顧問法」等打詐五法修正草案。近期行政院提出制定「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與修正「科技偵查及保障法」、「通訊保障及監察法」、「洗錢防制法」等相關草案,尚待立法院通過。但最重要的還是需要民眾保持警惕,提升自身的安全意識和技能,並採取積極的防範措施。通過謹慎處理個人資訊、提高網絡安全、核實來電和訊息、選擇正規購物和投資渠道,和及時報案與尋求專業協助,將可以有效降低受騙風險,保障自身和家庭的財產安全。
聯絡人:社科院USR助理 施冰冰
聯絡電話:分機67224
刊登時間:2024-07-11 14:07:34
-
2024 Jul 04 【海山學】2024 07/03科技助力:海山人文與創意實踐行動的數位藍圖
【海山學】2024 07/03科技助力:海山人文與創意實踐行動的數位藍圖
因應人文研究與教學愈加重視透過資訊工具與新媒介之趨勢,海山學研究中心將2021年訂為「數位海山元年」,邀請智紳數位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張智傑執行長暨總監,先是於2021年3至8月辦理「海山學空間人文的實踐—社區GIS地圖工作坊」,運用地理資訊系統(GIS)盤點及記錄海山地區地方重要文史,製作成「三峽生活文化地圖」。其後,為強化學校教學與社區文化的互動,該年9月起開設「海山地區社區GIS的原理與應用」及「社區GIS的理論與實務 」兩門課程,以上下學期對開的方式進行。
112學年度第二學期的「社區GIS的理論與實務 」,除持續充實「三峽生活文化地圖」,彙整社區文化故事地圖資源,連結人文、自然景點、家族人物、宗教民俗、聚落及水圳等歷史發展的故事元素,亦協力深化《三峽茶鄉觀光護照》,連結口述訪談、影像記錄等方式,將路線、景點加以延伸與擴增,讓全書內容益為充實,作為2025年三峽綠茶季之用。這學期以插角地區為田野調查場域,以插角區域茶文化應用與旅遊規劃為主軸,在修課同學同心協力之下,訪談成果已全數完成!
歷史系碩一邱昱甫同學表示,透過這門課認識到許多GIS的概念和實作的技術,本學期主要需要瞭解GIS的許多功能,GIS系統可匯入許多地圖資料,包含鄉鎮市區村里的地圖界線資訊,還有日治時期或戰後臺灣的舊地圖資訊。最後幾週的田調活動也令人印象深刻,學到很多田調技巧,對於蒐集人物或地方故事相當具實用性。
歷史系大四生劉誠恩同學表示,修習了一學期的社區GIS課程,最大的收穫是田野調查的經驗,經過這次一系列的田調行程,不僅突破了自我,亦敢於嘗試新的事物。在實際的訪談中,感受到了受談者的熱情,也看見了他們對於自身產業的驕傲與期待。整體而言,一系列的田調課程讓自己在溝通能力有所提升,同時開啟對於插角乃至三峽地區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
歷史系碩二詹謦伃同學表示,在這次對三峽插角區的田調訪查中,深刻體會到這個地區的觀光潛力與在地文化特色。深刻認識到觀光、在地文化的緊密聯繫,以及這些企業和社區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努力。期待未來能見證更多這樣積極向上的例子,繼續促進臺灣在地文化和觀光的綜合發展。
張智傑老師補充說明,社區GIS以地方為主體的方法,透過培力與陪伴,使地方學校、社群與夥伴得以共筆協作。在學校的教學現場,結合人文社會領域課程的設計,帶領學生走入地方,以不同視野重新認識地方,挖掘地方知識,透過數位轉譯,三化(數位化、資料庫化、空間化)的過程,持續積累地方的數位文史資訊。
隨著「數位海山五年」的到來,以及因應「海山人文與創意實踐」學分學程/微學程的實施,未來本課程將更致力於將社區GIS數位走讀與教學場域現場緊密結合,更深化學校教學與社區的互動,落實地方知識的建構與流通,具體實踐地方文史永續保存與創新教育的數位藍圖。
聯絡人:海山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林佩欣
聯絡電話:分機66825
刊登時間:2024-07-04 14:32:00
-
2024 Jul 04 【社科院】2024 06/24 書香佐茶香 長輩共學老
【社科院】2024 06/24 書香佐茶香 長輩共學老
社科院USR計畫關注超高齡的議題,並落實臺北大學城的理念,執行子計畫的辛法春老師更長期推動高齡學習,2024年3到6月間與橘子讀書會攜手籌畫4場「性靈之美―茶文化講座」,6月25日於USR HUB舉辦的「一期一會話白茶」,邀請到成福國小前校長、思文堂茶藝道講師張乃文擔任講師,現場近60位長輩踴躍出席,藉著白茶雅韻的美好,辛法春也同場加映導讀《訪茶》《山林花草追尋記》《幸齡人生70開始》三本好書,一齊沉浸在肖楠沉香、古琴樂音、野薑花香、茶香與書香共融的文化底藴中學習(老 )。
《訪茶》作者為英國人漢麗耶塔.洛弗爾,一生追求的是浸漬在茶湯中的美妙人生,訪遍天涯海角,只為發現稀有的茶穫,辛法春認為此書不只鼓舞人心,引領人們持續、無畏探索茶之奧妙,更鼓勵講師張乃文未來也撰寫一本自身訪茶的冒險故事,絕對引人入勝。《山林花草追尋記》由牧野富太郎所著,這位日本植物學之父不只讓讀者認識植物,更透過拜訪植物所在場景,讓我們彷彿徜徉自然山林,與植物為友,「讀這本書讓我想起過往閱讀《夏日走過山間》的內容,以及昔日到美國國家公園優勝美地時,目睹外國人開車自在露營、看著樹海,很愜意的生活,所以介紹這本書也希望大家可以多走到戶外,感受大自然的能量。」此外,辛法春也表示《山林花草追尋記》是這幾天實體書店才剛上架的書,她就已經到手,於此期待大家也多出門逛書店增加社交,多閱讀更是幫助腦部活化。
辛法春接著分享她閱讀《幸齡人生70開始》此書的〈生活中的「變化」,可以預防大腦老化〉一篇的讀後感,內容提到高齡者會產生行動意願下滑,有部分是因額葉老化所引起,為了避免這樣的窘境,作者和田秀樹表示最好的方法即是過著充滿變化的生活,不要讓生活過於單調;包括親手做料理,每周挑一天試著完成不同菜色,都是很好的抗老方式之一,因為挑戰新事物的經驗,是最適合預防額葉老化的良藥,「多參加志工服務、同好會等活動,像是今天的一期一會話白茶,就是鼓勵長輩走出家門,多學習新事物。」辛法春解釋著籌辦茶文化活動的初衷,在在與此書作者提倡的生活保健提案相似。
活動來到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則是品茗「白茶」,張乃文先提到自己最近正準備「茶」考試,所以把家中的白茶都品味一番,像是杉林溪青心烏龍、梨山青心烏龍、仁愛鄉青心烏龍、松柏嶺金萱烏龍與阿里山金萱烏龍等等;並進一步解釋,以「松柏嶺金萱烏龍」來說,松柏嶺是產地,金萱是品種,烏龍則是作法。而白茶含有豐富的抗氧化物質,例如茶多酚和茶氨酸,有助於保護細胞免受自由基的損害,具有抗衰老和抗發炎的作用,還能促進新陳代謝、降低血壓和血糖,對心血管健康和消化系統也有好處,甚至含有豐富的氟,能夠保護牙齒
帶領學員走過三場茶文化活動張乃文再次強調,台灣茶藝比較注重茶葉本身,像是茶葉的外形、湯色、香氣、滋味與葉底,她並為大家整理出幾句簡單口訣:「知茶得茶性、知壼得茶韻、知水得茶味、知器得茶美、知所得茶香、知時得茶神、知人得茶趣。」當然,最重要的還是飲茶氛圍的塑造,美好的品茗感受,應該是融入日常生活般輕鬆,從容即可。張乃文說:「境造心情、敬享生活、靜沏好茶,簡單生活茶就是我的理念。」接著,她透過「白茶沖泡看老嫩 老茶可用開水沖」的心法,帶領學員一起沖泡野放紅玉白茶(台茶18號),並在過程中詳細介紹白茶的起源(明代,為六大茶類最早出現的)與自身與三峽白茶的精采故事。
飽滿茶香的氣味中,長輩優閒嗑著瓜子與品味乳酪鬆餅,開心閒話家常,活動也圓滿成功。回顧一系列豐富多元的茶文化活動,從3月「春日茶舞」、4月「一盞清茗酬知己」、5月「今天的天空很法國」、到本日的「一期一會話白茶」,子計畫辛法春老師與講師張乃文不只讓茶獨特的文化故事與價值特色重新被看見,更結合社科院USR計畫舉辦教育課程、體驗活動,讓長輩走出家門,以校園為基地,一起社會參與、一同相互學習,讓大學和社區的關係更加緊密。
聯絡人:社科院USR計畫助理 廖智賢
聯絡電話:分機67227
刊登時間:2024-07-04 14:28:41
-
2024 Jul 04 【社科院】2024 06/24 前進新竹縣 協辦《不老長健》講座
【社科院】2024 06/24 前進新竹縣 協辦《不老長健》講座
國立臺北大學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攜手社科院USR計畫,於2023年9月創刊《學老誌》,針對超高齡化社會的到來,倡議學老、分享學老、以及推廣學老,已逐漸受到各縣市社會局處的重視;繼與新北市社會局合作推廣《學老》之後,更與新竹縣政府社會處合作,自6月開始協辦六場《不老長健》系列講座,將分別於竹北、新豐、湖口、關西、北埔、竹東推出,邀請《學老誌》四位作者與臺北大學兩位教授巡迴各鄉鎮,將《學老》的觀念與方法和新竹縣的高齡民眾分享。
首場不老長健系列講座在6月21日上午登場,結合竹北市竹仁社區關懷據點、社團法人新竹縣紅十字會,以高齡健康為主軸,邀請88歲的前福邦證券公司董事長丁桐源先生,和大家分享「健康學老的五堂課~好好走路 不會老」,現場共吸引了50餘位長輩認真聽講,甚至也有三位高齡超過88歲的長輩到場聆聽,一起和丁桐源董事長學習面對老化的經驗。多年前,丁桐源董事長也曾經以這五個主題和臺北大學附近的民眾分享,當時更是連辦五場,每場盛況更有約150名長輩參加,顯示面對高齡化與長壽化,長輩不分地區大家都十分關心健康老化的議題。
丁桐源董事長分享自己每日維持健走已有46年,迄今已走了地球四圈,有幸被稱為「台灣健走先生」。雖然已高齡88歲,但是健檢數字仍與60多歲的壯年人不相上下,這都是因為長期運動與重視養生所獲得的結果。當日,丁桐源董事長分享五個重點主題,包括有「健康老化 活躍老年」、「今日不養生 明日仰(賴)醫生」、「預防失智殺手(阿玆海默症)的良方」、「綜效強力健走(行禪功法)」及「健康老化 花路米( Follow me ) 」等五個主題。他他說只要有三心「決心、信心、恆心」和三力「知識力 (方法)、 意志力、實踐力」,投資時間「持續健走」,就能追求健康老化的人生。
新竹縣社會處陳欣怡處長本身也是臺北大學的傑出校友,她表示超高齡時代的到來,對每個人來說,學老是很重要的課題,她也非常感謝台北大學曾敏傑教授,引介「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和社科院USR計畫,合作推動6場的不老長健系列講座,並且還贈送每場前50位報名的長輩1本《學老誌》,藉以鼓勵大家參加並持續長健學老;因此在首場講座時,也代表楊文科縣長頒發獎座一只,感謝臺北大學的協助。而新竹縣紅十字會人員,也在現場幫助長輩掃描《學老誌》的QR Code,因為透過這個QR,不論時間和地域,長輩都可以閱覽到各期的學老文章,更加方便長輩為自己的人生《學老》。
曾敏傑教授表示,《學老誌》是認識老化以及健康學老的使用手冊,目前已經按季出版到第四期,每期都會有一篇比較正式的專文,以最新的第四期為例便是「中高齡的用藥安全」,這篇文章也獲得前食品藥物管理局局長康照洲教授的肯定,更獲得前衛生署涂醒哲署長在群組中按讚。目前《學老誌》公益寄贈的單位已更加廣泛,包括有六都圖書館、各縣市總圖書館、全臺各大學圖書館、全國高齡友善診所、全國家庭教育中心、雙北社會福利服務中心、新北市31區樂齡習中心、北大特區80家管委會、臺北大學236位家長、三峽與鶯歌的里辦公室、及三鶯土樹約50處社區照顧據點等。除了紙本雜誌外,學老誌也可以免費線上看喔!歡迎大家加入Line群組,即可觀看各期文章 https://lin.ee/DvIX9mL。
新竹縣不老長健系列講座的第二場,預計將於7月5日上午9點半,在新豐鄉中崙社區(中崙村2鄰37號)舉辦,講座主題是高齡適應,將邀請台灣哲學諮商學會王如雁理事開講「學老-未來的安身立命」,這也是王如雁老師將過去在臺北大學的「學老八堂課」加以濃縮的重點,歡迎在地長輩們踴躍報名;名額有限,請於7月1日下午5點前報名喔!報名熱線:03-5535850#8011(新竹縣紅十字會 洪專員) 。
聯絡人:社科院USR計畫助理 廖智賢
聯絡電話:分機67227
刊登時間:2024-07-04 14:22:51
-
2024 Jul 04 【社科院】2024 06/21 徐紫柔《記憶戰隊》以幽默看待失智
【社科院】2024 06/21 徐紫柔《記憶戰隊》以幽默看待失智
照顧失智症患者總是伴隨辛酸血淚,而徐紫柔導演卻以幽默感化解照顧過程的苦楚。在富邦人壽的贊助支持下,臺北大學高齡中心、圖書館、與社科院USR計畫合辦「邀阿公阿嬤拍B級殭屍片」觀影會,於6月17日中午,邀請新銳導演徐紫柔現身圖書館六樓,分享如何在重重的困難中,為幫助失智症患者,而完成拍片的夢想。當天現場共計有50多位師生及社區民眾共同參與,全片笑中帶淚,一起觀看94歲的鍾景妹奶奶如何突破失智的障礙,以及導演如何發動家庭、社區、NGO的資源,突破重圍看到人性最溫暖的一面。
高齡中心主任曾敏傑表示,看到台灣高齡失智的問題越來越嚴重,他以自身祖父88歲離世前失智,而父親今年90歲,兩年前也開始失智,台灣未來已是長壽社會,在規劃百歲人生的同時,也要及早預防失智症。富邦人壽翁士峻經理也表示,作為保險業,富邦十分重視失智等高齡議題,半年前看完這部電影,發人深省,也體認到老化其實不必悲觀,他同時身為公行系校友,能與母校及社區長輩一起正確認識老化觀念,感覺非常有意義。導演徐紫柔也分享,拍片目的就是希望提升大眾對失智症的認識,也能倡議社會關注此議題,希望對提升社會支持系統以及政策有所幫助。
「邀阿公阿嬤拍B級殭屍片」以紀錄片方式呈現,首先介紹女主角「中壢一枝花」鍾景妹,樂觀開朗的她十年前開始出現失智症狀,徐紫柔看到奶奶的特點-不怕生又熱愛舞台表演,因此把她塑造成一位高齡網紅,將她的影片發布在社群媒體上,也時常去各處表演。但奶奶的狀況其實時好時壞,於是徐紫柔起心動念,想以奶奶為主角,拍攝一部時空戰士大戰失智殭屍的影片,也影射失智症如同殭屍,但我們可以當戰士對抗殭屍。為了找到殭屍大軍,徐紫柔花了四年的時間,透過失智症協會、里長、歌友會等社區資源,目標是動員到80位願意來演殭屍的演員,過程中不斷地被拒絕,但徐紫柔仍不放棄,最後到社區一家一家的拜託,邀請鄰居一起來拍電影,終於皇天不負苦心人,讓她的願望成真開拍,完成了一支20分鐘的短片《記憶戰隊》。
「記得,從來不是理所當然,而是彌足珍貴」女主角鍾景妹在片中,曾經失智到自己的姓名都不記得,讓家人很沮喪。徐紫柔創造出一個拍片的目標,讓家人們可以一起努力,拍攝過程中,奶奶常常忘詞,需要其他演員協助她一起完成演出,而鍾景妹也不放棄自己,雖然常常NG還是完成演出。長者缺乏的或許不是能力,而是被理解和支持。失智症雖如同殭屍一樣令人畏懼,但透過社區、家人一起扶持與面對,一樣能活出高齡的一片天。
有學生問道,對於失智症的家屬,導演有甚麼台詞與建議是可以讓家人運用的?徐紫柔表示,幽默感很重要,當奶奶忘記她是誰的時候,她就會說「我是林志玲」、或「我是美空雲雀」,奶奶就會覺得怪怪的,然後大家就會一起笑起來。而奶奶的大兒子是一個很重要的角色,背負起照顧奶奶的責任,以及凝聚家族的力量,雖然不是每個失智症患者的家庭都能跟他們一樣,導演還是鼓勵照顧者不要放棄,不要沮喪,不要把患者的負面話語往心裏去,有時候就用「玩」的心態,逗逗長輩,跟他們一起玩,會是在照顧的過程中的潤滑劑。徐紫柔導演也語重心長地說,失智症並不是完全失能,只是我們要學習看到患者的優勢,善用她目前還有的能力,就能完成許多夢想,也因為有家族的支持與照顧,奶奶始終處於失智初期階段,沒有持續惡化。
現場公行系學生呼瑞蓮今年55歲,目前還在臺北大學念書,未來還希望考律師執照,年齡並不是她夢想的絆腳石。也有一位住在北大特區的趙大姐也心有所感,因為自己也是獨居,也很害怕自己會失智,都不敢在家裡面煮食,避免發生火災殃及鄰居。常常來參加北大活動的KOKO姐也說,失智症通常讓人想到辛苦照顧的家屬,以及暴力相向的痛苦,但這部影片從一個幽默有趣的角度重新看待失智症,讓世人學習不同的眼光面對苦難。社工系林威廷同學也看到導演運用社區工作的方法,一起來幫助失智症的家屬,並運用戲劇輔療與優勢觀點讓奶奶完成夢想。片中最後一幕,當大舅問奶奶叫甚麼名字時,奶奶很有自信的回答「我叫鍾景妹」,這喜劇的結局,告訴世人奶奶腦裡的「記憶戰隊」真的打敗了「失智殭屍」。
聯絡人:社科院USR 施冰冰
聯絡電話:分機67224
刊登時間:2024-07-04 14:20:03
-
2024 Jul 04 【社科院】2024 06/21 林茂廷與E.MAJOR團隊開創數位服務新典範
【社科院】2024 06/21 林茂廷與E.MAJOR團隊開創數位服務新典範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如何有效地整合分散於不同平台的資訊,成為一大挑戰。在國立臺北大學經濟系林茂廷老師的帶領下,一群由經濟系學生組成的E.Major數位服務團隊(本次改版主要參與成員含經濟系三年級楊子玄、林士傑及陳敬翰),從社會科學的角度出發,嘗試為社會大眾提供理性與感性兼具的數位服務。他們的最新作品——社會實踐網站 (https://usrsoc.ntpu.edu.tw/),便是以國立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的成果為素材,展現「無為而治,0成本永續經營」的理念,為使用者打造一個方便、且統一的資訊入口。
設計理念:整合與永續
社會實踐的線上展示目前散佈在四個主要網站平台(medium.com, wix.com, youtube.com, facebook.com)及一個LINE頻道上,各自擁有不同的主題與內容。然而,缺乏一個統一的入口網站,使得使用者在尋找相關資訊時感到困惑與不便。因此,E.Major團隊決定設立一個整合這些資訊的網站,讓使用者可以輕鬆地找到所需的內容。
本次改版的核心理念是「無為而治,0成本永續經營」。各平台的管理者可以繼續按照原有的更新習慣,不需因網站改版而改變。通過使用Google App Scripts定期搜集各平台資訊,並以json格式儲存在Github平台,實現了後台自動化的管理方式。這樣的設計,不僅節省了人力與經費,還能確保網站的長期運營與穩定。
特色:先進技術與用戶體驗
新網站採用主流的ReactJS結合Material-UI進行設計,提供卓越的使用者體驗。Material-UI是一套基於Google Material Design規範的前端框架,提供了一系列高質量的UI組件,使得開發者能夠快速構建美觀且一致的使用者介面。我們選擇使用Material-UI,不僅因為它的設計美學,更因為它能夠提升開發效率與使用者體驗。
響應式設計是網站的一大亮點,從桌機到手機,皆能適應各種裝置,確保使用者在任何設備上都能獲得一致且流暢的瀏覽體驗。網站首頁外,還設有四個分頁,分別對應medium.com、youtube.com及wix.com等平台,以及社科院的社會實踐相關平台,方便使用者快速找到所需資訊。
首頁除了展示最新的USR及學老誌文章外,還會隨機抽選三則文章,讓使用者每一次拜訪看到不同的有趣內容。「精彩故事」及「學老誌」分頁則放上USR及學老誌最近的十篇文章,使用者點入後將被引導至原始網站,從而增加原始網站的點閱率。
「影視頻道」分頁匯集了USR的YouTube頻道所有影片,使用者可以直接點擊觀看,也可透過播放器連結進入原始YouTube網站頻道。右側邊的抽屜式導覽列,讓使用者可以快速連接到社會實踐的Facebook、LINE、學老誌及YouTube頻道。
此外,右上角的圖示設計亦十分便利,使用者點入後可以直接寄email或撥打電話給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甚至可以通過Google Map找到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的位置,提供了多樣化的聯繫方式。
結語:數位服務的未來
歷年來E.Major團隊結合了USR計畫與學生自學計畫,在經濟系林茂廷老師的指導之下,新進以其創新的數位服務理念,成功地將分散的社會實踐資訊整合到一個統一的平台上,不僅提高了資訊的可及性,還實現了0成本的永續經營模式。這一網站不僅是技術與設計的結合,更是對數位服務未來的一次探索與實踐,不僅展現老師的專業指導,也讓學生的自學成果用來幫助USR計畫進行有效的社會傳播,真正體現教育部大學社會實踐的精神-人才培育、在地連結、永續發展。透過這一創新整合的網站設計,我們期待幫助更多的社會參與者能夠方便地獲取信息,也進一步推動社會實踐的發
聯絡人:社科院USR計畫助理 廖智賢
聯絡電話:分機67227
刊登時間:2024-07-04 14:17:11
-
2024 Jul 04 【社科院】2024 06/20 犯研所推動高齡防詐成果發表
【社科院】2024 06/20 犯研所推動高齡防詐成果發表
社科院USR計畫與犯研所黃蘭媖、林茂弘老師課程「犯罪預防理論與實務」合作,於期末以「社區高齡者被害及被害恐懼」主題,於6月4日進行成果發表,希望同學能將課堂所學的知識,於學期末一一展現,達到概念輸入與輸出同時兼具的學習模式。當日由修課同學們展示他們所進行的犯罪預防成果宣導,並邀請兩位社區民眾前來參與聆聽與評分,給予同學評論與回饋,希望藉由同學的分享,獲得更多犯罪預防知識上的養分。
首先第一組「培養危機意識—總是心太軟的長輩」,以訪談臨床心理師的方式呈現,當中探討了容易被詐欺的特性及防範方法。本組也指出,重複被害者常具有的共同特徵,以及那些重複被害的原因;最後歸納幾項預防詐欺的方法,包括多方求證信息、加強對詐騙手法的認識和提升自我保護意識,通過這些措施,從而有效降低被詐騙的風險。
接著第二組「社區警政與高齡被害防治」則親自訪談兩位警員,所剪輯而成的Podcast加以呈現,內容多聚焦在警員分享處理詐騙案件的經驗。他們提到,必須拿出實際證據來說服受騙者,並且幫助受騙者消化情緒才可以更好阻止詐騙的發生。在訪談過後,同學也探討了許多可能的犯罪預防手段,例如強調多方求證、加強對詐騙手法的認識和提升自我保護意識的重要性。
第三組為「銀齡安全守護者-防詐行動計畫」,則以圖片說故事的方式,向大家展示他們在市集宣導與社區宣導的成果。首先,市集是透過在學校門口設攤位的方式,以防詐知識宣導的標語,吸引社區民眾前來互動闖關,並在過程中相互分享有關自己親身經歷、或曾經耳聞的詐騙經驗,採取寓教於樂的方式進行宣導;接著以召開社區演講的方式,邀請防詐警員向社區里民宣傳近期詐術陷阱,並傳授防詐手段,希望幫助不只是前來參與聽講的民眾,也希望與會者將今日所學加以推廣。
第四組為「高齡者詐欺認知訪談報告」,同學展現了他們在社區訪談高齡者過往的詐欺經驗,通過訪談不同背景的受訪者,發現受訪者普遍認為媒體和報紙是有效的防詐騙宣傳工具,因其具備較高的可信度和廣泛的受眾範圍,且媒體報導能夠迅速傳達重要資訊,幫助公眾更好地理解詐騙手段和防範措施。最後,本組同學也強調社交聚會在防詐騙宣導中的重要性,因為這種互動能增強警惕性和防範意識,相互分享經驗。
最後第五組是「天上掉餡餅? 當心是陷阱!各國高齡者詐欺被害預防」,同學將訪談警員的Podcast加以呈現,警員也表示,因為資訊能力的落差將使得受騙者的判斷能力下滑,且不只出現在高齡受騙者。另外警員也分享了他們平時對抗詐騙的方式與心得,不僅定期統計最近的詐騙手段,試圖了解最新詐騙趨勢外,也會適時更新防止詐騙蔓延的各項宣導措施,期望在犯罪預防的手段上,能做到與時俱進的地步。
授課老師黃蘭媖最後補充,我們需要意識到每個人都有可能被詐騙,使大家更警覺受到詐騙的方式與後果,但也不應該太過汙名化被詐欺的受害者,更不應該過度幻想只有高齡者才是易受騙的群體。呼應黃蘭媖老師上述的觀察,社科院USR計畫日前舉辦「爸媽學老、我抽電腦」活動中,在236則北大學生的回饋意見中,也顯示許多大學生同樣在生活中面臨過被詐騙的案例,包括網路購物等。
社區民眾邱水旺則表示,感謝同學生動有趣介紹各類詐騙手法,讓他學習如何有效辨別真偽以及保護自己,避免成為詐騙的受害者。前耶魯主委賴素卿也表示,感謝黃蘭媖老師勉勵,被騙不是我們的錯,而是攻擊太多防不勝防,我們應該更加關注如何有效地預防和應對詐騙,並支持和幫助那些受害者,而不是責備他們。如果哪天自己不幸被騙了,也勿自責,要面對事實勇敢求助,正確解決問題。同學的發表在理論與實務上,激發了大家對高齢者犯罪防詐工作的關注,社科院USR計畫也正在規劃一場暑期講座,將邀請調查局的調查官到本校,提升社區長者預防詐騙的能力,讓臺北大學城成為年齡安全友善的社區。
聯絡人:社科院USR 施冰冰
聯絡電話:分機67224
刊登時間:2024-07-04 14:13:31
-
2024 Jul 04 【社科院】2024 06/19 兩廳院偕OIBOKKESHI導演來校參訪
【社科院】2024 06/19 兩廳院偕OIBOKKESHI導演來校參訪
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台灣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高齡化也讓失智症患者人數增加,目前全台失智人口已近32萬人,這個看似讓家庭陷入無奈的病症,其實也逐漸受到各界許多關注。本(6)月16日下午在三峽在地「人劇團」導演蔡旻霓的引介之下,由國家兩廳院公共溝通部藝術推廣組組長王萱儀領隊,帶領日本OiBokkeShi(老、痴、死)劇團創辦人菅原直樹與製作人武田知也,參訪社科院USR計畫與高齡中心,於聽取計畫主持人曾敏傑的簡報後,透過影片欣賞、成果作品展示及座談,完成了一次跨領域與跨國界的交流活動。與談單位也包括佳醫健康基金會社工主任王敏真,為未來國家兩廳院的台日跨國戲劇創作,一同交換意見與集思廣益,同時思考如何結合失智議題與表演藝術,一同打造失智友善的環境。
國立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於2017年啟動,從種子到萌芽再持續深耕,2023年於社科院成立「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並於同年發行培力全國中高齡族群認真面對老化的季刊《學老誌》,以幫助壯世代追求精彩的第三人生;而兩廳院對於高齡近年來也十分關注,2015年開始為長者開設各式課程,2022年正式啟動「青銀共創計畫」,並在2023年舉辦「失智友善戲劇培力」工作坊,而當時受邀舉辦課程的導演,便是未來將與三峽在地「人劇團」攜手合作的菅原直樹與武田知也。
今年是OiBokkeShi劇團的第11年,正式成員15人左右,但更多夥伴是在地長者及照護者,由眾人共同創作劇本、排練及在各地市民中心舉辦劇場演出,劇團每年也有約100場以戲劇工作坊的推廣形式,讓一般民眾了解失智症,並提供照護者實用的知識。菅原直樹在受訪時曾經表示,創立劇團的想法很單純,在社福長照的環境下療癒彼此,也讓沒有看過戲劇表演的民眾,有了參與、觀賞的機會;歷經多年的演出後的觀察,他則認為日本社會不再像過往不敢談論失智症,或者把患者藏在家中,越來越多人願意踏出家門接收資訊,並且分享自己的照護經驗。
這次菅原直樹來到台灣,在兩廳院的規劃下,預計將與蔡旻霓導演一起合作,開發符合在地的嶄新戲劇作品,由於三峽也是未來巡迴演出的考慮地點,因此特地來三峽參訪長照機構與臺北大學,尤其臺北大學USR計畫深耕在地、關注高齡議題,因此特別前來參訪。USR計畫針對超高齡化的問題,長期思考大學如何回應超高齡社會,並規劃出3E行動方法(Establishment、Engagement、and Empowerment),應用於5項人口群(學生、長者、據點、跨校、全國),並發展出「前瞻超高齡的大學3E行動計畫」,針對15個行動介面,以36項方案展現高教機構對超高齡社會的可能因應。於此,USR計畫中所執行的輪椅族活動、老大人音樂節等方案,皆是透過設計有趣的表演藝術活動,讓弱勢或失智的長輩能夠增加社會參與,因為他們需要的不單是身體律動,更包含心靈的照護與支持團體的陪伴。
以戲劇為媒介與失智者共享同一個世界,是OiBokkeShi劇團創辦人菅原直樹的概念,他期待各個不同領域的推動者也一起加入,讓失智友善的概念可以走入社區,產生適合台灣的行動方案,透過這次交流認識了社科院USR計畫的經驗與成果,他表示收穫良多。曾敏傑也回應,跨領域去探討表演藝術和失智症的結合是很難得的機會,未來希望有任何需要提供意見之處,都非常歡迎菅原直樹、蔡旻霓與兩廳院進一步探索與溝通,也期待未來三峽有機會看到失智症的藝術表演。
聯絡人:社科院USR計畫助理 廖智賢
聯絡電話:分機67227
刊登時間:2024-07-04 14:10:07
-
2024 Jul 04 【社科院】2024 06/18石賡執行長再談陸游養生十法
【社科院】2024 06/18石賡執行長再談陸游養生十法
人生七十古來稀,而宋代詩人陸游活到85歲高齡,實為古代之人瑞,其養生之道令人好奇,臺北大學高齡中心、圖書館、美國石氏基金會及社科院USR計畫共同合辦「詩人陸游與他的養生之道」,繼6月5日介紹陸游詩詞與感情世界之後,6月14日再辦理第二場,將陸游養生之道十法大公開,現場計有47位社區居民及線上13位朋友共同參與。
石賡執行長首先回顧陸游的來時路,他出生在兵荒馬亂的時代,五歲時才逃回老家開始讀書、習箭,因出生在書香世家,也在家庭教育下培養出愛國情操,因此被稱為愛國詩人。在他九歲時,媽媽對娶進表妹唐琬非常不滿意,甚至逼陸游休妻,路游很傷心,母親又逼他取了新的妻子。而趙士程因愛慕唐琬多時,就在眾人的反對下娶了唐琬,而在一次沈園偶遇陸游,寫下釵頭鳳之後,唐琬就因病去世了,而趙士程也為國捐軀,這三角苦戀只剩陸游在漫長的一生中,以許多的詩詞來紀念唐琬,即時到了晚年84歲,仍再度回到沈園流連。
接下來石執行長介紹陸游的著作,陸游曾自豪自己六十年來萬首詩,但其實寫的是九千餘首,算是歷代最多產的詩人。當然無法與乾隆相比,他一生寫了四萬多首詩,但多是打油詩。《入蜀記》是陸游被貶到夔州(四川)所作,在旅途過程中所作的遊記,共走了一百八十多天、四萬多字,包含了日常旅行所見所聞、自然和人文景觀、風俗民情、詩文掌故、文史考辨、軼聞舊事等,夾敘夾議。與蘇東坡不同,蘇是走到哪吃到哪,因此發明很多佳餚;陸游則是將遊記當作日記寫,也讓書寫成為他面對困難時的抒發之道。另外《劍南詩稿》由陸游的長子陸子虛編,共八十五卷,因為記念蜀中生活而得名。陸游所作的近萬首詩歌中有九千三百餘首都收於此別集中。今有明代毛晉刻本,書後有毛晉跋,附有《放翁逸稿》兩卷。
《老學庵筆記》內容多是作者親歷、或親見、或親聞之事、或讀書考察的心得,以流暢的筆調書寫出來,因此不但內容真實豐富,而且興趣盎然,是宋人筆記叢中的佼佼者。《老學庵筆記》是以鏡湖岸邊的「老學庵書齋」得名的,書齋的命名乃取師「曠老而學如秉燭夜行」之語。此書是放翁晚年作品,記載了大量的遺聞故實,風土民俗,奇人怪物,考辨了許多詩文、典章、輿地、方物等等。其突出的特點,一是所錄多屬本人或親友見聞,二是特別關心時事人物,三是所述人事多有議論褒貶。清代文學家李慈銘認為該書雜述掌故,間考舊文,俱為謹嚴,所論時事人物亦多平允。俗語「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典故便是由此作品而出。
陸游是愛國詩人、也是長壽詩人,雖在感情上受挫,在逝世前仍持續悼念亡妻、一輩子憂國憂民、常被罷官、仕途不順,卻能長壽,當中必有秘密。石賡執行長從過往作品中,也考證推測其長壽的方法如下:
隨遇而安;本人也常在自己的作品中自我調侃,他認為開心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何必不開心呢?
常常動腦;陸游透過寫作閱讀賦詩下棋等管道動腦筋,在閱讀中發現自己的不足,便能更努力學習。
勤練書法;中文是唯一能寫成藝術品的文字,而陸游筆法精妙,字體輕盈,作品能透過字體表達出心中的悲傷,介於行書與草書之間,稱行草。
寄情花草;解析陸游作品,可見其描寫自己種植的蘭花,以及想嘗試其他如百合等花之種植,在植栽生活中,即便是七十餘歲的老翁仍懷抱著孩童的稚嫩之心。石賡老師也現場補充了樹心蘭、蝴蝶蘭、四季蘭、春蘭、洋蘭等品種的分辨方式。回應俗語「常在花間走,活到九十九」。
適量運動;在《老學庵》中紀錄了陸游透過散步、爬山、煮飯、做家事、掃地等方法伸展肢體、活動筋骨。陸游飯後最忌久坐,堅持繞村走,散步消食,更為了掃地對家庭與身體的好處寫了一首詩。「一帚常在傍,有暇即掃地、既省課童奴,亦以平血氣。按摩與導引,雖善亦多事;不如掃地法,延年直差易」。另外也示範「健身拜」,是學習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張珙,「步趨拜起健甚。自言夙興必拜數十,老人血氣多滯,拜則支體屈伸,氣血流暢,可終身無手足之疾。」
勞逸結合;陸游很喜歡釣魚,陸游的作品「落日橋邊繫釣舟,江邊明月夜投竿,病起重來理釣絲,八十溪頭把釣竿。」可描寫其透過釣魚,八十歲仍愛垂釣,學習獨處與孤獨的快樂。
飲食養生;陸游飲食以素食為主、葷食為輔,喜愛親手熬藥膳粥,以薏仁、淮山、百合、蓮子、紅棗等食材入粥。
天天洗腳;年事已大,不便再參與農事,每天睡覺前或醒後以熱水泡腳,能軟化角質、促進血液循環,非常舒適。
日日梳頭;常梳膀胱經,按摩頭皮清明精神。
心有所念;陸游憂國憂民的心念只是其一,心中深愛著唐琬,也是一種心有所念。
也因此遵循著上述守則,陸游十分長壽的活到85歲,石執行長也勉勵現場社區長者可以多學習陸游的養生之道,一起健康學習老化。全勤聽演講的陳福林教授即表示,過去在真理大學兼課介紹文史,聽了石賡執行長的課程,覺得深入淺出、旁徵博引,特別是石賡執行長很幽默,讓現場趣味橫生,對中老年朋友帶來正面的效果,受益良多。高齡中心主任曾敏傑也期待石賡執行長下半年返台後,可再為大家帶來新的文史主題,也有學員許願「李清照」、「四大奇書」等,盼望石賡執行長再度回國分享。
聯絡人: 社科院USR 助理 施冰冰 分機67224
聯絡人:社科院USR 助理 施冰冰
聯絡電話:分機67224
刊登時間:2024-07-04 14:07:13
-
2024 Jul 04 【海山學】2024 06/17「兩山之間的對話:海山學、陽明山學交流活動」紀實
【海山學】2024 06/17「兩山之間的對話:海山學、陽明山學交流活動」紀實
6月14日,文化大學史學系在倪仲俊系主任與陳立文教授率領下,師生一行共22人來訪海山學研究中心,交流近年推動地方學之心得。海山學研究中心由洪健榮主任暨團隊成員接待,首先參觀臺北大學研究基地、王世慶先生紀念特藏室及海山學文物展覽館,隨後於USR HUB進行討論及座談,以及體驗中心招牌活動「迎賓茶席」及「以茶入食」。
文化大學史學系指出,文化大學徐興慶前校長於2020年推動陽明山學,史學系乃積極響應,盤點校內資源,以閻錫山故居為中心,民國史為主軸,整合陽明書屋、辛亥光復樓、中山樓、林語堂故居、華岡博物館等館舍,一方面做為學生實習場域,使學生習得活動規劃、場館導覽、團隊合作等各種技巧及知識,有利於開拓未來職涯。另一方面也力圖與地方結合,邀請民眾利用文化小巴來校參加活動,致力於讓學校與地方共生及共榮。此次本著交流和學習的心情,於學期末帶著學生來訪,希望學習臺北大學歷年發展海山學之經驗,深化陽明山學的基礎及發展。
此次蒞臨參訪的貴賓有該系倪仲俊系主任、陳立文圖書館長、李如鈞老師、洪玉儒老師及張家綸老師,海山學研究中心則由洪健榮主任、林佩欣研究員、李孟勳研究員、蔡宗穎專案經理,以及歷史學系王超然老師,帶領學生團隊,師生總計11人共同接待。首先由洪健榮主任代表團隊致歡迎辭,表示在學期一段落時,有貴客遠道而來,令人欣喜,讓整學期的疲憊一掃而空;接著介紹海山學研究中心辦公室及本校研究基地環境。隨後,眾人移動至人文大樓「王世慶先生紀念特藏室」,由李孟勳研究員導覽特藏室的規劃及典藏,並且介紹王世慶先生對海山學研究之重要貢獻。
之後,移動到圖書館六樓海山學文物展覽館,由林佩欣研究員介紹文物展覽館的建置及規劃,以及各級學校參訪的狀況。林佩欣研究員介紹一張大淡水河流域的空照圖,即為海山學的守備範圍。陳立文圖書館長特別留意到,這張地圖亦點出大屯山及七星山的位置,感嘆海山學及陽明山學,各自從不同角度關懷大臺北地區,實深具交流及合作的空間。
緊接著,眾人來到USR HUB,稍做休息之後,由蔡宗穎專案經理主持迎賓茶席及以茶入食,招待遠道而來的貴賓享用三峽茗茶碧螺春,以及山海咖啡研發之碧螺春肉桂捲及蜜香紅茶米蛋糕。隨後,再由洪健榮主任進行「臺北大學發展『海山學』之歷程」專題發表,並說明如何以穩固的海山學為基礎,進行在地實踐及各種產學合作。
最後來到綜合座談環節,雙方分別發表一日交流之心得。李如鈞老師指出,對海山學紮實之學術建構及勤於深耕在地表示驚嘆,期盼日後能有更深入的合作。陳立文圖書館長則補充,陽明山亦有藍染、產茶、陶瓷,更有柑橘及蘋果等食農文化,與海山學的關注焦點多有重疊,建議日後能以工作坊之模式,開啟兩山之間更密切的對話及交流,共同深化大臺北學及地方學研究。
聯絡人:海山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林佩欣
聯絡電話:分機66825
刊登時間:2024-07-04 14:04:13
-
2024 Jul 04 【社科院】2024 06/14《學老誌》創刊一年 第四期正式發表
【社科院】2024 06/14《學老誌》創刊一年 第四期正式發表
由國立臺北大學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與社科院USR計畫合作出版的《學老誌》,繼第一期於三峽、第二期於臺北與第三期在台中發表後,第四期於6月14日(五)上午,再次回到國立臺北大學三峽校區的公共事務學院舉辦發表會。本次發表儀式與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台灣社會工作教育學會、國立臺灣大學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兒少暨家庭研究中心攜手合作,讓《學老誌》第四期在這三方聯合主辦的2024第三屆學術研討會「社會共融與韌性」上正式宣告發行;現場上百位學者專家與學生熱情瀏覽,共同分享獲得最新一期出刊《學老誌》的喜悅,並紛紛加入官方社群帳號,一齊將「學老」觀念推廣給家人和全台各地的中高齡者。
研討會開幕式的貴賓冠蓋雲集,衛生福利部次長呂建德、感恩社會福利基金會執行長吳志毅、台灣社會工作教育學會理事長沈瓊桃、國立暨南大學榮譽講座教授詹火生與眾多學者專家皆到場蒞臨指教;國立臺北大學善盡地主之誼,學術副校長陳達新、社會科學學院院長張恒豪、社會工作學系主任童伊迪、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主任暨《學老誌》發行人曾敏傑也親自接待,讓開幕式就有精彩的對話與交流。
在社會工作學系主任童伊迪的介紹下,USR計畫主持人曾敏傑也精簡地介紹《學老誌》發展背景,如何從2017年執行大學社會實踐計畫,到2023年盤點計畫資源後,決心創辦一本旨在倡議、推廣與分享學老,幫助「壯世代」追求精彩第三人生的雜誌的經過,他同時分享前三期《學老誌》的主要內容、展示最新出版的第四期;曾敏傑現場更特別提及本期封面人物原本是一位中小企業主,退休後找到吹奏薩克斯風的興趣,更積極組成樂團到各地公益巡演,是讓人敬佩的學老楷模。為了讓參與研討會的來賓更能清楚《學老誌》的理念,現場也設置攤位供來賓索取前四期的刊物,並提供QRcode供大家掃描加入社群,方便及時取得多元主題與知識含量豐富的學老文章。
《學老誌》第四期的「本期專文」由藥師林彥君與助理教授姜紹青共同撰述,深度探討中高齡用藥安全的重要性,作者的老師、也是前食品藥物管理局的康照洲局長讀完之後,也稱讚寫得真好;「封面人物」為天韻SAX樂團的創辦人李自中,由廖智賢助理報導他如何用薩克斯風吹響第三人生。在「學老主題」中,大學退休教師霍晉明執筆〈從儒家思想汲取老年生活智慧〉;整形外科診所院長曹賜斌則分享抗老化的生活實踐;臺大醫院營養室陳佩蓉主任則鼓勵大家學習如何達到營養與樂趣兼顧的高齡享食生活;北歐式健走協會秘書長楊正華以自身經歷,分享如何運用北歐式健走來強健身心靈;滾石文化董事長段鍾沂則是慷慨授權他曾為法鼓山《人生雜誌》撰寫的〈練習和自己一起變老〉一文,這也是國內一篇少見、細膩描述自己老化過程的好文章;文字工作者凃奕豪則以過往執行USR計畫帶領長輩體驗SWITCH的經驗,整合質化與量化數據,介紹高齡科技遊戲的實際效益。
另外在「學老筆記」中,則邀請到前石氏基金會執行長石賡、前遠雄耶魯社區主委賴素卿與臺北大學USR橘子讀書會成員黄素鳯撰文,分別以詩詞創作、活動側記與進修感觸,分享了個人的學老經驗與心得。在「學老方案」中,由沙榮貴下筆記錄臺北大學食物森林的源起與齊耕的收穫;施冰冰助理則是報導了《學老誌》第三期前進台中發表的精采歷程。「學老書庫」則是由曾敏傑教授推薦日本精神科權威和田秀樹《幸齡人生70開始》一書,而他也將閱讀後獲得的靈感發揮在本期的編輯語〈學老密碼56789〉,絕對值得讀者閱覽並思考,如何掌握密碼對人生下半場的重要性。
《學老誌》以季刊形式發行到第四期,已經是擁有一年穩定出刊的基礎,更累積多達60篇文章的豐富資料庫,曾敏傑表示目前已有9篇文章獲得聯合報元氣網、天下文化―銀天下、ETToday―新聞雲與今周刊等平台的全文轉載,顯示主流媒體對於《學老誌》的內容給予高度評價與肯定。同時前三期也在美國石氏基金會(The Dynamic Foundation)、新北市社會局、個人健康樂活行動聯盟的贊助下加印,讓《學老誌》可以定期寄送全國各大學圖書館、六都總圖書館及分館、各縣市總圖書館,同時也授權國家圖書館與華藝線上圖書館供讀者使用,不論是實體刊物或是網路,民眾皆可在國內方便閱覽或下載,全球也有一千多家大學的資料庫中有收錄。
《學老誌》第四期的出版要特別感謝明緯公益基金會的支持,40年耕耘有成的明緯集團,以「心懷善意」的初衷持續執行SDG計畫,推動各項公益關懷行動,並以長者、兒少及身心障礙者為服務對象,由於創辦人林國棟認同臺北大學高齡中心的理念與價值,故挹注資源助印第四期《學老誌》,一起攜手《學老誌》為高齡化社會盡一份心力,也期待為下一代創造更美好的環境。為幫助《學老誌》的永續經營,未來讀者只要捐助兩千元(或以上),都可以由國立臺北大學開具可抵稅的捐款證明,同時也將寄送一年共四期的《學老誌》,歡迎大家給予支持,同時幫助台灣面對超高齡化社會帶來的挑戰。
戰後嬰兒潮世代正在步入老化,2025年高齡化社會即將到來,每個人都會和「學老」有所關聯,除了自己會老化,家中總也有長輩需要照顧,因此《學老誌》將會是不分年齡、面對老化的最佳資源手冊。歡迎大家邀請身邊的朋友點擊連結→https://lin.ee/DvIX9mL,與《學老誌》做朋友,關心自己的退休生活,掌握最新的高齡社會趨勢與相關議題,一起認真學老。
聯絡人:社科院USR計畫助理 廖智賢
聯絡電話:分機67227
刊登時間:2024-07-04 14:01:17
-
2024 Jul 04 【社科院】2024 06/14 銀髮助教入班協助客謠教學
【社科院】2024 06/14 銀髮助教入班協助客謠教學
社科院USR計畫結合通識中心林子晴老師開設的「客家音樂戲劇賞析」課程,本學期安排四位客家銀髮助教入班,協助學生期末的客家歌謠成果發表。在最後三周的練習中,林子晴老師邀請銀髮助教以小組討論的方式,帶領十三位修課同學進行討論,包含歌謠選曲、客語發音修正、以及地方特色的交流,最終幫助同學們完成了期末成果發表。在成果發表結束後,大家也一起享用客家點心,讓這學期的課程完美落幕;本次課程不僅成功促進不同跨年齡及跨族群交流,也讓同學在學習客家歌謠的過程達到美學與人文素養的提升。
在第一週的課程中,銀髮助教們帶著精心挑選的照片及故事,一一為同學們介紹自己家鄉的文化特色,內容涵蓋飲食、生活、建築及表演。來自新竹和苗栗的徐鳳英助教及溫瑞珍助教,示範了新竹海陸腔調和市縣腔調的分別,並分享兩首旋律朗朗上口的客家童謠。而另一組來自苗栗泰安鄉和屏東竹田的劉秀錦和陳桂英助教,他們也為同學帶來〈十八姑娘〉和〈月光光〉兩首歌,並且透過故事性的編劇,幫助同學搭配歌謠練習表演。
在第二周課程,助教們更為同學從家裡帶來了表演服裝道具,扁擔、斗笠和頭巾都搭配著選曲的意境而準備。也有同學感動地分享「花手巾特別好看,且感覺象徵著那個青春年代,一段感情的珍貴和回憶。」為了讓同學能在第三週的成果發表前做足準備,助教另外還將歌謠客語發音的音檔錄下,讓同學們回家後還能充分練習。
成果發表當天,兩組同學分別進行了兩首歌謠表演,並透過簡報分享三週下來各自對客家文化的認識。有同學分享道:「伯公伯婆廟、客家祠堂、還有一些傳統的建築方式、服裝,都讓我印象深刻,特別是在李氏宗祠的部分,他們利用古典祭祖文官下轎武官下馬的活動,還有八音鼓吹在街上遊行讓我覺得很特別,有機會也想去參加看看!」;也有同學說:「這門通識課程不僅是坐在座位聽課而已,更可以欣賞客家音樂的美、學到語言,還能學會唱客語歌並且表演,有許多在客家領域深耕的老師來教導我們,真的受益良多!」還有同學說:「我自己有點放不開,估計到時候表演時需要很大的勇氣!從兩位老師的身上可以看到,他們對自身文化的熱愛,如此熱情為我們介紹客家曲、在地文化,由衷的敬佩他們。」
三週的期末課程最後,通識中心林子晴老師也在現場頒發感謝狀,謝謝客家銀髮志工參與學習,以最日常、貼近生活的方式,在課程中陪伴並帶領同學加速認識客家文化。同學也從長輩的經驗更認識到上一代的生活面貌。多年前社科院USR計畫即與林子晴、辛法春、劉素芬老師推動「青銀共學」的實驗課程,很高興這樣的課程可以繼續延續下去,例如本次青銀共學的課程不僅拉近了同學與客家文化的關係,也縮短了不同年齡層的距離,未來USR計畫也將繼續協助推動青銀共學的推廣,促進跨世代間的交流。
聯絡人:社科院USR計畫助理 鍾佩芳
聯絡電話:分機67222
刊登時間:2024-07-04 13:55:38
-
2024 Jul 04 【社科院】2024 06/14 彈力帶教學 高齡抗老化
【社科院】2024 06/14 彈力帶教學 高齡抗老化
因應高齡化對於個人的影響,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劃於2022年7月開展出「閱讀健康書庫」方案,鼓勵長者透過閱讀,達到自我培力、重點摘記、團體分享與生活落實的方案目標(Reading、Writing、Sharing、Doing),兩年不到,成員已寫下近200份的閱讀摘記;2024年起更獲得美國石氏基金會(The Dynamic Foundation)的支持,持續增購相關書籍來豐富館藏。6月12日讀書會的主題為「彈力帶教學」,由萬華醫院復健科韋翔醫師主持,總計21位社區長者參與,先是介紹彈力帶的原理與用途,接著透過影片教學實作,運用小小彈力帶,來鍛鍊大大的肌肉,也傳授高齡者如何養肌及保護關節,並且一一詳盡回應成員的提問。
韋翔醫師表示彈力帶是透過訓練過程中產生阻力,拉伸可以讓肌肉收縮,達到訓練或復健的效果,而且彈力帶還具備隨身攜帶的優勢,除了居家運動,外出或旅行也能夠方便進行簡單訓練。挑選彈力帶時,不只要尋找適合的材質與長度,最重要的則是考慮彈力帶的磅數,這些都是要針對訓練不同部位以及個人的肌力狀況來做選擇。例如上肢功能較弱的人,可以選擇阻力較小的彈力帶加以訓練;如果是想加強腿部的人則可以選擇磅數高、阻力大的,就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網路上有很多不對的示範,大家要尋找正確的影音教材。」韋翔醫師特別叮嚀說,太多沒有受過專業訓練或不懂得彈力帶原理的人主動分享資訊,加上高齡者的身體狀況與年輕人有所不同,所以尋找適切的教學影片很重要;銀髮族運動不困難,使用彈力帶坐著練肌力,每天30分鐘,就能達到延緩老化、降低失能的風險。現場醫師也分享了幾部影音課程(見文末)給讀書會成員,並且帶領大家一邊觀看「臺北市衛生局:高齡者彈力帶運動」,一邊實際操作彈力帶。
韋翔醫師也指出,儘管隨著年齡的增長,增加肌肉量變得更加困難,但絕對可行,日常生活中也要常注意自身感到不適的動作,如果炒菜拿起鍋子就會覺得痛,很明顯是手部關節缺乏肌肉,透過彈力帶運用離心與向心力收縮,都可以訓練肌肉並獲得改善;人體脊椎長期受力、壓力很大,所以人老了容易彎腰駝背,其實這也是肌力的問題,使用彈力帶來訓練,能夠讓骨質疏鬆的狀況不再惡化,而且對於高齡長輩來說,彈力帶相對傳統重量訓練更安全,透過彈力帶種類的挑選、握距的調整,還可以自由的增加難易度,強加肌力延緩老化!
從今年2月開始,已經固定每月舉行了慢性病預防、消化系統、穴位按摩保健到長壽養生習慣的各項主題討論,本次彈力帶教學則是閱讀健康讀書會2024上半年度的最後一場活動,感謝100多人次的長輩參與,更感謝韋翔醫師的帶領;而健康書庫的持續運作,至今已收藏近900本書籍,辦理借書證的讀者更在今年5月中旬突破百位,在在顯示這個方案的成功,不只讓長輩學習知識,還能改善自我健康,充實樂齡生涯及心靈,以及擁有支持團體一起學習健康老化。「閱讀健康書庫」位於社科院811室,開放時間為每週三、四早上9:30〜11:30,歡迎社區長者與鄰近居民與一起加入,透過群組交流健康新知,並踴躍借書、撰寫書摘並在生活中實踐。
∣韋翔醫師推薦給高齡長輩的彈力帶教學影片∣
[永和耕莘] 銀髮族身腦適能運動─彈力帶肌力訓練【長輩運動版】
https://youtu.be/c6ghvdqw8l4?si=22daY-qsmNvbcOYp
15分鐘 樂齡彈力圈|樂齡運動|彈力帶|肌力訓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TTQWwJDOeA
臺北市衛生局:高齡者彈力帶運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OwOcKEKd9Q
聯絡人:社科院USR計畫助理 廖智賢
聯絡電話:分機67227
刊登時間:2024-07-04 13:52:57
-
2024 Jul 04 【社科院】2024 06/11 樂齡科技工作坊SWITCH 4.0開跑
【社科院】2024 06/11 樂齡科技工作坊SWITCH 4.0開跑
國立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長期關注高齡者的健康,並研發許多創新的服務方案,早在2021年即透過Switch科技遊戲,為台北大學城的長輩帶來獨特的健康運動方式,也達到青銀跨世代交流之目的,歷年來並且透過多次的工作坊,持續精進改良,2023年也將此方案延展至三峽佳醫公托,陪伴據點中有輕微認知障礙的長輩體驗。2024年6月6日起,在美國石氏基金會(The Dynamic Foundation)的贊助下,結合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以及鳶山社會實踐協會,再次將合作單位擴展至伊甸三峽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將辦理為期5周的樂齡科技工作坊SWITCH(4.0),第一場次共有17位長輩熱情參與,大家透過遊戲的感官刺激,期望促進大腦與四肢的靈活與協調。
Switch工作坊4.0從6月6日開始,持續維持5週,預計早上9點半到11點,每場次再分成上下半場,中間安排10分鐘休息時間。合作據點則依據身體功能分組,一組為身體功能輕度退化的長輩,一組則是身體功能健康的長輩,而這17位長輩全數在過去都沒有接觸過Switch遊戲。針對前者團體,USR計畫成員在上半場先以單純的手部運動「射飛鏢」開始進行,並在遊戲過程中與他們多聊天,下半場在彼此相互熟悉,以及對於Switch操控更了解之後,就帶領他們起身揮臂玩保齡球遊戲;其中一位女性長輩甚至高齡91歲,在計畫成員的攙扶協助下,也順利完成5局比賽,並表示這個遊戲很有趣,成員也鼓勵她下一次再挑戰別的運動項目。
而針對身體功能健康的長輩,上半場以兩兩一組進行網球比賽,透過輕握Switch搖桿並揮臂,可以達到一定的運動量,此外,又必須觀察對方回球的時機點,所以要維持高度的專注度,對於大腦與雙手都將有顯著的刺激;下半場則是體驗「Just Dance」,藉由模仿遊戲畫面中的人物動作完成各式舞姿,不只讓長輩展現活力,更是充分讓肢體隨著樂曲律動,達到流汗的效果,而當運動達到某種強度,體內便會分泌腦內啡(endorphin),能讓人感覺愉悅,也有助緩解壓力。
伊甸三峽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社工林依蓁表示,這次USR計畫舉辦的Switch樂齡健康工作坊在報名時就大受歡迎,多數人覺得這個活動比較沒有壓力、又很新奇,所以多達20位長輩有參與意願,甚至活動當天大雨滂沱,仍有17位長輩踴躍出席,也是近期據點舉辦活動響應最熱烈的課程之一,很感謝鳶山協會媒合這次的合作,讓長輩嘗試動態體感的科技遊戲。
鳶山協會的專員許雅婷則提到,感謝伊甸三峽身障福利服務中心的協助,把據點空間做了完善的調整,讓身體功能狀況不同的長輩可以分組活動,方能使Switch工作坊發揮更佳的效應,她也以社工的專業角度分享,雖然遊戲是輪流玩,有些長輩會有空檔,看起來像是休息,其實都有認真注意螢幕畫面,對於大腦都有刺激活化的功效。
USR計畫則邀請了社工系的同學林威廷一起到據點與長輩同樂,他為了這次Switch的教學,先準備了幾首簡單入門的舞曲,林威廷表示來到現場後很開心長輩們勇於嘗試,更主動挑戰難度更高的,這些願意接受新事物且認真學習的態度,都是「學老」的榜樣,「和長輩一起遊戲更是我很難得的經驗,期待接下來4周的相處,讓他們更加熟悉遊戲,以後就可以跟孫子一起玩,增加話題拉近世代距離。」他補充說。
社科院USR計畫持續研發長者的服務方案,並媒合在地資源積極推廣,依照過往累積3年的經驗,樂齡科技工作坊SWITCH不僅可讓長輩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運動,還能增加社交的機會,以及促進與大學生的青銀互動交流,對維持健康生活非常有幫助。本次工作坊將於7月4日結業,預計9月會再與鳶山協會合作,開發更多外部資源,將此活動推廣到不同的在地社區據點,也歡迎各單位主動聯繫,一齊透過Switch進行科技遊戲學老。
聯絡人:社科院USR計畫助理 廖智賢
聯絡電話:分機67227
刊登時間:2024-07-04 13:50:12
-
2024 Jul 04 【永續辦】2024 06/07 113年度國立臺北大學USR共同培力講座— WALK TALL戶外教育學習生態系統創新計畫
【永續辦】2024 06/07 113年度國立臺北大學USR共同培力講座— WALK TALL戶外教育學習生態系統創新計畫
臺北聯合大學系統永續組長久以來保持良好密切的合作關係,112年底四校聯合決議未來將合作舉辦USR共同培力活動,
由四校依序分別舉辦,邀請四校貴賓實際走訪各校參與活動,促進更深厚的互動連結,相互學習USR計畫執行經驗,
深化大學社會責任影響力。
113年5月27日,由本校永續辦公室首發舉辦113年第一場USR共同培力講座,
邀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張力亞副教授擔任主講人,分享其主持USR計畫「Walk Tall戶外教育學習生態系統創新」相關經驗。
臺北聯合大學系統四校貴賓熱情參加,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團隊社會責任實踐與永續發展中心蔡國珍主任、研究發展處張文哲研發長帶領各USR計畫助理參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由李育奇助理教授及計畫助理一同共襄盛舉;臺北醫學大學由社會創新組蔡麗玲組長代表出席。
張力亞副教授於演講表示,USR計畫執行的成敗,教師及人才培育扮演關鍵角色,尤其暨南國際大學位處於南投縣埔里鎮,
如何強化計畫執行教師與在地的連結度相當重要。例如,對內組織與經營教師社群,建立對話及行動共識,共同研發營隊或教案內容,培養種子教師等等。
此外,學生的培育也需要用心耕耘,若能使學生對當地議題產生共鳴與關心,未來將有機會能讓根留在地,
畢業學生持續投入在地工作。而場域經營與利害關係人之交流,亦為USR計畫執行的重點,
透過長時間的瞭解、資源盤點、關係經營等,建立與當地的信任度及合作模式,有助於計畫的推動與創新內容的引入。
講座現場互動熱絡,四校貴賓接連拋出計畫執行的具體問題向張力亞副教授討教,彼此交換經驗與建議,
使本場USR共同培力講座發揮實質的交流功能。今年下半年,海洋大學、臺北科技大學及臺北醫學大學將接棒辦理USR培力活動,期待各校成員移師至不同場域時,激盪出新穎的想法,為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注入全新的動力。
聯絡人:永續辦公室 林佳靜 專任助理
聯絡電話:分機68033
刊登時間:2024-07-04 13:46:28
-
2024 Jun 20 【申請公告】開設113學年度第1學期「永續與大學社會責任社會參與實踐課程」申請
【申請公告】開設113學年度第1學期「永續與大學社會責任社會參與實踐課程」申請
一、申請資格:
(一)依「國立臺北大學『永續與大學社會責任社會參與實踐課程』補助要點」(附件1,以下簡稱本要點)辦理。
(二)需為本校開設之永續、USR或社會參與相關課程,若已參加本校向教育部提出之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之課程,且屬該計畫推動之核心課程,得優先補助。
二、申請時程:
即日至113年07月17日止
三、申請方式:
(一)由授課教師於上述期限前,將國立臺北大學「永續與大學社會責任社會參與實踐課程」補助申請計畫書(附件2)送至永續辦公室。注意:請務必使用最新版計畫書進行申請。
(二)本中心收到申請件後,三日內將以電子信件回覆,若未收到回覆,敬請與本辦公室承辦人林助理聯繫(natashalin@gm.ntpu.edu.tw)。
四、注意事項:
(一)申請之課程經審議通過,其授課時數以1.5倍計算,如同時依「國立臺北大學教師授課時數及超支鐘點費核計辦法」第七條規定而加乘計算授課時數時,僅得擇一採計。時數將於學年末由課務組統一計算。
(二)每人每學期以申請補助二門永續與大學社會責任社會參與實踐課程為限,惟經教師所屬系(所)、中心同意得超過二門。非首次適用本補助要點開課者,應提出前一學期年教學意見調查結果。
(三)通過認證之課程,需於課程結束後繳交期末成果報告書,並由永續辦公室備查,作為下次課程認證申請依據,凡時數認證原因與事實不符或檢具說明文件不實者,取消原核定加權鐘點。
(四)通過本辦法認證之課程授課教師,所提交之課程成果將上載至臺北大學相關網站,並需配合永續辦公室規劃參與諮詢、參加校內工作坊或成果發表會事宜。
若有任何問題,請洽本案承辦人林助理(natashalin@gm.ntpu.edu.tw分機68033)。
聯絡人:永續辦公室 林佳靜 專任助理
聯絡電話:分機68033
刊登時間:2024-06-20 08:54:26
-
2024 Jun 11 【社科院】2024 06/07 文史學老-石賡執行長談「詩人陸游」
【社科院】2024 06/07 文史學老-石賡執行長談「詩人陸游」
延緩老化一直是高齡界熱門的議題,宋朝詩人陸游晚年著有《老學庵筆記》,當中記載許多陸游長壽的養生之道。在美國石氏基金會的支持之下,社科院USR計畫與高齡中心、圖書館持續推動文史學老系列,合辦「詩人陸游與他的養生之道」,向古人學習面對老化的智慧。於6月5日邀請前美國石氏基金會石賡執行長首發介紹陸游前傳,從絕世傳唱的《釵頭鳳》談起陸游與唐琬的苦戀,以及不合時宜的宦海浮沉,尤其透過陸游藉助書寫度過人生難關的故事,鼓勵學員面對老化時,找到調適的方法。當日前校長林道通教授也至現場向古人汲取智慧,與現場55位及線上17位學員共同參與。下周6月14日下午三時,將再度深入剖析陸游的養生心法,報名請連結 https://tinyurl.com/25rk3xgh。
石賡執行長對於陸游的長壽之謎,要先從他的出身談起,陸游在北宋滅亡前兩年出生,自小逃難而培養出憂患意識。由於出身官宦世家,從小父母栽培他能文能武,他也力求上進,自小與表妹唐琬訂親,19歲時成親;陸母原意是希望讓陸游有責任感,努力考取功名,但成親後陸游並未如母親所願,不但在舉人考試因主張與金人對抗,不合時宜而落榜;加上成親兩年唐琬未生子,更令陸母大為不滿,決心要陸游休妻,也讓唐琬被迫離開陸家。
唐琬被休之後,回到娘家受盡冷嘲熱諷,這時候趙士程出現了,趙出身皇室之後,過去與陸游是文友,認識唐琬時就深受她的文采與氣質吸引,但畢竟是人妻只能默默愛慕。當趙士程知道唐琬與陸游分開時,不顧家人的反對,堅持要與唐琬成親,而趙士程也全心全意照顧唐琬,希望她走出情傷。後陸母為陸游另覓婚配,但陸游的科舉之路仍然不順,甚至參加朝廷的「鎖廳考試」(為官宦子弟的特別考試,等同舉人考試),陸游雖名列榜首,比宰相秦檜的孫子秦塤考得還好,但遭秦檜直接令主考官將陸游除名。陸游當時為此失魂落魄,散心至沈園,沒想到不該發生的偶遇就此展開。
唐琬與趙士程成親十年後,有一次兩人去沈園散心,沒想到竟然遇到當時落魄的陸游,趙士程非常大氣地讓兩人可以敘敘舊,還送上黃滕酒與小菜紅酥手,陸游與唐琬道盡分離後的苦楚、官場上的失意,唐琬也只能在旁陪伴暗自垂淚;陸游幾杯酒下肚,就在沈園的表白牆上,寫下了絕世傳唱的《釵頭鳳》,道盡離別的複雜心情。
「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鲛綃透。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兩人在沈園別離後,唐琬想到與陸游過去種種,更加鬱鬱寡歡,三個月後,也在陸游所寫下的表白牆旁,留下另一闕詞後,不多久就抑鬱而終。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乾,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闌。難!難!難!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鞦韆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後來陸游再遊沈園時,看到自己所題的詞旁,竟有唐琬所對之詞,更是五雷轟頂,後來追蹤唐琬的下落時,才知道美人已香消玉殞,更令陸游傷痛欲絕;他一生詩詞九千多首,沒有一首提及母親與妻子王氏,卻時常以沈園為題,紀念他幼年之妻唐琬。在他85歲最後一次遊沈園時,也寫下春遊沈園「沈家園里花如錦,半是當年識放翁,也信美人終作土,不堪幽夢太匆匆。」表示唐琬仍常在他夢中出現。
而趙士程在唐琬離世後,為了報效國家也戰死沙場。石賡老師也感佩趙士程對於唐琬的不離不棄,他為情而生,為國而死,不愧好男兒!當日也帶上酒杯要敬這位男子漢,並用「三生石上的一滴淚」這首歌,讓同學感受趙士程與唐琬之間的感情。石賡老師總是自然地透過戲劇、音樂與畫面,在聽講中讓學員們更加體認到陸游、唐琬、趙士程三角苦戀的惆悵,也讓同學品味戲如人生、人生如戲。
石賡執行長話鋒一轉,從兒女情長轉到宦海浮沉,石賡執行長形容為「風雲詭譎的仕途」。因陸游主戰,朝廷如主政者賞識,他就升官;但如遇到主和派,他就被罷官,所以上台與下台是他仕途中的家常便飯,也因此他生活很清苦。但他很熱愛創作,不管走到哪裡就寫到哪裡,45歲擔任通判時,花了180天從紹興走到夔州(今之重慶),也寫下中國第一部長篇遊記《入蜀記》。47歲赴軍事前線南鎮,度過八個多月的戎馬生活,還寫下了驅逐金人、收復中原的《平戎策》,只可惜未受朝廷看重;但這段時間滿足了他對於軍事的渴望,在詩風上也變得豪放壯闊。雖然時常流轉各地當官、罷官,但他心心念念的還是國家社稷,過世前還對子孫寫下《示兒》「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末了,石賡執行長評論陸游這一生抱持著理想,卻總是不合時宜,遇到的難處包含「情感受挫、科考不順、仕途坎坷、夢想成空、憂國憂民、生活清貧」等等,實在沒有長壽的條件;另查考過他的家族,顯然沒有長壽基因,但為何陸游可以活到85歲? 計畫主持人曾敏傑表示,陸游不只是一位愛國詩人,他活到85歲,可以說是古之人瑞,退隱山林之後,還著了《老學庵筆記》八萬言;陸游的《老學庵》和臺北大學創刊的《學老誌》都是絶妙。石賡執行長應曾敏傑教授請託,花了半年讀完8萬字《老學庵筆記》的文言文,歸納出陸游養生10法,將於6月14日繼續揭密,也敬請各位期待。
聯絡人:社科院USR 施冰冰
聯絡電話:分機67224
刊登時間:2024-06-11 16:08:37
-
2024 Jun 11 【社科院】2024 06/05「今天的天空很法國」-歌劇、旅行與茶
【社科院】2024 06/05「今天的天空很法國」-歌劇、旅行與茶
社科院USR計畫關注超高齡的議題,執行子計畫的辛法春老師也長期推動高齡學習,於2024年並設定了靈性關懷、性靈之美與在地文化,作為橘子讀書會的三大學老主軸。5月30日的性靈之美系列,結合音樂總監趙蓮英、知性作家依品凡、前成福國小校長張乃文,以及旅居法國的茶藝家鄭雅玲遠端視訊,在臺北大學USR Hub以「今天的天空很法國」為主題,邀請50位在地高齡長輩齊聚一堂,享受一場結合歌劇、旅行與茶文化的饗宴。
計畫主持人曾敏傑致詞時提到,感謝多位專業人士參與,讓學老系列講座增色不少,尤其是臺北大學裡有老師、學生、社團,並辦理非常多元的活動,都很歡迎在地長輩走出家門,以校園為基地,一起社會參與、一同相互學習;也歡迎長輩多多進入校園交流與學習,落實臺北大學城的理念,而多年來透過USR計畫的推動,也讓大學和社區的關係更加緊密。
規劃本次活動的辛法春老師也談及與趙蓮英的因緣,趙老師旅美二十年,畢業於波士頓音樂學院及克里夫蘭州立大學,擁有資深演唱家、指揮家、音樂總監等頭銜。2011年舉家遷返臺灣定居,並積極投入國內音樂界,除舉辦多場個人音樂會,也投入教學與公益領域。這次受辛法春老師邀請,更為這場活動「客製演出」,趙蓮英解釋說:「我選擇了大眾熟悉的曲目與旋律《卡門》,但其實這是我第一次唱卡門這個角色,因為她是女中音,我的音色比較亮。」此外,趙蓮英還演唱《羅密歐與茱麗葉》《霍夫曼的故事》兩首歌劇的精華片段,特別是後者是扮演一位機器娃娃,必須展現機械感,唱到一半因缺乏動力而停擺,而飆高音必須宛轉清亮,非常考驗歌者的演技與歌藝。
趙蓮英歌聲一止,現場掌聲如雷,也同時歡迎作家依品凡以「我的心情很法國」為題,分享獨旅法國的經驗。這次目的地是法國西南的圖盧茲(Toulouse),而這裡深深吸引她的原因是當地的粉紅建築在清晨(粉紅)、中午(暗紅)與黃昏(淡紫)時,不同時間會呈現多彩的光影變化;城市與城市之間則有寧靜的景色、蜿蜒的道路、清澈的溪流、美麗的村落,甚至許多村莊建在懸崖峭壁上,而且擁有「法國最美麗村莊」之美譽,其中一個村莊更獲得知名文學家卡謬的稱讚:「這裡什麼都美,連遺憾也很美。」在冬日獨旅圖盧茲,依品凡透過影像記錄許多空無一人的城鎮景象,而街道多是陡坡,更常遇到陰雨連綿的天氣,負重行李對身材單薄的她更是吃力,然而她卻激勵大家:「想達成目標沒有不累的,重要的是,很多時候累與不累不取決於事件本身,而是取決於我們看待事情的心態,只要你朝著目標前進,那麼,這個累就只是過程。」
活動最後一個環節則是「茶」,張乃文校長先是搭配講座主題「法國」,沖泡了皇家婚禮(椰奶香、焦糖香)以及法式藍伯爵(矢車菊花、佛手柑)給在場嘉賓品茗;她補充說明:「法國茶葉貿易在17世紀中期開始發展,法國茶文化的興起,與當初不列顛東印度公司的茶品做出差異,後者是透過調香跟倂配製成精品茶,法國則做出如同香水般香氣的高級調味。」接著,張乃文視訊連線旅法34年、教授茶藝課程十多年的友人鄭雅玲,讓大家隔空與庇里牛斯山下的茶席交流,以茶靜心、以茶待客、以茶會友、以茶品人生。
張乃文校長在3月上旬開設的茶文化課程中也介紹了綠茶,這一回則是輪到「紅茶」,她表示紅茶是一種全發酵茶,發酵後可以保存時間長,目前全世界的紅茶佔茶品70%,雖然英國最早的茶葉是來自中國,但直到17世紀英國的版圖勢力擴張,才順勢將紅茶推為世界性飲料;此外,張乃文提及泡茶小撇步給現場來賓,讓大家更明白不同茶品的沖泡方式:「紅茶出湯要及時,入口醇香好滋味。」
辛法春老師總結時則是特別感謝橘子讀書會中多位長者志工的主動協助,從活動前規劃,到現場執行,甚至結束後的清潔、場地恢復,都是團隊合作完成,「大家突破了年齡與身體的限制,不只是單純學習,而是自己也成為提供服務的人!」。就在飽滿茶香的優雅氛圍中,「今天的天空很法國」圓滿成功,下一回茶文化體驗課程將於6月25日於USR Hub舉行,壓軸登場的則是「白茶」,活動也將串連更多與茶有關的元素與內容,絕對精采可期。
聯絡人:社科院USR計畫助理 廖智賢
聯絡電話:分機67227
刊登時間:2024-06-11 16:04:56
-
2024 Jun 11 【社科院】2024 06/05「採訪報導培訓」於桃園青創結業
【社科院】2024 06/05「採訪報導培訓」於桃園青創結業
臺北大學社科院 USR 計畫針對高齡化社會的到來,繼續結合美國石氏基金會與任林教育基金會等外部資源,本學期先是邀請王聖華諮商師,為學生完成了六週「高齡自傳書培寫訓練」;接著又邀請曾任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營運長,也是有故事股份公司的邱文通創辦人,以四周密集培訓的方式,再為八位同學完成「校園採訪報導培訓」。6月5日下午,並安排同學參訪桃園安東青創基地,在與聯經數位公司事業發展部黃雅慧副總經理進行座談後,在熱烈氛圍中頒發結訓證書完成結業。
本次培訓目的在於協助學生具有採訪與報導寫作能力、人物寫作與自傳書培寫能力,最終並為《學老誌》儲備編寫推廣人才。 訓練內容合計四周共十個主題:第一周:採訪與報導寫作概論,包括採訪概論、報導寫作概論、活動稿的討論;第二周:人物寫作與自傳書,包括人物寫作概論與實務、自傳書的企劃與實務、讀後感的討論;第三周:《學老誌》的傳播意義與發展,討論三項主題:我如何打造《醫學有故事》平台、分享「假如我是《學老誌》創辦人」、綜合交流;第四週則是參訪、座談、以及創發後續可執行的人物採訪與報導。
在邱老師專業的要求下,除了講授與分享之外,閱讀、練習寫作、修改與討論也占了很重的份量,給同學帶來不小的壓力,但也提升學生不少視野和收穫;尤其是老師給了許多作業和討論,都是讓學生設想角色、掌握觀察的角度、以及融入真實的情境中,透過多看、多寫、多改、多想,把USR計畫、學老誌、自傳書、活動報導、封面人物採訪等串連起來;最終讓同學了解一個活動、一個採訪、一個人物、一篇文章、一本書、一本雜誌究竟如何成為最終的成果,以及自己在過程中的角色。
例如5月28日的討論中,老師就給了下面的作業:「528是各位同學發揮的時刻,用心用力想想假如你是《學老誌》創辦人,舉凡內容、活動、行銷等等,你想做什麼?為什麼?希望達到什麼目標?如何做?需要什麼資源?各位的內容,我會好好看,當天請各位逐一報告喔,528靜候各位創辦人的佳音!」
6月4日的討論中,老師又給了一題有關《學老誌》人物專訪的討論題綱:「一、在閱讀第一期施淑梨、第二期李悅音,以及第三期陳培豐等三篇人物專訪後,讓你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一位主人翁?為什麼?二、在施淑梨、李悅音及陳培豐等三篇人物專訪中,你最喜歡那一個版面的呈現?為什麼?三、《學老誌》創設宗旨是倡議學老、分享學老及推廣學老,你覺得那一篇的那些段落(以不超過三個段落為限),很符合《學老誌》宗旨?四、《學老誌》想聘你當撰述委員,採訪撰寫一位封面人物,你的意願如何?如果你有意願,可否舉例並簡單說明,你想採訪的對象,包括性別、年齡、和你的關係,以及受訪者切合《學老誌》宗旨的故事重點。」
這些討論的題綱,都是同學們沒有設想過的角色和方向,但是在老師的帶領討論下,四周真的可以帶來滿滿的收穫。學員林儀芬也分享到「邱老師擁有豐富的寫作生涯,上課時分享的,不論是新聞寫作要注意到的各方面的細節,還是預約人物專訪時怎麼通過秘書這關卡,以及要會問對問題,還有採訪完畢後,要趁記憶力新鮮時立刻寫出,以增加鮮活氛圍感;這些實際執行會遇到的困難點,邱老師都不藏私心的提供解決方案給我們,人生何處不學習,好老師也隱藏在各處等著我們,感謝能遇到邱老師」。
而社工所二年級的賴桂英同學在結訓後,也表示「終於來到豐收的日子,謝謝老師帶給學生知能與實務兼具的課程,套句坊間評論用語,可謂是CP值甚高,不僅有3位專業師資授課,還有實用的2張證書,希望3p(professor)2c(certificate)的課程能持續傳授給未來的學生。」
邱文通老師在結訓後,也積極鼓勵同學繼續投入參與「學老」的推動,他表示在閱讀完USR計畫所出版《大學責任與高齡學習》一書後,也對北大USR計畫有了比較全面的了解,也更加篤定同學們正走在一條「為台灣高齡化提有效解方」的道路上,因為大家做的是「用生命影響生命」。期待課程結束後,有機會再集眾人之志之力,一起參與《學老誌》的推廣,讓北大USR計畫可以讓更多人看到,產生更大的影響力。
培訓已經結束,但是工作正要開始。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於2023年09月創刊「學老誌」,每一期都有一篇代表性的封面人物報導,這次培訓學生的採訪報導書寫能力後,我們就看看哪一位同學將要登上版面,為我們採訪報導一位活躍老化的人物喲!
聯絡人:社科院USR計畫助理 廖智賢
聯絡電話:分機67227
刊登時間:2024-06-11 16:04:37
-
2024 Jun 11 【社科院】2024 06/03 高齡共賞《姊妹》 討論種族議題
【社科院】2024 06/03 高齡共賞《姊妹》 討論種族議題
影片具有治癒功能與成長效果的催化作用,長輩從中可以得到深刻見解,並幫助釋放情緒和轉換心情。國立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與耶魯心靈工作坊持續推動「耶魯電影讀書會」,由任林教育基金會梁美霞老師和財政系楊子菡老師主持,本年度更在美國石氏基金會(The Dynamic Foundation)的支持下,挑選更加多元的高齡影片提供成員來賞析。於5月23日一起觀影《姊妹》,共有30位長輩參與,而場地與設備則有臺北大學圖書館的支持,不只善盡大學在地社會責任,也落實友善的臺北大學城。
2011年上映的劇情片《姊妹》(The Help)改編自凱瑟琳‧史托基特(Kathryn Stockett)的同名小說,曾拿下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2009年度「讀者最喜愛書籍」的殊榮,後由身兼改編劇本的泰德泰勒執導,艾瑪史東、薇拉戴維絲、奧塔薇亞史班森等人主演,且榮獲奧斯卡獎多項提名。故事描述1962年美國南方密西西比州,白人女孩史基特剛從密西西比大學畢業返鄉,在報社找到寫專欄的工作,然而回到家,卻發現帶她長大的黑人女傭不告而別;某日,史基特的朋友希莉因害怕黑人身上帶有病毒,於是草擬一份衛生計畫,建議為幫傭另蓋廁所,對此感到不滿的史基特,決意著手寫作,採訪在白人家庭工作黑傭的甘苦遭遇,並撰寫成一本書籍。
《姊妹》是部關於種族歧視的電影,楊子菡老師以此面向引導長輩思考故事情節並一起討論,她分享說,「林肯總統解放黑奴了,就算增訂了美國憲法第十三修正案,旨在廢除奴隸制和強制勞役,但是百年過去,社會上依然極不平等,甘迺迪總統被暗殺了,馬丁路德博士也被暗殺了。」所以面對美國社會根深的種族歧視頑疾,槍支暴力、貧富差距仍在非洲裔美國人的生活環境中層出不窮,而教育、就業等重要領域的資源分配不平等依舊顯著。
電影讀書會的成員也回應說,家庭教育的確對孩童影響很大,電影中的白人小孩最初都把黑人女傭視為自己的媽媽,所以孩子內心是最真誠的,剛開始是不會歧視黑人的,後來有那些不友善的舉動,反而是受大人與周遭環境的影響,非常可惜;但其實也很矛盾,因為明明覺得黑人身上帶有病毒,卻還是把孩子交給黑人照顧,不過黑人就算處於這樣的身份,對白人的小孩還是一視同仁,認真照顧並鼓勵他們。
楊子菡老師更深入探討到,黑人因為被嚴重壓迫,但可以窺見他們追求靈性的渴望是更強烈的,這樣的追求會給他們勇氣、讓他們翻轉,所以他們付出這麼大的代價,讓人感到很心疼,甚至邪惡與威迫的勢力真的很可怕;然而,勇氣還是會帶來光明,每個人都要選擇是否「做」真實的自己,儘管在那個時代要做出決定異常艱苦,但勇於面對自己的生命,絕對會使人感受自由的存在。楊老師也總結說:「希望大家都可以從電影得到一些力量,起碼知道我們有選擇的權利,而智慧會帶給我們人生不同的選項與成長。」
《姊妹》雖然講述一個讓人心寒的年代,卻是平靜而娓娓道來,沒有過分的沉重感,不煽情也不苦情,有的只是平實卻直逼人心的感動。社科院USR計畫鑒於社群自學活動在高齡化社會的重要性,期望透過電影讀書會達到相互學習、社會參與、藝術療癒等綜合效益,而且每一場次的電影都是由梁美霞和楊子菡兩位老師精心挑選並先行觀看,這些付出與準備,都是期待成員能訓練思辨能力、放鬆減少焦慮、增進語言表達,甚至用新的角度看待生活。
下一場電影讀書會的影片是《逆轉人生》,根據真人真事改編,描述富有的白人因為跳傘意外,導致頸部以下癱瘓,因為個人的好勝心使然,不願意雇用一個覺得他可憐的看護;最後,擁有冒險精神的他,卻找了一位叛逆的黑人當看護,背景相差極大的兩個人,反而因為這樣的連結,開展出彼此意想不到的人生。活動將於6月27日於臺北大學圖書館6樓舉行,歡迎有興趣的社區長輩和同學來電報名參加!
聯絡人:社科院USR計畫助理 鍾佩芳
聯絡電話:分機67224
刊登時間:2024-06-11 15:41:23
-
2024 Jun 11 【社科院】2024 06/01石賡執行長談「一代詞帝李後主」
【社科院】2024 06/01石賡執行長談「一代詞帝李後主」
在美國石氏基金會(The Dynamic Foundation)的支持之下,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圖書館、高齡研究中心合作推動「向傳奇人物學老」文史講座,今年再度邀請石氏基金會前執行長石賡蒞校分享,於5月29日在圖書館六樓會議室談「一代詞帝李後主」,導讀李煜生平與詩詞成就。當天現場有51位社區長者以及線上20位觀眾,同步收看講座,與石賡老師一起穿越時空,進入古人的文學世界,而石賡老師也揣摩李煜的心境,以書法揮毫寫下《虞美人》,讓學員以不同的方式體驗文學與歷史。
講師石賡先生為美國加州石氏基金會前執行長,在美國矽谷退休後,開始對中國文學苦心鑽研,過去並與USR計畫及高齡中心合作多場演講,介紹過李白、蘇東坡、白居易、文學體裁流變等10場次,透過通俗易懂的解說與脈絡,滿足許多在地長者對於古人的好奇,也學習古人面對老化的智慧。下一場次的文史學老,也將在6月5日(三)推出「詩人陸游與他的養生之道」,也歡迎師生與社區民眾報名https://user220864.pse.is/USR0605。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石賡老師先以鄧麗君所唱的「虞美人」開場,現場學員也跟著唱和這耳熟能詳的詞,接著就從紛亂的五代十國談起。石賡老師以「朱李石劉郭,梁唐晉漢周,都來十四帝,播亂五十秋。」來形容當時的政局,而在五代十國中的南唐後主李煜,為李璟第六子,字重光,初名從嘉。其為人仁孝,善詩文,工書畫,通音律,廣額豐頰駢齒,一目重瞳。自幼才華洋溢,好書法、通音律,善於詩詞歌賦,因為生於深宮,早期作品多為宮廷生活的描述,例如《長相思》「雲一緺,玉一梭,澹澹衫兒薄薄羅。輕顰雙黛螺。秋風多,雨相和,簾外芭蕉三兩窠。夜長人奈何?」就是在描寫宮女閨怨的心境。18歲娶周娥皇(大周后)共同修復佚失的《霓裳羽衣曲》,大周后美艷聰慧,精通音律,能歌善舞,尤工琵琶,是李煜生活上的良伴,藝術上的知音。
學員們也很好奇李煜的感情世界,石賡老師也分享,後來大周后生病了,李煜極關心,三餐必問,藥必先嚐,得暇還親自餵食,睡榻旁,堪稱模範丈夫。有一天,小她14歲的妹妹(小周后)進宮來探望姊姊,當時15歲的小周后美如天仙,李煜一見鍾情,還寫下《菩薩蠻》「花明月黯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剗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奴為出來難,教郎恣意憐。」描寫當時李煜與小周后的相戀。大周后知道後非常生氣,表達「恚怒,至死面不外向」、「心惡之,返臥不復顧」;而不久他們鍾愛的小兒子意外過世,大周后也因此悲憤離世,小周后也順理成章陪伴李煜的後生。
李煜為第六子,他熱愛文學藝術,對繼承帝業、權力毫無興趣,但前面的長兄不是過世、就是不接皇位,而他是最小的皇子,只能無奈登基,當時才25歲。登基後第一件事就是上貢宋太祖趙匡胤,因趙匡胤是武將出身殺氣騰騰,南唐不是對手只能示弱,所以李煜寫下⟪即位上宋太祖表⟫ 「臣本於諸子,實愧非才,惟堅臣節,上奉天朝。若曰稍易初心,輒萌異志,豈獨不尊於祖禰,實當受譴於神明。」表明心意不是塊料,亦無心帝業,還說「恪守臣道,可以偏安江南」奉行做臣子的規矩,萬望陛下高抬貴手,多多關照,甚至趙匡胤婚喪喜慶都會送重禮,這也是自知之明,息事寧人,苟且偷生;而趙匡胤也領情,當時就讓南唐偏安。
李煜手下雖也有幾位大將想要收復失土,但也被李煜阻止,他重文教輕軍事,在當時紛亂的政局中是相當不利的。不久宋朝就派出大軍渡江攻打南唐時,他還在燒香念佛,得知已兵臨城下,也只能肉袒出降,成為俘虜;當時所作《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銷磨。最是倉惶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揮淚對宮娥﹗」呈現出他當時的心境,而後人也非議他怎麼不想社稷民生,而是揮淚對宮娥,也看出他生於深宮、長於婦人之手,不懂治國的悲恨。
李煜到北宋成為俘虜後,小周后不離不棄陪伴他,當時傳言趙光義毒死了哥哥趙匡胤,即位成為宋太宗,看上了小周后,時常要求她侍寢,而李煜敢怒不敢言,只能在極端痛苦中寫下《烏夜啼》「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鈎。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以及《虞美人》,然而這首抒發心情的《虞美人》也成為李煜的絕命詞,由於「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而被宋太宗趙光義解讀「故國」有叛國之義,就在七月七日李煜生日這天賜毒而死,享年42歲,結束了這位亙古詞帝的一生。
李煜一生創作了38首詞,分為三個階段,早期多描寫宮廷裡的生活宴樂,如《長相思》、《菩薩蠻》;而登基之後面對內憂外患,寫下《清平樂》、《臨江仙》等充滿憂心忡忡的詞;爾後被擄到北宋後,更多是思念故國之詞《望江南》、《浪淘沙》等。石賡老師最後也為李煜這一生做了一個結論,雖然宋太祖以武力看似成功,但李煜卻以藝術創造了另一個成就,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千古傳唱的詩詞,究竟孰勝孰敗?只能說李煜生錯時代入錯行,如果他活久一些,應該可以留下更多作品。最後清朝詩人趙翼以「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始工」來形容李煜在動亂的時代,雖然不幸,但卻能夠觸動詩人的情感與胸襟,留下永恆的詩句,也作為李煜一生的總結。
會後學員林芳梅大姊也分享,現場同唱鄧麗君的[幾多愁(虞美人)]時,透過音樂抒發療癒了思古幽情之惆悵,因此領悟到幽默感與藝文音樂美感,是療癒傷心悲苦的靈丹妙藥。陳明珠大姊也感謝石執行長豐富的中國文學學養,帶領大家進入時光隧道-悲劇君王李後主的一生,是一場特殊的文化饗宴。另外陳素英大姊看到李煜是被政治耽誤的詩人,想到自己年輕時也因為家境而耽誤了自己學習的機會,一直到現在年紀大了,還有機會進臺北大學學習,雖然她識字不多,也能夠開始學習寫下自己喜歡的詩詞,開展了她向學的心願。
社科院USR計畫與高齡中心創發文史講座,借鏡古人學老智慧,6月5日將繼續攜手臺北大學圖書館,邀請石執行再講一場「詩人陸游與他的養生之道」;計畫主持人社科院曾敏傑教授表示,他觀察陸游活到85歲,還寫下《老學庵筆記》,一定有其特殊的養生之道,因此請託石賡執行長閱讀《老學庵筆記》8萬餘字文言文,並整理出陸游的10項養生方法,也歡迎大家報名6月5日「詩人陸游與他的養生之道」。(報名連結https://user220864.pse.is/USR0605)
聯絡人: 社科院 USR 專任助理 施冰冰 86741111轉67224
聯絡人:社科院USR 施冰冰
聯絡電話:分機67224
刊登時間:2024-06-11 15:09:17
-
2024 Jun 07 【社科院】2024 05/31 簡士宭談「如何成為少年調查保護官」
【社科院】2024 05/31 簡士宭談「如何成為少年調查保護官」
本學期社科院USR計畫結合社工系游以安老師老師的課程,邀請社工系系友簡士宭返校,於05月16日上午,與40位同學們分享「我如何從社工的學習經驗成為少年調查保護官」,簡學長為臺北大學社會工作系畢業的校友,畢業後考上少年調查保護官,目前擔任台灣花蓮地方法院少年調查保護官,透過演講期望引導學生認識少年調查保護官的工作及備考過程。
簡學長先是分享法律對於非行少年的定義,根據〈少年事件處理法第2條〉:本法稱少年者,謂十二歲以上十八歲未滿之人;另根據〈少年事件處理法第3條〉,非行/觸法少年指:有觸犯刑罰法律之行為、無正當理由經常攜帶危險器械、施用毒品或迷幻物品之行為而尚未觸犯刑罰法律、有預備犯罪或犯罪未遂而為法所不罰之行為者。
簡學長也以國中生割喉案做為討論議題,請同學分組討論此事件。而簡學長大學時期的實習督導當天也特別前來參與,分享對於青少年犯罪防治工作的看法,提出青少年行為偏差是一個歷程,並非一時發生;有許多意外其實可以在前端做預防,然現階段台灣在這方面的工作並不完善,針對非行少年的處遇也還可以更積極。
簡學長也分享自己在實習過程中的反思與自我覺察,過去兩次實習皆以兒少為主要服務對象,並接觸到司法後追、兒少拒毒、監所團體、法院團體等服務內容,以及融合後現代觀點、創傷知情的工作等,進而啟發講者的職涯發展方向,因而決定投考少年調查保護官。
少年調查保護官的應考科目有:刑法、刑事訴訟法、保安處分執行法、少事法、犯罪學、諮商輔導與心理學。另根據〈少年事件處理法第19條〉、〈少年保護事件審理細則第25條〉,少年調查官的工作為:少年法院接受移送、報告或請求之事件後,先調查該少年與事件有關之行為、品格、經歷、身心狀況、家庭情形、社會環境、教育程度等事項,提出報告與建議,並在調查期日到庭陳述調查及處理之意見。
而根據〈少年事件處理法第42條〉,少年保護官的工作內容為保護處分:包括一、訓誡,並得予以假日生活輔導;二、交付保護管束並得命為勞動服務;三、交付安置於適當之福利、教養機構、醫療機構、執行過渡性教育措施或其他適當措施之處所輔導;四、令入感化教育處所施以感化教育。
少年調查保護官的個案量並不少,且所做的評估與建議往往對少年的未來有很直接的影響,因此時常背負壓力,從事這樣的工作,平衡工作與私人時間是自我照顧的重要做法;講者也建議可以明確區分上下班時間,在上班時預備好自己的心態,保持工作的模式,然下班後盡可能完全休息、放鬆,以保持良好的心力狀態。
至於如何與青少年建立關係?學長則建議以平等、友善的態度與青少年互動,是幫助其漸漸放下防衛的主要條件。讓少年感受到調查保護官真心的關心、期待了解其生活狀況與生命歷程時,便能提高少年分享自我的意願。然而講者也提醒同學,與少年工作就像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建立一樣,並不一定只要努力便可達到理想的狀態,因此也不用強求或堅持過高的標準,因為過程中遭遇挫折或難以突破也是自然存在的。
簡學長最後也分享到如何備考的經驗,例如大四的一年時間規劃中,每天早上9點-10點帶著早餐到學校開始讀書,基本上跟著函授課程的進度,並保持自律。在備考的這段時間,進教室修系上課反而是可以休息、放鬆的機會。透過邀請學長返校分享,希望增進同學對於職場的了解,同時也早日進行就業前的準備。
聯絡人:社科院USR計畫助理 鍾佩芳
聯絡電話:分機67222
刊登時間:2024-06-07 17:12:51
-
2024 Jun 07 【社科院】2024 05/31 以青花瓷盤彩繪「三峽.記憶與風景」
【社科院】2024 05/31 以青花瓷盤彩繪「三峽.記憶與風景」
本學期社科院USR計畫結合通識中心蔡怡玟老師的「地理學通論」課程,於5月20日上午八時至十時,與上午十時至下午十二時,分兩個場次,邀請社區民眾與修課同學,共同參與由黃君琪老師與陳彩雲老師所協作完成的「三峽.記憶與風景」青花瓷盤彩繪工作坊。黃君琪老師目前在三鶯社區大學授課,而陳彩雲老師則是在文化大學推廣部、新北市婦女大學、與松年大學等講授。工作坊的第一階段,由黃君琪老師從老照片敘述三峽過去與現在的發展;第二階段,則是邀請陳彩雲老師指導大家如何將印象中的三峽,以墨筆繪製在青花瓷盤中,並最後完成作品。當天兩場次總計共有76位學員參與,其中社區民眾則有23位。
首先,黃君琪老師在第一階段中,詳細介紹三峽的開墾史,從族群、產業與水文等不同角度切入,講述三峽過往與現今的發展。三峽地區是被大嵙崁溪(現為大漢溪)、三峽河與橫溪所包圍的三角地帶,故取閩南語「相結」之音,從拓墾之初的「三角躅」,清嘉慶年間的「三角湧」,再到日治時期確定「三峽」一名。黃老師以新舊照片,對比鳶山、三峽河、拱橋與現今市容之發展,顯見今非昔比。同時,黃老師也多次引用李梅樹的畫作,來介紹不同時期的三峽,如〈三峽橋〉、〈三峽春曉〉、〈清溪浣衣〉等,也啟發大家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記錄三峽。
進一步,黃老師亦以時代記憶的歌謠、詩賦,唱出如鄧雨賢〈月夜愁〉、羅大佑〈光陰的故事〉、沈雁〈一串心〉以及吟誦臺語詩〈五月覓鴞〉等,讓大家從歌謠詩賦中,思考人與土地的情感流洩。另外,黃老師也特別提及今年2月已拆除的長福橋,她說她見證了長福橋的興建、存在,再到被拆除,心中真有許多的不捨與惋惜;因為長福橋記錄著她青澀的青春歲月,以及成人之後眾多的俗事煩惱與喜怒哀樂,現在這些都只能往記憶裡去尋。不過,黃老師話鋒一轉提及,還好可以提詩、寫文與作畫;「它」是另一個可以彌補以及保留自己心中仍存在的三峽記憶與模樣的出口。
最後,黃老師也談起自身家族與鳶山銅鐘以及其附近道路建設的淵源,現在的她仍能想起國小時期家族參與鳶山銅鐘以及其附近道路建設捐募時的情景。黃老師目前除了在三鶯社區大學任教外,另外也是祖師廟重要的文職人員,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三峽人,黃老師總是思考如何能回饋、推廣三峽,讓全臺灣或是世界各地來到三峽的人,都能真正的認識這片土地。目前黃老師正致力於舉辦各式講座、導覽、藝術工作坊,以記錄三峽記憶中的印象與模樣,也以藝術形式來展現對於地方的情與愛,也一直是黃老師致力耕耘的一畝方田。
第二階段則是陳彩雲老師指導大家如何將心中的三峽印象等記憶,運筆詮釋畫進瓷盤中。陳老師一開始,請大家集中到教室前面的長型工作桌,示範如何在瓷盤中運筆作畫;同時,也提醒大家在運筆時要注意運筆的角度,思考構圖的景深,建築與自然景色的佈局等。另外,陳老師也鼓勵大家在進行創作時,不用害怕畫錯,只要肯下筆,最後的成品都會是自己專屬且獨一無二的作品。而同學們與社區民眾現場所彩繪的瓷盤,於工作坊結束後,陳老師也會再請燒窯業者協助,以1,800至2,300的攝氏高溫,將瓷盤燒製完成。而在燒製過程中,大家原本在瓷盤中所繪的墨色,也會隨著燒製過程成為優雅的青花瓷藍。
工作坊在約一小時的彩繪過程中,有同學以穿越在三峽河的拱橋倒影為構圖,主要是想到,初到三峽之時,與親友共同漫步在長福橋上,眺望三峽河與拱橋的懷念;也有同學將三峽的金牛角、旅人的汽車繪製在瓷盤中,讓瓷盤變的更具地方風情、或搭載著旅行與地方意義的意涵。至於,年長的社區民眾繪畫的元素,則多以三峽的山河為風景,其中一位女士表示,住在三峽那麼久,卻完全沒有好好看看三峽的景色,所以她看著照片,以市區、拱橋、三峽河與鳶山作為彩繪元素,作為此次工作坊的紀念。
圖像記憶是一種動態過程中的時空凝結,同時也是一種凝視地方的開始。本次「三峽 .記憶與風景」工作坊,就也在同學們與社區民眾對於三峽的回憶中,與沉浸在青花瓷盤的繪製過程中,緩緩落幕。
聯絡人:社科院USR計畫助理 廖智賢
聯絡電話:分機67227
刊登時間:2024-06-07 17:10:22
-
2024 Jun 07 【商學院】2024 5/30 臺北大學深耕三鶯,攜手社區邁向低碳宜居
【商學院】2024 5/30 臺北大學深耕三鶯,攜手社區邁向低碳宜居
臺北大學商學院USR計畫致力於推動三鶯地區永續低碳經濟生活圈,於113年5月30日舉辦「我要參與低碳社區標章認證—低碳共識活動」,獲得社區居民熱烈迴響。活動開場,臺北大學財務暨永續發展副校長池祥麟特聘教授致歡迎詞,強調大學社會責任的實踐,透過與社區的緊密合作,共同推動永續發展的重要性。
本次活動特別邀請新北市公寓大廈管理協會三峽區會長兼低碳社區規劃師王惠君,以其專業背景及豐富經驗,為社區居民深入淺出地介紹低碳社區標章制度及改造方法。王惠君會長分享如何從資源回收分類、垃圾減量等日常行動做起,逐步提升社區環境品質,並強調透過全體居民的共同參與,不僅能凝聚社區向心力,更有機會獲得政府改造補助,用於公共設施維護,提升社區整體價值。此外,王惠君會長更介紹了「社區標章轉換碳權」的創新概念,鼓勵社區積極參與減碳計算,將碳權轉換交易,為社區開闢額外收入來源,甚至降低居民每月管理費,創造多贏局面。
臺北大學商學院USR計畫共同主持人戴敏育教授表示,本次活動特別感謝三峽區公所施玉祥區長、三峽區龍恩里黃家賢里長及龍學里周秀鳳里長的大力支持,在公部門與學術單位的攜手合作下,成功吸引近20位社區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與居民代表熱情參與,參與者全數簽署低碳社區計畫,展現社區對低碳轉型的積極態度。滿意度調查顯示,活動獲得80%參與者表示滿意,20%表示非常滿意,顯示活動深獲肯定。
臺北大學商學院USR計畫將持續秉持在地實踐的精神,深耕三鶯地區,推動在地社區永續低碳行動,協助在地社區推動「新北市低碳社區標章認證制度」,並透過舉辦多元活動,提升居民對低碳生活的認識與參與熱情,為未來推動更多低碳社區標章認證活動奠定良好基礎。期待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攜手共創低碳宜居的美好生活環境。
聯絡人:商學院USR計畫助理 黃詩涵
聯絡電話:分機66316
刊登時間:2024-06-07 17:08:50
-
2024 Jun 07 【社科院】2024 05/30 校外走讀「三峽.印象.李梅樹」
【社科院】2024 05/30 校外走讀「三峽.印象.李梅樹」
本學期社科院USR計畫結合通識中心蔡怡玟老師的「地理學通論」課程,於5月11日以及5月18日上午九時至十二時,分兩個梯次,邀請社區民眾與修課同學參訪由李梅樹紀念館辧理的「三峽.印象.李梅樹」校外教學走讀活動。走讀活動的第一階段,在認識李梅樹與清水祖師廟(以下簡稱祖師廟)的淵源,和介紹李梅樹如何運用巧思,結合當時書畫家的作品以及工匠等技藝,重建祖師廟。第二階段,則是帶領大家至李梅樹紀念館,欣賞與瞭解此次梅樹月「春色無邊」特展,欣賞紀念「臺陽美術協會」成立九十週年的策展,並藉此瞭解日治時期台、日籍藝術家對於臺灣當時的風土描繪以及創作理念。兩梯次參與人數總計73人,其中社區民眾18人,其中5月11日由洪秀器老師擔任導覽解說,5月18日則由黃世庭老師負責。
李梅樹與三峽的近代歷史息息相關,不論是藝術文化、宗教,甚至是政治方面,其對三峽的影響頗為深厚。本活動第一階段,便從瞭解李梅樹與祖師廟的建成和設計開始。祖師廟可謂東方藝術集大成之作,由李梅樹於1947年進行第三次重建。重建過程中,李梅樹召集當時頗富名望的木匠、雕刻家、畫家與書法家,將眾多名師的作品,融入在祖師廟的水泥雕塑、石柱、木雕、石雕以及銅雕之中。洪秀器老師以及黃世庭老師分別在兩梯次的導覽中,帶領大家探索與尋找這些書畫、雕刻背後的故事典故、創作過程以及其工藝巧思的細節,並也介紹李梅樹在規劃重建祖師廟的理念與思考。
導覽一開始,兩位導覽老師皆帶領大家從祖師廟的龍邊進入,同時也介紹龍門廳上方的藻井。一般臺灣廟宇普遍將藻井設置在正殿與三川殿,李梅樹重建祖師廟之時,為了能讓祖師廟更添氣派,於是便在廟宇頂部採用大量藻井的設計。接著,兩位導覽老師也說明龍門廳、虎門廳以銅為材質塑造的龍壁與虎壁,寓意著傳統中華文化以及忠孝節義等故事,其中包含黃帝發明的指南車、老子問禮於孔子、田單復國、勾踐臥薪嘗膽以及岳飛精忠報國等。而祖師廟大門哼哈二將與風調雨順四大天王,則以銅雕作為門版與牆面,亦是臺灣廟宇首創。
整體而言,李梅樹在整體廟中的空間規劃設計上,融入大量藝術作品創作與傳統中國典故與文化巧思,如雕刻在中殿石牆上的文學四愛—牡丹、蓮花、菊花與梅花,還有李梅樹親自設計的「三層雙龍柱」與「百鳥朝梅柱」,以及雋刻著于右任、賈景德、閻錫山、高拜石四位書法名家所寫對聯的花崗石柱(原日治時期台灣神社之石材)等。黃世庭老師提及,李梅樹在祖師廟重建的結構設計,以石為基,以木為頂,也因此在廟中抬頭往上望,皆可見許多精美的木作工藝。另外,廟中除精美的石雕、銅雕與木作外,李梅樹亦將生活中的處事觀念融入作品當中,時刻提醒著前來廟中祈福參拜的人。至於二樓的暮鼓晨鐘,洪秀器老師則說道每當廟裡有法會、迎神、進香或是重要人物到來之時,皆會鐘鼓齊鳴。
第二階段的走讀重點,則是帶領大家至李梅樹紀念館欣賞及瞭解此次梅樹月「春色無邊」的特展-紀念「臺陽美術協會」成立九十週年,以及「臺陽美術協會」成立與臺灣近代美術發展進程的關係。此次特展的選件,主以第一代臺陽畫家為主,如陳澄波、廖繼春、李梅樹、顏水龍、楊三郎、李石樵、陳清汾、立石鐵臣,以及其他現存臺陽參展作品或代表作等。展出的作品,大致可分為風景畫、人物畫、時局畫、靜物畫以及雕塑作品等。
欣賞畫作過程中,兩位導覽老師也分別介紹,如陳澄波〈椰林〉、廖繼春〈淡水觀音山〉、李梅樹〈紅衣〉、林玉山〈木棉花〉、陳進〈廟會〉、郭雪湖〈耕到天〉、李石樵〈橫臥裸婦〉、立石鐵臣〈日輪〉與鮫島台器的雕塑作品〈北白川宮殿下御尊像〉,以及陳夏雨〈鏡前〉等藝術創作,期望能藉由深度導覽,讓大家瞭解當時臺灣的地理風俗民情、歷史文化以及生活記憶。過程中,兩位導覽老師非常用心地向學員介紹各個藝術家的經歷與其作品的關聯、構圖與概念。洪秀器老師亦特別提及,欣賞畫作時,我們可從三個面向切入認識,一是構圖,二是光線,三則是色彩。因此,洪老師也特別介紹陳清汾作畫時善於使用藍色,鄭士璠則善於運用綠色等;黃世庭老師則介紹李梅樹在繪畫女性人物上,有五個重點之美可以仔細觀察,分別是頭髮、皮膚、衣服、指頭與儀態。
整體而言,此次「三峽.印象.李梅樹」校外教學走讀的辧理,分別透過兩梯次洪秀器老師與黃世庭老師深入淺出的介紹,了解李梅樹之於三峽地區的連結與貢獻,進而也引領學員思考人與土地間的鏈結。同時,也藉由李梅樹等同一時期藝術家的作品介紹,進一步讓大家思考環境、生活與圖像敍事記錄的部分。進一步,也引領大家認識過去的臺灣,對臺灣的過往,有了多一層次的認識與瞭解。
本次活動受到修課同學與社區民眾的高度迴響。有參與民眾認為對於能夠以李梅樹為中心,進一步認識三峽的在地文化與歷史,感到非常不一樣。同時,亦有喜愛藝術的修課同學,是第一次踏進李梅樹紀念館,在參訪過程中被館內的藝術作品大所吸引,後續還會想再參加李梅樹紀念館所舉辦的相關講座。五月豔陽天,此次「三峽.印象.李梅樹」兩梯次的校外走讀活動,就也在修課同學與社區民眾的熱情參與中,圓滿落幕。
聯絡人:社科院USR計畫助理 廖智賢
聯絡電話:分機67227
刊登時間:2024-06-07 17:04:25
-
2024 Jun 07 【社科院】2024 05/29 接待青銀共聆馬勒交響曲
【社科院】2024 05/29 接待青銀共聆馬勒交響曲
臺北大學社科院USR由通識中心林子晴老師執行的子計畫,攜手台灣鳶山社會實踐協會,於5月14日邀請夜鶯文化藝術基金會音樂推廣講師張皓閔,以「馬勒交響曲之『最』」為主題,於公共事務學院119會議廳舉辦講座,除了修習西方音樂的軌跡課程的同學參與,活動更連結中華善德關懷協會(土城站)社區據點的35位長輩前來欣賞,友善接待在地長輩共享馬勒交響曲的精彩樂章,並在午後散步參訪校園的心湖綠地。
講師張皓閔擁有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碩士的學位,並譯有《馬勒交響曲》一書,現在則長期推廣音樂教育,並擔任夜鶯基金會、台灣馬勒愛樂協會、板橋社區大學的課程講師。活動開場前林子晴老師也特別介紹由張皓閔費時4年翻譯的《馬勒交響曲》中譯本,整體內容平易近人,是一本讓中文讀者易懂的馬勒交響曲專著。
張皓閔老師先是分享古斯塔夫・馬勒(Gustav Mahler)的生平及波折,他是橫跨 19 世紀德奧傳統和 20 世紀早期的現代主義音樂的音樂家,自小有音樂天分的馬勒,進入維也納音樂學院就讀,畢業後即開始了指揮生涯;最輝煌的經歷莫過於1897〜 1907年,以年僅 37 歲之姿,拿下許多指揮家夢寐以求的職缺——維也納歌劇院藝術總監。
除了指揮以外,馬勒還是一名作曲家,作品數量雖不多,卻能脫離過往以鋼琴為歌曲伴奏的傳統,改以管絃樂為伴奏,頗具新意;馬勒也將前人實踐過的東西運用到了自己的音樂中,變化為自己的獨特特色:包括對人聲的使用,對標題的運用,以及突破傳統四樂章結構的嘗試等。馬勒曾經說過,我的交響曲完全就是在表現我的人生,把我人生的體驗、苦惱完全注入其中,交響曲是我化作音樂的人生真理、詩歌。「如今關於馬勒的交響曲已經成為顯學,繼莫札特、布達姆斯之後,成為當今音樂會的票房保證。」張皓閔也補充說著。
現場播放多首馬勒所創作的交響曲,也讓中華善德關懷協會的長輩收穫甚豐,尤其是許多來賓過去多是接觸民歌或流行歌曲,少有專注聆聽古典音樂並由專家賞析解說的機會,對他們來說都是既新鮮又充實的體驗。此外,這場友善接待的音樂導聆安排在臺北大學,並且會後安排了校園環境參觀,對於離開體制教育已久的高齡者,重溫學校的書香氛圍,都感到格外歡樂。據點長輩分享說:「這是我第一次聽音樂講座,雖然住在臺北大學附近,但今天才知道校園有這麼豐富的學習資源,而且都有邀請社區民眾,真的是太棒了!」
一位同學回饋心得提到,感謝張皓閔講師帶領我們品味馬勒的音樂,在精彩的介紹中,從小、大、短、長、輕、重、簡、繁等等多個層面,來探索馬勒多變的音樂風格,多樣化的曲風讓他覺得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最喜歡的一類;他就比較偏好第五號交響曲第四樂章和第三號交響曲的第二樂章,此兩個段落輕巧的風格對他特別有吸引力,透過有今天這場講座,竟然尋找到這些自己會喜歡的音樂!
此外,會後則有學生游杰翰主動向講師張皓閔提問,身為北大管樂團社長的他,也對馬勒的作品非常喜歡,也請教講師可否推薦更多馬勒的相關演奏作品,以及未來在那些場合還有不同內容的分享,他都很想深入了解。
社科院USR計畫落實大學在地社會責任,透過資源的連結讓臺北大學成為年齡友善的大學城,通識中心長期辦理解說式音樂會即是最佳實績之一;2024上半年包括介紹布拉姆斯、蕭邦與馬勒的作品,還有導聆琵琶音樂中的世界風情等等,講座內容豐富多元,並與台灣鳶山社會實踐協會及新北市45個據點媒合友善接待,順利落實青銀共學。本場「馬勒交響曲之『最』」的會後,大家也留下珍貴合影,活動圓滿成功,USR計畫未來仍將繼續媒合在地高齡社群,與大學生共享公共資源,促進在地長輩的健康樂活。
聯絡人:社科院USR計畫助理 鍾佩芳
聯絡電話:分機67222
刊登時間:2024-06-07 17:00:54
-
2024 Jun 07 【永續辦公室】2024 05/27 113年度國立臺北大學USR共同培力講座-Walk Tall戶外教育學習生態系統創新計劃
【永續辦公室】2024 05/27 113年度國立臺北大學USR共同培力講座-Walk Tall戶外教育學習生態系統創新計劃
臺北聯合大學系統永續組長久以來保持良好密切的合作關係,
112年底四校聯合決議未來將合作舉辦USR共同培力活動,
由四校依序分別舉辦,邀請四校貴賓實際走訪各校參與活動,促進更深厚的互動連結,
相互學習USR計畫執行經驗,深化大學社會責任影響力。
113年5月27日,由本校永續辦公室首發舉辦113年第一場USR共同培力講座,
邀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張力亞副教授擔任主講人,分享其主持USR計畫「Walk Tall戶外教育學習生態系統創新」相關經驗。
臺北聯合大學系統四校貴賓熱情參加,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團隊社會責任實踐與永續發展中心蔡國珍主任、研究發展處張文哲研發長帶領各USR計畫助理參與;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由李育奇助理教授及計畫助理一同共襄盛舉;
臺北醫學大學由社會創新組蔡麗玲組長代表出席。
張力亞副教授於演講表示,USR計畫執行的成敗,教師及人才培育扮演關鍵角色,
尤其暨南國際大學位處於南投縣埔里鎮,如何強化計畫執行教師與在地的連結度相當重要。
例如,對內組織與經營教師社群,建立對話及行動共識,共同研發營隊或教案內容,培養種子教師等等。
此外,學生的培育也需要用心耕耘,若能使學生對當地議題產生共鳴與關心,
未來將有機會能讓根留在地,畢業學生持續投入在地工作。而場域經營與利害關係人之交流,
亦為USR計畫執行的重點,透過長時間的瞭解、資源盤點、關係經營等,建立與當地的信任度及合作模式,
有助於計畫的推動與創新內容的引入。
講座現場互動熱絡,四校貴賓接連拋出計畫執行的具體問題向張力亞副教授討教,彼此交換經驗與建議,
使本場USR共同培力講座發揮實質的交流功能。
今年下半年,海洋大學、臺北科技大學及臺北醫學大學將接棒辦理USR培力活動,
期待各校成員移師至不同場域時,激盪出新穎的想法,為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注入全新的動力。
聯絡人:永續辦公室 林佳靜 專任助理
聯絡電話:#68033
刊登時間:2024-06-07 16:59:24
-
2024 May 29 【社科院】2024 5/24 讀學老抽電腦 472同學家長響應
【社科院】2024 5/24 讀學老抽電腦 472同學家長響應
由國立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臺北大學圖書館及台灣鳶山社會實踐協會推出的「爸媽學老,我抽電腦」活動,5月23日晚間結合「社工之夜」活動,於公共事務學院119會議廳舉行頒獎儀式,由USR計畫主持人曾敏傑教授親自授獎,榮獲首獎iPad Air平板電腦的張祐瑄及各項3C大獎共六名幸運同學皆出席典禮。社工系三年級的楊昕萍也是幸運得主之一,更受邀分享閱讀《學老誌》的心得,表示閱讀《學老誌》讓她體會到理論和實務兼顧,在服務中印證了文章的知識內容,感覺獲益良多。
《學老誌》為臺北大學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於2023年9月創刊,以季刊形式發行,目前已出版到第3期,曾敏傑表示有鑑於臺灣將於2025年成為超高齡社會,屆時全臺五分之一人口將超過65歲,老化是每一個人與每個家庭都要面對的課題,但需要認真學習,才能妥善因應,因此創刊《學老誌》,幫助全國高齡者面對老化,並且倡議學老、分享學老與推廣學老。
「爸媽學老,我抽電腦」是一項創新的北大學老家庭培力方案,結合跨世代共讀《學老誌》並分享心得,在美國石氏基金會(The Dynamic Foundation)的贊助,並邀集台灣鳶山社會實踐協會、台灣個人健康樂活行動聯盟的支持,推出iPad Air、Apple watch、AirPods與超商禮券200名等豐盛禮品,更提供1,000冊《學老誌》供學生免費索閱。活動於4月中旬正式起跑,5月8日截止,除了於圖書館設點宣傳,更進入26個班級向超過1,200位同學現場推廣活動;最後總計收到236位北大學生,以及236位家中長輩的讀後心得,並於5月9日在USR計畫主持人曾敏傑與協同主持人劉素芬教授的見證下,於學老誌Facebook粉絲專頁直播,公開抽出所有幸運得獎者。
曾敏傑致詞時先感謝社工之夜的主辦單位願意提供這個盛大場合,讓「爸媽學老,我抽電腦」活動的頒獎儀式更具意義,並表示提到「學老」對於臺北大學的學生尤具價值,將學老觀念推廣給家中長輩,透過跨世代共讀《學老誌》,培力發展成為「學老家庭」,也讓臺北大學在超高齡化社會來臨之際,攜手同學推動跨世代學老,探索第三人生大學的樣態,也領先善盡大學在高齡社會中的責任。
閱畢同學與長輩心得後的曾敏傑深獲感動說:「其中一位家長手寫心得,內容提到自己的孩子參加北大管樂團,時常聽她分享USR計畫給予社團許多表演機會,這次閱讀《學老誌》,看見孩子曾經提過的森林音樂會、老大人音樂節等活動,透過這份雜誌集結成精彩報導,看見孩子身影並參與其中,彷彿還原現場,更明白她都在做很有意義的事情。」
此外,獲得三獎AirPods的社工系三年級楊昕萍同學受邀分享,目前她就在日照中心實習服務,機構內的長輩大多患有失智症,透過學老誌閱讀到〈認識失智症〉這篇文章,了解失智症與老化的差別、不同失智類型與程度為何,她與失智的長輩相處時,就能更加瞭解對方需求,明白如何互動並提供適切的協助。
透過「爸媽學老,我抽電腦」活動,也讓《學老誌》的社會影響力持續擴增,4/17〜5/8短短三周時間,LINE官方帳號好友人數從1,567增加至2,275,成長幅度達到68%,Facebook粉絲專頁追蹤數則增加483人,提升7倍,該篇活動公告貼文觸及更創下3,159次瀏覽,在在展現此培力方案有效開發了線上閱讀的族群與地域範圍。另根據後台資料統計,網站造訪次數由台北市(796)超越新北市(524),而台中市與桃園市也是名列前茅,各有188與153次造訪。
每個人都會老化,北大學生的家中長輩也正在步入中高齡化,透過「爸媽學老 我抽電腦」幫助高齡者認識老化並提前因應,也將降低子女未來的照護壓力。為感謝臺北大學的同學一起跨越世代,邀請家中長輩組隊參與,計畫也將原來寄贈一年四期的獎項名額,由200名增加為236名,換言之,有參加本次讀老抽獎的家長父母,將「全數」獲贈一年四期的《學老誌》,幫助他們深化學習面對老化的知識,同時感受臺北大學善盡的大學社會責任。
《學老誌》出版三期以來,已有八篇文章獲得主流媒體轉載,未來刊物也將擴編嶄新單元,讓這些珍貴的學老心得可以被更多讀者閱讀與分享。歡迎大家邀請親朋好友點擊連結→https://lin.ee/DvIX9mL,與《學老誌》做朋友,第一時間掌握最新的高齡社會趨勢與相關議題。誠如法律系李佩甄珍同學在心得中的分享——「全家學老、感情更好」,這次活動透過同學的連結,讓236位家長認識臺北大學的社會角色,也共同迎接高齡化社會的到來。
聯絡人:社科院USR計畫助理 廖智賢
聯絡電話:分機67227
刊登時間:2024-05-29 13:17:57
-
2024 May 23 【社科院】2024 05/23 謝偉民老師談「休閒農業與地方創生」
【社科院】2024 05/23 謝偉民老師談「休閒農業與地方創生」
本學期社科院USR計畫結合通識中心蔡怡玟老師的「都市地理與地方創生」課程,邀請社區民眾與同學們一起共學。於5月17日上午十時至下午十二時,由師大地理學博士謝偉民老師分享森林療癒的觀點,並進而延伸連結至地方休閒產業的發展,以及與地方創生實踐的可能。
在第一階段的分享中,謝老師談及目前臺灣與日本面臨著相同的困境,包含都市人口過於集中、高齡化以及少子化等相關議題。謝老師進一步以日本實際實踐的經驗與案例,與修課同學以及社區民眾分享,並思考擁有眾多森林資源的臺灣,我們該如何結合森林療癒與休閒農業經營,以便落實地方創生等相關策略。
接著,謝老師以實際踏查日本神奈川縣大井町「未病村」(未病バ レー『BIOTOPIA(ビオトピア)』),與大家分享森林療癒與地方產業共生的方式。大井町位於神奈川縣西南部,擁有大片的森林資源與水源保護區,距首都圈約70公里,是神奈川縣的農業中心之一。而「未病村」的「未病」源於中國《黃帝內經》所云「上醫治未病」,「未病」是指在尚未發生疾病或內在疾病尚未明顯顯露之時,我們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過食療、藥膳、運動、怡情養性等各種方式,調整臟腑,增強體質,防止疾病;就西方醫學而言,「未病」則可謂之為亞健康之狀態。大井町未病村,主要是由日本企業(Brook’s 集團)負責營運,主要希冀能在以森林療癒為主的基地中,打造一個以生命為關懷核心的烏托邦(biotopia),藉以達到環境與人共生健康的目標,同時在這當中,亦可藉由地方特色的地景、農產,活絡振興地方,創造就業機會,刺激人口回流。
而接著日本「未病村」案例介紹後,謝老師亦談及目前臺灣在森林療癒的推廣,包括森林療癒師的認證與培訓。「森林療癒師」的認證與培訓,主要是由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委託台灣森林保健學會執行與訓練。目前一位專業的森林療癒師必須具備自然科學相關知識,同時亦兼具心理健康、急救、運動等相關涵養。除此之外,森林療癒師的培訓也著重整體活動規劃設計之五感體驗與人地間之互動,藉此讓體驗森林療癒的學員,除了可以感受森林生命力之外,同時使身心與環境共在,進而減低交感神經的活躍,降低壓力、焦慮,達到促進身體健康。進一步,在此過程中,也直接或間接促進當地社區發展與生態環境的維護。
中場休息之際,謝老師亦帶領現場同學與社區民眾體驗檜木精油。謝老師先是請在場的大家,將滴在手掌心的檜木精油,反覆搓揉,進一步開啟大家對於嗅覺的記憶,且感受木質調性的芬芳,並也提神醒腦,平緩心情。接著,謝老師帶領大家活動筋骨,起身練習法鼓山八式動禪中的第一式,過程中配合呼吸調節,藉以放鬆和覺察身心,並也提升身體的柔韌與力量。
第二階段,謝老師則是從自身博士論文出發,以臺灣北部淺山地區茶油產業的發展,提及若能在臺灣茶油產業建立起產官學合作的機制,推動地方產銷系統和認證標準,同時再透過倡導健康飲食的方式,進一步推廣茶油應用,與建立穩定的銷售通路,如此或許可以將臺灣茶油市場推向精緻地方產業的發展。另外,若是將茶油產業結合休閒農業,亦可推行採茶籽、榨苦茶油的體驗等,將茶油的製程轉換成體驗的方式進行,此舉不僅能將茶油產業,延伸擴及至農遊體驗、食農教育的發展,同時對於體驗經濟、在地文化深耕(尤其茶樹的生長環境多以在丘陵地為主的客家族群為主)、文化深度之旅等均有所增益。再者,茶油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Omega-9,與人類分泌的天然油脂接近,塗抹在皮膚很容易被吸收。因此,茶油在日本被視為是珍貴的護髮護膚聖品,是為椿油(ツバキオイル;Tsubaki oil)。謝老師借鏡日本茶油產業的多元發展與運用,提及若是在臺灣的我們,可以學習日本,提昇茶油產業的運用,將茶油的附加價值提高,善用其潛在商機,那麼透過茶油產業做延伸發展,不僅是食農教育上的延伸,更多的是對於在地農業的發展升級與認同。
本次分享最後,謝老師也帶來小罐香純的茶油,讓在場的同學與社區民眾們以手背搓揉的方式逐一體驗,進一步感受茶油的香氣與滋潤觸感。結束之際,也在同學與社區民眾還沉浸在滿室檜木香的教室中,以及與謝老師請教的互動過程中,愉快地畫下完美句點。
聯絡人:社科院USR計畫助理 廖智賢
聯絡電話:分機67227
刊登時間:2024-05-23 15:46:50
-
2024 May 22 【商學院】2024 05/16 與地方政府單位攜手一同推動「在地社區的低碳認證計畫」
【商學院】2024 05/16 與地方政府單位攜手一同推動「在地社區的低碳認證計畫」
臺北大學商學院USR計畫,為打造全國第一個具有規模的低碳示範區域,推動「在地社區的低碳認證計畫」,於113年5月16日由本計畫戴敏育教授偕同臺北大學永續辦公室與低碳社區規劃師王惠君女士一同拜訪三峽區公所施玉祥區長、三峽區龍恩里黃家賢里長及北大策進會鄭坤華理事長,介紹本計畫的目標及活動創辦的緣由,更重要的是一同研討,如何號召北大特區各社區管委會成員一同參與將在113年5月30日舉辦的「我要參與低碳社區標章認証」,第一場社區低碳共識活動。讓社區居民了解申請標章有哪些實質性的好處、內外部效益並由低碳社區規劃師帶領學生進入社區一步步實做。當然,也因為與社區的結合,讓本校的學生有機會可以走進社區學習,達成大學社會責任中人才培育內涵,共創雙贏。
聯絡人:商學院USR計畫助理 黃詩涵
聯絡電話:分機66316
刊登時間:2024-05-22 17:51:14
-
2024 May 22 【社科院】2024 05/22 北大與高醫交流「大學社會實踐」
【社科院】2024 05/22 北大與高醫交流「大學社會實踐」
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應高雄醫學大學副校長吳正憶教授之邀請,於2024年5月16日由計畫主持人曾敏傑教授率領計畫團隊及鳶山協會同仁,一行六人赴高醫介紹USR計畫執行成果,內容包含《學老誌》發行的源起及社會影響、學老家庭培力方案、健康閱讀方案、愛輪族方案、鳶山協會業務等,並與青田生技盧世豐藥師交流「大學與社區合作模式-以社區藥局觀點」,出席者包括藥學院長黃燕斌教授、醫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學系陳建州教授、USR計畫團隊,與近120位師生共同參與。
首先由高雄醫學大學吳正憶副校長開場致詞,高醫希望推動學習大學與強化社區合作,表示大學雖是學術重鎮,但跟社會關係仍需緊密共生共榮,社區在知識的應用與傳遞是很重要的角色,期許大學不要獨立於社區之外。而在大學與社區的連結合作上,不只應把大學知識帶入,也要有社區的反饋來合作,才能創造更多的知識。吳副校長表示自己是臨床醫師,瞭解病人的需求非常重要,因此希望透過邀請北大社科院USR的臺北大學城經驗,以及高醫校友盧世豐分享社區藥局在社區的角色,帶領師生學習如何在USR計畫上更加優化。
首先由北大社科院USR計畫主持人曾敏傑教授報告,與大家分享這七年來的經驗,從過去種子型、萌芽型到現在的深耕型是如何進化。2017年開始,計畫由社工系出發,從校園鄰近的弱勢族群,如婦幼、身障、原住民等開始服務,同時思考未來政策結束後該如何永續,因此於三年後育成了鳶山協會,以承接新北市高齡據點輔導的標案,一方面也聘用兩位專員,不只給予畢業校友工作機會,也連結上三鶯土樹四區71個據點,創造社工系學生實習的媒合管道。
2020年,到了第二個三年,計畫更加積極營造出「臺北大學城」的理念,因為北大鄰近有北大特區,所以曾敏傑教授把美國大學城的理念帶入,開始發想大學城--如何把居民帶入校園,也把師生帶出社區? 因此與子計畫老師跟學生開始思考如何社區大學化、大學公共化、大學城協力化。讓大學分享資源為社區付出,而社區也能回饋給大學,讓雙方良性互動共造大學城。並以首次的聖誕點燈為例,介紹如何結合居民、扶輪社一起點燈創造節慶回憶,凝聚大學城意識;另外玩具節也一連辦了七年,結合NGO(玩具圖書館)、學校課程(社工系遊戲治療),也因應高齡化的趨勢,結合高齡志工加入共同服務親子,大學城系列節慶七年來,累計已超過15,000人次進入北大參與活動。
另外USR計畫也強調學生的角色,主持人也以北大管樂團為例,多年來挹注資源給社團,讓管樂團已經成為全國績優社團,並且有能力外展服務社區弱勢團體。因此USR是一個很好的平台,把老師課程、學生社團、NGO等等資源連結進來,而節慶就是與社區連結最好的方式,因為每年定時定點辦理,有助師生與社團思考每一年要如何提升精進,也讓校園活動與社區生活結合,創造名實相符的大學城。
2023年,計畫走入第三個深耕型的階段-「前瞻超高齡的大學3E行動計畫」,更高度回應台灣超高齡的趨勢,以及北大特區高齡者的需求。在15個面向發展了36個方案,當天也帶來五個重點方案: 學老誌推廣方案、家庭培力方案、健康書庫方案、愛輪族育成方案、以及鳶山協會育成方案等,並分由計畫助理同仁個別報告。
《學老誌》的創刊背景,在於團隊思考如何讓計畫對高齡者產生幫助?個人面對老化是很辛苦的過程,而面對高齡化及少子化的趨勢,大學應該要如何重視高齡者的學習,USR計畫透過《學老誌》的創刊,集結校內課程、演講、方案、社區案例等,整理出學習老化的脈絡。從2023年9月創刊後,為回應教育部強調學生的學習角色,因此計畫也開發出「爸媽學老,我抽電腦」的活動。計畫助理鍾佩芳表示,為了讓學生跟家中長輩一起閱讀學老誌,並且親子一起交回讀書心得後,以禮券跟3C大獎鼓勵學生與家長參加,三週活動共回收到235位學生,以及235位家長的學習單,透過學生的影響力,讓「學老」這個概念在家中發芽;也發現學生的父母大多落在55歲,正是要開始預備老化的前期階段,因為學生開始關心長輩老化的議題,也促使長輩開始思考如何照顧好自己的健康,不要造成孩子未來的負擔,也讓兩代之間透過對話與交流,讓感情更好。透過學習單也發現學生與家長十分關注家人失智、喪偶、獨居、空巢期、防詐騙等議題,有助於雜誌未來更多面向的發展。
接下來是《健康書庫》的介紹,由計畫助理廖智賢報告,從台灣失智症嚴重的趨勢不可逆,因此為了幫助北大社區長者活用大腦、提升健康知識,計畫開辦了「閱讀健康書庫」,透過Reading、Writing、Sharing、Doing的方式,讓關心健康的長者有機會接觸健康醫學書籍,一起讀書、寫書摘、一起在讀書會分享並且實踐,讀書會也邀請台北市萬華醫院復健科的韋翔醫師,每個月為長者主持導讀,以不同的主題,讓長輩閱讀後相互分享,如遇到不同的醫學觀點,就由醫師來解惑。其中借閱量前三名為長壽養生、延緩老化、飲食營養等,兩年下來已招募讀者達102位,回收書摘170份;顯見北大特區長輩在團體的動力下,多能透過閱讀提升自我健康。
接下來介紹「愛輪族育成方案」,由計畫助理施冰冰報告。從2022年老大人音樂節開始,已為在地輪椅族推出了6個系列方案,辦理了30場次的活動。從主持人觀察到校園內輪椅族散步人數越來越多,起心動念為這些超高齡的長者辦理方案,包含刺激認知的音樂表演,讓學生社團管樂團、鋼琴社為長者表演老歌,開辦了「森林音樂會」、「五五樂集」等;接下來也為功能較佳的長輩辦理運動類方案,例如「輪椅體適能」、「音樂律動」等課程。在多次的接觸之下,計有18組輪椅族積極參與活動,分析其特性,坐輪椅因素以肌無力50%、中風28%、失智(失能)11%為主;輪椅族男性48% 、女性52%,差異不大;參與者平均年齡約83歲,幾乎天天都來北大散步,對於活動黏著度非常高,出席率幾乎達八成。輪椅族方案以憂鬱量表(GDS)做前後測比較,發現家屬及外籍看護在六週活動後,GDS分數均有改善,顯見對於照顧者提供了喘息的效果。
最後由鳶山協會同仁許雅婷,報告協會與USR計畫的關聯,及如何扮演大學與社區的橋樑,也協助媒合學生實習及課程實作場域。由於承接新北市高齡友善據點之業務,主責三鶯土樹4區71個據點,為幫助據點穩定運作、提升量能、延伸服務以及府團合作。2022年也募集據點高齡方案,由北大、新北市社會處及鳶山協會出版了《樂齡動腦,共老共好》高齡活動手冊,並發放至新北市500多個高齡據點。另外也介紹歷年培力活動、友善接待媒合據點,讓長輩體驗一日大學生,進入教室一同共學。
最後由青田生技盧世豐藥師交流「大學與社區合作模式-以社區藥局觀點」,以自身在社區藥局開業的經驗,與學弟妹分享如何成為學校與社區的橋樑。由於社區藥局本身有公部門交辦的宣導事項,例如防毒宣導、社區C據點、長照2.0、社區藥事服務等,並透過藥師公會派案、或是聯繫里辦公室或社區發展協會,可以成為案件來源;辦理活動類型包含用藥安全講座,也結合節慶與社區攤位辦理用藥安全有獎徵答等;另因為本身是校友,也會結合校友會的資源,為學弟妹辦理職涯講座;藥局也結合學校社團「坩堝社」,進入小學辦營隊,推廣藥物安全等服務,並得到113年全國社團評鑑特優。也讓USR計畫團隊認識醫學大學社會實踐的模式,只要先盤點過自身的資源,並積極向外互動,都可以發展出具有特色的USR計畫。
閉幕時高醫藥學院長黃耀斌教授也回應,透過北大的分享,讓他們在推動USR上有更多的啟發,可以透過音樂性社團去服務社區長輩,結合學生與社區就會變得容易,而透過校際交流也為各校USR計畫注入更多活力及創意,希望未來還有機會可以繼續合作。醫學社會與社工學系陳建州教授也感謝師生的參與,彼此學習如何實踐每個人身上的社會責任。
聯絡人:社科院USR 施冰冰
聯絡電話:分機67224
刊登時間:2024-05-22 17:46:28
-
2024 May 22 【社科院】2024 05/17 韋翔醫師指導高齡長壽養生
【社科院】2024 05/17 韋翔醫師指導高齡長壽養生
「閱讀健康書庫」是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劃的亮點方案,因應高齡化對於個人的影響,自2022年7月開始鼓勵長者透過閱讀,達到自我培力、重點摘記、團體分享與生活落實的方案目標(Reading、Writing、Sharing、Doing),目前長輩已寫下169份的閱讀摘記;同時2023年起開辦讀書會,由萬華醫院韋翔醫師主持導讀,今年更在美國石氏基金會(The Dynamic Foundation)的贊助支持下,持續增購新近出版的健康書籍。於5月15日辦理本年度第4場次讀書會,主題為「長壽養生習慣」,總計19位社區長者參與,其中5位長輩並且分享讀書心得,再經由韋翔醫師來回應成員的提問,一同分享與累積好習慣,養出健康長壽人生。
賴素卿分享《50歲後退而不休的養生力》
該書作者鄭碧君,對於如何快樂養生有獨到的見解,因此把心得撰寫成書。賴素卿提到本書描寫各年齡層的身心狀態特點,並提出保健養生的重點,像是50〜60歲開創身心靈的第二春,60〜80歲則是邁向優雅的老後人生,但她認為較可惜的是,此書已出版11年,很多長壽養生的概念似乎沒不加上,賴素卿也透過自身學習透過AI生成的圖像,來展現長壽養生的一些關鍵元素,並鼓勵大家活到老學到老。
韋翔醫師則回饋,很認同作者提到的定期健檢的重要,預防更勝於治療;此外,他也表示防止身體衰老,平衡飲食營養對於養生有很大的幫助,甚至日常就要注意吃了哪些東西會有不適的反應,時時刻刻關注自己,盡可能避開讓自己過敏或者不舒服的食物。
王令舒介紹《瑞士慢養生活》
本書作者陳雅婷是位瑞士媳婦,在瑞士生活時,她看見當地人如何保持良好身心狀態,於是著手紀錄,希望讀者不用身在瑞士,卻可以享有他們最快樂有效的養生方法。王令舒導讀時分享到她去過瑞士,對於該國風土民情非常喜愛,表示這是一個值得讓人想再去一次的國家;王令舒並提到瑞士人熱衷運動與健身,而她自己也是,不過瑞士人還有個愛好是「數讀」遊戲,而她自己卻沒有這個習慣,透過本書知道玩數讀可以預防失智,所以也具體實踐,買了有提供數獨遊戲的元氣周報(聯合報)來挑戰。
韋翔醫生則回應《瑞士慢養生活》提到家庭分工的重要性,也就是家事要一起分擔,他以自己的太太舉例說,她攻讀與研究家庭教育,也認為做家事既是運動,又能疏通生活壓力,所以都會主動要求家中成員一起洗碗、曬衣服與打掃,透過勞動能夠產生幸福感,更能維繫家庭和樂。
林芳梅導讀《劉博仁不藏私的養生秘密》
該書重點介紹身心靈平衡6大支柱,包括「情緒好健康」「飲食吃得對」「排毒做周全」「運動剛剛好」「睡眠有足夠」與「親情來支持」,一樣都不能少,並將功能醫學強調的營養、運動、舒壓融入日常。林芳梅透過本書分享到新開幕的場所要少去,因為環境中都有裝潢後留下的甲醛氣味,對身體有負面影響,此外,樂於在群組中分享感恩圖片的她也在書中獲得鼓勵,因為轉發就是一種喜樂的分享,可以讓自己與別人的心情愉悅。
針對睡眠足夠的重要性,韋翔醫師表示現代人壓力大,又喜歡在睡前使用手機,不妨佩戴智慧型手錶並連結量測心跳,當心跳每分鐘在60次上下時,就應該要順從自己的身體反應盡快入眠,才能擁有較佳的睡眠品質。
溫瑞真分享《不生病的生活真好》
此書為日本科普作家鈴木祐所著,他追索五十年以上的抗老化科學文獻,並集合東西菁英醫學論證,抽絲剝繭整理出認知、實踐、活動與逆轉四大論點,並以具體的實例來說明。溫瑞真很認同書中所提到的「運動」與「斷食」,特別是後者,作者是強調階段性的負荷,而不是激進的斷食法,因為長輩的身體不一定能夠接受這些飲食方式,按部就班才是最佳的作為。
韋翔醫師則針對運動的實踐來回應,想要維持固定習慣可以為自己立下目標,像是他每天固定要走8,000步,然後設定消耗一定的活躍卡路里(又稱動態卡路里Active Calories),透過擬定方針,都是讓他運動得以持之以恆的關鍵因素之一。
陳明珠介紹《幸齡人生70開始》
作者和田秀樹畢業於東京大學醫學部,現為精神科醫師,撰寫本書是希望高齡長輩不要發生70歲後斷崖式衰老!「在這個健康壽命趕不上平均壽命的時代,我想學習老後該如何生活?為什麼70歲是與老化奮戰的最後機會?」陳明珠說明閱讀該書的初衷,並分享作者提到讓她印象深刻的生活型態與養生心法,像是生活中的「變化」,可以預防大腦老化,例如志工活動、同好會、嚐鮮飲食、閱讀不同類型的書籍等,都是創造機會接觸不同觀點與思考方式的改變,能夠活化額葉的功能,而今天首次參加讀書會的她,就是為閱讀(Reading)後的實踐(Doing)做出最佳詮釋
韋翔醫師也提到長輩在面對老化的自主學習很重要,除了閱讀書籍被動接收資訊以外,動手寫書摘,參加支持團體與人分享,主動輸出的行為更能有效預防老化,這也是USR計劃創辦健康閱讀讀書會的宗旨。
彈力帶教學6月12日見
「閱讀健康書庫」位於社科院811室,開放時間為每週三、四早上9:30〜11:30,歡迎鄰近居民與社區長者一起加入,透過群組交流健康新知,並踴躍借書在生活中實踐。下一次活動將在6月12日(三)舉行,韋翔醫生將帶領成員運用小小彈力帶,鍛鍊大大的肌肉,並且傳授高齡者如何養肌及保護關節。報名請洽02-86741111轉67227。
聯絡人:社科院USR計畫助理 廖智賢
聯絡電話:分機67227
刊登時間:2024-05-22 17:42:53
-
2024 May 22 【社科院】2024 05/15「校園採訪報導培訓」創新首航
【社科院】2024 05/15「校園採訪報導培訓」創新首航
繼完成六週「高齡自傳書培寫」訓練課程之後,社科院 USR 計畫在美國石氏基金會的支持之下,與任林教育基金會繼續推出「校園採訪報導培訓」,邀請曾任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營運長,也是有故事股份公司的邱文通創辦人,將運用四周密集的培訓與指導,訓練北大學生具有校園採訪與報導的能力,以便未來投入大學在地實踐。該項訓練課程計有八位同學獲得培訓機會,於113年5月14日下午,在社科院八樓舉行開業式,由計畫主持人曾敏傑與邱文通老師共同主持後,即開始進行主題培訓。
邱文通老師畢業於政治大學新聞系,投入聯合報計有37年的時間,歷任過民生報記者、主任、特別助理,也擔任過聯合報編務委員,在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擔任過14年的營運長,另外也是聯合報系有故事股份公司的創辦人和執行董事;長期投入新聞與文化事業之餘,也參與非營利組織的運作,擔任任林教育基金會與普仁基金會的董事,推動文教和公益服務不遺餘力。
培訓目的在於協助學生具有採訪與報導寫作能力、人物寫作與自傳書培寫能力,最終並為《學老誌》儲備編寫推廣人才。訓練內容合計將有四周共十個主題:第一周:採訪與報導寫作概論,包括採訪概論、報導寫作概論、同學活動稿的分享與討論;第二周:人物寫作與自傳書,包括人物寫作概論與實務、自傳書的企劃與實務、同學讀後感的分享與討論;第三周:《學老誌》的傳播意義與發展,將討論三項主題:我如何打造《醫學有故事》平台、分享「假如我是《學老誌》創辦人」、綜合簡評與交流;第四週將和同學共同創發未來可行的執行方案。
當日上課邱老師即開宗明義的分享新聞的兩項法則,就是5W1H元素與倒寶塔式寫作。其中新聞的5W1H有分門裡與門外,即身為報導者與讀者不同身分,對議題切入的角度有所不同;而倒寶塔式寫作指報導時,要先呈現重要的資訊,例如抓住重大議題的時間點,呈現可以獲得讀者關注的標題等,再呈現內文,最後才是延伸輔助的照片、影音或動畫。
另外採訪前最好事先對於受訪者的背景、採訪的主題有所了解,以及確認相關資訊及善用工具輔助,為求採訪的準確性,當下的觀察也是非常重要;擬定的題綱,必要時可以事先傳給受訪者過目。課堂上也將同學繳交的作品當作示範,除了互相學習優點,並提醒同學們的報導內文該如何段落調理、及更精簡寫作,以及有些議題相關法律需要熟讀以避免觸法。老師也特別提醒挑選照片輔助說明時,須視此篇報導要呈現在哪個場所、讀者為誰而決定。
當日參訓的社工所研究生施宏達也寫下他的心得:「這是一場充滿啟發性和文學深度的學習體驗,透過老師獨特的教學方式和豐富的媒體經驗,使學生深入瞭解廣泛的主題,從基礎知識到實務經驗,無一不在討論範圍之內,老師不僅將媒體知識傳授給學生,還會引導學生們思考知識背後的意義和應用,以及對社會和個人生活的影響。這樣不僅僅是被動地接收知識,而是以互動方式參與討論,以及向老師提出問題解惑。整場課堂氛圍充滿了開放性和互動性,讓每位學生都感受到自己的聲音和想法的重要性,並為未來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社工所研究生賴桂英也表示: 「過往社會工作學習過程中,並未對採訪和報導多加著墨,經過資深媒體人邱文通老師的培訓,使我更加清楚一則簡潔的新聞報導背後,原來有許多的學問來奠基;從新聞主體的架構,到詞性及各段落字數的解構,又或者是運用不同角度攝影的畫面,才能使其變得更加生動」。
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關注高齡與社區議題,並於2023年09月份發行第一期「學老誌」,每一期都有一篇代表性的封面人物報導,也會向專家學者邀稿,呈現學老的不同主題。透過培訓學生的採訪報導書寫能力,將可以結合同學們的投入,一起加入大學社會實踐;未來同學們也可以參與《學老誌》的撰文,以及陪伴高齡者寫出生命的自傳書,甚至未來投入社會工作倡議,畢竟「說和寫」正是兩項重要的工具和利器。
聯絡人:社科院USR計畫助理 廖智賢
聯絡電話:分機67227
刊登時間:2024-05-22 17:38:18
-
2024 May 22 【社科院】2024 05/13 母親節獻樂音關懷在地弱勢
【社科院】2024 05/13 母親節獻樂音關懷在地弱勢
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與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持續合作,一方面透過出版《學老誌》,幫助全國的高齡者面對老化,同時也發展在地弱勢高齡族群的創新方案,包括輪椅族支持團體,以及新近成立的「孤挺花」支持團體,用以增進高齡獨居長者的互動。在母親節來臨之際,更獲得美國石氏基金會(The Dynamic Foundation)的支持,於5月10日下午攜手笙鶯樂團、佳醫健康基金會,在三峽佳醫公共托老中心的一樓廣場,舉辦了母親節慶祝音樂會;現場吸引輪椅族與身障者超過40位以上,透過薩克斯風的樂音搭配佳齡合唱團的歌聲,以音樂帶給現場每個人歡樂與感恩。
佳醫健康基金會社工主任王敏真表示,感謝社科院USR計畫的協助,讓衡安護理之家、失智據點與佳醫日照的長輩都能夠來到戶外,享受徐徐微風,聽著薩克斯風悠揚音樂,回憶與感念母親的溫暖;她也強調這次活動的意義非凡,因為有超過40位以上的輪椅族與身障者參與,其中半數都是弱勢個案,另有佳齡合唱團的出席,也是失智症患者與家屬的團體,也是極為難得的「總動員」出席。(現場活動影片精華:https://bit.ly/3WCzSz4)
「佳齡合唱團」為佳醫健康基金會所創辦,讓輕中度的失智症患者與家屬共同享受合唱的練習,並透過在社區的展演活動,創造社區對失智症的認識與連結;這次他們搭配由在地退休族群組成的「笙鶯樂團」,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演唱了《四季紅》《月兒像檸檬》《外婆的澎湖灣》等多首曲子,證明了音樂和藝術的確能跨越認知障礙,連結人心,為失智症長者和他們的家庭帶來歡樂。
配合即將到來的母親節,在邱水旺大哥的號召下,也邀請到熱心關懷弱勢的笙鶯樂團蒞臨演出,安排了應景曲目,像是《媽媽請妳也保重》《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團員並在歌曲間奏中與現場觀眾熱情互動,甚至邀請大家舉起雙手打拍子:「上次在室內演出,這次能夠到戶外表演,與大家一起曬著和煦的陽光,真的是太開心了!」他們藉著薩克斯風獨特美妙的旋律,讓長者用音樂回憶往昔,促進大腦的認知記憶,希望能延緩失智的程度;此外,笙鶯樂團也藉由演出達到自我成長,並傳達正能量來服務社會,正是高齡學老的最佳典範。
USR計畫主持人曾敏傑教授則表示,這次搭配母親節慶祝音樂會,《學老誌》也在現場推廣,期待結合在地高齡的服務並擴大幫助全高齡人口面對老化,尤其今年特別感謝石氏基金會創辦人石秀寧關心高齡弱勢,讓USR計畫得以關注高齡獨居與高齡失智家庭,本場音樂會即是「薩克斯風在地關懷」的系列活動之一。
社科院USR計畫目標在營造高齡友善的臺北大學城,推動多年以來,創造極大的在地公益效應。2024年9月預計將舉辦「第五屆老大人音樂節」,除了攜手佳齡合唱團、北大管樂團與笙鶯樂團共襄盛舉外,也將邀請更多高齡長輩的團隊前來表演,以最純粹的樂聲療癒校園師生與社區居民。欲知「第五屆老大人音樂節」詳情及更多高齡長輩相關活動,歡迎追蹤社科院USR計畫的報導平台(https://medium.com/usrsocntpu)。
聯絡人:社科院USR計畫助理 廖智賢
聯絡電話:分機67227
刊登時間:2024-05-22 17:35:11
-
2024 May 16 【北聯大】2024 第二屆 創新.永續實踐競賽
【北聯大】2024 第二屆 創新.永續實踐競賽
聯合國2015年宣布「2030永續發展議程」,並通過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明確擘劃全球未來2016-2030年間之努力方向。
本競賽旨在深化學生對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認知與實踐,鼓勵學生跨校跨系所組成團隊,發揮創新思維,提出推動永續議題解決方案。
一、參賽資格
1. 每隊成員由 2-5 位(含)公私立大專院校學生(含研究生)組成,可跨校系組隊,團隊代表人需為北聯大系統四校學生。團隊得有指導老師 1-2 名(不強制)。
2. 比賽期間,參賽學生必須擁有正式學制之在學學籍(限在校及應屆畢業生)。
二、報名方式
1. 競賽分為永續創新創意組及永續實踐組,採團隊線上報名。報名時每團隊推派一位代表人(兼聯絡人)填寫團隊資料,以及繳交包括參賽主題動機、永續創新/實踐解決方案及預期成果等內容之 300-800字以內的初步說明書。
2. 競賽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KQaVQoqWaFKaUDQ1A 並於 6/30(日)24:00 報名截止,逾期視同未完成報名。前 20 名完成報名團隊,將給予每組團隊新台幣壹仟元獎勵金;惟須於初賽資料繳交期間內(7 月 01 日至 7月15 日)完成資料繳交,方能領取此獎勵
金。
三、競賽方式
初賽:
1. 初賽繳交(1)永續創新創意/實踐解決方案簡報檔(PPT 及 PDF 檔),限 20 頁以內;(2)團隊成員學籍證明、個資同意書、無侵權切結書、作品授權同意書。
2. 採書面評分審查,預計每組至多入選 10 組團隊。
3. 評比標準(請參見https://esdg.ntpu.edu.tw/news/6645f8a307be4b0843d5ff92 之附件)
決賽:
1. 決賽繳交(1) 創新創意/永續實踐解決方案簡報檔(PPT 及 PDF 檔),限 20 頁以內;(2)永續議題解決方案短片(限 3 分鐘以內)。
2. 入選初賽團隊方可參加決賽,採實體簡報評分審查,預計每組入選 6 組團隊。
3. 評比標準 (請參見https://esdg.ntpu.edu.tw/news/6645f8a307be4b0843d5ff92 之附件)
四、獎項
一、永續創新創意組
(1) 金牌獎 1 隊:獎狀每人乙紙,另頒團隊獎金新臺幣壹萬伍仟元。
(2) 銀牌獎 2 隊:獎狀每人乙紙,另頒團隊獎金新臺幣陸仟元。
(3) 銅牌獎 3 隊:獎狀每人乙紙,另頒團隊獎金新臺幣參仟元。
二、永續實踐組
(1) 金牌獎 1 隊:獎狀每人乙紙,另頒團隊獎金新臺幣參萬元。
(2) 銀牌獎 2 隊:獎狀每人乙紙,另頒團隊獎金新臺幣壹萬元。
(3) 銅牌獎 3 隊:獎狀每人乙紙,另頒團隊獎金新臺幣伍仟元。
五、競賽時程
1. 報名(5月15月至6月30日):線上報名 6/30(日)24:00 截止,需繳交300-800字的初步說明書,逾期視同未完成報名。
2. 初選資料繳交(7月01日至15日):繳交永續創新創意/實踐解決方案簡報電子檔,於 7/31(三)12:00 前寄送hr19611108@gmail.com,逾期視同棄權。
3. 初選結果公告(8月01日):公告於臺北聯合大學系統官網https://ustp.ntpu.edu.tw/info/6
4. 決賽資料繳交(9月15日至9月30日):繳交資料電子檔 9/30(一)12:00 前寄送hr19611108@gmail.com,逾期視同棄權。
5. 決賽暨頒獎典禮(10月中旬):時間、地點另行通知
六、辦理單位
主辦單位:臺北聯合大學系統
執行單位: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國立臺北大學、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臺北醫學大學
聯絡人:永續辦公室 林佳靜 專任助理
聯絡電話:#68033
刊登時間:2024-05-16 20:34:38
-
2024 May 13 【社科院】2024 05/10 簡春安教授為「孤挺花」談優雅老化
【社科院】2024 05/10 簡春安教授為「孤挺花」談優雅老化
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本年度的主軸在「前瞻學老」,負責執行子計畫的辛法春老師長期透過課程推動「學老」議題,於5月9日邀請到76歲的社福界前輩,前東海大學社工系教授簡春安,以「優雅老化」為主題在人文學院111會議室演說,當天計吸引約70位長輩走入校園聽課。在臺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的此刻,他們持續努力學習面對老化,追求健康學老的積極行動,實屬難能可貴。
USR計畫主持人暨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主任曾敏傑致詞時提到,由衷感謝簡春安老師的到訪分享,本場演講的主題與內容,正和臺北大學於 2023年9月創辦的《學老誌》不謀而合,都是在倡議學老、推廣學老與分享學老,培力更多中高齡族群認真面對老化。尤其是簡老師的國台語並用,時而分享自己和家人面對老化的故事,時而不忘以老師諄諄的精神提點大家,趣味橫生、意涵深遠,深深打動每個人的心裡。簡老師「凡事盼望」的分享,更激勵了91歲施淑梨大姊,直說她已經有了對於95歲的熱切盼望了。
簡春安老師畢業於東海大學社會學系,隨後前往美國夏威夷大學及美國凱斯威斯大學取得社會工作碩士、博士,曾任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系教授、中華社會福利聯合勸募協會理事長等重要職位;簡教授熱心教育,從事社會工作研究課程桃李滿天下,對於推廣社會教育更是不遺餘力,貢獻卓著。
當日簡春安老師以「優雅老化」為主題與大家現身說法,先是以自身與教會的淵源談起,並透過聖經中的內容申述,許多年輕時充滿智慧的人,例如以撒、雅各、大衛與所羅門,在老年時也分別有心思糊塗,身體虛弱以及家庭失和的憾事發生,更因此做出許多愚拙的行為。以古鑑今,老化的過程是必須認真面對的,所以他將日本的老年化經驗與問題深入剖析,例如日本的退休金制度提倡「世代間的互助」理念,也就是用年輕人交的養老金來養老人,等自己老了,下一代的人再來養自己;然而,年輕人的比例不斷減少,老人的數量不斷增加,導致年輕人退休金的負擔不斷加重,這項制度是否可以持續,頗令人擔憂。另外,有鑑日本比臺灣提早高齡化,所產生的「下流老人」及「孤獨死」的現象,臺灣社會都應該提早對症下藥、加以預防。
簡老師也提出「文化養老」是華人的優勢,用文化的力量,再現活躍老化、尊嚴老化和幸福老化。例如動員孝道和仁愛的文化精神,整合慈善和公益的文化資源,再現「敬老」和「樂齡」的文化理想,並以文化娛樂活動實現老有所樂;社區也應該創造以快樂為中心的樂齡文化,而專業的養老社區也可以利用公共活動空間,提供老年交友、發展個人愛好,以共度金色時光。
「如何老得優雅、活得開心,是可以提早準備的」「唯有了解歲月是禮物,而非負擔的人,才能得到這個禮物」,這也是簡老師在演講中不斷強調的,他更以日本作家津端夫婦共著的《積存時間的生活》來回應,「好生活不是用錢買的,而是花時間經營出來的,能優雅老化的人,有紀律的做他們喜愛的事,細心的處理生活中的種種事物。」提早學老,不只能讓自己越老越美麗,更能優雅睿智變老。
辛法春老師在演講後率先分享自己的收穫,她表示演講內容正呼應著她成立「橘子讀書會」的宗旨,尤其認同簡老師提出社區養老的想法,通過文化的力量,達到「老愛老」「老暖老」和「老助老」的真摯互動,並且讓高齡長輩共享經驗、知識和快樂,因為這正是她過去創辦橘子讀書會的目的。
為了促進高齡獨居的長輩相互支持,在辛法春和曾敏傑老師的規劃下,當天也正式創建了「孤挺花」社群,邀請獨居長輩加入為成員,並以支持團體來相互關懷。孤挺花的生命富韌性又高挺勇敢,生生不息的姿態正是「老來彌堅」最好的象徵,藉著簡春安教授演講的機會,於2024年5月9日正式宣告「孤挺花」支持團體成立,目前已有約20位成員參與,期待未來可以相互呼朋引伴、共同成長。
聯絡人:社科院USR計畫助理 廖智賢
聯絡電話:分機67227
刊登時間:2024-05-13 11:33:29
-
2024 May 13 【社科院】2024 05/08「高齡自傳書陪寫」活力結訓
【社科院】2024 05/08「高齡自傳書陪寫」活力結訓
在美國石氏基金會的贊助支持下,國立臺北大學社科院 USR 計畫與任林教育基金會創新合作,推動六週的「高齡自傳書培寫員」培訓課程,邀請任林教育基金會諮商中心副所長王聖華心理師來校授課,其專業又具幽默的風格,讓學員們六週下來收穫滿滿;於113年 5 月 7 日下午辦理結訓,共計有 8 位臺北大學同學完成培訓,由任林基金會陳虹宇副執行長一一頒發結訓證書。這項課程也已通過台師大非正規教育課程的認證,結訓當天,USR計畫主持人曾敏傑也出席會場,並且和王聖華老師與陳虹宇副執行長,一起聽取每位同學的結訓心得,在歡樂與相惜的氛圍下,活力結訓!
本次培訓目的在於提升學生對超高齡議題的認識、培養學生書寫療癒的能力、以及增進同學未來的就業競爭力,尤其面對 2025 年臺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高齡者佔比將超過 20%,因此在課堂教學之外,訓練學生未來具有能力來投入高齡陪寫,並運用陪伴的知識與能力,與高齡者一起完成人生自傳書。培訓主題內容包括有陪寫經驗談、憶兒時、歡顏歲月、時代大事、個人特質與定義此刻的自己等,共計六週18小時的課程。
任林教育基金會鑒於近年來高齡化趨勢,長期以來推出「人生自傳書 — — 熟齡陪寫計劃」,由陪寫員陪伴與引導高齡者從現在出發,回顧人生,重新整理、發現過去未曾看見的自己和安頓身心,同時以文字、影像紀錄成冊,來共同協力完成一本屬於自己的生命故事書。
撰寫人生自傳書 — — 是寫出自己的生命故事、重溫過去的黃金歲月。人的一生會經歷不同的階段,根據艾瑞克森提出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每個階段都有發展的目標,而在晚年期會面臨的,是自我整合與悲觀絕望。透過人生自傳書這個工具和媒介,不只讓人將過往生命故事提筆寫下,而且能透過陪伴和敘說的過程,幫助高齡者重新認識自己、搭建人際間的橋樑、讓愛能傳遞下去;也透過提筆寫下過去的生命故事,與他人連結、相互療癒、彼此支持,過程更是展現了「生命影響生命的歷程」。
在六週的培訓過程,由任林基金會諮商中心副所長王聖華老師授課,陪寫員課程不僅教授帶領技巧,並讓陪寫員透過做中學的方式,在課堂中學習與練習理論和技巧、連結自身經驗,並運用回生活中,不斷安排陪寫員實際上台進行互動與分享。而透過這樣的方式,也讓陪寫員在陪寫過程中,可以更精準的逐步掌握陪伴熟齡族完成自傳書的要領。
陪寫是一種學習與相互療癒的過程,陪伴與被陪伴的過程中了解對方的經歷、應對態度、思想,學習看見他人的優點與尊重彼此,也將雙方緊密地連結。陪寫專業所營造的安全環境,也能讓高齡者說出自己的過往,回顧與統整自己的人生,適當的抒發情緒,更能在相同經歷的人身上得到支持與同理,這些都是真實自然融入情境的療癒歷程。
同學結業時也分享在培訓過程中增進對於自身的了解,從課程內容中引發內在的自省、透過同學分享看見彼此的優點與特質、培養對於情緒的敏感度,以及對生命經驗的連結,都是幫助成為陪寫員很重要的訓練過程。綜合而言,體驗與感受是學習陪伴的關鍵,在培訓過程中透過分享與互動,讓知識轉化為陪伴熟齡者撰寫人生故事時的養分和基石;同時透過面對面的敘說,也感受高齡者人生的精采、得意、起伏、失落、感慨,種種人生的酸甜苦辣,在不經意的言語中,正字字落筆成為沒有遺憾的回憶。
USR計畫將「人生自傳書 — — 熟齡陪寫計劃」引進校園,也期待學生的青春活力能激盪出長者豐富的生命力,在陪寫的歷程中,與高齡者產生世代的化學變化;處理了無憾的過去,再走向順受的人生,也達到青銀共融共學、相互助益的目標。
聯絡人:社科院USR計畫助理 廖智賢
聯絡電話:分機67227
刊登時間:2024-05-13 11:29:13
-
2024 May 07 【社科院】2024/5/6 北大管歡祝桃竹苗罕見模範母親
【社科院】2024/5/6 北大管歡祝桃竹苗罕見模範母親
美國石氏基金會(The Dynamic Foundation)與北大社科院USR計畫持續關懷弱勢與服務高齡,於113年5月4日下午,結合罕見疾病基金會、台北市南門國中、南門國中管樂團家長後援會,於新竹縣關西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合作辦理「第二屆桂花音樂節暨母親節感恩活動」。會中邀請國立臺北大學管樂團與南門國中管樂團帶來八首精彩的管樂演出,並且祝賀12位獲得罕病基金會表揚的罕見模範母親,她們分別來自桃園縣市、新竹縣市與苗栗縣市,其中更有4人是「嬤代母職」,努力扶持照顧罕病孫兒的阿嬤與婆婆。現場共有三百多位身心障礙與罕見疾病的家人,一起溫馨欣賞管樂,提前歡度母親節,也感謝母親與阿嬤堅毅不拔的精神。
社科院USR去年起首次推出學生自學方案,在學生熱烈的參與下,今年初至四月底已收到14件學生提案,較去年的6件大幅增加近三倍。北大管樂團除了過去六年來與社科院USR合作外,在團員招募、比賽佳績上也一年比一年進步;今年也提出高齡自學方案,希望透過USR計畫幫助團員有更多學習及演出的機會,而這次在關西舉行的母親節音樂會,正是他們的自學活動之一,未來預計還將至台北榮家與校內進行演出。
北大管樂團游杰翰社長表示,今年在提出自學方案時,即把桂花音樂節納入公演的一部分,有幾首曲目是沒有指揮,要靠彼此之間的默契演奏,表演的難度大幅提升,但對於學長姐提攜學弟妹是很好的過程;透過各種公演讓管樂團可以傳承,也讓團員之間可以跨組彼此認識。這次公益演出在招募樂手時,社團同學也都自發性的參加練習與演出,可見管樂團這幾年與USR合作的經歷,已經將關懷弱勢內化為團員的社會責任。
北大管樂團指揮鄒佳宏老師表示,音樂與公益結合一直是他對管樂團的期待,學樂器除了自我實現外,還要提升到對弱勢的關懷,才是有社會責任的樂手,特別對於罕病和身障家屬在照顧路上的辛勞,以及病友與病魔搏鬥的生命勇氣,應該要讓孩子們體會,並且懂得知足感恩。去年首辦的「桂花音樂節」,由北大管把三峽「鳶之彩」樂曲帶入關西,今年則加入南門國中管樂團,舞台上擠滿了五十幾位樂手,加上各式的樂器,演出者有小學生、國中生、與大學生,顯得特別的熱鬧有趣。北大管樂團演出曲目有撫慰人心的《花冠》、《七夕》、以及耳熟能詳的迪士尼動畫組曲;並與南門國中同台演出進行曲《蠍子》、《暗路進行曲》、《失戀陣線聯盟》、日本動畫主題曲《我推的孩子》等曲目,讓現場觀眾體會管樂可以柔美也可以壯闊,如同母愛一般能溫柔、也能堅強。
「南門國中管樂團」的指揮也同是鄒佳宏老師,而南門國中和臺北大學管樂團都是表現十分傑出的樂團,都同樣在全國或台北市拿到優等佳績,當天兩團成員含師生與家長共計70餘人,由學務主任陳美婷老師帶領前來。陳主任以前畢業於中興法商的社會系,也是臺北大學校友,當天也跟著同學們參訪沐浴教室、基因教室、與園藝DIY體驗,也十分肯定這次的合作演出,表示讓學生們擔任志工以音樂服務弱勢,又可以現場體驗生命教育,真的是非常豐富的一天。尤其是在罕見家園擔任咖啡職人的病友梁竣翔,本身罹患迪喬氏症,也是南門國中的畢業生,還曾經得過總統教育獎,現在母子都已考取咖啡師証照,也是當天的巧遇和插曲。
當天現場三百多位罕病與身障的家庭,並不常有機會看到管樂團表演,有些病友聽得很開心,會發出一些聲音與動作表達自己的感動。病友彭昌智今年38歲,曾經是帥氣的警察,因著家族遺傳的亨丁頓舞蹈症,在38歲時發病,從此只能靠家人照顧,他聽到管樂團的演出很興奮,手舞足蹈地說他以前也吹過小號;彭媽媽許秋惠今年也60多歲了,先生跟大兒子也是此病患者均已離世,她不捨這個小兒子,不離不棄地照顧,昌智也在母親節前跟媽媽表達感恩。另外一位李媽媽,女兒患有肝醣儲積症,今天也來現場聽管樂團演出,平時就很喜歡聽音樂的李媽媽也很肯定管樂團的演出,讓病友與家屬可以在音樂中,暫時忘記現實生活中的壓力。另有一位罕病病友徐藝玲患有肌肉萎縮症,但上天賜她一副好歌喉而成為街頭藝人,喜愛音樂的她也聚精會神地沈浸在音樂會的氣氛中。
美國石氏基金會近年來十分支持社科院USR計畫關懷弱勢,主持人曾敏傑教授,同時也是罕見疾病基金會的創辦人,因著孩子患有罕病而推己及人,集結更多的罕病家庭一路努力至今,而關西身障中心正是一個新的里程碑,每年以桂花音樂會用以感謝所有貴人相助。社科院USR以大學為基地,結合學生、社團,以音樂藝術等方式,投入服務社會弱勢,也期許更多學生繼續研提自學方案,讓自我成長與社會公益相結合。
聯絡人:
聯絡電話:
刊登時間:2024-05-07 13:21:36
-
2024 May 07 【社科院】2024/5/3 「樂作創益協會」談公益變創意
【社科院】2024/5/3 「樂作創益協會」談公益變創意
社科院USR計畫為培育高齡化所需人才,4月12日辦理三鶯樹論壇邀請「台灣樂作創益協會」,分享如何以電商方式帶入資源,讓公益變創意,協會規模不大,卻能在網路資源募集及方案創新設計上有突出的表現,由社工系魏希聖老師特別邀請協會陳正評部長及林佩詩督導,為15位社工系學生帶來「創新公益,快樂服務」的講座。
樂作創益協會創辦人陳愛珠女士從20年前開始早療服務,輔導超過500位個案,不捨早療的孩子從學校畢業後,訓練及進步就中斷,甚至面臨求職碰壁及無處可去的困境。因此,在2018年與兩位專業夥伴,一起成立「台灣樂作創益協會」,期望用快樂、創新、創益且多元的培訓方式,打造身心障礙者的專業學習場域,幫助他們朝向自立生活的目標前進。目前協會主要服務對象為身障者及獨居長輩,並有四大目標:「身障者家庭支持」、「成人智障者照顧」、「公共環境與獨老環境改善」與「身障者代工作業」,提供身障者代工作業、多元培訓課程及社會參與等服務。
行政管理部長陳正評表示,協會於2018年創立後,以「快樂做公益」為理念,以智能障礙、唐氏症、自閉症、腦性麻痺及多重障礙症,經醫師評定心智年齡為12歲以下為服務對象,並稱為「身障樂兒」,有別以往的喜憨兒、慢飛天使等,是為了讓協會的服務專業做出區別。除此之外,為打破對於心智障礙者的刻板印象,制定宣傳策略時,也不單以容易辨識的唐氏症為主角,也加入綜合智能障礙、自閉症、腦性麻痺等一同現身,也教育社會大眾,心智障礙者單憑外觀是無法辨識的,不只是唐氏症,也有許多身心障礙的病症需要大家一起關心。
目前協會在桃園有兩個據點「樂作工坊1號站」、「樂村日照」,將不同障礙程度的樂兒們有不同的照顧,能力較佳的樂兒能在樂作工坊內,學習工作技能,例如代工作業、家事清潔等,可以換取工資並減輕家庭負擔。而樂村日照中心目標是要延緩樂兒的退化及老化,因此聘僱治療師進駐,針對樂兒的狀況進行個別化復健診療;為了提升社區適應,進行虛擬排演及實際操練,如大家以為很簡易的購物行為,樂兒們是需要反覆操作練習。
陳正評也表示,為了豐富樂兒們的課程,開辦了「藝術治療指尖畫」讓他們接觸藝術媒材,並練習分享作品的設計心得,並且收集作品開辦展覽。也成立「樂樂劇團」舉辦聖誕公演,這對工作人員和樂兒們是非常有挑戰性的,所謂台上10分鐘,台下十年功,籌備排演長達3年才能推出公演,只要給他們指導、練習跟時間,也啟發了樂兒們的多元潛能。
呼應台灣高齡化趨勢,協會也成立了「長者關懷部」,督導林佩詩表示,鑑於社會人口高齡化,及全球每3秒鐘就有一人患有失智症,而在台灣65歲以上人口有450萬人,就有35萬人患病,因此籌備「老來伴學堂」,看似與日照中心很相像,實際上老來伴學堂更看重失智家庭支持與互助環境,進而提供一個家屬陪伴相互分享的機會,對於失智症患者家屬更多了溝通、陪伴和真正的喘息時間與空間,對於患者更強調引導獨立完成,增加自我掌控能力,讓失智長者可以獲得自新、快樂及成就感。也因此老來伴學堂的長者,在活動參與度、情緒穩定度、食慾狀況及當日睡眠狀況都能有很好的表現。
因為協會服務身障樂兒及高齡者兩種對象,近年來也推動「樂作家務隊」,媒合樂兒們為獨居長者做家事清潔工作,此方案在網路上推出後大受歡迎,一種捐款可以幫助兩種人的CP值很高,同學們也對此相當好奇。陳正評回應在創辦夥伴中,有一位是具有電商專業背景,因此導入Facebook的投放經營,經過大數據分析後,發現協會受眾介於35至45歲之間,有7成多為女性,另有18至32歲的年輕族群選取每個月100元的小額捐款,因此協會會採立即回饋並發放禮物鼓勵捐款人,並於年末致電感謝捐款,是協會獨有的行銷手法。
同學在與NGO交流的過程中,不斷思考在實務上應如何創新服務及募集資源,陳正評也總結協會因為可以自籌資金,不依賴政府資源及標案介入運作,也因此可以發展出許多有創意的方案,並歡迎北大社工系的同學實習,發揮創意為高齡及身障者開啟更多不同的可能性。社科院USR計畫以大學為基地,回應超高齡社會的需求,培育高齡社會專業人才,以善盡大學社會責任;也鼓勵同學們透過自學、參與服務、實習、實作,並參與NGO的相關活動,為自己投入職場進行準備。
聯絡人:
聯絡電話:
刊登時間:2024-05-07 12:02:30
-
2024 May 02 【社科院】2024 05/01 賴懿容老師分享柬埔寨循環經濟
【社科院】2024 05/01 賴懿容老師分享柬埔寨循環經濟
社科院USR計畫結合通識中心蔡怡玟老師的「都市地理與地方創生」課程,邀請到有春文化創辦人、也是美麗台灣關懷協會創辦人的賴懿容老師蒞校,於4月26日早上十時至下午十二時舉辦工作坊,並開放給社區民眾參與,與修課同學一起共學。本次活動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由賴老師分享循環經濟概念,以及循環經濟目前在柬埔寨實踐的現況;第二階段,是讓與會者動手DIY,將鳳梨纖維循環利用製成的帆布包,進行絹印;最後一階段的活動,則是透過小組同學與社區民眾共同討論,思考目前在北大校園以及北大特區可能可以實踐落實的循環經濟模式。
第一階段,賴懿容老師透過分享她創立有春文化的契機,詢問在場的師生與社區民眾「是否有聽過循環經濟?」。同時,她談及一路走來,其實也是透過不斷地摸索,才走上廢棄旗幟回收循環再利用的路途,並在之中發現隱藏在這些旗幟背後種種關於臺灣文化、符號與意涵的循環經濟探索,以及文化創意設計的展現。接著,賴老師也分享今年年初到柬埔寨,實際探察與瞭解當地循環經濟的運作情形,並接觸當地實踐循環經濟運作的團體,如成衣餘料、廢棄輪胎、以及回收紙材的循環再利用等夥伴。進一步,賴老師也分享她從中試圖思考運用於臺灣發展循環經濟的可能性。
在進行時,賴老師也為課程的師生與社區民眾帶來了驚喜,賴老師邀請到她在柬埔寨所認識的友人Ray Saing前來分享,Ray Saing是柬埔寨青年培力賦權組織(Advanced Centre for Empowerment;以下簡稱ACE)的創辧人。ACE成立於2009年,是柬埔寨非政府組織,成立宗旨主要賦予柬埔寨新一代的年輕領導人權力,為柬埔寨的貧困兒童和年輕人提供教育、住宿及培訓課程,教授貧民窟的孩子生活技能和英語,並為大學生提供住房、領導能力培訓、英語和生活技能課程。在Ray Saing 的解說下,賴老師也鼓勵同學們可以利用寒暑假的期間,到柬埔寨參與當地的社會服務,拓展自身之視野。
第二階段的活動,賴老師則是邀請大家運用鳳梨纖維循環利用所製成的帆布包,進行絹印。此次絹印活動,賴老師提供了非常多元的絹印模板圖樣(如「春」字樣、「有春」(閩語有餘之意)、鳳梨圖樣等),提供大家挑選。絹印過程中,即使大家國籍、年齡並不相仿,仍是熱情地彼此協助,也熱烈地討論著不同樣式模板,所代表的意涵。最後絹印成品,也在賴老師與其助理在教室不斷巡迴指導下完成。
工作坊的第三階段,賴老師則將參與的同學以及社區民眾分成五組,並給予每組不同的「循環經濟」任務。各組分別從「租賃、材料、設計、文創、經濟」等不同循環經濟的面向,共同討論在北大校園以及北大特區,該如何落實循環經濟,同時在實踐過程中,又如何為學校或社區帶來經濟循環的誘因與回饋?此一階段,在20分鐘的小組討論過程中,賴老師亦不時加入小組討論,並也引導各組深入思考。
活動最後,賴老師也邀請各組上台分享討論的內容,並給予務實且切實的建議與回饋。最後,賴老師也為今日的工作坊作一總結,期許大家在循環經濟、資源不斷循環利用的過程中,除可思考實踐讓生態、生活變得更友善外,也是為新一代商品或文創,注入「綠色」新思維的革命、挑戰與契機。未來,該如何實際執行或實施,也期待更多的夥伴捲起袖子,大家一起同行!本次工作坊,就在賴老師殷殷企盼的共勉中,愉快地結束一堂充實且又有趣的課程。
聯絡人:社科院USR計畫助理 廖智賢
聯絡電話:分機67227
刊登時間:2024-05-02 17:55:24
-
2024 May 02 【社科院】2024 04/29 導演莊麗華與談《月亮.男人》紀錄片
【社科院】2024 04/29 導演莊麗華與談《月亮.男人》紀錄片
本學期社科院USR計畫結合通識中心蔡怡玟老師的「地理學通論」課程,以及林炯明老師的「淺談地震」與「氣象與人生」課程,於4月22日上午八時至十時,以及上午十時至下午十二時,分兩個場次邀請社區民眾與同學們,參與由台灣民族誌影像學會所辧理的「2024民族誌影展巡迴暨研習營」--《月亮.男人》紀錄片的觀賞與導讀。每一場次先是邀請參與的師生與社區民眾先觀賞《月亮.男人》紀錄片;接著則是邀請影片拍攝莊麗華導演現身說法,與大家分享拍攝的經驗與歷程。
紀錄片《月亮.男人》是由莊麗華導演所執導,內容主以探討過去臺灣在經濟起飛之時,總有一批「月亮男人」,出現在最高大樓(101大樓),最深礦坑(海山煤礦等礦區),最遠海上(遠洋漁業),最邊緣國度(國家農耕隊)等;這些「月亮.男人」默默付出的背後,也是臺灣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該片透過莊導演長達21年的拍攝歷程,以臺灣阿美族青壯輩男性族人為主角,深刻紀錄其如何為了家庭,奔赴國內各大城市如高雄、臺中及雙北等地,以及身處在101大樓、海山煤礦等危險環境中工作,甚至遠赴國外,從事遠洋漁業以及農耕等故事。
紀錄片中,莊麗華導演以時空交錯的剪輯手法,在片中細膩地呈現這些默默辛苦付出的「月亮.男人」,如何遠離家鄉去工作與真實的生活。其中,莊導演更紀錄了2002年3月31日大地震當下,阿美族青壯輩男性族人身處在101大樓興建期的工作狀況,通過現場畫面和當時族人的親身經歷,讓觀影者切身感受到地震當下,身處在高樓建造時工作的艱辛、震撼與恐懼。
此外,莊導演亦精彩補捉了影片中所受訪的阿美族男性族人的生活,一路走來,從部落到都市叢林,再回到部落。而對於這些長期在外工作的族人,付出的是喚不回的青春,以及面對文化傳承的式微,與失去母語的失落。片中受訪的阿美族男性族人亦說道,物質豐富後的部落,文化卻變得貧乏了。因此,莊導演在片中不僅紀錄了男性族人過去在外、與現在返鄉的生活,也同步紀錄了阿美族人的信仰、文化祭儀以及生活模式的變遷。莊麗華導演在映後也談及,整部片希望透過鏡頭,保有及傳遞著部落過去已有的、逝去的,以及現在仍保有的生活、文化與傳統。
接著,莊導演在紀錄片放映後,在與現場師生以及社區民眾互動中,亦提及《月亮.男人》片名的由來。因為傳統阿美族屬母系社會,男性與女性在家庭與部落中分別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對比母系社會由女性繼承財產家業,以及支配家族事務的「太陽」,「月亮」則是夾雜在現代父系社會中擔負家中經濟與部落公共事務傳承與訓練的男性。
《月亮.男人》不僅是一部紀錄片,更是一部在時間洪流中,能深刻觸及臺灣經濟發展過程中被忽略與失落的一環。它讓我們看到原住民族在現代社會中努力保持文化身份的不易,同時也呈現了他們在不斷變化的世界中,所面對的文化和經濟生活的抉擇。這部影片已成為一部關於原住民勞動史的生存、文化認同、自省和傳承的重要文獻;同時,也為我們提供了一面鏡子,讓我們重新審視自身對於原住民族文化的認知與態度。
活動最後,莊導演提及,此部紀錄片於2022年也獲選為原民電視台「我,存在—勞動故我在」系列影片播出。莊導演說,正因為這些生命故事的歷歷在目,在拍攝過程中,她亦盡一切傾聽並觀察受訪族人的言語與肢體語言,努力真實地呈現他們當下的生活狀態和內心感受。本次活動就在莊導演侃侃而談的分享中,與在場師生以及社區民眾思考反芻中落幕。
聯絡人:社科院USR計畫助理 廖智賢
聯絡電話:分機67227
刊登時間:2024-05-02 17:52:52
-
2024 May 02 【商學院】2024 04/26 臺北大學商學院USR計畫與低碳社區規劃師共同研討推動「在地社區的低碳認證計畫」
【商學院】2024 04/26 臺北大學商學院USR計畫與低碳社區規劃師共同研討推動「在地社區的低碳認證計畫」
臺北大學商學院USR計畫團隊與新北室公寓大廈管理協會三峽區會長兼低碳社區規劃師王惠君女士於113年4月25日,
共同研討推動「在地社區的低碳認證計畫」,
此計畫以北大特區(包括三峽區及樹林區)為起點,
打造全國第一個具有規模的低碳示範社區,
協助社區改造計畫補助及取得低碳社區標章。
同時計畫「學生實習」與「取得低碳社區規劃師的認證」,
讓學生實際進入社區協助低碳自評表單的建立、了解社區型態及設施、舉辦說明會,
提升在地居民的低碳樂活意識;並可自我提升,取得社區低碳規劃師的認證。實踐大學社會責任的內涵。
本次合作研討已計畫好,將在113年5月30日(四)上午10-12點,舉辦「我要參與低碳社區標章認証 」,
第一場社區低碳共識活動,並協同新北市樹林及三峽區公所、里長協助邀請北大特區中約100個社區的主委參與。
一同提升社區居住品質、創造幸褔樂活的低碳社區。
聯絡人:商學院USR計畫助理 黃詩涵
聯絡電話:分機66316
刊登時間:2024-05-02 17:51:07
-
2024 May 02 【永續辦公室】2024 04/25 本校與欣泰共同舉辦校園捐血活動
【永續辦公室】2024 04/25 本校與欣泰共同舉辦校園捐血活動
國立臺北大學與欣泰石油氣股份有限公司於4月25日舉行校園聯合公益捐血活動,儘管天空被厚重的雲層籠罩,但這樣的天氣並不能擋住師生們與社區民眾的熱情,展現了社會責任與永續行為的真摯精神。
臺北大學李承嘉校長於開場致詞表示,北大戮力於大學社會責任多年,USR與CSR的合作,必定能發揮更多社會影響力。這次不僅是一場公益捐血活動,更是產學合作的典範。透過捐血活動,不僅可以幫助他人,也提升了教職員生對社會責任的認識,促進了校企合作的深度與廣度。
開場邀請三峽區施玉祥區長、龍恩里黃家賢里長及龍學里周秀鳳里長一同出席,彰顯了地方對此次活動的重視與支持;施區長表示,臺北大學是三峽地區的重要教育機構,孕育許多優秀人才,而產、官、學三方的合作,能讓社會更有凝聚力。
欣泰石油氣公司莊鴻文董事長也蒞臨致詞,莊董事長表示,4月份正好為北大的永續月,和臺北大學一同舉行捐血活動是產學合作的起點,藉由此次捐血活動,盼未來能有更多機會進行交流,共同努力為社會做出貢獻。
這次捐血活動獲得師生與社區民眾的廣大迴響,成功募得逾百袋熱血,凝聚了師生們與社區民眾的熱心,展現了社會責任的意識與行動的力量,相信在這份共同的信念下,北大、欣泰和社區將攜手繼續前行,為實現永續發展的願景與推動社會責任的目標。
聯絡人:永續辦公室 林佳靜 專任助理
聯絡電話:分機68033
刊登時間:2024-05-02 17:47:32
-
2024 May 02 【社科院】2024 04/26 韋翔醫師指導長輩穴道保健
【社科院】2024 04/26 韋翔醫師指導長輩穴道保健
2025年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所謂的高齡者形象,也在逐步翻轉,老年人不只要活得健康,也應該保有不斷學習的心態,因應高齡者對閱讀的需求,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於2022年成立「閱讀健康書庫」,2023年定期開辦讀書會,由萬華醫院復健科韋翔醫師主持導讀,2024年更在美國石氏基金會(The Dynamic Foundation)的贊助支持下,持續添購最新出版的健康書籍。本年度健康讀書會第3場次於4月24日舉行,以「穴道按摩保健」為主題,總計有23位社區長者參與,並由2位長輩分享讀書心得,再由韋翔醫師現場教學,學習按壓穴道來調理自己的身體。
張小蓮分享《消除萬病的指頭按摩療法》
本書由日本自律神經免疫治療研究會出版,張小蓮介紹說,自律神經失調的起因絕大多數是壓力過大,使得交感神經過度緊張引起,進而導致睡眠障礙、心悸、暈眩、頭痛、疲倦無力、食慾不振、腹瀉或便秘、不安等等;然而,我們如果可以隨時花個幾分鐘按摩手足指尖,就能促進體內循環、活化自律神經,使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平衡運作,讓疾病自然退散。
韋翔醫生接著則與大家分享,穴位指人體經絡線上特殊的點區部位,是中國傳統醫學在人體分佈體表的臟腑經絡循環路線中,而人體有許多的穴道,按摩穴道可以促進身體的氣血循環,達到保養身體、預防疾病的效果,甚至可以治療身體疾病。接著韋翔醫師便透過圖示與親身示範,帶領成員一一尋找與按壓合谷穴、足三里、陽陵泉穴、湧泉穴、足三里穴與三陰交穴等穴位,並一一說明按壓各個穴位的調理功效。
林芳梅介紹《揉揉手指の神奇自癒力》
作者為日本人龍村修,現職國際綜合生活瑜伽研修會主席,書中提到「手」是人類「外部腦」,所以刺激雙手,就能直接上達腦部,活化全身連結迴路;而每一個指頭都對應不同器官與系統,例如大拇指是肺經,對應呼吸系統、副交感神經、腦、第一腰椎;食指則是大腸經,對應胃、肝、胰、脾、大小腸等消化系統、第二腰椎;中指是心包經,對應心臟、血管及腎臟等循環系統、第三腰椎;無名指為三焦經,對應淋巴、循環及內分泌系統、第四腰椎;小指:心經是對應心臟及循環系統,而小腸經,則對應小腸、交感神經、第五腰椎。
書中介紹到手指瑜伽的功效包括提升免疫力、預防失智與延緩老化。林芳梅也很認同,並且笑著帶動讀書會成員一起「舉手」動起來;這更是與閱讀健康書庫創辦的理念吻合,不只是閱讀,而是達到自我培力、重點摘記、團體分享、與生活落實的方案目標(Reading, Writing, Sharing, & Doing),透過支持團體一起學習健康老化,不只能夠改善自我健康,更能充實樂齡生涯及心靈。
快速認識《二十四總穴》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頭項尋風池,面口合谷收。
內關心胸胃,脅肋用支溝;痠痛取阿是,筋傷陽陵搜。
虛寒補中脘,婦科三陰交;急救刺人中,脫症百會灸。
退燒宜少商,降壓用大椎;中風十宣穴,救心刺中衝。
落枕針後谿,踝傷瀉丘墟;腹瀉灸天樞,解表尋曲池。
臂舉不自如,靈骨與太白;感冒兼重咳,風門加肺俞。
廿四總穴歌,臨床如有神;時時勤練針,發心濟世人!
韋翔醫生最後則以《二十四總穴》之歌來總結,讓大家更清楚感受到身體有些病症或不舒服時,如何及時幫自己進行穴道按摩,調節經絡氣血,改善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
除了學習穴位按摩保健,健康更是需要好習慣來培養,並且經常強調與回顧複習。下一場次讀書會主題是「長壽養生習慣」,將於5月15日(三)舉行,歡迎大家報名參加,也借閱書籍分享你的養生秘方與實踐之道。USR「閱讀健康書庫」就位於社科院811室,開放時間為每週三、四早上9:30〜11:30,歡迎大家加入。
聯絡人:社科院USR計畫助理 廖智賢
聯絡電話:分機67227
刊登時間:2024-05-02 17:44:00
-
2024 May 02 【社科院】2024 04/24 王榮義談「邁向心理與靈性的成熟之路」
【社科院】2024 04/24 王榮義談「邁向心理與靈性的成熟之路」
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關注超高齡議題,負責執行子計畫的辛法春老師,持續透過課程推動世代共融與前瞻學老,她與社區長輩成立橘子讀書會,而成員在每場活動都具有參與者暨服務者的雙重身分,今(23)日邀請到現任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王榮義牧師,以「邁向心理與靈性的成熟之路Ⅰ」為題舉行講座,共計現場有51位長輩走入校園聽課,講座即是由橘子讀書會的成員主動協助執行,他們追求健康學老的具體行動值得敬佩。
王榮義老師過去擔任馬偕醫院院牧及協談中心主任,從事心理諮詢工作已有30年,本次「邁向心理與靈性的成熟之路」為系列講座,他將帶領學員邁向完整與真實的生命旅程,儘管一開始將從恐懼出發,但透過轉化心靈的力量,就能夠抵達目的地「真我的本質——愛」。
每個人進入成年期,許多心靈的困境與挑戰隨之而來,然而,心理和靈性並不會因為年齡的增長自動邁入成熟階段,王榮義表示我們天生就與愛、安全、接納、自由、關注、感覺的確認等情緒的需求不可分割,而健康的自我認同,奠基在這些需求的滿足之上,童年階段的需求是否被滿足就是關鍵因素。
他進一步說明,大部分的需求都有在童年階段被滿足時,我們會知道如何無條件地去愛,並且絕不容許這段關係被傷害或停滯,也能夠將信賴從別人移轉到自己身上,當別人展示信賴時,他會感受到忠誠,當別人背叛時,他也能夠處理自己的失望和沮喪。反之,當大部分的需求沒有在童年階段被滿足時,我們會創造一種情境來重演早期的傷害和拒絕,並且尋求引發及維持自我傷害的關係,而不是面對或化解,甚至利用各種藉口托詞,希望改變或勉強自己順應一些不會改變的事物。
學員此時舉手發言問道:「我的伴侶常說我愛計較,但是我跟本沒有與他計較,他一直誤解我的說法。」王榮義解釋說,這位學員的伴侶應該是講求權威的,當他受不了別人的指責,而且他最擔心自己對別人不公平,一但他被挑戰,就會習慣把責任推給別人,其實他都是重演童年的或早期的傷害。所以,「內在的孩童」是問題所在,不是孩童時期的需求未被滿足,而是成年時期這些經驗仍未被「哀悼」!那個受傷的、被背叛的孩童,仍然活在身體裡面,想要藉著哭訴他的失落及渴望,來和痛苦道別,並且從目前關係裡來自需求的壓力中解放出來。
現在的愛與傷痛,和過去息息相關,一旦我們認知到自己的狀況是一直持續的,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自身的功課,王榮義在「邁向心理與靈性的成熟之路Ⅰ」仔細分析了如果逃離愛或生活中常有的傷害時,我們將失去多少成長的機會,而失去與過去歷史的連結,也無從治療它們;下一堂課將於5月21日人文學院111教室舉行,並延續本次主題繼續探究——如何「哀悼與放手」, 因為面對失落,悲傷是一種合宜的反應,它可以經由不同的階段進行, 一旦我們允許自己去經歷哀掉的歷程,悲傷將被深深地釋放,我們就再也不絕望了。
聯絡人:社科院USR計畫助理 廖智賢
聯絡電話:分機67227
刊登時間:2024-05-02 17:38:35
-
2024 Apr 23 【社科院】2024 04/22 偕鳶山協會以「樂齡桌遊」培力據點
【社科院】2024 04/22 偕鳶山協會以「樂齡桌遊」培力據點
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為落實大學社會責任精神,自109年4月起至今,持續與台灣鳶山社會實踐協會合作,以導入臺北大學軟硬體設施及學術資源等方式,協助三鶯土樹四區社區據點培力發展。為提升據點工作人員帶領樂齡活動之能力,於113年4月16日上午及下午,於臺北大學行政大樓B1大學社會責任實踐基地(USR HUB),舉辦2場「樂齡桌遊帶領技巧」課程。此次邀請到「小桌末桌遊教學團隊」趙健棚老師,結合自身輔導諮商專業知能及超過4000小時桌遊帶領經驗,和在場與會者分享桌遊教學及高齡者互動技巧。當日除據點志工及專職人員參與外,也安排北大社工系5位研究生一同學習,據點人員與學生一起上課互動,相互學習也促進融合。
社科院USR計畫主持人曾敏傑教授致詞提到,計畫除創立鳶山協會輔導四區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外,自112年起聚焦超高齡議題辦理各項活動,並在去年9月創刊《學老誌》,希望知識含量更高的雜誌,能肩負起社區學老的支持力量,更期待能夠普及到全台中高齡者閱覽,成為高齡議題之先鋒,也面對高齡化社會的到來。曾教授和與會者熱情分享USR計畫的在地實踐精神,同時贈予《學老誌》一本鼓勵大家閱讀,也歡迎大家蒞臨北大,用心學習各項有助於據點發展的知能。
桌遊課程一開始,健棚老師邀請大家思考,來參與此次課程的原因及想學到哪些內容,並分享「桌遊」的確能夠促進身心健康及人際交流,而教學遊戲化也能提升參與者的學習動機等,詳述使用桌遊的益處;接著分別示範2種自我簡介方式,讓參與者比較不同介紹方式的效果,顯示分享自身個性及興趣等內容,更能引起對方想認識的動力,鼓勵大家帶領桌遊破冰環節時,可以運用此模式,拉近長者與自己的距離。除此之外,講師也整理出樂齡族群的需求,並提及桌遊能滿足其情感支持、心理健康、建立生命新目標、及預防延緩失能等需求,告訴大家只要靈活運用桌遊,就能有益高齡者之身心發展。
認識樂齡族群之需求後,健棚老師帶領大家試玩三款桌遊:「數字火車」、「輕鬆放」、「形色咚咚」,同時穿插桌遊帶領心法,讓與會學員在寓教於樂的氛圍中學習。健棚老師提到,桌遊的核心是由「故事」和「機制」,搭配精緻美術風格的桌遊配件,並在理解規則後於適當的場地和時間遊玩等元素組成,表示這些元素是桌遊不可或缺的要件。運用這些要素,一位樂齡桌遊帶領者需要跳脫只知道如何遊玩跟湊齊人數等思維;從選擇媒材、確定教學目標、遊戲教法脈絡,到處理玩家突發狀況等,都需要面面俱到考量進去。
以高齡者為例,遊玩桌遊所需要的能力有哪些呢?健棚老師提到除了我們很常見的聽、說、讀、寫的功能之外,部分桌遊也涉及到數學、記憶力、人際互動、創作等能力,身為一位帶領者需要考量長者各方面的能力,為避免其遊戲時受挫感到自卑,故需要因應參與者的特性來安排合宜的教材;且為使其容易理解規則,以「介紹遊戲」、「帶入故事背景」、「認識及擺設配件」、「強調勝利條件」、「講解遊戲流程大綱和細節」等五個步驟,循序漸進說明,就能讓長者在不會產生認知負荷的情況下,快速認識這款桌遊,增加其遊玩的意願和信心。
除了遊戲的事前準備和規則的說明外,遊玩中長者狀態觀察與介入也十分重要,講師提到帶領者需不時地檢視玩家遊玩過程中的動作及非語言行為,並給予適時的回應和處理,如長輩展露出不懂規則的疑惑樣,此時就可以補充說明規則;若長輩因落後其他玩家而出現低頭沒自信的樣子,可以適時給予鼓勵與支持;當長輩做出有利於自己的遊戲決策時,可適時反映其決定是正確的方向。透過身旁的人給予觀察和正向回饋,不僅讓長者感受到自己受到關注,也能從中建立其正向的自我認同和信念。
經過本次培力課程,與會據點夥伴表示:「可以更知道如何和長輩互動及回應提問」、「要根據受服務者的特性選擇適當的遊戲」、「學到如何觀察並適時讚美鼓勵」、「課程有趣精彩,期待下次的課程」,紛紛表示感謝北大社科院USR計畫及鳶山協會提供這麼充實豐富的課程及舒適的場地,希望還能有機會能再上這類型的課程;而研究生也回饋提到:「做為活動帶領人要隨時掌握現場氣氛,是否太乾太枯燥,再隨時調整;老師十分的認真、親切、專業,真的讓我很享受上課氛圍」、「老師上課生動活潑,說明簡單易懂,結合實際操作讓大家印象更為深刻,收穫許多!」,表達對課程的喜愛與滿滿收穫。
未來,社科院USR計畫將以高齡者為對象,持續關注高齡議題與規畫各項高齡活動,並透過鳶山協會作為大學與社區互動的橋樑,持續媒合大學各項資源,協助在地據點發展,以實踐大學的社會責任。
聯絡人:社科院USR計畫助理 廖智賢
聯絡電話:分機67227
刊登時間:2024-04-23 11:26:45
-
2024 Apr 23 【社科院】2024 04/20 逾1,500位「玩家」共聚臺北大學城
【社科院】2024 04/20 逾1,500位「玩家」共聚臺北大學城
第7屆北大玩具節落幕 連結在地青銀共融 落實USR精神
由國立臺北大學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社科院USR(大學社會責任)計畫、台灣玩具圖書館協會(以下簡稱玩圖)主辦的第7屆「北大玩具節」於4月20日在三峽校區舉辦,活動圓滿成功,今年加入「青銀共融」元素,攜手校園師生、公益團體、高齡社群與在地夥伴,藉由二手玩具設計30多個遊戲攤位,不只減少垃圾量,並讓祖孫三代一起同樂,創造全齡共融的臺北大學城。活動吸引了531位大人捐發票換摸彩、545位小朋友報名闖關,加上112位現場志工與北大師生,規模打破歷年人潮紀錄,加上許多周末就習慣到校園運動、野餐的民眾也熱情參與,總計近1,500位「玩家」同樂,越玩越熱鬧。
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主任曾敏傑表示,北大玩具節的活動緣起很單純,就是期盼校園跨出去和社區互動連結,從2018年舉辦到現在已有7年,很多孩子從幼兒園玩到國小都畢業了還來參加,已是死忠的鐵粉,如今,因應臺灣高齡化的趨勢,今年北大玩具節的遊戲攤位增加多組關主是青銀共融,增加了高齡者的服務角色,特別是「懷舊吊酒瓶」、「劍玉乒乓球」等遊戲,都是長輩從小玩到大的趣味遊戲,透過玩具節共融與傳承生命經驗。
82歲的高齡志工陳妙璇受訪時表示:「雖然以前也有志工服務的經驗,但與學生一起擔任關主還是第一次,很有意思,看見孩子快樂射飛鏢的笑容,讓我很開心。」同組的社工二李彥蓁也回應說,「第一次和長輩合作當志工,最初會緊張沒有話題聊,或是無法溝通,真正開始合作時,發現長輩其實很喜歡跟我交流,這次與陳妙璇阿姨一起完成任務,是一個新奇又快樂的經驗!」
北大玩具節拉近世代情感,更連結在地能量,攜手台灣玩具圖書館協會之外,也邀請到台灣鳶山社會實踐協會、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三峽志工站、新北市政府社會局土城社福中心、新北市志願服務協會、成福國小、桃子腳國中小學、伊甸基金會三峽服務中心及恩主公醫院等夥伴共襄盛舉。玩圖秘書長張維庭表示,很開心能讓大家認識二手玩具的力量,減少垃圾量的同時,也將玩具的生命延續,這七年來參與玩具節的互動融洽,除了看見孩童、學生及長輩的熱情參與,甚至發現越來越多在地團體的踴躍加入,這些都證明了玩具節不只是節慶,而是一個結合在地的平台,與民眾和社群的友善連結。
玩具節也是落實USR理念的極佳場合,結合社會工作學系老師游以安的「遊戲治療」課程,從籌備期開始認識活動的始末與精神,再到團隊合作規劃遊戲,以及前往新北市玩具銀行,挑選各項闖關遊戲所需的道具,最後,透過現場活動實踐演練,更是讓同學收穫滿滿,社工四張昀蓁說:「因為修習遊戲治療課程而在玩具節與社區居民互動,有了實際應用所學的機會,雖然我在接待了幾十位大小朋友後感到疲累,卻也覺得很滿足、開心。」社工三顏妤庭也分享說:「最有成就感的是小朋友的年齡層較廣,我們就依照孩子的能力調整遊戲難易度,看著大家都能在攤位玩得開心,也讓我的心情受到感染!」
玩具節的順利舉辦,背後還有一群無名英雄「北大小鳶隊」,長期擔任志工自動自發參與USR計畫所推動的各項活動,公行系四年級的同學劉柏志說:「這次我擔任Switch的關主,許多孩子可能不常接觸電動,所以能夠感受到他們很認真學習,也讓我在教學的過程不斷修正步驟,都是很寶貴的經驗。」
北大玩具節是「大學城節慶」系列活動之一,也是每年第一場的節慶,持續散發校園的歡笑與活力,鄰近居民林有田受訪時笑著說:「孩子在社區看見宣傳海報時就準備好要參加,所以再約了朋友的家庭,今天2個大人帶著10個孩子玩好玩滿,共享歡樂的週末,真的很感謝玩具節的舉辦。」多年來的持續推廣,並扮演在地的公益協力核心,曾敏傑表示特別是社科院更要實踐所學、關懷弱勢,尤其今年有了美國石氏基金會(The Dynamic Foundation)的大力支持,基金會創辦人石秀寧長期關心弱勢族群,除了USR計畫發展出在地的輪椅族支持團體、薩克斯風在地關懷等系列活動,玩具節更邀請鄰近社區的弱勢族群到場同歡,具體落實由大學特色出發的USR精神,也為每一個參與的家庭創造美好時光,營造全齡共融的臺北大學城。
聯絡人:社科院USR計畫助理 廖智賢
聯絡電話:分機67227
刊登時間:2024-04-23 11:21:16
-
2024 Apr 23 【社科院】2024 04/19 攜手笙鶯樂團以音樂關懷失智家庭
【社科院】2024 04/19 攜手笙鶯樂團以音樂關懷失智家庭
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於2023年推動成立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之後,除了持續推動高齡學老議題之外,也積極媒合社區資源,一起投入關心在地的弱勢高齡與失智家庭,於本月18日(四)下午即攜手笙鶯樂團,結合佳醫基金會在三峽佳醫公共托老中心,一起為「薩克斯風在地關懷系列」揭開序幕;未來5〜9月皆會每月固定展演一場,透過薩克斯風演奏膾炙人口的懷舊金曲,當日首演更讓現場近40位長者用音樂回憶往昔,透過促進大腦的認知記憶,來延緩失智的程度。
USR計畫主持人曾敏傑教授表示,去年和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合作創辦了《學老誌》,主要在幫助全國四百多萬高齡人口面對老化,但是對於在地高齡的服務也從沒間斷,尤其今年在美國石氏基金會(The Dynamic Foundation)的支持之下,基金會石秀寧創辦人特別關心弱勢的高齡族群,因此USR計畫也發展出在地的輪椅族支持團體,也開啟對於高齡獨居與高齡失智家庭的關注。今天的「薩克斯風在地關懷系列」,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開展出來,未來也將在九月份的第五屆老大人音樂節中,繼續用音樂來服務弱勢高齡。
「笙鶯樂團」係由在地退休族群組成,熱心關懷弱勢並常常提供公益演出,藉著薩克斯風獨特美妙的旋律,傳達正能量來回饋社會。團員現場也分享說:「雖然這是笙鶯第一次來到佳醫,但是真的很開心,請大家放下煩惱,聆聽我們的薩克斯風演奏。」這些表演者相互以音樂交流,也藉由演出成長自我並服務社會,正是《學老誌》所鼓勵的學老楷模,透過自組社群一起學老、享老、娛老。
笙鶯樂團安排的曲目十分豐富多元,《快樂的出航》、《童年》、《內山姑娘要出嫁》、《寶島曼波》等多首歡樂輕快的歌曲,讓長輩跟隨節奏拍起手來;至於抒情溫柔的《往事只能回味》、《雨夜花》、《感恩的心》等歌,則使大家在音樂聲中暫忘照顧壓力。笙鶯樂團的團員並在歌曲間奏中與大家熱情互動:「我知道在場很多朋友是『佳齡合唱團』的成員,所以你們給笙鶯樂團的掌聲絕對是最專業的!」也引來大家熱烈的回應。
「佳齡合唱團」為財團法人佳醫健康基金會所創辦,讓輕中度的失智症患者與家屬一起享受合唱的練習,並透過在社區的展演活動,來創造社區對失智症的認識與連結,同時,參與合唱團也的確能夠提升失智症者的生活品質與促進溝通。2022年,他們參與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第三屆老大人音樂節」,2023年則受邀在梅樹月開展典禮、恩主公醫院國際失智日開幕活動演出。佳醫基金會社工主任王敏真表示,佳齡合唱團證明了音樂和藝術的確能跨越認知障礙,連結人心,為失智症長者和他們的家庭帶來希望和歡樂;同時王主任也對於社科院USR計畫長期透過Switch遊戲、音樂療癒、以及資源分享來幫助失智症家庭,表達感謝之意。
社科院USR計畫目標在營造高齡友善的臺北大學城,推動多年以來,已連結與媒合在地團體相互協力,扮演在地的公益協力核心,落實大學社會責任之餘,也創造更大的在地公益效應。2024年9月預計將舉辦「第五屆老大人音樂節」,除了邀請笙鶯樂團、佳齡合唱團共襄盛舉,也將攜手更多高齡長輩的音樂表演團體,一齊以最純粹的樂聲療癒校園師生與社區居民。欲知「第五屆老大人音樂節」詳情及更多高齡長輩活動者,歡迎追蹤社科院USR計畫的報導平台:https://medium.com/usrsocntpu
聯絡人:社科院USR計畫助理 廖智賢
聯絡電話:分機67227
刊登時間:2024-04-23 11:18:31
-
2024 Apr 23 【社科院】2024 04/17 青銀志工為「玩具節」共訓共融
【社科院】2024 04/17 青銀志工為「玩具節」共訓共融
第七屆北大玩具節將於4月20日登場,社科院USR計畫為回應台灣超高齡的趨勢,今年首度嘗試邀請青銀志工,以共訓共融的方式,演練擔任遊戲「關主」來服務親子客;當天共計有9位社區樂齡志工以及11位同學完成培訓,並服務81位客串的親子客,合計有百位青銀志工與社區家庭參加。今年也特別邀請社工系校友陳力瑜、游翼慈、劉慧敏、鄭力慈等四位社工師,回到母校培訓志工,讓經驗可以傳承下去。北大玩具節將於本週六登場,活動免費,只要捐兩張發票或是一個二手玩具即可兌換闖關卡入場喲,活動網址https://tinyurl.com/yvdly44v。
計畫主持人曾敏傑也勉勵志工,國外有研究發現,當幫助別人時,腦中就會分必腦內啡,讓人產生快樂的感覺,所以「助人為快樂之本」是其來有自的,而日前恩主公醫院孫瑜主任來校演講,更指出行善助人是文獻上看到最有效的失智預防。校內常會遇到許多學生請心理假,曾老師也會鼓勵學生要多出來服務,因為在幫助別人的過程,有時候就轉移了對自己的無力感。北大特區也因為超高齡的趨勢,有越來越多的獨居長者,未來也期待組成社區志工隊關懷在地長輩,而透過玩具節這個節慶,也鼓勵更多學生與長者一起出來當志工,一同享受助人的快樂。
社工系校友陳力瑜、游翼慈、劉慧敏、鄭力慈畢業後組成「小步創意行動」工作室,並在母校的邀請下,再次回到玩具節協助培訓志工,陳力瑜表示在課程設計上,因應深耕型USR計畫回應超高齡的需要,因此本次朝青銀共融的方式進行,現場共計9位樂齡志工以及11位同學完成培訓。從暖身、腦力激盪、任務說明、分組,一直到下午的親子課程實際演練,並且有最後QA回饋。先從大團體、分組、到最後的2人分組擔任關主,讓青銀自然而然進入服務的情境。當天演練共計分為10組,包含彈珠檯、套圈圈、平衡木、飛鏢等十個攤位,為北大玩具節的遊戲攤位暖身。
為使志工訓練更加完整,本此也透過北大真理堂的兒童主日學,邀請到81位親子客到現場試玩,讓青銀志工們更能練習彼此互相協助,以及認識不同年齡層孩子的需求,以便調整遊戲難度,以及創意思考出不同的玩法。陳力瑜表示,這次學員在心態上都非常開放,長者主動跟學生聊天,學生也會體恤長者的體力。在服務親子客時,也會發現彼此的優勢可以互補,長者歷練多,較為熟悉兒童的需求,在應對孩子時比較有經驗;而學生體力較好,要蹲要搬比較耗體力的工作就可以多擔待。學生比較熟悉培訓課程,能夠陪伴與轉譯給長者,幫助他們進入課程的狀況。這個實驗性的過程也讓計畫未來可以加入更多青銀共融的元素,也期許未來樂齡志工隊可以投入服務,深耕在地長者需求。
在青銀共培的過程中,也有一段感人的插曲,有一位社工系二年級的同學因摔車受傷,但還是忍著疼痛來現場,有些具有護理背景的長輩看到傷口很嚴重,一直督促同學一定要去看醫生,長輩甚至掏錢塞給同學盡快去看醫生,避免惡化。曾敏傑老師了解之後,會後立刻偕同另外2位學生一起陪伴,帶同學去恩主公醫院掛急診並安排後續治療;而社工系蔡同學得知此事也緊急補位,協助同學擔任關主。這次培訓也展現青銀相互的關心與師生情誼,在服務他人的過程中,看到志工們助人的熱忱在校園展現。
北大玩具節由社科院USR計畫與玩具圖書館(下簡稱玩圖)合作,玩圖也提供10個遊戲攤位的道具,由計畫團隊招募志工擔任攤位關主,另也有社工系游以安老師「遊戲治療」的修課學生,從課堂中規劃設計6個攤位。今年也邀請了弘道基金會、伊甸基金會、成福國小槌球社、土城社福中心、桃子腳國中小、恩主公醫院等一起協辦,設計攤位服務在地親子族群,透過節慶結合北大師生與社區居民,創造臺北大學城在地特色節慶。每年一見,再見已經七年,第七屆北大玩具節週六上午九時歡迎大家!
聯絡人:社科院USR 施冰冰
聯絡電話:分機67224
刊登時間:2024-04-23 11:14:51
-
2024 Apr 23 【社科院】2024 04/15 青銀共學台日「茶文化」
【社科院】2024 04/15 青銀共學台日「茶文化」
社科院USR計畫關注超高齡議題,負責執行子計畫的辛法春老師,也長期推動青銀共學的教學活動,舉凡歷史、心靈、文化與藝術等面向,多年來她更結合社區長輩,一同成立了橘子讀書會,持續在校園中推動世代共融的友善互動。今年度以「茶文化」為主軸,已於3月8日舉辦第一場活動「春日茶舞」,廣受好評,4月11日則邀請到前三峽成福國小校長張乃文擔任講師,於人文學院8樓舉辦「一盞清茗酬知己」講座;出席嘉賓包括計畫主持人暨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主任曾敏傑、海山學研究中心主任洪健榮、日本和菓子藝師大友愛子、二胡演奏家吕明紘老師、戴記茶坊主理人戴文祥等,更有三十餘位長輩出席,大家交流茶文化的同時,也增進世代間的相互成長。
活動開場先由二胡演奏家吕明紘與讀書會長輩陳慧萍演奏,呂老師取得台藝大碩士,已經有二十多年學習二胡的歷史,平時也在耶魯和劍橋社區教導長輩學習二胡,這次更帶領學習兩年多的陳慧萍一同演出,讓我們見證了青銀共學,也了解到學習永不嫌晚;多首經典的台灣民謠,不只將傳統曲藝的動人之處展現得淋漓盡致,樂曲的東方元素,更與來賓期待品茗的心情相互交織,感覺弦音正與茶香共舞,在樂聲的引導下讓人沉澱、沉醉、沉香。
曾敏傑主任致詞時,特別分享了近期高齡學習的熱門消息,62歲的衛福部前中醫藥司長,重新考上臺師大的美術系,大葉大學前校長也重返校園,就讀東海大學中文系,所以未來的大學是「全齡化」的大學,過去看見眾多長輩參與USR計畫,在課堂與方案中都對北大學生帶來莫大的收穫。洪健榮主任則表示,感謝辛老師的細心籌備以及所有貴賓的參與,因為透過體驗與學習,才能真正認識茶文化並加以推廣,方能形塑出三峽在地特色,進而活絡地方產業,達成地方創生。
講師張乃文先用多首詩句觸發大家對於茶的記憶,接著引薦了和菓子藝術家大友愛子,讓這場座談融入台日茶文化的交流。大友愛子首先透過影片讓大家了解日本人常飲用的綠茶(煎茶)的原因,以及日本茶道的精緻與講究,像是簡單奉茶給客人的流程已經轉變為藝術表現,日本茶道禮儀中,包括場所、泡茶工具、品茶道具,都有一定的禮儀規範;然後,大友愛子也在現場展示沖泡日本綠茶的步驟,讓學員跟著演練的同時,並搭配她精心準備的和菓子,彷彿讓人一秒置身東瀛。
對照日本茶道的嚴謹,張乃文校長表示台灣茶藝比較注重茶葉本身,像是茶葉的外形、湯色、香氣、滋味與葉底,還有飲茶氛圍的營造。她也分享品茗的美好,應該是融入日常生活般輕鬆,溫壺、出湯、品茶等流程和動作,只要順暢、從容即可;「境造心情、敬享生活、靜沏好茶,簡單生活茶就是我的理念。」張乃文說道。接著,邀請學員一起沖泡三峽碧螺春與三峽龍井之前,張校長也詳細介紹茶文化的起源與三峽茶的精采故事,並強調適量飲用綠茶對身體的多項好處。
辛法春老師也特別感謝橘子讀書會中多位長者志工的主動協助,因為他們從籌畫、執行到場復,都是團隊合作、親力親為,堪稱學老典範!透過茶香慢慢品嘗甘甜濃韻的人生,靜靜的感受茶席中捎來的二胡美聲伴奏,「一盞清茗酬知己」講座圓滿成功。張乃文校長不只讓在場學員認識到台日茶文化的差異,更宣揚了三峽茶的魅力與簡單生活茶的理念。
下一場以「茶文化」為主題的講座預計在5月30日舉行,屆時將輪到「紅茶」隆重登場。同時為落實USR計畫青銀共學的精神,辛法春老師將規劃不同的表演團體與地方產業,讓青銀共融的活動更加有滋有味、有聲有色。
聯絡人:社科院USR計畫助理 廖智賢
聯絡電話:分機67227
刊登時間:2024-04-23 11:09:58
-
2024 Apr 23 【社科院】2024 04/15 12位教授齊商本校高齡議題整合
【社科院】2024 04/15 12位教授齊商本校高齡議題整合
本校跨院跨領域共12位教授,為推動全校高齡議題教學、研究、與實踐的整合,運用社科院USR計畫的交流平台,在計畫主持人曾敏傑教授的邀請下,於4月10日中午在社科院807會議室辦理教師座談,出席的老師包括有電資院林道通、法學院顏榕、通識中心林子晴、蔡怡玟、與社科院林昭吟、劉素芬、張菁芬、黃蘭媖、游以安、林茂廷、與林予安老師等。會中齊聚研商如何在面對超高齡化社會來臨之際,以臺北大學為基地,整合相關師資、學程、課程、計畫、方案、與資源等,一方面培育學生迎向高齡產業,同時也為臺北大學在高齡議題的教研建立特色,搭配師生的在地實踐,相互協力推動大學面對高齡化,,以善盡大學社會責任。
計畫主持人曾敏傑教授開場表示,USR計畫自2017年執行至今,歷經種子型、萌芽型、與深耕型三個階段,已經走到了計畫的深水區,需要大家檢視過去的軌跡,同時研商未來發展的方向,透過跨院跨領域老師一起合作,才能建立學校在高齡議題上的特色。同時也指出2019年是一個關鍵的轉捩點,因為執行教育部UFO計畫的關係,鎖定高齡化為議題,才有2023年開展以「前瞻超高齡」為方向的深耕型計畫,並於2023年初成立「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並進一步於2023年9月創刊了《學老誌》,將高齡服務從在地擴展至全國五百萬的高齡人口。目前《學老誌》可謂是USR計畫執行的終端成果,各大學與公立圖書館已經上架,各地民眾也可以在國家圖書館期刊資料庫、華藝線上圖書館、Facebook、LINE中免費瀏覽閱讀,讓USR從在地實踐朝向永續發展。
USR計畫雖然強調在地實踐,但也提供資源和養分,有助於老師豐富教學,並嘗試與研究結合,歷年來各子計畫老師在高齡議題上也都有推動的焦點,例如林道通老師的「畫鐘失智檢測」,已從高齡服務發展到研究的階段;林子晴老師的音樂教學賞析,也和社區高齡友善接待方案相結合;顏榕老師在法律層面關心老年生活,也從權利倡議發展到防詐與高齡法制變革;林昭吟與杜怡靜老師結合社工與法律,也發展出「高齡與法」的課程,培育未來社工在高齡法制中的角色、也培育法律系學生認識高齡議題;游以安老師的心理諮商與遊戲治療,有助於高齡者面對的憂鬱、喪偶、與退休調適;張菁芬老師過去引進科技工具防範社區長者走失,並且做好自我健康管理,目前則聚焦高齡在災害中的需求;林予安老師關心身心障礙與高齡者的社會共融;而林茂廷老師則長期開發有助於計畫推廣與宣傳的管道,讓USR可以觸及更多社區民眾;黃蘭媖老師這學期也有高齡犯罪的演講,以及邀請社區主委與里長和學生一起參訪社區營造;而劉素芬與辛法春老師更是長期以多元的活動,來推動青銀共學和世代共融。在每位老師未來繼續深化高齡議題的教研下,並且將講座、活動、參訪等有系統的記錄下來,也將讓臺北大學的高齡議題更具特色。
接下來主題進入「高齡社區照顧學分學程」,為了面對產業對於跨科際人才的需求,學程的用意即是在鼓勵同學在就學期間,能選修跨科系來擴大學習的視野,並在畢業時,可以得到專業的認證,有助於未來就業。年初教育部訪視時,即對學程修業人數相當重視,希望透過計畫達到人才培育之效果,此學程也由共同主持人劉素芬老師主責推動,老師們則陸續熱心的提供建議。劉素芬老師表示,高齡學程分為「基礎課程」及「應用課程」,學生在兩類課程中,各擇兩門完成15學分,即可得到學程認證;另也有門檻較低的「微學程」,只要各擇一門修課,完成8學分即可得到認證。推動這幾年來,高齡學程的人數雖有增長,但仍有很多障礙,需要子計畫老師們集思廣益,讓更多學生願意修習高齡學分學程。
電資院林道通老師首先回應,學程的推動要從「推廣」及「輔導修畢」兩點著手,大一、大二階段,要先讓學生知道有此學程,並且體認是對自己有益的,在修課上可以開始規劃;到了大三、大四,就要動之以情或說之以理,讓學生可以完成學程。而林予安老師也回應,應該要有更多的資源介入輔導,例如修課地圖、專人規劃等,讓學生可以有諮詢的管道;甚至誘因對學生來說也很重要,例如修畢送筆電、ipod等,或許能讓學生有更強的動機。對高齡學程有興趣的同學,也可點以下連結,並選取「高齡社區照顧學分學程」來了解修課內容。
高齡學分學程簡介
高齡社區照顧學分學程 - 學程拼圖 - 國立臺北大學 數位學習系統 (ntpu.edu.tw)
另外為了回應台灣超高齡化的趨勢與社會需求,大學端也要做好準備,而《學老誌》及「高齡學程」就是兩大重點。《學老誌》」能集結校內老師們的專業、演講、以及周邊的成功老化案例,推出可以陪伴台灣高齡者面對老化的實用知識;接下來將要運用北大學生的能量,將《學老誌》帶入家庭內,讓代間可以關注老化議題,進而提升學生的家長對於老化的認知與準備。後續USR計畫即將與北大圖書館合作辦理「爸媽學老 我抽電腦」-北大學老家庭培力方案,透過豐富獎品抽獎活動,讓學生與家長認識《學老誌》;會中許多老師也都很認同,並且歡迎到課堂上宣導,也規劃與課程中的作業一起結合推動。
未來也需要從網路的視角來報導北大的特色高齡議題,這部分經濟系林茂廷老師正研究將社科院的Medium、youtube、學老誌整合在同一個網頁中,將USR計劃的資訊整合起來,未來只要給一個入口,就可以把計畫中所有的成果整合在一起。而犯研所黃蘭媖老師表示目前高齡犯罪的狀況非常嚴重,建議未來《學老誌》可以與執法與矯治單位合作,例如八德女監內常辦理徵文比賽,幫助高齡受刑人回歸社會。社工系張菁芬老師則提到高齡新住民也在老化當中,如桃園南區新住民中心都是她可以接觸到的單位;通識中心林子晴老師也回饋,美國有一些音樂資料庫在收集「母親教我的歌」,也可以讓更多新住民的文化歌謠傳承下來。老師們熱烈的回應,幫助計畫未來可以有更大的社會影響力。
今年深耕型USR計畫共計有15位校內老師參與,分別來自社科院、電資院、法學院、通識中心等四單位六科系。也由於有越來越多的老師們加入,讓深耕型的計畫面貌更加多元,產出更加豐富,希望透過跨院跨領域老師間的合作,可以建立臺北大學在高齡議題上的特色,也一起為台灣面對超高齡社會善盡大學社會責任。
聯絡人:社科院USR計畫助理 廖智賢
聯絡電話:分機67227
刊登時間:2024-04-23 11:05:44
-
2024 Apr 11 【社科院】2024/04/11 北大光榮扶輪社推廣《學老誌》
【社科院】2024/04/11 北大光榮扶輪社推廣《學老誌》
國立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長期獲得北大光榮扶輪社的支持,從2018年起,即在當時陳呈緯社長的支持下,發展出聖誕點燈的合作,同時也獲得歷屆鍾子康、葉宜琨、張敏傑等社長的支持,已經連續點燈六年,並且結合遠雄八大的社區點燈,成為臺北大學城的年度盛事。為進一步深化北大光榮扶輪社與臺北大學間的合作,現任社長謝曜宇於4月10日,再度邀請USR計畫主持人曾敏傑教授,至該社例會報告《學老誌》的創刊,並向現場20名社員介紹多年來臺北大學在高齡的服務情形,以探索未來雙方創新的方案合作。
會中由USR計畫主持人曾敏傑教授簡報《學老誌》的創刊背景,包括如何開始從2017年執行大學社會實踐計畫,也從種子型計畫關注弱勢人口群的服務,到萌芽型關心臺北大學城的發展,以至深耕型聚焦在高齡化議題的因應。用四十分鐘回顧了六年來的在地高齡服務成果,以及2023年《學老誌》創刊的經過,最後也逐一介紹前三期《學老誌》的主要內容和特色。
演講中,曾敏傑教授特別提及臺北大學推動青銀共學的經驗,顯示在課堂與校園中創造跨年齡的學習環境,的確可以改善世代關係,也可以讓年輕人從長輩身上獲益許多。這不僅是國際的趨勢,也是未來大學重新界定公共角色中重要的議題,因為全世界各大學都正在面臨少子化與高齡化並存的現象,大學關門不僅是台灣的常態,也是西方大學正在面臨的挑戰,而可能的因應方式,便是美國高齡學會於2019年提出的呼籲,大學應該正視高齡化帶來的挑戰和契機。
《學老誌》目前已經按時出刊三期,內容更加的多元豐富,撰稿者有學者、專家、律師、醫師、NPO幹部、老師、教練、企業經理、社區主委、退休長者等;而主題更廣泛涉及如觀念、法律、健康、運動、財務、學習、社群、生活、文史、旅行、科技、方案、防詐、助人、照護等等面向。如今在國家圖書館、各大學圖書館、公立圖書館等,都可以免費下載瀏覽,同時也有書面、Line、Facebook等多元的平台可以閱讀,未來也將繼續開發影音檔,以及專屬的App,來方便各界人士方便閱讀,並透過認真「學老」,來強化個人面對老化的準備。
會後謝曜宇社長也表示,扶輪社正是一個跨年齡的社會團體,也是一個相互學習的團體,社員從事不同的工作,也存在年齡間的差異,彼此理念相同,一起透過合作治理團體,投入社區和社會公益,也擴大個人成長的視野;尤其近年來扶輪社對於招募年輕新血也十分重視,鼓勵學生參與扶輪活動,當天即有兩位獲得扶輪獎學金的北大同學,也在會場聽講及學習。
下屆社長當選人、也是臺北大學公行系的劉坤億教授也表示,北大光榮扶輪社是北大特區內唯一的扶輪社,而臺北大學更是在地重要的資產,未來如何推動兩個「北大」共同合作,是社員共同的目標,也希望有機會來參訪USR活動,特別是可以在輪椅族服務上發展出合作。目前該社即有社員具備高齡活動帶領的證照,透過扶輪社的資源,與臺北大學相互協力,一起為在地創造高齡友善的社區。
聯絡人:
聯絡電話:
刊登時間:2024-04-11 15:17:42
-
2024 Apr 11 【社科院】2024/04/09 攜手恩主公醫院 畫鐘篩檢失智症
【社科院】2024/04/09 攜手恩主公醫院 畫鐘篩檢失智症
台灣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化社會,伴隨而來的問題面向十分廣泛,聯合國更極力呼籲各國必須重視高齡人口的公共政策,如社會福利、醫療長照等措施,其中,高齡者失智症的及早發現、或輕度認知障礙檢測與診斷,便是重要的預防面向之一。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長期關注超高齡議題,與資工系林道通師生團隊長期推動「老人畫鐘失智篩檢」,今年3月22日即攜手恩主公健康學苑,透過師生在地服務,落實大學社會責任,也讓現場參與的近200位民眾更加關心自身健康狀況,並且提前預防失智症的發生。
林道通教授專長為電腦視覺、神經網路、智慧型視訊監控、和醫學影像處理等領域,他過去在校內演講中曾指出,在各種老人議題中,65歲以上長者罹患失智症的比例為1/12,80歲以上更已達1/5;於是透過研發便捷的電腦輔助系統,來協助醫師判定失智症程度,期待取代現有繁瑣的評估程序。近年來,林教授師生團隊嘗試結合資工與醫學,帶領學生深入研究「畫鐘測試」,由受測者畫出時鐘,再經過手機掃描分析,協助更準確了解受測者的失智程度。
本次「老人畫鐘失智篩檢」也配合恩主公健康學苑定期舉辦的社區檢測活動,在現場設置了多個攤位,並有專業人員提供檢測服務。這些檢測服務項目包括身高體重、BMI指數、血壓、血糖、總膽固醇水平、畫鐘測驗、足踝式骨密超音波檢測、柔軟度測試、握力測試等,涵蓋了健康檢查的眾多項目;除了提高民眾對健康的重視和認識外,更藉由檢測找出身體是否出現狀況,進而及時預防和治療。
在畫鐘測驗中,心理師會先請民眾填寫一份詳細的問卷,問卷內容包含記憶、注意力等認知功能相關的問題,透過作答,心理師即可初步評估民眾是否存在認知障礙;填寫完成後,接著進行畫鐘測驗。這項測試會請民眾在一張空白紙張及已印有一個圓圈的紙張上,各畫一個時間為11點10分傳統時鐘的鐘面;最終醫師與心理師可以根據民眾問卷作答及畫鐘測驗的結果,診斷出民眾是否患有認知障礙。
本次參與活動的人數大約近200人,踴躍的參與人數顯示了一般民眾及高齡長輩對健康的關注。未來「老人畫鐘失智篩檢」也將持續與恩主公健康學苑合作,定期舉辦社區檢測活動,不只提供給醫院或患者一個參考依據,對於家屬、醫院與老人機構,也能更快了解長者的狀態,及早治療以延緩失智症的惡化。
因應超高齡化社會的到來,失智症已是長壽下不可避免的趨勢,所帶來個人、家屬、家庭、與社會的成本日漸增加,USR計畫也持續關注失智症家庭的需求,更在美國石氏基金會(The Dynamic Foundation)的支持下,以音樂方案療癒失智症患者,也協助佳醫基金會經營在地的佳齡失智症合唱團,搭配林道通教授師生團隊的「老人畫鐘失智篩檢」,讓大學以預防及服務失智症家庭,善盡大學的社會責任。
聯絡人:
聯絡電話:
刊登時間:2024-04-11 15:12:43
-
2024 Apr 11 【社科院】2024/04/02 高齡電影共學《金盞花大酒店》
【社科院】2024/04/02 高齡電影共學《金盞花大酒店》
國立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與耶魯心靈工作坊繼續推動「耶魯電影讀書會」,鑒於社群自學活動在高齡化社會下日漸重要,可以達到相互學習、社會參與、藝術療癒等綜合效益,因此也連結了更多的資源來支持,包括高齡與社區中心、鳶山協會、與任林基金會等;今年更在美國石氏基金會(The Dynamic Foundation)的贊助下,可以挑選更多元的高齡影片,提供大家欣賞和討論,也在臺北大學圖書館的支持之下,吸引更多的社區長輩進入校園共學,規模與成效都以往擴大許多。
在3月28日下午辦理了今年的第3場次,播放的電影是《金盞花大酒店》,共有在地長者30位報名參與,由任林基金會梁美霞老師與財政系楊子菡老師帶領,繼續鼓勵中高齡者在北大圖書館中電影共學。當日USR計畫主持人曾敏傑教授也和圖書館採編組孫翠莉組長到現場鼓勵大家,同時討論今年如何進一步在電影資料庫中,發展出有助於長輩共學的學老系列。
本月探討的電影為英國喜劇片《金盞花大酒店》(The Best Exotic Marigold Hotel),此片在2011年上映後就造成迴響,電影講述七位互不相識的英國退休老人,一起前往位於印度的金盞花大酒店;大家原本抱持度假的心情踏上旅程,卻在抵達後才發現酒店蕭條如同荒廢,最終這群長輩透過人生的閱歷,來轉化這場第三人生的挑戰。
電影播畢,梁老師邀請成員各自分享電影中最令人深刻的一句話,大家的回應包括有:「一切到最後都會很好;要是不好,那就還沒到最後。」、「我們都在欣賞最美的風景。」。這些讓成員們記憶深刻的話語,多是正向且能啟發人省思的語句;也有成員佩服劇中的主角們能擁有離鄉背井、到不熟悉地方生活的勇氣。
梁老師則進一步請大家分享對角色的觀察,成員們細細回顧自己看到的畫面,有人分享:「導演安排景物轉換時在畫面飛翔的鳥,讓人感受到角色的釋懷」;有的人則從電影裡的事件,回憶起自己也曾經做過類似的事情:「我也曾經重回小時候去過的地方,雖然物是人非,但卻因此觸動到自己的內心。」
第二道引起大家熱絡分享的問題,正是電影中一對伴侶相處的課題:「看到第二段道格與他太太間的感情,就覺得說對呀!不喜歡幹嘛要在一起!」、「要忘掉過去,你才能走向未來,也就是說我們古人所說的『過去不糾結,未來不懼怕』。」聽到大家這些回應,也統整出-「不委屈自己」,才是這群擁有精彩人生閱歷的高齡學員們共同的人生哲學。
電影的最後有成員分享自己參與讀書會的心情:「我很喜歡這個時段很像下午茶的感覺,還可以看電影,看完電影一起分享很有啟發人心的感覺。」楊子菡老師也最後總結:「這部電影傳達的意境非常的美,不管我們在生命中那個階段,都有改變的可能、機會。」
社科院USR計畫將持續關注高齡議題,同時鼓勵高齡者自組學習社群,透過讀書、園藝、合唱、玩樂器、看電影等,大家共享資源、分享人生、相互學習,讓臺北大學成為高齡友善的校園,也讓北大社區成為高齡友善的大學城。下一場的讀書會將於4月25日辦理,欣賞的電影是《夢想越野隊》,由妮基·卡歐執導的美國運動劇情片,改編自1987年一所美國高中的七名學生參加越野賽跑,並奪得加州冠軍的真實故事,歡迎有興趣的社區長輩和同學於連結報名參加!
|四月電影讀書會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9D2hN8erSGdiHVQP9
聯絡人:
聯絡電話:
刊登時間:2024-04-11 14:55:28
-
2024 Apr 11 【社科院】2024/04/01 張菁芬老師邀公民團體討論「孤獨老」
【社科院】2024/04/01 張菁芬老師邀公民團體討論「孤獨老」
社會工作系張菁芬老師結合USR計畫與國科會計畫成果,關注高齡獨老議題,於3月27日假新北市土城區永寧4號棧,邀請桃園市政府、愛長照八福銀髮服務社會企業、雙福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等12個公民團體,結合本校對高齡議題有興趣的學生,透過演講與座談,一起討論高齡社會下到來之後,如何因應社區共生與孤獨老的問題。
社科院USR計畫自2023年起聚焦在超高齡化議題,而社科院也同時承接國科會「以包容為導向的科技─公民智慧培力計畫」,期藉由公民團體的實際服務經驗,導入循證治理理念,以及以公民團體需求為主體的數位培力主題活動,透過以「課程」、「交流」、「輔導」三大主軸,來引導各界更深入、精準地關注社會議題,以提升服務效益,因此邀集各界一起集思廣益,以便蔚為行動。
活動開始,張菁芬老師先分享「高齡社會下社區共生與孤獨老」議題。張老師先從國際觀點切入,強調長者社會隔離(social isolation)與孤寂(loneliness)的嚴重性,並以國際研究和台灣數據進行比較,輔以WHO聯合國健康老化十年證據和差距圖(WHO Evidence and Gaps for the UN Decade of Healthy Ageing),分析如何從社會層次、社區層次、個人及關係層次中,來因應及介入孤獨老的現象;會中並強調共生和社群的重要性,也鼓勵與會者反思在科技包容的脈絡下,公民團體能採取何種有效行動,並且一起分享。
接續,由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博士吳永明老師參與交流,在與談中吳老師以資料分析為基礎,從台灣獨居老人的定義、老人生活狀況調查、普查資料推估,以及各縣市政府列冊關懷獨居老人等數據,進行了比較與分析,並指出台灣目前列冊關懷長者比例,遠遠不及潛在需關懷的長者人數。吳老師也透過APP長者送餐資料及GIS空間數據,分析了長者復康巴士搭乘情形,透過展示資料的蒐集與分析,討論如何協助實務工作能有所進展。
在最後的交流對話中,公民團體則提出反饋意見,與成員們互相對話,探討如何逐步建立適合組織蒐集的數據方式及脈絡分析,並在對話中大家得到一個重要的結論:「對數據要有敏察度!」,因為當數據在分析時面臨無法切合現實情況時,就需要實務經驗者解讀讓數據有脈絡可循。
這場活動的交流,讓與會的師生能與各公民團體對焦議題及交流相關資訊,期能促進在地的創新數位量能,也關注社區中的孤獨老議題,讓高齡社會下的社區共生與孤獨老能被正視,也體現本校的大學社會責任。
聯絡人:
聯絡電話:
刊登時間:2024-04-11 14:46:03
-
2024 Apr 11 【社科院】2024/04/1 黃蘭媖師生參與澳洲新書線上發表會
【社科院】2024/04/1 黃蘭媖師生參與澳洲新書線上發表會
鑑於國際上正在廣為推動「修復式正義」,同時為培養學生衝突解決與在社區中進行修復工作之能力,犯罪學研究所黃蘭媖老師結合USR子計畫,於113年3月26日,帶領修習「犯罪預防理論與實務」之學生,共同線上參與澳洲新書發表會,該書作者為澳洲修復式正義協會理事長David B. Moore與副理事長Alikki Vernon,所合著新書為「在修復式正義實踐中讓關係正確的建構(Setting Relations Right in Restorative Practice)」,並與國內外專家與實務工作人員討論修復式正義的實務工作。
本次活動由銘傳大學比較刑事司法研究中心主辦,參與者除了臺北大學、銘傳大學、警察大學師生之外,尚有司法院、法務部保護司、法務部調查局、法務部矯正署、臺灣高檢署、以及各地方檢察署等代表與會。民間單位亦有全國律師聯合會、犯保協會、中華修復促進協會、以及善意溝通修復協會等代表參與。
理事長David B. Moore首先定義何謂修復式(restorative)?該名詞意味著從過去學習、在當下療癒、以及改善共享的未來。在澳洲,目前修復式正義的形式除了運用在刑事案件的修復式司法(Restorative justice)、運用在職場學校或社區的修復式實踐(Restorative practices)、尚有修復式的轉型正義(Restorative engagement),以上均可以透過類似促進者輔助之團體程序達成。修復式的基本原則包括不傷害、與當事人一起工作、以及建構正確的關係,進而在過程中支持需要療癒的人,而實踐的常見形式為召開會議,讓利害關係人參與及討論。
在Moore and Vernon討論修復式正義的新書中,很重要的創新之處是他們對於何謂正確關係的重新詮釋。對不同參與者而言,人與人之間的正確關係包含著許多不同的形式,在陌生人之間需要建立關係,對於已認識的人之間關係也需要被修復或深化,對某些人而言關係需要的可能是正式告一段落,或停止衝突。
書中另一個重要的突破是區分「爭議」與「衝突」,修復式正義所處理的可能是純粹爭議、純粹衝突以及混合爭議與衝突兩者的事件,故要採取不同的會議促進策略。在許多的隨機分配實驗研究結果中,均顯示修復式會議促成了正向的行為改變,包括療癒受到傷害的人以及減少再犯,尤其適合用在成人傷害、暴力犯罪與嚴重的財產犯罪。2012至2018年間,澳洲的維多利亞州兒童法庭對曾對800件經歷修復會議、與1500件未經修復會議的案件,進行了比較分析,發現是否再犯與法院判刑無關,反倒是案件舉辦了修復會議最能預測當事人的行為改變,尤其在那些有社區關心犯罪的人士參與程序的案件效果更佳。
臺北大學的師生也向主講人提出兩個問題:第一,主持會議的修復促進者,在主持未成年參與的會議、或是主持成人的會議,是否需要接受不同的訓練?第二,臺灣有許多修復的案件是混合了爭議與衝突的案件,這些案件是否適合進入修復會議?作者們認為促進者接受的訓練包括使用一組原則、技巧與程序,來指引各種情況下如何建構正確的關係,這套技巧有助於在不同層次改善溝通,也包括運用在成人或未成年的案件。促進者接受訓練後,必須要透過師徒制實習制度,以學習將原則應用在不同案例。
其次,修復式會議時常運用在混合了爭議與衝突的案件,例如:家族間的紛爭往往牽一髮動全身,在修復會議中會透過轉化衝突、解決爭議、協商協議等步驟,漸進式的進行,通常不是在一次會議即能達成,而需要長期與多次的會議的投入。
參與者均十分感謝澳洲修復式正義協會及銘傳大學犯罪防治學系規劃此次交流活動,也感謝許春金客座教授擔任主持人、以及澳洲國立大學社會規範與全球治理所及修復式正義中心鄭學鴻博士候選人的全程協助中文翻譯。在短短2個小時精彩的發表與討論中,與會人士交流了在澳洲與在臺灣修復式正義的實踐過程、重要議題與未來發展,未來也將透過國際交流,繼續探討修復式正義的推廣與實踐。
參考資料:https://www.routledge.com/Setting-Relations-Right-in-Restorative-Practice-Broadening-Mindsets-and-Skill-Sets/Moore-Vernon/p/book/9781032123233
聯絡人:
聯絡電話:
刊登時間:2024-04-11 14:40:58
-
2024 Apr 11 【社科院】2024/03/29 韋翔醫師指導照護消化健康
【社科院】2024/03/29 韋翔醫師指導照護消化健康
臺灣2025年將成為超高齡社會,因應高齡化對於個人的影響,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於2022年,即成立「閱讀健康書庫」,並於2023年開辦健康讀書會,由萬華醫院復健科韋翔醫師主持導讀,活動廣受好評;今年更在美國石氏基金會(The Dynamic Foundation)的贊助支持下,持續增購新進出版的健康書籍。本年度健康讀書會第2場次於3月27日舉行,以「消化系統」為主題,吸引了社區25位社區長者參與,透過4位長輩分享讀書心得,再由韋翔醫師回應成員提的問,一起認識消化系統以及在生活中落實自我保健。
賴素卿分享《消化系統淨化全書》
該書作者為美國醫生亞力山卓.楊格,他在紐約大學完成內科住院醫師的訓練,完成醫學訓練之後,他來到印度研習東方醫學,創立「淨化」計畫及社團,協助患者結合東西方整合醫學來重建消化道。本書分享者為大學耶魯前主委賴素卿,她介紹作者指出以服藥來抑制病症,像是為生病的樹把枯葉漆成綠色一樣,並非園藝之道,更發揮不了作用;就像是人體在慢性疾病發病前,都會先發炎,而發炎之前,消化系統會先出現功能障礙,消炎治療固然有幫助,但透過修復消化系統,才能從源頭解決問題。
韋翔醫師則回饋,人類的腸道較接近草食性的動物,若是食用太多肉就容易消化不良,此時皮膚或腸道就容易產生過敏的症狀;此外,根據實證研究,大腦的中樞神經系統與腸道神經系統之間是彼此影響的,其中有許多與人類共生的細菌,這些菌多棲息在腸道,而這些微生物依賴人類,同時它也代謝出對人體有益的物質。這些經過研究驗證其穩定性與功效性者,稱為益生菌,而補充益生菌也能改善消化道健康、促進排便順暢及調整體質。
周阿清介紹《空腹才是最強的良藥》
本書作者日本醫學博士青木厚指出配合睡眠8小時,讓自己空腹16小時,可啟動體內的「細胞自噬」機制,讓體內的老舊細胞重獲新生,增強內臟的機能,遠離疾病。周阿清讀後分享道,作者指出現代人一天三餐營養素太多,他很認同,因為糖尿病是攝取過多醣,例如米飯等碳水化合物所導致,所以空腹能夠使身體細胞發揮作用,但是應該按照適合的作息來調整。他並分享自己的生活之道,如睡眠非常重要,「睡得好、毛病少、睡不好、百病吵」;擁有好的睡眠就有良好的情緒,就是保持身體健康的最佳方式。
「空腹很重要,我們生活吃六〜七分飽就好,這位醫生建議的控制方式確實有幫助,但幫助的程度因人而異,身體要達到一個恆定狀態,沒法達到一個平衡就危險。」韋翔醫師補充說,尤其血糖過低時,自身會感到不舒服,可以吃顆糖讓血糖升上去,但是過高並不會讓人不適,所以長期下來,不自覺長期處於血糖過高的狀態,慢慢就會導致心肌梗塞、腦中風、腎衰竭…等嚴重失能。
張小蓮導讀《胃食道逆流修復全書》
該書重點介紹透過兩階段低酸飲食法,完全消除逆流症狀,第一階段是14天無酸飲食,修復身體,逆流症狀嚴重的患者,需先嚴格限制攝取pH值低於5的食物,沖刷掉胃蛋白酶,讓身體透過排毒得到喘息;第二階段則是實踐低酸飲食計畫,作為終身維持的健康飲食基礎,不再擔心逆流症狀反覆發生。張小蓮選擇分享本書,是因為自身感覺有胃食道逆流,但是飲食上皆有控制,也未攝取書中所提到對身體不好的食物,但是看診的醫生請她安排腸胃鏡的檢查,造成她心有疑慮,加上害怕檢查的疼痛感,所以希望透過研讀此書後也與韋翔醫生請益。
韋翔醫生則回饋,若是胃食道逆流,容易影響聲帶,有火燒心的感覺,或胃酸過多的問題,如果發生在飲食正常的高齡長輩時,很有可能是賁門口食道括約肌鬆弛,就難以鎖住胃裡的胃酸,因而造成胃食道逆流,所以可以嘗試吃胃藥中和胃酸;另外就是「早晚不要吃太多,也要三餐固定,因為當你隨時吃東西,身體就會隨時分泌胃酸,導致胃酸亂分泌,消化系統就容易出問題。」
林芳梅推薦《88招防癌顧腸術》
此書為日本東大醫學博士藤田紘一郎所著,林芳梅介紹內容提出癌症相關觀念調整及矯正的七點,更結合自己的生命經驗分享,除了要顧腸道,生活更要放鬆一點,因為癌症也會由壓力造成。她也在導讀中說出自己閱後的心得:「我們的身體每天會產生大約一萬個癌細胞、遺傳性癌症的發作率其實只有5%、癌症發作與否和身體的免疫力極度相關,而腸道掌管了我們70%的免疫力。腸道菌叢保護我們不受疾病侵害、14天就能改善我們的腸道環境、要認清腸道與癌症的關聯,正視提高免疫力的必要性,以及最後一點就是接受事實,不完全聽信他人,一定要自己思考過,來選擇治療方式,從自己下決定開始,都要為自己負責。」
韋翔醫生回應說,吃多種食物增加腸道微生物群的多樣化,善用適合自身的方式,如瑜伽或冥想來減輕精神壓力,以及保持良好睡眠,這些對於消化系統照顧都非常有幫助;不過到了高齡階段,也無需刻意禁食或完全選擇不吃肉,太嚴謹控制飲食,反而失去生活樂趣,透過規律與適切的運動習慣,消化系統也會跟著明顯改善,同樣的,運動也能讓心情保持愉悅。
穴位按摩保健 4月24日見
USR「閱讀健康書庫」是一項國內少見的創新方案,自2022年7月開始鼓勵長者透過閱讀,達到自我培力、重點摘記、團體分享、與生活落實的方案目標(Reading, Writing, Sharing, & Doing),不只學習知識,還強調學來改善自我健康,充實樂齡生涯及心靈,更有支持團體一起學習健康老化,目前共有長輩寫下157本的閱讀摘記。下一次活動將在4月24日舉行,透過共同認識「穴位按摩保健」的妙招,動動手讓自己更健康。
(報名請洽02-86741111轉67227。書庫位於社科院811室,開放時間為每週三、四早上9:30〜11:30,歡迎社區長者踴躍借書並在生活中實踐。)
聯絡人:
聯絡電話:
刊登時間:2024-04-11 14:36:15
-
2024 Apr 11 【社科院】2024/03/28 北越大輔教授談「AI在人口老化之應用」
【社科院】2024/03/28 北越大輔教授談「AI在人口老化之應用」
社科院USR計畫長期關注超高齡議題,由資工系林道通教授邀請到日本國立東京高等工業學校的北越大輔(Daisuke Kitakoshi)教授,於3月22日在電機資訊大樓102教室,以「AI在人口老化與少子化議題方面的實務應用」為題分享日本經驗。當天除了學生到場聆聽,也開放社區長輩主動報名,一起認識日本高齡社會的現況與趨勢,透過北越大輔從AI的角度提出對策,並思考找出最適合因應的方針,學習日本如何因應高齡化所帶來的衝擊。
講座一開始,先是由林道通教授為在場聽眾介紹北越大輔的學經歷與研究方向,特別的是,他的研究歷程不僅在日本,也包括在台灣,如2018年4月到 2019年3月,他即在國立中央大學的資訊工程學系擔任客座研究員。當天的演講中,則介紹全球的人口老齡化情況,尤其關注日本的情況,並討論如何運用AI在日本的預防保健,同時也比較日本人口老齡化與其他國家的差異,以期理解老齡化人口對社會的影響。
北越大輔表示,近年來人口老化和少子化已成為嚴重的國家問題,同時,生成式AI等最先進的科技,也引起各界人們的關注,日本政府面對這些問題,也提出了預防性的醫療保健方案,如提供營養諮詢、健康服務等;然而,讓老年人參與這些活動並不容易,所以他將活動或課程結合人工智慧技術,提高老年人透過簡單的運動來保持健康,進而提升生活品質。
北越大輔也指導學生運用AI來進行防跌倒系統的實驗,邀請高齡長輩每周固定前往健康中心以遊戲做測驗,並且持續4週,透過記錄他們的歷程與數據,得以評估藉由遊戲對於長輩預防保健的正面影響。除此之外,他也透過AI應用來研究預防老年人罹患失智症,因為老年人通過他所設計的平版遊戲進行運動後,可以持續激發參與者的動機,這都是提供了高齡長輩在情感與生活上的正向幫助。
我國也面臨生育率下降及壽命延長的現象,老年人口比例快速上升,估計到2025年比例會超過20%,老化速度甚至遠快於日本,如何迎接少子化及高齡化所帶來的挑戰,深具政策意涵。過去臺北大學電資院林道通與林伯星教授等,也都嘗試開發科技監測產品以預防失智和跌倒,顯見科技在因應高齡化上重要性越來越高。透過本次北越大輔教授與其團隊的經驗,如何透過AI在人口老化與少子化議題上扮演角色,實在值得台灣借鏡。
聯絡人:
聯絡電話:
刊登時間:2024-04-11 14:23:43
-
2024 Apr 11 【社科院】2024/03/28 接待善德協會 青銀共賞音樂
【社科院】2024/03/28 接待善德協會 青銀共賞音樂
113年3月26日,由通識中心林子晴老師邀請臺北藝術大學助理教授汪奕聞,辦理「布拉姆斯作品118和蕭邦24首前奏曲解說式音樂會—給克拉拉的情書與馬約卡島的噩夢」,社科院USR計畫也合作辦理青銀共學活動,友善接待樹林區中華善德關懷協會的40位長輩蒞校一同聽講,並與北大80名學生一同沉浸於古典音樂饗宴之中。
本次活動也是USR計畫第25場次的校園友善接待活動,參與講座的社區長輩來自樹林區的中華善德關懷協會,該協會主要以老人、婦女、青少年、身心障礙者等弱勢族群為服務對象,並以「做善事、扶助社會弱勢」為理念,不定期為需要者提供如寒冬送暖等物資助援,也辦理如音樂律動及廣場舞等課程,以促進並陪伴長者健康面對老化。
上半場講座開始,汪教授分別介紹了蕭邦與布拉姆斯兩位19世紀浪漫派的古典音樂家,其作品曲風結合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蘊藏濃厚的人文元素。而德國作曲家舒曼則是布拉姆斯的伯樂,其妻克拉拉做為一名鋼琴演奏家,亦多次演奏布拉姆斯的作品,三人之間的羈絆相互影響。聆聽完介紹後,在場聽眾對古典音樂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下半場的講座,老師更演示布拉姆斯的四首作品,用音樂讓聽眾感受布拉姆斯的心靈秘境。
聆聽完講座之後,也有學生回饋自己是第一次參加解說式音樂會,發現不同於純演奏音樂會,解說式音樂會透過講者的引導,更能讓非專業的人能理解作品想表達的意涵。在講座的下半場中,汪老師則表演蕭邦的24首前奏曲,長達四十分鐘的表演卻讓人目不轉睛、全神貫注在其指尖下的音樂,有高潮迭起,也有平緩卻能打動人心的部分。表演中也充分展示老師的鋼琴技巧,更能夠看到全身心投入在表演中,時而委婉、時而迸放其熱愛音樂的靈魂。
也有長輩提到,自己平時也就會上YouTube聆聽古典音樂,因此知道有機會參加這場音樂講座後就非常期待,今天聽完講師的介紹和表演後,內心更隨著音樂的高潮迭起感到澎湃激動,也引起自己未來想繼續認識古典音樂的心情。
會後大家在講堂留下合影,而社科院USR計畫三月份的友善接待活動也告一段落,下一場次將於5月14日(二)10:10辦理,屆時林子晴老師將邀請夜鶯基金會張皓閔講師,來校介紹馬勒交響曲之「最」,張老師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碩士,並譯有《馬勒交響曲》一書。
近日正臨北大花季開始,因此長輩們也一同前往北大心湖,在櫻花樹前留下合影,正式結束今日的友善接待活動。USR計畫未來仍將繼續媒合在地高齡社群,與大學生共享公共資源,促進在地長輩的樂活,也善盡大學在地社會責任。
聯絡人:
聯絡電話:
刊登時間:2024-04-11 14:15:49
-
2024 Apr 11 【社科院】2024/03/26 黃蘭媖老師帶隊參訪平鎮社區營造
【社科院】2024/03/26 黃蘭媖老師帶隊參訪平鎮社區營造
社科院USR結合犯研所黃蘭媖老師的「犯罪預防理論與實務」課程,關注社區犯罪預防的重要指標-「集體效能」,意謂著在鄰里間建立社會凝聚力,使居民願意為了公益起身干預,促成集體效能越高的社區來減少犯罪。本學期為了推動青銀共學以及社區參與,在黃蘭媖老師的規劃之下,於3月19日邀請四位在地社區組織代表,包含三峽龍恩里長黃家賢、鶯歌區永昌里長游武雄、遠雄耶魯社區委員汪惠玲、前主委賴素卿等人,隨同16位修課學生,前往平鎮區鎮興里觀摩,了瞭解鎮興里黃志杰里長於在任的10年間,如何凝聚社區意識、提升社區集體效能,而達到改造社區治安熱點,進而創造永續社區。
活動之初,大家先於鎮興市民活動中心聆聽簡報,黃志杰里長分享了當初參選的心路歷程,以及過去存在的「惡靈古堡」問題,指的是110戶的社區住宅因管理不善而陷入混亂;當時這個社區存在著停車問題、管理室被濫用等安全隱患,甚至成為犯罪活動的聚集地。但透過里長的努力,社區開始進行改造,包括重新規劃停車空間、裝置監視器、修建無障礙坡道等,也順利成立了管委會;最後這些舉措也有效地改善了社區安全和管理,提高了社區成員的生活品質。
社區志工曹大哥接著帶領大家實地走訪社區,勘查公共空間現況。如今社區大門入口停車井然有序,管理室不再成為毒品交易場所;住民常在中庭涼亭聚會,加強社區凝聚力;地下室積水問題已解決,照明改善也提升居民的安全感;雖然目前仍有私人用品擺放問題,但管委會仍積極勸導住民不堆置危險物品。社區秩序漸趨穩定後,住民也會抵制不負責任的房東或租客,房價也慢慢回漲,而市場價格機制也自動引入優質居民,讓犯罪率大幅下降,不再是警方關注的焦點社區。現在黃里長與近800位里民已建立了密切聯繫,隨時通報環境污染情況,迅速應對;同時,里長也與工廠負責人合作,將其視為社區資源,鼓勵企業將環境保護作為社會責任。
黃里長也分享了許多經營社區的心得,如透過設置「大地學堂」,讓社區民眾參與活動,傳遞共識、共同、與同生之理念,連結在地文化、生活、生態與產業資源,透過建立社區品牌與社區企業,期盼透過永續經營使社區達到自給自足。
黃里長與志工們目前積極推動三大重點:(1)首先是社區凝聚活動。鎮興里辦理了許多針對兒童及小家庭的活動,如夏令營和萬聖節餐會,吸引了社區年輕爸媽的參與;也設立了大地學堂,提供各類課程,盤點人力資源並培力社區志工,達成保存價值、創新構思、傳承價值、區域發展與互助精神。(2)其次是環境營造空間。里長結合志工積極撰寫計畫,爭取公部門經費投入環境營造,改善髒亂與死角,創造特色地景與活化空間。社區營造後,再培力社區志工導覽社區與辦理活動,累積社區資本並再回饋到社區營造。(3)最後是地方創生就業。社區成立了「阿霸妹社區企業」及「安平鎮庄文化協會」,透過地方網路宣傳與設計能力,開發具社區特色的產品,並由當地婦女加工製作,壓低成本與增加產能,促進地方經濟發展。「阿霸妹」是客語中的伯母之意,代表著安平鎮庄這個傳統客家庄及以客家女力為精神表徵,展現客家女性的堅韌、好客及創造力;而「阿霸妹」品牌的收益,70%用於就業薪資、20%回饋社區、10%則作為關懷老幼基金之用。
本次參訪讓師生與社區組織代表深刻體認到社區營造的重要性,以及「在地人」的參與是社區資本的核心所在,只有社區民眾的積極參與,才能真正促成社區改變與永續發展。雖然外來資源可以在短期內改變硬體外觀,但真正長期持久的改變在於人心的轉變、與社區意識的提升;同時每位社區成員都有可能運用自己的專長來貢獻社區,即使是社會邊緣的族群也不例外。透過本次社區參訪,犯罪學與犯罪預防理論中的「社會解組」、「集體效能」與「社會資本」不再是紙上談兵,而是真實的案例。凝聚居民與改造社區確實可以改變居民的行為,黃里長口中所謂「環境心理學」的操作,確實能夠漸進式地創造社區靭性與減少犯罪。
社區是「大家」的社區,安全的社區環境更是社區居民的心願,社科院USR多年來持續推動「臺北大學城」,促進大學與在地社區的融合,邀請社區代表與高齡長輩入校與學生共同研習,或是觀摩參訪成功案例,朝向友善共榮的臺北大學城。
聯絡人:
聯絡電話:
刊登時間:2024-04-11 14:05:39
-
2024 Apr 11 【社科院】2024/03/26 六週「輪椅族音樂動健康」溫馨結訓
【社科院】2024/03/26 六週「輪椅族音樂動健康」溫馨結訓
在美國石氏基金會(The Dynamic Foundation)的贊助支持下,社科院USR計畫和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合辦六週的「輪椅族音樂動健康」方案,自2月19日起共有六次課程,計有13組25位輪椅族、家屬、與看護參與,六週下來合計共有132人次出席。平均男性年齡74歲,女性90歲,大多為高齡肌無力、中風、失智等因素而坐輪椅。在3月25日最後一次的課程中,由主持人曾敏傑教授頒贈全勤獎及《學老誌》第三期,共同歡唱「期待在相會」的歌曲中,彼此祝福,也完成本系列的輪椅族活動。
為感謝石氏基金會的支持,長者、家屬、與看護也都寫下感謝的卡片,表達對石秀寧創辦人的感謝之意。美國石氏基金會長期支持中國與印度的兒童方案,近年來更將資源投入協助台灣的高齡弱勢者,透過贊助社科院USR計畫和高齡中心,協助家中有高齡失智與需依賴輪椅的家庭,走出家庭、進入校園;讓輪椅族與失智者不再被社會遺忘,而能在臺北大學校園中被歡迎,也透過一連串的活動,啟發師生更加了解高齡者的需求,帶來更多的溫暖與改變,並善盡大學社會責任。
本次活動特別感謝前遠雄耶魯社區賴素卿主委,介紹擅長高齡活動的鄭美淑老師,為長輩們設計課程。觀察到這六次課程下來,因為有音樂做為媒介,很多長輩的反應改善很多,從一開始原本不會笑的、沒反應的,一次比一次更進步;特別是許多老歌「愛拚才會贏」、「小城故事」、「高山青」等,都勾起許多長者的回憶,口裡跟著唱、手腳跟著動,心情也變好了。所以每次出席率都可以達到8-9成,連下雨天都穿雨衣出門、風雨無阻,可見輪椅族對於支持團體的需求是非常高的。鄭老師也特別為輪椅族設計下半身的運動,並且運用運動毛巾、呼拉圈、彈力帶、極球等,讓大家手腳都可以伸展,也透過遊戲提高反應力。
輪椅族家屬胡錦昌大姊表示,因為先生失智坐輪椅多年,照顧起來非常辛苦,特別最近開始退化、失去時間與空間的概念,體力上也有弱化,但是一推出來參加活動時,看到大家一起運動,家屬之間可以互相問候,看護之間也可以彼此交流關心,整場氣氛就活絡起來;她也感謝主持人曾敏傑老師每次都提供餐食,鼓勵他們出來活動,有一種被重視被關心的感受。外籍看護Ani也表示,在家裡常常只有她跟阿媽在一起,阿媽不喜歡去醫院復健,卻很喜歡來這邊跟大家唱歌運動。家屬陳美蘭大姊也表示,因為輪椅族行動不便,在家裡真的很無聊,能出來參加活動,對於照顧者來說也是很大的喘息。此外,李國樹大哥每次都在妻子的陪伴下參加活動,鶼鰈情深,有時他會推著助行器,或坐輪椅外出,但在課程中都很認真的站著運動,是很有鬥志的長輩,也鼓勵了現場其他人。
91歲的王陳阿幼之前有參加過幾次音樂活動,這次也加入輪椅律動課程,因為總覺得自己坐輪椅不好看,但在這裡看到大家都坐輪椅,還是為著自己的健康努力。結訓後王奶奶的女兒也在群組中分享:「我91歲高齡的老母親得到生平第一張獎狀!她非常非常的開心…,我們也在家庭群組裡奔相走告,分享這大大的美事。真的很感謝曾敏傑教授率領的團隊,為這些銀髮輪椅族的老人們,在暮年之際,仍能夠接受到關懷,享受到一些美好的事,他們不會是孤獨寂寞終老…。感謝你們團隊做這些有意義的好事,非常感恩。今天老人家帶回8個饅頭4個包子,也是高興的合不攏嘴,真的像小孩一樣,喜歡得到獎品和獎勵。」
社工系也有兩位同學全程陪同長輩運動,社工二邱宇暄同學在服務的過程中,看到長者的不便,或是跟不上動作時,都會很主動地去協助長輩完成動作,她也感受到音樂的催化,有助於長輩進入運動的情境;而社工四林威廷同學在陪伴長輩們活動時,看到男性長輩一開始都比較矜持,但透過遊戲與運動,漸漸露出笑臉,也一次比一次開心。這兩位社工系的同學接下來也將提出自學方案,持續服務輪椅族、以及推廣《學老誌》。
自111年老大人音樂節起,USR計畫累計已經為高齡輪椅族辦理了29場活動,過程中雖然有長輩離世了,但家屬們還會分享長輩參加活動的照片,也珍惜USR團隊在晚年時光的陪伴。輪椅族有了彼此的陪伴與鼓勵,讓老化不再寂寞與孤單;家屬們不但一起運動喘息,外籍看護們也不再是漫無目的地推著長輩曬太陽,而在臺北大學裡是被期待、被歡迎的一群人。今天在音樂中,師生與長輩們在六週美好的回憶中,依依不捨的道別,也期待早日再相見!
聯絡人:
聯絡電話:
刊登時間:2024-04-11 13:53:05
-
2024 Apr 11 【社科院】2024/03/25 王榮義老師談「穿越夢境―遇見真實的自己」
【社科院】2024/03/25 王榮義老師談「穿越夢境―遇見真實的自己」
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今年的主軸在於前瞻學老,透過長者社群橘子讀書會的學老活動,由歷史系辛法春老師在3月19日,邀請到現任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王榮義牧師,以「穿越夢境―遇見真實的自己」為題,帶領大家一起透過夢境來覺察自己的生命。當日現場有近50位長輩走入校園聽課,在臺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的此刻,他們持續努力學習面對老化,追求健康學老的行動,實為難能可貴的模範。
王榮義老師曾獲波士頓學院教育碩士與愛丁堡大學神學碩士,過去也擔任過馬偕醫院院牧及協談中心主任,從事心理諮詢工作已有30年,具有實際諮商解夢經驗,他以心理學為基礎整理出實用的解夢通則,累積豐富的協談經驗,並透過夢境解析,幫助更認識自己及所關心的人。他先是提到夢是一種象徵語言,反映你的情緒,而且個體是獨立性的,絕對不要用自己的想像去解釋別人的夢,因為你與別人的生命經驗並不相同。
除此之外,王榮義老師提醒大家不要小看無關緊要的夢境,夢境是一種警訊,它提供我們真實的想法,告訴自身哪裡有缺失,並且需要改善;於此,透過提前的預防,就能夠遠離壓力和可能造成的疾病。「夢是現成的自我解密,做夢最重要的意義就是告訴自己—真實的你就是這樣,不要再逃避!」王榮義老師現場分享說。
王榮義老師更邀請在場成員分享夢的情境,以便解析並且相互學習。一位男性長輩描述在夢中常會因為感受墜落而驚醒,王榮義牧師接著詢問他夢境的背景,回想是在高樓大廈或自然界(山谷、懸崖、瀑布),因為在他長期提供諮商的經驗中,男生多是感受在前者墜落,通常是給自己過大的責任導致。然而在重男輕女的時代,女孩子只有表現特別突出才能獲得肯定,因此不斷鞭策自己挑戰,長期壓抑下,容易產生在大自然界墜落的夢境而獲得紓壓。
再有長輩分享遭到追逐的夢也很可怕,無法逃脫的場景讓人感到崩潰,彷彿真的經歷這一切。王榮義老師即表示如此的惡夢,可能與現實追求的目標有關,像是你感到自己退步或者停滯不前時,就可能發生這些夢境。王榮義老師最後總結,成長歷程不僅反映在生理和心理,也忠實呈現在夢中,夢會因著人的不同發展階段,而呈現出對應的型態,傳遞豐富的訊息,長期觀察夢境變化,可以更認識自我身心狀態。
社科院USR計畫持續關注超高齡議題,辛法春老師後續將透過系列性的教學來推動青銀共融,透過世代連結,鼓勵相互受益,今年度也設定三大主軸,本次王榮義老師的演講是屬於靈性關懷,未來還有在地文化(海山地區的礦業歷史)、性靈之美等。接續的活動將於4月11日舉辦,邀請前三峽成福國小校長張乃文以「性靈之美:一盞清茗酬知己」為題,與大家分享茶道的基本知識,並實際帶領大家體驗茶道沏茶與品茶的方法,讓茶道融入生活,追求靜好豐美的人生。
聯絡人:
聯絡電話:
刊登時間:2024-04-11 13:45:53
-
2024 Apr 11 【社科院】2024/03/25 「高齡陪寫員」開訓談帶領技巧
【社科院】2024/03/25 「高齡陪寫員」開訓談帶領技巧
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關注引領學生未來投入高齡產業,除了推動成立「高齡社區照顧學程暨微學程」之外,更在正規課程之外,提供學生培訓認證,增加未來在職場上的就業機會,繼去年與健康照顧社會工作學會合辦「高齡活動設計與帶領員」培訓後,今年更獲得美國石氏基金會(The Dynamic Foundation)的支持,於3月19日結合任林基金會,正式推出六週的「高齡陪寫員」培訓課程。
本次培訓目的在於養成學生具有書寫療癒之能力,以備未來投入高齡陪寫計畫,運用青銀協作進行高齡社會服務工作,並合作完成高齡自傳書,計有八位同學獲得培訓機會,培訓結束後將取得台灣師範大學非正式課程的認證。
任林教育基金會是紀念任兆璋修女及林美智二位老師而設立,過去長期投入家庭協談與心理諮商,鑒於近年來高齡化日趨嚴重,因此也在全台各地組成共學團體,推出「人生自傳書——熟齡陪寫計劃」等服務項目。這次的陪寫員培訓課程內容,將由專業師資授課,包含陪寫經驗談、憶兒時、歡顏歲月、時代大事、個人特質與定義此刻的自己等六次主題,將協助陪寫員未來能夠逐步陪伴樂齡族完成自傳書。
在首次的培訓中,由任林基金會諮商中心副所長王聖華老師擔任,王老師具有心理諮商師的證照,開訓的第一堂課著重帶領技巧與了解自我,其專業又具幽默的風格,在課堂上讓同學收穫滿滿、笑聲不斷,快速拉近與培訓學生間的距離,也實際讓同學現場見證如何帶領團體。
王老師在課程中強調,帶領團體的陪寫員第一次上台時,需要放鬆心情面對長輩,否則情緒相互影響下,台上台下就容易尷尬;陪寫員可以運用自己的專長來與長輩破冰,例如插花、剪紙及做乾燥花等。同樣可以用來營造氛圍的,還有音樂、照片、精油跟點心等,或是由學習時光當作話題,引發長輩勾起回憶。
例如播放一首舊有音樂與老歌,拉近與長輩的連結互動,經由上述這些特意的營造,再把所有的連結,朝向回到自傳書的主題內容,如長輩想到之後就需陪寫員記錄下來,再以勇氣話語鼓勵長輩,讓書寫生命故事成為終極目標,也讓自傳書朝正向發展、朝向越來越豐富的道路前進。此外,陪寫員也要先了解自己的特質和能力,善用自己的優勢、專長、特色等,陪寫員先具有能陪伴自己的能力,也才能陪伴長輩挖掘故事,創作出不同於他人的獨一無二的自傳書。
當天開訓中,USR計畫主持人曾敏傑教授也客串配合擔任共同帶領人,適當時機做出補充,例如提醒同學:「學老誌第二期中,由臺灣師範大學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林儷蓉所長所撰的專文-『老化的自我統整與生命回顧』,以及由任林教育基金會林嘉慧執行長所寫的『整理人生就是創新學習』,此兩篇文章跟王老師今天的主題相互呼應,呼籲大眾在老年化之際,都需要和過去不愉快的人生經驗做出處理、和解、與放下。另外,第三期中『記朱全斌教授談人生需要酒肉朋友』一文中,對外婆的年菜、母親的便當、何時和誰吃飯,這些跟味道與吃飯相關的記憶,都說明了過去人生中的美好經驗,也重啟生命經驗回顧的價值和重要性」;這也讓「高齡陪寫」在未來的高齡服務上,可以是一個工具、方法、能力、與目的,也會對高齡者帶來書寫療癒的效果。
最後,大家也在討論自傳書的格式與內容中,以及傳閱前台中二中陳義明校長,家人在其85歲時所集結的一份「類自傳書」的文集,作為討論案例。高齡化下人生回顧實極具價值與意義,可以是由志工陪寫、自己撰寫、家人合寫等,都應該是受到鼓勵的;而透過這樣的過程,也可與自己過去的人生重溫、追憶、和解、反思、釋然、滿足、與無憾。
聯絡人:
聯絡電話:
刊登時間:2024-04-11 13:39:12
-
2024 Mar 27 【社科院】2024 03/22 食物森林新蔬 世代共採同樂
【社科院】2024 03/22 食物森林新蔬 世代共採同樂
臺北大學食物森林成立已近5年,是全臺第一個在大學校園內的食物森林,由參與社科院USR計畫、推動青銀共學的歷史系老師辛法春帶領,邀請在地長者與課程學生一起種植,共同維護的教學實驗農地,透過執行厚土培養與花草植物的栽種,並結合了食農教育與世代教育的理念。五年來,食物森林也不定期舉辦採摘活動,邀請各單位相互交流與共學,在3月16日即聯結在地社區的10多組家庭齊聚食物森林,共同沐浴在大自然中,享受「採摘的是新蔬、採摘的是快樂」。
辛法春老師首先感謝瘋北大文教基金會、台全電機股份有限公司的員工願意在周末帶著孩子進入食物森林,除了與現場大朋友及小孩子分享食物森林的理念外,她更提到目前種植的農作物計有54種季節蔬菜、花及果樹,十分多元豐富。接下來則由成員莊進陸在採摘活動前,介紹建構食物森林的栽種模式,例如厚土是植栽的苗床,要先有苗床,才能栽種植物,這些作物都是透過大家到校區收集枯樹枝、乾草、落葉及蒐集商家生廚餘、果皮、咖啡渣丶茶葉渣等素材,以增加土壤的豐富性及共生互利的原則,讓閒置資源變成肥沃的腐植質,既環保又可垃圾減量。
採摘活動看似單純,但是教育與理念的傳承尤其重要,每2〜3組的家庭分別在幾位長輩的帶領下認識環境,然後開始享受「收成」的樂趣;活動能夠順利進行,也是因為辛老師與食物森林成員於日前就提早討論企劃與流程、集思廣益,再透過團隊合作與分工,才能在採摘日按部就班,落實跨世代共耕與共享的美好。
有趣的畫面層出不窮,不只孩子詢問長輩的問題琳瑯滿目,就連家長的疑問也不少。有位家長聞到萬壽菊的香氣,覺得帶有甜味,就詢問此植物如何種植,又可否泡茶呢?長輩則是熱情地解釋說,萬壽菊以扦插法即可成活,而且還要大家仔細聞香,具有檸檬與柑橘的氣味,除了可以泡茶當飲料,還能烹飪入菜食用。
一位家長看著孩子的袋中裝著滿滿的蔬菜笑說:「我們很喜歡到戶外小旅行,也去過農場採果,但孩子沒有與其它高齡長輩一起體驗過類似的活動,這種世代共融的機會真的很難得。」還有參與的家長表示,「雖然就住在臺北大學城,但是直到今天受朋友的邀請,才發現校園內有食物森林,而且有這群富有活力的長輩擔任志工,真的讓人驚豔!」
在歡笑與汗水中,食物森林採摘活動圓滿完成,不只是收成,而且長輩將對環境友善的理念,深植到每個參與的家庭之中,並且透過共融共學的過程,營造的不再只是地景,而是大家對土地的關懷與對社群的歸屬感,這也在在與辛法春老師所推廣的「採摘的是新蔬、採摘的是快樂」不謀而合。
聯絡人:社科院USR計畫助理 廖智賢
聯絡電話:分機67227
刊登時間:2024-03-27 11:18:33
-
2024 Mar 26 【社科院】2024 03/21 青銀共學感受琵琶世界風情
【社科院】2024 03/21 青銀共學感受琵琶世界風情
社科院USR計畫結合通識中心的藝文活動,在3月14日由林子晴老師邀請台北藝術大學助理教授蘇筠涵,以「彈指漫遊—琵琶音樂中的世界風情」為題講述,現場除了有近60多位學生參加外,社科院USR計畫更結合台灣鳶山社會實踐協會,接待40多位新北市鶯歌區永昌社區發展協會的長輩參與,上百人齊聚一堂,藉由琵琶的詮釋及演繹,樂曲無論是磅礡史詩、或是淡雅恬靜,抑或是迴腸盪氣,都觸動著聽眾內心的最深處。雋永的樂音在公共事務學院119會議室飄揚,讓青銀世代共度令人難忘的初春早晨!
本次活動是USR計畫第24場次的校園友善接待活動,參與的永昌社區發展協會於2016年成立,設有關懷訪視志工,固定電訪或親自到長者家中訪視,並舉行老人共餐服務。此外,也推廣環境清掃及淨山活動,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該協會於2017年投入新北市性別友善社區參與式計畫,從公共空間開始營造性別平等的友善環境,並將社區內的真實故事改編成影片,奪得衛福部第一屆社區金像獎全國銀獎,獲得殊榮的同時,更強化了居民的性別敏感度,也為社區預防性工作再邁進一步。
林子晴老師於熱情歡迎永昌社區發展協會之後,也為在場來賓介紹講者的豐富資歷。蘇筠涵老師畢業於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並且取得音樂學的博士學位,曾在國家演奏廳中山堂、高雄衛武營音樂廳等處演出,也於美國加州州立大學舉辦過個人的演奏會,是台灣年輕一代非常活躍的演奏家;2023年更發行了單張的個人琵琶專輯,不斷提升己身於音樂的深廣,並在傳統與現代之間,致力於琵琶藝術的演奏與發展、研究與傳承。
活動中蘇筠涵老師先從琵琶的歷史開講,從如何跨越絲路,走過千年的歷史長河──先是在中原紮下了自己的根,並將種子傳播到日本、越南與韓國,組成了獨特的亞太琵琶家族;穿插在歷史脈絡的說明中,老師也於現場演出〈棉搭絮〉、〈霸王卸甲〉、〈十面埋伏〉與〈春雨〉等曲目,除了展現琵琶音色的魅力,更詳細介紹現代琵琶的彈法。
修課同學在會後表示,想不到琵琶在不同國家的發展過程如此有趣,而不同的琵琶竟有截然不同的音色,聆聽演奏時,音符傾瀉在整個空間,每個音符都安撫了躁動的情緒,令人感到平靜;另有同學也分享學習到琵琶造型的知識,包括了雁尾頭、蝙蝠頭、鳳尾頭等款式,以及親身體驗到了「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樂音效果,最讓他驚豔的是,白居易千年前在《琵琶行》中的文字,居然可以對應到現今琵琶的演奏技巧,著實令人讚嘆。
永昌社區發展協會的一位長輩則提到,過去他曾聽過〈霸王卸甲〉,這次來到臺北大學聽到蘇筠涵老師的彈奏,覺得更為震撼,完全感受到楚漢爭霸時的項羽從一開始充滿自信、準備打仗,直到最後慘敗的悲壯結局,如此充滿起伏轉折的音樂演出,他要給講師滿滿的10分!
搭配通識中心的活動,社科院USR將持續在林子晴老師規劃的課程中推動友善接待,下一場次將於3月26日邀請位於樹林的中華善德關懷協會,一同與學生聆聽臺北藝術大學助理教授汪奕聞的分享,主題為「布拉姆斯作品118和蕭邦24首前奏曲解說式音樂會―給克拉拉的情書與馬約卡島的噩夢」。USR計畫將繼續媒合在地高齡社群,與大學生共享公共資源,促進在地長輩的樂活,也善盡大學在地社會責任。
聯絡人:社科院USR計畫助理 鍾佩芳
聯絡電話:分機67222
刊登時間:2024-03-26 10:00:28
-
2024 Mar 25 【商學院】2024 03/22 北大商學院USR計畫在三峽綠茶季成功吸引600位民眾關注
【商學院】2024 03/22 北大商學院USR計畫在三峽綠茶季成功吸引600位民眾關注
臺北大學商學院USR計畫首次參與三峽綠茶季,於3月16日、3月17日舉辦闖關活動,吸引民眾藉由遊戲的方式認識本計畫。
活動主題以「我是永續低碳人」為核心,設立遊戲攤位,提供多樣化的互動體驗。其中有連連看式的關卡設計,介紹USR計畫,並透過問答方式讓參與者了解永續行為。同時,推廣計畫的社群平台,鼓勵民眾加入低碳生活網會員,以獲得負碳商品,並透過掃描QR code了解負碳商品的概念,進一步宣揚建立永續生低碳經濟生活圈的宗旨。
活動的另一亮點是扭蛋抽獎,參與者除了可以免費參與扭蛋活動外,還有機會贏得戴記茶坊茶禮盒、大北熊娃娃、零碳夫妻環保袋等精美禮品,並藉此宣傳零碳夫妻粉絲團,提供環保袋,以落實永續行為。
此次活動共吸引超過600名參與者,低碳生活網增加200位會員,零碳夫妻粉絲團按讚數新增140位,80位民眾註冊了Esglife帳號,有效達成宣傳目標。
臺北大學商學院USR計畫致力於推動三鶯地區永續生低碳經濟生活圈,透過參與三峽綠茶季等活動,積極推廣給更多在地居民,創造更多與小農的連結,並引導民眾加入永續低碳行列。聯絡人:
聯絡電話:
刊登時間:2024-03-25 11:23:33
-
2024 Mar 19 【社科院】2024 03/18《學老誌》第三期於台中正式發表
【社科院】2024 03/18《學老誌》第三期於台中正式發表
由國立臺北大學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與社科院USR計畫合作出版的《學老誌》,繼第一期於三峽、及第二期於臺北正式發表後,於113年03月16日(六)上午,在與健康照顧社會工作學會合辦的《高齡健康與自我照顧:學老》研討會中,易地在台中市社會局大里樂活館正式發表,首度將「學老」觀念推廣至中部地區。當日現場計吸引約110位熱情的學員參與,出席者涵蓋了社工、醫院人員、長照人員、據點人員、志工、學生、以及關心高齡議題的中高齡民眾,進行了一天高知識含量的研討和交流;88歲的前台中二中陳義明校長,過去專精柔道,現在仍活躍於扶輪社的事務,也在長公子嶺東科技大學陳健文教授的陪同下,至會場與大家交流精彩的退休生活。
USR計畫在去年曾與健康照顧社會工作學會合辦「高齡活動帶領培訓」,這次《學老誌》在台中的推廣則是擴大規模,結合了學會的研討會及《學老誌》最新期的發表會。上午以演講和座談的方式進行,主題聚焦在學老;而中午則是海報發表與交流,下午則進行論文發表與評論,主題則涵蓋高齡照顧、心理健康、與創新服務。健康照顧社會工作學會理事長侯建州表示,這次活動受到許多在地人士的熱烈歡迎和期待,參與協辦的單位包括有真愛社福基金會與向上文教基金會,報名僅短短一天就快速額滿;在地長榮據點的陸元龍志工隊長也在會中表示,志工隊有40名志工想要報名參加,但最後僅有兩人報名成功,可見大家參與的熱烈情形。
研討會首先邀請到幾位長官主持開幕,包括衛福部長照司祝健芳司長、台中市社會局廖靜芝局長,及台中市衛生局王碧蘭專門委員等,大家都對高齡化議題表達關切,以及說明政府相關單位的業務推動進展。在大會主題演講的部分,配合本次探討的高齡健康議題,更邀請到76歲的社福界前輩,也曾是東海大學社工系教授的簡春安老師為大家現身說法,他以過去在高齡和家庭的研究,結合自己面對老化的生活經驗,為大家帶來風趣且生動的演講。接著則是邀請傅櫻梅女士演講,這位銀髮生活達人也以自身案例,分享她如何提前思考老化及因應老化的生活經驗,其生活內容的豐富多樣,也帶給大家對老年生活許多啟發。
在接著「學老座談會」中,先是由USR計畫主持人曾敏傑教授簡報《學老誌》創刊背景,介紹如何從2017年執行大學社會實踐計畫,到2023年《學老誌》創刊的經過,用三十分鐘回顧了六年來在三鶯地區的高齡服務成果,同時也介紹前三期《學老誌》的主要內容,最後並對刊物的未來發展提出方向。現場的觀眾也都對《學老誌》高齡封面人物的優雅老化感到稱奇,翻閱著手中剛出版的第三期《學老誌》,迫切的想要了解因應老化的智慧與經驗。
接著邀請五位學者專家進行學老圓桌論壇,分別從不同的角度探討《學老誌》的內容,以及個人面對高齡化議題的觀察。回應人包括有台中市社會局長青福利科洪文潔社工督導、國立台南護理專校老人服務事業科龍紀萱副教授、中山醫大護理系邱怡玟副教授、真愛基金會陳筠騏執行長、及長榮據點的陸元龍志工隊長等。最後則是開放給現場參與者提問,在與會者關心刊物的經費來源和未來永續經營的討論中,熱烈的結束了上午研討會的場次。
《學老誌》第三期的「本期專文」由黃三榮律師所撰,主張高齡法制應朝向以人權為本;「封面人物」為中研院陳培豐研究員,由廖智賢助理回顧陳培豐的人生及其陪侍母親的歷程。在「學老主題」中,林儀芬組長整理了學習老化的網路資源;吳挺絹律師介紹高齡應如何做好財產保障;范守仁醫師以科普角度提出如何預防代謝疾病;帥賢斌醫師分享登山抗老化的經驗;凃奕豪助理紀錄了朱全斌教授對高齡者的演講;而林芳梅大姊則是側寫83歲作家張曉風的簽書會。另外在「學老筆記」中,分別由陳國鈞老師、曾季隆發行人、周博裕執行長、與劉玫吟大姊,分享了個人的學老經驗與心得。在「學老社群」中,王敏真組長介紹了佳齡失智症合唱團;而在「學老書庫」中,則是由曾敏傑教授評介蔡英傑《益生菌2.0大未來》一書。
《學老誌》發行人兼總編輯曾敏傑表示,第三期無論就內容的份量、頁數、與美編,都較前兩期更加提升,同時也已經有六篇文章獲得聯合報元氣網、天下文化-銀天下、ETToday-新聞雲、與今周刊的全文轉載,顯示主流媒體對於《學老誌》的內容也給予肯定。同時在美國石氏基金會(The Dynamic Foundation)、新北市社會局、個人健康樂活行動聯盟的贊助下,《學老誌》也已經免費寄送全國各大學圖書館、六都總圖書館及分館、其他各縣市總圖書館,同時也授權國家圖書館與華藝線上圖書館使用,民眾不論是實體刊物或是網路,都已可在國內方便覽閱或下載,而全球也有一千多家大學的資料庫中有收錄《學老誌》。
高齡化社會的到來,每個人都會和「學老」有所關聯,除了自己會老化之外,家裡總也有長輩需要照顧,因此《學老誌》將會是不分年齡、面對老化最好的資源手冊。為了避免錯過最新的文章,讀者最便利的方式便是立即加入國立臺北大學《學老誌》的Line群組https://lin.ee/DvIX9mL。
聯絡人:社科院USR 施冰冰
聯絡電話:分機67224
刊登時間:2024-03-19 17:04:38
-
2024 Mar 18 【海山學】2024 03/17 春日茶舞 第四屆三峽綠茶季熱鬧登場
【海山學】2024 03/17 春日茶舞 第四屆三峽綠茶季熱鬧登場
臺北大學校園年度盛事「三峽綠茶季」,於3月16及17日在心湖及社科院旁盛大舉辦,由海山學研究中心攜手新北市政府農業局、在地茶農、農會、社團與學校,共同推廣三峽在地茶文化,邀請民眾在湖畔品茗、逛攤、挑戰闖關遊戲。活動吸引超過600人參加,一同在三月的春日裡體驗茶香,見證臺北大學與在地社區團體力推地方創生的具體成果。
今年綠茶季已邁入第四屆,規模一年比一年盛大,成為三峽地區具代表性的活動之一,此次共有80攤市集在社科院周邊設攤,推出消費滿2,000元送好禮活動。此外,並與5家在地商家合作,即日起至4月16日,期間限定青柑綠奶及碧螺春茶飲。除了茶品之外,也持續推廣茶產業復興,海山學研究中心今年以「螢火蟲、煤礦、茶區」三項主題,鏈結三峽在地特色,民眾持茶鄉護照,在3月18日至5月18日,走讀探索20家茶行的創業故事,就可以換取好禮,共同瞭解三峽茶產業。
對於喜歡茶文化的民眾,中心也規劃出6條茶文化路線,可分別探索橫溪-成福線、竹崙-九鬮線、插角線、白雞線、老街線、北大線。例如走白雞線,在行修宮參拜後,可拜訪亮點茶莊,以及4星級製茶廠的谷芳茶園,品嘗有機茶外,也可瞭解茶莊傳承六代以來計150多年製茶特色。每條路線各具亮點,值得深入探索。
校長李承嘉感謝各方共襄盛舉,讓今年的綠茶季活動更加熱絡,他認為在海山學研究中心多年努力下,三峽地區茶文化、茶產業更加復興與茁壯,而這也是臺北大學深耕在地的成果,同時也是責任。
「我們希望透過學校的力量去搭建一個平臺,透過產官學合作,用心推廣三峽茶文化。」海山學研究中心洪健榮主任認為,經由多方努力,讓三峽綠茶成為一個品牌,這樣一個結合產業和文化的模式,在臺灣茶產業發展過程中,打造出獨一無二的宣傳效益。除了再次攜手當地各社團、單位,今年還邀請輔大民生學院加入,加上校內社科院、商學院的USR計畫,經由校內外單位合力,在地方創生和大學社會責任的使命裡,共同成就了三峽綠茶季活動。
新北市政府農業局副局長諶錫輝與在地青農、大學生共同料理茶泡飯,調製青柑綠奶及綠茶酵素氣泡茶。他也呼籲,大家一起發揚茶文化,讓三峽茶產業更加蓬勃發展。農業局說明,市府推動農業創生,與臺北大學合作串聯多元夥伴,以茶入食概念展現創新,並傳承在地製茶技術,協助在地特色產業鏈永續發展,活絡地方經濟,落實永續發展目標。
聯絡人:秘書室輔導員 張簡堯
聯絡電話:#66031
刊登時間:2024-03-18 09:38:30
-
2024 Mar 15 【社科院】2024 03/13 顏榕老師邀請日本學者探討高齡犯罪
【社科院】2024 03/13 顏榕老師邀請日本學者探討高齡犯罪
法律系顏榕老師長期關注高齡犯罪議題,多年來也負責執行社科院高齡USR的一項子計畫,鑒於日本高齡化較台灣更加嚴重,高齡者犯罪現象日趨多元,因此於113年2月底,邀請日本成城大學治療司法研究中心指宿信老師、關西學院的山田老師,透過以工作坊形式,交流日本的治療司法制度,以及日台刑事學說與實務經驗。透過指宿信教授對日本治療型司法的制度及運作模式的介紹,有助預防犯罪者再度犯罪,另也分析「高齡犯罪」的特點及成因。日本高齡犯罪與福利制度的不足是互為因果的,透過台日司法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不只拓展了6位師生對刑事訴訟實務與社會賦歸的認識,未來更盼望「治療性司法制度」有助改善福利政策,以減少高齡犯罪。
「治療司法」指對犯罪者提供治療與援助的法學系統,在實務上,會成立問題解決型法院,比起傳統的刑事法院,問題解決型法院更注重於針對犯罪者個人的情形,用人道的方式解決問題。目前日本的刑事犯罪現狀,是犯罪者重複進行同樣的犯罪行為,所以治療司法最重要的核心是「犯罪者的權利」以及「照護的倫理」,期能幫助犯罪者脫離出入監獄的迴圈,尤其目前高齡者的犯罪情形更為明顯,犯罪率及再犯率在近年來節節高升,故探討高齡犯罪背後的原因以及應對措施,實是刻不容緩的問題。指宿信教授介紹日本的治療型司法的制度及運作模式,台灣目前尚未有治療性司法的專門組織,但也有類似的處遇手段,分別存在於檢察體系與監獄等機關,故就兩國的制度進行相互比較,並提供台灣借鏡。
指宿信老師提及,高齡者犯罪最常見的是在商店或賣場裡順手牽羊,細究高齡者犯罪動機,根據統計,最高的是「節約生活費」,老人年金每個月的金額是固定的,高齡者可能會因為想要旅行、購物、甚至是打柏青哥,而有金錢的需求,進而藉由偷竊來增加收入,並不是真的生活困頓而不得不行竊;第二則是認知症,也就是失智症;第三則是因為貧窮,但比例相當少。指宿信老師提及,在日本許多高齡者即使遭遇困境也不會向福利機構求助,顯見日本高齡者的福利制度,也有通盤審視的必要。
而顏榕老師則就台灣的刑事訴訟實務現狀進行介紹與比較,涉及台灣刑事訴訟法之緩起訴制度,亦有可能搭配與社福機構合作,協助高齡者或社經條件較弱勢的被告,得以早日回歸社會;台灣在法制度層次上,相較於日本發展得較為完整,但日本在社福的連結上比我國更加多元。
透過這次日本兩位學者指宿信與山田老師的來訪,針對制度面提出許多問題進行比較和討論,相互交流兩國的刑事訴訟法實務經驗;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共同為兩國面對超高齡化的社會趨勢,在法律層面上,探索台日兩國如何提升高齡福祉,以及因應高齡犯罪的新趨勢。
聯絡人:社科院USR計畫助理 廖智賢
聯絡電話:分機67227
刊登時間:2024-03-15 09:44:25
-
2024 Mar 11 【社科院】2024 03/08 青銀共度「春日茶舞」好時光
【社科院】2024 03/08 青銀共度「春日茶舞」好時光
社科院USR計畫關注超高齡的議題,辛法春老師長期與橘子讀書會合作,透過系列性的教學課程創造青銀共融的化學效應,在歷史、社會、心理、文化及藝術各個層面皆有所交流,今年度更設定了三大主軸,包括靈性關懐(王容義牧師)、性靈之美(張乃文校長的生活式茶道、依品凡作家的法國行旅)與在地文化(海山地區的礦業歷史),並於3月7日結合臺北大學海山學研究中心、三峽戴記茶坊,於人文學院8樓舉辦「春日茶舞」活動,共有33位高齡長輩與10位學生齊聚一堂,透過戴文祥老師的指導,聆聽在地茶文化的故事,並現場品茗與體驗手揉碧螺春。
戴記茶坊負責人戴文祥為茶農世家第四代,深知務農生活的辛苦,承接家業原本不在他人生規劃裡,直到家中茶廠兩度遭受天災重創、父親突如其來生病、加上原有事業面臨重大轉捩點,一連串的人生關卡意外成為他返鄉從農的契機;然而,投入家中茶產業,戴文祥想做的不僅僅是傳承,也思考著如何做得更好,他開始到處學茶,理解台灣各大茶區的特色,師法各大茶類的做法,再應用到自家茶區,他說,「三峽茶走過輝煌的外銷茶時代,在台灣經濟起飛時,以手壓龍井茶聞名,後因高山茶的流行而沒落,現在的三峽茶以碧螺春再度抬頭。」
聆聽完精彩的戴記茶坊的起源與三峽茶文化故事之後,緊接著就是戴文祥帶領長輩與學生一起實際體驗手揉碧螺春,感受一邊揉著茶,一邊被茶香包圍的「春日」幸福感,他在現場也為大家沖泡,茶湯清澈明亮的顏色,每一口都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茶舞」清新,搭配辛法春老師準備的點心,感受一杯用心傳承的好茶與一份甜美可口的心意,「我自己的小茶廠,一天大概只能處理100多斤茶菁,所以,可以真正做到跟著茶呼吸,將每天不同天氣、茶種特性與茶菁狀況一起考量進去,進而調整製茶過程,認真把茶做好。」戴文祥補充說。
同桌喝茶必然要聊天,活動中也能夠發現長輩與學生的熱情互動,特別是許多長輩對於喝茶也有所研究,現場也暢談自身的經驗與觀察,交談聲此起彼落,讓「春日茶舞」更添熱鬧氣氛,一位橘子讀書會的學員就表示:「綠茶紅茶白茶輪流喝,清香甘甜配點糕餅茶食,美味健康滿足小確幸,尤其感謝辛老師和戴先生示範講解實習,課程風趣生動獲益良多。」
辛法春老師則特別感謝橘子讀書會中多位長者志工的主動協助,從簽到、場佈、領位、分配點心,以及招呼參加的10位同學,甚至結束後的清潔、場復到載送器材都不假他人,「大家突破了年齡的限制、身體的限制,和年輕人一起工作,一起規劃,這是橘子讀書會的走向,更是學老的典範!」她分享說。
在飽滿茶香的氣味中,活動圓滿成功,戴記茶坊不只讓每款茶獨特的文化故事與價值特色重新被看見,更結合社科院USR計畫舉辦教育課程、體驗活動,讓青銀世代共融,一起體會三峽茶的魅力與滋味,相信這場「春日茶舞」的美好記憶,也如同三峽碧螺春的入口滋味,回甘悠長,讓人難以忘懷。
聯絡人:社科院USR計畫助理 廖智賢
聯絡電話:分機67227
刊登時間:2024-03-11 10:01:16
-
2024 Mar 07 【海山學】2024 03/07 走進茶鄉,擁抱茶香 日本立命館大學地域觀光學師生茶事體驗紀實
【海山學】2024 03/07 走進茶鄉,擁抱茶香 日本立命館大學地域觀光學師生茶事體驗紀實
3月5日,日本立命館大學地域觀光學師生,在神田孝治老師及山本理佳老師率領下,一行共10人來訪三峽,搶先體驗「2024年三峽綠茶季」之茶鄉小旅行系列活動。
立命館大學「地理學・地域觀光學」隸屬文學研究科,特色在以地理學角度探究觀光現象,同時兼採社會學、文化人類學等跨學科視角,成立時間可追溯自1935年設置的地理學教室,為西日本私立學校開設地理學教室風氣之先。海山學研究中心2020年辦理「臺北州建州百年紀念」國際學術研討會時,開啟與神田孝治老師學術交流的契機,為觀摩中心歷年辦理各種輕旅行的特色,神田老師特於今年率領學生前來體驗綠茶季系列活動,期能藉此深化雙方進一步的合作及互訪。
本次由查忻副教務長、海山學研究中心林佩欣研究員、蔡宗穎專案經理、數位人文技術指導張智傑老師、王亭鈞助理負責接待。首先一行人在溪南地區參觀當地人文景觀及地景特色,溪南地區是三峽最早開始植茶的區域,張智傑老師特別展示「步佈臺灣」上的「三峽橫溪茶鄉數位走讀」地圖,並且介紹中心歷年來辦理「數位海山計畫」的成果。接著眾人來到茶園,戴著三峽茗茶祥興行提供的斗笠及竹簍,聆聽「青心柑仔」茶種的特色解說,並在周育成老闆及李秀峯老闆娘的指導下,學習如何採摘標準的「一心二葉」。當日適逢三峽回暖放晴,湛藍天空作為背景的襯托下,立命館師生專注的體驗採茶,成為溪南丘陵上最美麗的一道風景。
接著眾人移師茶行,品嚐碧螺春、龍井茶、蜜香紅茶及白茶的風味,以及山海咖啡羅心婷店長準備的「蜜香紅茶巴斯克」及「碧螺春巧克力米蛋糕」,一面聆聽闆娘介紹三峽茶的故事。接著,老闆介紹製茶的程序,萎凋中的茶菁,並展示如何炒菁,待炒菁結束後體驗揉茶。立命館師生在老闆指導下,學習碧螺春及龍井茶的揉捻和手壓動作。活動在眾人體驗手沖茶後,滿室縈繞著玫瑰蜜香紅茶的芬芳中圓滿落幕。值得一提的是,眾人離開茶行之後,祥興老闆及闆娘特別將師生揉捻的茶,加緊乾燥及包裝,趕在貴賓離開三峽前送抵臺北大學,成為立命館師生此行最難忘的伴手禮。
此次茶事體驗活動賓主盡歡,宛若開啟一道友誼的大門,明年該校師生將再度來訪,屆時與海山學研究中心將就歷史GIS、礦業文化路徑及深度旅遊遊程等面向,進行更實質及深化的交流及合作。
聯絡人:海山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林佩欣
聯絡電話:分機66825
刊登時間:2024-03-07 09:16:49
-
2024 Mar 05 【社科院】2024 03/04 高齡共學《生命中的美好缺憾》
【社科院】2024 03/04 高齡共學《生命中的美好缺憾》
國立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結合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持續連結在地高齡社群,今年度第2場次的耶魯電影讀書會,於2月29日下午圓滿辦理,本次觀賞電影《生命中的美好缺憾》,由任林基金會梁美霞老師和財政系楊子菡老師主持,共計有34人參與。本方案也特別感謝臺北大學圖書館的支持,在場地使用與觀影設備上給予協助,也透過電影與高齡長者進行交流,創造高齡友善的臺北大學城。
本次賞析的電影為《生命中的美好缺憾》(The Fault in Our Stars),發行於2014年,由喬許·布恩所執導,並改編自2012年由約翰·格林所創作的同名小說。電影故事重點放在一位16歲的罹癌少女海瑟(Hazel Grace Lancaster),她從小罹患的疾病讓她深刻感受到「人生本來就沒有完美,生命也從來不會順遂」這個道理,在看似堅毅的外表下,她反映出的是消極的個性,當被父母及醫生強迫參加青少年癌友的互助組織,在那裡她很快認識另一位癌症患者古斯(Augustus Waters),並開展了跟他相識到相戀的故事。
電影結束後,成員們熱情分享自身的觀察:「人生要大膽的去愛。」;「罹癌的人或許不是最慘,最難受的還有至親們!」。梁美霞老師除了領導大家回想電影中印象最深刻的部分,並引領成員觀察劇中人物出現的別有用心,特別是作家一角,儘管他年輕時名利雙收,卻走不出女兒罹癌過世後的哀痛,陷入酗酒、對人生無望的困境。但是海瑟與他的交集,卻讓生命影響生命,彼此都因此出現人生的轉彎。
學員也將劇情與自我的生命做連結:「我們不能選擇我們這一生到底會不會生什麼病,那當這些奇怪的病痛降臨到我們身上時,這是沒有辦法選擇的,可以選擇的就是要走出一個精彩燦爛的人生,勇敢的走出去,而且最重要的就是把握當下。」
也有學員提到:「以前辦喪禮都是哭哭啼啼,然後講一些對死者悲傷與抱歉的話,可是我想現在不同了,是可以辦給讓生者開開心心的,這樣子死者走了,我想也是不帶遺憾,畢竟不希望家人和摯友是特地來此為他難過的。」梁美霞老師也認同地回應,男主角請他的朋友來說悼詞,辦一個生前葬禮,是很特別的做法,「我也在想自己是不是也敢用這樣子方式,辦個茶會,邀請喜歡的朋友來泡茶,然後聆聽他們給我的心聲,或是對我的看法,這也是蠻好的提醒呀!」她說。
成員中也有人特別感謝梁美霞老師所精心挑選的電影,她說:「他們為彼此寫悼詞,同樣都是在擁抱可能會失去彼此的痛苦,是用一個非常優雅的方式表達。本來對這部電影沒有很大的興趣,就是兩個年輕人得癌症、相愛然後死亡,但這部電影的意義絕對講超過這些,我就知道老師推薦的電影不會讓我失望,真的很感謝。」
電影讀書會的尾聲同樣由梁老師總結,她表示大家齊聚一堂看電影並分享,這些力量對彼此與USR計畫、臺北大學,都是一個極大的鼓勵,台灣政府目前提撥很多預算在執行高齡計畫,包括日照、長照,以及各個社區做的讀書會、電影欣賞、瑜伽等,都是鼓勵我們長輩要走出來;等我們走出來變得有力量的時候,我們也就能夠幫助家人或是週遭的朋友,就像《生命中的美好缺憾》中的兩位主角互相扶持,透過這樣的氛圍一點一點累積與增加彼此的連結,生活就能更加美好了!
未來社科院USR與高齡中心將繼續合作,推廣以電影探討心靈上的交流,持續透過長輩有興趣的議題來經營社群,增進在地高齡參與並促進社交,創造友善高齡的大學與社區。3月耶魯電影讀書會將於28日於相同場地舉辦,敬邀大家一起到場欣賞《金盞花大酒店》,繼續在梁美霞和楊子菡老師的溫馨帶領下,說出大家的「心內話」。
聯絡人:社科院USR計畫助理 鍾佩芳
聯絡電話:分機67222
刊登時間:2024-03-07 09:24:54
-
2024 Mar 05 【社科院】2024 03/01 張瀞文主任與王勤心督導分享照顧據點服務
【社科院】2024 03/01 張瀞文主任與王勤心督導分享照顧據點服務
社科院USR計畫辦理第89場的三鶯樹論壇,於2024年3月1日下午,由社工系魏希聖教授邀請伊甸基金會張瀞文主任與王勤心社工督導來校分享,兩位講師目前服務於該基金會附設的新北市私立居家式長照機構,為社工系碩士班16位同學介紹了 「家庭照顧者支持據點服務模式與伊甸基金會在地資源分享」,幫助學生了解高齡長照機的構運作方式。
王勤心督導先開場介紹,伊甸基金會於民國94年便落腳新北三峽區,逐步提供長年的高齡照顧服務,也成為在地的重要福利資源,更於109年承接新北市政府的創新方案-「有Fu長照站—Eden Shalom咖啡館」,直至今年已執行第五年。與其他有Fu長照站最大的不同,便是這項創新服務結合了長照A據點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與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據點。
「有Fu長照站—Eden Shalom咖啡館」是座落於社區的咖啡館,咖啡館不僅有提供長照服務諮詢、辦理手作烘焙等舒壓課程、張貼據點各式服務資源及辦理活動,也能租借場地舉辦活動,更與三峽圖書館合作進行漂書計畫,讓不管是來這邊喝咖啡的一般民眾、服務諮詢者、服務使用者、或是家庭照顧者,都能得到放鬆舒壓。而在咖啡館的二樓便是據點的辦公室,這一處據點可說是五臟俱全,應有盡有。
王督導接著講述長照有「四包錢」,分別是照顧及專業服務、交通接送服務、輔具及無障礙設施;其中三包是提供給被照顧者,最後一包錢則是喘息服務,為家庭照顧者提供更多的支持及協助。在喘息服務中,又以家庭照顧者心理支持提供的服務最多,亦是最需要多花心力的一項服務,原因就在家庭照顧者的辛苦難以被看見與聽見,也比較容易壓抑且多負面思考;協助在職的照顧者,申請補充性的替代照顧人力以穩定就業,也讓本身就是高齡的照顧者更要顧好自身健康。透過長照四包錢,最終目的也是降低照顧者壓力,減少長照的照顧悲歌。
除此之外,王督導也說明家庭照顧者支持據點提供的服務相當多元且豐富,從心理協談、到宅照顧技巧指導、家庭照顧者的支持團體、照顧者自我健康管理團體BBC、照顧知能訓練課程,到巡迴活動、宣導及志工服務等等,可說是包羅萬象。而為達成據點永續服務的願景,自112年起執行3年服務計畫,今年114年是最後一年,將串聯三鶯樹地區的長照、身障、精障家庭納入家照共融服務中;另外在活動場次的規劃上也趨向小區制,採在地化經營方式,服務對象以失智、身障服務為主,提供更在地化及多元化服務。
演講結束後,同學問答十分踴躍且無所不問。有同學表示機構據點的命名方式似乎過於專業化,是否讓民眾難以理解,進而使得據點與民眾產生距離進而影響服務使用?有對家庭照顧者的支持團體活動充滿好奇,詢問支持團體的收案對象是否有限制?也有詢問督導,當發現被照顧者食量少,社工是否受過專業訓練能辨別及處理是病理問題、抑或是其他因素導致?更有在職社工向張主任及王督導請教-中央推動的家照共融服務計畫與實務操作。
本次論壇透過在地社工的經驗分享,有助於學生及早認識超高齡社會的需求與在地的資源,也有助於創造高齡友善的臺北大學城。
聯絡人:社科院USR計畫助理 鍾佩芳
聯絡電話:分機67222
刊登時間:2024-03-07 09:27:10
-
2024 Mar 05 【社科院】2024 02/29 第七屆「北大玩具節」志工招募
【社科院】2024 02/29 第七屆「北大玩具節」志工招募
第七屆北大玩具節即將啟動,隨著開學的腳步,社科院USR團隊與玩具圖書館協會也開始籌備玩具節的前置作業,並且配合社工系游以安老師「遊戲治療」課程,於2月20日入班介紹玩具節,現場大約有35位學生參與。為鼓勵學生參與在地實踐及服務社區,後續也將開始招募玩具節志工,歡迎北大學生參與,
志工招募說明會預計於3月5日週二中午辦理,為提前備餐,
擬參加的學生志工請連結報名http://tinyurl.com/27udf267。
北大玩具節今年將邁入第七年,在北大特區已經成為大學城節慶活動的傳統,最高紀錄曾經創下一日1500人的參與人數。每年社工系游以安老師也開設「遊戲治療」課程,讓學生透過課堂學習理論,並透過玩具節讓學生實際操作,不只學以致用,也能參與大學在地實踐,成為臺北大學的親善大使。
玩具圖書館協會的社工高晏霆及郭妍妍,也到課堂上介紹玩具圖書館的理念,透過回收二手玩具,整理後可以再創造玩具新生命,並且達到永續減廢的使命,讓同學在活動前,先了解玩具節背後永續減廢的理念。接下來由USR團隊助理施冰冰介紹USR計畫沿革,以及臺北大學城的理念,從美國授田法案發展出公立大學的社區推廣任務,到2017年教育部開始推動大學社會責任,落實在臺北大學,便是希望推動「臺北大學城」的理念。過去USR計畫育成了「臺灣鳶山社會實踐協會」,而近年來更呼應台灣超高齡的趨勢,在社科院成立了「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開始在北大玩具節中加入高齡的元素,希望可以創造更多世代共融的機會。
北大玩具節一直是北大特區親子客群最喜愛的活動之一,高齡中心成立後,希望在玩具節中結合「高齡」與「社區」的概念,因此本次課堂中也邀請也邀請耶魯社區前主委賴素卿、大學京都社區委員及笙鶯樂團公關邱水旺、健康書庫志工溫碧麗大姊等三位社區夥伴,一同進班認識北大玩具節的說明。計畫團隊透過節慶與方案,與在地長者接觸時,也發現許多長者活力充沛,溫碧麗大姊即是一例,因為本身是健康教育老師退休,常常在社區帶領小朋友的活動,例如摺紙、孵豆芽等,平時也在其他團體擔任志工。當計畫團隊發現她有這項經驗時,也邀請她在玩具節中擔任關主,並且鼓勵她多找一些好朋友參與,她馬上一口答應,並應邀進班與同學聽取玩具節說明會。
北大玩具節不僅成為在地重要節慶,規模也日漸擴大,並且計畫也會提供志工訓練課程,讓志工同學學習遊戲設計與帶領、以及情境題了解如何與孩子們互動。去年曾經參加過玩具節志工訓練的同學們都給予肯定,社工系陳同學即表示「互動率很高、對在場每個人都有關心到。且講師們都很有活力,教學方式既有趣、又能帶給我們實質上的知識幫助。」法律系林同學「講師們的講解清楚,在帶領小組討論和情境模擬題的時候,能啟發學員的創意及發想。」歡迎對服務有熱情的同學,加入玩具節志工的行列,也歡迎與社科院USR計畫聯繫洽詢。
聯絡人:社科院USR 施冰冰
聯絡電話:分機67224
刊登時間:2024-03-05 13:43:13
-
2024 Mar 01 【社科院】2024 03/01 2024年超高齡自學方案開始徵件
【社科院】2024 03/01 2024年超高齡自學方案開始徵件
為鼓勵臺北大學的同學積極想像2025年以後,我國在進入超高齡社會之際,所面臨個人、家庭、社區、學校、與社會相關議題,
社科院USR計畫鼓勵於正規課程之外,學生自組學習團隊研提計畫並付諸行動。
計畫主持人暨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主任曾敏傑教授,於2024年2月27日中午12點,透過社工系大二導生聚會,向30多位學生介紹「USR超高齡自學行動方案」,
期待藉由USR計畫多年在地實踐的經驗,以及在老師、社團的協助支持下,讓學生主動從實做中學習、了解高齡議題,提前培養未來超高齡社會所需之能力。
去年徵件的計劃類型分成三類,第一類為學習型,鼓勵學生針對高齡社會相關主題與知能進行自學、辦理講座、舉辦培訓等;
第二為服務型,鼓勵學生針對高齡需求推動在地服務、活動帶領、科技促進或支持團體等;第三類為協力型,鼓勵學生組成青銀團隊進行世代交流、共同學習、社區服務或在地實踐等。
今年特別增加推廣型,期待學生激發創意,針對《學老誌》與學老理念,推廣青銀世代閱讀、回饋、討論、撰述及研發等方案。
現場也與學生介紹2023年6組高齡自學方案的豐沛成果,包括學習型1組,由社工系學會舉辦的「議題咖啡廳」;
服務型有2組,分別是公行系學生推動的「青銀歡唱共樂方案」,以及社工系學生推動的「高齡助人工作者的多元樣貌」。
另學習暨服務型則有2組,分別是北大管樂團推動的「管樂團社區服務暨重奏音樂會」,以及晨星鋼琴社推動的「青銀共學下的音樂饗宴」。
而學習暨協力型也有1組,是由社工系學生推動的「『輪』到你來DIY」。除了自學成果多元豐富外,自學行動方案中也有持續穩定的合作呈現,
如2023年獲得教育部評選為全國大學社團特優的北大管樂團,
就是長期投入大學社會實踐,不只成為全國知名的學生社團,並透過音樂傳遞愛心,包括受邀到罕見疾病基金會位於關西的身障服務中心,
以優美的樂曲帶給病友難忘的時光。今年北大管樂團也已經在鄒佳宏老師的指導下,規劃繼續提出自學方案,除在校園演出給臺北大學城的高齡長輩欣賞外,
擬將精湛演出帶到位於三峽的臺北榮民之家,讓鮮少有機會聆聽演奏會的榮民伯伯能夠盡情享受音樂之美。曾敏傑在導生聚會的最後總結,期望透過USR計畫的支持,讓學生從小組協力、設定議題、主動學習、推動服務到貢獻高齡,
統整課程所學與在地場域關係,以自學團體在行動中養成未來因應超高齡所需之知能,或投入有助於高齡者面對老化之相關服務;
同時也讓學生能針對自己的興趣,以及觀察,發想出各式不同的方案,厚植學生在超高齡社會中的能力,透過團隊協力,發展出課堂以外的學習目標與自我成長。
即日起開放徵件至4月30日止,歡迎本校學生自由跨系組隊,或加入社區高齡長者共同提案,
依據高齡相關主題與計畫類型,自主創意發想,並提交計畫書乙份;團隊成員應以國立臺北大學在學學生為原則,
或得由學生邀集外校學生與社區人士共同參與,並應有一名老師或專家擔任指導。初審後將擇優邀請學生團隊當面討論,依計畫內容與需求給予補助,每案補助經費以3,000元至30,000元為原則。更多訊息及徵件內容、計畫書格式請詳見附件「臺北大學USR超高齡自學行動方案」,
聯絡人:社科院USR計畫助理 廖智賢
聯絡電話:分機67227
刊登時間:2024-03-01 15:49:12
-
2024 Mar 01 【社科院】2023 03/01 「輪椅族支持團體」獲得石氏基金會支持
【社科院】2023 03/01 「輪椅族支持團體」獲得石氏基金會支持
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因應高齡化的社會趨勢,秉持關懷在地與服務高齡的精神,在美國石氏基金會(The Dynamic Foundation)的贊助支持下,繼續結合高齡與社區中心及鳶山社會實踐協會,
於113年2月19日起舉辦「輪椅族音樂動健康」六週連續課程,透過音樂律動與溫和運動的方式,
以懷舊歌曲幫助長者回憶和律動,鼓勵輪椅長者走出家庭融入社區。本次系列邀請專業樂齡活動老師鄭美淑帶領,已經報名13組,含男性7組、女性6組;第一次上課計有8組輪椅族及家屬等共24位參與,並有兩位社工系同學邱宇暄、林威廷擔任坐式示範助教及協助長者。
家中有輪椅長者有興趣參加者,可於2~3月間,每週二下午2:30~4:00至USR HUB(行政大樓B1)參加,也歡迎到現場體驗和試課。計畫主持人社工系曾敏傑教授在開幕式當天,也親至到現場與輪椅族一起運動,並且勉勵輪椅族雖然行動不便,有機會還是要多出來走走,
曬曬太陽,當你願意走出來的時候,看到大家一起歡樂,透過運動找回精神與健康,不但可以活動筋骨,也可以跟其他家屬交流,增進感情。
USR計畫持續辦理輪椅族活動的目的,就是希望可以形成長期的支持團體,讓輪椅族長者、家屬、外勞之間有互動喘息的機會。期望在為期六週的活動過後,
每個長輩都能以更樂齡的態度,提升心理健康和生活品質,將運動後的快樂氛圍帶回家中與親友分享。本期課程也感謝耶魯社區前主委賴素卿的牽線,推薦熱心的鄭美淑老師赴校指導,以懷舊又活潑的音樂,
帶輪椅長輩由簡單的手腳運動開始,藉由拍手跺腳,讓參與者快速進入狀況中。緊接者透過運動毛巾,帶領長輩活動身體,
從上半身的運動,進展到下半身的肢體活動,讓參與者無一不酣暢淋漓,身心舒暢。接著將毛巾轉變成毛巾卷,跟著音樂進行緩和運動,
伸展關節與筋骨;最後以兼具娛樂性與運動性的抬腿運動、雙手運動,帶領在場輪椅長輩鍛鍊腳力。過程中也透過互動環節,讓長輩與陪同者玩得不亦樂乎,
而懷舊音樂的催化,更有助於長輩融入活動及回憶當中。
參加者中有一位91歲的陳奶奶,有女兒與外籍看護陪同參加,女兒王小姐表示,媽媽在家裡只能看電視,大眼瞪小眼,真得很無聊,
有機會出來活動,對長輩及照顧者都很好,心情也愉快不少。有些長輩覺得自己坐輪椅不好看,但來到活動中看到大家都坐輪椅,
而且都還認真運動,也能感染到歡樂的氣氛。社工系林威廷同學表示,擔任助教的工作讓他觀察到輪椅長者之間的互動,由於輪椅長者失能狀況不一,
透過團體可以彼此觀摩勉勵,對於他在高齡的社會工作上多有啟發。例如長者如果在家中可能不易發覺自己的狀態,但透過團體活動可幫助他們意識到,原來自己還有能力可以跟著音樂活動;而且他也觀察到長輩們大家都露齒而笑。
顯示這些音樂和活動有改善情緒的效果。
自2022年老大人音樂會開始,USR計畫便積極邀請高齡輪椅族進入北大,辦理過運動類、音樂欣賞類、藝術治療類等22場友善接待輪椅族的活動,
過程中已經有將近40組輪椅族及家屬與USR計畫團隊接觸,但不可避免的也有部分長者陸續離世,而家屬們對於USR計畫為長者晚年所付出的努力,
都能感受到北大師生的用心。有一位住在耶魯社區96歲的張媽媽,過去常常跟外籍看護一起來聽音樂會,原本要報名輪椅族音樂律動課,沒想到年初離世,
他兒子也來訊息表達「非常感謝曾院長辦理森林音樂會,讓媽媽度過許多美好的時光。」也有一位黃媽媽過去陪伴先生參加USR的活動,先生過世後,
計畫團隊更積極鼓勵黃媽媽要多走出來參加活動,也有其他長輩知道她孀居,更特別關懷她,形成輪椅族家屬之間良性的互動。
幾年來,USR計畫結合教育部與大學的資源,連結了在地的樂齡樂團與學生社團,用音樂、律動、DIY、體適能等多元方式,
豐富了輪椅長者的晚年生活,營造對高齡更友善的校園與大學城。這些努力今年更獲得美國石氏基金會的肯定與支持,也讓計畫團隊未來更有信心繼續經營輪椅族支持團體。
聯絡人:社科院USR 施冰冰
聯絡電話:分機67224
刊登時間:2024-03-01 11:07:27
-
2024 Mar 01 【海山學】2024 02/17 地方學的建構與在地實踐 士林學VS海山學
【海山學】2024 02/17 地方學的建構與在地實踐 士林學VS海山學
2月16日,東吳大學USR計畫「文化永續‧城市創生:士林學之建構」團隊來訪海山學研究中心。
「文化永續‧城市創生:士林學之建構」為大學特色類深耕型計畫,以士林宮廟、眷村、教育、生態、飲食等文化為始,
並以「文史保存」與「在地人才培育」為主旨,旨在重現士林消失的集體記憶,有系統的建構士林文史資料庫,
以打造士林文史工作人才培育機制為目標。計畫前身為大學特色類萌芽型「 前世與今生—再現士林昔日百年風華 」,
在致力於解決士林場域面臨的在地課題時,逐漸建構出「士林學」的脈絡,並於2023年發展為深耕型計畫。
「士林學」團隊由黃秀端計畫主持人、黃顯宗及鄭得興共同主持人,率領四位計畫助理來訪。
海山學研究中心由洪健榮主任、林佩欣研究員、蔡宗穎專案經理,率領四位學生助理,以及兩位場域伙伴共同接待。
首先,由洪健榮主任及林佩欣研究員陪同參觀臺北大學研究中心基地、王世慶先生紀念特藏室及海山學文物展覽館。
並由洪健榮主任介紹海山學研究中心自2015年5月創設以來,如何逐步整備各空間及硬體設施,與在地場域伙伴攜手合作,推動研究案及國際學術研討會,
以此建構「海山學」的知識脈絡,並於2020年1月起,執行大學特色類萌芽型「環抱海山‧深耕三峽:北大文化城的創生與活化」計畫。
緊接著眾人移師USR Hub,由場域伙伴三峽天芳茶行擺設迎賓茶席,為貴賓介紹三峽茶的種類及特色。
林孟諭闆娘特別說明,父親那一輩做的是茶的大量批發,賣茶方式較為傳統,但因為三峽綠茶季的出現,
茶的行銷和推廣多了新的思維,她覺得綠茶季就像大家庭一般,讓伙伴們緊密相連。
山海咖啡羅心婷店長也分享研發「碧螺春肉鬆米蛋糕」的歷程,指出堅持使用三峽碧螺春茶粉,是因比起市面上的綠茶粉香氣更為醇厚且持久。
最後,林佩欣研究員介紹海山學研究中心執行USR的內容及現況,如何以USR計畫鏈結多元伙伴,以及進行各種創意提案。
最後綜合座談時,「士林學」團隊首先聆聽「海山學」團隊參與執行USR學生的經驗分享。黃秀端老師指出,地方學有其情感、歸屬及認同感,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感受到趣味及美好。鄭得興老師認為,在以地方學執行USR計畫時,必須發想更多的創意方能永續發展。林佩欣研究員則分享,
如何藉由帶領學生進行紅麴及紅酒文化的調研工作,並實際操作釀酒及紅麴創意料理,讓學生理解海山地區紅金的魅力。洪健榮主任則拿出甫於2024年度農民節時,
獲三峽區農會頒發的「農業推廣貢獻獎」與眾人分享。補充說明,地方學帶給傳統史學不同的視野,
讓歷史學成為致用的學問,期許由地方學出發的USR計畫,能成為改變社會的力量。
聯絡人:海山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林佩欣
聯絡電話:#66825
刊登時間:2024-03-01 11:02:13
-
2024 Feb 05 【海山學】2024 02/02 善盡社會責任 臺北大學 三峽天芳茶行 台全電機簽訂合作備忘錄
【海山學】2024 02/02 善盡社會責任 臺北大學 三峽天芳茶行 台全電機簽訂合作備忘錄
為善盡大學及企業社會責任,本校海山學研究中心、三峽天芳茶行及台全電機股份有限公司2月1日上午10:00,於研究中心基地簽訂三方合作備忘錄。
由海山學研究中心洪健榮主任、天芳茶行黃耀寬老闆及台全電機鍾慧靜董事長(張秋仁經理代為簽名),擔任三方簽署代表。
台全電機創立於1970年,工廠位於桃園市龍潭區,產品供應國內外著名之汽、機車廠所需,目前員工人數2,000人。備忘錄簽訂後,三方於海山學研究中心討論未來合作模式。天芳茶行將供應17斤的契作茶,台全電機負擔契作費用,並於三至五月,一個月派遣一梯次10位員工,總計三梯次共30位員工,協助天芳茶行進行施肥、鬆土及包裝等茶事工作。
為鼓勵同仁帶著家人一起旅遊三峽,台全電機同時支給公益假,並負擔當日餐費與保險,不僅做公益,更能認識三峽茶文化的歷史,亦促進三峽在地之消費。
海山學研究中心則盡力扮演溝通平臺及協調角色,並規劃後續三峽茶鄉輕旅行等,在地旅遊路線之各種方案,讓三峽的旅遊行程成為旅行社的選項。
張秋仁經理指出,他去年曾參加三峽綠茶季,對三峽的茶留下相當深刻印象。17斤的契作茶製成之後,會由台全電機尋找合適廠商重新設計包裝,未來將作為三方的聯名伴手禮。
在眾人集思廣益下,這個充滿善緣的茶品獲命名為「芳泉」,「芳」代表天芳茶行,也代表三峽的茶飲來口齒留芳;「泉」一方面代表台全,一方面也代表海納百川的海山學研究中心。
隨後,大伙一起享用在地商家「山海咖啡」使用天芳茶行的綠茶粉所研發的「碧螺春肉鬆米蛋糕」,綿軟的戚風蛋糕灑上鹹香的豬肉鬆,搭配清香的綠茶粉,滋味堪稱一絕,也讓眾人再度感受到三峽茶的無限潛力。
海山學研究中心指出,三峽區製茶的歷史已超過200年,農友們採用友善環境耕作,獨一無二的「青心柑仔」茶種製造出的碧螺春、龍井茶、蜜香紅茶及白茶聞名全臺。此次簽訂備忘錄之目的,係希望結合大學及企業的力量,推動及促進地方產業發展,期盼此大學╳企業╳茶農的模式,能成為三峽茶與企業合作的典範,未來三峽的茶產業亦將持續朝向減碳、負碳的方向努力。
聯絡人:海山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林佩欣
聯絡電話:分機66825
刊登時間:2024-02-05 09:15:41
-
2024 Feb 01 【永續辦公室】2024 01/29-01/30 深化校際交流 本校與暨大分享ESG與USR執行成果
【永續辦公室】2024 01/29-01/30 深化校際交流 本校與暨大分享ESG與USR執行成果
為深化校際交流,分享ESG與USR執行成果,臺北大學與暨南國際大學在1月29及30兩日,舉行跨校交流活動。
此次活動邀集兩校校長及學者專家,就USR計畫、地方治理、教學創新等主題展開討論。
會中特別強調教育部USR計畫核心—在地連結與人才培育,並突顯校方對此計畫明確的支持與肯定,以期創造校內良性氛圍,並實踐ESG(環境、社會、治理)原則。
活動第一天主要參訪暨大場域,一行人來到茭白筍農場-最佳主茭,經由場域老闆與老闆娘親自帶領實地走訪,並細心介紹茭白筍生態、種植技術以及食農教育推廣成果,得以近距離感受茭白筍的種植和生長過程。財務暨永續發展副校長陳俊強教授表示,此行不僅豐富了對於農業生產的認識,也更加理解暨大USR計畫如何以科技導入農業,
創造魚農共生,對於地方產業的支持與助力。
值得一提的是,茭白筍農場與暨大共同致力於使用LED燈,除了延長光照,也進一步提升茭白筍的生產效益,更落實節電、節水與減碳。
這項合作不僅為當地農業帶來實質幫助,同時也是暨大在USR計畫中探索創新方案的實例。
活動第二天則回到暨大校內,暨大楊洲松副校長於開幕代表致詞,回顧了暨大在921地震後與社區共同重建的過程,強調校務支持對此一重建工作的重要性。
他也特別提及,成立水沙連學院對於促進USR計畫執行、培育年輕人才與人才留駐方面的顯著成效。
李承嘉校長於會中表達對於本校三個USR計畫的堅定支持。校長指出,USR計畫的成功,是計畫團隊與學校的持續努力,以及更多優秀學生的加入,特別是學生在USR計畫中的參與,更是培育人才的重要契機。透過USR計畫,學生不僅能夠在學業上獲得豐富的經驗,更能夠培養社會參與意識,建立永續發展的價值觀。
本校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曾敏傑主任長期關注高齡議題,他說明自2017年教育部推行USR計畫以來團隊執行計畫的歷程。面臨超高齡化社會的到來,曾主任透過發行《學老誌》刊物,與高齡者建立一個共享平台,促進彼此之間的交流和經驗分享。平台有助於打破社會中對於高齡者的刻板印象,進一步促進跨世代的理解和互動。
本校永續辦公室執行長兼海山學研究中心主任洪健榮老師,則分享海山學研究中心、人文學院共同執行的USR計畫與地方的深厚互動,其中三峽綠茶季與大三鶯走路節等活動,
不僅為地方帶來凝聚力,更是將海山地區在地文化發揚光大的重要平台,期許創造更多在地連結,培育更多服務社會的人才,讓更多人看到這塊富有歷史、乘載文化底蘊的土地。
商學院國際企業研究所陳澤義特聘教授介紹商學院USR計畫,目標聚焦於實踐碳中和生活、減緩氣候變遷及倡議個人社會責任,著重於在地零碳生活實踐和應用負碳商業模式,
並積極與在地企業、醫院與農友進行鏈結,實現了學術研究與實際應用的結合,為永續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下午場則由暨大江大樹主任開場,他深入介紹暨大USR計畫的全貌,從初期階段到目前的發展歷程,特別說明校務支持、協調與整合,對於推動USR計畫的重要性,他也強調學校在計畫執行過程中的關鍵作用。江主任同時分享自身在1999年大地震後,留在南投埔里協助社區重建的經歷,並強調學校與在地社區緊密對接的重要性,
才能進一步強化學校在社區中的影響力,形成共榮局面。
暨大蔡勇斌教授、張眾卓院長及楊洲松副校長等專家,也分享他們在綠能技術、國際人才培育、產業實踐及偏鄉教育等方面的經驗與挑戰,展現出學術研究如何與在地社群共同探索問題及提出解決方案,也特別強調了場域利害關係人的重要回饋,以及落實人才培育,如此才能使USR計畫永續經營,為地方注入更多動力。
李承嘉校長指出,此次跨校交流活動,不僅交換了臺北大學和暨南國際大學在USR執行成果上的經驗,更加強了兩校的友誼,
同時也展現了在地連結、人才培育的重要性,與全球永續發展指標ESG的鏈結,是後續USR推動的重點工作。活動中呈現出兩校對於走出校園、深入在地共好共榮的堅定決心,
並在彼此的實踐典範中獲得更多啟發,更彰顯了學校對於社會永續發展的重要貢獻。
聯絡人:林佳靜 專任助理
聯絡電話:#68033
刊登時間:2024-02-01 14:46:26
-
2024 Jan 23 【社科院】2024 01/22 社科院USR成果展開放參觀
【社科院】2024 01/22 社科院USR成果展開放參觀
國立臺北大學社科院深耕型USR計畫辦理年度成果展示,於113年1月18日下午,假社科院八樓811室辦理,透過靜態成果展示的方式,呈現計畫一年來的豐碩成果。當天同時邀請在地合作夥伴出席觀賞,預計展示至2月22日止,有興趣參訪的團體可以在每週三、四上午自由參訪,或可另約時間,由專人現場說明介紹。展示當日《學老誌》創刊號封面人物--90歲的施淑梨女士也現身出席,成為現場的焦點人物,她透過每日的北歐式健走和參與學老社群,成功創造優雅自主的第三人生,廣受各界讀者的關注與學習。
成果展示由計畫主持人曾敏傑教授接待合作夥伴、在地學老社群與學生社團等14位來賓,包括有前北大光榮扶輪社鍾子康社長、三峽區龍學里周秀鳳里長、前遠雄耶魯社區主委賴素卿、京都愛樂樂團公關邱水旺、大學劍橋讀書會陳美芳召集人、佳醫日托社工王敏真、鳶山協會社工師許雅婷及專員葉順祥、食物森林志工隊周阿清、健康讀書會莊進陸、北大愛輪族照顧者溫碧麗、北大管樂團游杰翰社長、及北大鋼琴社黃莉雅社長等人。
社科院USR計畫從2017年迄今,承接教育部USR計畫已有7年時間,關注的核心議題也從「高齡、障礙、婦幼、原民」四大人口群的服務,發展到「臺北大學城」的倡議,去年起聚焦於探索「大學在超高齡社會中的角色」,並以此為基礎,發展出深耕型計畫中「學老」的核心概念,提出「前瞻超高齡的大學3E行動計畫:Establishment、Engagement、and Empowerment」為解決方式,針對學生、長者、據點、跨校、社會等5個對象,透過3種工作方法(創建、服務、培力),以5S3E的工作模式來因應超高齡社會的到來。
《學老誌》創刊發表:前瞻高齡,誌在學老
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於2023年2月成立,並於9月與USR計畫合作發行《學老誌》,創刊號不只獲得了中高齡者廣大的好評,更得到媒體與大學生的肯定,其中兩篇文章曾獲聯合報元氣網轉載,也獲得大豐電視台、中嘉新聞的影音專訪,另外中國時報、聯合報、自由電子報、今周刊與政大之聲等媒體,也都有專文報導介紹。第一期在創刊後也陸續收到百位以上大學生的書面回饋,年輕人不僅認同「學老」的理念,更將刊物轉交給家中長輩閱讀,也成就了家庭內部跨世代的正面對話;年輕人開始關注家中長輩的健康,而長輩也因為字孫輩的關心,更願意投入健康學老、更願意為自己的健康付諸行動。
支持六組學生執行「超高齡自學方案」
USR計畫以超高齡社會作為核心議題,思考在超高齡社會下大學所能扮演的角色,鼓勵大學生研提方案投入高齡議題,於正規課程之外,自組學習團隊付諸行動,去年共有六組發表成果,主題包含「青銀共唱方案」、「議題咖啡廳」、「『輪』到你來DIY」、「三步去哪裡podcast」、「晨星鋼琴社音樂服務輪椅族」與「北大管樂團用音樂服務社區」等成果。參與榮家音樂服務的學生分享到「管樂團幹部很感謝USR給我們機會去服務社區,而且這樣我們有充分的理由,邀請團員回來練習,也因為USR計畫讓我們社團的凝聚力更好,有更多的社會服務與演出,有助於團員的演出,能力也更精進。」
培力據點,友善接待校園參訪
去年與三峽佳醫公托中心合作辦理了3項方案,包括「愛輪族方案」邀請佳醫基金會公益贊助17座輪椅的維修與保養,讓輪椅族的照顧者更加省力順手。「友善接待方案」計辦理「遇見德曼莎憶起幸福」音樂講座,接待據點長輩入校,透過講座及演唱,讓在地長輩認識失智症。其中佳齡合唱團是由一群失智症長者所組成,透過團練和表演,協助長輩維持認知能力。而在「Switch健康工作坊」中也觀察到,長輩們大約執行到第5至6週時,身體機能比起一開始都有明顯改善,未來需要督促長輩維持良好生活習慣,多運動、多動腦,將有助於延緩認知衰退或是改善健康。
辦理社區座談,蒐集專家回饋
USR計畫也辦理了兩場社區座談,包括邀請遠雄八大社區主委座談,重新延續疫情中斷的社區交流平台。另外也在去年12月辦理了「大學與在地」社會實踐座談會,透過年度的共同對話,討論一年來大學與在地社區交流的成果,期望做為未來精進的參考。龍學里周秀鳳里長即表示非常肯定社科院USR在地七年的努力,並與社區分享大學的資源,她參加過《學老誌》發表會、石賡老師的文史講座、丁桐源董事長的健康學老課程,認為這些內容對於長者真的很有幫助。另外USR計畫也於今年一月辦理了
大學城系列節慶 成為在地社區亮點
USR計畫辦理的大學城系列節慶中,「北大玩具節」、「北大耶誕點燈」以及「北大管樂節」皆已邁入第六年,正式成為北大在地居民期待的活動,其中聖誕點燈更受到北大光榮扶輪社的持續贊助。疫情後去年重啟和社區的連結,也邀請遠雄八大社區共同點燈,其中遠雄耶魯前主委賴素卿也看著USR計畫七年來的進步,對於計畫給予高度肯定,並促成耶魯社區捐贈本校公共座椅,並在座椅上留下感謝文「感謝臺北大學積極營造臺北大學城,本社區居民受惠良多,特捐贈公共座椅一座,願與臺北大學互惠共榮!遠雄耶魯社區全體住戶敬贈」。
透過年度成果發表與展覽,豐富的內容有相片、影片、出版品、報導等,也包括長者和大學生的書面回饋,從一篇一篇真實的分享中,都可以讓合作夥伴更加認識大學社會責任的執行成果。面對超高齡社會的到來,社科院USR計畫將積極育成學老團體,連結在地8個學老團體之外,更將學老的精神與《學老誌》的內容,逐漸推展到全國,透過倡議、教育、和分享,培力高齡者積極的學習動力,為個人面對老化進行準備,也因應超高齡化社會的到來。
本次USR靜態成果展開幕,也是USR助理凃奕豪在計畫上班的最後一天,他因考上公職將離開工作了五年的助理職位,大家感謝他五年來在高齡服務上的付出,也一起祝福他前程遠大,並留下USR團隊的紀念合照。靜態展示自即日起開放參觀,歡迎想認識社科院USR計畫的民眾前來參觀,展覽時間:每週三、四上午9:30至11:30。參加閱讀健康方案的民眾,也「歡迎來借書.逗陣看展覽」。
聯絡人:社科院USR計畫助理 鍾佩芳
聯絡電話:分機67222
刊登時間:2024-01-23 11:35:43
-
2024 Jan 23 【海山學】2024 01/21「三鶯文化圍爐古早味辦桌」活動紀實
【海山學】2024 01/21「三鶯文化圍爐古早味辦桌」活動紀實
三鶯地區因山林產業發達,清末以來即聚集大量人口來此謀生,形成著名的三角湧老街聚落。每年農曆正月初六是三峽清水祖師誕辰,廟埕上舉辦盛大的賽神豬祭典民俗活動,值年姓氏的頭家爐主會輪流殺豬公宴客,聘請合意的總舖師,烹煮最具在地口味的手路菜,招待親友以表誠意。「呷豬公肉」成為三鶯地區的飲食文化特色,也是聯繫親友情誼的重要活動。
2024年正值三峽溪南林家植茶的260週年紀念,為紀念這一重要的日子,亦為凝聚三峽在地社群的向心力,本校海山學研究中心、新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局客家文化園區、三峽區農會、三鶯社區大學、財團法人真善美基金會、財團法人樹春文教基金會及臺灣瘋北大文教發展促進會等在地學校及社團,特別於2024年1月21日(日)聯合舉辦「三鶯文化圍爐古早味辦桌」活動。邀請三峽本地的何清印(印師)、何春玉三代傳承的總舖師吳美菊女士(阿菊姐),以在地的安心食材,展現傳統手工烹煮技藝,讓各社群及社團品嚐傳統手路菜的美味,體驗三鶯風土飲食之美。
活動由林炯任老師擔任總策劃,於當天十點由「三峽茗茶祥興行」及「三峽天芳茶行」擺設迎賓茶席揭開序幕。接著大海山地方學研究社成員林三德、陳粉、黃君琪、方文樹、江佳安及林美惠等六位老師分組協力,帶領貴賓導覽溪南里社區文史。十二點圍爐活動開始,由海山學研究中心洪健榮主任及三鶯社區大學黃榮護校長簡單致詞之後上菜。
本次辦桌菜色分別為山海戀喜相逢、蓮香荷葉油飯、古早味嫩白雞、魚鮮佐五柳枝、三角湧豬公肉、滿福香佛跳牆、白玉鮮煨海參、古月肚排骨湯、笑迎三喜臨門及八寶芋泥馨香。食材皆是總舖師當天凌晨到市場採買,選用上等好料搭配而成,上菜時還有說菜人解說各道菜的典故及作法,席間並穿插決明子菊花茶、一碗幸福仙草茶及林信記花生糖等在地著名小食,以及三峽風土短講、傅萬壽老師的河洛話詩歌朗誦等趣味橋段,讓來賓在一飽口福之餘,更能瞭解三鶯地區的飲食文化特色。
圍爐活動在黃君琪及鄭緩華兩位老師優美而清亮的「祝你幸福」歌聲中,劃下句點,眾人期盼這場代表著喜氣及平安的宴席,能向與會貴賓傳遞滿滿的祝福,2024新的一年順利圓滿,三峽在地各社團及社群亦能持續維繫情誼,同心協力讓在地產業及文化發光發亮。
聯絡人:海山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林佩欣
聯絡電話:#66825
刊登時間:2024-01-23 09:10:37
-
2024 Jan 18 【申請公告】開設112學年度第2學期「永續與大學社會責任社會參與實踐課程」申請
【申請公告】開設112學年度第2學期「永續與大學社會責任社會參與實踐課程」申請
一、申請資格:
(一)依「國立臺北大學『永續與大學社會責任社會參與實踐課程』補助要點」辦理。
(二)需為本校開設之永續、USR或社會參與相關課程,若已參加本校向教育部提出之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之課程,且屬該計畫推動之核心課程,得優先補助。
二、申請時程:
即日至113年2月19日止
三、申請方式:
(一)由授課教師於上述期限前,將國立臺北大學「永續與大學社會責任社會參與實踐課程」補助申請計畫書送至永續辦公室。注意:請務必使用最新版計畫書進行申請。
(二)本中心收到申請件後,三日內將以電子信件回覆,若未收到回覆,敬請與本辦公室承辦人林助理聯繫(natashalin@gm.ntpu.edu.tw)。
四、注意事項:
(一)申請之課程經審議通過,其授課時數以1.5倍計算,如同時依「國立臺北大學教師授課時數及超支鐘點費核計辦法」第七條規定而加乘計算授課時數時,僅得擇一採計。時數將於學年末由課務組統一計算。
(二)每人每學期以申請補助二門永續與大學社會責任社會參與實踐課程為限,惟經教師所屬系(所)、中心同意得超過二門。非首次適用本補助要點開課者,應提出前一學期年教學意見調查結果。
(三)通過認證之課程,需於課程結束後繳交期末成果報告書,並由永續辦公室備查,作為下次課程認證申請依據,凡時數認證原因與事實不符或檢具說明文件不實者,取消原核定加權鐘點。
(四)通過本辦法認證之課程授課教師,所提交之課程成果將上載至臺北大學相關網站,並需配合永續辦公室規劃參與諮詢、參加校內工作坊或成果發表會事宜。
若有任何問題,請洽本案承辦人林助理(natashalin@gm.ntpu.edu.tw分機68033)。
聯絡人:永續辦公室 林佳靜 專任助理
聯絡電話:分機68033
刊登時間:2024-03-25 11:16:56
-
2024 Jan 17 【社科院】2024 01/16 六校USR成果座談及專刊發表
【社科院】2024 01/16 六校USR成果座談及專刊發表
因應超高齡社會將於2025年到來,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自去年來,即聚焦在高齡議題,同時為推動跨校USR計畫彼此共學、相互學習,也在臺北大學的邀集下創立跨校共學群組,包括有中正大學、東吳大學、台北醫大、中山醫大、致理科大、宏國德霖科大、樹德科大、康寧大學、長庚大學、馬偕醫學院等,共11校團隊在群組中分享交流。為分享一年來的計畫成果,特別於113年1月12日上午,於臺北大學三峽校區舉辦六校USR成果座談,同時也利用「樂齡社區報」第12期,發行「高齡USR跨校交流專刊」,展現各校高齡USR的年度成果,期透過彼此的對話與分享,相互學習高齡服務的實踐經驗與成果。
臺北大學發行「高齡USR跨校交流專刊」 康寧、長庚、北醫、致理、宏國德霖與會
本次六校USR跨校座談由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主辦,社工系曾敏傑、林昭吟、劉素芬老師皆親自出席,並邀請康寧大學長期照顧學系劉德誠、臺北醫學大學高齡健康暨長期照顧系邱惠鈴、致理科技大學通識教育學部陳盈瑞、長庚大學職能治療學系吳菁宜,以及宏國徳霖科大創意產品設計系簡秋薇等老師,一起共襄盛舉,現場交流互動熱絡。
座談會開始,曾敏傑先致贈「高齡USR跨校交流專刊」予在場嘉賓,並介紹該期的豐富內容,包括有中正大學法律系施慧玲老師推動「長者人權協會」的緣由;馬偕醫學院長照所林桑伊老師介紹三芝的社區資源,及學校提供銀髮族的全方位健康服務;東吳社工系張雄盛老師也以〈士林福華社區的實踐軌跡〉為題,分享多年來如何連結歷史系,一起善盡大學社會責任;樹德科大徐國慶老師則是書寫在社區資源較不豐碩的燕巢區,如何推動人才培育與實作的歷程;以及曾敏傑老師簡介臺北大學深耕三鶯高齡與社區的多項方案。全刊共計有11篇專文報導,並將教育部推動第三期(112〜113年)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中,與高齡相關之大專院校製表羅列,便於未來跨校合作。
宏國徳霖科大從種子到萌芽 規劃在地大頂埔夢想咖啡屋
為善盡大學社會責任,宏國徳霖科大因應超高齡社會的急速變遷,以在地需求探索為起點,攜手土城區頂新里與頂欣社區發展協會等關懷據點,執行「青銀創生暨培力養成計畫——社創大頂埔:從零開始的夢想」(萌芽型),除了延續2020〜2022年USR-HUB種子計畫,更規劃大頂埔鄰里夢想咖啡屋為目標,複製過往在銀髮共餐設計、餐飲廚藝技能、長者休閒療癒的成功模式,持續整合大頂埔地區的文史資源、文創活力。像是去年10月底,簡秋薇老師就運用自身文創專長,帶領頂欣社區發展協會的長輩嘗試創意設計,使用3D列印製作臺灣特有種紫嘯鶇、陶瓷手拉胚,以及手工打造鑰匙圈,達成在地關懷、社區營造與創生的多元目標。
致理科大建立產學合作典範 建構銀髮就醫陪伴媒合機制
致理科大陳盈瑞老師則分享執行「青銀微社群就醫陪伴社區共好計畫」(萌芽型)的成果,以新北市為例,老年人口數居全國之冠,老年人口比例也是六都最高,為因應此現狀,致理科大積極開創青銀世代的關懷服務、友善互動,並於2020年起,推動「全通路在地關懷銀髮就醫陪伴媒合服務心價值推動計畫」,建構銀髮就醫陪伴的服務媒合機制,並成立「致理iCare銀保母」志工團,來陪伴銀髮長者就醫看診。
為提供完善的服務品質,須連結醫、病兩端資源,所以尋求與醫療端——亞東醫院的合作,並結合科技運用、共享經濟的概念,從就醫服務的供給與需求兩面向推動,不僅招募並培育就醫陪伴服務員,亦多元宣導、建置完善的媒合服務平台,推動志工與在地互動,並進一步擬定在地化標準流程;同時,亦結合大都會車隊實踐CSR,提供就醫接送的優惠服務,建立產學合作的優良典範。
長庚大學以精準健康管理為目標 結合篩檢、健康介入、智慧科技
隨著大學社會責任逐步成為顯學,秉持醫療人文優勢,長庚大學持續推動各項社會與產業議題,吳菁宜老師所帶領的「人口老化社區健康照護體系建構——在地與偏鄉」計畫,即是聚焦社區健康樂活、疾病篩檢預防、居家環境檢測與防跌,以及健康資訊平台優化等四個面向。除了擴大全校師生參與社會實踐,更要推動成為常態性活動,2024年更以精準健康管理為目標,落實建置社區居民(桃園龜山、復興及新北林口)健康照護體系,並將篩檢與健康介入活動連結智慧科技,如建立原鄉智慧醫療診所、個人化精準健康促進方案等。
難能可貴的是,在吳菁宜老師帶領下,計畫共同主持人崔博翔的「行動式超音波篩檢技術」,以及林燕慧的「客製化鞋墊測量與製作技術」,該兩項專業都深入桃園市復興區服務,兌現健康平等的願景,也獲得「2023 TSAA永續行動獎:SDG3健康與福祉」項目兩面銅獎的肯定。
臺北醫大推動問題解決 運用量化資料客觀評估
臺北醫學大學以促進高齡者身心靈健康為核心,建構生活賦能評估、體感互動裝置步態訓練,以及慈悲關懷桌遊等模組方案,培育學生導入社區,形成良好的永續互助循環。邱惠鈴老師提及,透過「都會長照青銀創生永續:建構高齡健康失智友善101生態圈」(深耕型),達成「在地問題、共同解決」;計畫更完整提出三個解方,包括讓「獨居長者走出家門、創造地方共生」、「與您一起,長者的圓夢計畫」、「共玩共老!一起共好的社區活動」。
此外,邱惠鈴老師也結合自身專業,從2021年開始利用Happy Go Go團體運動系統,帶領認知衰弱的長輩進行為期8周的運動訓練,這是一套以趣味化的情境內容,增加使用對象的動力,並以團體活動來促進社交。課程的成效顯著,改善了認知量表(MoCA)的各項功能指標,包括執行功能、語言、抽象思考、記憶與總和評分結果,有益於長輩的認知功能提升;如今更導入GaitBest步態評估軟體,檢測取得客觀量化資料,快速獲得跌倒風險的評估與預測。
康寧大學USR計畫起步中 以交流快速提升計畫規劃
康寧大學劉德威老師表示,目前學校尚未直接推動USR計畫,但因為教育部深耕計畫第四主軸即為大學社會責任,加上長期照顧系也與高齡化有關,因此校長指派他透過此次跨校交流,觀摩各校經驗,不只自身獲益良多,未來康寧大學有機會執行USR計畫時,也可藉由此次交流彼此認識,思考如何為在地社區打造出互相照顧與學習的宜居環境。
臺北大學成立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 創辦《學老誌》因應高齡社會到來
臺北大學由曾敏傑老師報告,「前瞻超高齡的大學3E行動計畫:Establishment、Engagement、and Empowerment」(深耕型),是從創建、服務與培力三方面出發,結合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的成立,整合教學、研究及實踐,共同回應臺灣超高齡社會的到來。自2022年起,透過健康書庫社區巡迴展,走入鄰近的遠雄八大社區,而年度性的北大玩具節和耶誕點燈,也已成為社區盛事,藉由各項活動加深在地鏈結,體現大學的社會責任。
在培力(Empowerment)的目標上,要將成果展現並引領社會,固然具有相當的難度,但透過2023年9月創刊的《學老誌》,已逐步具體實踐,這是國內首份由大學專為中高齡者創辦的雜誌,目前已經發行兩期,希望在超高齡化社會到來之際,幫助中高齡者透過「學老」,達到健康老化與活躍老化之目的。刊物將在全臺灣的圖書館上架,同時提供電子書以及網路入口,供全齡人口免費瀏覽。
為建構健康高齡社會而集思廣益 為創新高齡服務方案作跨校交流
建構臺灣的健康高齡社會,需思考高齡群體與其他年齡群體的互動,各校USR計畫扮演大學與地方永續發展的協力者,透過培育人才與連結在地,使大學能更了解地方發展脈絡與面臨的主要問題,進而提出創新的解決方案。會後,本次活動召集人曾敏傑老師,也再次向各校老師豐富「高齡USR跨校交流專刊」,表達致意。
聯絡人:社科院USR計畫助理 廖智賢
聯絡電話:分機67227
刊登時間:2024-01-17 10:13:17
-
2024 Jan 15 【社科院】2024 01/15 偕三峽佳醫公托辦理高齡服務成果發表
【社科院】2024 01/15 偕三峽佳醫公托辦理高齡服務成果發表
北大社科院USR計畫自2023年起聚焦超高齡議題,投入協助中高齡者面對老化,並且於去年九月創刊《學老誌》季刊,希望從服務三鶯高齡者出發,慢慢透過雜誌與網路觸及到全國的中高齡者,幫助中高齡者面對老化、吸收新知、落實健康老化。目前已經育成及支持在地8個學老團體,透過不同的主題與內容,促進高齡者的學習動力,包括有知識性團體5個、興趣性2個、及服務性1個。其中也與三峽佳醫公托中心針對失智的長者社群進行合作,並於2024年1月12日於三峽佳醫公托中心辦理聯合成果發表。
在社科院USR針對高齡失智的服務成果中,計展示2023年與三峽佳醫合作辦理的3項方案。包括第一項合作項目,是去年6月27日於北大森林音樂會中,邀請佳醫基金會公益贊助17座輪椅的維修與保養,藉由定 期的輪椅保養和消毒,延長長輩使用輪椅的壽命,也讓照顧者更加省力順手。
第二項合作成果,則是去年9月21日合辦的「遇見德曼莎憶起幸福」,此活動透過講座及演唱,讓在地長輩認識失智症。其中最特別的當屬「佳齡合唱團」,該合唱團是由一群失智症長者所組成,透過團練和表演,讓長輩能維持認知能力,社科院USR也持續針對極具特色的失智合唱團進行協助。
第三項成果,則是去年9月13日至10月25日所舉辦的「Switch健康工作坊」,在活動中也觀察到,長輩們大約執行到第5至6週時,遊玩過程中的身體機能,比起一開始遊玩時都有明顯改善,未來若要維持長輩們的身體功能,需要督促長輩維持良好生活習慣,多運動、多動腦,這樣將有助於延緩認知衰退或是改善健康。
本次的成果發表中,社科院USR以相片展示上述三項高齡服務的合作成果,同時也展示了《學老誌》第一、二期的封面看板,以及展示提供《學老誌》創刊號50本,將學老的概念推廣到據點進行宣導,期待可以透過成果發表,增加《學老誌》和在地高齡社群的交流,再透過據點長輩推廣至家庭中,讓家人不分世代一同學老,從多方瞭解老化、學習面對老化。
而三峽佳醫公托中心則展示懷舊治療與AI結合的成果,這項方案旨在協助長輩回憶過去,運用AI生成的圖片,讓長輩回憶起更加細節的內容,以有助於延緩失智惡化。所展示的「懷舊探索X智慧AI」成果,是由Art for All非營利組織的廖美惠老師帶領10位長者進行12週的懷舊治療,廖老師將懷舊治療與Chat GPT-4結合,當長輩回憶起過去的點滴時,會由工作人員將長輩的記憶、敘述輸入到Chat GPT-4中,讓AI將文字轉變為圖片,許多長輩看到圖片之後,反而激發他們潛藏的記憶,更能具體的將過去的童年或成年記憶表達出來。
例如,有一幅畫作是一位女學生看著夕陽,這幅畫的故事敘述著這位阿嬤以前就讀建教合作的學校時,白天在北投上課,晚上要搭公車去淡水上班,每天經過關渡的時候,恰好會看到鵝黃色的夕陽落下,這一幕也成為她三年求學生涯中最深刻的記憶。
有一幅畫作是一碗熱騰騰的焢肉飯,這位阿嬤對於焢肉飯深刻的記憶來自於-阿嬤對母親的思念,由於阿嬤的母親最擅長做焢肉飯,然而阿嬤自己卻沒有學到母親的精髓,因此十分懷念記憶中母親所煮的焢肉飯。廖老師也提到,長輩們聽到焢肉飯的故事後,也很有共鳴,因為每個人心中都有屬於自己母親的焢肉飯。
另有一幅畫作是龍舟比賽,根據這位阿嬤的敘述,以前每到端午節時,三峽祖師廟前的三峽河都會舉辦龍舟競賽,這項傳統最早是從清朝時期留下來的文化遺產,也是除了過年的賽豬公之外,屬三峽最大的盛會。由於三峽河淤積嚴重,上游建造攔沙壩導致水位下降,如今已停辦多年,因此許多人都不知道三峽祖師廟過去曾有的龍舟競賽。
社科院USR計畫不僅關注一般長者的健康,也著重在研發弱勢長者的服務方案,包括針對高齡輪椅族提供音樂會、體適能、藝術療癒等活動,同時也針對失智長者,與三峽佳醫公托中心合作三項方案。2024年起,計畫團隊也希望開發更多外部資源,來支持失智症長者所組成的「佳齡合唱團」,讓長輩能透過練唱、記憶音符、現場演出來延緩失智的進程。
聯絡人:社科院USR計畫助理 施冰冰
聯絡電話:分機67224
刊登時間:2024-01-15 11:28:04
-
2024 Jan 09 【社科院】2024 01/09 《學老誌》第二期於北大退聯會正式發表
【社科院】2024 01/09 《學老誌》第二期於北大退聯會正式發表
臺北大學退休教職員聯誼會第5屆第1次會員大會於2024年1月6日,假臺北大學民生校區教學大樓九樓舉行,現場貴賓雲集,包括林鍾沂會長(前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教授)、臺北大學校長李承嘉、前校長薛富井教授、前校長林道通教授、副校長陳達新等皆親自出席。會中並邀請社科院USR計畫主持人曾敏傑教授進行專題演講,主題為「從高齡服務到高齡雜誌的創刊——臺北大學社會實踐的回顧」。適逢《學老誌》第2期正式出刊,身兼總編輯的曾敏傑也在這場年度盛會中,將最新一期雜誌分送給超過50位的與會退休教職員,正式宣布《學老誌》第2期問世。
分享《學老誌》創刊歷程 鼓勵退休教職員健康學老
曾敏傑在演講中分享創刊歷程,從六年多來開始深耕社區的USR計畫開始,發展出多元活動、跨平台傳播、專書出版;在累積豐富經驗後,再結合北大社科院UFO計畫的前瞻思考、對於國際高齡趨勢的掌握、臺灣高齡雜誌市場的分析,以及對達成跨障礙、跨世代、跨科技、跨領域目標之期望,乃決定投入創辦一本陪伴全年齡層共同健康學老的高齡雜誌——《學老誌》。
曾敏傑也提到,戰後嬰兒潮正在步入高齡化,65歲以上人口將於2025年首度超過20%,這對個人、家庭、社區及社會都深具意義,不須等待政府服務或依賴長照,我們都應該提前為自己面對老化進行準備。因此《學老誌》以臺北大學為基地,就鄰近長者參與USR計畫面對老化的學習經驗,倡議學老、分享學老、推廣學老,並希望能透過雜誌與網路推廣到全國,與五百萬高齡人口共同學老。
林鍾沂會長也在演講後回饋,他歸納到今天演講的兩大主題,其一是北大跟社區之間的共融關係、相互連結,其二就是社科院USR計畫提出具前瞻性,同時也已經扎實的正在推動的超高齡行動方案,林會長並鼓勵退休教職員一起投入,既能夠呼應退休聯誼會的屬性,也可重新思考如何參與臺北大學的未來發展。
創刊號獲好評,紛獲轉載與專訪 學生熱情回饋,成就跨世代對話
《學老誌》創刊號不只獲得了中高齡者廣大的好評,更得到媒體與大學生的肯定,其中兩篇文章已授權聯合報元氣網轉載,更獲得大豐電視台、中嘉新聞的影音專訪,另外中國時報、聯合報、自由電子報、今周刊與政大之聲等媒體,也都有專文報導介紹。
另外透過校內高齡相關課程老師的協助,免費贈閱《學老誌》供修課同學參閱,在上百位本校同學的書面回饋中,更接收到年輕人也認同「學老」的理念,特別是他們閱讀後便將刊物轉交給家中長輩閱讀,也成就了家庭內部跨世代的正面對話,年輕人關注長輩的健康,而長輩也更願意投入健康學老的具體行動。這些跨世代交流與共同學老的效果,不只是肯定編輯團隊的用心投入,也證明《學老誌》在超高齡化社會中的實用性。
第二期指標性人物 歲月無礙 看九十四歲李悅音 學習不止
《學老誌》第2期的內容,也針對青銀世代對於創刊號的回饋稍做調整,面向更加豐富多元,本期專文為〈中高齡者的公共學習資源〉,由曾敏傑教授所撰述,就可及的便利性區分出4種層級與類型,包括社區中的關懷據點、鄉鎮中的樂齡中心、縣市裡的長青學苑,以及區域內的各式大學等,詳細介紹國內「學老」主要的公共資源。並針對創刊號專文〈大學與超高齡社會〉做出回應,指出未來法令、政策、大學定位、課程設計、到師生關係,都須要因面對超高齡社會進行改變,才能因應壯世代回流高教機構學習的新趨勢。
封面人物則由鍾佩芳助理採訪李悅音女士學老的精彩故事,高齡94的她出生於臺灣日治時代,走過物質匱乏的青春歲月、在音樂教學中找到人生價值,儘管先生在20多年前就因病離世,李悅音卻沒有長期懷憂喪志,從信仰與運動、文學中,持續追求理想的老年生活,並積極參與USR計畫的相關活動;「日子過得很快,但我的心境還是像60幾歲時一樣年輕。」她充滿情感的說。及時認真學習老化,借助他人的智慧,就有機會讓我們和李悅音老師一樣活得有品質、活出優雅的人生
學者專家增色學老主題 各界人士分享學老筆記
學老主題的6篇文章更是全方面佈局,包括臺灣師範大學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教授林儷蓉介紹老年如何自我統整、任林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林嘉慧分享如何透過整理人生來進行創新學習、恩主公神經內科主任孫瑜幫助我們認識失智症、臺北醫學大學名譽教授韓柏檉以「心、動、吃、睡、靈」五字訣道來自身的抗癌經驗、臺北大學法律學系助理教授顏榕則是簡介高齡防詐的因應政策、凃奕豪助理則記錄了作家依品凡自在獨旅的驚喜、驚奇與驚艷。
第2期也新增單元「學老筆記」,邀請中高齡者在《學老誌》分享退休後的所見所聞,計有前美國石氏基金會執行長石賡旅讀雲南麗江的感動與感觸、綏遠同鄉會理事長劉雲仙以樂觀的精神實踐健康學老的經驗、笙鶯樂團團員邱水旺學習薩克斯風的歷程、前遠雄耶魯社區主委賴素卿透過發展社群一起看電影學老的內容。
同樣的新單元「學老書庫」則由個人健康樂活行動聯盟林金源理事長推薦新書《癌症大解密》;「學老迴響」則由施冰冰助理紀錄創刊號發表時,社會各界的熱情參與及青銀世代的回應。
《學老誌》上架圖書館擴大影響 個人與家庭做好面對老化的準備
《學老誌》於2023年9月創刊出版後,隨著各方的推廣,活動也不斷在全臺開展,近日也已申請到ISSN(國際標準期刊號),即將開始在全臺灣圖書館上架,供全齡人口免費瀏覽。相信越來越多人透過這本刊物可以發現,「活到老、學到長」不會只是句口號,而是行動的實踐,因為在超高齡社會來臨之際,長壽化所致的老人失智將是個人最大的風險,誠如本期孫瑜醫師的專文,多運動、多活動、多動腦,甚至多做「利益大眾」的事,都是預防失智的良方。未來《學老誌》將持續整合專業知識與學老經驗,幫助各年齡層認識老化、面對老化、因應老化。
學老誌第二期刊物連結|https://reurl.cc/g4MXpQ
學老誌官網連結|https://reurl.cc/97pmm8
聯絡人:社科院USR計畫助理 廖智賢
聯絡電話:分機67227
刊登時間:2024-01-09 14:55:17
-
2024 Jan 08 【社科院】2024 01/05 林嘉慧執行長談「熟齡自傳書陪寫方案」
【社科院】2024 01/05 林嘉慧執行長談「熟齡自傳書陪寫方案」
國立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於去年推動成立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並持續連結在地高齡社群,2024年1月4日辦理「任林熟齡陪伴服務講座——從前從前阿公阿嬤有故事」,作為今年度的第一場高齡活動,並結合社工所的課程,邀請到任林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林嘉慧分享。透過這項講座讓學生了解高齡自傳書的培訓內容,也讓社區長者認識書寫療癒在高齡生活的應用,希望未來能透過青銀共學的方式,既讓學生可以養成陪寫能力,也讓長者透過自傳書和自己的過去和解,一起共學共好。當天活動共有約30名學生與社區長輩一起聽講,更難得的是由USR計畫與高齡中心合作出版的《學老誌》,第一期封面人物90歲的施淑梨女士,也與第二期封面人物94歲的李悅音女士,一起共同出席聽講,獲得在場人士熱烈的歡迎。
面臨超高齡社會 關注熟齡族孤獨感
林執行長介紹道,任林教育基金會(以下簡稱任林)是紀念和傳承任兆璋修女及林美智二位老師的愛而設立,希望為渴望成長與家庭和諧的人,透過以愛和覺察陪伴,並採用多元的服務方案,促進家庭成長。林執行長進一步解釋,隨著社會演進、人口結構的改變,這些年來任林特別關注「熟齡族孤獨感」的議題,原因在於2025年台灣的老人占比將超過20%,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另根據美國退休者協會(AARP)研究,超過三分之一老人覺得缺乏陪伴,甚至每10位成年人就有一位有明顯憂鬱情緒需要協助。
從支持性團體 延伸發展人生自傳書
為了預防老年憂鬱症,除了多運動、學習自己有興趣的事物外,身邊最好能有優質的支持系統,才能真正健康老化。任林具有長期與熟齡族互動的經驗,透過社區讀書會,在全台各地組成共學團體,參與者更是超過7成是熟齡族;所以任林透過累積的豐沛能量與專業師資,推出「人生自傳書——熟齡陪寫計劃」。林嘉慧說明:「人生自傳書不只幫助熟齡族重新認識自己、找回生命價值,更能讓個人立傳不再是名人的專利,也能讓一般家庭擁有,更能成為祖父母與孫子輩之間的橋樑,讓愛傳承下一代。」
熟齡陪寫計畫 專業師資授課認證
任林規劃的陪寫員培訓課程內容,是由專業師資授課,包含陪寫經驗談、憶兒時、歡顏歲月、時代大事、個人特質與定義此刻的自己等,六週課程主要在協助陪寫員在陪寫過程中,能夠精準的逐步陪伴熟齡族完成自傳書內容。目前已通過台師大非正規教育課程認證,並與優照護平台(ucarer.tw)合作進行媒合,獲得授證的陪寫員未來也可提供有價服務,成為服務高齡社會的人力資源。
找回生命價值 讓愛傳承下一代
當培訓完成,代表「人生自傳書」陪寫服務將正式展開,十週當中透過陪寫員的陪伴,和熟齡族一同重溫過去人生黃金歲月。林嘉慧也提及自身參與陪寫的小故事,一位長輩在尋找家族老照片的過程中,原本與哥哥早已不相往來,為了重拾過往照片增色自傳,他選擇主動與對方聯繫,並在見面時將彼此牽掛多年的心結逐漸鬆綁。另外,撰寫自傳中也能夠將深藏內心的感情展現出來,一位女兒因為閱讀了母親的自傳書,才知道母親的關心與愛,瞭解母親只是不擅於口語表達,透過自傳書的完成,反而讓原本緊張的親子關係獲得和解。
未來連結在地長輩 運用課程提供學生培訓
社科院USR計畫主持人曾敏傑教授也表示,青銀共學共融一直是計畫的重點,過往已經推動過青銀共耕、共唱、共遊、共展等等多元的類型,而這次任林也積極與USR計畫合作,希望將「人生自傳書——熟齡陪寫計劃」引進校園,期待讓學生接受完整培訓課程,並媒合在地社區的長輩,完成更多豐富多彩的人生自傳書,以達到青銀共學、世代共融的目標。今天的演講正是方案創新的開始,如何提供學生培訓與認證、如何運用培寫服務高齡、如何幫助長輩梳理人生、如何讓青銀共同完成一項有意義的作業和作品,也將是下一階段繼續努力的方向。未來也透過陪伴更多熟齡族把愛重新找回來,一起為社會展現正面影響力,也善盡大學的社會責任。
聯絡人:社科院 廖智賢 助理
聯絡電話:分機 67227
刊登時間:2024-01-08 09:57:16
-
2024 Jan 02 【社科院】2024 01/02 社福機構園遊會170人熱烈參與
【社科院】2024 01/02 社福機構園遊會170人熱烈參與
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結合社工系劉素芬老師的課程,於112年12月28日下午1:30-3:30,在圖書館地下室一樓,邀請社工系「社會工作概論」修課同學,進行期末成果發表。這次學生成果發表並且結合在地議題,以園遊會方式邀請社區民眾共同參加,就學生分組所探討的十個人口群議題, 包括無家者、都市原住民、身心障礙者、老人、兒少、精神疾病等,分別訪談10個社會福利組織,再將訪談資料消化和整理後,當天以淺顯易懂的遊戲方式,設攤和與會外系同學及民眾分享。現場共吸引了約170位人士,包括58位修課學生,以及100多位的民眾主動參與,人潮眾多,氣氛熱鬧有趣。
為了成發活動能夠順利進行,學生從下午1點即開始進行場地佈置和遊戲安排,並於1點半準時開始。三峽婦女會徐鳳英理事長也特地帶了三盒金牛角,到會場鼓勵學生,並且逐一參觀和體驗所有攤位,對於學生能夠侃侃而談的介紹機構理念和方案,印象十分深刻;在得知這些都是大一學生之後,對學生的表現更是讚不絕口。
活動過程中,外系學生和社區民眾也陸續到來,每位參與者都可拿到一張選票,並可選出三位最佳攤位,模仿正式選舉的模式,於活動結束後,進行開票和唱票,如獲得最多票數的三組,期末總報告成績也將加分。活動過程中,學生們皆十分積極投入,熱情的跟社區民眾介紹機構和服務內容。尤其每一組都設計出小遊戲,讓參與者能從遊戲中,體驗不同福利人口群的議題,例如體驗老年人記憶力或身體機能的退化,或是體驗如何透過拳擊來引領都市原民學生走出不一樣的人生道路。
為了瞭解學生學習的成效,劉素芬老師也在現場訪談外賓的感想,受訪的民眾都表示學生很熱情,而且對於機構的介紹十分清楚,對於提問也能夠精準回答,顯示學生們很認真和用心準備。一位社區大姐也提到透過這個活動,她才知道原來社區裡有這麼多福利機構,在默默服務各種弱勢的人群,這是她以往從沒有想過也無從得知的,非常感謝學生的介紹,也期許未來學校能夠持續舉辧類似活動,促進社區和大學的連結。
學生們在活動過後表示,活動準備雖然很累,但事後也很有成就感,尤其是社區民眾的肯定和支持,讓他們的辛苦感覺有所回饋。劉素芬老師也表示,園遊會課程設計的理念,在於強調學習、系統化整理、展示和反思的歷程,讓學生走出課堂之外,以團隊合作的方式自主學習和展示學習成果,並且透過園遊會形式和社區產生連結,讓學習成果不單單是作業產出,而是對社區有所貢獻和回饋。
USR計畫主持人曾敏傑教授也表示,教育部USR政策的目標是人才培育和在地連結,經過近七年來的推動,校內也有越來越多的課程,都能夠透過連結在地進行人才培育,一方面帶領學生走出學校,或是邀請社區民眾進入課程共學,讓學習更加多元。同時也鼓勵同學主動發想或是提案,112年即有六個學生團隊提出自學方案,並且連結社區;大學生有的是創意和熱情,但往往缺乏表現的場域和實踐的機會,未來USR計畫仍會努力媒合學生,透過自學方案等方式,透過自我挑戰達到自我成長。
聯絡人:社科院USR計畫助理 鍾佩芳
聯絡電話:分機67222
刊登時間:2024-01-02 10:41:05
-
2024 Jan 02 【社科院】2023 12/29 《學老誌》上架圖書館擴大社會影響力
【社科院】2023 12/29 《學老誌》上架圖書館擴大社會影響力
由國立臺北大學高齡與社區中心攜手社科院USR計畫,於2023年9月創刊的《學老誌》,是國內首份由大學專為中高齡者創辦的雜誌,希望在超高齡化社會到來之際,幫助中高齡者透過「學老」,達到健康老化與活躍老化之目標。短短三個月來,獲得媒體的報導與肯定,並且獲得「台灣個人健康樂活行動聯盟」公益助印二刷2000本,作為社會教育推廣使用。近日《學老誌》再獲得新北市社會局李美珍局長的重視,李局長除了出席創刊發表會外,並肯定「學老」應推廣至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已由新北市社會局合作印製第三刷2000本,將發送至轄區內的社區照顧據點,以幫助高齡者成功面對老化。
為了增加《學老誌》的社會影響力,讓各地的長者都可以方便閱覽,《學老誌》已開放供網路免費全刊閱覽與下載。除此之外,更在本校圖書館編採組的協助之下,透過華藝學術出版部向法國申請到國際標準期刊號(ISSN 3006-0680),並且典藏於華藝線上圖書館,免費提供海內外學術單位及華人使用,有助於未來數位及紙本學術典藏。目前訂閱華藝線上圖書館的機構高達1013所,包含中國大陸、日韓、港澳、歐美等國之大專院校,如大陸的復旦大學、北京大學、 清華大學,日本的東京大學,韓國慶應大學與首爾大學等,以及美國的常春藤學校及歐洲主要大學等,也都可以看到《學老誌》的文章。
為了讓《學老誌》觸及更廣泛的中高齡讀者,目前已經發送至新北市、台北市公立圖書館129間分館,以及全國大學圖書館152校、全國家庭教育中心24家、全國樂齡學習中心366家、以及雙北社福中心23家等單位,希望透過組織性的發送與雜誌上架圖書館,讓讀者及高齡者可以持續閱讀吸收。計畫團隊也時常收到讀者來電,因為在圖書館看到《學老誌》而來電訂閱,相信假以時日,《學老誌》將可以擴大社會影響力,陪伴國內的高齡者健康學老。
《學老誌》自第一期創刊以來,透過子計畫老師的支持,也在相關課堂上提供同學閱讀以及收取回饋,包括社工系曾敏傑老師的「非營利組織管理」、歷史系辛法春老師「閱讀悅讀」、社工系林昭吟與法律系杜怡靜老師合開的「高齡社會與法」、以及自學方案中學生的回饋等來源,約有100位本校大學生寫下對於《學老誌》的書面回饋。很多大學生原本覺得「老」與自己無關,但在老師鼓勵看完《學老誌》之後,學生第一個反應就是帶回家給家中的長輩看,而且很多長輩也因此認真翻閱內容,並且與孫子們討論,充分讓大學生對家中長輩產生健康學老的影響力。
在這一百份的回饋當中,大致可分為「原來學老與我有關」、「回想與家中長者的關係」、「青銀共學的可能性」、「期待在學老誌看到的主題」、「更加了解USR計畫」等方向。茲歸納如下---
1、「原來學老也與我有關」
與其懼老不如認真學老,因為我們每分每秒都在變老,每個人都逃避不了,所以這是每個人都要學的課題,雖然身體會衰老,但心靈的成長卻是年齡限制不了的。年齡也不直接決定一個人是否幸福,幸福是複雜的主題,有許多老人在晚年過著幸福的生活,在於他們擁有豐富的社交關係,享受休閒生活並且在家中找到支持和愛。而年輕人也有可能罹患肌少症,看完後也提醒自己要每天規律運動30分鐘。
2、「回想家中長者與我的互動」
想到自己家中的長輩,如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以及與他們互動的故事。也希望這本雜誌可以鼓勵家中長者不要因為老化而放棄自己,而是可以借鏡成功老化的人物提升自我。另外也有學生想到家中照顧者的辛勞,也希望《學老誌》可以更多關懷照顧者,也讓長者可以健康老化免於消耗長照資源。
3、「青銀共學的可能性」
學生發現透過青銀共學讓彼此可以近距離了解老年人的智慧和經驗,發現他們對當代社會的豐富見解和貢獻,有助打破負面刻板印象,促進世代的理解與尊重。同時也體認到這是國際上大學的趨勢,在少子化與高齡化的現象並存之下,大學的定位有必要適度的調整。
4、「更加了解USR計畫」
而學生看到《學老誌》與社科院USR計畫,很落實在與社區長者的關係上,也肯定五五樂集邀請高齡、輪椅族及鄰近居民創造出「年齡多元化校園」,讓學生與居民分享校園的空間。
5.「期待看到的主題」
很多老人因為退化不願外出,是否北大特區的長者可以分享願意社交與外出的心態,以鼓勵這些社交退縮的長者?另外也認同QRCode影音內容可以彌補不識字、或是眼睛不好長者的學習管道。而看到高齡Switch活動,也讓學生聯想到之前台灣有高齡電競隊出國比賽還得獎,相信老與科技是可以共融的。另外也有學生期待可以倡議「高齡友善模式」的APP,不論是點餐、交通等高齡者常使用的生活軟體,並將字體放大、或以圖片敘述。
以上也可以成為未來《學老誌》參考的主題,持續為大學與社區創造溝通的橋樑,為台灣超高齡社會貢獻力量。
聯絡人:社科院USR 施冰冰
聯絡電話:分機67224
刊登時間:2024-01-02 09:37:12
-
2024 Jan 02 【社科院】2023 12/29 《愛.慕》電影欣賞與青銀座談
【社科院】2023 12/29 《愛.慕》電影欣賞與青銀座談
社科院USR計畫結合社工系劉素芬老師開授的的老人社工課程,於12月15日上午9-12點,在圖書館二樓思巢空間,進行了《愛.慕》電影欣賞與青銀座談。為回應大學社會責任實踐的目標,劉素芬老師也特別開放社區民眾線上報名,結果社區反映熱烈,計有40位社區人士參與課程,與23位學生一起交流,當天共63位跨越世代的青銀學生,一起討論高齡有關的疾病、照顧、與死亡等議題。社區參與民眾以年長者居多,出席率高達九成,也顯示在地社區對於高齡照顧議題的高度興趣。
電影《愛.慕》討論一對鶼鰈情深的退休鋼琴教授夫妻,先從喬治與安妮的日常生活開始舖陳,老夫妻的日子原本平順又幸福,生活交織著音樂、對話和彼此默契。然而隨著安妮出現中風徵兆,逐漸被疾病俘虜之後,夫妻間的感情和相處也因為疾病適應和照顧議題,面臨了前所未有的衝突與考驗。喬治盡心盡力地看護著安妮,卻眼睜睜看著她日漸喪失身體機能,一路墜入凋零,甚至喪失生存的意志。面對一心求死的妻子,喬治從一開始的鼓勵支持,到後來無法自制地打了安妮一巴掌、又驚慌道歉,真實的展現長期照顧對於家庭所帶來的龐大負荷壓力,也帶出了人生最後一哩路,該何去何從的兩難議題。
電影結束後,全場陷入一片靜默。在短暫的休息和消化劇情後,即開始進行學生與社區民眾的對談。為了促進青銀交流,課程以小組方式分為12桌,每桌約有2位學生和3、4位社區長者,由學生擔任各組的桌長,根據教師所提供的討論題綱,開始了40分鐘的青銀對談,以及10分鐘的綜合分享。在座談活動的過程中,學生和社區居民討論得非常熱烈,青銀雙方以電影為媒介,彼此交流跨世代間對於照顧、疾病、死亡的經驗和想法。
在綜合分享時,與會的社區居民提到,超高齡社會下個人的經濟安全、臨終關懷和社會參與的重要性;也有一位社區大姐表示從這場座談中才知道「病人自主權利法」和「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dvance care planning,ACP)的資訊,並期待未來USR計畫能夠辦理高齡生命教育和靈性照顧的活動。而學生在心得回饋時則寫道,透過青銀對談能夠從長輩身上學習到不同的觀點,也能夠享受不同觀點間的交流和對談;此外,學生也驚訝於長者對於電影細微之處的敏銳度,能夠看到和發現學生從未意識到的層面,並且以開放心態與學生們分享。最後,無論社區民眾或學生們,都非常肯定青銀交流的重要性,認為青銀交流有助於擴展彼此間看待高齡議題的視野,也讓跨世代間更能相互理解和尊重彼此。
劉素芬老師表示由於大學生正處於青春階段,未來人生具有無限可能,難以透過單向式授課,就讓學生們體認到高齡疾病和生死議題的重要性,而透過社區長者的入班討論,正好可以提供跨世代的經驗和觀點,挑戰學生既有的思維,並激發學生更多元的反思。
USR計畫主持人曾敏傑教授也表示,青銀共學共融是社科院USR計畫的重點,也是國際上大學面對高齡化的趨勢,過去已經推動過青銀共學、共耕、共唱、共遊、共展等等多元的類型;這兩年更鼓勵同學研提自學方案,用不同的方式來服務長者,累計已經有九個學生團隊執行完畢,內容有音樂、表演、園藝、DIY等等豐富內容。未來如果老師或學生有推動青銀共學的意願,都可以和USR計畫和高齡與社區中心聯繫,透過大學研發更多創新的課程或方案,一起實踐大學社會責任,為台灣的高齡化做出貢獻。
聯絡人:社科院USR計畫助理 鍾佩芳
聯絡電話:分機67222
刊登時間:2024-01-02 09:32:46
-
2023 Dec 27 【社科院】2023 12/26 以閱讀與電影促進高齡社群發展
【社科院】2023 12/26 以閱讀與電影促進高齡社群發展
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今年成立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並持續連結在地高齡社群,12月辦理「健康讀書會-骨骼與關節篇」、以及耶魯心靈工作坊觀影《穿著Proda的惡魔》,作為今年度的最終兩場高齡服務,也回顧今年育成在地社群的歷程。為了幫助在地高齡者健康自主管理,2022年開辦了「閱讀健康書庫」,今年計邀請韋翔醫師辦理六次健康讀書會的分享,共有120人次參與;而今年度首次與耶魯社區的電影讀書會「耶魯心靈工作坊」合作,在8-12月間辦理了5次觀影活動,共計137人次參與,這個方案也感謝臺北大學圖書館的支持,在場地、圖書建置、及觀影設備上,對於USR計畫幫助非常大,也透過閱讀與電影,一起創造高齡友善的臺北大學城。
今年閱讀健康讀書會也著重以閱讀促進骨骼關節健康,因為關節與骨骼的退化,是造成長者生活品質下降的因素,帶領者萬華醫院復健科韋翔醫師表示,因為地心引力的關係,因此人體下肢時常會出現許多疼痛,治療方法分主要治療與替代療法,網路上也常常有假消息眾說紛紜,因此這次讀書會要跟大家分享聰明選擇治療疼痛的方式。本次讀書會共分享了四本書,包含溫碧麗分享《人體結構與疾病透視聖經》、王令舒分享《搶救髖腿腳膝踝,一生健步好行》、林瑞雲《顧好下肢筋膜全身痠痛out》、林芳梅分享《頸椎症候群預防保養》等四本書籍,透過讀書開場,讓學員與醫師可以面對面諮詢及互動。
溫碧麗分享《人體結構與疾病透視聖經》,因為她本身是健康教育老師退休,在照顧先生的過程中,透過本書的圖解認識身體結構。王令舒分享《搶救髖腿腳膝踝,一生健步好行》,因為她從中年就患有足底筋膜炎,因此常做連續弓步與踮腳木馬,近年又有退化性關節炎,因此又加做伸腿伸踝與空中踩腳踏車;這些動作雖然簡單,但要做的很正確,才不致於產生運動傷害。
林瑞雲分享《顧好下肢筋膜全身痠痛out》一書,本書的作者是復健科醫生,因為運動傷害而出版此書,以分享如何改善下肢筋膜。因為下肢筋膜主導全身,首先要注意運動,可以用圓球、滾筒、彈力帶、拉筋板等來輔助;對於「錯誤姿勢」應該要積極矯正,以運動為主要手段,學會正確的跑步、彎腰,並且挑選好的枕頭與床墊,都是書中建議好的矯正方法。林芳梅分享《頸椎症候群預防保養》,頸椎症候群的警訊包括:肩頸酸痛、時常落枕、頸部肌肉僵硬、手麻、暈眩、頭痛等,而原因則有:姿勢、年齡、職業、先天、外傷、不良習慣等。她也提醒當發現警訊時要儘快求醫,以免延誤矯正與治療時間;而頸部保暖、日常運動、避免盲目減肥、適度的舒展操、瑜珈、伸展式、避免固定動作太久等,也有預防效果。
韋翔醫師最後也以下列幾點提醒大家:
- 翹腳的動作也要盡量避免,以免脊髓側彎;如果要用翹腳的方式拉筋,藉以延伸髖關節,要靠在椅背上,以免造成腰部負擔。
- 「腳是第二心臟」,以中醫角度而言,許多筋脈與消化系統等,都跟下肢有關。他提醒在座的長者,「肌力要增強、關節要保護」,市面上有許多保養品,但都不如把肌肉練好來得有效。
- 平日可以多拉筋,並且多做弓箭步,此外也可以靠牆蹲馬步,訓練股四頭肌肉,但注意膝蓋不要超過腳尖。最後一切的運動都要注意適度,切勿運動過度,以免造成運動傷害。
- 枕頭與床墊的挑選確實相當重要。挑枕頭時要注意頸部的支撐性,以免造成落枕。而枕頭建議可以試躺,以適合自己的身形為重要,也要注意彈性與透氣性。另外床墊不要太軟,挑選時可以選擇偏硬的床墊,睡的時候身體不會凹下去,讓身體保持一直線。
耶魯心靈工作坊於12月21日於圖書館六樓會議室辦理「穿著PRADA的惡魔」觀影讀書會,電影描述剛從大學畢業的女主角安德莉雅,誤打誤撞進入時尚產業,成為知名雜誌公司總編米蘭達的助理。向來不盲從流行打扮的她,從原先抗拒,到接受時尚業的遊戲規則並展現專業,但同事間的競爭及女魔頭主管的壓力,她也發現這是個華麗但內心孤獨的世界,安德莉亞也決定離開時尚業,追求心之所向的記者工作。
電影結束後,梁美霞老師領導大家共同回想電影中角色,分享電影最後一幕-老闆看著小安柔軟溫暖的神情特別打動她。周阿清大哥分享,看完電影後認識了奢華糜爛的時尚界秘辛,為了追求物質上的表現與難得的工作機會,甚至要犧牲身邊的人的念頭。但最後女主角放棄了千載難逢的機會,為了與所愛之人相處,阿清哥認為本片帶給他最大的啟示,便是平常人的生活其實無比珍貴,希望大家一起慢下來,過幸福美滿的生活。
施立勇大哥分享,時尚業看似是年輕人的產業,但其實不然,看演員梅莉史翠普的演出,其實時尚不分年齡,任何階段都能展現生命力。施大哥也談到,抗壓力非常重要,尤其在步伐緊湊的時尚,要有足夠的心理素質才能應對、持續在行業中成長。同時施大哥也佩服片中女主角快速跟上潮流的能力,可以快速改變自己、從受人嘲笑的醜小鴨變成時尚天鵝,十分勵志,人總是需要一些壓力,才能激勵出自己的潛能。
方進福大哥分享過往在職場上從事紡織業,曾到多國展覽,尤其每年必去時尚產業發達的巴黎,除了在推展自己產品,更是進修、發覺趨勢、觀摩同業的好機會。因為從事採購的原因,大哥常常出差,曾去中國大陸、越南、美國、日本,常常需要出遠門,也造成大哥在家庭生活中有些困擾,工作壓力又大,連手機都得全天待命,對人性來說是個艱難的考驗,但這是工作,總得忍耐。又因為能力好、需與同事競爭,難免面臨有小人想惡意陷害,得沉著面對,即便能力優秀,也得確保自己的鋒芒不要壓過上司,以免惹上麻煩。
從影片中看到職場百態,名利總是非常吸引年輕人,但也要付出相當的犧牲。從長者的眼光回首人生,一位在鴻海工作的朋友,年輕時賺很多錢,但工作就是生活的一切,而退休後雖然沒有名利,反而找到最自由真實的自我,這卻是千金難買的。《穿著Proda的惡魔》隱約勸告現代人,要放下名利、回歸自我
社科院USR與高齡中心將繼續合作,推廣以閱讀幫助長者做健康自主管理,以電影探討心靈上的富足,透過這些長者有興趣的議題來經營社群,增進在地高齡參與,流通健康知識並促進社交,創造友善高齡的大學與社區。
聯絡人:社科院USR 施冰冰
聯絡電話:分機67224
刊登時間:2023-12-27 09:16:18
-
2023 Dec 24 【商學院】2023 12/22 臺北大學商學院USR計畫攜手區塊鏈金融公司推動永續發展
【商學院】2023 12/22 臺北大學商學院USR計畫攜手區塊鏈金融公司推動永續發展
臺北大學商學院USR計畫及金融科技暨綠色金融研究中心於2023年12月20日成功舉辦「臺北大學USRxNFT永續共創競賽頒獎典禮」,為本校於NFT領域的首次重要活動。此次競賽集結了創意無限的學生作品,展現了對永續發展和低碳社會的深刻理解與承諾。
本次活動不僅是對參賽學生創新力的認可,更是對全球日益嚴峻的氣候變遷議題的積極回應。臺北大學藉此活動鼓勵校園內外社區,尤其是三鶯地區,一同推動低碳生活方式,並進一步實踐ESG(環境、社會、治理)及永續發展目標。
在競賽頒獎典禮現場中,頒發由台北大學學生參賽投稿的前三名、優等和佳作NFT設計。臺北大學學生展示了多元且創新的作品,從最新AI工具、手繪到攝影等多種形式。這些作品不僅彰顯了學生的創造力,也體現了對永續低碳社區的美好願景,以及對新時代潮流的敏銳洞察。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動特別結合拓荒數碼科技開發的ZONE Wallet區塊鏈錢包,所有獲獎作品將永久保存於區塊鏈之上。典禮結束後,拓荒數碼的王執行長與師生們分享了Web3與ESG的最新融合趨勢,展望未來產學合作的廣闊前景。
拓荒數碼科技執行長王仕杰表示:「很高興受到臺北大學商學院邀請參與這項永續共創計畫。我們深信區塊鏈是實現淨零碳排放目標的關鍵技術。透過區塊鏈,企業不僅能追蹤其碳足跡,還能提高整體運營的透明度和責任感。」王執行長進一步指出:「拓荒數碼作為一間重視社會責任的企業,將長期支持 ESG,也期待與臺北大學共同致力為環境永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請持續關注臺北大學商學院USR計畫!期待透過產、學兩方的緊密合作,為台灣培育出具有永續發展、新金融思維的新世代青年。
聯絡人:商學院USR助理 黃詩涵
聯絡電話:#66316
刊登時間:2023-12-24 13:15:16
-
2023 Dec 24 【社科院】2023 12/22 石賡執行長談《歷代文學體裁的流變》
【社科院】2023 12/22 石賡執行長談《歷代文學體裁的流變》
國立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和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為鼓勵長者透過社群參與學習,今年辦理多場「文史學老系列講座」,邀請美國加州石氏基金會前執行長石賡蒞校開講,帶領長者重溫古文學習樂趣。為了讓長者下課後仍能持續交流,今年也創立【北大社科院USR✦文史交流社】LINE社群,讓課堂熱烈的學習氛圍得以延續,創社至今已累積近百位長者加入。而繼今年舉辦「李白的別樣人生」、「一代文豪蘇東坡」及「白居易的苦情世界」後,十二月繼續辦理第四梯的文史系列講座,主題為「歷代中國文學體裁的流變」,共辦理兩場次,計有68位社區長者熱情參與聆聽。
第一場的講座,執行長在開場時準備了一張歷代文學體裁變化的總表,並依時間軸先後,介紹不同時代的文體變化。為了讓大家能更快了解其中的差異,執行長在介紹到《詩經》體裁的形式時,將「風」比做現代的流行歌曲,依照地區發展為十五種不同的風格,讓現場長輩理解,也有長者馬上拿起手機拍照筆記,讚嘆這份總表的彙整讓大家一目了然,橫貫了時間軸,又看到詩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與近代白話文的興起。
接著介紹到《楚辭》、《漢賦》、《樂府》等作品,其中《飲馬長城窟行》講述戰士在長城之下駐守,尋找泉窟讓戰馬飲水,本為戰士艱苦的守邊生活寫照,後成為民歌,是漢朝期間流傳的樂府詩,而《青青河畔草》則是表述女子與夫婿分離兩地的相思之情。接著陸續介紹了《長門賦》、《諫逐客書》及《赤壁賦》等作品,最後為確保大家能具體吸收,執行長也以唐詩中的句式與押韻,以練習題來考驗大家作為結尾。
第二場的講座,則深入介紹唐詩的類別,介紹絕句、律詩,五言、七言等不同格式,並用《登鸛雀樓王之渙》、《相思》、《問劉十九》等作品來舉例介紹押韻、平仄、對偶和對仗的使用規則。在介紹到張志和的作品《漁歌子》時,執行長幽默的秀出鱖魚料理的照片,逗得現場長輩哈哈大笑。接著也帶大家認識白居易,包括其以平易近人的文字寫作,被譽為”老嫗能解”。
整場講座在執行長豐富且生動的介紹下結束。主持人曾敏傑教授也邀請現場參與的長者回饋,長者陸續分享到「聽完講座後,對古代文學產生更濃厚的興趣,也深刻感受到執行長的用心,非常感謝。」;「感謝USR計畫!透過今天的講座重溫平仄押韻,感覺像是回到年輕的時候,深受感動。」;「文化傳承非常重要,年輕時候學習,年老後複習,期許自己不要做失智的人。」
社科院USR計畫主持人曾敏傑教授也提到,「執行長準備的講座不同於過去我們為了考試而學習,而是從詩人的人生故事談起,讓大家在了解這些歷史作品背後的人物和創作背景,這樣我們就更能理解作品了」;曾教授也透露說,石執行長雖然是台大森林系畢業,又是到美國取得電腦碩士,當年工作內容是寫程式來控制生產線作業的高科技工作,但退休後卻因為醉心文史,因此把年輕時的興趣學得更加深刻,大家一定沒想到他當年聯考國文還考了92分呢!
新來的長者有從基隆來,也有從大溪來的,大家在今天的講座中也獲得許多啟發,紛紛加入【北大社科院USR✦文史交流社】LINE社群,並期待石賡執行長明年的到訪,為長輩們帶來更多中華文化的饗宴,也幫助長輩們在退休後繼續文史學老。
聯絡人:社科院USR計畫助理 鍾佩芳
聯絡電話:分機67222
刊登時間:2023-12-24 13:12:43
-
2023 Dec 24 【社科院】2023 12/21 以貝多芬音樂接待鶯歌據點長者
【社科院】2023 12/21 以貝多芬音樂接待鶯歌據點長者
提到貝多芬,你會想到甚麼?命運交響曲?聽障人士?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繼續與通識教育中心和鳶山協會合作,由林子晴老師邀請到三位高水準的音樂家,臺北市立交響樂團首席單簧管楊喬惠、臺北愛樂室內樂坊藝術總監大提琴家呂超倫、以及台南藝術大學助理教授林晏馳,蒞校共同演奏貝多芬的《降E大調單簧管三重奏,作品三十八》。結合本次音樂會並且辦理校園友善接待活動,邀請新北市多元智能老幼暨兒童教育發展協會(鶯歌站)29位長者及家屬,與現場41位學生於公院119欣賞「貝多芬的音樂漫遊」演奏會,讓青銀世代共享高水準的音樂演出。
透過林晏馳老師的解說與鋼琴伴奏、楊喬惠老師單簧管、呂超倫老師的大提琴,一起交織出貝多芬豐富的樂章,讓現場觀眾隨著音符進入貝多芬的音樂心流中。貝多芬將原為七重奏的樂曲改寫成三種樂器可以演奏的版本,讓古典音樂更輕盈,也更能接近人群。首先從第一樂章輝宏的快板開始,三位音樂家的默契十足,鋼琴的主節奏中帶入大提琴的穩定絃聲,加入單簧管的高音點綴,讓整場演奏的流暢度十足;也看到大師風範,能將名曲詮釋得如此完美。
接著,林晏馳老師開始先介紹貝多芬的生平。由於貝多芬出生於17世紀末,受到啟蒙時期跟法國大革命影響,希望以人為中心,打破權貴與神學思想,因此創作許多具英雄主義風格的樂曲。他的曲風介於浪漫及古典之間,當時音樂家大多是為貴族服務,而貴族喜歡開心的音樂,不愛小調悲傷的音樂;但貝多芬卻更關懷人們的苦難與悲傷,也因此創作了膾炙人口的「悲愴」鋼琴奏鳴曲。貝多芬一生飽受聽障之苦,他在創作時都是用「心」在寫,因此聽眾在聆賞貝多芬音樂時,也要用「心」傾聽。晏馳老師希望大家在緩慢的第二樂章中,也能放下日常生活的快節奏,沉浸在優雅的情境中。
下半場一開始,由三位老師簡要地為大家介紹樂器。呂超倫老師從大提琴的中亞起源開始說起,過去提琴是用羊腸做線,用馬尾作弓,音域是為了模仿人聲。林晏馳老師也介紹鋼琴有別於提琴,是由打擊槌敲打鋼線發聲,而踏板有助於聲音的延伸。最後由楊喬慧老師介紹豎笛,豎笛有很多名字,如黑管、單簧管等,而很多小朋友在學的直笛,也是豎笛的親戚。豎笛的聲音跟薩克斯風很像,但起源又比後者更早,豎笛還可細分高中低音豎笛,猶太及中東音樂也常會看到類似豎笛的樂器,因此豎笛可以很古典、也可以很爵士。豎笛是相當溫和的樂器,容易跟其他的音樂融合在一起,也有人聲的感覺。
接下來三位演奏家也繼續演奏第三是小步舞曲和第四樂章變奏曲。小步舞曲是當時法王路易十四很喜歡的民間音樂,所以貝多芬就把它帶入了宮廷。第五樂章是活潑的詼諧曲接著中段曲式,最後結束樂章是從緩步的進行曲開始,進入精彩的急板,在行雲流水的演奏中,不知不覺地演奏到了尾聲。
本次友善接待的單位是多元智能老幼暨兒童教育發展協會(鶯歌站),林素英輔導員對於北大的活動相當期待,上次因疫情多次取消,終於這次可以進入北大與學生一起學習。今年79歲胡富美大姊與家屬也一起來聆賞,胡大姐的孩子有一位是音樂老師,因此她們對於老師們介紹樂器印象深刻,原來樂器本身有這麼多故事,才能呈現出如此豐富的內涵。76歲的巫俊銨來到臺北大學也非常地興奮,因為他本身就很喜歡聽古典音樂,因此這次能這麼靠近音樂家感到很感動,他聽到三個音樂家非常專業的演奏,不同的樂器呈現各自的特色,卻又可以這麼地和諧,讓他享受了一場豐富的心靈饗宴。
現場修課學生對於本次演奏會都相當肯定,因為這次把公院舞台後方的簾子拉開,讓音樂與大自然結合,令人心曠神怡。在表演的部分,有同學表示選曲都蠻輕快的,三個樂器彼此搭配非常悅耳,在聽的時候有種想要一起搖擺的感覺,而且三個樂器就好像三個人在對話一樣,無論是音色及音量都有高低大小起伏,讓人嘗試練習在心中描繪旋律想要傳達的情境;配合舞台後方的風景,有種徜徉在大自然中跳舞的感覺,在上完煩躁的早八課之後,這樣輕快的心情真的很療癒。
本次是社科院USR計畫今年最後一場的友善接待,今年USR計畫也將據點培力當成重點之一,透過鳶山協會媒合據點長輩體驗一日大學生活,尤其可以和大學生一起共學,在活潑的貝多芬三重奏中畫下休止符。明年期待還能邀請更多據點的長輩進入校園,讓長輩接觸不一樣內涵的學習機會,共同營造出高齡友善的臺北大學城。
聯絡人:社科院USR 施冰冰
聯絡電話:分機67224
刊登時間:2023-12-24 13:05:06
-
2023 Dec 19 【社科院】2023 12/19 從愛爾蘭到拉丁-北大管樂節澎湃登場
【社科院】2023 12/19 從愛爾蘭到拉丁-北大管樂節澎湃登場
臺北大學第六屆北大管樂節,由社科院USR計畫及北大管樂團共同合作,於12月16日下午二時卅分,於公共事務學院119會場辦理《EUPHIESTA》管樂演奏會。現場表演學生達50餘位,參與觀眾近200人,場外雖是寒風刺骨,現場觀眾仍不減熱情,座位一席難求,許多人必須站在後方欣賞北大管樂團精采的演出;同時許多北大管畢業的團員,也回來欣賞並且為學弟妹打氣,包括幾位正在博士班與碩士班進修的研究生。
歷年來,指揮鄒佳宏老師為了提升學生演奏的水準,總會邀請知名演奏家與學生一同演出,讓學生有學習的楷模。今年邀請到臺灣藝術大學上低音號林子祥老師,林老師畢業於英國伯明罕音樂學院碩士班,求學期間考上坐擁百年歷史的英國團管樂團「The Staffordshire Band」擔任上低音號首席。在此期間林老師參與英國、歐洲舉辦的音樂比賽,屢次獲得桂冠,也於2016年7月榮獲The Staffordshire Band認證之Lifetime of Honorary President (終身榮譽領袖獎),為該團百年歷史上第一位獲此殊榮的團員。林老師本次擔任獨奏,以其精湛的上低音號技巧讓北大管樂團的學生及現場觀眾耳目一新,許多團員也都反映,指揮老師每年邀請到的獨奏,都是國內樂壇的高手。
演奏會上半場所選的曲目為歐陸音樂中的愛爾蘭音樂,指揮鄒佳宏老師說道,愛爾蘭音樂與蘇格蘭音樂一起被稱作「凱爾特音樂」,這類型的音樂出現在中世紀末,與歐洲古典樂不同,凱爾特音樂聽起來會帶有史詩感、古代感、節奏感;雖然具古代感,但其出現的時代較晚,並非真正的古代音樂。凱爾特音樂以其獨特的節奏感聞名,因此許多踢躂舞的演出,也都會以凱爾特音樂作為配樂。
上半場第一首的《Ireland:Of Legend And Lore》便能聽出鄒老師所介紹的史詩感,磅礡的旋律很像會出現在具有盛大場景的影劇中,令觀眾在聆聽此曲時腦海中便浮現出魔戒中的諸多場景。第四首《Celtic Carol》與《Ireland:Of Legend And Lore》皆為同一位作曲家的作品,這位作曲家是管樂界赫赫有名的人物,但該作曲家於2023年意外離世,讓世人十分扼腕,因此北大管樂節也表演此曲來紀念這位特別的人物。
第二首《Michelangelo》是挪威流行歌手所作,原曲歌詞透過許多問句來呈現藝術家對於藝術的追尋與執著,在北大管樂團的改編版本中,以靜謐的氛圍最讓人感受藝術家的內心世界、以及與自我溝通的過程,並透過時而出現較為高亢的旋律,象徵藝術家內心追求更高境界的情感。
演奏會下半場的曲目以拉丁音樂為主,拉丁音樂最常使用的場合多為嘉年華,因此很適合即將到來的聖誕節;鄒老師提到,拉丁音樂中最重要的成分是打擊樂,拉丁音樂大量使用打擊樂的元素,與其他管樂不同,因此聽起來更具節奏感,也更歡樂。觀眾如果有連續參加過六屆管樂節,一定可以發現今年特別之處,就是指揮鄒佳宏老師也獨奏了一段小喇叭,展現他既能指揮又是演奏家的多元才華,尤其他的講解總能引領不懂音樂的觀眾體會多元豐富的音樂內涵。
下半場第一首《EL Cumbanchero》是標準的拉美音樂。第二首《情熱大陸》則是日本撰寫的拉丁音樂,帶有濃厚的日本風格,此外《情熱大陸》也是日本節目情熱大陸的主題曲。第三首《客家情拉丁風》是李哲藝老師將客家民謠改編成拉丁音樂,用不同的曲風詮釋臺灣民謠。第四首《Rudolph, The Red-Nosed Reindeer》是一首聖誕歌曲,經常出現在咖啡廳、書店等場所。第五首則是拉丁流行音樂,鄒老師認為,提到拉丁音樂第一個想到的便是Ricky Martin,因此在演出的最後特別安排拉美流行樂,以及Ricky Martin的名曲《The Cup of Life》。
在眾人的歡呼聲中,鄒老師與管樂團帶來最後的安可曲。這首聖誕組曲是由北大管樂團及龍埔國小管樂團一起演出,九位龍埔國小管樂團與北大管樂團的練習時間僅短短四天,但大小孩配合的天衣無縫,也為本次的北大管樂節畫下完美的句點。
指揮鄒佳宏老師表示,他非常感謝臺北大學對於管樂團的支持,這在其他大學中極為少見,六年下來,管樂節已經成為管樂團和在地社區的傳統盛事,也吸引許多優秀同學加入,今年也是第一次加入大提琴。鄒老師也提到管樂團雖然得到學校鼎力支持,但管樂團中有許多樂器已不敷使用,但要價不斐,因此學生們也自力更生,創作許多周邊商品;也期許社區民眾可以購買周邊商品,一方面鼓勵學生的創作,二方面也支持管樂團有經費能更換樂器,或是安排管樂團至社區中演出。
聯絡人:社科院USR計畫助理 鍾佩芳
聯絡電話:分機67222
刊登時間:2023-12-19 10:45:46
-
2023 Dec 18 【社科院】2023 12/16 臺北大學、遠雄八大及光榮扶輪社合作點燈
【社科院】2023 12/16 臺北大學、遠雄八大及光榮扶輪社合作點燈
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推動「臺北大學城」六年來,透過辦理節慶活動與在地共融,今年聯合高齡中心、鳶山協會、北大光榮扶輪社、及遠雄八大社區合作辦理第六屆「聖誕點燈」活動。疫情後USR計畫主持人曾敏傑教授積極與遠雄八大社區主委聯誼會連結,決定共同在2023年12月16日晚間六點,一起點亮北大特區。今年度龍埔國小管樂團也加入點燈的演奏行列,與北大管樂團一起用音樂服務輪椅長者與社區民眾。從12月16起,校門口聖誕樹及學勤路藝術大道的遠雄八大社區,也推出各具特色的燈海,將延續到2024年2月28日,為北大特區年終歲末帶來美麗夜景,也成為全台獨一無二的社區型耶誕城。
臺北大學校長李承嘉每年都會前來與民眾同歡點燈,他表示能夠讓聖誕樹每年都點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這次看到現場參與民眾有老中青三代,能將點燈的傳統延續下去,並與在地社區建立夥伴關係,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尤其透過節慶與音樂是很好的媒介,讓大學與社區更融和、更友好。計畫主持人曾敏傑教授也表示,感謝北大光榮扶輪社前社長陳呈緯、鍾子康與歡喜廣告公司負責人吳文良,從2018起,每年都支持聖誕樹的架設,並且換上新的擺飾,透過這棵巨型聖誕樹,在校門口與北大社區燈海連成一氣,創造出全台最具特色的大學城。
今年北大光榮扶輪社社長謝耀宇也現身會場,與下屆社長當選人劉坤億、前社長廖國華、陳呈緯、林振利、鍾子康等共同參與點燈,也因為有這些歷任社長的支持,讓聖誕樹可以持續在北大校門口點亮。而本次的協辦單位遠雄八大社區,蒞臨現場也有碧連天何信良主委、大學風呂許振卿主委、大學哈佛徐欣華主委、遠雄耶魯周秉庠主委、大學劍橋高俊煒文康委員、紫京城吳振銘委員等熱情參與,讓點燈從北大連結到社區,共同凝聚臺北大學城的共好與共榮。
龍埔國小管樂團行政老師陳匯峯表示,龍埔國小管樂團成立至今12年,孩子們透過合奏,以培養藝文氣息與團隊合作精神。今年也在新北市學生音樂比賽中,榮獲管樂合奏優等的佳績。今年的點燈活動,有30多位學生及家長熱烈參與,在指揮老師吳松庭的帶領下,演奏五首聖誕曲目,如耳熟能詳的 《Jingle Bells》、《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等。吹奏長笛的曾潁姍同學,本次也與北大管樂團在管樂節安可曲中合奏,學習大哥哥姐姐的舞台風範;對於這次能夠在北大校門口表演聖誕歌曲給長輩們聽,她感到很榮幸,爺爺奶奶們慈祥的眼光,也給了她們一個友善的舞台,她也祝福爺爺奶奶身體健康,聖誕快樂。今年的點燈讓在地小學生也透過音樂,一起創造高齡友善的臺北大學城。
每年在聖誕點燈的演出,已經成為北大管樂團的傳統,今年也派出長笛五重奏,演出《Christmas Medley》、哈利波特電影配樂《Themes From Harry Potter》。社長游杰翰同學表示,今年因為下午是北大管樂節,對團員來說是體力上相當大的挑戰,特別感謝長笛五重奏的同學熱情接下點燈演出的任務。社長在演出時,也向社區民眾介紹樂器,其中有一位大一男生,加入社團才四個月,但每天都練習3-4小時,已經可以登台演出,也鼓勵了現場的小朋友學音樂要貴在勤勞練習。今年北大管樂團更從校園跨到社區演出,不只是聖誕點燈當天的演出,也進入榮民之家及針對輪椅族等高齡對象,用音樂搭起社區與臺北大學的橋樑。
今年點燈也延續五五樂集所集結的高齡輪椅族及家屬,邀請他們來現場看管樂表演,也一起倒數點燈。現場共有13組高齡輪椅族參與,其中王紀涵大姊與李國樹大哥夫妻檔每次都不缺席,因為李大哥很喜歡音樂,所以王大姊常常推著先生參加USR計畫辦理的音樂活動,不論是森林音樂會、五五樂集、輪椅體適能、輪椅DIY等活動都熱情參與。王大姊表示因為音樂活動可以轉移注意力,讓先生透過音樂暫時忘記身體上的不適。今年受邀來北大參與點燈活動,也看到可愛的龍埔管樂團的小朋友在寒風中仍然專業認真地吹奏,希望每一年都可以看到他們演出,讓北大特區是由老中青幼共聚一堂,可以傳承文化的活力大學城。
北大特區內具代表性的遠雄社區,包含遠雄耶魯、大學劍橋、大學風呂、大學京都、碧連天、大學哈佛、翡冷翠、紫京城等八個社區,每年在聖誕季節到過年前,在藝術大道上展示別出心裁的社區燈飾,也吸引許多外地遊客參觀,蔚為在地特色,而聖誕點燈也連結了臺北大學與北大特區的友好關係,在少子化又高齡化的臺灣社會,透過節慶與音樂的互動,讓北大特區的各年齡世代彼此交流,也透過社科院USR計畫媒合出來的社會關係,一起發揮橋樑的功能,創造出臺北大學城的在地特色。
聯絡人:社科院USR助理 施冰冰
聯絡電話: 分機67224
刊登時間:2023-12-18 19:44:15
-
2023 Dec 18 【商學院】2023 12/15 USR×NFT永續共創競賽頒獎典禮
【商學院】2023 12/15 USR×NFT永續共創競賽頒獎典禮
商學院USR中心偕同金融科技暨綠色金融研究中心,舉辦本校第一場NFT競賽活動,結合三鶯地區的永續低碳概念為題,競賽於十一月底結束投稿,參賽者們發揮創意、各展長才,每件作品及理念都相當新穎、精彩。
USR中心誠摯邀請本校師生一同參與USR×NFT永續共創競賽頒獎典禮,一同欣賞學生們的奇思妙想,一同瞭解青年世代對於永續共創的所聞所感,一同迎接新時代的潮流。
於活動當天後半場還會邀請None Group講解NFT上鍊方式,想要跟上時代腳步就不可錯過!
時間:12/20(三) 12:10-13:30
地點:USR HUB(行政大樓B1 郵局旁)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k4UqUMmGKW7NT6nX8
(當天中午供餐,由於場地因素人數有限,報名要快!)
聯絡人:商學院USR計畫助理 黃詩涵
聯絡電話:分機66316
刊登時間:2023-12-18 19:41:52
-
2023 Dec 18 【社科院】2023 12/14 北大管樂團自學方案-以音樂進行社區服務
【社科院】2023 12/14 北大管樂團自學方案-以音樂進行社區服務
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自2018年以來,持續與北大管樂團攜手辦理聖誕點燈暨北大管樂節活動,今年已邁入第六年,同時成效一年比一年卓著。北大管樂團豐富了社科院USR計畫音樂服務的內涵,而北大管也受益於USR計畫的持續支持,於2023年榮獲教育部「全國大專院校學生社團評選」特優,成為大專樂團中的指標團體。
上半年北大管樂團計參與了桂花音樂節、森林音樂會等公演活動,為罕病兒童、身障家庭、與高齡輪椅族帶來喜悅,也讓團員們感受到音樂對於弱勢者所帶來的非凡意義與價值;看到台下弱勢的觀眾如痴如醉的沉浸在音樂中,對於表演者所帶來的感動,著實無法以言語形容。這些公演的經歷,也讓北大管樂團的同學們十分著迷,因此透過自學方案,在下半年與USR計畫合作,繼續推出四場公演來服務社區。
首先於11月18日上午,北大管樂團前往臺北榮民之家,為高齡且行動不便的榮民伯伯演奏音樂,讓鮮少有機會聆聽音樂會的榮民伯伯們能夠盡情享受,現場參與的榮民伯伯約有20人,年齡大多為80至90歲。榮家主任也提到,這些榮民伯伯過去從未聽過音樂會,這次的音樂會可能是他們這輩子第一次聆聽,也希望未來能有更多機會能讓榮民伯伯享受音樂。
學生們共為榮民伯伯準備了8首曲目,分別為木管重奏的「神隱少女主題曲、海頓嬉遊曲、五首簡易舞曲合輯」;以及銅管重奏的「我的未來不是夢、Do Re Mi、小白花、失戀陣線聯盟、可愛的玫瑰花、flower crowns」。透過古典音樂、現代音樂與懷舊歌曲交織,讓榮民伯伯們能夠聆聽不同年代的曲目。
在北大管表演之前,會由一名學生擔任引言人,向觀眾們介紹下一首演出的曲目,也讓觀眾們能更認識每一首曲目。而當學生們演奏到「我的未來不是夢」、「失戀陣線聯盟」時,許多榮民伯伯也會跟著哼唱,而學生們也在一旁跟著唱和,讓音樂會頓時變成一場歡樂的青銀共唱。
演出結束後,同學們也留在榮家享用午餐,下午則跟著榮家的王組長去認識臺北榮民之家的歷史與景色。榮家坐落在三峽白雞山上,環境清幽,園區中林木蓊鬱、流水潺潺,儼然為一處桃花源;目前居住於榮家的住民約有500人,年齡大多落在80至90歲之間,超過百歲的人瑞則有十餘人。由於榮家最初是為了安置韓戰中的反共義士,因此園區中有許多關於反共義士的歷史遺跡,也使榮家成為一處歷史教材。
回到北大之後,學生們也緊鑼密鼓地準備下午在心湖會館旁的公演,假日的心湖充滿親子嬉戲的歡笑聲,在微涼的午後,學生們以悠揚的樂曲,襯托親子間的歡愉,午後的心湖畔聚集了約60多名觀眾,等待學生們精湛的演出。
學生表演的曲目與上午榮家公演一致,由學生擔任曲目的引言人,帶領現場的觀眾認識古典樂曲。當學生們表演到「我的未來不是夢」、「失戀陣線聯盟」時,一樣的情景發生,現場的觀眾也開心的一同歌唱、打節拍,用自己的方式參與學生們的演奏。
這次的自學方案,提供了北大管4次的公演機會,對於學生而言,平時僅年度成果發表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演奏能力,而平時也大多是團內練習,對外表演則可以敦促自己更加認真的練習,同時以重奏音樂會的型式呈現,也可以挑戰團員之間的默契程度。團員們也希望這次的自學方案,能提升他們在演奏中的穩定度,也可以自我檢驗平時的練習成果。
社科院USR計畫多年來媒合北大管樂團表演的機會,讓學生們能夠有機會展現平時的成果,並以此來激勵自己,精進技藝。而多年來的合作,也讓北大管樂團獲得各界的肯定,也在大專院校中建立聲譽,誠是以音樂進行社區服務最佳的社團典範。
聯絡人:社科院USR計畫助理 鍾佩芳
聯絡電話:分機67222
刊登時間:2023-12-18 19:38:31
-
2023 Dec 18 【社科院】2023 12/14 社工所自學方案-高齡助人工作者的多元樣貌
【社科院】2023 12/14 社工所自學方案-高齡助人工作者的多元樣貌
國立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以超高齡社會作為核心,思考在超高齡社會下大學能扮演的角色,團隊以培力的方式,鼓勵大學生研提方案投入高齡議題,於正規課程之外,自組學習團隊付諸行動。經過徵件之後,本學期已有6組學生團隊參與超高齡自學行動,包括學習型1組、服務型2組、學習暨服務型2組、及學習暨協力型1組。
其中由社工所三名碩士生所推動的服務型方案,發想創立了「三步去哪裡」的podcast節目,邀請3位講師分享高齡助人工作的樣態,並執行兩場實體論壇。兩場實體論壇分別邀請藝術治療師呂冠廷、北大諮商主任王冠生、師大社工所兼任助理教授鄭凱芸,前來與學生討論及分享高齡助人工作的樣貌,同時也邀請社工系學生前來參與,促進社工系學生對於高齡服務的認識。
在Podcast錄音過程中,學生們透過與不同領域的工作者深入訪談,不僅擴展了對不同領域的理解,還細緻地探索了他們在助人工作中的獨特心得與方法。這樣的交流不僅加深了學生團隊對於助人工作的全面認識,更激發了學生們對於改進現有實踐方法的熱情。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意識到跨領域對話的重要性,並在兩場主題論壇中進一步促進了跨界交流。然而也讓學生深刻體會到,要跳脫各自的價值觀進行對話並非易事。這是未來的挑戰,需要透過練習和嘗試的過程,並引發學生對於如何促進各方間相互理解與尊重的思考。
透過辦理實體論壇,學生在虛擬空間中聽取了意見,同時實際感受到參與者間的互動和反饋。這種面對面的交流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豐富的平台,促進了深層次的對話和分享。得以從多角度理解助人工作的挑戰,同時發現了一些容納多元聲音的模式,這將成為未來持續改進的方向。期待將這些學習成果可以運用到未來的助人實踐中,並持續建構一個更有效、且具有深度影響力的框架。
在自學的過程中,學生們也深入探討了長期照顧服務的現狀,透過podcast訪談和主題論壇的方式,與不同單位的社會工作者進行交流。這次的經驗也讓學生深刻體會到現行服務體制的破碎化,使社會工作者似乎變成了行政機器,同時也發現服務對象過度強調醫學模式,失去了其身為個體的主體性與整體性。
透過podcast訪談,深入了解不同單位社會工作者的工作狀況後,也發現了服務體制的種種問題。例如社會工作者在執行任務時,似乎被限制在瑣碎的流程中,難以發揮其應有的關懷角色。這種破碎化使得社會工作者更像是機械地履行流程,而非真正關心服務對象的需求和困境。同時,學生也從訪談中發現服務對象被過度視為病患,忽略了其整體性的需求,使得照顧過程更趨向於生理層面,忽略了心靈和社會層面的支持。
為了進一步促進對話和理解,學生們不僅透過podcast訪談,還舉辦了兩場主題論壇,邀請了不同世代、不同專業及工作背景的人參與。在這些論壇中,也發現了一個重要的課題,即要跳脫各自的價值觀進行對話、並讓對方理解並非易事。這使學生們深刻體會到,如何與自己價值觀不同的人開啟對話並讓對方理解,是需要透過練習和嘗試的。
在論壇中,學生們進一步探討了助人價值的實踐方式,以及生命議題的重要性。參與者不論身處哪個領域或擔任何種角色,都在嘗試找到適合自己的助人價值實踐方式。這顯示了在社會服務領域中,不同專業和背景的人,都有著對助人價值的共同追求。透過這些交流,我們不僅能夠學習和啟發,還能促進更有效的合作和更全面的助人價值實踐。
綜合來說,本次的自學方案中,學生們除了透過podcast訪談深入了解問題,也透過兩場主題論壇促進了跨界對話,並發現了跳脫各自價值觀進行對話的挑戰。同時,在交流的過程中也體會到,不論身處哪個領域或扮演什麼角色,尋找適合自己的助人價值實踐方式,是需要共同努力、需要不斷的嘗試和練習。這樣的自學反思,與課堂教授單向的授課互補,增進了學生的積極性與實踐性,更深入理解問題的本質,並探索更具創新性和可持續性的解決方案。
Spotify廣播內容:
【找居服員竟然還要對生辰八字!長照A個管的日常】
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0cmuIvhQwFnQk2IrG1Uf1r?si=MVFSFVZBRaa3iM8d6E_B0A
【穿梭醫療體系的失智症社工師來了】
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1KvD8Y0dfW4J7oljyD4J4N?si=gVMGud9PR-mEF_PN1SlVdA
【長照機構的社工實習,跟想像的一樣嗎?】
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3u2MwmYSVEuOv7MqwG5bXX?si=gdM-5FnSTvSJ3rToxK0boA
【一定要當社工才能實踐助人價值嗎?以高齡領域為例】(實體論壇)
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63zNcWi6Fly3L9YJZ4t1cN?si=5yaLkwxiSvy-a_sm_9B0kg
聯絡人:社科院USR計畫助理 鍾佩芳
聯絡電話:分機67222
刊登時間:2023-12-18 19:31:51
-
2023 Dec 06 【社科院】2023 12/6 范守仁醫師談「代謝症候群因應之道」
【社科院】2023 12/6 范守仁醫師談「代謝症候群因應之道」
為鼓勵長者學習以及促進長者健康老化,臺北大學圖書館與社科院USR計畫合作,邀請恩主公醫院教研部主任,也是前台大醫院麻醉科主治范守仁醫師蒞校演講,主題是「大自然要我們胖 — 談代謝症候群因應之道」;范醫師以臨床經驗及自己養身之道來向社區長輩們分享,如何逆天而行,逆自然而行,才能維持健康的體態。
范醫師開場先從舊石器時代出土的人形雕刻介紹,范醫師指出在演化的過程中,人類的身體無法生成維他命C,並且人類會有甜的味覺,皆是因為200萬年前的直立人到1.5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當時人類生活環境還處於冰河時期,為了能有效吸收果糖、儲存養分準備過冬,因此人類會大量攝取含糖水果,讓身材變胖,以便撐過寒冬。
然而到了科技進步的現代,人類已經不需要大量儲存養分過冬,但因為人類的基因仍未演化,因此攝取過多的醣類即會導致身材變胖,也出現許多代謝症候群和相關的疾病。台灣的平均壽命與其他已開發國家沒什麼差距,但健康平均壽命卻少了不少,因此如何維持健康的身體,是許多人必須謹慎面對的課題。
范醫師首先介紹果糖、葡萄糖、蔗糖三者的差異。果糖在人體內只能轉換成三酸甘油酯,對人體並無益處;葡萄糖可以轉換成肝醣儲存,平時運動使用的能量皆由肝醣轉化而成,但肝醣在人體內最多只能儲存500克,多的也會變成三酸甘油酯;蔗糖是一種雙醣(葡萄糖+果糖),在消化過程中,經過酶的催化特性,會分解為一個葡萄糖和一個果糖。
其次,范醫師介紹人體內重要的激素 — 胰島素。胰島素是一種蛋白質激素,可以增強肝糖的合成,胰島素可以促進肝臟細胞和肌肉細胞將葡萄糖轉化為肝糖,而胰島素的降低會導致肝臟細胞將肝糖轉化為葡萄糖,並釋放葡萄糖到血液中。而「胰島素阻抗」(果糖在細胞產生油脂),就代表身體雖然分泌了胰島素,卻沒辦法達到利用血糖的效果,可能有2個原因,第一,身體內的血糖過量,無法全部被細胞利用,血糖持續過高、刺激身體不斷分泌胰島素,最後過勞就形成胰島素阻抗;第二,身體對胰島素失去敏感度,即使有胰島素也無法將血糖送往細胞,細胞失去養分,自然而然會覺得累、沒有精神、沒有力氣、容易餓。
過去認為使用果糖代替砂糖,在相同甜度下可以減少熱量攝取,其升糖指數也很低,果糖在預防及控制糖尿病上較佳。但此觀點已經遭到反駁,現代醫學認為果糖只是不會醉的酒精(會造成脂肪肝、肥胖及成癮性),必須限制及預防上癮,否則會造成代謝症候群。現代醫學認為果糖可能導致新陳代謝紊亂,使人罹患心臟病、糖尿病及痛風的機率增加。范醫師指出高果糖漿的化學結構會刺激食慾,並可能使肝臟將更多威脅心臟安全的三酸甘油酯輸出到血液中。
臨床上在進行動物實驗時,先是分別餵食水和果糖,小白鼠只吃果糖。換成水和嗎啡時,只吃嗎啡。但如果是餵食果糖和嗎啡,則是不分上下,探究其背後原因為多巴胺的關係,兩者皆可促進多巴胺讓人愉悅,以此可見果糖成癮所造成的危害不輸嗎啡。
另有研究也指出,減少熱量的攝取(約減少30%),即有助於壽命的延長,而除了總量的控制,熱量的來源更要慎選,並非避開油脂的攝取就安全了,過度的攝取糖分,也會導致脂肪肝!
生酮飲食則是一種「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的飲食方法,碳水化合物的減少會使我們的身體進入稱為酮症(Ketosis)的代謝狀態。發生酮症的代謝狀態時,我們的身體在燃燒脂肪中獲得能量的效率會非常高。生酮飲食法能將脂肪轉化為肝臟中的酮,可以為大腦提供能量。生酮飲食法還可導致血糖和胰島素水平大量降低。這與增加的酮類具有許多健康益處。
間歇性斷食是種間歇性的進食方式通稱,包括在一個期間內進行斷食與進食循環。間歇性斷食可能有助於體重減輕,產生相當於長期限制卡路里的效果。間歇性斷食在21世紀被研究為一種可降低飲食相關疾病,例如代謝症候群風險的做法。美國心臟協會指出,間歇性斷食可能可以達到體重減輕、降低胰島素阻抗並降低心臟代謝疾病的風險。
講師提到,所有的油類中,對人體最佳的就是Omega-3脂肪酸。Omega-3是一種存在於『海洋動物』以及『植物』中的脂肪,白話的說,Omega-3就是一種油,不過和一般油類不同的地方在於,Omega-3對於人體有包括「心血管保養、抗發炎、眼睛保養」等多種重要的功效。
講師介紹健檢報告中的數據 — 升糖指數(glycemic index,GI)又稱糖生成指數、血糖生成指數,用於衡量糖類對血糖值的影響,是一種食物升高血糖能力的度量。GI值高的食物其所含醣類會被迅速分解然後吸收,將葡萄糖迅速釋放到循環系統,導致血糖急劇上升再下降。反之,低GI值的食物其所含醣類會被緩慢分解或較慢吸收,使葡萄糖逐漸釋放到循環系統,讓血糖水平的上升和下降更加緩慢與平衡。低升糖指數食品有益於大多數人的健康。
最後,講師也提到,若沒有有效控制飲食,罹患糖尿病之患者未來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比一般人更高,尤其是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根據研究,血糖過高時會造成腦部神經、腦血管內皮細胞病變,導致病患大腦中的β澱粉樣蛋白增加,形成斑塊並沉積,進而逐漸損害大腦並導致認知能力嚴重地下降。
社科院USR計畫關注「高齡及學老」議題,也持續支持在地高齡社群,包括橘子讀書會、劍橋讀書會、耶魯電影社、食物森林、京都愛樂、健康書庫分享會等,這些社群活動都有助於大家學習和用腦。尤其今天演講特別提到降低失智風險的重要,未來希望培力長者具備服務他人的能力,在老年尋找自身價值同時,也可避免失智,並在參與多元的活動中促進健康。
聯絡人:社科院USR計畫助理 施冰冰
聯絡電話:分機67222
刊登時間:2023-12-06 18:16:19
-
2023 Dec 06 【社科院】2023 12/6 王晨宇社工督導談「做你想做的社會工作」
【社科院】2023 12/6 王晨宇社工督導談「做你想做的社會工作」
2023年12月4日下午兩點,社科院USR計畫第88場三鶯樹論壇精彩開講,由社工系魏希聖教授邀請新北市樂康身心障礙者家庭資源中心王晨宇社工督導蒞校,他也是《我們都被貼滿了標籤》的作者蒞,在社工系722專業教室主講「做你想做的社會工作-長期照顧篇」。
王晨宇社工督導是本校社工系的畢業校友,是身心障礙領域的社工督導,也是原創作者,擁有很多種角色和身份。「而你到底是誰?」王督導詢問在場的同學,為什麼會選擇繼續升學、進修讀社會工作研究所?督導先分享表示因為親人的離世,思索如果面臨死亡,他最後悔會的是沒有將小說連載完結,也因此重回文字海中,並將時隔多年的小說完成連載,並出版書籍。督導勉勵同學做任何事都要有方向和目標,且要做個自己會喜歡的自己,每個人不一定都是要圓滑的,就算有稜有角,那依然也是自己,且是與別人都不同的,獨一無二的你。沒有能力,那就儲備自己,豐富自己,帶著屬於自己的能力和價值觀,向前出發散發光芒。王督導演講的開頭震撼力十足,啓發性也十分強。
王督導談及長期照顧也是充滿自信和見解,同時也點出臺灣的現況及困境。說到長期照顧(簡稱長照),民眾自然而然的就會認為那是老人服務,但其實身心障礙者亦是屬於長照的其中一環,然而政府服務卻集中在老人領域上。長照服務普及嗎?可能不盡然,多數民眾以為長照服務是免費的,仍不習慣使用者付費的模式,甚至也不理解「照顧」其實是一種專業,且似乎「照顧」這名詞及動詞應該落在自己的家人與親屬身上,怎麼還要花錢請人或住在機構?
當然也有需要長照服務並也願意支付的民眾,但卻卡在申請資格不符合失能等級2級,目前我國失能資格等級以肢體缺損程度計級,然而就算申請通過,可能所分配的資源服務也十分擁擠,因為照顧服務員(簡稱照服員)人力流失實在太快,薪資條件不優渥,使得照服員寧願到醫院做看護,獲得的報酬和福利高出太多。案主就算獲得資源服務,交通車只能限制前往醫療院所看病,實際上也限制了個人社會參與的範圍。
然而接下來再過1至2年,臺灣就要面臨超高齡化社會,年滿65歲以上的長者人口比率將突破20%;時代改變,社會變遷,服務同時也會產生變化,那同學們未來又會在哪個位置上呢?王督導的大學導師啟發王督導的一句話是「What’s your first choice? Choose second choice. You live second life.」。最後督導勉勵大家,「別忘了自己是誰,用自己想要成為的樣子成為自己心目中的社會工作者,且沒有誰可以決定你的模樣」。
聯絡人:聯絡人:社科院USR計畫助理 鍾佩芳
聯絡電話:分機67222
刊登時間:2023-12-06 18:11:24
-
2023 Dec 06 【社科院】2023 12/5 魔法滿屋「影」導高齡接納老化
【社科院】2023 12/5 魔法滿屋「影」導高齡接納老化
老化過程中必然要面對自我的不完美,不再是年輕美貌、身強體壯,但這個自然的過程中,應該要如何坦然面對與接納呢?國立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高齡中心與耶魯心靈工作坊、任林基金會協力合作,於11月30日辦理了「魔法滿屋」電影讀書會。為呼應11月份感恩節的到來,本次於北大圖書館六樓會議室辦理,有將近20位社區居民參與,從動畫中認識自我,接納老化。
劇情講述哥倫比亞的群山裡有座充滿魔法的神祕小鎮,住在那裡的馬瑞格家族於一次災難中觸發魔法蠟燭降臨奇蹟,每個人都被賜與一種魔法天賦,唯獨女主角米拉貝兒,成為家族中的「特別不特別」,當日後家族面臨危機時,雖然沒有魔法能力,她仍沒有看輕自己,仍努力以自身力量拯救家人;即使家人或多或少還是有些看不起她。而在一次的危機中,米拉貝兒察覺家人的天賦,其實是伴隨著壓力的,因為總是活在他人的期待裡。反倒是米拉貝兒總是正面樂觀看待自己的平凡,仍能找到自我的優點並為自己打氣,這是比「魔法」更珍貴的能力。
任林基金會主領老師梁美霞在觀影後,鼓勵長輩不要排斥接觸動畫電影,許多動畫電影不只畫面、劇情精彩,更蘊含蓄多訊息,看動畫片更能喚醒心中的內在小孩。老師更引導長輩思考,電影中人物有什麼特質、魔法,在看完電影後覺得自己身上跟劇中人物有哪些特質相似、有哪些人物特質值得自己學習?老師特別提到劇中「祖母」的角色,為了要保護家人,設下許多的禁忌,也隱約歧視米拉沒有魔法這件事。
耶魯社區的素卿大姊分享對於畫面的喜愛,包括劇中畫面色彩、劇情都十分用心,畫面細節栩栩如生,更提到劇中家庭成員一同攜手克服了困難,迎來快樂大結局,看了很是溫馨感動。老師也引導長輩們思考,現實生活中是否也像劇中家庭有著不能說的秘密呢?簡淑貞大姊分享,在劇中家人都有魔法能力的情況下,其實劇中家人都承受著很大的壓力,進而不敢表達出自己的弱點,也因此壓抑過度後,魔法屋垮了。但也因為壓力散了,大家心情輕鬆起來,反而家庭關係和諧了起來、團結起來,氣氛好了,反而促進鄰里間的凝聚力。
林芳梅大姊分享,認為劇中人物態度的轉化很重要,畫面中人物造型會跟著角色情緒轉變,十分令人驚豔。她很喜歡劇中角色在把身上特殊能力卸下時,同時也卸下了隔閡,能使不快樂消融、擁抱彼此的缺點。最喜歡的台詞是「我是我家人」在生活中,有時我們顧著責怪自己的家人,卻忘了自己也是家庭的一份子,這句台詞讓人重新找回歸屬感,且每個人都是有價值的,平凡也有它的重要性;這部電影讓人重新思考看待事物的價值,以及擁抱所愛之人的方法。在場唯一男性方進福大哥表示,參與者也十分贊同其他人分享的心得,並認為這部電影十分具啟發性,對於不了解的人事物不要隨意產生偏見、遇到挫折時也不要輕易放棄。
子菡老師認為此部片是一個家庭撕裂並重建的故事,家庭成員皆善良、共同努力、彼此相愛,但卻因種種原因破碎了。而這樣的破碎卻不是一件壞事,反而讓人們看見了自己的恐懼與軟弱,魔法本是一種祝福,卻造成了人們內心的恐懼;而當魔法消失了,人們才認知到,自己的價值並不在所擁有的事物,進而去解除內心的恐懼。每一件事情的發生,不必用自己主觀去定義其好壞、或是逃避,當有天我們能勇於面對事情的發生,才能夠真正的接受,並突破當下、向前邁進成長。
當我們老了以後,我的美貌、名利、地位、聰明,我還可以看得到我自己的價值,我還可以喜歡我自己嗎?導演非常有趣,在米拉貝爾看到的圖像中,房子粉粹後又重建,最後美好的結局是讓自己接受不完美,可以接受別人的幫助,成為相互流動的新關係,而魔法回來後,就成為家庭的祝福。老化過程中面對自我與他人的關係,可以思考如何重建自我的價值,當名利錢財留在人世帶不走的時候,留下愛與被愛的關係,也成為老化重要的議題。
北大高齡中心、社科院USR計畫,將持續與耶魯心靈工作坊合作,透過電影讀書會來認識人生與因應老年,歡迎社區高齡者加入,透過電影來觀照自我內心,透過社群來促進人際互動,也持續創造高齡友善的臺北大學城。
聯絡人:社科院 USR 助理 施冰冰
聯絡電話:86741111轉67224
刊登時間:2023-12-06 18:05:37
-
2023 Dec 06 【社科院】2023 12/4 各方協力辦理土城與三峽在地論壇
【社科院】2023 12/4 各方協力辦理土城與三峽在地論壇
國立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致力於探索大學在超高齡社會下的角色,提出以3種方法(Establishment、Engagement、and Empowerment)應用在5個人口群(學生、長者、據點、跨校、全國),並結合師生發展出36項方案。其中針對據點的方案,包括與鳶山協會合作,共同培力三鶯土樹四區的長者據點,也透過線上群組,進行跨校共學,透過多方學習以促進彼此之合作,並精進團隊的方案與服務品質。
2023年11月30日新北市社會局土城社福中心舉辦「友力守護三城親」會報,邀請三峽與土城24個單位,以「老幼及青銀」為主題進行交流,並討論明年度相互合作的可能。在進入討論前,由實踐大學社工系黃珮玲助理教授分享政府未來的目標,指出在新版的「高齡社會白皮書」中,政府提出「建立健康、幸福、活力、友善的高齡社會」,分為四個項目,「健康生活」(提升長者的健康時間、提高生活品質)、「幸福家庭」(促進世代共融、永續長照服務)、「活力社會」(促進多元參與、提高長者自我價值)、及「友善環境」(消弭高齡歧視與障礙、普及長者支持網絡)。
黃教授也提到「社區共生」的概念也被政府納入白皮書中,社區共生強調「四助」,即「公助」(由政府提供長者相關服務)、「共助」(既有之勞健保之老年給付或老人年金制度)、「自助」(培力長者,讓長者從被服務者轉變為服務者)、「互助」(機構或單位相互協助,共享資源,提升彼此服務之品質);政府更重視「自助」及「互助」兩個環節,希望能透過在地機構,對長者進行培力、協助,以提升對長者的照護品質。
黃教授表示,未來政府會愈加重視青銀共融,要執行青銀共融並非單純將學生與長者放在一起,就算是青銀共融;如果只是單純把兩個族群放在一起,並沒有設計合適的方案內容,只會徒增雙方的敵意。因此要從甚麼主題切入,這是每個欲執行青銀共融的單位需要注意的環節。
黃教授介紹完之後,眾人以地區為單位分為2組進行交流,北大社科院USR計畫所推動的「北大玩具節」已經成為家喻戶曉的方案,同組的單位除了主辦的土城社福中心之外,玩具銀行、伊甸早資中心等,都已經是既有的合作對象。而伊甸早療中心也分享與USR計畫合作的方式,提到在玩具節的現場擺攤,也可以完成她們的KPI,是一個雙贏的合作模式。
弘道老人基金會袁燁輔導員得知玩具節的主題是老幼共玩,也表示希望明年能有機會一起合作,由於弘道在三峽並無固定的據點,多是仰賴在地長者居民擔任志工,才能推動家戶拜訪的任務。袁燁表示,若明年能夠有機會參與,希望能推出讓長者有興趣的遊戲攤位,增進長者參與的動力。
伊甸早療資源中劉芷玲督導心也針對今年參與玩具節提出新構想,劉督導表示,明年可以在遊戲設計上,加上親子運動會的概念,讓部分遊戲攤位難度提升,需要親子的參與才能通過,這樣就能避免遊戲過於簡單,使家長的參與度下降,同時也能增加遊戲的趣味性。此外,也可結合樂窩協會的拳擊隊,開設一個拳擊體驗活動,讓親子能夠同樂。
最後,由黃教授進行總結,黃教授點出許多單位會讓長者為師,發揮長者的專長去教導國小生,也是一個可行的方式;除了直接聯繫國小之外,也可以透過活動接觸家長,若家長也有興趣,也會帶孩子參與。黃教授也說,許多單位也都在發想新的方案,新方案若要成功一定要先試辦,先試辦、培力長者、再推動,比起直接推動更容易成功,也更能建立長者的自信心。
最後,黃教授也提到每個單位的資源與人力都十分有限,如何透過一場活動達成眾人的KPI與目標是至關重要的,也能讓每個單位以最精簡的人力及物力,達成最大的成效。
聯絡人:凃奕豪
聯絡電話:02-86741111#67227
刊登時間:2023-12-06 18:00:58
-
2023 Dec 01 【海山學】2023 11/27「傳承與創發:王世慶先生與臺灣史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紀實
【海山學】2023 11/27「傳承與創發:王世慶先生與臺灣史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紀實
王世慶先生(1928-2011)為海內外知名的臺灣史學家,在臺灣文獻研究、區域史、社會史、宗教史、族群史及經濟史等領域建樹良多。王先生曾經於1960、70年代起協助美國人類學者武雅士(Arthur P. Wolf)、邵式柏(John R. Shepherd)及郝瑞(Stevan Harrell)等人於海山地區從事田野調研並完成重要著作,以在地關懷從而打響國際名聲。在臺灣史研究被禁止的年代,他默默投入臺灣史研究,2002年成為吳三連獎基金會「歷史學類得獎人」,2008年獲頒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終身文獻貢獻獎」,被前國史館館長張炎憲先生譽為「臺灣史研究先驅者」。
為表彰王世慶先生對新北學及海山學研究之貢獻,海山學研究中心、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及新北市立圖書館特於2023年11月24至25日(五、六)兩日,舉辦「傳承與創發:王世慶先生與臺灣史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邀請臺、韓、日、美等國學者齊聚一堂,回顧王世慶先生的行誼及研究成果,並交流最新研究專論。24日開幕式邀請國立臺北大學陳俊強財政暨永續發展副校長、國史館陳儀深館長及新北市政府文化局龔東昇專門委員蒞臨致詞。隨後眾人移動到人文學院5F01,為「王世慶先生紀念特藏室」進行揭牌儀式,並在中心洪健榮主任及李孟勳研究員陪同下,參觀王先生留下珍貴的藏書、手稿、書信及照片。
開幕式時,陳俊強副校長致詞表示,王世慶先生長期關注土地及流域的水文經濟,希望藉由「王世慶先生紀念特藏室」之建置,強化臺北大學的地方學研究,期許成為新北市從在地化走向國際化的重要智庫。陳儀深館長表示,王世慶先生畢生潛心於檔案整理及學術研究,為年輕學子預先鋪好一條臺灣史研究的康莊道路,王孟亮先生願意將王先生的文物捐獻出來,在王先生生長的土地海山地區設置「王世慶先生紀念特藏室」,可說是將王先生大公無私的精神發揚光大。龔東昇專門委員表示,新北市政府文化局與臺北大學合作研討會已邁向第五年,希望日後能持續透過國際研討會與各界交流,為新北市政發展提供藍圖及願景。
會議第一天由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溫振華教授,發表「王世慶先生開創性的臺灣史研究」專題演講;第二天由美國華盛頓大學人類學系郝瑞(Stevan Harrell)名譽教授發表「回憶歷史語言導師王世慶先生」專題演講。本次研討會共分為七個場次,針對原住民研究、水利研究、區域開發與地方社會、產業的發展及展望、社會經濟研究、總督府的地方治理,以及區域研究與在地實踐等議題,共有18位海內外學者發表專論。特別的是,本次會議同時舉行「既開風氣亦為師:王世慶先生紀念紀錄片」首播典禮,該片由國立臺北大學歷史學系學生組成攝影團隊,獨立製作、拍攝及剪輯而成,藉由學生的視角,耙梳重要檔案及相關資料照片,挖掘後輩及親友眼中的大師身影。
圓桌論壇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編審張家榮老師指出,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擁有豐富的檔案典藏,奉館長指示,希望未來能與海山學研究中心合作,進行臺灣史及區域史各種課題的探究及推廣,透過共同開設課程、辦理研習班或是出版,強化學術機關與大學端之間的鏈結。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戴寶村教授指出,王先生雖然離開我們,但他留下諸多珍貴的學術遺產及課題,值得後輩學者進一步探索。例如:自古以來人類都是依水而生,海山學的範圍就包含淡水河流域兩岸,關於淡水河系的水運、產業、宗教及族群等課題,在在皆有更深入研究之價值。
王世慶先生具有濃烈的對家鄉土地的情感及關懷,多篇研究涉及海山地區的產業,本次研討會也邀請三峽百年茶行「三峽茗茶祥興行」擺設迎賓茶席,向與會來賓宣傳新北重要的產業及其文化。會議兩天正值冷氣團來襲,香氣芬芳的三峽茶,為眾人注入一股暖意,也讓海內外學者更熟知三峽茶鄉之美。
海山學研究中心致力於以學術紮根在地,盼能開啟新北學及海山學跨領域研究的多元視角及創新的研究成果,希能以此喚起學子及群眾對在地知識的興趣,提升對鄉土的關懷及認同感。
聯絡人:
聯絡電話:
刊登時間:2023-12-07 18:44:02
-
2023 Dec 01 【社科院】2023 12/1 偕鳶山協會推廣高齡活動手冊應用
【社科院】2023 12/1 偕鳶山協會推廣高齡活動手冊應用
國立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台灣鳶山社會實踐協會、與新北市政府社會局三方合作,於今年初出版《樂齡動腦 共老共好-高齡團體活動手冊》,同時在新北市社會局的協助下,讓位於新北市內的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皆能獲得該手冊,作為據點高齡活動帶領的參考,共有約500個社區據點受益。配合該活動手冊的出版與流通,今年度以高齡活動帶領為主題,繼續培力據點人員運用此書進行活動發想。之前於7/19及9/6場次報名人數皆十分踴躍,因此加開第三場次,於112年11月29日下午2至5點,在臺北大學社科院202教室辦理第三場次的「高齡活動帶領工作坊」,讓據點人員及志工能夠透過互相學習與交流,提升未來據點的服務品質。本次課程共吸引約35位在地據點人員參與,期待藉由該項培訓,激發據點未來活動的創意與多樣性。
本次課程由鳶山協會劉慧敏、鄭力慈兩位社工師主持,先介紹書中有哪些活動類別開始,並以其中一個方案為例,說明如何跟著書中的設計進行活動帶領,也鼓勵透過書中的內容進行延伸發想。如書中的九宮格投投樂,若據點內沒有相關道具,便可以利用現有資源自製道具、改良活動的玩法等;若本身對於活動帶領方面較無經驗,也可以透過書中內容選出有興趣的主題,並試著跟著步驟練習,或是發展一些不一樣的活動風格。課程中也透過蛋沙鈴和手搖鈴兩樣簡單的樂器,以歡樂年華歌曲帶領大家跟著節奏舞動,讓大家感受活動帶領的魅力,同時也邀請大家一起設計簡單的動作,讓活動增添變化與趣味。兩位社工師也整理出帶領活動時實用的小撇步,讓參與的夥伴可以快速掌握;包括了解長者的需求與樣貌、適時提供正向的鼓勵、制定規則簡易好懂、透過步驟循序漸進、道具與文字字體大且顏色鮮明、從日常生活中取得媒材、以及從長者喜好加以延伸等。
下半場則邀請大家參照「活動手冊」的設計做延伸,讓各組抽選道具:如寶特瓶、紙箱、毛線、吸管、棉花棒、報紙、紙杯,進而發想與媒材相關的活動。讓每一組從發想、討論並針對欲帶領的活動寫出活動計畫,參與的夥伴各個腦力激盪、討論得不亦樂乎。最後的成果中,寶特瓶成為應景的聖誕小夜燈、紙杯搖身一變成為風鈴、竹筷則變成盪鞦韆造型的相框、紙箱作為驚喜箱等一系列的闖關活動,報紙藉由撕貼畫的方式創作出風景之餘,也能訓練參與者的手部肌肉運動、吸管則以遊戲方式訓練肺活量等。
在課後的問卷中,學員的回饋包括有「感謝協會安排課程讓大家相聚、交流學習,為據點提供更多的服務。」、「使用高齡團體活動手冊,可以自行設計延伸活動」、「帶課沒有想像中那麼困難」、「簡單的道具就可以有很多的變化」、「很棒的課程規劃,主辦單位很用心,二位老師教的內容很豐富。我個人學習收穫很多,希望可以多辦這種增能活動,可以多元學習,也有更多交流的機會,一起分享學習帶領技巧與方法,然後再回到據點為長輩們做更多更好的服務,這課很值得,很讚喔!」,看來大家都學習的很用心。
針對新北市在地老人據點發展的培力,藉由高齡活動帶領專書為媒介,可以增進據點第一線人員的知能,也促進了在地據點未來活動的創意與多元性。社科院USR計畫也將持續協力鳶山協會,同時結合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一同集思廣益,培力在地老人據點以注入新的能量。
聯絡人:鳶山協會 鄭力慈、劉慧敏
聯絡電話:86741111轉67221
刊登時間:2023-12-01 19:44:21
-
2023 Dec 01 【社科院】2023 11/28 石賡執行長談《白居易的苦情世界》
【社科院】2023 11/28 石賡執行長談《白居易的苦情世界》
國立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為促進長者學習、鼓勵長者透過社群學習老化,於今年邀請美國石氏基金會前執行長石賡,主講「文史學老」系列講座,為北大在地社區的長輩闡述古人的經典作品與故事。石賡執行長深入淺出的演講方式,一直深受長輩歡迎,繼今年四月份的「李白的別樣人生」與「絕代文豪蘇東坡」演講後,再迎來本次的系列講座-「白居易的苦情世界」,本梯次的講座共辦理三場,並有129位社區長者熱情參與聆聽。
第一場主題為《癡情少年白居易》,執行長先以《花非花》一曲,帶領大家進入白居易優美的文辭中,現場長輩憶起熟悉的旋律,不由自主的跟著哼唱起來,緊接著介紹《江南憶》、《問劉十九》、《賦得古原草送別》等作品,讓長輩們嘖嘖稱奇,不斷地跟著朗誦,體悟詩的韻味與背景。石執行長簡明的介紹白居易作品的特性,包括其傳頌度高,主要是因為老嫗能解的特質。另外,白居易的影響力不僅在中國,更是對日韓等文化有極深遠的影響。
接著進入到講座的主題,白居易的父親 — 白季庚雖貴為朝廷官員,但白居易的童年並不那麼美好,原因可歸因於白居易的父母為近親結婚,或許是世人譏嫌使然,白居易的母親情緒不穩定,表現出喜怒無常的情緒。然而,偶然間的相遇使白居易的人生產生了巨大的改變,在他14歲的那年,他遇到了一生的摯愛 — 湘靈,其筆下《鄰女》一詩,述說了愛意。從那時起,白居易的生活似乎注定離不開湘靈,而湘靈也成為白居易筆下的常客。包括,白居易為父守孝,而與湘靈告別的《寄湘靈》等作品。二十餘歲的白居易決心與湘靈成親,為了獲得母親成全進京趕考,甚至奮發到不惜犧牲身體健康,27歲總算金榜題名,所謂「十七人中最少年」,白居易沒有因此而忘記與湘靈的約定,回到家鄉請求母親答應這段婚事,不料母親仍舊否定,甚至要求他倆從此不能見面,白居易寫下《潛別離》。
第二場《為誰譜下長恨歌》,執行長介紹,白居易因政治上的不得志,而多時放意詩酒,作《醉吟先生傳》以自況。在周至縣擔任縣尉時,白居易到仙遊寺馬嵬坡遊歷,在朋友王質夫鼓勵下,他寫了橫掃千古的長篇敘事詩《長恨歌》,表面上書寫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故事,其實寫的全是對湘靈無盡的思念。「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平易近人的用詞下,遺憾、愧疚與思念之情卻溢於言表。
白居易經歷母親以死相逼,不得已之下娶弘農楊氏之女,但婚後白居易仍無法忘懷,因此寫下了千古絕唱《夜雨》思念湘靈。後來因故遭貶江州司馬,在赴任過程竟巧遇漂泊的湘靈父女,白居易寫下《逢舊》,訴說對湘靈的最後懷念「應被傍人怪惆悵,少年離別老相逢」,白居易用一如往常的淡泊的用詞,描寫最真摯與難忘的情感。
第三場《含淚書成琵琶行》,執行長介紹到琵琶行的典故,其中「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被奉為最有名之句。詩中關於聲音的描寫也有很高藝術水準。白居易被貶江州司馬已兩年,在潯陽江頭送別客人,偶遇一位年少因藝伎紅極一時,年老色衰嫁作商人妻,而今在江口獨守空船的歌女。因兩人生命歷程相似,故白居易有感而發寫下「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此詩也通過對歌妓琵琶女高超彈奏技藝和不幸人生經歷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會官僚腐敗、民生凋敝、人才埋沒等不合理現象,表達了詩人對琵琶女的深切同情,也抒發了詩人對自己無辜被貶的憤懣之情。
三場文史學老的系列講座下來,長者們紛紛感謝執行長的分享,讓大家有機會能從歷史中看見古人的過去,也從中彙整自己的人生歷程。國立臺北大學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主任曾敏傑主任也分享,「嬰兒潮世代出生地人,在過去求學的歷程中建立非常完整文化底蘊,透過本次的學習,更能與文史產生連結,讓長者能有機會再次學習豐富的中華文化。」
藉由今年度文史系列講座的辦理,社科院USR計畫與石賡執行長一同創建《文史交流社》的LINE社群,廣邀有共同興趣的長者加入平台,將來亦能延續文史學習的交流。社群自十月創立已有90人參與,歡迎對文史學習有興趣的長者,透過下方連結加入社群,與共同愛好者一同交流。
點選以下連結或掃描QrCode加入「北大社科院USR✦文史交流社」社群:https://line.me/ti/g2/xmRVzLV8xWBEbmBPenxYI5GwnHwsCZrYWJ0eRQ?utm_source=invitation&utm_medium=link_copy&utm_campaign=default
聯絡人:社科院USR計畫助理 鍾佩芳
聯絡電話:分機67222
刊登時間:2023-12-01 11:22:14
-
2023 Dec 01 【社科院】2023 11/27 第六屆北大耶誕點燈
【社科院】2023 11/27 第六屆北大耶誕點燈
在北大光榮扶輪社的贊助之下,自2018年起,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推動聖誕點燈,用來推動大學和社區的融合,也創造大學師生和社區民眾的交流,今年已經邁入第六年,也讓這項活動成為三峽在地的特色。今年臺北大學也與鳶山社會實踐協會合作,結合在地遠雄八大社區,一起在12月16日下午六時點燈,邀請龍埔國小管樂團及北大管樂團帶來聖誕節曲目,讓北大鄰近社區共同洋溢在聖誕的快樂氛圍,也創造台灣少見的大學城典範。歡迎蒞臨現場共度佳節(自由入場,不需報名)。
✦✦聖誕點燈✦✦
時間:12月16日週六
17:00 龍埔國小管樂團表演/ 北大管樂團表演
18:00 倒數點燈
地點:臺北大學正門
表演:龍埔國小管樂團、北大管樂團
曲目:❆龍埔國小管樂團 ❆
1. Jingle Bells
2. Colonel Bogey
3. Angels We Have Heard On High
4. 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
5. Santa Claus is Coming to Town❆北大管樂團 長笛重奏❆
1. 聖誕歌 We Wish You a Jazzy Christmas
2. 哈利波特Themes From Harry Potter✦✦相關連結✦✦
Facebook|https://reurl.cc/6QqKby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USR-qb6yr
LINE@|https://lin.ee/DvIX9mL聯絡人:社科院 USR 助理 鍾佩芳
聯絡電話:分機67222
刊登時間:2023-12-01 11:18:20
-
2023 Dec 01 【社科院】2023 11/24《海翁繪》引領青銀感受東西跨域合奏
【社科院】2023 11/24《海翁繪》引領青銀感受東西跨域合奏
臺北大學社科院USR、鳶山協會與通識中心林子晴老師合作,於11月14日辦理藝文講座「從部落到海翁樂繪-小提琴與南管樂的交會」,邀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系蔡淩蕙、張雅晴教授、及南管樂生何宜蓁,於公院119為北大70位師生及土城青雲里辦公室高齡據點35位長者,介紹傳統與西方音樂結合的創作歷程及作品演出。演出的作品是小提琴家張雅晴老師追尋畫家父親張金發畫作世界,找尋畫中人物,製作結合部落歌聲與繪畫之專輯,並以南管樂再加以詮釋。講座結合了繪畫、原民古調、南管樂、小提琴,是視覺與聽覺、東方與西方的文化匯聚,帶領與會青銀世代感受不同的音樂呈現形式。
一開始由南管洞簫與小提琴合奏《嬰仔乖》。隨後蔡淩蕙教授依序介紹南管的上四管樂器:洞簫、琵琶、二弦與三弦。南管琵琶及國樂琵琶長相不同,演奏方式也不同。由於品項的限制,南管琵琶能演奏的音相對較少,雖有限制也能化為創意的發揮。蔡教授表示,南管琵琶音很少、很省話,而小提琴則一個一個音綿連不斷,在南管藝生何宜蓁與張雅晴教授共同合奏的《思念》演出中,能充分感受到古樸之情。
南管中二弦的聲音很小聲,在南管樂中並非主角,合奏中甚至須讓小提琴戴上弱音器,以便能與二弦應和,蔡教授從古調改編而來的《花蝴蝶少女》,也呈現了少女在花叢中窸窸窣窣的聲音。三弦因琴型長,音準難抓,通常襯在琵琶的低八度演奏,彷若琵琶樂聲的影子。但在古謠報戰功改編之《獵舞》樂曲中,作曲家也給予三弦突出表現的角色,與小提琴一搭一唱,營造壯闊之感。
接下來蔡教授介紹從部落到海翁樂繪的創作過程。前一張《海翁繪》專輯在三十屆傳藝金曲獎已獲得最佳編曲,這一張《樂繪海翁》更進一部融入傳統南管的音色。而張雅晴老師為了深入了解排灣族人的生活與文化,還特別去考了排灣族語認證。蔡教授從畫作挑選、分析、原民古調樂曲採譜、分聲部,編寫成小提琴與南管合奏,還應張雅晴老師的要求,加入具有小提琴技巧的難度,讓原住民學生可以對外表演自己族群的音樂,可說是費盡心思。蔡教授播放海翁樂繪小提琴協奏曲第二樂章,包含快情歌vukay小米祭青年之歌、鞦韆頌與搖兒歌等古謠,並分享〈搖籃曲〉是她的最愛,更告訴同學們睡著也沒關係,因為好音樂是可以讓人睡的。
蔡淩蕙教授在此專輯中擔任作曲,因她自小修習小提琴與鋼琴,國中時開始一路主修作曲,大學時期開始接觸傳統音樂,因此在編寫小提琴與南管曲目均能勝任。因為南管在臺灣已經逐漸失傳,所以特別介紹南管。南管亦稱南音、南樂,發源於古代泉州,保存了漢魏以來的遺風,在早期臺灣相當盛行。為了讓南管可以有新的生命,蔡教授開始實驗性跨域的多元合作,包括紀錄片配樂、傳統音樂劇場、獨奏會等。她特別介紹曾創作的南管曲目《昭君出閣》,將新住民喻為昭君,台灣人則是匈奴,比喻新住民在台灣艱難處境,讓南管樂與現代時事可以有更強的連結。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上Youtube 再次欣賞: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BqTm85Yt8I
本次參與講座的土城青雲里辦公室-高齡友善據點社工陳俊雄表示,出發前也對表演者做過功課,看到南管藝生何宜蓁可以吹洞簫、彈二弦琴、南管琵琶、拉胡琴等等樂器,非常多才多藝,實在非常佩服。而張雅晴老師將原住民古調採集下來,並且與西方的小提琴、東方的南管合奏,要呈現跨域的演出一定是費了很大一番功夫。另外陳俊雄也在據點找到一位林善大姊,今年88歲,當年她從彰化芳苑嫁到王功去時,就是以南管演奏的方式來迎娶她,因為她公公吳馬見早年是王功當地的南管樂團的團長,當林善大姊看到北大這場南管的演出,讓她回想到過去公公有時在家也會用台語唱南管小調。因為南管也會有酬神的演出,且演出者必須心正意誠。她公公在當地也是非常熱心的地方人士,雖然現在人已經不在了,他的精神跟南管卻令人懷念。林善大姊也盼望後進能在南管藝術上繼續傳承,保存這項古老的樂種。
課後學生回饋相當豐富,有學生表示「這不僅是一場音樂講座,更是一場深沉的感動,是為了留下一點什麼,而非為了某種目的而去做。在蔡淩蕙教授的引領下,我深深體會到許多不同的音樂曲譜。其中〈佛跳牆〉這個名字讓我印象深刻,因為它居然是一道美食的名字,給予我極大的驚艷。老師還細緻解說了《海翁繪》的製作過程,尤其強調了收集原住民古調的不易。這讓我更深刻地了解這張專輯的背後不僅僅是音樂的組合,更是對台灣原住民文化真摯的珍視與詮釋。」「回顧整場演奏會和講解,我深感音樂是一種超越語言的力量,透過琴聲傳遞出豐富的情感和故事。張雅晴透過音樂,精巧詮釋了父親的畫作,使我們深刻地感受到臺灣豐富的藝術文化。最後,我想特別強調製作的過程,從採集古調、初步挑選畫作,到開會討論,再到深入聆聽古調錄音、音樂創作的複雜過程,再到小提琴鋼琴的錄音階段,專輯的出版,以及影片的製作,最終到音樂會的精彩演出,每一個步驟都是如此的用心與辛勤。這不僅是音樂的呈現,更是一場對臺灣文化的深切致敬。」
社科院USR計畫關注在地高齡,致力推動青銀共學共融,開放課堂藝文講座,邀請在地高齡社群進入校園,與大學生一同體驗音樂文化之美,期盼未來可以設計出更多青銀共融的課程與活動,創造高齡友善的臺北大學城。
聯絡人:聯絡人:社科院USR計畫助理 施冰冰
聯絡電話:分機67224
刊登時間:2023-12-01 11:15:19
-
2023 Dec 01 【社科院】2023 11/24 北大管樂節6.0- EUPHIESTA
【社科院】2023 11/24 北大管樂節6.0- EUPHIESTA
由社科院USR計畫與指揮鄒佳宏老師所指導臺北大學管樂團,每年為北大師生及社區居民在歲末年終所帶來的音樂饗宴,今年邀請上低音號演奏家林子祥與學生共同演出,上低音號原文Euphonium,配上今年演出拉丁風格的歡樂氣氛,在西班牙文中Fiesta一字有慶典之意,因此我們將Euphonium與fiesta這兩個字合併成Euphiesta,邀您一同體驗管樂團的歡樂慶典。
主辦單位: 北大社科院USR計畫、國立臺北大學管樂團
日期: 2023年12月16日週六
時間: 下午2:30~4:30
地點: 臺北大學社科院前廣場
雨備: 公共事務學院1樓19會議室
活動免費,自由入場聯絡人: 社科院USR計畫 助理 02- 86741111轉67222、67224、67227
聯絡人:
聯絡電話:
刊登時間:2023-12-01 11:02:55
-
2023 Nov 24 【商學院】2023 11/23 臺北大學舉辦「在地農友永續低碳工作坊」
【商學院】2023 11/23 臺北大學舉辦「在地農友永續低碳工作坊」
本校商學院USR計畫於112年11月21日成功舉辦第二場「在地農友永續低碳工作坊」,本次特別邀請臺北市青農聯誼會創會會長盧品方分享「竹子湖財福海芋田綠色保育觀賞花卉認證」(綠保海芋),她對農業的這份熱情,成功轉型農田經營模式,展現新型的農企合作,促進了農產品市場的拓展,為農業社區帶來了可持續的收益。盧會長特別強調了合作與分潤的重要性,不僅為農場主帶來穩定的收入,還鼓勵了創新思維與綠色實踐的融合。
另外,也邀請本校蔡家昌助理教授主講「以社群聚眾用社群發聲」與廖凱弘助理教授主講「臺灣ESG生活圈的整合行銷模式ESGLIFE.SOCIAL」,使與會的在地農友與社區代表更了解本計畫在線上平台上的努力,與如何一起合作發揚在地永續低碳的經濟。
本次工作坊吸引了在地農友、團體及本校師生共62位,也特別感謝本校永續辦公室、海山學研究中心與金融科技暨綠色金融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一起為在地低碳農業發展努力,更展現了國立臺北大學商學院USR計畫在推動農業低碳轉型上的領導力。
聯絡人:
聯絡電話:
刊登時間:2023-11-24 12:40:11
-
2023 Nov 24 【社科院】2023 11/22 以「高齡活動設計與帶領」培訓學生
【社科院】2023 11/22 以「高齡活動設計與帶領」培訓學生
面對超高齡社會的到來,國立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探索大學所能扮演的角色,並針對學生、長者、據點、跨校、及社會五個面向,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案,以3種工作方法來投入-創建、服務、培力。其中針對學生進行培力更是重點之一,因此規劃了「高齡活動設計與帶領員(初階)培訓班」,結合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及鳶山社會實踐協會一起合作,同時獲得臺灣健康照顧社會工作學會的認證。期待透過精實的高齡長者團體設計與帶領培訓課程,幫助學生提早認識社區中高齡者的樣貌與需求,並學習團體活動設計與帶領的能力,以便未來能投入社區據點、長照機構、與高齡團體等,一起為超高齡社會儲備新血。
培訓課程於112年11月18日及11月19日登場,並於社科院翻轉教室中辦理,共有十位背景不同、但皆對高齡議題感興趣的學生參與。受訓學生背景多元,有來自社工系大一、大三以及研究所的同學,也有來自經濟系、財政系的同學等。課程中邀請到社會工作系劉素芬老師,以及在高齡團體活動帶領上有豐富經驗的社工師一起參與,包括有陳力瑜、游翼慈、鄭力慈、劉慧敏,共四位社工師校友擔任講師。
第一天的培訓中,先由劉素芬老師介紹高齡人口的多樣性,舉凡文化、族群、性別、性取向、社經狀況、生活經驗等,說明每個長者都有其老化經驗的獨特性。而臺灣目前的高齡服務架構,主要是以長照2.0中的ABC社區整合模式為主,另也針對學生將於第二次實作所接觸到的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加以介紹,讓學生更能了解到社區據點中的高齡樣貌及生態為何。因據點大多是以團體的方式規劃課程,故帶領者在規劃及設計團體內容時,除了要考量長者的獨特性及差異性,更要掌握團體帶領的主要目標-提升參與者的社會及心理福祉。
緊接著由陳力瑜及游翼慈兩位社工師上場,以「高齡團體活動示範」讓學生嘗試以高齡者的視角實際體驗團體活動。藉由體驗引導學生反思這些活動可以滿足長者哪些需求、達到什麼目標、團體帶領者在過程中做了些什麼,以及個人在團體中的感受為何。同時也依活動設計的四個面向加以討論,分別為需求、目標、媒介、活動等;從帶領活動的媒介的不同,便可以發展出百百種活動。本次培訓便期望學生能以常見的媒介作為活動設計的出發點,類別主要是認知、運動及手作;儘管如此,媒介只是一個活動帶領中的協助,真正重要的是活動背後的目標,是否可以達成正向的人際互動、社會性的支持,或是提供認知功能、身體功能的改善,以及讓參與者體會當下的同在感、幸福感等。
下午則由劉慧敏、鄭力慈兩位社工師介紹「高齡團體方案設計」,向學生說明如何將發想的創意,一步步以計畫書的格式呈現,進而達到實踐的目標。活動計畫的重要性在於讓帶領者能事先掌握及思考活動欲進行的方式,每個環節的設計是否能扣合團體原先的目標,故活動計畫需要的元素大致可分為活動目標、適合人數、場地安排、暖身、主要活動及結尾等。兩位講者也整理出帶領活動時實用的小撇步,讓參與的同學們可以快速掌握,包括了解長者的需求與樣貌、適時提供正向的鼓勵、制定規則簡易好懂、透過步驟循序漸進、道具需放大字體且顏色鮮明、從日常生活中取得媒材,以及從長者喜好加以延伸等技巧。
經過一整天扎實的課程內容後,接著透過分組方式讓同學們著手進行活動設計與規劃,每組都討論得十分熱烈且積極,而四位講師也在旁協助各組,於第二天上午便先進行小組演練與討論。第二天下午的培訓則邀請到在地社區團體-三峽區婦女會共16位長者進行團體活動實作,長者們一走進教室就可以感受到他們滿滿的活力,連帶著將熱情感染給大家,讓原先因為要帶領活動非常緊張的學生們,逐漸放鬆而投入於活動之中。
在帶領的過程中也可以發現到,各組的活動設計皆有自身的風格及特色,學生們嘗試以認知、手作、音樂等作為活動主題,並結合節奏、律動及情緒等元素,讓活動內容變得更加豐富!而三峽婦女會徐鳳英理事長也大方給予學生及主辦單位回饋「很開心有這樣的機會,讓長者走入校園,一同共學!希望日後能有更多的機會與台北大學多多交流。」活動尾聲時,也將今年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所出刊的《學老誌》贈送給前來參與的婦女會成員們。
培訓尾聲,參與的學員們也用心給予滿滿的回饋:「很充實的兩天學習,如果下次有機會還想參加進階課程,或是其他有興趣的主題。」、「我從來沒有上過類似的課程或是工作坊,發現自己跟長輩相處的機會真的不多,很開心有報名這次的培訓課程,學習到如何跟高齡者互動,溝通,玩遊戲。」、「儘管團體帶領的並不是很完美,待改進的地方有很多,但透過活動的參與依舊讓我收穫滿滿。」這次的培訓僅是一個起點,接著還會安排學生至三峽在地的社區據點進行第二次實作,學生也須於12月20日前完成相關作業,包含活動紀錄與個人成果報告等,才能獲得這項專業的證書。也期待未來學生、校園、社區之間有更多交流與互動的機會,一同學習高齡相關議題。
北大社科院USR計畫持續結合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一同推動學生培力的計畫,尤其有鳶山協會多年來服務在地據點的經驗,加上臺灣健康照顧社會工作學會給予專業上的肯定和認證,對於學生們的學習幫助極大,也提前為超高齡社會的到來做好準備。希望透過相關的培訓,可以增進未來學生投入社區據點、長照機構、與高齡團體等高齡產業的意願,一起為超高齡社會注入新的生力軍。
聯絡人:
聯絡電話:
刊登時間:2023-11-24 12:33:35
-
2023 Nov 24 【社科院】2023 11/21 偕鳶山協會培力據點「高齡財產保障」
【社科院】2023 11/21 偕鳶山協會培力據點「高齡財產保障」
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與鳶山社會實踐協會合作,為擴大照顧據點訓練的效益,持續透過線上視訊方式辦理課程,共同培力在地長者據點的志工及工作人員。於112年11月17日下午2點至4點,辦理今年度第二場次的線上志工培力課程,持續導入資源以協助老人據點的在地發展。
當日活動除了鳶山協會輔導四區據點人員參與外,亦廣邀新北市各區的據點夥伴一同參與,共有25個據點,近60位據點志工及人員上線聆聽講座。特別的是,鶯歌區的多元智能老幼暨兒童教育發展協會鶯歌站、及蘆洲區永樂里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等單位,更透過電腦投影的方式,提供在地據點人員、志工與長輩一同在線上吸收新知。
本次培力課程邀請到吳挺絹律師,吳律師現任明恩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臺北市政府法律諮詢律師,也是法律扶助基金會台北、板橋分會的扶助律師,本身具有財經法學碩士(專長信託),並具有人身保險業務員的資格。吳律師因協助90歲高齡老母親處理被親生兒子提告的財產訴訟案,開始思考:「財產分配問題對於親屬關係的深遠影響」。進而致力於透過法律工作,協助家庭關係和諧圓滿,並常透過法律講座,分享正確的財務規劃觀念。當天講座即以監護宣告、預立遺囑與信託、安養信託及贈與等,及高齡者相關的法律問題,透過案例與大家分享。
吳律師一開始便先以「監護宣告」開始分享,監護宣告是指當長輩出現失能、失智等情況,導致處理事情的能力顯著降低時,家屬為避免生病的長輩,可能會不小心被人詐騙或因思慮不周,而簽了不該簽的文件,甚至是贈與自己不動產的契約等情況發生。因此家屬可以向法院聲請監護宣告,聲請後法院會透過醫師的鑑定報告判斷,有無監護宣告(病況程度較輕微者,則會做輔助宣告)的必要。也會在瞭解本人、親屬意見,甚至安排社工進行訪視報告後,選監護人來協助這位長輩管理財產。而意定監護制度則是當本人還健康時,可以透過契約自行約定監護人;當自己受監護宣告時,受委託者就可依契約擔任監護人,充分尊重本人的自主決定。
吳律師接著也透過長榮集團總裁張榮發的預立遺囑作為舉例,向大家說明如何預立及規劃一份有效力的遺囑。而要讓遺囑可以更有效力與執行力,除了可以透過律師或公證人進行遺囑的公證外,也可以透過「遺囑信託」制度的方式進行遺囑的執行。遺囑信託透過第三方的信託者,以定期定額等方式將遺產做妥善的分配與運用,除了可以幫子孫理財,也可以避免財產被濫用或任意移轉。
透過課後課程滿意度調查顯示,針對課程總體滿意度高達4.8分(滿分5分)。大家也熱情給予許多回饋,如「這課程對高齢者守護財產很重要,須要多多推廣與倡導。」、「非常棒,非常適合目前長者生活議題,守護長者權益!無限感恩!」、「對高齡者法律相關資訊有一些了解,以後有長者訊問或遇到類似情況可以給予建議」等。
綜合課程中的反應及回饋得知,藉由線上方式辦理志工培力工作坊,不僅跨越空間及交通往返的限制,同時帶給據點人員與志工們滿滿的收穫與能量。今年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深化與鳶山協會合作,提供更多培力課程幫助據點發展,也透過增進在地老人據點的服務知能,善盡大學的在地社會責任。
聯絡人:
聯絡電話:
刊登時間:2023-11-24 12:14:00
-
2023 Nov 22 【海山學】2023 11/24「既開風氣亦為師:王世慶先生紀念紀錄片」首播資訊
【海山學】2023 11/24「既開風氣亦為師:王世慶先生紀念紀錄片」首播資訊
【「既開風氣亦為師:王世慶先生紀念紀錄片」首播資訊】
學生製作團隊籌備已久的「既開風氣亦為師:王世慶先生紀念紀錄片」即將於11月24日(五)13:20公開播映!
#王世慶先生研討會重要日程
11月24日(五)
-9:00開幕式暨「王世慶先生紀念特藏室」啟用揭牌
-9:40基調演講:「王世慶先生開創性的臺灣史研究」(溫振華,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兼任教授)
-12:30「三峽茗茶祥興行」迎賓茶席
-13:20「既開風氣亦為師:王世慶先生紀念紀錄片」首播
11月25日(六)
-9:40基調演講:「回憶語言、歷史老師王世慶先生」(斯蒂文•郝瑞,美國華盛頓大學人類學系名譽教授)
研討會開放現場報名,歡迎各位好朋友一起來,共同來見證海山學發展重要的新里程!
聯絡人:
聯絡電話:
刊登時間:2023-11-23 15:20:25
-
2023 Nov 21 【社科院】2023 11/21 學生高齡自學 五五樂集共融
【社科院】2023 11/21 學生高齡自學 五五樂集共融
第四屆老大人音樂節「五五樂集」由國立臺北大學社科USR計畫、高齡與社區中心、及鳶山社會實踐協會合作辦理,在獲得在地企業尖點公司贊助下,自10月中起連續舉辦五場音樂表演,並由晨星鋼琴社作為最後壓軸場次。今年的老大人音樂節並獲得學生和社團的積極參與,因為配合USR計畫於上半年推出學生高齡自學方案,只要與高齡議題相關,都補助同學組隊提案執行,其中晨星鋼琴社與社工系學生團隊,也於五五樂集中加入自學服務行列,壓軸場於USR HUB共同展演。晨星鋼琴社的社區演出為服務型方案,而社工系自學方案「輪到你來DIY」則是青銀協作型方案,並在活動現場設靜態成果展,介紹同學與長者互動四週的過程與心得。當天共約有50位長者及20位學生在現場同樂,以自學方案成果為五五樂集畫下完美的休止符。
贊助單位尖點科技公司林明輝副理也率領羅晴管理師等同仁來現場,並由通識中心林子晴老師頒贈感謝狀,表達對尖點長期贊助的感謝。而尖點夥伴也相當陶醉在同學們的演奏中,表示好久沒有這麼專心、放下手機靜靜欣賞音樂演奏了,真的很令人感動。社團指導老師林子晴表示,由於北大沒有藝術性的社團,所以這群喜愛彈鋼琴的學生,就聚集在社團內,可以互相切磋、也有表演的練習機會,但能有這麼高水準的演出,也是認真練習的成果,盼望社區的長輩們可以多給他們鼓勵。
這次鋼琴社的同學計有12位參與演出及行政預備工作,一開始由蘇亮禎以世界名曲《給愛麗絲》開場、鄧景倫彈奏《泰伊斯冥想曲》、劉正傑自彈自唱林俊傑、周杰倫的流行歌曲;另有劉喆安改編日本動畫歌曲並與王羽婕小提琴合奏《Avid-86》插曲、紫羅蘭永恆花園主題曲 Sincerely、及《天氣之子》組曲;最後由藍柏泉同學彈唱台灣歌謠組曲《花樹下(客語)》,《桃花過渡》等樂曲,讓台下青銀觀眾陶醉在樂曲中。
晨星鋼琴社社長黃雅莉表示,很感謝USR可以給社團表演的舞台,而且這次觀眾主要是輪椅族的長輩們,這為我們帶來了很不一樣的體驗!看見大家聚在一起聽我們表演也很感動,很喜歡這樣的氣氛,會想要多有這樣的演出機會!鋼琴社同學社會系劉喆安與王羽婕的小提琴合奏,也讓大家印象十分深刻;劉喆安表示,為了這次演出,早在2-3個月前就開始改寫曲子,並且與同學練習,希望能在服務中展現最好的演出,也願意下次再以音樂服務長者。
社工系輪椅DIY自學方案的組長邱宇暄同學表示,這四週跟同學輪流幫長者上課,指導老師劉素芬在過程中也跟同學開了許多次線上會議,終於最後定調服務的對象與方式。因為是第一次辦理,所以她們設定先從小規模的五組開始。過程中她們透過音樂律動、纏繞畫、紙黏土等媒材,用「藝術」與長者及照顧者互動。她們學習到團隊內光是要形成共識就要費一番功夫,在實際執行時,天候及活動時間的選定對於長者外出更是相當重要,面臨幾次下雨天是否要辦理的掙扎,也在活動之中收穫長者們給予的回饋,如活動時間太早等。她們發現這些活動,對於照顧者的喘息很有幫助,特別是外籍看護照顧長者一週,可能沒機會跟朋友互動,透過這些活動,她們可以外出散心,也可以作一些小手作而獲得小小成就,因此這個DIY也創造了看護者喘息的空間。
社區民眾陳小姐表示,自己的孩子也在學習音樂,看到社團同學有一個舞台可以表演、還可以服務社區,是一件兩全其美的事情。她也看到現場許多輪椅長者出來散步參加活動,讓音樂可以陶冶人心。輪椅長者的家屬溫碧麗大姊也很感性地回饋,很感謝臺北大學開放這樣的活動給社區長者,能夠多出來校園散步及參加活動;請樂團表演的預備過程是非常辛苦的,光是要找場地、找觀眾、前置預備都要花一番功夫。但她看到學生高水準的表演,可以自彈自唱、還有小提琴流暢的合奏,就知道學生很不容易,除了上課、打工外,還要花時間出來練習,真的是台上3分鐘、台下10年功;學生們演奏日本動畫插曲,她也跟著陶醉在其中,因為在音樂中是不分年齡的。此外,她也看到靜態展的同學也非常認真地設計方案與輪椅長者互動,同學們要湊出時間就已經很不容易,週末還要撥出時間來服務社區的長輩,是非常值得鼓勵的。
社科院USR計畫與北大師生共同善盡大學社會責任,以自學方案、五五樂集,創造學生與社區交流的平台,五五樂集邀請社區長輩與照顧者進入校園,自學方案讓學生有資源及舞台精進自我專業,而計畫辦公室則擔任媒合的角色與行政上的支持,未來也將持續透過USR計畫與高齡中心的資源,讓師生與社區長者共融於高齡友善的臺北大學城。
聯絡人:
聯絡電話:
刊登時間:2023-11-22 14:13:59
-
2023 Nov 21 【社科院】2023 11/20 以「法國號」帶領青銀穿梭英法
【社科院】2023 11/20 以「法國號」帶領青銀穿梭英法
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與通識中心林子晴老師合作,於11月14日邀請臺北藝術大學陳彥豪副教授及鋼琴家陳瑞瑩,共同演出「穿越英吉利海峽的號角」,並接待土城新希望教會38位長者,與北大同學們一起青銀共學,透過英、法四位作曲家所創作的協奏曲,帶領大家認識「法國號」這個樂器。陳老師也以英吉利海峽比喻,在英法相隔最窄的地方,有一條海底隧道從倫敦到巴黎,今天的演奏就像過這個隧道,穿梭在英、法之間。
看到陳彥豪老師以「手塞音」及木椎塞入法國號內,創造出特別的音效,大家都覺得很新奇。陳彥豪老師表示,法國號是從19-20世紀開始發展,而在管樂團中,法國號不是特別響亮的樂器,卻是作曲家讓樂團各式樂器可以演奏出和諧樂音的常用「接著劑」。許多長者們都是第一次聽法國號獨奏,也是第一次見到,更是大開眼界。
第一首為法國女作曲家Ruth Gipps (1921-1999)的作品。她曾見證一戰到二戰的歐洲,並在1948年時成為第一位獲得音樂博士的女性作曲家,是女性主義發展的重要里程碑,大家稱她為「來自海岸的Ruth Gipps」。這首樂曲從第一個音符到最後一個音符,都充滿了「穿梭」感。第二首介紹的是法國作曲家Jean-michel damase,他的作品實在是時代的縮影,反映出法國二次大戰到90年代後的音樂元素。他的音樂就像坐在巴黎街頭的露天咖啡館喝著咖啡,聽著遊客、路人交談、穿梭的聲音,聽他的音樂就像文藝電影畫面,讓現場觀眾有許多想像空間。
第三首介紹法國作曲家Henry Tomasi。他在幼年時期,父親發現了他彈鋼琴的天賦,卻把他當搖錢樹,帶他在各種場合即興彈奏。到青少年時期,他於巴黎音樂院潛心學習音樂,曾獲「羅馬大獎」。陳彥豪老師表示,法國號很早就在為貴族服務,特別是在打獵時傳遞信號。在此曲的某些樂段中,法國號以簡單的信號吹奏,正如同號兵們在傳遞訊息一般。最後,音樂旅程又回到英國,作曲家York Bowen不只是優秀的鋼琴家,同時也是指揮家。他的音樂帶有傳統英國復古的樂風,刻意保留獨立於歐洲大陸之外的英國特色。
三位作曲家的這些樂曲,讓現場青銀聽眾一同體驗了法國號的多樣風貌。土城新希望教會師母王禮芬表示,平常據點的長者不太有機會接觸古典音樂,感謝臺北大學提供這個機會讓長者們體驗「一日大學生」,長輩們還因此盛裝前來聆聽。來到美麗的北大,當然也不能放過參觀校園的機會,在音樂會及用餐後,便由鳶山兩位社工師帶路,踏查美麗的北大校園。今年69歲的孫英傑大哥分享自己初中時很喜歡音樂,曾參加樂隊擔任鼓手,也會彈吉他、吹口琴,知道有這場音樂會就很積極地想要參加。聽到陳彥豪老師介紹台灣的作曲家馬水龍,也是他初中時代的音樂老師時,更感親切。他很期待未來有機會可以聽到法國號吹奏台灣的傳統樂曲。
共同參與這場盛會的北大同學們,也享受悠遊在法國號的音樂世界中。一位參與的同學表示,這是他長大後第一次聽法國號與鋼琴搭配的協奏曲,打破了他對法國號的既有認知與想像。「起初我以為鋼琴和法國號的地位應該是不分軒輊,但實際聽下來法國號獨特渾厚的音色霸佔了我的聽覺。」、「陳彥豪教授在演奏過程中運用的泛音技巧,雖然不像弦樂般明顯,卻為樂曲注入更多變的元素。」另一位同學也回應,平常沒有近距離接觸法國號演奏的機會,以為它總是在樂團的一隅默默地吹奏溫潤的旋律,透過老師解說,才知道是有很多學問的!
社科院USR計畫與高齡社區研究中心結合大學課程,今年特別著重培力在地45個社區關懷據點,邀請在地據點的長者有機會進入課堂學習,也透過藝文講座讓青銀共賞,讓大學資源公共化,創造青銀共融的氛圍,善盡大學社會責任。
聯絡人:
聯絡電話:
刊登時間:2023-11-24 10:29:31
-
2023 Nov 21 【社科院】2023 11/17 馮天蔚老師談「龍潭三坑的歷史與創生」
【社科院】2023 11/17 馮天蔚老師談「龍潭三坑的歷史與創生」
社科院USR計畫與通識中心蔡怡玟老師的「都市地理與地方創生」課程結合,邀請日本千葉大學博士生與工學院設計專攻的馮天蔚老師,於10月20日下午一時舉辦工作坊,並開放給社區民眾參與,與修課同學一起共學。此次活動主要分成二個階段,第一階段透過馮老師長期在龍潭三坑參與文化保存與社區營造的經驗,介紹三坑客家聚落現今所面臨文創、觀光與創生之機會與挑戰。第二階段,則是以手作黏土DIY之塑型,進行客家地方元素以及意象之文化轉譯,最後再以3D列印方式,呈現成果。
第一階段,馮老師以長期在龍潭三坑蹲點,並參與文化保存與社區營造之實踐分享為主。三坑(舊名三坑子)於清代因大漢溪水運之便,成為龍潭、楊梅等地的貨物轉運站。日治時期,桃園大圳修築完工後,大漢溪水位驟降,之後又因陸路以及鐵路運輸之開通,與1956年政府於大漢溪上游興建石門水庫後,該地之水運已不復存在。本活動一開始,馮老師便以三坑過去之發展,從地理環境再到歷史發展之時空變遷,介紹給大家認識。
接著,馮老師又以三坑過去因「水」而居的生活與文化,逐一盤點,讓大家瞭解過去這裡因「水」而興,又因「水」而落的時空變遷。例如:水圳、梯田、水田、水井、米輪、黑白洗等。其中,黑白洗是早期居民晨昏洗衣之據點,與其日常生活社交之空間,是當地非常值得保存的生活地景之一。接著,馮老師論及三坑客家聚落現今所面臨觀光、文創與地方創生之機會與挑戰,同時也將地方創生之概念加以說明。過程中,馮老師更告訴大家「該如何實踐」,強調將想法落實於實際行動的重要性。此外,老師也提及文化轉譯之要義,應該是要進入真實生活中,也才能為大眾所理解。而三坑過去,因「水」路而形成的生活地景與文化,應該可以更以貼近常民生活之方式予以保存,並以此型塑當地的空間美學。
在第二階段中,馮老師展示之前在三坑聚落進行田野調查時,運用3D掃描,所印製出具有文化保存意涵之3D成品(如廟前龍柱、洗衣棒、洗衣板、石臼、義民祭典之豬公、米輪等)。接著,馮老師便請大家創意發想,思考有關「客家」文化之地方元素(如實景、實物或符號象徵等),並以粘土塑型,探索客家文化與其轉譯之實作。過程中,馮老師更是與社區民眾交流,侃侃而談。
最後就在社區民眾與同學們發揮創意,進行客家文化轉譯之3D列印成品塑型中,以及思考如何以最貼近常民生活之方式,來探索文化轉譯、文創與地方創生的過程中,結束愉快的星期五下午的課程。
聯絡人:
聯絡電話:
刊登時間:2023-11-24 10:37:38
-
2023 Nov 21 【社科院】2023 11/15 社工師談「病人自主權利法」
【社科院】2023 11/15 社工師談「病人自主權利法」
超高齡社會趨勢下人類餘命越來越長,而長照要面對的壓力,病人與照顧者都不容忽視。社科院USR計畫與法律學院合作,邀請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社工師蔡佳容為北大學生介紹「病人自主權利法」。社工師拋出關於生命歷程中醫療的決定,是否全部由家屬替你自己做決定?抑或是全部由你自己為主?病情是否由家屬知曉?抑或是病情全部本人都了解?讓大家先思考這些問題後,再進入安寧醫療的介紹。
「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為我國最先較為注重病人自主權利的法條,其中規範實施安寧醫療時須本人簽署同意書,或由家屬簽署同意書,並且須醫生診斷為末期病人,可以選擇不施行心肺復甦術與維生醫療等,簽署後得以接受安寧緩和醫療。安寧緩和條例雖開始注重自主權利,惟適用情形僅限縮在醫生判定為末期病人身上。
蔡社工師介紹我國知名植物人案件-王曉明案件,曾於青春年華歲月遭逢計程車司機撞上,從此變成為植物人。但他的父母親始終擔負起照顧她的責任,即使家裡經濟開銷全部作爲王曉明的醫療費,但是父母仍不離不棄。王曉明於幾年前逝世,雖然成為植物人,但卻能臥榻50多年,可見父母的用心良苦。在這之中,王曉明的母親也不斷投書至總統府,呼籲安樂死的推動,讓她女兒不需要在人間再承受這些苦痛。
雖安樂死的議題於我國仍存在許多不同聲浪,所幸在105年時,立法委員楊玉欣女士推動「病人自主權利法」,於108年正式施行,對於病患本身的自主權利我們又更邁進一大步。病人自主權利法所適用的範圍更廣,原先安寧條例僅規範末期病患,然病人自主權利法除原先末期病患外,增加不可逆之昏迷、永久植物人、極重度失智以及主管機關公告之其他重症等。
何謂病人自主權呢?包括知情權,知曉自身病情的權利,以及選擇與決定權。選擇與決定權又分成醫療請求權與拒絕醫療權,其中醫療請求權中特殊請求權如協助自殺、安樂死等仍有待討論,一般的醫療請求權均得向醫護人請求。拒絕醫療權的一般拒絕權,如拒絕醫生開立藥物等,特殊拒絕權則為病人自主權利法所規範的不施予、中止或撤除特定醫療。
預立醫療書的簽立並非醫生不實施任何的醫療救助行為,僅在符合如上情形下,醫生會依你個人簽署醫療文件為適當之處置。在我國高佔比的民眾認為在植物人狀態下,寧可選擇離世而不願維持一個沒有靈魂的空殼,靠著外界的醫療設備維持自己的生命,事先的簽署預立醫療文件,或許是個在未來面對到這些情況時,還能夠依心之所向的選擇。
社科院USR與法律學院關心臺灣高齡議題,特別是病人自主法仍有許多可以探討的空間,因此邀請各界專家為學生解惑,也盼望培育出具有社會責任的學生,認識高齡議題、關心高齡社會,進而創造高齡友善的臺北大學城。
聯絡人:
聯絡電話:
刊登時間:2023-11-21 10:09:39
-
2023 Nov 21 【社科院】2023 11/09 遲恒昌老師談「障礙與空間」
【社科院】2023 11/09 遲恒昌老師談「障礙與空間」
社科院USR計畫持續結合通識中心蔡怡玟老師的「環境、地理與心理」課程,邀請到彰化師範大學地理學系遲恒昌老師,於2023年10月20日上午十時,與社區民眾及修課同學一起共學,並思考臺灣在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的此時,現行社會中對於無障礙空間之規劃和認知,是否已考慮到少數人特別的需求。本講座希望可以引導同學,思考臺灣在各個生活層面,對於無障礙空間之規劃設置與相關的問題。
講座一開始,遲老師就從健全主義的視角切入,引領我們思考什麼是障礙?「我們每個人都在邁向障礙,與『障礙』其實不遠」,遲老師說著;因為障礙有可能會在我們人生當中的某一階段發生。事實上,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各個層面,都可以進一步去思考與探索無障礙空間的問題。於是,遲老師從校園的空間規劃開始,進一步帶領我們思考,從教室中的講台、走道以及學校大型會議空間,是否皆妥善合宜地思考行動不便者以及輪椅使用者。同時,遲老師也進一步再請大家思考學校的便利商店以及郵局門口,是否有思考設置斜坡等考量,以供輪椅使用者或行動不便者使用。另外,遲老師也提及日常在電影院觀影時,我們是否亦曾留意電影院,有無適當且合宜的觀影位置,提供輪椅使用者或行動不便者使用。因此,若從健全主義的視角而言,我們可以發現,社會中「障礙」空間的形成,往往是因為我們没有對於行動不便者的需求給予充份考量,也未給予一定的支持和機會,因而使得「障礙」成為真的障礙-無處可行,無處可去。
遲老師也透過自身的觀察,分享在觀察選舉期間,投票所所設置位置的適宜性。遲老師發現,若是我們將投票所設置在没有電梯的二樓,或是進入投票所之前,我們需踏上階梯,俯拾而上。這些對於我們輕而易舉的生活日常,對於障礙者或行動不便者而言,往往可能是無法進入和無從跨入。也因此,他們參與社會的權利義務,在此也從最先在「物質空間」上的排除,進而走向了「社會排除」,最後甚而剝奪少數人行使種種的社會權利。然而,這一切是不是也是一種社會對於少數群體的排擠﹖現行社會中,我們是不是應多思考此等設施或設備的使用和規劃,是否更容易為障礙者或行動不便者所接近和方便使用?最後,遲老師亦帶領我們從人文地理學的視角,思考在社會空間中所包涵的物質、社會、人之意義/情感等空間關係,進一步回到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食、衣、住、行、育、樂」等空間,思考之於無障礙空間的規劃與設置。
本次講座對於許多同學而言,也顛覆其習以為常的日常空間使用思考模式。然而「如何才能達到真正的平等?」,在遲老師分享的最後說到,不禁也令人咀嚼思量。「障礙是生命的歷程」,你我都終將面臨生命的老去,是否我們亦需以更同理的心,相互尊重且彼此支持,在社會中種種無障礙的空間規劃中,讓「無障礙」名符其實的跨越生命歷程,同時也跨進平等平權的思考。
聯絡人:
聯絡電話:
刊登時間:2023-11-24 10:35:01
-
2023 Nov 21 【商學院】台灣ESG生活圈第二屆徵文活動「我與單車的淨零排放生活 」起跑!
【商學院】台灣ESG生活圈第二屆徵文活動「我與單車的淨零排放生活 」起跑!
有了 Youbike 之後,從捷運、公車站到家裡最後一哩路都得靠它,到家變得更輕鬆,騎單車也能節省車資,同時兼顧運動與環保的意義。這次徵文活動想了解大家在騎自己的腳踏車、運動自行車,或 YouBike 等大眾共享單車時,曾發生哪些趣事?體驗到哪些對環境與社會有利的優點或覺得麻煩的痛點?來分享日常單車淨零排放生活體驗吧!!
參加辦法
1. esglife.social使用者皆可參加
請先註冊(https://esglife.social)並登入本站發文投稿 (步驟查附件一)。
2. 可提交多篇,形式體裁不拘。
3. 寫下生活中自己與單車的有趣故事,於本站自己頁面發文150-500字,附一到四張單車圖片或一則短影音,並加入「 #我與單車的淨零排放生活 」標籖。獎勵:
* 最佳創意獎: 誠品禮卷1000元 (2名)
*人氣獎: 愛心數前4名者計,提交多篇者以星星數最高計,可獲誠品禮卷500元 (前4名)
* 幸運獎: 誠品禮券100元 (隨機10名)。聯絡人:
聯絡電話:
刊登時間:2023-11-21 15:28:39
-
2023 Nov 04 【社科院】2023 11/03 青銀共賞「山狗大後生」客家音樂
【社科院】2023 11/03 青銀共賞「山狗大後生」客家音樂
臺北大學社科院USR關注在地高齡議題,日前與通識中心林子晴老師合作,友善接待鶯光樂齡社區關懷據點,共同聆賞「山狗大後生樂團的客家音樂世界」講座。參與的34位長輩和62位學生中,有三位客家長輩和四位學生是來自桃竹苗地區的客家人,對於客家音樂甚有共鳴。很多長者都是第一次進北大與學生們共同學習,甚至還有高齡90歲活到老學到老的上進長輩,透過客家音樂一起在大學中青銀共學。
本次邀請金曲獎最佳客語專輯得主顏志文、林鈺婷兩位老師遠從屏東蒞臨現場,首先從「我教你唱山歌」帶領大家進入客家音樂。林鈺婷也娓娓道出她學習音樂的歷程,並與在場同學、長輩以客語互動,講座現場也有鶯光社區三位客家長者,分別來自苗栗及桃園新屋。顏鈺婷老師表示苗栗還有很多年輕人會說客家話,是非常難得的事情。接著顏志文介紹「山狗大後生樂團」創立的歷程,以及客家文化之於台灣及海外各地的重要性,特別是客家族群對於全球性雷鬼音樂之推動具有重大貢獻。顏志文表示,因為當時牙買加的客家華人很會做生意,就把當時海邊的雷鬼音樂商業化,散布到全世界。
兩位老師接著一同現場演唱山歌〈十月〉、新民庄調〈收就〉,以及〈老屋花園〉三首歌曲。前兩首歌曲的歌詞採七言絕句概念創作,饒富韻律性,以簡單的字詞描繪出充滿韻味的秋景、及客家族群對豐收的感謝之情,優美的吉他聲搭配鈺婷老師歌聲,使現場同學長輩無不沉醉。第三首〈老屋花園〉林老師再加上手風琴伴奏,以歌聲和顏老師的吉他一起演奏,讓這首歌曲更具感染力,將客家鄉親帶入思鄉的情緒。最後老師再次強調各族群年輕世代學習母語及傳唱歌曲的重要性,「一個族群若沒有自己的歌可以唱,是很可憐的事。我認為母語歌曲的價值不只是語言,更代表了族群文化。」期望各族群在不同時代都能擁有自己的歌曲。
來自鶯光社區據點82歲的邱美枝大姊是苗栗的客家人,她表示聽到林鈺婷所唱的客家山歌,熟悉的鄉音常常令她特別感動,想起她12歲還在客家庄時,聽爸爸媽媽唱客家山歌的情景。當林鈺婷老師也回應,當她重新與客家音樂連結的時候,才找到自己的文化認同,特別在國際化的時代,更要知道自己是誰、確立自我族群認同。
修課同學也分享自彭佳慧入圍客語歌手後,也接觸了其他入圍者的音樂,選修這堂課的原因即是因為在金曲獎認識了林鈺婷老師。講座中最感動的是,客語音樂創作者即使不能賺大錢、出名,但仍一股腦地投身在客家音樂裡,持續保存客家音樂的美,讓獨特的客家音樂持續被演奏。老師也呼籲更多人加入「講客行列」,一起傳承客家文化。雖然現場大多數不是客家人,但看到老師的精神與毅力,致力保存自身的文化,都非常敬佩。
另外也有同學分享,透過演講發現客家音樂不只侷限於傳統採茶曲調的演唱方式,也能將它改編為主流音樂的演奏方式,讓更多人能欣賞客家音樂。而山狗大後生是第一位將客家語進入主流市場的音樂人,這種突破性的成就給予了許多人啟發,也將統客家元素和現代音樂的元素結合,為客家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作出貢獻。這場講座不但讓我們深入了解客家音樂的多元性和魅力,也讓認識文化的傳承可以透過創新而變得更具活力,帶動文化產業的蓬勃發展,並將帶入更廣泛的國際舞台。
社科院USR計畫今年聚焦超高齡議題,協力新設立的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推動青銀共學,透過校內藝文講座,邀請在地高齡社團進入課堂與學生共同學習,激盪出不同的學習火花。音樂可以超越國界、超越世代,而客家音樂的美也透過共賞,進入跨世代的心中,在青銀學習者心中留下文化之美的印象。
聯絡人:社科院USR 施冰冰
聯絡電話:分機67224
刊登時間:2023-11-04 10:03:21
-
2023 Nov 04 【社科院】2023 11/01 謝偉民老師談「茶油應用與森林療癒」
【社科院】2023 11/01 謝偉民老師談「茶油應用與森林療癒」
本學期社科院USR計畫結合通識中心蔡怡玟老師的「環境、地理與心理」課程,於10月13日上午十時至下午十二時,邀請社區民眾與同學們共同學習。第一階段,謝偉民老師先介紹臺灣本土茶油產業的發展與地理環境,以及茶油之食安與養生保健議題;第二階段,老師則從養生保健的觀念,延伸至「森林療癒」的探索,試圖從環境與生心理的調節保健,介紹給青銀同學們認識。
在第一階段的分享中,謝老師談及目前國人在歷經多次食安風暴與食品安全諸多社會問題後,思考整體社會即將邁入超高齡的趨勢下,深覺國人對於養生、休閒保健等觀念愈來愈重視。而國人常食用的茶油,俗稱苦茶油,素有東方橄欖油之稱,傳統上被認為對腸、胃等消化器官,有保健的功效,並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臺灣北部油茶的種植,主要分布在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等地,並以小果種油茶為栽培品種,此等品種含油量高,榨油品質佳,深受消費者喜愛。此外,老師也談及茶油的社會生命歷程,從過去農業時代茶農自用的副產品,再到茶農以兼業的方式販賣茶油,最後再進入大規模生產時期。至目前為止茶油儼然已從過去我們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料理油,轉變為飲用油(食用油)的一種,成為高級的養生油品。
儘管如此,謝老師仍提及,臺灣目前茶油產業,若是能建立產官學的合作機制,推動地產地銷與認證,藉由健康飲食方式推展,建立油品銷售管道,或許可以避免中國大陸油茶籽大量進口的衝擊,也解決民眾擔心買到品質不佳茶油的問題。同時,過程中謝老師亦將其帶來的小小罐茶油,請同學們以傳遞的方式,嘗試滴幾滴在手掌心搓揉,感受其味道、觸感,以温潤手掌。
第二階段,謝老師則輔以從日本發展的「森林療癒」,再與大家分享近年「森林療癒」在臺灣推廣的近況與方式。「森林療癒」是指由受過專業訓練的陪伴員針對特定對象之需求,擬出具體目標,運用特定的森林場地設備設計方案,進行活動,並評估效果,藉以促進身體、心理和靈性之健康,並提升社區和生態環境發展的歷程。過程中,謝老師也以在日本神奈川縣大井町所實行的「森林療癒」為例,與大家分享森林療癒與地方產業共行之方式。同時,也藉由影片的播放,期能讓與會者更加感同身受。最後,老師也將其帶來的臺灣檜木精油,以傳遞之方式,請同學們試著滴幾滴在自己的手掌心搓揉,感受其木質調性的味道,以沉靜心情。
本次講座,最後也在社區民眾、同學與謝老師的互動中,分享臺灣茶油產業的發展與食農教育的推廣,以及森林療癒對於人體身心靈的健康作用,畫下完美的句點。USR計畫在歷史系辛法春老師的推動下,也在校園內推動食物森林,結合食農教育和青銀共學,而國外所推動的綠色照護(Green Care),也是講究社會性的綠色產業,將社會工作、弱勢服務、園藝治療、與森林療癒等相結合,在面對超高齡化社會的到來,也益顯其重要性與價值。
聯絡人:社科院USR計畫助理 鍾佩芳
聯絡電話:分機67222
刊登時間:2023-11-04 09:55:50
-
2023 Oct 31 【商學院】2023 10/17 商學院USR計畫在地農友永續低碳工作坊
【商學院】2023 10/17 商學院USR計畫在地農友永續低碳工作坊
本校商學院USR計畫團隊聯合海山學研究中心及永續辦公室,於112年10月17日成功舉辦在地農友永續低碳工作坊,活動吸引了在地農友、三峽區青年農民聯誼會、北大特區策進會、三角湧文化協進會等地方性團體的代表,以及校內師生近百人共襄盛舉。
此次活動不僅讓在地農友及社區了解商學院USR計畫的目標,也達成了永續低碳經營的共識。值得一提的是,活動邀請了財團法人生活品質文教基金會馮哲銘顧問主講了「農業導入溫室氣體盤查初探」,使得參與活動的外賓及師生對碳盤查有了初步了解,受益匪淺。
另外,本計畫團隊也誠摯邀請了三峽區青年農民聯誼會前會長戴文祥先生成為本計畫的顧問,並正式簽訂了合作同意書。共同為區域性的農業發展打造永續低碳的綠色經濟。
聯絡人:
聯絡電話:
刊登時間:2023-10-31 10:33:49
-
2023 Oct 30 【商學院】2023 USR x NFT 永續共創競賽
【商學院】2023 USR x NFT 永續共創競賽
以下為本競賽簡介,詳情請參閱附件簡章。
壹、活動目的:
一、使校內師生認識大學社會責任與臺北大學商學院 USR 計畫。
二、師生共同探索數位藝術與創新之應用,認識 NFT。
三、推廣在地社區永續淨零碳排計畫。
貳、活動說明:
本次活動開放臺北大學之在校生,活動旨在透過 NFT 創作、展示、典藏等過 程,探索 NFT 的互動特性,NFT 的創作方式並無嚴格限制。本中心也將舉辦 NFT 工作坊,分享製成 NFT 的工法,邀請所有校內師生及參賽者一同參與工作坊以及頒獎典禮。
參、徵件步驟 :
邀請北大學生以自身數位體驗經驗出發,進行 NFT 數位藝術創作,在期限內繳交作品圖檔。
一、創作主題
(1) 北大在地低碳生活圈。
(2) 低碳永續社區。
(3) 三鶯永續低碳社區。
(4) 在地社區淨零碳排。
上述相關之想像皆可。
二、競賽條件
(1)臺北大學之在校生,個人參賽。
(2) 參展 NFT 作品不限表現形式與手法,每人至多可報名一件創作,須遵照格式規定,請參閱附件。
(3) 參展作品須提供 200 字內作品說明。
(4) 請於即日起至 2023 年 11 月 24 日填寫報名表單,完成報名手續以及繳件。
(5) ) 表單填寫完成後將收到錢包註冊教學之 E-mail 信件,請於 2023 年 12月 1 日前完成註冊。
三、參與 USR 計畫-競賽頒獎典禮
(1) 於活動當日頒布獎項以及與 None Group 拓荒集團合辦 NFT 工作坊。
(2) 時間:2023 年 12 月 20 日 12:10-13:10。
(3) 地點:國立臺北大學三峽校區 USR HUB(行政大樓 B1)。
(4) 此活動開放全校師生參與,參賽者須參加此活動。
四、提供臺北大學商學院 USR 計劃展演
獲選作品由臺北大學商學院 USR 計劃進行展覽布置。
肆、評選機制:
將延請校內老師、計畫人員參考以下項目評分,擇數名展出。
創作理念 40% 視覺構成 30% 人氣 10% 其他 20%
伍、徵件獎項:
第一名 *1 名 獎金新台幣 6,000 元、獎狀乙張、協助作品上鏈
第二名 *1 名 獎金新台幣 5,000 元、獎狀乙張、協助作品上鏈
第三名 *1 名 獎金新台幣 4,000 元、獎狀乙張、協助作品上鏈
優等獎 *3 名 獎金新台幣 2,500 元、獎狀乙張
佳作獎 *3 名 獎金新台幣 1,500 元、獎狀乙張
陸、參賽須知:
詳見附件簡章。
柒、徵件期間:
一、活動報名
2023 年 11 月 24(五)23:59 前完成報名及繳件。
二、活動辦法
(1) 人氣投票期間:2023 年 11 月 27 日(ㄧ)至 2023 年 11 月 30 日(四)
(2) 公告日期:預訂於 2023 年 12 月 20 日(三)頒獎典禮公佈
(3) 報名表單:https://reurl.cc/V4mV4A。
(4) 報名及徵件公告等相關訊息,將公告於臺北大學官方網站。
(5) 早鳥禮:前 20 名完成報名者可獲得精美小禮 1 份,於頒獎典禮當日送出。(補件者以完成補件日期為準)。
捌、聯絡方式:
ㄧ、 主辦單位:臺北大學商學院 USR 計畫。
二、 協辦單位:金融科技暨綠色金融研究中心。
三、 聯絡人:商學院黃詩涵助理。
電話:02-8674-1111#66316。
信箱:han27@gm.ntpu.edu.tw。
聯絡人:商學院USR助理 黃詩涵
聯絡電話:#66316
刊登時間:2023-10-31 10:14:43
-
2023 Oct 27 【社科院】2023 10/25 林道通教授與學生團隊談「ICREATE全球學生創新討戰賽經驗分享」
【社科院】2023 10/25 林道通教授與學生團隊談「ICREATE全球學生創新討戰賽經驗分享」
社科院USR計畫第86場的三鶯樹論壇,於2023年10月23日下午一點十分至兩點,由社工系魏希聖教授邀請到電機資訊學院林道通教特聘授與學生團隊進行「Footprint behavior analysis, geofence automatic generation, and position prediction for dementia patients using smartwatch GPS information」–iCREATe全球學生創新討戰賽經驗分享。
參賽學生之一資管系學生柳筱荃同學首先介紹現今全球失智症患者已突破6千萬人口數,而這項產品是有關失智症照護輔助系統的一環,結合智慧型手錶分析失智症患者生活足跡、追蹤路徑和預測,並自動生成電子圍籬,「追蹤路徑」是重點分析內容,預測出失智症患者走失範圍(約在1,600—8,000公尺內),並計算25個失智症患者足跡及生成電子圍籬,此誤差在0.2公尺範圍內,而當患者走出電子圍籬時,便會發出警告給照顧者並啟動位置預測,提升尋找失智症走失範圍精準度。接著,由資工系參賽學生丁凱祥及蘇宇帆同學拿出智慧型手錶、手機及定位追蹤系統讓在座的學生一一地實際操作及使用。
林道通特聘教授則勉勵在座學生給予五大致勝要素,第一個創意發想,研究要有獨特性及創新性。第二個實作(研究)成果,林教授特別提醒同學打好基本功的重要性,研究能否順利執行也很重要,避免天馬行空。第三個事先準備要充足,與指導老師隨時討論研究內容與進度,林教授記憶猶新地表示光是此次參賽簡報三位學生就來來回回修改了數十次,甚至討論到凌晨一、兩點,期間還找了校外老師預演並給予研究建議及指導。第四個臨場機智,參賽當天評審只有十分鐘的問答時間,因此要迅速掌握問題核心及準確回應,十分考驗靈機應變能力。最後一個是充分地準備以等待幸運之神的眷顧,有時評審微小意見不同,結果就是天壤之別。
演講結束後,魏老師率先發問假設生成的電子圍籬面積十分精確(匡設範圍小),是否容易會有誤觸假警報的可能性?參賽同學回應目前使用者回饋多是認為電子圍籬範圍大,失智症患者超出日常足跡範圍卻沒有發出警告信號,林老師則補充後續可制定為由使用者自行拖拉出電子圍籬範圍。課堂學生陸續也針對使用者定位和隱私問題、是否遭有心人士誤用等的倫理議題及失智症患者若不習慣配戴手錶是否有其他替代物品等進行提問,場面互動十分熱烈。
聯絡人:社科院USR 鍾佩芳
聯絡電話:#67222
刊登時間:2023-10-27 16:52:54
-
2023 Oct 27 【海山學】2023大三鶯走路節「旅讀龜崙暢鶯歌」活動紀實
【海山學】2023大三鶯走路節「旅讀龜崙暢鶯歌」活動紀實
「2023大三鶯走路節」圓滿成功!感謝參與本次活動的好朋友們,一起讓走路變好玩!
由本校海山學研究中心、三鶯社區大學及新北市立北大高級中學辦理的大三鶯走路節,每年設定不同路線,邀請社區及本校師生,以徒步健走的方式探訪大漢溪畔的自然與人文。邁向第11年的走路節今年更是大進化,分成「福源山路線」及「鶯歌溪路線」兩個路線,兩路最終在新北市立美術館相會。
特別的是,此次本校創新華語文教學學士學位學程10多位外籍生,在學程主任趙雪君老師的陪伴下,參加了鶯歌溪路線,藉由「走讀」,深入認識海山地區的在地文化。首先,第一站來到了今年建廟滿280年的「壽山巖觀音寺」。此廟建於清乾隆時期,建廟已逾百年,香火仍然鼎盛,在導覽老師講解過程中時不時就有當地民眾前往參拜。壁畫、浮雕雖然歷經歲月,但還是看得出工匠們精巧的技藝以及匠人精神。臨走時,廟前的石碑上還躺了一隻小白貓,就像是在跟夥伴們說再見呢!
接著跟隨隊伍來到了「千禧新城」以及「眷村故事館」。全國共有909個眷村,其中在龜山地區就有八十幾個,「千禧新城」就是其中一個。眷村故事館中陳列的都是國民政府遷臺初期一般百姓的生活日常,進入眷村故事館彷彿進入時光隧道般,空氣也變得不太一樣了呢。之後來到了素有當時的台北101之稱的「曹家洋樓」,洋樓是三層樓建築,在當時可是相當嶄新的建築,聽著導覽老師的介紹,曹家人當年的光景彷彿出現在眼前。參加學員在二樓的陽台、圍牆邊合照,重現舊照片中同樣的場景,一種不同時空間的對話在此地發生。
此次活動的導覽老師十分用心,特地幫大家預訂了想買也買不到的「金時代香頌麵包」,濃郁奶香加上內裡的鹹奶油內餡,配著「益成茶行」的好茶,讓人一口接著一口。午餐時間來到了「中湖里活動中心」,中湖里游里長與里民一起合作,準備了豐盛的午餐讓走路節的大家享用!吃飽喝足後,眾人參觀了游姓家族在清光緒時期所建的百年土地公廟,廟地對面就是墓地。據導覽老師說,因為此地環山的地形,像一顆珍珠鑲嵌在此,是風水寶地,因此神鬼都在爭地。接下來就來到了「金包珠巷」以及「游家古厝」,看著古厝屋頂上的花磚,能想像游家人的無限風光啊!
隨後眾人來到了鶯歌陶瓷老街,欣賞了許多樣式精美的陶瓷與食器,也有許多民眾親自體驗拉坏、捏陶。職人的精神在陶瓷老街處處可見!最終山線與溪線的民眾在北美館相聚,一起坐下休息,吃著熱騰騰的水煎包。雖然當天走了好多的路,但大家的臉上沒有半點疲態。這段旅途中不僅身心靈滿足,也聽了許多在地的故事,踏著古人當年開墾的土地,心中懷抱著許多感恩。
看完了這麼精彩的紀實,今年沒跟上是否覺得遺憾呢?沒關係,「大三鶯走路節」年年都有,期待明年再跟大家一起走路、一起聽故事。2024大三鶯走路節,我們明年見!
聯絡人:海山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林佩欣
聯絡電話:#66825
刊登時間:2023-10-27 16:08:44
-
2023 Oct 27 【永續辦公室】2023 10/13-10/14 北聯大系統社會責任實踐USR成果展
【永續辦公室】2023 10/13-10/14 北聯大系統社會責任實踐USR成果展
2023北聯大四校USR成果展於10月13日至10月14日為期兩天在海洋大學展出,邀請北聯大四校長官與USR計畫相關人員共同參與。
此次聯展主要以海報作為展示,由各校長官進行攤位巡禮,並在攤位上交流。
臺北大學是由永續辦公室永續發展組戴敏育組長向各校長官以及計畫相關人員介紹本校USR的成果;財務暨永續發展陳俊強副校長則代表臺北大學傳達未來北聯大USR跨校合作的展望,並期許北聯大系統能透過合作有長遠的發展。
臺北大學今年共通過三個教育部大學特色類計畫,分別為社會科學學院深耕型計畫-前瞻超高齡的大學3E行動計畫:Establishment、Engagement、and Empowerment,海山學研究中心萌芽型計畫-環抱海山深耕三峽:北大文化城的創生、活化與擴展,以及商學院萌芽型計畫-推動三鶯地區永續低碳經濟生活圈。
本校在112-113年推動USR的目標即為「永續海山」。主要發展主軸包括三大面向:「環境永續」、「社區永續」、「人文永續」,透過「天、地、人」三個發展主軸來推動。即居民在日常上透過環境層面低碳經濟生活圈的推動,邁向環境永續實現;透過社區層面的成長共榮與公共化,逐步聚焦於高齡族群關懷,深化社區永續行動;透過人文層面的人文重塑與再生,建構人文永續地基。
臺北醫學大學有著醫藥衛生的專業優勢,展示透過健康促進與在地關懷,而達到文化永續的成果;臺北科技大學展示了透過專業技術建立地方創生,並朝向環境永續與永續經營的榮景;海洋大學則因為地理位置,發展藍色經濟以建構永續海洋的目標,緊扣環境友善。
這次成果展凸顯了北聯大四校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以及永續發展領域的努力,共同建立的合作平台成為促進知識交流和技術創新的橋樑。四校透過互相學習和合作,不僅豐碩了各自的成果,更將永續理念深入環境、產業以及社區,並且發揮一定的影響力。未來,北聯大四校將繼續攜手,推動大學社會責任實踐以及永續發展的新里程碑。
聯絡人:林佳靜專任助理
聯絡電話:#68033
刊登時間:2023-10-27 16:53:33
-
2023 Oct 25 【社科院】偕鳶山協會以音樂輔療培力在地據點
【社科院】偕鳶山協會以音樂輔療培力在地據點
社科院USR計畫與台灣鳶山社會實踐協會協力合作,持續扮演新北市社會局與在地老人據點的窗口,針對三峽、鶯歌、土城、及樹林四區約50個在地老人據點,及廣邀新北市他區據點夥伴,一同透過培力計畫發展據點組織。於112年10月12日及10月19日下午2至5點,在社科院二樓翻轉教室辦理兩周連續性課程。本次課程邀請到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董懿萱音樂治療師,「以音樂輔療於高齡者之應用」作為主題,來培力在地老人據點。身為音樂治療師及職能治療師雙重專業的董老師,擁有豐富實務帶領經驗,本次課程特別安排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帶領大家了解音樂對長者的重要性,並分享如何透過肢體和簡單樂器設計,來帶領音樂輔療的活動。兩次課程皆吸引30多位在地據點夥伴熱情參與,一同體驗音樂輔療的奧妙,並藉由課程激發據點創新服務的可能性。
第一堂課程一開始,老師背起吉他邀請大家一起歡唱「歡迎歌」,透過歌曲互動讓氣氛活絡。接著才正式進入主題,以生理機制的原理,向大家說明音樂的重要性,其中音樂的「共乘效應」透過外在節奏的提示,讓人與音樂產生共鳴,身心也因此與音樂共舞,顯示樂曲的選擇在活動的帶領上十分重要。老師也建議可以選擇節奏鮮明,且耳熟能詳的歌曲,如高山青、醉彌勒等,並配合簡單的肢體動作,搭配音樂進行律動。同時音樂也可以促進長者認知,透過邀請長者一同發想設計動作、或進行歌詞聯想。
第二堂課則以簡易的樂器,手搖鈴、鈴鼓、響板、沙鈴等,向大家介紹如何透過簡單的樂器進行音樂輔療。課程一開始,老師先讓大家人手一樣樂器,自行搭配節奏進行自我介紹,過程中毫無冷場;透過樂器與節奏除了更能讓人加深印象外,同時也能炒熱現場氣氛。而在樂器的使用上亦可以透過顏色、人物、景物、拼圖等方式,進行聯想與認知的活動,同時並提醒大家須針對不同能力的長者調整樂器的使用。另外,樂器也能透過創意進行DIY,讓長者自己動手製作樂器,老師也帶了一些範本,如飲料罐製成的沙鈴、紙盤作成的手搖鈴等,讓大家參考使用。
透過課後問卷,也了解參與者對於此次課程的學習感受,並引導其思考-如何將活動設計與帶領的概念帶入據點。這些回饋包括有「課程很實用,可以藉由音樂活動提升長輩認知,且很開心有趣。」;「音樂治療可以無所不在,讓人心情愉悅激發熱情。」;「可以學習自己編一些音樂律動的動作來教長輩。」;「有時候我們活動帶領多了,都忘記長輩的能力,更忽略了長輩參與的主題性,今天老師提供的指導正是我缺乏的,很感謝!」。
針對在地老人據點發展的培力,鳶山協會今年度將持續透過多元輔療性課程等相關講座,增進三鶯土樹據點第一線人員的知能,尤其今年社科院USR計畫和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推出創新合作,發行了《學老誌》創刊號,更受到新北市社會局的重視,未來更將合作推動新北市共同「學老」,讓政府、大學與NPO緊密合作,以因應超高齡社會的到來。
聯絡人:
聯絡電話:
刊登時間:2023-10-25 10:22:01
-
2023 Oct 25 【社科院】北大管樂團以音樂歡娛老大人
【社科院】北大管樂團以音樂歡娛老大人
第四屆老大人音樂節「五五樂集」,由社科院USR計畫、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主辦,並獲得在地企業尖點科技公司贊助支持,第二場次邀請到北大管樂團演出,10月20日當天雖然斜風細雨,仍有忠實的社區粉絲及師生約50位來現場看學生演出,而北大管學生也出動木管及銅管兩個小團,演出古典及流行樂等耳熟能詳的樂曲如「卡農」、「可愛的玫瑰花」等,讓現場觀眾跟學生進入管樂的心流中。五五樂集合計一連辦理五場,10月27日第三場將邀請樂齡薩克斯風「天韻樂團」演出,歡師生與民眾週五下午5點至行政大樓前廣場同樂。
管樂團社長游翰傑表示,今年向社科院USR計畫申請了自學方案,獲得經費幫助社團樂器維修以優化演出,並且結合五五樂集服務輪椅族,以及接下來也將進入三峽白雞的台北榮家,以音樂服務榮民伯伯。這次街頭現場重奏的演出形式,是難得磨練的機會,也因為有上半年「森林音樂會」的演出經驗,這次與觀眾互動也更為進步。一開始由社長先向觀眾介紹樂器,溫柔的木管聲讓觀眾的心沉澱下來,專注地聆聽管樂,忘記了外面的斜風細雨;第二階段由熱鬧的銅管五重奏,歡樂的樂音也鼓動了現場民眾拿著鈴鼓、沙鈴,一起進入節奏中成為表演的一部分。同學也為了增進與觀眾的互動,預備有獎徵答,讓大家可以更認識表演的樂曲,順便介紹12月初的北大管樂節,讓更多社區居民一同參與。最後雖然天色已暗,民眾們也拿出手機的手電筒,一起照亮舞臺,共同創造溫馨的五五樂集。
陪伴管樂團6年成長茁壯的計畫主持人曾敏傑教授當天也冒雨出席,由於上半年的森林音樂會後,在問卷中發現學生演出特別獲得高齡者喜歡,因為北大特區有許多獨居長者,兒女都不在身邊,看到學生就像看到自己孫子般親切,因此許多長者特別熱愛管樂團。曾敏傑教授表示,看到管樂團水準越來越高,社區民眾反應很好,而學生清新的表演,也帶來不同的感受。接下來也將有晨星鋼琴社的演出,讓五五樂集可以成為學生服務社區的舞台,不只讓社團有經費發展,也讓學生有舞台發揮,更以音樂善盡社會責任。
今年第四屆老大人音樂節以五場每週五點的時間,並在校內最醒目的行政大樓前廣場演出,希望在超高齡的社會,讓師生可以在校內的場域中,有接觸在地高齡者的機會,善盡大學社會責任,也創造高齡友善的臺北大學城。
聯絡人:
聯絡電話:
刊登時間:2023-10-25 10:18:18
-
2023 Oct 18 【公告】112學年度第1學期「永續與大學社會責任社會參與實踐課程」核定補助名單。
【公告】112學年度第1學期「永續與大學社會責任社會參與實踐課程」核定補助名單。
112學年度第一學期「永續與大學社會責任社會參與實踐課程」共補助12門課程,請參考附件。
通過補助課程之注意事項:
(一)通過認證之課程,需於課程結束後繳交期末成果報告書,並由永續辦公室備查,作為下次課程認證申請依據,凡時數認證原因與事實不符或檢具說明文件不實者,取消原核定加權鐘點。
(二)通過本辦法認證之課程授課教師,所提交之課程成果將上載至臺北大學相關網站,並需配合永續辦公室規劃參與諮詢、參加校內工作坊或成果發表會事宜。
若有任何問題,請洽本案承辦人林助理(natashalin@gm.ntpu.edu.tw分機68033)。聯絡人:
聯絡電話:
刊登時間:2023-10-20 08:59:57
附件:附件1
-
2023 Oct 05 【社科院】《學老誌》前瞻高齡,誌在學老
【社科院】《學老誌》前瞻高齡,誌在學老
臺北大學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於今年成立,並發行《學老誌》,於10月3日假公共事務學院辦理創刊發表會,現場邀請創刊號的作者現身說法、並專家評論、以及在地長者回饋讀後感。計有150位在地長者及北大學生參與,見證臺北大學回應台灣超高齡社會的需求,透過《學老誌》為大學在高齡化的社會責任中擔任領航,並陪伴全國50歲以上的民眾一起健康學老。
《學老誌》創刊發表會由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以下簡稱高齡中心)、社科院USR計畫、台灣鳶山社會實踐協會共同主辦。臺灣將於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而大學應當如何回應少子化的衝擊及高齡化的需求?今年社科院USR計畫推動「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成立後,並於五月得到教育部深耕型的補助,隨即開始策畫《學老誌》,希望將此刊物成為台灣社會50歲以上的族群,認識老化以及健康學老的使用手冊。因此在內容上設計了七種學老主題,將老化困境轉化為學老主題,包含生活學老、健康學老、運動學老、保障學老、文史學老、人物學老、科技學老。每期也會採放一位成功老化的人物,並介紹計畫中的亮點方案。
學老誌創刊號發表會首先由總編輯曾敏傑分享創刊歷程,從六年來開始深耕社區的USR計畫開始,發展出多元活動、跨平台傳播、專書撰寫。在累積豐富經驗後,總編輯結合北大社科院UFO計畫的前瞻思考、對於國際高齡趨勢的掌握,以及對達成跨障礙、跨世代、跨科技、跨領域目標之期望,決定創辦一本陪伴全年齡層一同健康學老的高齡雜誌《學老誌》。總編輯也分享,期望未來《學老誌》能以臺北大學為基地、就鄰近長者參與USR計畫之學習經驗,倡議學老、分享學老、推廣學老。而戰後嬰兒潮正在步入高齡化,65歲以上人口將於2025年首度超過20%,這對個人、家庭、社區及社會都深具意義;不須等待政府的服務或依賴長照,我們都應該提前為面對老化進行準備,尤其在長壽化之下,這群「壯世代」還有第三生人值得追求。高齡中心發行學老誌,即是希望賦權培力個人面對老化。
創刊號的內容,也反映我們對於「學老」的探索和視野,希望學老之途,就從今日。另外也在專文「大學與超高齡社會」中,借鏡國外經驗讓台灣的大學參考,從美國高齡學會主張高等教育應該要重視高齡化的契機,以「年齡友善」的目標促進「青銀共學」,並且開設高齡相關課程,讓學生有機會修習高齡相關議題,對於個人、職涯或家庭都有助益;愛爾蘭都柏林市立大學也推動「年齡友善大學」,創造年齡多元化的校園,幫助學生與高齡者共學,也開設課程增加高齡再就業的訓練。回到臺北大學現階段的作為,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未來的目標,即是在大學內推動青銀共學的課程,在深耕型計畫中,已有子計畫老師開設許多青銀共學課程。未來也將開辦高齡方案人才培訓、高齡學程等,讓學生可以有機會認識高齡工作。
創刊會發表會更力邀新北市社會局局長李美珍女士到場致詞,局長對於學老誌從發想到產出的效率大為驚嘆,更大力推薦刊物中深入淺出的內容、動人心弦的生命分享。封面人物施淑梨也越洋分享學老心得在新分頁開啟,今年90歲卻持續走出自己的人生,不因年齡而限制自己,持續不斷地學習成長。採訪過程中,她揭露自己生命歷程,特別是晚年老老照顧時,面對先生失智、生病、喪偶這段時間的困難,後來因為信仰以及讀書會互相照顧,並培養健走的習慣,在社群中與其他長者互動、交流,讓她現在的生活品質提升不少。最後更勉勵在場與會嘉賓保持正向開朗的心,健康學老、優雅老化。
現年86歲的丁桐源董事長也現身分享成功老化的經驗,從金融界退休後,健走成為他健康活力的來源,與計畫團隊推動北歐式健走,讓北大特區許多長者也加入健走的行列。在本期雜誌中,他撰寫「健康學老的五堂課」,從健康養生的概念介紹到健走的實際做法,讓想要追求健康的長者,有一個可以遵循的方式。「健康不是靠藥物,健康是靠自己。」他以自身的經驗分享,健走有許多好處,例如預防失智、遠離癌症、紓解壓力、激發創意等等,入門並不困難,只要願意持之以恆,並搭配飲食控制,健康老化並不難。
陳牧愛協理也分享了「樂活退休與保險新觀念」,她目前擔任看見保經公司業務協理,為許多高齡者規劃退休理財。結合服務案例分享,她指出高齡者財富管理的前三大目標:1.增值、2.保值、3.傳承。因此她提醒應補強退休後的保險、重新檢視自己的保單以保障生病住院時的需要。她也提供退休理財的一些建議,例如緊急預備金、選擇穩健的政府或企業債券、善用利變型保單等,做好退休規劃,才能有保障、健康又樂齡的老年生活。
前駐法特任大使呂慶龍分享國家進步的關鍵便是延長國民平均年齡、提高健康醫療品質,總結數十年外交官經驗,對台灣在高齡照護及醫療品質上的進步給予肯定,並勉勵全民共同重視老化議題。林金源董事長分享台超盟成立台灣壯世代救國團理念,為追求健康樂活、優雅長壽、善終啟航的第三人生,奇林樂活發展出針對目標客戶的對等服務,甲基化年齡檢測可讓測試者得知實際的身體年齡,有效檢測個人健康生活歷程、計畫改進方向。前聯合報系創意總監吳仁麟現身分享自身推動已久的三意「創意、公益、生意」理念對於逐漸步入超高齡化的台灣社會之應用。也提出高齡經濟的概念,讓服務高齡也可以成為商機。
現場辛法春老師也現身分享青銀共學的經驗,並邀請在地長者施立勇及許惠美分享讀後心得,以及學生回饋共學的收穫。許惠美大姊表示,過去擔任圖書館主任的經驗,剛退休時擔心生活沒有重心,所以參加了臺北大學的讀書會,也因為《學老誌》,重新回顧今年曾參與有關人文、健康方面的主題、更進而期許自己將封面人物淑梨姐當「偶像」,以她樂觀、獨立、實踐的精神為學習榜樣。誠如辛老師上課時一再耳提面命『走出家門運動時多與人互動擴大生活圈,多閱讀思考,為人為社區服務,努力擺脫失智的風險』。施立勇大哥也分享《學老誌》讀後感,這七個主題他都很有收穫,特別是王如雁老師的文章,讓他了解學老的歷程都是從自我覺察開始,無論外環境或內心的狀態,都要真實的面對自己,重新理解老年的狀態,讓自我調整到最適合自己老年的生活方式。並且建議團隊能多以青銀共學、共融、世代協力方案(如演講、影賞、食物森林有主題的互動),在自然情境中互動,推動年齡友善觀念,會比學生單向付出的服務型方案,更有助降低因年齡區隔化產生的歧視。
中文系同學陳品燁分享,中秋連假時帶學老誌回家讀,沒想到他的祖母竟然也拿去看,而且看完了。對蔡同學來說,看完學老誌,才知道學老是一輩子的事情,現在他還正值輕狂的少年,但有一天他也會老,而學老就是一種接納自己的過程,當接受自己變老的時候,也是安頓自己在世上的位置。另一位中文系蔡文曲同學也表示,因為父親已經是65歲以上的老人,看完學老誌,也讓他可以知道如何照顧年邁的父母。最後所有來賓共同舉牌,與現場青銀學員共喊口號「前瞻高齡,誌在學老」,為學老誌發表會畫下句點。
聯絡人:
聯絡電話:
刊登時間:2023-10-05 09:38:14
-
2023 Sep 21 【社科院】老大人音樂節4.0「五五樂集」登場
【社科院】老大人音樂節4.0「五五樂集」登場
一、 活動緣起
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目標在營造高齡友善的臺北大學城,6年來以節慶活動促進大學與社區互動共融。今年轉型為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更專注在地高齡議題。歷年調查發現北大長者偏好藝文活動,而懷舊歌曲有助回憶過往、促進大腦的認知記憶,進而延緩失智,因此本計畫辦理第四屆老大人音樂節-「五五樂集」,規劃每週五下午五點,連續四週邀請樂團於北大校園內演出,歡迎社區居民進入校園享受愉快的週末氣氛,並以音樂療癒高齡輪椅族及家屬。活動免費,不須報名自由入場。二、 主辦單位:
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台灣鳶山社會實踐協會三、 地點:臺北大學三峽院區行政大樓前廣場 (遇雨改社科院一樓大廳)
四、時間:10/13、10/20、10/27、11/3 週五下午5:00
五、場次
10/ 13 京都愛樂
北大在地愛好音樂的鄰居所組成,先生演奏,老婆跳舞,夫唱婦隨,促進社會之和諧!10/ 20 北大管樂團
臺北大學指標性學生音樂社團,並在全國音樂比賽榮獲佳績,每年與社科院USR辦理「北大管樂節」,以音樂與社區搭起橋樑。10/ 27 天韻樂團
天韻樂團以公益與關懷弱勢為核心價值,藉著薩克斯風獨特美妙的旋律,來傳達愛心回饋社會。11/ 3 京都愛樂
由在地團體京都愛樂及天使舞蹈團壓軸演出。六、為鼓勵輪椅族外出及社交,現場將致贈小禮物一份。
聯絡人:
聯絡電話:
刊登時間:2023-09-21 16:35:58
-
2023 Sep 20 【商學院】ESG生活圈第一屆徵文活動起跑!
【商學院】ESG生活圈第一屆徵文活動起跑!
出門在外使用低碳杯或環保杯好處多多,既能減少一次性浪費保護地球,還可享五元折價優惠。而低碳杯、環保杯選擇琳琅滿目,有各品牌的保溫杯、冰霸杯,還有店家提供的循環杯等。這次徵文活動想了解居民都使用哪種環保杯,在使用過程中感受到哪些優缺點、遇到哪些麻煩或是趣事,是否推薦身邊親友們等等日常低碳生活經驗分享。
活動日期:
2023/9/18-2023/10/18參加辦法
1. 徵文對象為本站每位使用者,可提交多篇,形式體裁不限。
2. 在(https://esglife.social/@Qyafaliao/111084202526443918)自己頁面撰寫150-500字以內,附低碳杯、循環杯或環保杯圖片一至四張,並加入「 #我要加入環保杯一族 」標籖。
3. 寫下自己個人在日常生活中,你與最常使用的環保杯生活點滴分享。
獎勵:
* 最佳創意獎: 誠品禮卷 1000元 (1名)
* 人氣獎: 愛心數前六名者計,提交多篇者以愛心數最高計,可獲誠品禮卷 500 元 (前6名)
* 幸運獎: 誠品禮券100元 (隨機抽10名)。如有未竟事宜,將於公告區補充之。本站有修改規則權利。有問題者可於本活動文留言洽詢。
聯絡人:
聯絡電話:
刊登時間:2023-09-20 17:05:51
-
2023 Sep 15 【社科院】2023 9/15 香港浸信會13人蒞校交流高齡服務
【社科院】2023 9/15 香港浸信會13人蒞校交流高齡服務
依據聯合國《2023年世界社會報告》顯示,臺灣將在2050年成為全球第6老化的國家,屆時65歲以上人口將達總人口的35.3%;而香港老年人口則在2050年更將達到40.6%,成為全球人口老化程度最高的地區。鑒於台灣與香港都將面對社會嚴重高齡化問題,如何發展方案服務高齡社群,已成為社會工作專業的一項挑戰,也促成香港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簡稱香港愛羣)一行13人,於2023年9月7日參訪社科院USR計畫,透過跨華人社會的經驗交流,交換高齡化問題的解決方案。
面對超高齡化的問題,國立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早在2020年便開始探索,思考高教機構如何回應超高齡社會,並在此洪流中能扮演何種角色?經過多年的沉澱與思考,規劃出3E行動方法(Establishment、Engagement、and Empowerment),應用於5項人口群(學生、長者、據點、跨校、全國),並發展出出嶄新的「前瞻超高齡的大學3E行動計畫」,針對15個行動介面,以36項方案展現高教機構對超高齡社會的可能因應。
當日交流由USR計畫共同主持人劉素芬教授主持,劉老師本身也是臺灣復元優勢觀點社會工作學會理事長,長期投入以優勢觀點用來服務高齡,強調培養高齡者自主的能力,而不是僅擔任受照護者的角色,因此也以台灣的服務經驗與香港愛羣相互交流,分享優勢觀點於實務上的應用。活動開始前,劉教授先讓計畫團隊介紹社科院USR計畫的主要內容,讓香港愛羣的來賓認識USR計畫所注重的「學老及培力」兩大重點,尤其本校今年新成立了「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更讓USR計畫與中心可以有更多的協力。
接著劉老師也分享如何應用優勢觀點於高齡與社區服務,提到在推動優勢觀點方案時,會與課程結合,並以青銀共融的方式呈現,讓高齡者與學生共同完成一項作品或成果,讓高齡者從過程中重新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能力不僅於此,並因此培養高齡者自主之能力。而在執行方案時,也會注重高齡者、社區、學生三方的感受,確保方案的進行都能符合各方的期待。
例如先前在推動「青銀相伴方案」時,長輩原先擔心大學生對老人沒興趣,但在過程中長輩和大學生相處愉快,到結束後依依不捨,最後在群組說未來希望還能參與類似活動。而學生也在過程中翻轉對老年的看法,也認識到「沒有哪一個年齡層是絕對的最強」,長輩的優勢在於時間所累積的智慧,而學生的優勢在於未來還有許多時間實踐夢想的可能性。
此外在2019年,也與北大公托中心合辦「啡長樂市集」,此方案是為了讓失智或失能長者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復健,希望藉由打造成戶外咖啡廳,邀請社區居民同樂,一來協助長輩建立自信心,延緩長輩失智、失能的程度;二來也讓長輩與社區建立更深入的連結,達到敦親睦鄰的效果。在活動結束後,許多失智長輩的家屬也提到,在活動結束後的那一週,長輩們都非常開心,也非常好照護。
接著由通識中心林子晴老師分享與劉老師合開之「藝術輔療課程」,這個課程便是以「優勢觀點」為基礎所發展出的課程,運用藝術(音樂、戲劇、藝術、園藝、舞蹈等)媒介,為高齡者進行個別或團體輔療性活動,透過多元化的表達性藝術,激發其活躍老化。
香港愛羣在聽完兩位老師的分享後,也向眾人介紹愛羣在香港的優勢觀點實踐,與北大經驗不同的是,香港愛羣的服務對象為具精神疾病之青少年,透過身心健康管理、生活技能訓練、人際關係訓練及個人成長、個人生活規劃四項方案,讓服務對象能一步步具備獨立生活的能力,並能幫助其他人培養獨立自主之能力。
本次交流以「優勢觀點」為方法依據,探討如何用於服務高齡者與精障青少年,核心精神與USR計畫所注重的「Empower」一致,都是在激勵服務對象發揮隱藏的優勢與特質,設定目標盡力完成,以避免陷入自我認定失敗、悲觀、無助、無力、放棄的負面想法,更從過去只是單向的服務案主,到促成案主的自覺、自信、與行動,從而超越了自我捆縛的困境。期待未來優勢觀點與培力賦權的理念,可以應用到多元的高齡服務方案中,讓長者也能貢獻己力,服務他人,並維持身心健康,以達成健康老化、活躍老化之目標。
聯絡人:
聯絡電話:
刊登時間:2023-09-15 16:40:56
-
2023 Sep 12 【社科院】楊子菡老師偕任林基金會導覽高齡電影
【社科院】楊子菡老師偕任林基金會導覽高齡電影
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關注高齡社群,與耶魯心靈工作坊、任林基金會共同合作辦理電影讀書會,於8月31日在社科院807會議室辦理「超難搞先生」電影讀書會,共吸引了41位社區長者參加。由於本片由湯姆漢克斯飾演主角奧託,影片主題以男性為主,因此也吸引不少高齡男性來現場,這也是與過去多數高齡活動以女性為多而有所不同。本片透過演員精湛的演技,經歷喪偶的失落、困在回憶中無法前進,但後來卻在學習愛與被愛、需要與被需要的過程中,重新找到生命中的美好。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也因此喪偶與獨居將是許多高齡者容易面臨的議題,本片在此時更具意義。
USR計畫主持人曾敏傑教授表示,自五月教育部審查通過「前瞻超高齡的大學3E行動計畫」之後,即開始與在地高齡社群積極互動,也因此發現了北大特區內許多活躍的高齡社群,包含京都愛樂、劍橋讀書會、耶魯心靈工作坊、佳醫失智症合唱團;加上原來已經緊密合作的橘子讀書會、食物森林、健康書庫、及今年甫成立的北大愛輪群組等,都見證了超高齡化的趨勢下,高齡社群獨具的功能與意義,因此將持續媒合資源來育成與支持在地的高齡社群。這些社群與政府推動的老人據點有明顯差異,例如內聚性高,有共同興趣,組織性與學習動力都很強,透過活動建立友誼、共同學習、相互成長,也是計畫優先需要支持與合作的對象。例如這次的電影讀書會,就看到好學的長者們,不但不缺席還會邀請新朋友,第一次參加的丘大姊即表示,進入校園就像回到學生時代般有青春活力,她也相當珍惜北大的資源,有機會還要再來參加。
「耶魯心靈工作坊」是由財政系楊子菡教授所發起,多年來邀請任林基金會梁美霞老師擔任帶領志工,透過觀看電影觸發自己生命經驗,並討論分享思考高齡的新價值,至今已屆四年。後來透過社區長者牽線而認識社科院USR計畫,因此便在計畫大力邀請下,來到臺北大學試辦,沒想到北大特區的長者,對於看電影非常有興趣,出席人數超過預期許多。特別是與高齡相關的議題,對於長者來說可以有共鳴與體會,顯見電影讀書會在北大相當有吸引力,未來希望能持續邀約更多喜愛看電影的朋友們,共同學習、共同成長。
「超難搞先生」由湯姆漢克斯主演,飾演憤世嫉俗又脾氣暴躁的喪妻鰥夫-奧託,他人生的目的在於批評和糾正他可憐的鄰居們。但當一個年輕的外籍家庭搬入他的社區後,身懷六甲的瑪莉莎跟孩子們的熱情與友誼,卻改變了奧託的人生。劇中奧託於愛妻索尼亞過世後,他失去人生的意義,以很多方式試圖自殺,不管是上吊、臥軌、開槍自戕等,但總是被鄰居的造訪打斷。但也在每次的自殺未遂以及與鄰居互動中,他開始了解人生是從愛與被愛、需要與被需要中得到滿足的。雖然結局是奧託心臟病發在家平靜地離開,但瑪莉莎幫他辦了一場溫馨的喪禮,只邀請認同奧多在世時有價值的好朋友參加,完成他的遺願。
觀影後由梁美霞老師請大家思考幾個問題,例如「奧託真的是壞人嗎?」、「你身邊有這樣的親友嗎?」張碧麗大姊首先回應,雖然奧託外表是一個尖酸刻薄脾氣不好的人,但看到他與朋友的互動中,他是一個熱心、待人真誠、中規中矩、重感情與原則,並不是壞人,因為他很重感情,朋友有難的時候都會挺身而出,所以要看到這個優點,才會知道如何跟這一類的人相處。
施立勇大哥也分享,他是工科的背景,非常理解主角身為理工男,思考邏輯都比較直,他覺得湯姆漢克斯演得很到位,不爽就是不爽,無法接受任何的模糊空間。他看到電影中美國的剷雪文化,想到自己以前在美國居住期間,鄰居如果發現長輩好幾天沒剷雪,就可能是生病或是出事了,就會前去關心;另外也對劇中建商與居民之間的抗爭心有戚戚焉,他在北大社區住了17年,體會很多建商與管委會之間的衝突過程,因此他從奧託的演出中看到自己生活的影子,也心有所感。
最後由楊子菡老師做總結,她看到奧託寬恕與放下的過程,從他的家庭背景可以發現他父母很早就過世了,因此妻子是他唯一的親人,原來夫妻過著幸福的生活,卻在一次的車禍中從天堂掉到地獄,妻子流產並半身不遂,從此他的人生開始滿懷憤怒與悲傷的生活。但堅強的太太對他說,我知道你很憤怒很悲傷,但我們還是要繼續活下去。當太太過世後,他不停地尋死想去找他妻子,而且要走也要很體貼,不希望自己的離開造成別人的困擾。因為他很重感情,所以他無法看到別人需要時卻不伸出援手,也因此將他的憤世嫉俗轉化成幫助別人後,他重新找到生命的意義。當他願意打開心扉接納別人,也把自己的憤怒說出來,看到他抱著瑪莉莎生的小嬰兒,放在他親手做給未出世孩子的嬰兒床時,他的生命就被療癒了。雖然最後他走了,但他都安排好所有的後事。生命有它的軌道,不是我們自己可以決定的,當他完成他的任務時,他就平平安安地離開了。
社科院USR計畫關注高齡議題,並將持續支持高齡社群成立與運作,目前健康書庫即是為關心健康的長者而推動,也歡迎喜歡讀書與分享的長者加入書庫行列,九月開學後將辦理更多精采的活動,歡迎加入http://pse.is/57wxhu,一起創造高齡友善的大學城。
聯絡人:
聯絡電話:
刊登時間:2023-09-12 10:37:26
-
2023 Sep 08 【社科院】2023 8/31 偕鳶山協會以「靈性照顧」培力老人據點
【社科院】2023 8/31 偕鳶山協會以「靈性照顧」培力老人據點
社科院USR計畫與台灣鳶山社會實踐協會合作,持續扮演新北市社會局與在地老人據點的窗口,針對三峽、鶯歌、土城、及樹林四區約50個老人據點進行培力,近日並以「靈性照顧」為主題,於板橋區公所辦理系列四場的講座。課程中邀請三位講師接力帶領據點幹部與志工,討論靈性照顧相關議題。包括第一、二場分別於8/9及8/16兩日,邀請到台灣哲學諮商學會-王如雁老師,以「生死兩相安」、「覺察-醫療自主」為主題,傳遞善生、善終、善別的重要性。第三場於8月23日,則由生死教育推廣協會郭慧娟理事長,以桌遊作為媒介,讓大家能輕鬆開口談論身後事。第四場則是於8/30,邀請財團法人佛教蓮花基金會黃瀅竹老師,引導大家書寫有效的傳家情書。
第一場次主題為「生死兩相安」,王如雁老師首先請大家思考自己面對死亡的害怕與焦慮,是害怕死亡的未知、害怕離開家人擔心他們的未來、還是害怕成為他人的負擔。進而討論死亡的意義-其實是一個轉換的過程,不是終結而是邁向另一個開始。但每個人都是第一次面對死亡,所以須透過學習才能做好準備;好讓在世者善生、離世者善終、失親者善別。課後也透過問卷收集大家的回饋,例如「死亡是禮物,沒有好活就沒有善終」、「面對生死議題,要覺察自己面對死亡時的想法,如何讓自己過得好,學習放下擔心和不當的期待。」、「老師給我們非常專業的內容,陪伴家屬走過悲傷的具體做法非常實用,讓生者及亡者兩相好,每天都是最後一天,珍惜當下的每一天」。
第二場次主題為「覺察-醫療自主」,王如雁老師透過實例分享,向大家說明預立安寧緩和醫療及預立醫療決定書兩者的差別與重要性。選擇安寧緩和醫療並不是放棄生命,而是選擇有尊嚴地度過生命最後一程;同時也提醒大家-病人自主權利法雖然能保障每個人的知情、接受、拒絕醫療的權利,但法律並不能取代溝通,因此在做任何與醫療和死亡相關的決定,務必要事先與家人討論、讓家屬知道自己的選擇。課後大家也給予熱烈的回饋,如「了解自己可以預先立安寧醫療,及如何協助你的親朋好友做選擇,面對人生的最後的一段日子。」、「先規劃好自己的醫療自主很重要」。
第三場次主題為「用桌遊談生死」,郭慧娟老師以「告別通關」桌遊,讓大家體驗如何透過遊戲方式和大家輕鬆談論身後事,看似嚴肅的葬禮舉辦方式,當利用桌遊作為媒介,更可以讓大家討論的此起彼落。過程中除了玩得盡興外,各桌也認真討論該如何回到自己的據點,以便帶領長輩運用桌遊談論死亡議題。課後大家也一一寫下心得,如「透過桌遊與長輩談生死的技巧與方法,實用且生動」、「生死議題是華人避之惟恐不及的,如何循序漸進破冰引導,是為設計課程者最為重要的」、「生命教育很嚴肅,桌遊可以讓氛圍輕鬆。」
第四場次主題為「書寫有效的傳家情書」,黃瀅竹老師先透過影片和實例,和大家說明遺囑的重要性與可近性。其實自立遺屬只需符合親筆書寫、押日期及簽名這三大要件,即為一份有效的「傳家情書」。老師也貼心的準備四大頁的口袋講義及生命手書,讓參與的夥伴們都能立即練習,也方便帶回家和家人或據點長者一同討論。課後大家也寫下感想,如「告別遺憾,表達自己要與不要的表達,無常來時,不讓身邊不知所措,還可依自己的想法善終。」、「把握當下、超前部署,醫療、身後事要提早安排。」、「人終有一死,如何善終死,是需要透過學習的」等。
四場次課程各有40-50位在地據點夥伴熱情參與,參與總人次達164人次,迴響十分熱烈。針對在地老人據點發展的培力,今年度嘗試以「靈性照顧」、「共生社區」等新概念作為培力課程主軸,以增進據點第一線人員與志工的知能。此外,結合臺北大學USR計畫與「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的設立,未來也將媒合據點幹部至臺北大學參與多元的研習,以提升在地服務的多元性,讓據點、NPO、大學與政府,可以相互協力,共同面對超高齡社會的到來。
聯絡人:
聯絡電話:
刊登時間:2023-09-08 09:47:47
-
2023 Aug 15 【商學院】商學院USR計畫團隊在2023亞太永續博覽會展現「負碳商業模式」響應國家淨零目標
【商學院】商學院USR計畫團隊在2023亞太永續博覽會展現「負碳商業模式」響應國家淨零目標
2023亞太永續博覽會於7/21-23在台北世貿中心盛大舉行,匯聚了來自中央、地方政府、企業、大學、NGO等多個單位,共同傳達永續理念和作為,推動跨域對話,並攜手邁向淨零未來。以「Towards a Net Zero Future」為主題,呼應了國家2050淨零目標與路徑,並區分7大展區,生動展示國家永續目標與公私部門具體執行情形。
本次博覽會中,臺北大學商學院USR計畫團隊李堅明老師所研發的負碳商業模式成為了本次參展的亮點之一。近年來一直積極推動「低碳經濟生活圈」,並以「負碳商品」與「建立個人碳資產」引領民眾走向永續發展的未來。這項參展計畫不僅響應了國家淨零目標,更讓民眾深入了解透過低碳生活模式可展現公民力量,引導民眾更積極參與淨零目標的實現。
臺北大學商學院USR計畫團隊於活動現場,展示了各種負碳商品,並以寓教於樂的方式與民眾互動,將碳足跡、碳資產等概念融入活動中,只要成功建立個人碳帳戶,參觀者當場即可獲贈一項負碳商品。這個互動式活動吸引了大批民眾駐足,反應熱烈,選擇負碳商品不僅能累積點數享受優惠,更能改變業者生產製造,激勵民眾願意成為淨零目標的實踐者。三天展期內,成功建立150個個人碳帳戶,彰顯出民眾對於淨零發展的積極關注與參與。
聯絡人:
聯絡電話:
刊登時間:2023-08-15 13:41:45
-
2023 Jul 27 【申請公告】開設112學年度第1學期「永續與大學社會責任社會參與實踐課程」申請
【申請公告】開設112學年度第1學期「永續與大學社會責任社會參與實踐課程」申請
一、申請資格:
(一)依「國立臺北大學『永續與大學社會責任社會參與實踐課程』補助要點」辦理。
(二)需為本校開設之永續、USR或社會參與相關課程,若已參加本校向教育部提出之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之課程,且屬該計畫推動之核心課程,得優先補助。
二、申請時程:
即日至112年9月11日止
三、申請方式:
(一)由授課教師於上述期限前,將國立臺北大學「永續與大學社會責任社會參與實踐課程」補助申請計畫書送至永續辦公室。注意:請務必使用最新版計畫書進行申請。
(二)本中心收到申請件後,三日內將以電子信件回覆,若未收到回覆,敬請與本辦公室承辦人林助理聯繫(natashalin@gm.ntpu.edu.tw)。
四、注意事項:
(一)申請之課程經審議通過,其授課時數以1.5倍計算,如同時依「國立臺北大學教師授課時數及超支鐘點費核計辦法」第七條規定而加乘計算授課時數時,僅得擇一採計。時數將於學年末由課務組統一計算。
(二)每人每學期以申請補助二門永續與大學社會責任社會參與實踐課程為限,惟經教師所屬系(所)、中心同意得超過二門。非首次適用本補助要點開課者,應提出前一學期年教學意見調查結果。
(三)通過認證之課程,需於課程結束後繳交期末成果報告書,並由永續辦公室備查,作為下次課程認證申請依據,凡時數認證原因與事實不符或檢具說明文件不實者,取消原核定加權鐘點。
(四)通過本辦法認證之課程授課教師,所提交之課程成果將上載至臺北大學相關網站,並需配合永續辦公室規劃參與諮詢、參加校內工作坊或成果發表會事宜。
若有任何問題,請洽本案承辦人林助理(natashalin@gm.ntpu.edu.tw分機68033)。
聯絡人:
聯絡電話:
刊登時間:2023-09-04 09:04:07
-
2023 Jul 13 【社科院】《超高齡自學行動方案》開跑
【社科院】《超高齡自學行動方案》開跑
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為了鼓勵學生積極想像2025年以後,我國在進入超高齡社會之際,所面臨個人、家庭、社區、學校、與社會相關議題,鼓勵本校同學於正規課程之外,自組學習團隊研提計畫並付諸行動。透過小組協力、設定議題、主動學習、推動服務、貢獻高齡,並可統整課程所學與在地場域關係,以自學團體在行動中養成未來因應超高齡所需之知能,或投入有助於高齡者面對老化之相關服務。
社科院USR計畫主持人暨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主任曾敏傑教授,於2023年5月23日中午12點,透過社工系大一導生聚會的時間,向社工系32位大一學生介紹這項嶄新的《超高齡自學行動方案》,期待透過USR計畫多年在地實踐的經驗,以及教師的支持,讓學生能從實做中學習、了解高齡議題,提前培養未來超高齡社會所需之能力。
首先,曾老師以「北大管樂團」與USR計畫合作的歷程作為開場,在2018年以前北大管樂團的定位只是一個普通大學的社團,雙方在因緣巧合之下,展開第一次的合作,由USR提供師資訓練費用,厚植學生的實力,管樂團則須在年底提供一場公益演出,於是促成在2018年舉辦了第一屆北大管樂節,這項方案也延續至今,也已經成為北大管樂團的傳統。
透過與USR計畫的合作,管樂團在2019年獲得教育部評鑑優等,更在2023年獲得教育部評選為全國大學社團特優,讓北大管樂團成為全國知名的學生社團。2023年5月13日,北大管樂團也受邀到罕見疾病基金會位於關西的罕見家園,以優美的樂曲帶給病友難忘的假日。當天現場也播放三峽首曲《鳶之彩》演奏影片給在場學生欣賞,鼓勵大家,個人需要設定目標、自我挑戰,就如同北大管設定目標,並在指揮老師的指導之下,持續一年一年精進,就展現輝煌的成果,個人如此、小組如此、社團也是如此。
接著,曾教授向學生們介紹《超高齡自學行動方案》的意義與重要性,也期望透過USR計畫的支持,讓學生能針對自己的興趣,以及觀察,發想出各式不同的方案,厚植學生在超高齡社會中的能力,以及透過團隊協力,發展出課堂以外的學習目標與自我成長。
本次徵件的計劃類型可分三類,第一類為學習型,鼓勵學生針對高齡社會相關主題與知能進行自學、辦理講座、舉辦培訓等;第二為服務型,鼓勵學生針對高齡需求推動在地服務、活動帶領、科技促進、或支持團體等;第三類為協力型,鼓勵學生組成青銀團隊進行世代交流、共同學習、社區服務、或在地實踐等。
說明會中也向學生介紹2020年補助4組學生自學團隊的執行過程,其中第一組是電資院碩博士生執行長者平衡感測裝置方案;第二組為經濟與社會系學生執行網頁設計,也協助社科院USR計畫建立網誌並沿用至今;第三組為社工系學生執行青銀夢想家,透過世代互動化解青銀間的年齡歧視;第四組為社工系碩士與學士生執行PID長者失智照護,也發現這項新的照護方式於實務上具有成效。
聽完介紹之後,老師也請學生發表感想,一位學生分享到「這項方案非常有意義,而且USR願意提供經費讓學生發展,這項機會很難得,非常值得大家嘗試看看。」大一學生中也有一位正是北大管樂團的成員,雖然去年北大管樂節以及今年桂花音樂節沒有上台演出,但也期待未來的學生可以加入傳統、精采表現。
經過一小時的介紹之後,學生們也十分熱情投入《超高齡自學行動方案》,已有8組29人正在開始討論組隊,其中更有15人已經加入USR計畫所成立的「小鳶隊」,並曾參與過2022年萬聖節活動與2023年玩具節活動,顯見學生們對於服務仍抱有極高的熱誠,也十分期待本方案可以激勵學生自學,並以自學行動進行在地實踐,既養成個人能力,也善盡社會責任。
聯絡人:
聯絡電話:
刊登時間:2023-07-13 14:34:36
-
2023 Jun 08 【社科院】2023 6/8 偕鳶山協會以「共生社區」培力老人據點
【社科院】2023 6/8 偕鳶山協會以「共生社區」培力老人據點
社科院USR計畫與台灣鳶山社會實踐協會持續合作,今年又加入甫成立的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繼續扮演新北市社會局與在地老人據點的窗口,針對三峽、鶯歌、土城、及樹林四區約50個在地老人據點為對象,同時廣邀新北市他區據點夥伴,一同透過培力活動來壯大據點組織。112年6月6日下午2至5點於土城區公所七樓大禮堂,辦理了「共生社區工作坊」,邀請新北市社區培力育成中心的黃珮玲主任,以及永和區民權社區發展協會的邱秀蘭理事長,分別以共生社區概念與經驗分享,作為主題來培力老人據點。本次課程也吸引近50位在地據點夥伴熱情參與,期待藉由課程激發據點未來創新服務的能力。
上半場中,黃珮玲主任先以衛福部所提出因應超高齡社會對策方案(112-115年)中,先介紹營造共生社區的指標及目的,包含建立高齡者在社區中的平等互惠關係、社區或社會責任的倡議與提升、營造高齡者自主自立生活的社區環境、提升高齡者的家庭與社區連結、鼓勵高齡者積極參與社會活動。而日本佛子園理事長雄谷良成認為共生社區,可定義為「不同群體的人,無論殘疾和年齡大小,都以混雜的方式進行互動,因此每個人都可以發揮作用、充滿活力,社區也充滿活力。這是一個共生的社區。」
黃主任提到共生社區的概念可以分為兩層次,分別為個人層次與組織層次,在個人層次方面應秉持著社區中沒有哪一個人永遠是受助者,其有時是助人者,滿足他人的需要,也可以安心的接受照顧,讓需要被滿足的概念。接著,黃主任便以石頭湯的故事舉例說明,旅人為社區中的組織,村民即為社區的居民,而食材則代表著社區的特色以及居民的優勢能力,透過共同工作的成果、滋養村民的養分,以及建立信任關係的平台,彼此串連後就宛如一鍋石頭湯。在組織層面而言,若是使用共生社區概念作為照顧的模式,則需要透過在地組織連結在地資源,發展在地服務來解決在地民眾的需求。
下半場則邀請到永和民權社區發展協會邱秀蘭理事長,來分享如何在社區中實踐共生社區的概念。邱理事長分享到民權社區是透過力行「多世代、多機能、互助網絡」滾動式福利化的服務方法,從0歲到100歲都會是社區的服務對象。接著並以實際案例分享組織內部所進行的各項方案,包括定期的志工會議與培訓、嬰幼兒喘息服務、身心據點小站、長者靈性照顧等。除此之外,社區也積極建立各項資源間的網絡,如同共生社區中的概念所提及「不同群體的人,都可以發揮作用、充滿活力」。因為看見社區的需求,所以尋找方法解決問題、突破困難,這正是邱理事長所要傳達給夥伴們的信念。
最後,在黃主任的帶領下,讓各組進行對話與討論,據點中有什麼資源是可以共享的,並從空間、設備、服務、志工才能、長者與居民的才能與社區資源等各面向去發想;同時也可以思考這些資源可以共享給誰、以及如何共享,而這些討論也都可以做為日後據點實踐的目標與方向。
透過課後問卷,我們也了解參與者對於此次課程的感受與收穫。學員的回饋包括有「學習社區與長者相互共生連結,長者也可利用他們以前的長處,加以運用讓長者覺得自己是還有有用的人,爾後應改變方向,讓長者善加用他們長處」、「因應未來的中老年社會,未雨綢繆,開始學習,打好基礎,造福自己和社區伙伴,真的幸福!」、「老師的舉例很實用,感受很深刻,理事長的分享很受用且感人。」、「深刻感受共生的重要與共生的必要性」、「資源共享,讓長者發揮所長」。
針對在地老人據點發展的培力,今年度將持續透過以創新概念作為課程主軸,增進據點第一線人員知能,同時促進在地據點開創未來服務的多元性。今年起在臺北大學已經串連起USR計畫、高齡與社區中心,加上鳶山協會,將促使大學、NPO、政府與據點,可以更加協力合作,面對超高齡社會的到來。
聯絡人:
聯絡電話:
刊登時間:2023-06-08 14:52:13
-
2023 May 03 【永續辦公室】本校申請教育部第三期「大學社會責任(USR)實踐計畫」全數通過!
【永續辦公室】本校申請教育部第三期「大學社會責任(USR)實踐計畫」全數通過!
教育部推動「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以「在地連結」與「人才培育」為核心,引導大專校院以人為本、從在地需求出發,結合人文關懷與科技導入,協助解決區域問題,善盡社會責任。本校此次申請教育部推動第三期(112-113年)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分別為二個萌芽型計畫、一個深耕型計畫,合計三案,皆順利通過審查。
一、大學特色萌芽型:環抱海山·深耕三峽:北大文化城的創生、活化與擴展。
二、大學特色萌芽型:推動三鶯地區永續低碳經濟生活圈。
三、大學特色深耕型:前瞻超高齡的大學3E行動計畫:Establishment、 Engagement、and Empowerment。
教育部此次第三期USR將持續深化SDGs議題,強調大學將社會責任的理念融入校務治理,具體連結學校中長程發展計畫。各大學應思考如何運用校內資源結合跨域等合作,形成學校教研特色,以朝向USR永續發展。
本校此次第三期(112-113年)所申請之計畫全數通過審查,對於本校在USR的推動上是莫大的鼓舞,未來也將持續在第三期計畫上努力推動,以達成本校USR「落實大學治理,提升大學永續發展,推動公私協力,營造健全USR生態體系」之發展使命。
聯絡人:
聯絡電話:
刊登時間:2023-07-13 14:35:05
-
2023 Apr 27 【社科院】2023 4/20 石賡執行長談「李白的別樣人生」
【社科院】2023 4/20 石賡執行長談「李白的別樣人生」
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與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合作,於4月20日下午在USR Hub辦理今年第一場「Orange Ted系列講座」,邀請美國加州石氏基金會前執行長石賡蒞校,以「李白的別樣人生」為題,辦理一場面向社區長者的講座。即使當日大雨滂沱,現場仍有48位長者出席聆聽,演講結束之後,並由長者們分組進行討論,相互表達今日聽講的心得與收獲,讓學習更具成效。
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於本學期正式成立,由社科院USR計畫主持人曾敏傑教授擔任第一屆中心主任,研究中心將以超高齡為主軸,整合北大教師之研究資源,結合過往USR既有之高齡服務方案,以推廣促進長者身心健康,並落實健康老化、活躍老化、終身學習為目的。本次演講也是研究中心成立之後,首次舉辦之活動,並與歷史系辛法春老師推動的橘子讀書會合作,從長者之角度設計主題,讓長者外出參與講座並相互分享,也避免長者久居家宅導致憂鬱、生病,並且鼓勵社交有助於維持腦部健康。
石賡先生首先介紹李白的生平,提到李白出生於碎葉城(即今日之吉爾吉斯一帶),並提到李白其實是一位華僑,而非正統的漢人。李白的官場之路十分艱辛,尤其其祖先曾為犯人,而當時的社會背景,犯人後代可以從事農、工、商等,但不能科舉應試,因此李白自出身便與科舉絕緣,而一心求官有志青雲的李白,也註定不順遂的仕途人生。
過去在課本上認識號稱詩仙的李白,是一個鬱鬱不得志的文人,然而現實的李白卻是一個飽讀詩書,且精通劍術的俠客。尤其是李白父親是絲路上經商致富的商賈,因此以現代人眼光來說,李白更是富二代,因此能夠在家人支持下,遊歷四方、遍交好友,也才能有「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豪情。在他24歲離川闖蕩之後,便再也沒有回四川老家青蓮鎮了,而青蓮鎮至今仍每年以節慶紀念李白。
李白沿著長江開啟了2年半的旅途,期間寫下諸多膾炙人口的詩,如在揚州書寫《靜夜思》,這首人人朗朗上口的唐詩,也正是當時養病興起之思鄉情懷。石賡先生也分享當年他離家至美國留學時也曾遭遇病痛,特別能理解《靜夜思》所欲表達的含意。
在旅途結束後,李白始終不曾忘卻從官之志向,當時李白有位好友元丹丘,便透過安排結交玉真公主,以此方法來長安求官,唐時社會許多想要求官的文人都會隱居在終南山上,而李白在終南山上待了無數日子,因公主雲遊未返,都不曾盼到公主引薦,於是李白便黯然離去,出發前往洛陽尋求其他求官的機會。
在鬱鬱不得志的期間,李白也寫下無數經典之作,如《下鐘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少年行》、《將進酒》等,《少年行》一詩譜出當年官二代們流連風花雪月之景,而《將進酒》亦被現代音樂家改編成搖滾樂,透過搖滾樂的曲風,吐出李白不得志的怨氣-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在石賡先生收集豐富的史料之下,搭配上精心製作的影像資料,兩小時的時間過得特別快,只能帶著長輩導覽李白人生旅途的一半,因此在演講結束前,石賡先生也提到,若未來眾人還有興趣了解,他會再度回來帶大家走完李白的人生。而石賡先生對於蘇東坡、杜甫、白居易等文人歷史也十分熟稔,未來也將帶大家一窺史上這些文人的人生際遇。
石執行長精彩的演講,果然換來長輩們在分組中連聲的喝采與期待。
「總以為李白一生不得志,早早就酒後撈月而魂歸天國。聽聞石賡先生闡述李白的生平事蹟才得知這位家喻戶曉的詩人『劍術』也是一絕,李白是跟斐旻習劍,李白的詩歌、斐旻的劍舞、張旭的草書堪稱唐代三絕。」;「從石執行長的演講中,我們看到了李白的浪漫,俠情,豪邁,自由,率真。執行長藉一首一首的詩詞説明李白喜緃横術,擊劍爲任俠,輕財重施…,謝謝石執行長有深度的演講,令我們回味無窮!」。
「我們年少時能讀到古人詩詞,也參與盛會是有福的人。文學、美術、音樂等藝文活動,均能活化頭腦豐富生活內涵,讓我們老得慢、活得好、病得輕。」;「石執行長也特別將李白最重要作品之一"將進酒"用國台語歌唱方式表達。影片放映出來,更加深了我們對這首七言古詩的印象。大家一致認為演講對比精彩,生動活潑。」;「大家分享時,發言踴躍,言而不盡。是一塲,讓我們能重新認識李白,回顧歷史文化…,大家一致認為:此次講座每人都受益良多,希望在不久的未來,能有下一場的文化響宴。」
聯絡人:
聯絡電話:
刊登時間:2023-05-03 09:47:39
-
2023 Apr 25 【海山學】2023 4/22 以茶入食系列活動紀實 Part1
【海山學】2023 4/22 以茶入食系列活動紀實 Part1
海山學中心2023綠茶季系列活動紀實Part1第一、二場次
在4月14日(五)晚間,海山學研究中心假本校USR HUB,辦理「三峽綠茶季」系列活動「茶席品茗—滿漢全席尋杯茶」,力邀「三峽茗茶祥興行」李秀峯老闆娘擔任講師,教導學員們如何設計具有個人風格的茶席,為自己,也為同桌伙伴泡一壺好茶。
「三峽茗茶祥興行」已經傳承六代,連續四年以自產自銷的碧螺春綠茶、蜜香紅茶及白茶,遠赴比利時參加由國際風味暨品質評鑑所(ITQI)頒佈,被譽為米其林權威的「頂級美味大獎(Superior Taste Award )」評鑑,獲得蜜香紅茶三星、碧螺春二星的殊榮。近年來,亦辦理多場茶葉品評、茶葉相關體驗活動,致力於推廣三峽茶文化。
活動一開始,秀峯老闆娘首先介紹一套完整的茶席需具備的茶器及喝茶禮儀,接著介紹三峽特有的碧螺春綠茶、蜜香紅茶及白茶,還有讓這三種茶好喝所需的比例、溫度及時間等秘訣。之後,老闆娘拿出各式桌巾及茶器,讓各組學員自己設計獨一無二,具有個人風格的茶席。緊接著,教大家如何作為茶師,為自己的組員泡上一壺好喝的茶。
喝茶有所謂的SOP嗎?泡出好喝的茶是否有一定的規則?秀峯老闆娘告訴我們,精心布置一桌茶席,招待至親好友品茶,不僅讓喝茶增加了儀式感,也讓終日忙碌的生活,獲得療癒及放鬆。但茶的濃淡則在於個人,將喝茶的步調融入自己的生活節奏當中,喝了舒服就是好!
透過這場活動,學員們學會了如何布置茶席,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品茶節奏,邀請好友上座奉為上賓,共同感受茶香的韻味,在舒適宜人的週末夜晚,找回生活中簡單的美好。
在4月22日(六)下午,中心辦理以茶入食系列活動第二場次,邀請三峽統一茗茶顏伯松老闆及黃馨儀老闆娘蒞臨臺北大學,教導學員們製作甜蜜蜜的碧螺春雪Q餅。
統一茗茶位於九鬮,由顏家人自1896年創立至今,已經超過百年歷史,不但主張「顏選好茶、品質嚴選」的製茶理念,更擅長茶的創意運用,開發許多以碧螺春綠茶及蜜香紅茶為口味的茶食甜點,相當受到消費者喜愛。
活動之前,先由中心安排的學生侍茶師,招呼學員們享用統一茗茶提供的香片、碧螺春及白茶等特色茶品,一邊聆聽伯松老闆介紹品牌創業故事。馨儀闆娘接著介紹碧螺春雪Q餅的作法,如何使用工具及準備材料等。重頭戲當然就是讓學員們自己操作,從準備材料開始,到炒奶油、攪拌棉花糖、倒入小餅乾及蔓越莓,還有最難的壓模、脫模及成形。闆娘毫不藏私地傾囊相授,告訴大家讓雪Q餅更好吃的秘訣。
製作碧螺春雪Q餅有固定的標準嗎?馨儀闆娘說,雪Q餅並沒有嚴格的材料限制,不管是麗茲餅乾、飛機餅、方塊酥,甚至是家中小朋友吃不完的餅乾等,都可以拿來充分利用,碧螺春茶粉的濃度,也可以自己決定,做出專屬自己獨一無二的雪Q餅。
週六午後的臺北大學校園,陽光充足卻不炙熱,學員們製作屬於自己的甜點,一邊享受統一茗茶提供的好茶,與好友、姊妹、家人及同學一起共享甜蜜時光,輕鬆變身甜點達人。
若還沒有體驗過「以茶入食」食農推廣系列活動,目前還有場次可以報名喔!趕緊手刀報名!
聯絡人:
聯絡電話:
刊登時間:2023-05-03 09:49:58
-
2023 Apr 25 【社科院】2023 4/18 與台北榮家實驗青銀共居方案
【社科院】2023 4/18 與台北榮家實驗青銀共居方案
社科院USR計畫於2017年推動之初,即與臺北榮譽國民之家(以下簡稱台北榮家)多次合作,從巡迴活動展、音樂講座、到兩次的友善接待等,雖因疫情干擾而中斷,但在疫情解除之後,主任劉化宇於4月18日上午,率輔導組長王傳宗及志工協會理事長關錚等一行五人,拜訪社科院USR計畫。尤其聽聞學校甫成立「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也期望榮家與台北大學能繼續合作,朝向實驗性的推動青銀共居,未來榮家將提供兩間套房,讓北大學生也能與長者共居,促進青銀互動,目前規劃先以社工系男同學優先,待住宿辦法確定後,即可開始施行。
台北榮家是韓戰結束的活歷史真見證,在韓戰期間被俘虜直到1954年才遣返台灣的反共義士,當時受到非常熱烈的歡迎,也把他們抵台的1月23日訂為「自由日」,並且在三峽蓋了全台面積最大的榮民之家-忠義山莊,安頓這些榮民。為幫助學生連結這項歷史,USR團隊也規劃五月中將參訪榮家文史館、安養堂、養護堂等設施,也希望能了解榮民伯伯的居住現況,推動進一步的合作。
目前台北榮家還有500多位長輩,平均年齡83歲,超過百歲人瑞者有18位,也因此每年過世的長者將近100位。計畫主持人曾敏傑有感而發,也討論到臨終關懷的方式,王傳宗組長表示,在榮家有專業的養護人員,對於即將臨終的長者,會輪流值班陪伴,而養護員剛開始也對於臨終的處置十分陌生,一直到後來,也都能安排家屬、親友來道謝道愛道歉道別,讓長者安心地離開,也讓家屬沒有遺憾。榮家王組長也表示在榮家內,會由臺北榮總的醫療團隊評估,依據病人自主權利法,讓病人可以決定是否要侵入性治療或是自然離世。
由於台北榮家位處山區,雖然群山環繞遠離塵囂適合安養晚年,然而疫情阻斷了對外的資源,讓王傳宗組長感到這些長輩每年都關在家裡,也會很無聊,特別是刺激減少,失智症人數也越來越多,因此疫情解封後,馬上積極向外建立連結。而志工協會關錚理事長表示,因為每週三早上均會帶領一批志工至榮家,與長輩一起唱卡拉OK。而恰好USR志工團也有一批北大學生,因為跟著USR服務長輩多時,也起心動念想組織社團,透過唱歌來認識長輩的人生故事,後續也將於五月中一起參觀榮家,也期許未來榮家有青銀共唱、青銀共居的機會。
榮家目前規劃釋出兩間套房,歡迎北大學生入住,因為榮家高齡服務的需要,目前以社工系男同學為優先,先實驗一個小型的模式,未來再視世代間的互動來調整。對於榮家這項青銀共居方案有興趣的同學,歡迎至社科院USR計畫進一步了解內容。
聯絡人:
聯絡電話:
刊登時間:2023-05-03 09:50:28
-
2023 Apr 25 【社科院】2023 4/23 「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正式設立
【社科院】2023 4/23 「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正式設立
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為善盡大學社會責任,以及因應我國超高齡社會將於2025年到來,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推動,日前正式獲得教育部同意,於本校社會科學學院設立院級研究中心-「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將繼續結合大學社會責任的政策任務,針對高齡與社區議題整合教學、實踐、推廣、與研究資源,繼續為超高齡社會的挑戰進行努力。
「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的設置規劃,首先在2021年12月由社科院院務會議通過,並於2022年5月通過本校研究中心設置暨管理委員會的審議,同年10月校務發展會議通過該項規劃,而11月也獲得校務會議通過,最終教育部於2023年3月8日來文正式核備通過。該中心並將由USR計畫主持人,也是社會工作系的曾敏傑教授擔任首屆主任。
社科院自2017年6月起開始執行種子型的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USR計畫),當時服務的對象為「高齡、身障、婦幼、原民」,並於2020 年起進階為萌芽型USR計畫,主題開始聚焦在「青銀共學與臺北大學城」,運用教育部USR計畫經費投入高齡服務與社區實踐。期間,社科院另執行教育部社會科學前瞻人才培育計畫(UFO計畫),開始探討「社會科學」在高齡領域所能著力之處。
教育部UFO計畫強調以2030 年的社會發展為目標,思考現階段社科教育可以如何做前瞻性的變革,當時社科院即以超高齡的到來進行設想,認知到社會科學可以著重在延緩老化,透過增加高齡者健康餘命,以維持高品質、有尊嚴之老年生活,並讓多數健康與亞健康的長者避免失能、失智、罹癌,並且可以結合終身教育和高齡教育,讓青銀世代一起共學共融。尤其是美國高齡學學會在2019年起,亦倡議高等教育機構應正視高齡化所帶來的契機,發展青銀共學及年齡友善大學,另外美國高教指標性機構-史丹福大學,更將於2025年朝向全齡大學發展,都更堅定應朝向超高齡社會的到來進行因應。
此外,在執行USR計畫之初,計畫團隊便已考量到USR計畫屬於政策階段性任務,這項強調人才培育和在地實踐結合的成果,惟有內化成為組織內的常態單位,方能將實踐結合教學與研究,因此於2019年推動成立社區性「台灣鳶山社會實踐協會」之後,即於2021年開始推動於校內設置「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
未來「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的內涵將可分為研究、服務及推廣,研究面包括高齡化政策、在地老化、健康老化、安樂善終等研究;服務面將延續USR中的大學城系列節慶、校園友善接待、高齡服務方案等;而推廣面則將推動青銀共學、世代協力、高齡教育、與終身教育等。
研究中心目前也獲得「台灣超現代公民行動聯盟」承諾育成3年,每年預計捐贈100萬元經費,而研究中心也將成為校內高齡跨領域之平台,除社科院師資外,也將邀請各院相關師資加入,讓校內高齡與社區研究的師資可以長期互動交流,並且逐漸開展出研究。
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成立之後,已於4月20日下午舉辦第一場社區推廣活動,邀請美國加州石氏基金會前執行長石賡先生,於本校USR Hub為約60名社區高齡長者介紹「李白的別樣人生」,並於演講結束後讓長者進行討論,透過學習與表達,活用大腦以增進高齡者健康。
聯絡人:
聯絡電話:
刊登時間:2023-05-03 09:48:02
-
2023 Apr 17 【社科院】2023 4/15 北大玩具節 拉近世代情
【社科院】2023 4/15 北大玩具節 拉近世代情
每年北大特區家庭最期盼的『北大玩具節』今年邁向第六屆,由國立臺北大學社科院大學社會責任計畫(以下簡稱USR)、台灣玩具圖書館協會主辦,於4月15日週六上午,於臺北大學三峽校區辦理。北大玩具節每年結合北大師生、玩具圖書館、以及在地夥伴,利用二手玩具設計遊戲攤位,不只減少垃圾量,也讓二手玩具為兒童與長者創造美好時光;今年也增加懷舊專區、陀螺達人秀、以及土城社福卡拉OK車,讓祖孫三代一起同樂,創造全齡共融的臺北大學城。北大吉祥物大北也現身與大家合影,一起歡度玩具節。現場土城社福的卡拉OK歡唱車,也吸引不少長輩歡唱。今年雖是風雨生信心,現場也湧進了165位大人、204位小朋友、132位現場工作人員及北大師生,共計參與者達501位共度玩具節。
北大社科院USR計畫今年度正式成立「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將延續USR計畫的資源與精神,聯結教學、研究、以及社區服務,而北大特區的兒童與高齡者就佔了近半數,因此今年度北大玩具節除了保有兒童的遊戲攤位外,也增加了高齡者的服務,讓內容更為豐富。臺北大學USR計畫主持人曾敏傑教授表示,北大玩具節是「大學城節慶」系列活動之一,也是每年第一場的節慶,辦理節慶是為了與社區連結,北大特區與臺北大學在地理上的接近性,計畫目的就是希望可以讓大學資源公共化,透過玩具節集結了校內師生的資源、也與在地學校包括北大高中、桃子腳國中小合作攤位。玩具圖書館執行長張維庭本身也是社工所碩士班的學生,這六年來與社工系「遊戲治療」課程合作,讓學生認識二手玩具的力量,不但是減少垃圾量,也將玩具的生命可以延續服務更多需要的族群,透過玩具節的攤位設計,也讓學生意識到資源回收的重要性,以及學習服務兒童與高齡族群。
臺北大學副校長陳達新表示,臺北大學推動SDGs,透過「北大玩具節」有助達成北大特區「健康與福祉」、「永續城鄉」以及「多元夥伴關係」的發展目標,因此校方相當重視也全力支持。透過各式遊戲攤位,讓祖孫互動,增進家庭關係健康;而二手玩具的回收再利用,不只減少垃圾,也透過師生的創意設計出的攤位,成為大學與在地民眾互動的橋樑。六年來與在地夥伴的合作也越來越多元,公私部門都參與其中,包含土城社福中心、伊甸基金會、恩主公醫院、樂芙協會,今年也增加了在地學校的合作,讓攤位更為豐富,在地性也更強。
許多參與六屆的家長表示,孩子們每年都期盼玩具節,不管颳風下雨都要來玩,雖然今年雨勢較大,但不減大家的玩興,不用排很長的隊伍,也能玩得更久更盡興。 今年也有更多社福單位的行動車加入玩具節的行列,包含玩具圖書館的行動玩具車、伊甸早療專車、以及土城社福銀髮歡唱車,除了社工系「遊戲治療」課程學生每年的參與外,今年加入了北大高中自主學習約20位學生設四個遊戲攤位,以及桃子腳國中小的樂高拆解區等;也有一位法律系的研究生擔任了六年的志工,在雨中服務大家。這些熱情的夥伴們,讓玩具節不只是節慶,而是一個結合在地的平台,並與在地民眾友善連結,讓大學資源公共化,凝聚臺北大學城的社區意識。
聯絡人:
聯絡電話:
刊登時間:2023-05-03 09:49:36
-
2023 Mar 24 【社科院】2023 3/21《鳶之彩》與耶魯社區「以管窺樂」
【社科院】2023 3/21《鳶之彩》與耶魯社區「以管窺樂」
國立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與通識中心林子晴老師合作,辦理藝術共融友善接待活動,邀請臺北大學管樂團鄒佳宏指揮老師,主講『以管窺樂-西方管樂歷史及三峽專屬樂曲《鳶之彩》介紹』,並且邀請在地遠雄耶魯社區的32位長者,一起與修課的68位學生共同認識管樂的歷史,進而了解民謠採集運動,並延伸到去年在地《鳶之彩》的創作意涵。尤其三月初,北大管樂團進軍「全國學生音樂比賽」,也以此曲得到全國優等的殊榮,而本次接待活動也融合了歷史、文化、音樂與大學社會責任等元素,將管樂豐富的歷史與文化底蘊帶入臺北大學城。
臺北大學USR計畫為了落實大學的社會責任,實踐青銀共學的前瞻理念,為強化臺北大學城的凝聚力,特媒合鄒佳宏老師進入在地校園推廣,透過講述管樂的歷史脈絡,帶出在地專屬樂曲《鳶之彩》,而3月21日在臺北大學也是首場的校園推廣活動,未來還將進入北大高中與中小學校園。鄒老師從「以管窺樂」為主題出發,介紹自古希臘時期開始一路發展至今的管樂器與樂曲的演進過程,老師以平易近人的的方式,深入淺出地帶出管樂在不同時期與不同地域間,和人們互動的成果展現。始於簡單的節奏,逐漸加入更精緻的分工,並融入了不同國家間的樂器與文化,慢慢地將管樂帶入藝術化的領域中,當中也不乏因為歷史或文化環境給管樂帶來微妙的影響,卻也因此更顯管樂的兼容並蓄與豐富的文化底蘊,讓觀眾對於西方管樂的發展脈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講座進行到後半段,開始介紹世界民謠採集運動的脈絡,並進入了壓軸《鳶之彩》樂曲的介紹,讓在場聆聽的觀眾無不被《鳶之彩》的氣勢感動,其中各樂章的意義與精神,更是讓同學與長輩們感動不已。鄒指揮說道,前述的管樂發展,都是存在於西方國家的脈絡下,但是《鳶之彩》是具有濃厚在地文化色彩的三峽專屬樂曲,不但融合了東方五聲音階以及客家音樂,也有包括大家熟悉的日本調,並將台北大學校歌巧妙地加入於旋律中。讓《鳶之彩》更具與三峽在地的連結性,在音樂的洗禮中,也更了解這片土地上的精彩故事。
本次接待團體遠雄耶魯社區主委賴素卿表示,在遠雄八大社區中,耶魯是離北大最近的社區,平常都只是進來散步,沒想到也能一起上通識課。她聽到《鳶之彩》是為了三峽創作的音樂,三峽這邊的好山好水跟人文故事,能用樂曲呈現出來,讓在地人也重新認識自己的家鄉,真的是難能可貴的一件事。當鄒佳宏老師問到是否有問題時,也有社區居民很認真地站起來,請教鄒老師有關管絃樂的歷史,就像當學生一樣認真。
藝文講座的友善接待活動,不僅是一場音樂饗宴,更強調了大學對在地社區的關懷。讓大學資源公共化,而遠雄耶魯社區管委會也回應臺北大學城的理念,將捐贈紀念座椅裝置在校園內,讓社區與校園有正向的互動,共同營造大學與社區的互惠共融。
到這裡看更多國立臺北大學社科院USR實踐成果!
聯絡人:
聯絡電話:
刊登時間:2023-05-03 09:49:11
-
2023 Mar 24 【海山學】繽紛Green Party 2023三峽綠茶季熱鬧登場
【海山學】繽紛Green Party 2023三峽綠茶季熱鬧登場
國立臺北大學長期深耕三峽,致力於鏈結產、官、學與在地社群,成為在地產業活化與創生的平臺。自2021年起,海山學研究中心與在地社群攜手為臺灣打造全新的生活品牌——「三峽綠茶季」,實踐大學社會責任,與社區一同展現共好之力,「三峽綠茶季」至今已邁入第三個年頭。
海山學研究中心結合新北市政府農業局、北大特區、新北市立北大高級中學、三鶯社區大學、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三峽區農會、三峽區公所、李梅樹紀念館、三角湧文化協進會、永續三峽環境文化工作室、三鶯樹兒童友善家長社群,以及在地茶農及商家等產、官、學及民間組織,於2023年3月18、19日舉辦為期二日的「2023三峽綠茶季」。
今年度綠茶季主題是「繽紛Green Party」,以三峽綠茶產業出發,結合野餐派對、舞臺表演、市集展售、教育推廣,在地夥伴的一一響應、一一支持,共匯集多達78個攤位。不只有11家的在地茶行,亦邀請特色店家於活動期間供應多種創意茶食、茶飲及特色商品。還有李梅樹文化、數位走讀活動、茶席體驗、藍染體驗,以及茶食、茶飲等「以茶入食」的創意體驗。主辦單位海山學研究中心亦推出「特調青柑綠奶」,於活動會場限量發送,讓參與民眾一嚐碧螺春綠茶粉碰上優質鮮乳的清香風味。此外,本中心團隊耗費近兩年時間,實地走訪在地17家茶行,深入三峽老街、橫溪、白雞及溪南等四大茶區,完成《三峽茶鄉觀光護照》,一共準備五百本於綠茶季現場發送,甫開幕即索取一空,民眾反應十分熱烈。
現場除了在地社群及本校學生社團帶來的精彩演出外,更為人注目的莫過於三峽國寶茶師黃文雄率領弟子戴文祥、周玉成、范添貴、黃耀寬、蕭勝泉、江進仕、周子耀、周玉書、翁銘志、陳宣和等人,表演手工揉捻製作手壓龍井茶,是三峽在地難得一見的傳家技藝。手壓龍井茶為今年綠茶季的期間限定商品,於製作完成之後提供現場民眾預購,讓民眾得以品嚐龍井茶的渾厚滋味。不只如此,三鶯樹兒童友善家長社群專為兒童設計的「大茶包走水路」闖關遊戲,以及碧螺春乳酪杯製作驗,讓孩童藉由遊戲和手作,透過親身體會認識三峽在地文史。在春分時節臺北大學萬坪綠地的校園中,民眾與三五親友野餐及品茗,聆聽在地的精彩故事,度過悠閒愜意的週末午後。
國立臺北大學為全國第一座以「大學城」理念進行整體規劃設計的大學,與社區關係緊密。透過產官學合作,以及文化創意的加值,發掘傳統產業的更多可能。後續將透過「海山地區在地實踐」系列課程,加深本校師生與在地傳統產業的鏈結,持續進入茶區訪問製茶職人,製作紀錄片及播客(Podcast)等,日後亦將開發多條茶鄉觀光路線,以多元方式呈現三峽茶產業的不同面貌。今日的三峽茶產業,極具文化觀光及生態旅遊的潛力,已成為三峽生活共同體永續發展的核心價值。
若對綠茶季還感到意猶未盡,還有「以茶入食」食農推廣系列活動可以報名喔!
聯絡人:
聯絡電話:
刊登時間:2023-03-24 15:46:26
-
2023 Mar 16 【永續辦公室】2023 3/13 教育部第三期USR計畫簡報審查圓滿結束
【永續辦公室】2023 3/13 教育部第三期USR計畫簡報審查圓滿結束
教育部推動「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以「在地連結」與「人才培育」為核心,引導大專校院以人為本、從在地需求出發,結合人文關懷與科技導入,協助解決區域問題,善盡社會責任。教育部正在進行中之第三期徵件審查,將持續深化SDGs議題,強調大學將社會責任的理念融入校務治理,具體連結學校中長程發展計畫。各大學應思考如何運用校內資源結合跨域等合作,形成學校教研特色,以朝向USR永續發展。
本校於3月13日參加教育部第三期(112-113年)USR簡報審查,校級永續辦公室由陳達新行政副校長帶領,負責報告本校大學社會責任納入校務發展規劃。本校除在行政大樓地下一樓建置USR Hub基地,在硬體設備上大力支持之外,對於本校教師在課務發展方面,也通過相關辦法來激勵師生參與USR。未來本校也將持續深化師生認同社會責任實踐價值。本校在USR所投注之資源及心力,頗受評審委員讚許。
在各計畫方面,由海山學研究中心洪健榮主任所帶領「環抱海山·深耕三峽:北大文化城的創生、活化與擴展」團隊,申請教育部第三期萌芽型計畫。根基於海山地區的場域,希望能夠達到「推動校內外人才培育,強化海山地區在地知識學的國際傳遞及應用」之目標,促進地方知識與大學學術發展的對話,形成本校教研的重要特色。
同樣也是申請教育部第三期萌芽型計畫之「推動三鶯地區永續低碳經濟生活圈」係由商學院院長陳宥杉特聘教授所帶領,出席團隊包含永續辦公室組長戴敏育副教授及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李堅明教授,陣容實力堅強。商學院為達到促進大三鶯地區的多樣化與永續發展,與在地居民共同實踐社會責任之目標,提出「在地3P」(在地優化Promotion、在地產品Product、在地實踐Practice)為目標面向的三個子計畫,進一步拓展與深化社區連結及大學USR之貢獻。
於簡報審查中壓軸登場為社會工作系曾敏傑教授所帶領之社科院「前瞻超高齡的大學3E行動計畫:Establishment、 Engagement、and Empowerment」,本校社科院在服務高齡、推動青銀共學已耕耘多年,成果豐碩。此次申請教育部深耕型計畫,發展因應超高齡的大學行動模式。評審委員們無一不被曾教授所展現出的熱忱所說服,反應熱絡。
各計畫團隊皆竭盡心力準備此次參與教育部第三期(112-113年)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簡報審查,校級永續辦公室亦負責統整並提供校方的支持,力求全數通過審查,以達成本校USR「落實大學治理,提升大學永續發展,推動公私協力,營造健全USR生態體系」之發展使命。
聯絡人:
聯絡電話:68033
刊登時間:2023-04-25 09:16:47
-
2023 Mar 07 【社科院】大學城報轉型為「樂齡社區報」
【社科院】大學城報轉型為「樂齡社區報」
社科院USR計畫為推動台北大學城的社區意識,於2020年創刊「大學城報」後,至今已發行九期,今年三月將進入一個新的里程碑,為因應超高齡社會將於2025的到來,以及推動成立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USR計畫將朝向專注於「高齡」與「社區」議題,因此大學城報在第十期將正式轉型成為「樂齡社區報」,持續成為大學與社區的橋樑,將紀錄校園與社區之間的互動成果。本期內容包含「北大管樂團特別報導」、「老大人音樂會」、「Switch健康工作坊徵文優選」以及「《樂齡動腦.共老共好》專書發行」等內容。
本期頭版為「北大管樂節5.0《鳶之彩》磅礡登場」,除了介紹第五屆北大管樂節的精彩內容外,也在第二版介紹《鳶之彩》作曲者的創作理念。《鳶之彩》創作來自北大管樂團指揮鄒佳宏的提議,在社科院USR計畫主持人曾敏傑爭取之下,獲得台灣鳶山社會實踐協會張志光常務理事贊助,終能委託創作家卓綺柔編曲,為三峽在地留下一首獨具歷史人文、穿越時空的代表樂曲,以音樂彰顯在地的歷史變遷,並突顯臺北大學城的社區意識。而指揮鄒佳宏也特地錄製了導聆影片,讓聽眾可以更快地進入鳶之彩的創作情境。為了讓更多在地的孩子透過音樂認識家鄉,USR計畫團隊也積極聯繫在地學校,即將進入校園推廣,讓三峽的孩子知道,一首最能代表三峽的音樂曲目已經誕生。目前已規劃鄒佳宏老師於3-4月間,巡迴進入北大高中、明德高中、安溪國中、北大國小等,為師生介紹此曲,讓更多的孩子能以在三峽成長為榮。
每年聖誕節北大美麗的燈海已成為在地的特色,而北大校門口的聖誕樹,從北大校門口開始閃亮,並延展到整個北大特區,相互照映出臺北大學城的美麗聖誕風景。今年雖然不像過去有足夠的資源支持布置聖誕樹,但感謝前光榮扶輪社鍾子康社長與吳文良社友的堅定支持,我們仍然克服困難,設法維持這項點燈的傳統。本屆點燈活動雖然在寒風刺雨下進行,但阻擋不了社區民眾和學生的熱情,北大管樂團也依照傳統吹奏聖誕曲目及老歌,讓現場長輩感受到聖誕氣氛;尤其並且今年也設計了青銀交換卡片,讓北大學生與長輩透過卡片互相祝福。
為呼應超高齡化的趨勢,第三屆老大人音樂節,由社工系劉素芬老師帶領「藝術輔療與高齡社會服務」修課學生擔任志工,並與在地長者樂團演出,本期也收錄精彩照片與報導,以及學生的心得分享。另外極受到社區長輩歡迎的「Switch健康工作坊」在完成為期七週的活動後,經向長輩們徵稿並選出前四名,透過長者的回饋,讓計畫團隊可以更了解長者在過程中的身心變化,並且可以持續修正服務內容。
本期封底特別介紹《樂齡動腦.共老共好》一書,此為USR計畫於2023年發行之新書,本書內容收錄了許多據點豐富有趣的高齡方案,並有圖解與方案步驟講解,是新北市社會局、鳶山社會實踐協會、與USR計畫的三方合作成果,可以成為學生設計高齡方案的參考,並且也將透過新北市社會局發送至全市的高齡據點,做為據點未來辦理高齡活動的推廣。
到這裡看更多國立臺北大學社科院USR實踐成果!
聯絡人:
聯絡電話:
刊登時間:2023-03-24 15:54:23
-
2023 Mar 07 【海山學】2023 3/18-19 2023三峽綠茶季開放報名
【海山學】2023 3/18-19 2023三峽綠茶季開放報名
2023綠茶季報名: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ebtylSG-m27WlpnpH6frSdQCF8ajfY1cHFpQ6YNqZQ5E_a_Q/viewform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三峽春茶產期,也預告著2023三峽綠茶季的系列活動即將開跑。
新北市三峽區產茶歷史悠久,自乾隆28年起,從橫溪開始栽種,後逐漸擴展至成福、小暗坑等地,迄今已逾200年。
三峽地區特有茶樹為青心柑仔,製茶師們以出色的製茶技術將其製成綠茶、紅茶等不同品項。其中最知名者為碧螺春綠茶,香氣清揚明顯,滋味鮮爽甘甜,亦含有淡淡豆香,入口芬芳。尤其是清明節前採摘一心二葉嫩芽製成的碧螺春,形、色、香、味堪稱一絕。
每日邁著匆忙腳步奔波的你,有多久沒有放慢步調,好好享受假日午後的悠閒時光?春天是與碧螺春綠茶相遇的季節,邀約三五好友來訪三峽,在遼闊的草地鋪上一張野餐墊,香醇的茶葉和可口的茶點,搭配上微風徐徐,正是放鬆與洗滌心靈的好時候。
心動了嗎?歡迎來到三峽拜訪春天,參加三峽綠茶季,認識三峽茶文化,享受自然及人文兼具的樂活之旅。
2023三峽綠茶季繽紛Green Party資訊
繽紛Green Party|2023.03.18-03.19(六-日)10:00-17:30
地 點|國立臺北大學三峽校區心湖旁草坪
活動內容|茶市集、野餐會、表演活動、三鶯文化體驗等
聯絡人:
聯絡電話:
刊登時間:2023-03-24 11:51:48
-
2023 Jan 13 【USR辦公室】2023 1/17 除舊佈新 好物交換
【USR辦公室】2023 1/17 除舊佈新 好物交換
活動時間:1/17(二)14:00~16:00
活動地點:行政大樓 B1 USR Hub
歡迎到現場參觀,參與好物交換活動,
並將您家中用不到、卻仍可使用的物資,帶到活動現場,現場工作人員將協助您物品登記,
沒有被交換走的物品可暫時存放在USR Hub 至2月24日。
聯絡人:
聯絡電話:
刊登時間:2023-01-13 16:09:51
-
2023 Jan 13 【USR辦公室】2023 1/9-1/13 贈物網活動-你的廢物 我的好物
【USR辦公室】2023 1/9-1/13 贈物網活動-你的廢物 我的好物
臺北大學與GC贈物網合作,推出臺北大學GC共享圈APP,建立專屬臺北大學師生及教職員的校園免費物資共享社群平臺。
永續城邦社與USR辦公室和學生事務處住宿輔導組合作,於1月9日至13日中午,在學生宿舍皓月樓舉行「贈物網-你的廢物 我的好物」活動,將物資循環產生環保減碳效益、打造校內共享環境、落實校園永續,
歡迎同學們到現場實際了解,交換好物,並多多使用「GC共享圈」App,養成愛惜可用物資的好習慣~~
聯絡人:
聯絡電話:
刊登時間:2023-01-13 16:09:24
-
2022 Dec 07 【社科院】2022 12/29 北大社工系社工期末園遊會
【社科院】2022 12/29 北大社工系社工期末園遊會
北大社工系社工概論課程成果發表!
主題:期末園遊會
日期:2022年12月29日(四)
時間:13:30~15:30
地點:北大三峽校區圖書館B1多功能室歡迎社區夥伴一同前來~~
聯絡人:
聯絡電話:
刊登時間:2022-12-07 09:43:21
-
2022 Dec 07 【社科院】2022 12/17 北大管樂節
【社科院】2022 12/17 北大管樂節
時間:12月17日周六下午3:00-5:00
地點:臺北大學社科院前廣場 (雨備: 公院119)
演出曲目: 鳶之彩-USR計畫為三峽創作的管樂曲,首度公開演出。
星際大戰、歌劇魅影等膾炙人口的電影配樂、也有卡通配樂等適合全家共賞。聯絡人:
聯絡電話:
刊登時間:2022-12-07 09:42:43
-
2022 Dec 07 【社科院】2022 12/10 2022『聖誕點燈』、『北大管樂節』
【社科院】2022 12/10 2022『聖誕點燈』、『北大管樂節』
【活動預告】2022『聖誕點燈』、『北大管樂節』
時序來到歲末,陪伴北大師生居民五年的『聖誕點燈』、『北大管樂節』也將再度登場。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辦理大學城節慶計畫,結合鳶山社會實踐會與北大管樂團合作辦理,於校門口布置巨型聖誕樹,迎接佳節的到來,並邀請北大管樂團現場演出,為校園與社區帶來溫馨的美妙樂章,歡迎蒞臨現場共度佳節。系列活動如下---【聖誕點燈】
時間: 12月10日週六下午4:30-5:30
地點: 臺北大學正門
演出曲目:
《豎笛重奏》1. 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 2.The Entertainer 3.Danza Hungara No.5 4.崖上的波妞
《銅管重奏》 1.Don’t stop me now 2.Jingle Bells 3.月亮代表我的心聯絡人:
聯絡電話:
刊登時間:2022-12-07 09:41:01
-
2022 Nov 22 【社科院】2022 11/25 高齡友善空間再思考-社區民眾報名表單
【社科院】2022 11/25 高齡友善空間再思考-社區民眾報名表單
講者:林儷蓉老師 ( 臺師大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
時間:11 / 25 ( 五 ) 13 : 00 ~ 15 : 00
地點:國立臺北大學三峽校區社會科學院 2F 203 教室( 社會科學院確切位置:https://reurl.cc/vWzA8a )
參與方式:將與 66 位修課同學共同參與
★ 11 / 22 ( 二 ) 將透過電子郵件通知報名成功與否,並與報名者確認 11 / 25 ( 五 ) 當日是否參與活動。
★ 報名人數若超過上限,則依報名時間遞補錄取。
聯絡人:
聯絡電話:
刊登時間:2022-11-22 10:46:16
-
2022 Nov 22 【社科院】2022 12/15 藝術輔療與高齡社會服務課程實作
【社科院】2022 12/15 藝術輔療與高齡社會服務課程實作
報名資格:60歲以上的社區民眾
時間:12/15(四) 上午10:00-11:00
地點:國立臺北大學社會科學院 203教室
活動內容:參與修習藝術輔療與高齡社會服務的學生,所規劃之藝術輔療活動,內容含藝術、音樂、戲劇,主題豐富有趣!!!★12/8(四)將透過電子郵件或是電話通知報名成功與否
★相關問題歡迎來信洽詢:
劉素芬老師-treejoy303@gmail.com
范宇萱助教-elaine900115@gmail.com聯絡人:
聯絡電話:
刊登時間:2022-11-22 10:40:27
-
2022 Nov 22 【永續】2022 12/6 「永續創新•健康北大」系列活動
【永續】2022 12/6 「永續創新•健康北大」系列活動
(一)【ESG起手式】「永續創新•健康北大」論壇
- 活動時間:111年12月6日(二) 10:20-11:50
- 報名網址:點我報名(本活動提供視訊參與)
(二)【在地醫療】專題演講_社區醫院在社區營造可扮演的角色
- 活動時間:111年12月6日(二) 12:15-12:45
- 活動地點:6F國際會議室
- 主講者:恩主公醫院 陳維熊副院長
(三)【共好書適圈】ESG擺攤集點闖關活動
- 活動時間:111年12月6日(二) 12:00-16:00
- 活動地點:圖書館戶外搭棚(活動報到和抽獎處)+1F館舍
(四)【ESG新知】王怡心教授簽書會
- 活動時間:111年12月6日(二) 12:45-13:00
- 活動地點:1F櫃檯旁(書展旁)
- 新書上架:探索我國上市上櫃公司永續行業分類:參考SASB行業分類(SICS®) V2.0現場
(五)【人體ESG】專業推拿到館服務
- 活動時間:111年12月6日(二) 13:00-15:00
- 活動地點:1F櫃檯旁(書展旁)
- 活動方式:校友贊助「人體ESG」活動,免費提供10-15位推拿,希望關心環境、社會和企業的同時,也保健個人體內的esg。
(六)【ESG電影放映】明日進行曲
- 活動時間:111年12月6日(二) 13:30-15:30
- 活動地點:圖書館2F思巢
- 報名網址:點我報名
(七)【永續新生活】花的禮讚,聖誕節手作
- 活動時間:111年12月7日(三) 13:00-15:00
- 活動地點:圖書館2F思巢
- 活動方式:圖書館在屬於聖誕節的12月特別邀請花藝老師,帶我們製作帶著祝福與愛的聖誕花圈,不管是掛在牆上或是門上,散發出的神祕魔力,讓你接下來的一年充滿幸運!
- 活動講師:李維如講師(日本原色現代壓花講師班結業/美國花藝設計學院教授證書、榮獲文大推廣教育部優良教師獎-科技先鋒獎、人氣滿貫獎)
- 報名網址:點我報名(至多30名)
(八)【ESG閱讀趣】「永續共好」主題書展
- 活動時間:111年12月1日(四) 至111年12月20日(二)
- 活動地點:圖書館1F櫃台
- 活動方式:以環境保育、醫療健康、長照養生、企業責任及治理四個主軸挑選相關館藏展示,邀請讀者一起擁抱生命的讚禮,攜手走向健康、幸福的人生。
(九)【ESG借閱推廣】ESG盲盒借閱帶禮走暨年度借閱達人頒獎儀式
<ESG盲盒借閱帶禮走>
- 活動時間:111年12月6日(二) 上午10:30起至111年12月9日(五)
- 活動地點:圖書館櫃台及聖誕樹下
- 活動方式:圖書館為您獻上年末暖心祝福,在圖書館聖誕樹下挑選ESG圖書盲盒到櫃台辦理借閱,即可參加抽獎,獲得小禮物1份。
- 12/6(二)提供30份盲盒好禮,12/7(三)-12/9(五)每日上午8:30起提供10份盲盒好禮,送完為止。
- 活動期間每人限借閱盲盒圖書1冊。
- 盲盒書籍借閱期限及相關續借規定與一般圖書相同。
聯絡人:
聯絡電話:
刊登時間:2022-11-22 10:40:00
-
2022 Nov 22 【海山學】2022 12/09 「王世慶先生與臺灣文獻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始報名
【海山學】2022 12/09 「王世慶先生與臺灣文獻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始報名
王世慶先生(1928-2011)為海內外知名的臺灣史學家,亦為海山學研究的先驅,其治學嚴謹,在臺灣文獻研究(包括古契文書、族譜、檔案、方志等)以及臺灣區域史、社會史、宗教史、族群史、經濟史、水利史等領域建樹良多,另曾於1960、70年代起協助美國人類學者武雅士(Arthur P. Wolf)、邵式柏(John R. Shepherd)等人於海山地區從事田野調研並完成重要著作,深獲學界景仰。
國立臺北大學海山學研究中心致力於跨界國際與在地研究,持續推動新北市立圖書館典藏《臺北州檔案》之相關研究的同時,為表彰王世慶先生在臺灣史研究的重要地位,暨配合本校人文學院大樓5F01「王世慶先生紀念特藏室」的文獻捐贈儀式,特與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新北市立圖書館共同舉辦本會議。
會議時間:2022年12月09日(五)至2022年12月10日(六)
會議地點:國立臺北大學人文學院1F01國際會議廳
報名連結:https://docs.google.com/....../1FAIpQLSeNGjQP....../viewform
歡迎大家踴躍參與,一同回顧王世慶先生對於臺灣文獻學及各項臺灣史專題研究的貢獻,共同見證海山學研究中心發展的重要里程碑。聯絡人:
聯絡電話:
刊登時間:2022-11-22 09:54:59
-
2022 Oct 21 【社科院】2022 11/3 高齡者議題電影賞析 & 台北大學法律服務社免費法律諮詢
【社科院】2022 11/3 高齡者議題電影賞析 & 台北大學法律服務社免費法律諮詢
聯絡人:
聯絡電話:
刊登時間:2022-10-21 12:00:00
-
2022 Oct 21 【USR expo】2022 11/19-20 2022年大學社會責任實踐博覽會大學-築光智匯永續LIGHT UP⼁松山文創園區
【USR expo】2022 11/19-20 2022年大學社會責任實踐博覽會大學-築光智匯永續LIGHT UP⼁松山文創園區
2022年大學社會責任實踐博覽會大學-築光智匯永續LIGHT UP
【民眾網蔡富丞/ 臺北報導】
2022大學社會責任實踐博覽會(2022 USR EXPO)於11月19、20日在松山文創園區盛大開展,由教育部長潘文忠親自主持開幕儀式,並同步直播放送。本次博覽會以「大學築光•智匯永續」為主題,透過展覽攤位、攝影展及微電影展等靜態展示及多項動態活動,分享大學師生近5年執行USR計畫的豐碩成果,邀請民眾踴躍參觀,共同認識與了解各大學為臺灣這片土地展現的熱忱與解決問題的創意。
潘文忠表示,USR自107年推動至今,已經在全國將近300個場域進行合作與實踐,累積豐碩成果,積極發揮社會影響力,帶動民間企業響應。今年的博覽會以虛實整合方式開展,集結各大學的執行成果,以及國內外學者、社群團體的實踐理念與經驗,希望透過博覽會的精彩內容,讓社會各界及國際看見臺灣各大學促動社會創新的能量。也期許大學師生持續探討在這片土地上所遭遇的真實問題,提出解決方案並付諸行動,運用智慧科技或創新方法,找到解決社會問題的新途徑,落實大學的社會使命。
本次博覽會共規劃6個展區(1號倉庫、2號倉庫、北向製菸工廠、南向製菸工廠、2樓多功能展演廳及文創大街),活動多元豐富,除邀請日本及以色列推動USR工作具卓越成效的學者,針對實踐經驗及發展模式等分享國際觀點,在11月19日開展首日也邀請到「人生百味」共同創辦人巫彥德及「玖樓」資深專案經理楊柏賢,與大家分享其自身社會實踐的歷程。活動次日則邀請數位創新實踐家「臺灣數位外交協會」理事長郭家佑及「若水國際」影響力發展經理潘昱豪共同探討數位轉型如何協助實踐社會永續。
另外,為引導各大學朝向永續發展,落實社會責任,會中也特別規劃「永續大學論壇」,邀請在USR推動校務支持成效卓著的大學校長,包括國立海洋大學校長許泰文及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校長楊慶煜現身說法,提供各校經驗分享。
本次靜態展示分布於各展區,呈現91所大學196件計畫成果,同時也邀請USR計畫合作夥伴參展,讓參觀的民眾更加了解大學與在地產業、社區間的合作與產出,現場並設置攝影展及微電影展專區,增加博覽會的多元互動。
其中,特別規劃的「大地餐桌」,以結合地方自然環境、生活文化和在地食材,提供一場味蕾上的環島旅行。最先登場的是國立宜蘭大學,分享生態農業的重要性,並且讓參與民眾體驗米鬆餅的製作。國立海洋大學介紹東北角的海洋文化,以及協助在地產業研發新產品的過程,現場也烹煮九孔鮑干貝醬讓民眾品嘗。活動次日將由大葉大學及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分別帶來品茶及林下經濟產物試吃活動,歡迎民眾蒞臨參觀,見證USR為臺灣帶來更多美好。
聯絡人:
聯絡電話:
刊登時間:2022-11-22 11:23:30
-
2022 Oct 19 【海山學】2022 11/4-5〔研討會〕「東亞近現代史中的變遷、對抗、融合―從歷史、教育、產業、經濟的視角」國際學術研討會
【海山學】2022 11/4-5〔研討會〕「東亞近現代史中的變遷、對抗、融合―從歷史、教育、產業、經濟的視角」國際學術研討會
「 東亞近現代史中的變遷、對抗、融合―從歷史、教育、產業、經濟的視角 」 國際研討會
◆活動日期:2022年11月4日(五)~11月5日(六)
◆活動地點:國立臺北大學公共事務學院1F19會議廳 / 同步線上視訊(連結將於會議當天公布於臺北大學歷史學系網頁http://history.ntpu.edu.tw/)
◆主辦單位:國立臺北大學歷史學系、(日本)一般財團法人霞山會
◆協辦單位:國立臺北大學人文學院、海山學研究中心、亞洲暨泛太平洋地區研究中心
◆報名時間:即日起至10月31日(實體與會110名,若額滿將提前關閉報名表單)
◆報名網址: google表單
◆錄取資格:報名順序不影響錄取資格。超過報名時間者,將不予錄取,主辦單位擁有最終錄取名額選擇權。
◆錄取公告:2022/11/1(二)將於人文學院歷史學系最新活動公告,煩請密切留意。
◆會議議程資訊:https://reurl.cc/RXxQEg
◆聯絡資訊
聯絡人:歷史學系王助教
連絡電話:02-8674-1111*66808
聯絡信箱:meishu@gm.ntpu.edu.tw
通訊地址:新北市三峽區大學路151號 (國立臺北大學人文學院歷史學系)本次會議海山學研究中心亦協助舉辦,歡迎關心近代東亞各項議題的同好踴躍報名,共享學術盛宴。
聯絡人:
聯絡電話:
刊登時間:2022-10-21 12:03:53
-
2022 Oct 19 【社科院】2022 10/29 第一屆北大萬聖節
【社科院】2022 10/29 第一屆北大萬聖節
地點:台北大學行政大樓後廣場 (雨備場地-社會科學院大樓一樓)
時間:2022年10月29日(週六) 下午17:00~20:00
聯絡人:
聯絡電話:
刊登時間:2022-10-21 12:04:26
-
2022 Oct 12 【商學院】2022 10/7 低碳生活再深化 首家負碳社區商店開張
【商學院】2022 10/7 低碳生活再深化 首家負碳社區商店開張
歷經將近三年推廣實驗,臺北大學團隊與全家便利超商合作設立「負碳商店」十月正式進軍三峽北大特區。即日起不只臺北大學師生,所有社區民眾都可以就近在住家附近購買負碳商品、累積個人碳權,共同從日常消費中善盡個人社會責任。
在臺北大學學生社團、極樂鼓坊的震撼鼓聲中,首家社區負碳商店「三峽大學店」7日上午開張。校長李承嘉感謝全家便利超商長期支持並參與學校提出的計畫,協助廠商與消費者在生產到消費中間的歷程中,搭建友善的通路平臺,這次更一舉進軍社區,帶動北大特區成為全臺的低碳社區,確實是善盡企業社會責任的領頭羊。
李承嘉提到,極端氣候帶來的各項環境衝擊,已經讓所有人都深刻感受到減碳的急迫性。臺北大學目前已經在校內心湖周邊設置五座電動車充電樁,鼓勵駕駛人逐步調適新的生活模式,也期待社區民眾響應,都能盡量選擇負碳商品,督促更多廠商願意投入低碳生產。
一手推進負碳商業模式,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教授李堅明欣慰,經過這些年來的努力,愈來愈多人明白,減碳不只是企業責任,民眾自身也能促進淨零轉型的重要力量。
全家便利商店北二區第三營業Team部長曹瑜寧則很興奮宣布,過去兩年以來,臺北大學校內的北苑和心湖店累積已經中和了五百多公斤碳排放量,如今再拓展進入社區,相信將有更亮眼的成果。全家超商一直致力打造公平的產銷生態圈,促進責任生產消費,推動包括友善時光、循環杯和無包裝商品,也期待負碳專區深入社區店面後,能帶動更多民眾和廠商提高低碳消費的意識與行動。
帶著里民共同見證開幕,龍學里長周秀鳳興奮全國首家社區負碳商店就落腳龍學里,稱讚臺北大學不僅帶動社區發展,還引導社區民眾共同實踐低碳生活,承諾願意與學校站在一起,促進學校和社區都能在2040年達到淨零目標。北大特區策進會前理事長鄭坤華也說,全家便利超商在北大特區內密度很高,結合臺北大學師生進入社區推動低碳生活理念,兩大龍頭聯手,策進會也願意共同出力,提升特區住戶生活福祉。
「淨零永續已經不是要不要的選擇,而是必須要的事了!」三鶯社區大學校長黃榮護表示,近年來減碳、低碳已經成為日常用語,肯定臺北大學團隊不光只是倡議,更實際進入社區設立許多基地。而看到三鶯地區的行動,萬華社區大學校長余宗澤也專程到場觀摩,期待不久的將來也能複製到萬華地區,呼籲更多民眾共同以行動守護生活家園,因為「面對氣候變遷,我們沒有人能是局外人!」
根據團隊統計,兩年來在臺北大學校園內推動負碳生活理念至今,累積註冊會員人數已經將近1500人,預料走入社區後將會再大幅成長。除了三峽大學店以外,接下來包括三峽國寧店、觀成店、學勝店都將在十月底前陸續設置負碳專區,打造三峽北大特區成為全國負碳生活特區先驅。
聯絡人:
聯絡電話:
刊登時間:2022-10-12 13:14:07
-
2022 Oct 05 【社科院】2022 10/25〔藝術講座〕Dasein – 於此 • 有時
【社科院】2022 10/25〔藝術講座〕Dasein – 於此 • 有時
聯絡人:
聯絡電話:
刊登時間:2022-10-05 12:19:06
-
2022 Oct 05 【社科院】2022 11/12 第三屆老大人音樂節
【社科院】2022 11/12 第三屆老大人音樂節
由社會科學學院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USR)主辦,預計11月12日下午14:30~16:30,於台北大學心湖會館,舉辦「老大人音樂節」。歡迎所有老大人們經常走入校園,和同學們共同成長。
本次活動特別安排輪椅保留席,以利友善接待輪椅長者,歡迎蒞臨參加
聯絡人:
聯絡電話:
刊登時間:2022-10-21 11:56:04
-
2022 Sep 26 【海山學】2022 10/15 大三鶯走路節
【海山學】2022 10/15 大三鶯走路節
活動介紹/線上報名:https://reurl.cc/9pq2r8
活動日期:10月15日(六)8:00~17:00
報名期限:即日起至10/7止 或 額滿截止。
活動費用:每人800元。
報名方式:線上報名繳費 或 至三鶯社大辦公室臨櫃報名繳費,以繳費順序為優先錄取。
洽詢單位:三鶯社區大學
社大電話:(02)86712877(週一至週五15:00-20:00)
社大辦公室:新北市三峽區復興路238號(三峽國中內)
這兩年的疫情,你一定期待到外面走走路,常常待在家的朋友肯定很悶,你想要走出去,我們也是。
疫情之下,我們也想跟大家多多互動,介紹大海山地區在地的文化、歷史,更重要的是提供在地夥伴舒適的體驗活動,讓你全家動員,親子一起體驗美好的時光,留下屬於你與家人的回憶。
如果讓孩子對於自己生活有更多的觀察,跟著我們一起散步,帶著你打開五感體驗,這是一種生活的美學,也是未來孩子進入社會非常重要的技能。
我們常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常忘了我們最後要的只是抵達終點。快慢都是由你自己選擇的,這場走讀透過多元的元素刺激孩子的大腦,由孩子來決定他們的方向。讓你一起陪伴孩子。
我們把這場走讀又稱為流域走讀,因為我們將地景從大漢溪流域延伸,連結到新店溪流域。流域就像是捷運的交通網絡,是你我日常生活都需要用到的交通。
今年你如果還沒想好10月15日,要怎麼籌畫親子共遊,三五好友同樂或要帶家人走讀,體驗享受多元的場域變換,像是市場、宗教聖域、水域與自然的體驗,
會是你很好的選擇,也很安全的環境
在那一天,如果你曾經參與過,真的非常高興又見到你,還沒參加的新朋友們,我們也期待你的加入,一起漫遊大海山。
聯絡人:
聯絡電話:
刊登時間:2022-10-12 13:13:57
-
2022 Sep 26 【海山學】2022 9/17-10/31 鶯式生活│新北陶博館
【海山學】2022 9/17-10/31 鶯式生活│新北陶博館
三峽、鶯歌地區有歷史悠久的陶瓷產業和富饒人文氣息
本館配合新北市政府規劃推動的三鶯文創整合計畫
辦理秋漫遊「鶯式生活」系列活動,以多點齊放方式
連結三鶯地區文創商家、藝文工作室、茶園等特色藝文點位
以手感生活、秋日走讀、自由體驗、品味十二等四大主題
帶領民眾遊覽三鶯及手作體驗,民眾也可採自由體驗之方式
走訪三鶯特色店家及陶瓷藝術園區,並與國立臺北大學海山學研究中心合作
於本館放映6支老陶師紀錄片
詳情請見 活動網站
聯絡人:
聯絡電話:
刊登時間:2022-09-26 15:39:34
-
2022 Sep 26 【海山學】2022 9/17-10/31 與陶藝大師有約 陶藝經典影展在新北陶博館
【海山學】2022 9/17-10/31 與陶藝大師有約 陶藝經典影展在新北陶博館
日期│9/17-10/30
地點│1樓陶藝舞臺
【陶藝經典影展.與陶藝大師有約 】
這次我們與國立臺北大學海山學研究中心攜手合作
由北大師生與影展團隊
從關注三鶯文創的發展內涵
進而籌劃、拍攝
歷經二年完成6部記錄陶藝大師生平故事及創作歷程的影片
伴隨三鶯地區近一甲子的歷史時光
歡迎粉絲進入陶師們的藝術天地、汲取人生的養分
感受人文與藝術交融的多重面貌
ü 陶藝界的冒險家
#王惠民 如何與藝術扯上關係,成為陶藝奇才
ü 陶裡乾坤
國寶級製壺大師 #曾財萬
ü 陶出新天
繼承祖業成為第24代傳人 #吳明儀
ü 立晶窯匠
#蘇正立 彩繪古早碗,將臺灣傳統文化藝術帶回日常生活
ü 靖翁陶庵
#陳木泉「天目釉」,飽含生命歷練的創作世界
ü 生活.藝術.家
#賴唐鴉 的「家庭美術館」親近藝術創作的日常
聯絡人:
聯絡電話:
刊登時間:2022-09-26 15:32:30
-
2022 Sep 22 【永續】2022 10/15-16 永續行動嘉年華_創新展覽X選物市集X未來論壇
【永續】2022 10/15-16 永續行動嘉年華_創新展覽X選物市集X未來論壇
2022-10-15(六) 09:30 ~ 2022-10-16(日) 17:30
華山 1914 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台灣台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1號
【活動特色】
- 陣容最堅強!5 大議題夥伴共同策展:
- 教育X總統創新獎得主「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
- 環保X台灣純淨保養品牌「綠藤生機」
- 社會兼容X全台最大東南亞移工學習社群「One-Forty」
- 食農X米其林亞洲首選乳品「鮮乳坊」
- 城鄉發展X十大傑出青年點燃地方活力樞紐「甘樂文創」
- 形式最豐富!3 大型態活動多元呈現:
- 未來論壇:邀請超過 30 位各領域重磅講者分享永續力的實踐,除了交流各式社會議題的創新解方,更能應用於生活與工作中。主題演講將由演員、金鐘主持人獎得主大霈分享永續心法與行動
- 創新展覽:以互動形式邀請民眾參與為期兩天的大型社會創新實驗,除了親身體驗教育、食農、環保等各式議題,更共同創造對各式議題的群體智慧
- 選物市集:召集具永續經營理念的店家如印花樂、家樂福、官田烏金、趴利趴利台灣冰淇淋,吃喝玩樂都有對地球更好的選擇
聯絡人:
聯絡電話:
刊登時間:2022-09-26 15:32:00
- 陣容最堅強!5 大議題夥伴共同策展:
-
2022 Sep 21 【USR辦公室】2022 9/27 推廣GC贈物網 免費拿好禮
【USR辦公室】2022 9/27 推廣GC贈物網 免費拿好禮
台北大學與GC贈物網合作,推動【GC共享圈】!
將於9/27(二) 中午12:20
在宿舍皓月樓一樓舉辦說明會
現在報名者,將獲贈全家禮物卡 $100 元
推廣好物交流、循環共享觀念!每天來點SDG,讓地球更好~~
聯絡人:
聯絡電話:
刊登時間:2022-09-26 15:31:48
-
2022 Sep 20 【海山學】2022 9/24 瘋北大兒童上街
【海山學】2022 9/24 瘋北大兒童上街
111年9月24日(六)下午13:00-17:00,
本次活動給孩子們一萬平方公尺的街道遊戲,是臺灣最大也是全亞洲最大的街道遊戲。
而且本次的提案人平均年齡只有8歲,由在地自學團體學次方老師設計教案,讓小小的孩子發揮大大的影響力。
我們這一次邀請到瘋北大兒童上街趣的諮詢單位,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副理事長李玉華,跟我們介紹第二屆的瘋北大兒童上街趣活動。
「街遊」是遊戲權的倡導,希望社區居民可以在街道上玩遊戲,能夠翻轉馬路的意義,將馬路的公共空間在這個時候還給社區居民。
這場街遊是一場親子共遊的活動!是小孩的嘉年華!是學校、社區、在地的特色活動!
瘋北大街遊一方面翻轉馬路是危險的概念,另一方面也是翻轉大人辦活動的概念,這次活動是由兒童教案促成的活動。當然,還有許多孩子玩的遊戲,可以玩水、彩繪馬路、彩繪公車,馬路玩泡泡等。
把大家的夢想滾稻草、在木屋玩都移到北大特區的大義路上!
這一次還有融入自然環境與山林的素材,延續三峽綠茶季茶產業大地活動,還有李梅樹紀念館帶來梅樹爺爺的繪畫活動。
不只是遛小孩的好地方,
也是好時節家人們一起出遊好好玩。
邀請大家一起9/24(六)遇見你!
聯絡人:
聯絡電話:
刊登時間:2022-09-26 15:31:05
-
2022 Sep 20 【社科院】2022 8/23 洪蘭教授談「用大腦看人生─終身學習的重要」
【社科院】2022 8/23 洪蘭教授談「用大腦看人生─終身學習的重要」
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關注「高齡」議題,鼓勵長者在面對超高齡化社會到來之際,唯有擁有健康的身體,才能享有高品質與快樂的老年生活,因此曾在2020年邀請丁桐源董事長舉辦五週的「健康學老工作坊」,傳授「三心三力」的健康秘訣,也在2021年邀請健走協會楊正華秘書長舉辦二週的「健走工作坊」,透過推廣健走運動,讓長輩以最少的負擔,得到最大的健康。暑假期間,繼開辦「閱讀健康書庫」推動閱讀之後,更結合鳶山社會實踐協會、橘子讀書會、與尖點科技公司,在2022年8月23日下午二時,邀請洪蘭教授於公院119教室,為長者開講「終身學習」對於大腦的益處。
洪蘭教授透過科學知識讓大家瞭解「為甚麼終身學習可以避免大腦退化,甚至預防失智」,洪教授提到大腦中掌管學習與記憶的海馬迴是會再生的,也可以透過不斷的閱讀與學習,刺激海馬迴,讓海馬迴持續成長。洪教授認為「用進廢退說」最適合形容大腦,當我們經常使用大腦,大腦就會越來越敏銳,反之,則會逐漸退化。在醫學上可以發現,常用大腦的人神經連結非常豐富、複雜,少用大腦的人,神經連結則相對簡單,也不複雜。
洪教授也提到許多科學研究顯示,只要透過訓練,大腦會把其他已經沒有功能的大腦所負責的事項,轉移至還有功能的大腦中,其中一個國外的真實案例,說明即使從小只有一半的大腦,但在經過復健後,仍可以像一般人一樣生活,看不出腦部異樣導致的生活障礙。
最後,洪教授以「閱讀活化大腦、閱讀豐富人生」一句話總結,也期許在場聽眾能夠落實閱讀,維持大腦的健康,擁抱健康的老年生活。本次洪蘭教授的精彩講座,讓在場的長者們受益良多,洪教授從專業的大腦神經科學出發,推導出如何擁有良好的生活態度、正確的幼兒教育,讓眾人瞭解,大腦是如何與環境互動,環境如何影響大腦。最後,也鼓勵大家多閱讀、多用腦,讓大腦越動越健康。
為了落實讓長者多閱讀,社科院USR計畫攜手台灣鳶山社會實踐協會與尖點科技公司,合作推動「閱讀健康方案」以及「閱讀健康在地巡迴方案」,希望目前這五百冊富含健康知識的書籍,讓在地長者能夠透過閱讀、摘記、分享,來維持大腦的健康,也在吸收新知的同時,轉化為良好的生活習慣,從而獲得更健康的生活。
聯絡人:
聯絡電話:
刊登時間:2022-09-26 15:30:57
-
2022 Mar 10 【社科院】2022 3/19 第五屆「北大玩具節」3月19日登場
【社科院】2022 3/19 第五屆「北大玩具節」3月19日登場
由國立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與臺灣玩具圖書館協會主辦的第五屆「北大玩具節」,即將在3月19日(六)上午九時,於臺北大學三峽校區再度登場,這也是USR計畫推動「大學城系列節慶」以來的第21場大型活動。歷年來「北大玩具節」深受在地親子家庭的喜愛,以去年第四屆北大玩具節為例,當日現場即湧進了1,400人次,累積了四年的舉辦經驗,今年北大玩具節持續將歡笑與活力帶給「臺北大學城」的民眾,讓親子再次享受歡樂的週末。
這次活動的協辦包括了新北市玩具銀行、台灣鳶山社會實踐協會、新北市樹鶯區居家托育服務中心、新北市政府社會局土城社福中心、及恩主公醫院等單位,更將結合17位修習社工系游以安老師「遊戲治療」課程、以及USR志工團的同學們,經過多次籌備,不僅小朋友期待,連大學生也等待很久、躍躍欲試!
為了籌備本次活動,游以安老師已在2月22日,邀請玩具圖書館協會主任張維庭及社科院USR助理,至課程中向學生介紹玩具節的始末與精神;在協會張主任的解說下,讓學生瞭解玩具規劃的訣竅,協會也邀請課程學生前往參觀新北市玩具銀行參訪,並提供學生各項當日闖關遊戲所需的道具。
今年玩具節準備了12個闖關攤位,還有「小小店長市集」、「玩具DIY」、「行動玩具車」等自由活動區。延續去年人氣很高的「科技遊戲區」,除了讓兒童與家長體驗一同玩樂之外,更邀請在地長者一起體驗科技帶來的遊戲趣味和運動促進,讓小孩、家長、和長者一起跨世代同樂。
活動當日也將邀請神秘嘉賓蒞臨現場進行快閃表演,歡迎所有在地家長與孩童踴躍參與。
日期:2022年3月19日(週六)
時間:上午9點-12點
地點:臺北大學三峽校區行政大樓前廣場
對象:在地家庭(3–12歲兒童為主)、臺北大學教職員工生
入場方式:免事先報名,請準備「二手玩具一個」(不收絨毛玩偶)或「111年1–4月發票兩張」,即可至報到區換取「闖關卡」一張。小小店長(玩具交換市集)報名: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202240529521784808619
玩具DIY報名:https://bit.ly/3JSIF6i
聯絡人:凃奕豪助理
聯絡電話:02-8674-1111#67222
刊登時間:2022-09-26 15:31:31
-
2022 Mar 03 【海山學】2022 3/19-4/17 三峽綠茶季:永續城市好樂活
【海山學】2022 3/19-4/17 三峽綠茶季:永續城市好樂活
新北市三峽區山巒環繞,雲霧濛密,加上氣候涼爽,土質良好,是得天獨厚的茶葉產區,從清朝開始製茶歷史已經超過200年。發展迄今,秉持著對環境與土地友善的栽種原則,以清心柑仔種茶樹生產的碧螺春綠茶,香氣清揚明顯,滋味鮮爽甘甜,亦含有淡淡豆香,入口芬芳。尤其是清明節前採摘一心二葉嫩芽製成的碧螺春,形、色、香、味堪稱一絕。終日奔波於匆忙的生活節奏中的你,有多久沒有放慢腳步?是否想找到一個桃花源,遠離塵囂,讓身心得到徹底的洗滌與放鬆?春天是與碧螺春綠茶相遇的季節,給自己一個假期,邀約三五知己好友來訪三峽,正是時候。可以在校園草地上單純品茗、欣賞表演、開懷暢談;也可以嚐鮮綠茶特色美食,或是體驗三鶯在地文化。如果覺得意猶未盡,建議來場深度的茶鄉旅行,在資深製茶職人的帶領下走進茶鄉,一探茶園究竟,聆聽三峽茶的在地故事,並且品嚐美味茶餐。心動了嗎?歡迎來到三峽拜訪春天,參加三峽綠茶季,認識三峽茶文化,享受自然及人文兼具的樂活之旅。2022三峽綠茶季即將開跑,詳細行程待小編陸續公佈。參加即有機會獲得神秘小禮,敬請期待聯絡人:蔡宗穎助理
聯絡電話:02-8674-1111#66925
刊登時間:2022-09-26 15:30:40
-
2022 Mar 03 【社科院】2022 2/22 張維庭主任談「玩具圖書館協會與北大玩具節」
【社科院】2022 2/22 張維庭主任談「玩具圖書館協會與北大玩具節」
在2022年2月22日上午10時,社科院USR計畫第68場的三鶯樹論壇,由社工系游以安老師邀請到台灣玩具圖書館協會張維庭主任,蒞校為大家介紹「台灣玩具圖書館協會與北大玩具節」,也分享協會在兒童服務上的點滴,讓學生們更了解遊戲治療的實踐,以及歷年來北大校園的合作成果。
自2017年北大社科院開始執行USR計畫以來,台灣玩具圖書館協會便與USR團隊合作,所辦理的「北大玩具節」已成為北大社區眾所矚目的節慶活動,從首屆的600人參與,一路成長到去年第四屆的1400人,而社區居民的踴躍參與也是USR團隊與協會持續辦理的精神養分。
https://medium.com/usrsocntpu/usr-%E5%BC%B5%E7%B6%AD%E5%BA%AD%E4%B8%BB%E4%BB%BB%E8%AB%87-%E7%8E%A9%E5%85%B7%E5%9C%96%E6%9B%B8%E9%A4%A8%E5%8D%94%E6%9C%83%E8%88%87%E5%8C%97%E5%A4%A7%E7%8E%A9%E5%85%B7%E7%AF%80-e98c2a623360
聯絡人:凃奕豪助理
聯絡電話:02-8674-1111#67227
刊登時間:2022-09-26 15:30:11
-
2022 Mar 03 【社科院】2022 傑出校友丁桐源、楊鴻銘與何俊明捐贈校園座椅
【社科院】2022 傑出校友丁桐源、楊鴻銘與何俊明捐贈校園座椅
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自2017年以來,長期深耕在地,致力將臺北大學與北大社區打造成全臺首個「大學城」, 2018年起與「北大光榮扶輪社」合作聖誕點燈,以凝聚師生與民眾社區意識,2020年更在鍾子康社長與曾敏傑教授的努力下,推動一項「校園公共座椅建置」方案,促成該社歷任社長合捐兩座戶外不銹鋼公共座椅,置於社科院廣場前供師生與居民使用。
本校經濟系傑出校友丁桐源、楊鴻銘、與何俊明學長等三人,於2020年底開始參與USR計畫所辦理之活動,對於「臺北大學城」之理念十分認同,也發現北大光榮扶輪社所設計的公共座椅相當美觀,置放在校園中的確能嘉惠師生與居民,不僅實用,更能拉近社區與大學的距離,三位學長因此各自認捐一張公共座椅,近日已經置放在圖書館左側人行道上,方便師生與居民於休憩時使用。
https://medium.com/usrsocntpu/usr-%E5%82%91%E5%87%BA%E6%A0%A1%E5%8F%8B%E4%B8%81%E6%A1%90%E6%BA%90-%E6%A5%8A%E9%B4%BB%E9%8A%98%E8%88%87%E4%BD%95%E4%BF%8A%E6%98%8E%E6%8D%90%E8%B4%88%E6%A0%A1%E5%9C%92%E5%BA%A7%E6%A4%85-52adac64a664
聯絡人:凃奕豪助理
聯絡電話:02-8674-1111#67227
刊登時間:2022-09-26 15:30:26
-
2022 Mar 03 【社科院】2021 11 社科院USR專書出版-「大學責任與高齡學習」
【社科院】2021 11 社科院USR專書出版-「大學責任與高齡學習」
國立臺北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於2018年起,開始獲得教育部補助執行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SR)計畫,致力於服務在地長者、障礙者、原住民、婦幼等四大人口群,並積極創造大學與社區的互動,朝向推動國內少見的「大學城」。2020年起,同時獲得教育部補助執行第二期USR與第一期UFO計畫,乃更加聚焦推動青銀共學以落實世代共融,而在推動「青銀共學」的過程中,也看見了高齡者學習的需求。經過一年來累積辦理高齡者面對老化的學習方案後,近日出版「大學責任與高齡學習」一書,期與各界分享大學推動高齡學習的經驗,並作為高齡者面對老化的學習手冊。
多年來社科院USR計畫持續在高齡領域進行實踐與實驗,累積相當豐碩的成果,在計畫成員許育甄、施文芳、凃奕豪助理的協助之下,由計畫主持人曾敏傑教授主編完成USR年度成果專書,介紹社科院USR計畫面對超高齡社會來臨之際,如何協助社區長者健康老化、在地老化、以及活躍老化。
https://medium.com/usrsocntpu/usr-%E7%A4%BE%E7%A7%91%E9%99%A2usr%E5%B0%88%E6%9B%B8%E5%87%BA%E7%89%88-%E5%A4%A7%E5%AD%B8%E8%B2%AC%E4%BB%BB%E8%88%87%E9%AB%98%E9%BD%A1%E5%AD%B8%E7%BF%92-a446c5164085
聯絡人:凃奕豪助理
聯絡電話:02-8674-1111#67227
刊登時間:2022-09-26 15:26:21
-
2021 Dec 15 【非營利中心】2021 12/18 北大濃情 聖誕直播
【非營利中心】2021 12/18 北大濃情 聖誕直播
疫波波的衝擊 擋不了我們的熱情!!!
大家好 我們是台北大學金融系的師生 在農業合作課程與小農合作~
除了幫助台灣在地小農宣傳產品
更希望帶給疫情時代下的各位無汙染、高品質的農產品
這次的活動採直播方式進行
只要動動你的手指就能把好物變到你眼前!直播日期:12/18(六)
直播時間與連結:
Part 1 下午15:00-16:00---
15:00-15:30 韋許農場 : https://reurl.cc/NZvLr9
15:00-15:40 高家繡球花 : https://reurl.cc/DZzLZj
15:00-16:00
小棲蘭森林農場 : https://reurl.cc/NZvLZ9
筍友部落 : https://reurl.cc/95eL5d
戴記茶坊 : https://reurl.cc/ZjKqrW
仁和鮑魚 : https://reurl.cc/bnQako
畦遊季有機農場 : https://reurl.cc/95eLOd
蜂樺蜂蜜 : https://reurl.cc/YjgRv0
寧靜海香草園 : https://reurl.cc/Q6rO1q
豪米好菜 : https://reurl.cc/V5AQDy
靖食栽植物工廠 : https://reurl.cc/NZvLRpPart 2 下午16:00-18:00---
16:00-17:00
昌輝養蜂場 : https://reurl.cc/vgY4Wo
桃樂絲森林 : https://reurl.cc/gzVpMX
三寶爸養蜂場 : https://reurl.cc/43Kvp2
17:00-17:30 錦川食堂 : https://reurl.cc/Rb5EOr
17:00-18:00 秦佳園有機農場 : https://reurl.cc/82EL5X支持在地小農!
不怕你不買 只怕你不看!聯絡人:王凱瑩助理
聯絡電話:66496
刊登時間:2022-09-26 15:29:43
-
2021 Dec 15 【社科院】2021北大管樂節———聲歷其境
【社科院】2021北大管樂節———聲歷其境
2021北大管樂節———聲歷其境
【你分享,我抽獎】時間:12/19(日)14:45入場 15:00開始
地點:台北大學三峽校區社科院前廣場(雨備:公院119)當天到場前50名可獲得免費阿默餐盒,前200名可獲得阿默蛋糕折價券
抽獎方式:
1. 按讚此篇貼文及管樂團粉專
2. 分享
3. 在留言區留言並標註兩個人
例:「@花花 @小美 管樂節揪伴,聖誕不孤單」
‼️一人一次抽獎資格,重複留言無效
‼️12/15 23:59截止
‼️獲獎者限管樂節當天至服務台領取獎品獎品:
阿默蛋糕贊助 阿默餅乾 共3盒(市價$300/盒)
糖匠秝果贊助 50元折價券 共16張
三木藝術贊助 紅包袋 共5份(可選擇音符款、鋼琴款)主辦單位:社科院USR計畫、北大管樂團
協辦單位:學生事務處 課外活動指導組
贊助單位:
阿默蛋糕 https://www.facebook.com/amobeta151/
糖匠秝果 https://www.facebook.com/LICO1313/
三木藝術 https://www.facebook.com/somemusicdesign/聯絡人:施文芳助理
聯絡電話:02-8674-1111#67227
刊登時間:2022-09-26 15:29:54
-
2021 Dec 15 【USR辦公室】2021 12 USR Online EXPO 正式上線,網站留言抽 iPhone 13 Pro
【USR辦公室】2021 12 USR Online EXPO 正式上線,網站留言抽 iPhone 13 Pro
2021 USR Online EXPO 正式上線,網站留言抽 iPhone 13 Pro
--> https://bit.ly/30eOslC
93 所大專院校、204 件 USR 計畫
精彩互動遊戲 X 豐碩成果地圖
iPhone 13 Pro、Switch 等豐富獎品等你來抽!
USR Online EXPO 展出各個計畫在社會實踐上的豐碩成果
提供長期耕耘的夥伴們一個發光發熱的舞台
想更了解 USR 計畫在做些什麼?
想看自己的學校、同學是否有參與 USR 計畫?
千萬別錯過今年的線上展,趕快到活動網站看看吧!更多 #抽獎活動 資訊,歡迎到臉書貼文留言處查看
https://bit.ly/3EA2iht
聯絡人:陳晉榮助理
聯絡電話:66033
刊登時間:2022-09-26 16:10:45
-
2021 Nov 24 【USR辦公室】2021 12/6 國立臺北大學110年度「鏈結海山‧永續大學城」USR成果發表會
【USR辦公室】2021 12/6 國立臺北大學110年度「鏈結海山‧永續大學城」USR成果發表會
為貫徹教育部推動大學社會責任政策,國立臺北大學藉由辦理成果發表會,作為各大學USR經驗分享及學習交流之平台。
【國立臺北大學110年度「鏈結海山‧永續大學城」USR成果發表會】
活動時間:110年12月6日〈星期一〉上午10時至下午4時
活動地點:行政大樓地下一樓USR HUB實體基地【活動流程】
10:00 - 10:20 | 開幕式
10:20 - 11:20 | 大學與社區的永續關係–臺北大學城
11:20 - 11:30 | 茶敘、社群交流
11:30 - 12:20 | 社區營造與環境永續
12:20 - 13:40 | 午餐暨USR計畫成果展覽
13:40 - 14:40 | 文化導覽培力與地方創生
14:40 - 14:50 | 茶敘、社群交流
14:50 - 15:50 | 新北在地農業之創新與創生
15:50 - 16:00 | 綜合座談【主辦單位】
國立臺北大學USR辦公室【協辦單位】
社會科學學院、海山學研究中心、人文學院、通識教育中心、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合作經濟暨非營利事業研究中心【聯絡窗口】
賴曉琪組長:02-8674-1111 #66701
董手山行政助理:02-8674-1111 #66032
陳晉榮助理:02-8674-1111 #66033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scUAmrWvGWTZuYzt5
聯絡人:陳晉榮助理
聯絡電話:66033
刊登時間:2022-09-26 15:29:24
附件:附件1
-
2021 Nov 12 【海山學】2021 11/19 茶鄉.茶香。三峽茶與廟宇的探秘(免費,含午餐與交通)
【海山學】2021 11/19 茶鄉.茶香。三峽茶與廟宇的探秘(免費,含午餐與交通)
【活動資訊公告】茶鄉.茶香。三峽茶與廟宇的探秘(免費,含午餐與交通)【Participant recruitment】A Day-Trip Exploring the Tea Fragrance & the Temple in the Township of Tea (Lunch & transportation included!)大家好~小編最近決定要走國際編的路線,以下訊息,將採用雙語對照方式進行(請大家給予小編掌聲鼓勵鼓勵~聯絡人:葉育瑜助理
聯絡電話:02-8674-1111 #66928
刊登時間:2022-09-26 15:28:58
-
2021 Nov 12 【海山學】 2021 11/12 新北農業創生年度成果發表會展覽
【海山學】 2021 11/12 新北農業創生年度成果發表會展覽
聯絡人:蔡宗穎助理
聯絡電話:02-8674-1111#66925
刊登時間:2022-09-26 15:28:46
-
2021 Nov 12 【社科院】2021 11/8 戴佑君老師談「學前融合教育在三峽」
【社科院】2021 11/8 戴佑君老師談「學前融合教育在三峽」
北大社科院USR計畫持續推動大學與社區的融合,也長期關注在地非營利組織與指標性人物的努力成果,於110年11月8日下午1時,在網路線上舉行第64場的三鶯樹論壇,邀請三峽國小學前特教班的戴佑君老師,與大家分享在幼兒園教學現場的融合教育。
https://medium.com/usrsocntpu/usr-%E6%88%B4%E4%BD%91%E5%90%9B%E8%80%81%E5%B8%AB%E8%AB%87-%E5%AD%B8%E5%89%8D%E8%9E%8D%E5%90%88%E6%95%99%E8%82%B2%E5%9C%A8%E4%B8%89%E5%B3%BD-8edd46b385b2
聯絡人:施文芳助理
聯絡電話:02-8674-1111#67227
刊登時間:2022-09-26 15:28:34
-
2021 Nov 12 【社科院】2021 11/22 協助偏鄉插角國小勇奪全國籃球賽亞軍
【社科院】2021 11/22 協助偏鄉插角國小勇奪全國籃球賽亞軍
位於三峽偏遠山區,大豹溪畔的插角國小,籃球隊成軍至今僅三年,在臺北大學社科院USR(大學社會責任)計畫的爭取下,近年來也得以在優質的北大崇越館進行訓練,更與三鶯部落的小朋友交流,一起跨越族群練球增進球技。近日,更勇奪TARO盃全國少年籃球錦標賽小校組亞軍及全國小學籃球菁英賽小校組季軍,創下該校隊史紀錄,也為三峽在地大學與小學的攜手增添佳話。
聯絡人:施文芳助理
聯絡電話:02-8674-1111#67227
刊登時間:2022-09-26 15:27:39
-
2021 Nov 12 【社科院】2021 11/1 劉昭群副理事長談「友善兒童青少的社區,家長怎麼創造?」
【社科院】2021 11/1 劉昭群副理事長談「友善兒童青少的社區,家長怎麼創造?」
在110年11月1日,因著疫情的趨緩,社科院USR計畫第63場三鶯樹論壇迎來久違的實體講座,此次演講邀請在地組織「台灣三鶯樹溪友善家長協會」的劉昭群副理事長及李玉華老師,一同來分享組織創辦的過程及舉辦各式親子活動的經驗。
https://medium.com/usrsocntpu/usr-%E5%8A%89%E6%98%AD%E7%BE%A4%E5%89%AF%E7%90%86%E4%BA%8B%E9%95%B7%E8%AB%87-%E5%8F%8B%E5%96%84%E5%85%92%E7%AB%A5%E9%9D%92%E5%B0%91%E7%9A%84%E7%A4%BE%E5%8D%80-%E5%AE%B6%E9%95%B7%E6%80%8E%E9%BA%BC%E5%89%B5%E9%80%A0-4580a3c15867
聯絡人:施文芳助理
聯絡電話:02-8674-1111#67227
刊登時間:2022-09-26 15:26:49
-
2021 Nov 12 【社科院】2021 5 USR完成40名在地長者Google Meet培訓
【社科院】2021 5 USR完成40名在地長者Google Meet培訓
今年5月開始受到國內疫情的影響,在宅辦公與視訊上課也成為社會上的常態,但是網路科技的障礙,卻也加劇了社會不平等的現象,特別是對於高齡長者而言,長期失去與外界的接觸互動,也易產生社會疏離和心理不安。因此面對疫情的長期化,如何協助高齡者適應網路環境,從而融入社會生活,也是一項重要的課題。有鑑於此,北大社科院USR計畫特別於十月份,辦理了三梯次的「長者Google Meet使用教學系列」,協助40多位三鶯地區的在地長者練習並使用視訊會議,期望強化長者網路參與能力,繼續在疫情中追求健康老化與活躍老化的目標。
https://medium.com/usrsocntpu/usr-usr%E5%AE%8C%E6%88%9040%E5%90%8D%E5%9C%A8%E5%9C%B0%E9%95%B7%E8%80%85google-meet%E5%9F%B9%E8%A8%93-b7d00e9a4c82
聯絡人:施文芳助理
聯絡電話:02-8674-1111#67227
刊登時間:2022-09-26 15:21:29
-
2021 Nov 12 【社科院】2021 11/22 衛福部周道君副司長分享「老人健康與長照」
【社科院】2021 11/22 衛福部周道君副司長分享「老人健康與長照」
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的統計,2025年臺灣預計將有20%為高齡人口,正式邁入超高齡化社會,社科院USR計畫長期關注在地高齡者的老化,而長者相對其他族群也容易有病痛產生,又需要花費龐大的醫療資源,為了陪伴高齡者健康老化,USR計畫團隊也持續辦理與高齡有關的健康與法律講座,以促進健康老化及提升高齡相關法律知識。於110年10月26號下午三點至五點,並由法律子計畫顏榕老師邀請衛福部長期照顧司周道君副司長,與15位同學分享有關高齡者的健康照顧,以及我國近年來所推出一系列有關長照的措施。
https://medium.com/usrsocntpu/usr-%E8%A1%9B%E7%A6%8F%E9%83%A8%E5%91%A8%E9%81%93%E5%90%9B%E5%89%AF%E5%8F%B8%E9%95%B7%E5%88%86%E4%BA%AB-%E8%80%81%E4%BA%BA%E5%81%A5%E5%BA%B7%E8%88%87%E9%95%B7%E7%85%A7-937a88552ccd
聯絡人:施文芳助理
聯絡電話:02-8674-1111#67227
刊登時間:2022-09-26 15:27:51
-
2021 Oct 27 【USR種子型計畫】 2021 10/29 〈第三屆低碳校園工讀生招募〉
【USR種子型計畫】 2021 10/29 〈第三屆低碳校園工讀生招募〉
【USR種子型計畫】
〈第三屆低碳校園工讀生招募〉
配合教育部高教深耕USR Hub計畫,國立臺北大學低碳生活試點計畫「My Carbon Asset在全家」熱烈招募第三屆工讀生!-
招募名額:10名
-
參加資格:國立臺北大學在學學生
-
待遇:每小時200元
同學如有興趣,請透過以下連結,或網址內的QR Code報名參加招募說明會!說明會-
時間:110年10月29日(五)上午10點正至11點
-
地點:公院531教室
聯絡人:洪悅容助理
聯絡電話:67344
刊登時間:2022-09-26 15:25:29
-
-
2021 Mar 26 【社科院】2021 3/25 「蹦米鄉」嘉義鹿草鄉青銀兒少體驗說明會
【社科院】2021 3/25 「蹦米鄉」嘉義鹿草鄉青銀兒少體驗說明會
【USR】「蹦米鄉」嘉義鹿草鄉青銀兒少體驗說明會來嚕!
台灣鳶山社會實踐協會
國立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長期關注青銀世代間的互動與共融發展,期待青世代與銀世代透過有意義的互動交流,增進彼此的理解,以及創造世代間友善互動的社會環境。繼2019年1月23日至25日,曾經由社工系劉素芬老師帶領學生團隊至嘉義縣鹿草鄉進行外展服務三天之後,今年將延續辦理,並且招募學生團隊再次下鄉,為當地松竹社區約30位長者進行銀髮團體活動推廣,歡迎有興趣的同學來聽聽說明會喲!
本次合作對象為「臺灣青兒少社區交流協會」,協會成立於2020年,坐落於嘉義鹿草鄉,現由東吳大學社工系退休教授闕漢中擔任理事長,著重關注偏鄉兒少以及強化在地青年返鄉的社區工作,期待充權在地青年的動能,並透過建置兒少據點的方式,以促進兒少的課後照顧與在地青年對社區的投注與發展,同時創造更多的青年回流與社區參與。
本方案目的在於以國立臺北大學的學生為媒介,至嘉義縣鹿草鄉進行四天的體驗教育與交流互動。透過鹿草的社區資源與活動相互媒合,與在地兒少互動提升其社會接觸面,同時增進其自我肯定與覺察之能力。同時也進一步與在地長者建立關係與陪伴,鼓勵其自我敘說、增進社會參與的意願,藉以提升生活滿意度。而今年的方案也將資源進行鏈結與媒合,創造小旅行的旅遊型態,以助於未來鹿草地方創生之推動。
在說明會中也將招募有意願參加的同學,期待參與本方案的學生,能夠對於偏鄉與社區有更深入的體察、探索青銀互動與世代共融、並反思對自己的影響與改變,期望有助於學生的個人成長、以及社會責任的實踐。有興趣參加說明會的同學,歡迎上網報名。
「蹦米鄉」活動說明會資訊:
對象:臺北大學在學學生,不限科系
時間:110年3月25日(四)中午12:15分
地點:社科院8F811室(供午餐)
介紹人:國立臺北大學社工系劉素芬老師、臺灣青兒少社區交流協會闕漢中理事長
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jJArtJDd7YTUvYmF9
方案簡章: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vzTJqsFLgEvkhhxfP11Wq-N782870Oul/view?usp=sharing
聯絡人:
聯絡電話:
刊登時間:2022-09-26 15:21:42
-
2021 Mar 26 【海山學】2021 3/29 社區GIS工作坊
【海山學】2021 3/29 社區GIS工作坊
【海山學空間人文的實踐──社區GIS工作坊】
海山學研究中心跨界實作人文科技
打造海山學空間「社區GIS」課程
你可以習得「社區GIS」精實心法
報名截止:3月9日(二),3月16日正式開課
名額限定:25名學員(額滿為止)
詳細報名資料:https://reurl.cc/1gG97p
主辦單位:
#國立臺北大學海山學研究中心
協辦單位:
#新北市立北大高級中學
#財團法人樹春文教基金會
#聖傑國際數位科技有限公司
#海山文史導覽團隊
#永續三峽環境文化工作室
#國立臺北大學人文學院
#社區GIS #在地課程 #地方學 #人文實踐
https://www.facebook.com/haishan.ntpu/posts/1548450878684890
聯絡人:蔡先生
聯絡電話:02-8674-1111 分機:66925
刊登時間:2022-09-26 15:23:52
-
2021 Mar 26 【社科院】2021 3 USR兒童籃球營至三鶯部落易地訓練
【社科院】2021 3 USR兒童籃球營至三鶯部落易地訓練
著重於大學與在地關係模式的探索,社科院USR計畫從2020年12月開始籌畫,媒合插角國小籃球隊與三鶯部落,共同推動USR兒童籃球營方案,實驗性的開辦為期四個月的籃球課程;由計劃端協調整合室內場地與資源、部落端提供室外場地、國小端提供師資人力,開始在3月至6月間每周日早上八點,聚集插角國小籃球隊隊員與三鶯部落的孩子們,進行16次的籃球訓練。增進球藝的同時,一方面培訓偏鄉小學籃球隊參與縣市級賽事,也期待育成一隻原民兒童籃球隊,並透過球賽促進族群間的相互交流。
兒童籃球營於三月七日開鑼,在社科院USR計畫提供的崇越館場地展開第一次的訓練課程,相互切磋球技,彼此交流增進技巧!而第二次的訓練則易地,改至三鶯部落的籃球場進行。持續受到老天爺的庇佑,小水漥映照出早晨太陽的絢爛,人員們陸陸續續抵達三鶯部落後,在雨後微濕的籃球場上集合,雖比第一次訓練早了一小時集合,睡眼惺忪的小朋友們甫踏入球場,各個變得神采奕奕,彷彿瞬間裝上勁量電池,精神滿點、元氣滿分。
訓練當天有相當多的籃球營家長、部落家長也在場邊支持協助,也由於插角國小、三鶯部落的相互協力,才有兒童籃球營的誕生,看到大家的協力合作,也讓社科院USR計畫更堅定弱勢關懷、在地協力、人才培育的精神,期待繼過去藝文、音樂會、節慶活動的成功模式,讓籃球活動也成為大學與在地社區交融的契機。
聯絡人:施小姐
聯絡電話:02-8674-1111 分機:67227
刊登時間:2022-09-26 15:23:43
-
2021 Mar 26 【海山學】2021 3/6 海山輕旅行
【海山學】2021 3/6 海山輕旅行
3月6日 海山輕旅行-從三峽連結國際 讓過客成為峽客
活動紀實
第一廊帶:三峽的山水
第二廊帶:老街區的人文景觀與故事
第三廊帶:臺北大學文化城
用6小時輕鬆走過120年的臺灣
三峽的山水
往山上尋幽境
一早從國立臺北大學圖書館出發,前往行修宮的路途。我們經過三峽在地的茶行、藝術村,順道介紹沿路在地的茶園以及白雞的風水。
一進入行修宮的領域,風水寶地的氛圍就感染了學長姐,有如世外桃源般的景觀與靜謐,迅速的讓眾人的心洗滌清淨。
白雞風水,請見連結:https://reurl.cc/3N6R50
白雞行修宮商圈
寺廟下方的商圈販賣許多農特產,黃薑、蘿蔔、蒜頭等,還有白雞特產的滷豆乾,也讓大家無法克制強烈的購物慾。
在導覽老師的解說中,大家才瞭解原來這個地方與臺北市行天宮有密切的關係,形制上近乎相同。即使是住在三峽已久的學長姐,許多仍然是初訪行修宮。
忠義與反共義士們
虔誠的向忠義的關公合掌行禮後,我們路上又走進位於白雞山的忠義山莊,聽了許多反共抗俄、追求自由的反共義士的故事。
1949年因為政治因素遷徙,而住在 #忠義山莊 的見證歷史的時代英雄們。也正因為這裡淵源夠久,近期一直都是乏人問津,至今仍保存三十、四十年前的風貌。
失傳的在地美味忠義刈包/三峽黑豬肉/碧螺春
中午的餐點是「忠義刈包」是為了輕旅行特制研發的產品,「忠義」來自於三峽在地行修宮及恩主公的宗教精神,都是「忠義」的象徵。
刈包利用外皮融入黑糖,象徵桃園三結義裡的黑臉張飛,滷肉選用三峽在地黑豬肉,輕旅故名思義讓校友帶著輕食,繼續輕鬆、愉快的6小時旅行。
老街區的人文景觀與故事
峽客老街掏沙
三峽不只是有老靈魂,還蘊含著時代的變遷與人物的精氣神,等待著過客自己淘出三峽的「黃金」。
遊覽車停泊在安溪國小旁後,待眾人用餐完後,一邊悉心聆聽導覽老師述說的三峽故事。
東方藝術殿堂
自天降下甘霖,在雨中漫步別有滋味的我們走入有東方藝術殿堂之稱的長福巖,它更為人所知的是三峽祖師廟。
廟宇不只是祭祀的功能,更多的是廟宇透過藝術壁畫、雕刻,都在靜靜的用著啞謎在等待解謎的的人,找到自己的答案,悟自己的道。
反觀自照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我們也在旁見證 李梅樹 窮畢生之力,將廟宇化作為東方藝術殿堂的精神。
一路上我們走入三峽老街區,學長姐邊走邊聊,感受每個巷道中不同的故事。在雨中的三峽沒有那麼多的人潮,卻也多了幾分幽靜。繞進 元春中藥行 待了一陣後,便在 三峽國小 的樹蔭中留下照留影紀念。
臺北大學文化城
時間是下午2點30分,搭上車子離開老街,回到母校臺北大學。
雖然滂沱的雨勢沒有停下的趨勢,但學長姐們回到母校的歸心似箭,在北大創業家實習的學生們帶領下,重新認識的母校。
最後走到臺北大學資訊大樓下的廣場,優雅小提琴演奏家麥教授以悠揚的琴聲歡迎北大的學長姐們,注目凝神坐在階梯上,享受中手中的咖啡、點心,欣賞國寶級的樂聲。
最後在琴聲中劃下今日旅程的終點。
#國立臺北大學
#海山學研究中心
#北大創業家
#臺北大學新北市校友總會
聯絡人:蔡先生
聯絡電話:02-8674-1111 分機:66925
刊登時間:2022-09-26 15:23:20
-
2020 Sep 08 【USR辦公室】2020 9/18 北聯大系統-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跨校交流
【USR辦公室】2020 9/18 北聯大系統-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跨校交流
【USR】北聯大系統-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跨校交流
活動時間:109年9月18日(五)09:00-16:20
活動地點: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綜合大樓前棟四樓誠樸廳
報名網址:http://event.tmu.edu.tw/actnews/signup.php?Sn=3930
聯絡人:陳助理
聯絡電話:66040
刊登時間:2022-09-26 15:16:20
-
2020 Jun 09 【USR Hub 種子型】2020 6/13 北大幸福畢典市集
【USR Hub 種子型】2020 6/13 北大幸福畢典市集
在後疫情時代慶畢典~
在青青草地上野餐、漫步小小市集挖掘小萌物、和親朋好友一起吃美食喝冷飲~支持在地小農,採用三鶯地區小農們的產品
我們有新鮮的雞蛋製成的美味、有機蔬菜烹調出的美食、鮮美營養份極高的鱘龍魚排還有炎炎夏日不能缺少的清涼的蜂蜜水及濃濃茶香飲~
除了三峽區農會農特產品販售區,還有讓身心淨化療育的多肉植栽~
不僅是放在家裡或是辦公室的裝飾,只要你的用心,她就會一直美給你看
都是畢業典禮別具意義的禮物6️月1️3️日相揪來臺北大學
記得攜帶【口罩】一起來逛北大幸福畢典市集活動時間:2020年6月13日(六)上午10點至下午3點
活動地點:國立臺北大學法商大道主辦單位:商學院合作經濟暨非營利事業研究中心
協辦單位:大學社會責任辦公室、海山學研究中心聯絡人:藍麗琪
聯絡電話:分機66496
刊登時間:2022-09-26 15:16:55
-
2020 May 28 【轉知】2020 第十三屆 台灣企業永續獎 評選活動開跑
【轉知】2020 第十三屆 台灣企業永續獎 評選活動開跑
今年在企業卓越案例獎中,增加大學USR永續方案獎,學校的USR方案只要與促進地方創生、環境永續等與永續議題相關之方案,皆可投案競賽。更多詳情請見活動官網聯絡人:
聯絡電話:
刊登時間:2022-09-26 15:22:56
-
2020 May 25 【轉知】2020 5/25 線上常設展徵選開始啦!扛壩子X的獻聲〡The Core Character of X
【轉知】2020 5/25 線上常設展徵選開始啦!扛壩子X的獻聲〡The Core Character of X
第二期(109-111)年度之新一期USR計畫已充滿期待的注
目登場,不論您所屬計畫是否為第一期USR延續型, 或是第二期新興型計畫,USR推動中心第一屆2020線上常設展 【扛壩子X的獻聲〡The Core Character of X】徵選開始啦!, 在大學社會責任之中,學生將自己的選擇交付給了學校及場域;以U
SR第一期(107-108年度)執行成果為例, 平均一件計畫投入師生比為1:7, 代表一件計畫能順利推動並長期進行,學生是極為重要的串聯環節; 可能有些剛從中學畢業初入大專校院、有些執行USR已有一段時間 稍有心得,有些更是向未來宣戰執行社會責任非我莫屬。 扛壩子是對於一件事情的熱愛與貢獻;X,代表著未知數,每一個X
都有相對應之數值, 代表著學生在於大學社會責任之中是不可或缺的夥伴, 每個夥伴都有其各司其職的角色,我們相信,每個人都應該有機會, 去創造足以改變社會的事物。因此,USR推動中心希望以扛壩子X 的真實心得,展示USR在這個時時刻刻變化中的世界, 勾勒出抱負友善的樣貌。 報名類別分為三類,請徵選學生依自身經驗擇一報名:
子題一「萌芽的螺絲〡Novice」:剛接觸USR之學生。
子題二「轉動齒輪〡Intermediate」: 執行USR計畫有一年(含)以上之學生。
子題三「關鍵鑰匙〡Advanced」: 執行USR計畫有兩年(含)以上或欲發展志業之學生。
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
1c5h9zihmtYHFYoe9 徵選時間:109年5月25日中午12:00-6月17日中午1
2:00 徵選規則:請見本信之附加檔案-【USR推動中心】2020線上
策展徵選辦法。 2020常設展活動訊息,將同步公告於USR推動中心官網及臉書
粉專,歡迎多加關注! ■ 官網連結:http://usr.moe.gov.tw/
■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
com/usrmoetw/ 或搜尋【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推動中心】 聯絡人:陳助理
聯絡電話:66040
刊登時間:2022-09-26 15:15:52
附件:附件1
-
2020 May 08 【轉知】2020 4/20 第三屆聯發科技【智在家鄉】數位社會創新競賽開跑!
【轉知】2020 4/20 第三屆聯發科技【智在家鄉】數位社會創新競賽開跑!
第三屆聯發科技【智在家鄉】數位社會創新競賽開跑!
徵件時間至2020年7月15日(三)17:00止,參賽不限年齡、身份、國籍, 只要解決一個鄉鎮的痛點,就有機會獲得首獎獎金100萬!
誠摯邀請貴校同學一起參與,
報名完成後只要通過資格審查即可獲得個人參賽證明, 入圍後即有輔導機制與賽後落地支持計畫。總獎助金高達375萬!
賽事詳細介紹及說明請參見附檔簡報及EDM,
若對本賽事有任何疑問,歡迎與主辦單位聯繫! 聯絡人:陳助理
聯絡電話:66040
刊登時間:2022-09-26 15:17:26
附件:附件1
-
2019 Dec 13 【轉知】2020年《遠見雜誌》「大學社會責任USR傑出方案」評選
【轉知】2020年《遠見雜誌》「大學社會責任USR傑出方案」評選
近年來,國際對於大學與社會連結的關切度日益高漲,臺灣於106年度開始啟動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並在107年度將之與高教深耕計畫連結,希望能鼓勵大專院校師生能更多的與在地社會的互動、傳遞知識等,繼而帶動地方永續的發展。簡言之,除教育莘莘學子外,學校將對周遭的環境及社會,創造更多正面影響力。
2005年《遠見雜誌》推出全球華人媒體第一份企業社會責任大調查。2007年更以「第二屆企業社會責任獎」專題報導榮獲首屆「亞洲出版經營獎」,如今堪稱台灣企業界每年最重要的評鑑活動之一。
鑒於大學落實USR之理念與企業CSR不謀而合,《遠見雜誌》於今年CSR獎賽事中,首度開創「大學社會責任(USR,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傑出方案」評選,敬邀國內各大專院校熱情參與。
2020年《遠見雜誌》「大學社會責任USR傑出方案」獎已開始進行,《遠見雜誌》將邀請社會賢達擔任評審委員,發掘善盡責任的大學典範。調查結果將公布於2020年5月號《遠見雜誌》。
官方網址:https://csr.gvm.com.tw/2020/index.html
表單下載:https://csr.gvm.com.tw/2020/register.html#gallery
聯絡人:
聯絡電話:
刊登時間:2022-09-26 15:19:16
-
2019 Dec 13 【社科院】2019 社科院USR育成「鳶山社會實踐協會」成立
【社科院】2019 社科院USR育成「鳶山社會實踐協會」成立
由社科院USR計畫所育成的在地組織-「台灣鳶山社會實踐協會」11月29日中午正式成立,順利選出理監事,開始透過非營利組織的運作推動在地社會實踐。首任理事長由社工系教授曾敏傑擔任,其他理事包括張志光、陳呈緯、黃香卿、林子晴、魏希聖、劉素芬、游以安、王明聖等人,其中張志光與陳呈緯擔任常務理事,另外也選出許育甄擔任秘書長、常務監事潘怡伶、監事張維庭與許仰德、候補理事羅喬玫、黃懷箴、吳依婷,以及候補監事魏慧如。
「台灣鳶山社會實踐協會」成立構想來自兩年半前社科院所提出的USR計畫,考量計畫結束後應有永續性機制繼續USR的動能,因此規劃成立在地組織來延續方案與服務,也就是USR計畫提案名稱「國立臺北大學在地社會實踐NPO育成與永續計畫:邁向服務、協力、及組織化」的緣由。考量108年底社科院USR種子型計畫即將結束,期待這個結合大學、社區、和捐助人所共同合作的NPO,能夠繼續茁壯發展,扮演大學和社區的橋梁。
回顧組織成立的歷程,先是由USR主持人曾敏傑教授擔任發起人代表,於月中向內政部申請籌設「台灣鳶山社會實踐協會」,9月24日獲內政部來文同意依法准予開始籌組,並於10月26日召開發起人會議,順利推選出曾敏傑、魏希聖、劉素芬、林子晴、張志光、陳呈緯、與黃香卿等七位籌備委員,經過籌備會兩次開會,終於在11月29日召開會員大會正式成立協會。
目前選出九位理事中,曾敏傑、魏希聖、劉素芬為USR計畫的代表,陳呈緯與黃香卿為社區代表,張志光是捐助人代表,林子晴、游以安與王明聖則是臺北大學的教師代表。這些理事們過去兩年多來都曾參與過社科院USR計畫,也都和USR計畫有過密切的合作經驗,將可以繼續扮演大學和社區的橋梁。在協會成立初期,將運用張志光常務監事捐助的三十萬元運作,一方面延續社科院USR計畫的方案與服務,同時也投入規劃每年底從聖誕節至隔年元宵節的在地協力活動,扮演規劃、聯繫、與促成的角色,讓「閃亮臺北大學城」的構想成為在地的特色。
協會預告,社科院USR計畫12月14日下午四時半將協助辦理聖誕點燈與北大管樂節,這項由北大光榮扶輪社等單位贊助的聖誕樹與節慶活動,將是USR「大學城系列節慶」的第13項活動,也將是今年社科院USR計畫最後的一場大型活動,歡迎師生與社區居民共同參與和欣賞。
聯絡人:
聯絡電話:
刊登時間:2022-09-26 15:20:24
-
2019 Oct 29 【社科院】2019 11/19 社科院USR獲內政部准予籌設「鳶山社會實踐協會」
【社科院】2019 11/19 社科院USR獲內政部准予籌設「鳶山社會實踐協會」
(USR)社科院USR獲內政部准予籌設「鳶山社會實踐協會」
社科院執行之USR計畫即將於今年年底結束,該項計畫名稱為「國立臺北大學在地社會實踐NPO育成與永續計畫:邁向服務、協力、及組織化」,主要在探索服務方案、建立在地協力、以及最終育成在地性的「鳶山社會實踐協會」,以作為大學與社區永續推動社會實踐的平台。自2017年8月執行至今,計畫均按照原初規畫順利進行,而有關最後籌設在地NPO的構想,也由計畫主持人曾敏傑教授代表33位發起人,於八月行文內政部申請籌組後,於9月24日獲得內政部正式來文同意依法准予籌組,預計將於年底前依規定完成社會團體立案,以延續在地社會實踐的動能。
按照現行人民團體法相關規定,本次所申請籌設的組織係為全國性人民團體,因此須由至少20歲以上來自七個縣市的30位發起人提出籌組申請,方能啟動籌組程序。最後計有33位來自八個縣市認同USR計畫的發起人參與,這些發起人的身分大多為本校教授、校友、研究生、大學生,以及來自在地社區的居民與捐助者。本次USR計畫的重點包括:著重關懷身障、老人、婦幼、與原住民人口,同時也以育成「鳶山社會實踐協會」作為永續社會實踐的策略,預計在協會成立之後,將輔導至少一名畢業同學擔任協會專職人員。
成立後的協會將定位為非以營利為目的之社會團體,並以終身學習、志願服務、關懷弱勢、貢獻社區、推動慈善、促進公益、與世代共融為協會宗旨。協會主要之任務將包括:一、提倡終身學習理念;二、推動志願服務普及;三、發展弱勢服務方案;四、鼓勵民眾貢獻社區;五、辦理社會慈善活動;六、落實社會公益理想;七、促進世代共融發展;以及八、其他有助社會公益實踐之行動。
USR計畫主持人曾敏傑教授表示,非常感謝校內師生與社區居民共同發起成立,同時藉著臺北大學10月26日(週六)校慶的機會,也將於該日中午召開「台灣鳶山社會實踐協會」發起人會議暨第一次籌備會議。當日主要議程包括組織籌備會、推選籌備會主任委員、審查章程草案、決定籌備期間會務地點與人事、以及決定會員入會申請等。相關開會通知已提前轉知各發起人,同時書面開會通知也將於今日寄出,敬請各發起人踴躍出席。會議聯絡人:陳力瑜助理(02-86741111-67004)。聯絡人:社科院
聯絡電話:67004
刊登時間:2022-09-26 15:10:55
-
2019 Oct 29 【社科院】2020 11/4 戴翠莪老師邀青銀世代共賞李安作品--推手
【社科院】2020 11/4 戴翠莪老師邀青銀世代共賞李安作品--推手
(USR) 戴翠莪老師邀青銀世代共賞李安作品--推手
法律學院參與社科院USR計畫已將屆兩個學期,一起持續合作推動大學社會責任,其中有一項子題便是由法律學院杜怡靜院長主持,運用演講、電影賞析、法律諮詢、以及影片宣導等方式,將法律知識與在地社區民眾分享。於10月21日(週一)下午三時,特別邀請社會系戴翠莪老師,帶領選修「高齡與法」的同學與社區長輩們,一起欣賞了李安作品「父親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曲---推手。跟以往嚴肅的課堂不同,今天下午法學院二樓的教室裡,傳出陣陣郎雄唱戲的聲音,而教室投影幕放的不再是教授的PPT,站在講台上的也不只有教授。
李安的作品「推手」,講的是退休後的父親前去美國與兒子同住,與西方媳婦之間磨合、適應的故事。藉著劇情的發展,戲中探討了許多社會議題,尤其是高齡議題,包含代間問題、移民適應、政府政策、老人安養等等;電影播放的過程中,大家時不時被郎雄精湛的演技給逗笑,卻也同時跟著郎雄落寞卻又堅強的身影而落淚。
電影播畢後,擔任賞析者的社會系戴翠莪老師,進一步介紹了電影中有提及的社會問題。接著,隨著電影「同情共感」的長輩與同學紛紛舉手,與大家分享心得。有社區朋友分享「郎雄離家散步迷路後,他兒子暴躁氣憤的樣子,是我們該有所警惕的,他提醒大家,家人間再怎麼有衝突,都應該好好地說。」;也有社區朋友是高中退休的老師,因為開刀搬來與子女住在同一棟大樓中,他覺得「要不是開刀,可能不會有機會與子女能住得這麼近」,但他也說到「就算住同一樓,也還是要給彼此空間,畢竟孩子的家、再怎樣都不是自己家。」;另有社區朋友分享自己曾經對於父親的照顧不周感到虧欠,現在自己年紀漸長,更能感同身受,他也提醒在座的同學們「其實長輩年紀大了可能需要的東西很多,也許需要親情、需要愛情(第二春),但最需要的,其實是『尊重』」。
原來現代的長輩與以往想像中已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有關給予尊重,以及孩子家非自己家的體悟。就像郎雄知道兒子其實很兩難,他有想照顧爸爸的心,但生活中實在有太多無法契合之處,所以才會說,孩子的家畢竟不是自己的家;而郎雄自己知道自己老了,也不是不服老,只是不想給晚輩造成困擾,因此才會離開兒子家自立自強,想要獲得晚年的一點尊重。而讓長輩們感觸很深的一句話則是郎雄最後說的「自求多福」,他們希望的是子女能夠過得很好,也時時的在提醒著自己要好好照顧自己,多多學習新的知識,不要拖累子女。透過長輩的分享,也讓同學反思自己為父母做了些什麼呢?
最後,社工系的同學說「電影中能移民的家庭經濟能力都是很好的,然而台灣有許多高齡者,連一般的安養照護都負擔不起」,他提出,現在普通的安養照護機構都要價三萬元以上,好一點的甚至高達五萬元,若是低收入的高齡者,根本無力負荷。這是台灣目前現實的困境,也是青年們可以為高齡者努力改善的地方。
法律學院為善盡大學社會責任,推動青銀共融,未來也將在11月4日、12月2日舉辦兩場電影賞析活動,將在舒適的法律學院飛鳶講堂中舉行,讓資源與社區居民分享,也讓同學與長者的生命經驗交流,有興趣的同學千萬不要錯過了。聯絡人:社科院
聯絡電話:67224
刊登時間:2022-09-26 15:22:47
-
2019 Oct 29 【社科院】2019 10/31 社科院USR辦理身障生友善接待開始報名
【社科院】2019 10/31 社科院USR辦理身障生友善接待開始報名
(USR)社科院USR辦理身障生友善接待開始報名
社科院USR計畫的「校園友善接待系列活動」,繼於7月6日協助新北市社會局土城社福中心,合作辦理暑期兒少親子營活動之後,將於10月31日(週四)上午11時,再度辦理第12場次的「校園友善接待系列活動」。這次活動將與通識教育中心及資源教室合作,邀請的對象是校內所有的身心障礙同學(含特教生),規劃於11時進行聯誼以及會餐,接著於12時參加由通識中心林子晴老師辦理的午間音樂會,歡迎校內身心障礙同學踴躍報名參加聯誼。
社科院USR計畫主持人曾敏傑老師表示,過去「校園友善接待系列活動」邀請的對象包括有榮民、長照機構長者、罕見疾病兒童、在地小學生、以及本校退休教職員等,今年因為執行教育部前瞻計畫,特別想要強化對於校內身心障礙學生的支持,因此經與資源教室討論之後,再度結合林子晴老師辦理的午間音樂會,一起邀請校內身障同學相互聯誼,同時也出席聆聽難得的午間音樂饗宴。
這次音樂會的主題是「革命、戰火、與靜好歲月」,將由實踐大學音樂系顏華容副教授擔綱演出鋼琴獨奏會,演出的曲目包括:拉赫曼尼諾夫第二號奏鳴曲及史特拉汶斯基《彼德洛希卡》等精彩作品。歡迎校內身心障礙同學一起參加午餐及音樂會,同時也透過下列的系統報名參加。
臺北大學身障生友善接待音樂會
一、對象:臺北大學身心障礙學生(含特教生)
二、時間:108年10月31日(週四) 11:00-13:00
三、地點:公院1F20教室(午餐)、公院1F119(午間音樂會)
四、內容:共進午餐以及欣賞午間音樂會
五、演出者:實踐大學音樂系顏華容副教授
六、演出曲目:俄國作曲家拉赫曼尼諾夫-前奏曲、第二號奏鳴曲、柯里瑞變奏曲;法國作曲家拉威爾-華爾滋
七、主辦單位:北大社科院USR計畫、通識教育中心、資源教室
八、報名方式
1.google表單報名點我
2.電話報名:02-8674-1111 #67223 彭思潔 助理聯絡人:社科院
聯絡電話:67223
刊登時間:2022-09-26 15:06:16
-
2019 Oct 29 【社科院】2019 10/28 橘子讀書會黃耀賢攝影師談「剎那即是永恆」
【社科院】2019 10/28 橘子讀書會黃耀賢攝影師談「剎那即是永恆」
(USR)橘子讀書會黃耀賢攝影師談「剎那即是永恆」
本學期的橘子讀書會,繼上次邀請到基隆武崙國小的薛承堯老師談攝影之後,在進入第二階段的攝影課程當中,於10月28日上午邀請到「空中英語教室」的黃耀賢攝影師,為我們繼續攝影的講授,希望朝向期末能有攝影成果的「青銀共展」。而和上次攝影課程內容的不同,除了技術上的教學,這次黃老師更著重於情感上的交流與傳遞。
首先黃老師在課堂開始之前播了幾個短片,其中一部是他的照片作品集,另外一部是Have Yourself A Merry Little Christmas 。黃老師多才多藝,除了會攝影、錄音,還會做菜,更會吹薩克斯風。而Have Yourself A Merry Little Christmas 正是著名的薩克斯風手Kerry G的經典作品之一,片中描述一個爺爺回顧他的一生,從一開始的黑白影像到後來變成彩色,並不是因為外在豐富的物質,而是家人們一個溫暖的擁抱;拍片拍的不是要豪華絢麗的特效,要拍的是它的情感,黃老師不斷的提醒我們。
這項提醒,也正反應了黃老師身為遊子的心情,每每看到影片總會泛淚。黃老師從17歲就北上打拼,如今已經56歲了,將近40年的時光,依然不忘母親的教誨,懂得善良、分享,還有孝順,到現在都還是天天和母親通電話。黃老師也分享過去因為家族遺產有些不愉快,加上工廠欠債,讓母親心情難以釋懷。但黃老師說換個角度想:「失就是得,當年若是拿到財產,如今我們可能ㄧ棟房子也沒有」。加上母親堅持「不欠人家」的精神,如今母親現在自自在在、沒有虧欠,年輕的彷彿如兒子的老婆一般。人美心美,所呈現出來的就是自然美!除了攝影,黃老師也和大家分享攝影之外的生活、心情、與人生。
當然嚴師出高徒,黃老師的師傅是拍攝八百壯士的導演,許多台灣武俠片也是由其製作,創作台灣影片許多的經典,現已70多歲但仍非常硬朗在黃老師的公司任職。「技術天才生活蠢」才是祖師爺在黃老師心中的形象,的確在拍攝上面,難不倒師傅,但他也在生活中替師傅收了不少有趣的爛尾,哈哈,像是祖師爺結婚沒帶套裝,要黃老師脫下給他穿、或是搭錯車等等;但也因為有師傅的磨練,讓其現在回味起來依然是十分有趣、令人回味。很多豐富的經驗都是靠那時的累積而成,甚至當小助理時,還聽過成龍唱歌呢!
老師於下半堂課亦講解了不少照片,像是人像的改造、風景的調整等等;但其專業依然是拍鳥,那張「雪中的帝雉」更是於霸王級寒流上山去拍的,彷彿每個人的千元鈔上,帝雉都如臨在目。黃老師說:「他之所以拍鳥,是因為拍鳥可以放鬆心情緩解壓力。」因此拍照的心,會影響你所拍出的照片;所拍的物,也反應了你的心境。當然,黃老師受母親影響,性情開朗,為人大方,總是比同團隊友早起準備早餐,為的是不讓「拍鳥人」吃的「比豬差」,因為比鳥起得早,「拍鳥人」已經很辛苦了!最後應大家要求,黃老師教授了幾個手機修圖的步驟,原本想矇混過去,結果學員們太積極了,讓老師不得不把它寫成一本完整的使用手冊!
下次第三階段的攝影課程,除了藝術之外,也將邀請到本校主任教官朱教官為我們帶來擊劍活動。讓銀髮長者樂活人生的第二春!聯絡人:
聯絡電話:
刊登時間:2022-09-26 15:06:06
-
2019 Oct 16 【社科院】2019 10/9 在地論壇(43)吳梅相理事主席談「一起合作,走出無限可能」
【社科院】2019 10/9 在地論壇(43)吳梅相理事主席談「一起合作,走出無限可能」
社科院USR計畫在地論壇的第43場,於10月9日(週三)下午三時,邀請到「厚食聚落農食合作社」吳梅相理事主席,前來分享關於合作社、主婦聯盟以及厚食聚落的理念與目標。吳梅相理事主席過去也曾擔任主婦聯盟合作社的監事主席與常務理事,同時也在主婦聯盟參與了20年的志工推廣工作,加上也居住在三峽在地,因此特邀來分享在社區的推動經驗。
首先,吳老師詢問大家,什麼是合作社?並說明了合作社的概念其實就是7名以上有共同需要、想法的人,聯合起來一起做事,以人為本的概念,互相幫助,不以獲利為目的;雖仍為營利團體,但其盈餘主要是應用在組織運作中。而台灣在過去其實已有許多各類型的合作社,不過因為社員不了解自己的權益,進而被大財團取代、收購;就連合作經濟相關的科系,在台灣也僅剩下臺北大學和逢甲大學,所以每年的國際合作節論壇,就在兩校之間輪流舉辦。
「合作社」為國際間認可的組織,所以必須具備合作社的7大原則:自願與公開的社員制、社員的民主治理、社員的經濟參與(出資與利用)、自治與自立、教育、訓練與宣導、社間合作與關懷地區社會。而合作社社員(合作人)更要以高度的倫理價值-誠信、開放、社會責任、關懷別人的態度,對社會大眾推廣和工作。合作人們各自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以不依靠任何補助自立自助,每年定期舉辦社員大會,讓組織是流動的,不因組織的成員多寡而使行政流程僵化。誠如七大原則一般,組織與社員之間,互相協力,並且公開透明。
由於吳老師過去曾擔任主婦聯盟合作社監事會主席與常務理事,所以也詳細的向社工所的同學們介紹了主婦聯盟。其中,主婦聯盟合作社與主婦聯盟基金會是各自獨立的。主婦聯盟基金會可以透過募款的方式解決財源上的問題,並且主要以社會倡議的方式,向社會大眾宣導其理念;而主婦聯盟合作社,就像上述介紹的,是透過社員間彼此互助合作的誠信原則,落實在食衣住行的生活所需,以達到對環境是永續的方式在經營。
主婦聯盟合作社最早的起源,是來自幾位媽媽們,反思到當時的鎘米事件、進口葡萄的農藥殘留等等的食物與環境問題;認為台灣應該有一個可以生產自己想要的產品,不應該被廣告左右的消費行為,並且可以建立一個永續的經營環境。主婦聯盟合作社因此直接透過與農民及生產者合作,讓產品保持在一個基準的價格,生產出相對安全的食材,不定期的到生產地進行農產品的抽驗,以共同購買的理念,讓計畫性的消費與生產的模式,去開發、生產更具安全且健康的生活必需品。透過大家共同的需要,結合了社員、合作社以及生產者,使社員能照顧生產者的生計/環境、以及小農、弱勢者;而生產者則照顧社員的健康/環境,這樣的相互照顧,形成一個互利互惠的共同合作平台。
吳老師也提到關於台灣的食品標示的問題,請大家去反思標示上的賞味期限與食品壞掉真的畫上等號嗎?吳老師說道:很多時候因為法規的僵硬,容易導致很多食品明明仍可以吃,卻因為賞味期限的標示,而導致浪費了這些可用的食物。
再來,吳老師介紹到僅僅成立了3年,仍然持續發展中的「厚食聚落」。「厚食聚落」承襲著合作社的理念,希望所有的產品來源清楚、製成透明,並以新鮮供應的方式提供給予消費者。除此之外,「厚食聚落」希望推廣:人應設法讓生活過好,非只是賺錢;而生活要好,就不能與自然脫離。透過職人的方式,讓年輕人有機會回鄉發展,成為能夠孕育新一代的種子,使得自然環境、生活、經濟可以支持美好的社區生活。
而「厚食聚落」也承接了新竹在地的計畫-將軍村開放圖書資訊園區,這個開放園區中沒有我們所認知圖書館的書,而是透過保留將軍眷村的方式為起點,期望保存過去的知識與技術,並找回消失的記憶與生活、文化,是一個保留正在因為全球化發展下所漸漸消逝的開放資訊園區;現在園區內已完成慢食學、修復學以及生活學,未來也會有更多的場館會持續建置,是一個包含著大家期待與希望結合在地社區的圖書資訊園區。
吳老師也介紹了她去日本參訪時,所看到合作的理想社區模式,是一個養老院、幼兒園、便當店、送餐服務…等等各種類型的合作社,結合在共同的社區內,透過相互關懷與合作,使得長者、小孩皆非常適合的生活環境,而發展成理想的社區,這也正是類似於台北大學社科院正在積極推動的「社區共融」的想法。
最後,因為現代的資訊、科技發達和資源開發下,聯合國也制定了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許多合作社或社會企業的中長期目標,也都會納入推動或倡導這些的項目,不論國際或是台灣在地,都重新開始注意環境與文化等等議題,以及注意弱勢族群的權益。就像唐鳳政委曾說過:社會企業就是在解決目前國家、社會還無法解決的問題;也如同主婦聯盟合作社的媽媽們親身經歷一樣,一群平凡人的力量,也可以成就不平凡的事,使得社會成為一個良善的重要推手。
透過今天的論壇,大家收穫十分豐富,相信社工所的同學們對於合作社也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也透過吳老師的經驗分享,讓社工所的我們可以思考如何將社會工作帶入社區與環境,共同來提升社區的生活福祉。另外,大家可能還不知道,主婦聯盟合作社在北大特區內也有一個三鶯站的據點,大家有興趣也可以去樹林區學成路701號體驗看看,當然,要消費前,也必須先完成入社的規定喲。聯絡人:社科院
聯絡電話:67004
刊登時間:2022-09-26 15:05:36
-
2019 Oct 16 【海山學】2019 10/19 年三鶯走路節 大河滔滔崁津遊 10/19熱鬧開走!
【海山學】2019 10/19 年三鶯走路節 大河滔滔崁津遊 10/19熱鬧開走!
有多久沒有慢下腳步,回首看看那印在泥土地上的紮實腳印?
有多久沒有細細的觀賞 過路的幕幕風情?
慢慢走,才會有好風景,試著用走路來放慢你的生活節奏,相信你會有更多的收穫。
2019年,搭配本校70年校慶月活動,海山學研究中心結合在地文史社團與民眾將路線拓展至曾為海山地區轄下擁有眾多木藝職人匠師、風景秀麗、生機盎然的大溪。
大溪,隸屬於清代時期的「海山保」之下,依靠著大漢溪豐沛的水量與豐富的山林資源經由河運成為重要的木材輸出地,同時孕育出多樣化的生活木藝,食衣住行皆與木藝緊密結合;同時也與中下游地區的三鶯一帶的發展息息相關。聯絡人:李助理
聯絡電話:校內分機66506
刊登時間:2022-09-26 15:05:55
總機:02-8674-1111 分機68033 Email:natashalin@gm.ntpu.edu.tw |
國立臺北大學 海山學研究中心 |